[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187537B - 气体绝缘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体绝缘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7537B
CN102187537B CN2009801407277A CN200980140727A CN102187537B CN 102187537 B CN102187537 B CN 102187537B CN 2009801407277 A CN2009801407277 A CN 2009801407277A CN 200980140727 A CN200980140727 A CN 200980140727A CN 102187537 B CN102187537 B CN 1021875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operating rod
insulating
movable member
insulated switch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07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87537A (zh
Inventor
篠原亮一
六户敏昭
加藤達朗
青柳健二
伊藤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Ener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87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7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87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75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42Driv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70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88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the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being produced or increased by movement of pistons or other pressure-producing parts
    • H01H33/90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the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being produced or increased by movement of pistons or other pressure-producing parts this movement being effected by or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act-operating mechanism
    • H01H33/91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the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being produced or increased by movement of pistons or other pressure-producing parts this movement being effected by or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act-operating mechanism the arc-extinguishing fluid being air or g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70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88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the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being produced or increased by movement of pistons or other pressure-producing parts
    • H01H2033/888Deflection of hot gasses and arcing products

Landscapes

  • Gas-Insulated Switchgears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Display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Using Movabl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气体绝缘开闭装置,其整体尺寸小,可减少部件数量。在通过操作器驱动而旋转的旋转轴(15)的轴中间部,形成大直径部(16)。通过旋转轴(15)的旋转,另一端进行弧状运动的绝缘操作杆(14)按照如下方式构成,该方式为:通过填充有填料的树脂,埋入旋转轴(15)的大直径部(16),进行一体成型。绝缘操作杆(14)和活动件(13)的接触连接部按照在开闭动作时的活动件(13)的轴线上基本通过一点接触的方式形成于例如,椭圆形状的接触面(21)。

Description

气体绝缘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以旋转轴为中心而旋转的绝缘操作杆,进行活动件的开闭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绝缘开闭装置包括采用通过操作器,进行开闭操作的活动件的开闭器,例如,如果伴随该开闭器中的活动接触件的开闭动作,则具有在高电压侧产生金属异物,开闭器的耐电压性能显著降低的危险。
由此,在过去的开闭器中,作为异物发生抑制优良的类型,例如,象JP特开2002-245909号(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人们提出有在触地侧,采用金属制杆或齿轮,将其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之后,经由绝缘操作杆,驱动活动件的结构;或,例如,象在JP特开2008-176942号(专利文献2)和JP特开平8-298040(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那样,人们提出有采用与活动件的接触连接,将绝缘操作杆的圆弧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的结构。
特别是,后者的采用绝缘操作杆的圆弧运动的结构具有容易谋求部件数量的削减,整体尺寸的减小的特征。作为这种的结构的绝缘操作杆,一般采用以作为其材料的玻璃纤维为主体的所谓的纤维强化塑料(FRP),机械强度高,成本低。
但是,如果FRP在制造时,混入到空心纤维所采用的树脂中,由于绝缘操作杆的绝缘耐力显著降低;因分解气体,侵入玻璃纤维,这样伴随时间的推移而性能变差,于是,其绝缘耐力降低,故通过空心纤维FRP的实现,涂敷技术的提高,解决课题。
但是,在过去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中,在采用上述绝缘操作杆的圆弧运动的结构的场合,由于在FRP制的绝缘操作杆和高压电极或触地电极之间,产生微小间隙,故电场集中,容易构成绝缘的弱点。人们考虑,为了改善该情况,一般,通过电场缓和用屏蔽罩而覆盖微小间隙部的周围,但是,该电场缓和用屏蔽罩妨碍了开闭器整体的小形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绝缘开闭装置,其整体尺寸小,可减少部件数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绝缘开闭装置,其中,在密封有绝缘性气体的密封容器的内部,具有杆柱状的旋转轴,其在通过操作器而驱动,保持上述密封容器内的气密的同时,进行旋转;绝缘操作杆,其中,一端侧固定于上述旋转轴上,并且通过旋转轴的旋转,使另一端侧进行弧形运动;活动件,其连接于上述绝缘杆的另一端侧,沿轴向驱动,进行开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中间部,成一体地形成大直径部,上述绝缘操作杆在一端侧,通过填充有填料的树脂而成一体成型,埋入上述旋转轴的大直径部。
最好涉及下述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操作杆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另一端侧,形成接触面,上述接触面与上述活动件接触连接,并且上述接触面在开闭动作时的上述活动件的中心轴线上基本通过一点接触。
最好涉及下述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中间部的大直径部呈沿绝缘杆的轴向为大直径,或沿宽度方向为小直径的椭圆形状。
最好,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的材料采用环氧树脂或苯酚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最好,其特征在于填充于上述树脂中的填料采用氧化铝,二氧化硅中的任意一种。
发明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不仅可提高填充于树脂中的填料的耐磨耗性,而且可通过增强效果的提高,残余应力的降低,大幅度地提高机械的强度,与过去的FRP制的绝缘操作杆相比较,可谋求绝缘耐力的提高,可在确保绝缘可靠性的同时,谋求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整体尺寸的减小和部件数量的削减。
