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2179B - 用于环接受器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环接受器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62179B CN102162179B CN201110037655.2A CN201110037655A CN102162179B CN 102162179 B CN102162179 B CN 102162179B CN 201110037655 A CN201110037655 A CN 201110037655A CN 102162179 B CN102162179 B CN 1021621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bbin case
- support
- needle plate
- retainer
- remov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417 needlework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153 supple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271 res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9/00—Applications of bobbin-winding or -changing devices; Indicating or control devices associated therewi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环接受器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包括:环接受器(1);梭壳(2),所述梭壳(2)插入所述环接受器的梭壳容纳部(13)中并且向上开口;支架(4),所述支架(4)安装于固定构件(3);以及针板(5),所述针板(5)包括梭壳止动件(6)。在所述针板(5)附连至所述支架(4)的状态下,插入所述梭壳容纳部(13)中的梭壳(2)保持于操作位置,同时所述梭壳(2)的运动被所述支架(4)和所述梭壳止动件(6)约束。在所述针板(5)自所述支架(4)移除并且所述支架(4)固定至所述固定构件(3)的状态下,所述梭壳(2)自所述梭壳容纳部(13)移除或被附连至所述梭壳容纳部(1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在缝纫设备处的环接受器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
背景技术
一种已知的用于安装在缝纫设备处的环接受器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公开于JPS57-38278B(在下文中称作参考文献1)中。参考文献1中所公开的环接受器包括具有两个接合件的可移动旋转止动器,所述两个接合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梭壳接合。环接受器还包括可旋转地连接至销的操作构件,所述销固定至缝纫机台座。操作构件的一端通常定位为略微离开可移动旋转止动器。操作构件包括操作部,在限位构件移动至释放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操作部通过形成于梭壳的限位构件的突起而被操作。不论环接受器的旋转相位如何,操作构件借助于操作部对可移动旋转止动器的一个接合件与梭壳之间的接合进行释放。此外,操作构件促使可移动旋转止动器的另一个接合件定位于梭壳的释放部的上侧。根据前述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在限位构件滑动至限位构件的突起与操作部形成接触的位置的情况下,梭芯可自梭壳移除。但是,梭壳不可自环接受器移除。在限位构件进一步自限位构件的突起与操作部形成接触的位置在前述方向上滑动的情况下,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被启动,从而使突起与操作部接合并且按压操作部。由于操作部受到按压,因此可移动旋转止动器旋转以释放梭壳与可移动旋转止动器之间的接合。结果,梭壳可自环接受器移除。另一方面,在梭壳插入环接受器中从而附连至所述环接受器的情况下,接合件中的一个插入形成于梭壳的槽中。因此,不可能出现梭壳在环接受器处的布置位置的失败。
此外,一种已知的缝纫机公开于JPH03-14478B(在下文中称作参考文献2)中。所述缝纫机包括:缝纫机台座;环接受器,所述环接受器布置为用于围绕竖直轴线旋转并且容纳于台座内,所述环接受器具有在垂直于所述竖直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缘边和其端部朝向所述缘边开口的开放端空腔;以及梭壳,所述梭壳布置于所述环接受器内并且具有凸缘。所述缝纫机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可移除地附连至台座并且在中心处具有开口,所述支架在腔内对梭壳的运动进行约束并且提供间隙用于使线相对于梭壳穿过。所述支架在两个部分处安放在梭壳凸缘的一个端表面上。所述缝纫机进一步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支架并且定位于包含环接受器竖直轴线的平面的一侧上,而所述第二支撑部定位于所述缘边上并且具有小于180°的角位移,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支架的所述两个部分一起定位于所述平面的另一侧上。所述缝纫机还进一步包括竖直壁,所述竖直壁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从而与梭壳形成接触。根据前述缝纫机,所述梭壳与所述缘边保持在操作接合。在所述支架自所述环接受器移除之后,所述梭壳从所述环接受器处的操作位置移除。在安放在梭壳凸缘的端表面上的支架的两个部分中的一个处形成有凹槽。凸耳形成于梭壳的凸缘,从而与所述凹槽接合。结果,所述梭壳的旋转受到约束。