在此方面,如果在绝缘操作杆的一端侧,通过填充有填料的树脂,进行一体注射成型的旋转轴的轴向中间部的大直径部的截面形状呈椭圆状,则可更进一步提高绝缘操作杆的绝缘耐力。
另外,如果作为对绝缘操作杆进行注射成型的树脂的材料,采用环氧树脂或苯酚树脂,则即使在省略对于过去的FRP制的部件来说是必需的涂敷作业的情况下,仍可获得耐水性,耐SF6分解气体性优良的绝缘操作杆。还有,如果填充于注射成型的树脂中的填料采用氧化铝,二氧化硅中的任意一种,则可大幅度地提高绝缘操作杆的耐磨耗性,机械强度。
还有,在本发明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中,在绝缘操作杆于规定角度的范围内旋转时,接触面中的与活动件的接触位置变化,但是,两者的接触点在平时在活动件的基本中心轴线上。于是,在使绝缘操作杆旋转,沿闭路方向驱动活动件时,活动件在其中心轴线上直线地平滑移动。
在绝缘操作杆中的与活动件的接触面为圆状的场合,如果伴随绝缘操作杆的旋转,与活动件的触点与活动件的中心轴线脱离,从绝缘操作杆,传递驱动力,则产生与活动件的中心轴线相垂直的方向的成分,整体上,产生相对活动件的中心轴线,倾斜地作用的力,摩擦阻力增加,从滑动部,产生金属性异物等。但是,通过呈上述接触形状,作用于在由绝缘物形成的绝缘操作杆和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活动件上的活动摩擦力大幅度减少,活动件可平滑地在其中心轴线上移动,可抑制该部分的金属性异物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闭路状态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开路状态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图1所示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主要部的透视图;
图4为表示相对树脂的氧化铝填充量与磨耗量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5为表示相对树脂的氧化铝填充量与强度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6为表示相对树脂的氧化铝填充量与线膨胀系数的特性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尺寸关系的放大图;
图8为表示绝缘操作杆相对旋转变化的接触位置的移动量变化曲线的特性图;
图9为以示意方式表示图1所示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主要部的放大图;
图10为以示意方式表示过去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主要部的主视图;
图11为表示图1所示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主要部的放大图;
图12为以放大方式表示过去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主要部的主视图;
图13为以放大方式表示图1所示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主要部的俯视图;
图14为以放大方式表示图1所示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主要部的剖视图;
图15为以放大方式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主要部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主要部的剖视图;
图17为以放大方式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主要部的俯视图;
图18为图17所示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主要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实施例1)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的作为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断路器的剖视图;
在密封有加压状态的氮、干燥空气、SF6气体等的绝缘媒体,实现触地的封闭容器1的内部,在通过绝缘间隔件4,5,与密封容器1实现电绝缘的状态,支承高电压导体2,3。
在绝缘间隔件4的中心导体6上,安装固定侧接触件7,在固定侧接触件7的外周部,设置电场缓和用屏蔽罩8。另外,在绝缘间隔件5的中心导体9上,经由活动侧筒状导体10,安装活动侧接触件11,在该活动侧接触件11的外周部,设置电场缓和用屏蔽罩12。
以可开闭的方式跨接于固定侧接触件7和活动侧接触件11之间的活动件13按照在其中心轴线上进行开闭动作的方式,接触而连接于绝缘操作杆14的一端侧,即,自由端侧。在该绝缘操作杆14的另一端侧,连接在保持气密的同时,导出到封闭容器1之外的旋转轴15,在该旋转轴15上连接图中未示出的操作器。