根据参考文献1,尽管当梭壳插入环接受器中时,所述梭壳不可能被布置于环接受器处的错误位置,但是由于接合件被布置于针板下方,因此难以观察到接合件中的一个。因此,难以将接合件插入梭壳的槽中,从而可能会妨碍梭壳在环接受器处的布置。此外,为了相对于环接受器移除或附连梭壳,在所述环接受器周围设置有多个构成复杂联动机构的部件。结果,由于所述部件的制造公差,所述部件的准确定位难以实现。而且,由于其复杂的结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的成本可能会增加。
根据参考文献2,由于支架定位不明确,因此用户难以将梭壳布置于环接受器。在用户通过螺钉将梭壳固定于环接受器中的错误位置的情况下,由于梭壳在环接受器处的错误布置,可能会无法获得适当的缝纫。而且,为了清除环接受器中积聚的棉绒或废料,需要移除针板、支架进而梭壳。这三个部件的移除可能会带来用于移除梭壳的复杂操作。
因此,存在对这样一种用于环接受器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的需求,该机构通过仅移除针板而实现了梭壳的容易移除和附连。此外,当梭壳附连至环接受器时,所述梭壳插入环接受器处的预定操作位置,并且即使在由于缝纫而产生的振动或其它力(例如,当缝纫设备被携带或搬运等时所产生的力)的作用下,所述梭壳仍然保持于预定操作位置。而且,所述用于环接受器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以低成本获得。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环接受器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包括:环接受器,所述环接受器布置在用于缝纫设备的工作支撑台座内并且能够围绕所述环接受器的轴线旋转;梭壳,所述梭壳插入形成于所述环接受器的梭壳容纳部中,所述梭壳容纳部向上开口;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布置在所述工作支撑台座处的固定构件并且包括开口,当所述梭壳插至所述梭壳容纳部或自所述梭壳容纳部移除时所述梭壳通过所述开口;以及针板,所述针板附连于所述支架的上部并且封闭所述支架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所述针板包括梭壳止动件,所述梭壳止动件约束插入所述梭壳容纳部中并且布置于其操作位置的所述梭壳的向上运动。在所述针板附连至所述支架的状态下,插入所述梭壳容纳部中的所述梭壳保持于操作位置,同时所述梭壳的运动被所述支架和所述梭壳止动件约束。此外,在所述针板自所述支架移除并且所述支架固定至所述固定构件的状态下,所述梭壳自所述梭壳容纳部移除或被附连至所述梭壳容纳部。
根据前述公开,针板在支架固定至固定构件的状态下被移除,从而相对于环接受器的梭壳容纳部对梭壳进行移除或附连。因此,能够简单地执行梭壳的移除和附连并且其操作性可增加。
此外,在缝纫操作过程中,振动持续地产生,从而使梭壳从环接受器处的操作位置移位。此外,当携带或搬运缝纫设备时,由于振动等可能会产生用于使梭壳自操作位置移位的力。在产生前述振动或力的情况下,由于梭壳通过支架和梭壳止动件而被约束移动,因此梭壳保持于环接受器中的预定操作位置。结果,梭壳被约束为不移动成定位于环接受器的上表面上。根据前述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可以获得合适的缝合。
而且,根据前述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通过支架和梭壳止动件对梭壳的操作位置进行约束,从而简化了机构的构造并且实现了降低的制造成本。
所述支架包括旋转约束部以及导引部,所述旋转约束部约束所述梭壳的插入方向并且约束所述梭壳的旋转,而所述导引部在所述梭壳插入所述梭壳容纳部中的情况下与所述梭壳的上侧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接触、并且约束所述梭壳的向上运动,并且,针线所穿过的每一个间隙分别形成在所述旋转约束部与所述梭壳之间以及所述导引部与所述梭壳之间。
因此,在梭壳在针板自环接受器移除的状态下插入环接受器的梭壳容纳部中的情况下,梭壳在旋转方向上的位置通过旋转约束部进行约束,同时梭壳在向上方向上的插入位置通过导引部进行约束。结果,梭壳仅可在预定方向上插至环接受器的梭壳容纳部中的预定操作位置。插入梭壳容纳部中的梭壳仅可自与前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移除。因此,用户容易地将梭壳插至环接受器中的预定操作位置并且容易地将梭壳自环接受器移除。可以抑制在梭壳从预定操作位置移位的情况下出现的由于阻挡针线路径而造成的断线等,从而实现合适的缝合。
而且,在缝纫操作期间在缝纫设备中产生的振动力或当携带或搬运缝纫设备时产生的力的作用下,梭壳在旋转方向上的运动通过旋转约束部进行约束。梭壳的向上运动通过导引部和梭壳止动件进行约束。因此,梭壳保持于环接受器的梭壳容纳部中的预定操作位置。结果,梭壳被约束为不移动成定位于环接受器的上表面上,从而实现合适的缝合。
所述导引部通过向下弯折所述支架的开口的边缘处的一部分的而形成。
因此,获得了具有简单结构以及低成本的用于环接受器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
所述梭壳止动件具有弹性以按压所述梭壳。
因此,可以借助于弹性对针板与梭壳之间的尺寸公差进行吸收。
所述梭壳止动件与所述针板单独地形成、并且可移除地固定至所述针板的下表面。
因此,对比梭壳止动件与针板一体地形成的情况,可以简化针板结构。
所述梭壳止动件是由金属制成的长形构件并且以悬臂方式固定至所述针板的下表面。
因此,梭壳止动件的弹性可通过改变梭壳止动件的长度进行调整。在梭壳止动件由金属制成的情况下,对比梭壳止动件通过树脂模制而形成的情况,梭壳止动件尺寸的增大是可避免的。