关于活动件13和绝缘操作杆14的接触连接结构,将在后面具体描述,但是,在绝缘操作杆14的自由端侧的两面上,分别具有设置与活动件13接触的部分的曲面,另一方面,与该两曲面接触的活动件13中的部分为平面,两者基本通过一点接触。
在通过单独的曲面结构,从绝缘操作杆14,将活动件13驱动到图示的左方的闭路时,另外在从绝缘操作杆14,将活动件13驱动到图示的右方的开路时,活动件13和绝缘操作杆14之间的接触点在平时,保持在活动件13的大致中心轴线上。
如果此时,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操作器,沿顺时针方向使旋转轴15旋转,则成一体与该旋转轴15形成的绝缘操作杆14的自由端侧以旋转轴15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使接触连接的活动件13在其中心轴线上沿右方的断路方向驱动。
不久,活动件13的前端侧与固定侧接触件7离开,移动到电场缓和用屏蔽罩12的内部,处于图2所示的断路状态。另一方面,从图2的断路状态,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操作器,沿逆时针方向使旋转轴15旋转,则与成一体与该旋转轴15形成的绝缘操作杆14的自由端侧以旋转轴15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移动。绝缘操作杆14使接触连接的活动件13在其中心轴线上,沿左方的闭路方向驱动,由此,活动件13的前端侧与固定侧接触件7接触,处于图1所示的闭路状态。
图3为以放大方式表示绝缘操作杆14和旋转轴15的连接部的透视图。
旋转轴15为杆柱状,在其轴向的中间部,具有在外周部上设置电场缓和用的球面的一体型的大直径部16。该一体型的大直径部16例如,呈沿绝缘杆14的轴向为较大直径,而沿宽度方向为较小直径的椭圆形状。旋转轴15的大直径部16并不限于上述的椭圆状,也可呈对角部进行倒角处理的多边形状而使用,由此,可防止电场集中或应力集中。
通常,绝缘操作杆14采用FRP制成的类型,但是,在这里,对于包括大直径部16中的旋转轴15的轴向两端面16a,16b在内的部分,通过在后面具体描述的环氧树脂中填充作为填料的氧化铝的树脂而成一体注射成型,进行制作。由此,通过树脂硬化时的收缩,消除绝缘操作杆14和旋转轴15的大直径部16的两者之间的间隙,防止在树脂和旋转轴15和大直径部16之间产生微小间隙的情况。
图4为表示在环氧树脂中填充作为填料的氧化铝或二氧化硅的场合的填充量与耐磨耗性能的关系的特性图。象根据图4而知道的那样,填充有氧化铝的实线所示的磨耗曲线17A和填充有二氧化硅的虚线所示的磨耗曲线17A两者均呈现伴随二氧化铝或二氧化硅的填充量的增加,刚性高的二氧化铝或二氧化硅抑制环氧树脂消耗的效果显著地呈现。另外,用作这些填料的氧化铝或二氧化硅的填充量的实用范围在45~75Wt%的范围内。
另外,图5为在环氧树脂中填充作为填料的氧化铝或二氧化硅的场合的填充量与强度的关系的特性图。象根据图5而知道的那样,细实线和粗实线所示的静态强度曲线18A和疲劳强度曲线19A表明,如果氧化铝的填充量在一定量以上,由于刚性高的氧化铝颗粒分担树脂内部的应力,抑制微小的剥离的增强效果,故与仅仅树脂的场合相比较,静态强度和疲劳强度提高。同样在于环氧树脂中填充二氧化硅的场合,象细实线和粗实线所示的那样,静态强度曲线18B和疲劳强度曲线19B均为相同的特性。
还有,图6为在环氧树脂中填充作为填料的氧化铝或二氧化硅的场合的填充量与线膨胀系数的关系的特性图。图6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所示的氧化铝或二氧化硅的线膨胀曲线20A和20B均呈现下述的情况,如果增加环氧树脂中的氧化铝填充量,则线膨胀系数变小,铁的线膨胀系数(1.3×10-5/℃)、铜的线膨胀系数(1.7×10-5/℃)、铝的线膨胀系数(2.5×10-5/℃)的差变小。
例如,在采用环氧树脂的场合,如果氧化铝的填充量为50Wt%,则其线膨胀系数可与铝相同。填充于环氧树脂中的填料的氧化铝或二氧化硅可考虑将所采用的铝,铜,铁组合时的线膨胀系数而使用。
于是,如果象图3所示的那样,在绝缘操作杆14的制作时,在环氧树脂中填充作为填料的氧化铝或二氧化硅,成一体注射成型铁、铜、铝等的金属制的旋转轴15,则可使该树脂的线膨胀系数接近旋转轴的相应系数,可减小残余应力。
在象这样,对绝缘操作杆14和旋转轴15进行一体注射成型的场合,不仅填料的耐磨耗性可提高,而且通过增强效果的提高,残余应力的减少,可大幅度地提高机械的强度。另外,在不损害机械的可靠性的情况下,可谋求绝缘操作杆14的厚度的减小。另外,也可期待树脂的耐击电压性能的提高,可与没有填料的树脂的场合相比较,缩短绝缘操作杆14的长度。
另外,作为树脂材料,并不限于环氧树脂,采用苯酚树脂等的耐水性,耐分解气体性高的树脂,填料并不限于氧化铝,即使如上所述,采用二氧化硅,仍可期待基本相同的效果。
象上述那样,在气体绝缘开闭装置中的断路器,另外作为相同的方案的接地开闭器、断路器中,作为在进行开闭动作的活动件13上传递来自操作器侧的开闭操作力的绝缘操作杆14,形成采用填料填充树脂,与旋转轴15成一体注射成型的结构,由此,可与过去的FRP制的绝缘操作杆相比较,可谋求绝缘耐力的提高,可在确保绝缘可靠性的同时,谋求绝缘开闭装置的整体尺寸减小和部件数量的减少。
另外,如果对绝缘操作杆14进行注射成型的树脂的材料采用环氧树脂或苯酚树脂,则即使在省略过去的对于FRP制造所必需的涂敷作业的情况下,仍可获得耐水性,耐SF6分解气体性优良的绝缘操作杆14。
下面对绝缘操作杆14的自由端侧的活动件13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图7为表示绝缘操作杆14的自由端侧的活动件13的连接部的放大图。
绝缘操作杆14为象上述那样,在自由端侧,与活动件13接触的两侧的接触面21为在活动件13的中心轴线上在平时与活动件13基本单点接触的曲面。更具体地说,绝缘操作杆14的自由端侧中的与活动件13的接触面21为椭圆曲率,按照XY平面,对椭圆短径为a,长径为b的椭圆进行定式化处理,此时,形成下述的数学公式1。
此时,象图7所示的那样,绝缘操作杆14中的与活动件13接触的接触面21象图7中的虚线所示的那样,也可具有椭圆形状的整体,另外,也可象图7中的实线所示的那样,实际上,残留有与活动件13接触的部分,其它以外的上方部分也可切掉。
(数学公式1)
b2x2+a2y2=a2b2
如果绝缘操作杆14在以旋转轴15为中心而旋转的范围,例如,相对垂直线,左右的角度θ的范围内旋转而进行开闭动作,则在-45°<θ<45°的条件下,象数学公式2所示的那样,与圆运动相比较,可按照与aθ/b旋转等效的方式计算。在考虑该情况的场合,在作为绝缘操作杆14的旋转半径为R时,旋转半径R充分地大于短径a,长径b,在θ<20°的场合,近似地,
Figure BPA00001348052400081
Figure BPA00001348052400082
成立。
(数学公式2)
b2x2+a2y2+(b2-a2)xy×sin2θ=a2b2
如果采用它,在例如,绝缘操作杆14的旋转半径R=300mm的场合,如果a=25mm,b=50mm,在旋转轴15为中心,使绝缘操作杆14的自由端侧旋转,与活动件13接触的接触面21的位置伴随该旋转而变化,但是,两者实际上接触的触点26在平时基本位于活动件13的中心轴线上,相对该中心轴线,可将图9所示的触点26的移动抑制在1mm以下。
如果考虑实际范围,在数学公式3所示的范围内时,相对活动件13的中心轴线,触点26的移动量在3mm以下,可保持在实现范围内。
(数学公式3)
在这里,为了比较,图8表示绝缘操作杆14的中的与活动件13的接触面21由圆构成的场合的触点26的移动量变化曲线,与该接触面21由椭圆构成的场合的触点26的移动量变化曲线。
在前者的场合,移动量可作为R(1-cosθ)而计算,旋转半径R=300mm,旋转角θ=20°,接触面21的圆的半径r=25mm,半径r=50mm,半径r=75mm时的相应的触点26的移动象曲线22,曲线23,曲线24那样,伴随绝缘操作杆14的旋转而变化。
相对该情况,在象上述那样,绝缘操作杆14中的与活动件13的接触面21为椭圆曲率的场合,可象由移动量变化曲线25所示的那样,进一步抑制触点26的移动量,使其减小。
在象上述那样,接触面21设定在数学公式3所示的范围内的场合,实际上与活动件13接触的触点26的移动量象图9所示的那样,相对活动件13的中心轴线,在3mm以下,通过活动件13的中心轴线上基本一个点而接触。
相对该情况,在接触面21为半径r=25mm的圆的场合,象图10所示的那样,实际上与活动件13接触的触点伴随旋转的进行,脱离活动件13的中心轴线,从触点26a,向触点26b而移动约18mm。
下面对上述绝缘操作杆14用作开闭器的场合进行说明。
象上述那样,绝缘操作杆14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其具有成一体注射成型于一个端部的旋转轴15,以该旋转轴15为中心,构成自由端侧的另一端呈圆弧状旋转,另一端接触连接于活动件13的端面。
象作为该部分的俯视图的图13和作为该部分的放大图的图14所示的那样,在活动件13的连接侧端部,形成插入绝缘操作杆14的顶部的自由端侧的通孔27。通过该通孔27的形状,形成与活动件13的中心轴线相垂直的一对端面28a,28b。另外,接触一对端面28a,28b的部分的绝缘操作杆14分别在其左右侧,形成上述椭圆状的接触面21。
即,绝缘操作杆14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按压活动件13的端面28a,作为闭路动作而传递,另外,绝缘操作杆14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按压活动件13的端面28b,作为闭路动作而传递,在接触于相应的端面28a,28b的部分的绝缘操作杆14上,形成上述椭圆状的接触面21。
由于形成这样的接触连接结构,故绝缘操作杆14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旋转时,接触该活动件13的接触面21的接触位置变化,但是,两者的触点26在平时位于活动件13的基本中心轴线上。
于是,在象图11所示的那样,沿箭头方向使绝缘操作杆14旋转,沿闭路方向驱动活动件13时,活动件13在该中心轴线上直线地移动。另一方面,在象为了比较而给出的图12那样,与活动件13的接触面21为圆状的场合,伴随绝缘操作杆14的旋转,与活动件13的触点26脱离活动件13的中心轴线。于是,从绝缘操作杆14而传递给活动件13的驱动力产生与活动件13的中心轴线,由箭头所示的直角方向的成分,作为整体,象箭头所示的那样,作用有相对活动件13的中心轴线而倾斜地作用的力。
象根据这些方面的比较而知道的那样,在图12所示的接触连接结构中,作用于由绝缘物形成的绝缘操作杆14和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活动件13上的滑动摩擦力变大,另外,具有与活动件13的中心轴线相垂直的方向的成分,在接触件13的闭路动作时,作用有过度的偏置力。
在这样的场合,构成产生活动件13和活动侧接触件11,固定侧接触件7中的金属的摩擦,由该部分,产生金属性异物的原因。另外,如果这样的偏置力变大,则具有不仅产生金属性异物,而且产生活动侧接触件11,固定侧接触件7与活动件13之间的咬住,弯曲,产生该情况,直至开闭器不能动作的危险。
相对该情况,在象上述那样,图11所示的接触结构中,活动件13和绝缘操作杆14的触点26在平时,几乎不从活动件13的中心轴线上变化,由此,作用于由绝缘物形成的绝缘操作杆14和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活动件13上的活动摩擦力可大幅度地减少,活动件13在该中心轴线上平滑地移动,可抑制金属性异物相对该部分的发生。
气体绝缘开闭装置不同于其它的电气装置,在高电压导体设置于内部的密封容器1的内部,存在金属性异物,此时,具有耐电压性能显著地降低的危险,为此,按照不混入金属性异物的方式,非常注意地管理。
但是,具有发生不但在装配时混入的金属性异物,而且在开闭器的开闭动作时产生金属性异物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开闭器部分,即使在于开闭动作时动作的杆,齿轮等的机构部以外,仍具有因保持与在开闭动作时移动的活动件13电接触的其它的接触件7,11之间的滑动,产生金属性异物的可能性。
例如,由于象图11所示的活动侧接触件11那样,即使在活动件13的动作中,仍良好地保持电接触,故在各接触片设置于活动件13的外周部的喇叭型接触件中,通过多个弹簧27而作用接触力。为此,在具有各接触件7,11的场合,最好,在活动件13的外周面上均匀地作用弹力。
在此方面,由于象上述那样,活动件13在其中心轴线上移动,故固定侧接触件7,活动侧接触件11的弹力均匀地作用于外周面上,可抑制相对该活动部的金属性异物的发生。
通常,为了降低这样的金属摩擦的部分的摩擦力,采用涂敷润滑脂等的润滑材料,平滑地动作的方法,但是,具有在没有涂敷润滑脂的场合,摩擦力大,发生摩擦的线状的金属性异物,粉末状的金属性异物的可能性高。另外,如果即使在涂赋润滑脂的情况下,因伴随时间的使用造成的润滑脂的性能变差,润滑脂枯竭等的原因,润滑脂性能变差,则滑动部无法进行平滑的动作。
但是,如果象上述那样,绝缘操作杆14和活动件13的触点26基本位于活动件13的中心轴线上,由于该部分的活动摩擦力降低,故可实现未采用润滑脂的无润滑脂状态。
在采用润滑脂的场合,由于象上述那样,无法避免伴随时间的推移造成的润滑脂的性能的变差,故在普通的润滑脂使用部在装置的检查时,进行润滑脂补充,但是,由于在气体绝缘开闭装置中,开闭器形成于密封容器1的内部,故无法简单地打开金属容器1,难以补充润滑脂。于是,如果金属的滑动部没有润滑脂,则也可不实施过去那样的分解检查,可长期地持续气体绝缘开闭装置高的可靠性。
(实施例2)
图15和图16为表示另外的实施例的绝缘操作杆14和活动件13的接触连接结构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绝缘操作杆14的自由端侧的接触面21的结构与上述场合相同。另外,活动件13不同于进行左方的实现通电的导体部分,具有右方的与绝缘操作杆14连接的保持部分29。保持部分29具有通过图13而说明的通孔27,通过螺纹30,以可分离的方式固定于导体部分。
由于象也根据图11的活动件13和活动侧接触件11的关系而知道的那样,在独立于导体部分的保持部分29,没有电流流动,故其组成材料既可为金属材料,也可为绝缘材料。但是,在通过绝缘材料,构成保持部分29的场合,与绝缘操作杆14接触的是该绝缘材料的保持部分29,由此,即使在两者摩擦的情况下,仍不产生金属性异物,可进一步提高作为气体绝缘开闭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一般,在同一材料的滑动的场合,可降低摩擦力,由此,如果构成保持部分29的绝缘材料为与上述的绝缘操作杆14相同的材料,则可以进一步低的程度抑制摩擦力。在例如,绝缘操作杆14由放入有填料的环氧树脂制成的场合,保持部分29也可由放入有填料的环氧树脂制成。
此外,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使保持部分29的整体不为同一材料,仅仅在与绝缘操作杆14接触的部分,粘贴与绝缘操作杆14相同的绝缘材料。同样在此场合,由于形成该绝缘材料的滑动部,故可大大降低摩擦力,可获得即使在没有涂敷润滑脂等的润滑材料的情况下,仍平滑地滑动的接触连接部。
(实施例3)
图17和图18为表示还一实施例的绝缘操作杆14和活动件13的接触连接结构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该例子为与图15和图16所示的相同的接触连接结构,在活动件13的保持部分29和绝缘操作杆14的接触部分,设置固体润滑材料的薄膜31a,31b。该固体润滑材料可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等的氟树脂等。
保持部分29的整体也可为固体润滑材料,但是由于难以确保机械强度,故象图示的那样,仅仅在接触部分处,设置薄膜31a,31b这一点是最实用的。由于可通过该固体润滑材料的薄膜31a,31b,大大减小摩擦力,故大大地减少金属性异物等的异物的发生。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断路器,也可适用于其它的结构的开闭器。

Claims (5)

1.一种气体绝缘开闭装置,其中,在密封有绝缘性气体的密封容器的内部,具有杆柱状的旋转轴,其在通过操作器而驱动,保持上述密封容器内的气密的同时,进行旋转;绝缘操作杆,其中,一端侧固定于上述旋转轴上,并且通过旋转轴的旋转,使另一端侧进行弧状运动;活动件,其连接于上述绝缘操作杆的另一端侧,沿轴向驱动,进行开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中间部,成一体地形成大直径部,上述绝缘操作杆在一端侧,通过填充有填料的树脂而成一体成型,埋入上述旋转轴的大直径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其中,上述绝缘操作杆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另一端侧,形成接触面,上述接触面与上述活动件接触连接,并且上述接触面在开闭动作时中的上述活动件的中心轴线上基本通过一点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其中,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中间部的大直径部呈沿绝缘杆的轴向为大直径,或沿宽度方向为小直径的椭圆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其中,上述树脂的材料采用环氧树脂或苯酚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其中,填充于上述树脂中的填料采用氧化铝,二氧化硅中的任意一种。
CN2009801407277A 2008-11-26 2009-11-16 气体绝缘开闭装置 Active CN1021875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00619 2008-11-26
JP2008300619 2008-11-26
PCT/JP2009/069676 WO2010061785A1 (ja) 2008-11-26 2009-11-16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7537A CN102187537A (zh) 2011-09-14
CN102187537B true CN102187537B (zh) 2013-11-27

Family

ID=42225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07277A Active CN102187537B (zh) 2008-11-26 2009-11-16 气体绝缘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360798B1 (zh)
JP (1) JP5135442B2 (zh)
CN (1) CN102187537B (zh)
WO (1) WO20100617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865422T3 (es) * 2016-06-03 2021-10-15 Abb Schweiz Ag Dispositivo de conmutación con doble carcasa conductora
JP2023032081A (ja) * 2021-08-26 2023-03-09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真空遮断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1124A (zh) * 2005-07-21 2007-01-24 日本Ae帕瓦株式会社 气体绝缘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103862U (zh) * 1972-03-08 1973-12-04
JPH01161633A (ja) * 1987-12-18 1989-06-26 Fuji Electric Co Ltd 高電圧開閉器の動作位置検出装置
JPH04359821A (ja) * 1991-06-04 1992-12-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開閉器の操作リンク機構
JPH05114337A (ja) * 1991-10-23 1993-05-07 Fuji Electric Co Ltd 開閉器
JPH0684431A (ja) * 1992-09-03 1994-03-25 Fuji Electric Co Ltd 直線形3位置断路器
JP3294464B2 (ja) 1995-04-26 2002-06-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遮断器操作装置および真空回路遮断器
JPH0928011A (ja) * 1995-07-13 1997-01-28 Fuji Electric Co Ltd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の断路器および接地開閉器
JP4218216B2 (ja) 2001-02-22 2009-02-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ガス遮断器
DE50303036D1 (de) * 2003-07-02 2006-05-24 Abb Research Ltd Kraftübertragungselement,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JP4601487B2 (ja) * 2005-05-02 2010-12-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ガス絶縁開閉機器
JP4852434B2 (ja) 2007-01-16 2012-01-11 株式会社日本Aeパワーシステムズ ガス絶縁開閉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1124A (zh) * 2005-07-21 2007-01-24 日本Ae帕瓦株式会社 气体绝缘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60798A1 (en) 2011-08-24
JPWO2010061785A1 (ja) 2012-04-26
CN102187537A (zh) 2011-09-14
HK1158384A1 (zh) 2012-07-13
EP2360798B1 (en) 2014-08-20
JP5135442B2 (ja) 2013-02-06
EP2360798A4 (en) 2013-11-20
WO2010061785A1 (ja) 2010-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87203B2 (en) Disconnecting switch with earthing switch
CA2192136C (en) Switch actuator
CN101162660B (zh) 用于高压或中压断路器的中断腔以及具有该中断腔的高压或中压断路器
TWI236030B (en) Enclosed type switchgear
JP4852434B2 (ja) ガス絶縁開閉器
CN101027740B (zh) 固体绝缘的开关极中的自粘附式弹性体层
CN102187537B (zh) 气体绝缘开闭装置
CN101359548A (zh) 真空绝缘开关及真空绝缘开关装置
US2363360A (en) Circuit interrupter
CN101595545B (zh) 用于高压或中压断路器的具有场分布柱体的灭弧室
HK1158384B (zh) 氣體絕緣開閉裝置
US8957341B2 (en) Gas circuit breaker
US11430622B2 (en) Interrupter assembly
CN1707716A (zh) 电能断路装置
KR101189654B1 (ko) 진공개폐장치용 셀프록킹 조작기구
JP2004056845A (ja) 絶縁開閉装置
JP5512474B2 (ja) 開閉装置
JP2022172751A (ja) 電力用開閉装置
JP6471253B2 (ja) タンク形真空遮断器
WO2019171707A1 (ja) 開閉器
KR101468253B1 (ko) 동작성능이 향상된 단로기를 구비하는 가스절연 개폐장치
JP6599074B1 (ja) 真空遮断器
US20220115196A1 (en) Medium Voltage Circuit Breaker Switching Pole
WO2016171047A1 (ja) スイッチギヤ
JP6374147B2 (ja) タンク形真空遮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838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IPPON AE PAVA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2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22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JAPAN AE POWER SYSTEMS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838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50310

Address after: Zurich, SU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Ener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Switzerlan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