所述梭壳止动件与所述针板单独地形成,所述梭壳止动件包括基部以及自由端部,所述基部固定至所述针板的下表面,而所述自由端部以预定距离与所述针板的下表面分开。
对比梭壳止动件与针板一体地形成的情况,可以简化针板的结构。自由端部与针板下表面之间长度的适当改变可以调整梭壳止动件弹性的大小。
所述梭壳止动件由金属制成。
在梭壳止动件由金属制成的情况下,对比梭壳止动件通过树脂模制而形成的情况,可避免梭壳止动件尺寸的增大。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前述以及附加的特征和特性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所述附图中: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环接受器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从图1的下侧观察时的图1中所示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3是在针板自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移除的状态下的平面图;
图4是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的平面图;
图5是沿图4中所示的线V-V剖取的剖视图;以及
图6是示出梭壳、支架与梭壳止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解释。
如图1所示,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10(用于环接受器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包括:安装于支承板3(固定构件)内侧的环接受器1,所述支承板3(固定构件)附连至缝纫机(缝纫设备)的缝纫机台座(工作支撑台座);支架4,所述支架4固定至支承板3的凸缘31;梭壳2,所述梭壳2插入环接受器1中;以及针板5,所述针板5固定至支架4的上表面4a。
环接受器1基本形成为由圆筒部和底部构成的圆筒形状,所述圆筒部进行了部分切除。环接受器1包括:梭壳容纳部13,在图1中所述梭壳容纳部13的上侧开口;切口端14,所述切口端14形成于圆筒部的一部分;上表面12;以及槽道表面11,所述槽道表面11形成于圆筒部的上侧。在环接受器1在从图5中的上侧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上围绕其旋转轴线Z(轴线)(见图5)旋转的情况下,切口端14捕捉针线,从而形成缝合。
梭壳2包括梭芯容纳部23,在图1中,所述梭芯容纳部23的上侧开口,从而容纳其上卷绕有梭芯线的梭芯。梭芯容纳部23的上侧壁的一部分被切割而形成为薄形状,从而获得梭芯移除部22。与环接受器1的槽道表面11形成接触的凸缘表面29形成于梭壳2外周表面28b。外周表面28b形成为垂直于梭壳2的内周表面28a。梭芯在梭壳2的轴向中间部处容纳于内周表面28a。突起部21形成于外周表面28b的面向梭芯移除部22与梭芯容纳部23之间的连接部的部分。于是,包括肋26a、26b、26c和26d的倾斜部26(见图1和图3)形成于外周表面28b的在如图1所见的顺时针方向上相对于突起部21基本成90°的部分。肋26a的径向外表面形成了反向旋转止动表面24(见图1、图3和图6),所述反向旋转止动表面24平行于内周表面28a的轴线并且垂直于狗牙器7的进给方向。反向旋转止动表面24平行于图3中的箭头A。此外,平面部25(即梭壳2的上侧表面的一部分)形成为垂直于反向旋转止动表面24。平面部25定位为低于形成在梭芯移除部22处的、梭壳2的右上部(右上表面部)27。此时,平面部25、倾斜部26以及右上部27构成梭壳2的上侧表面。
支承板3通过板构件的弯折形成为通道形状。在图1中,支承板3在左上侧和右上侧处包括凸缘31。内螺纹32形成于凸缘31,从而紧固支架4。
如图2所示,支架4通过被弯折的板构件形成。支架4在中心处包括开口45。用作旋转约束部的线释放部44和用作开口边缘的一部分的支撑部40形成于支架4的后表面4b。支撑部40弯折为基本垂直于后表面4b。支撑部40包括用作旋转约束部的旋转方向支撑部42和用作导引部的竖直方向支撑部41。在图2中,旋转方向支撑部42设置于支撑部40中的右侧(即缝纫设备前侧处的侧表面),从而垂直于后表面4b。竖直方向支撑部41形成于支架4的垂直于旋转方向支撑部42的下表面(即平行于后表面4b的下表面)。此外,长形孔46在旋转方向支撑部42的附近开口于后表面4b。于是,竖直方向辅助支撑部43(见图2中的阴影部分)沿长形孔46的纵向方向形成于后表面4b的边缘。
竖直方向支撑部41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和定位:梭壳2的平面部25能够在箭头A方向上(见图3)自开口45的倾斜向上侧向其倾斜向下侧插入竖直方向支撑部41与环接受器1的槽道表面11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竖直方向支撑部41在梭壳2插入的方向上形成于开口45的周边边缘的远部。
竖直方向辅助支撑部43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和定位:梭壳2的倾斜部26能够在箭头A方向上(见图3)自开口45的倾斜向上侧向其倾斜向下侧插入竖直方向辅助支撑部43与环接受器1的槽道表面11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竖直方向辅助支撑部43在梭壳2插入的方向上形成于开口45的周边边缘的较近部分。
支架4包括:四个孔47,支架止动螺钉48(见图1)插入所述四个孔47中;以及两个内螺纹49,针板固定螺钉53(见图1)与所述两个内螺纹49啮合。
如图1所示,针板5包括:开口51,所述开口51基本成U形;孔52,针板固定螺钉53插入所述孔52中;以及用于狗牙器7的多个开口槽54。针板5还包括梭壳止动件6。在图1中,梭壳止动件6的一端(即基部)附连或固定至针板5的后表面5b(下表面),同时梭壳止动件6的另一端(即以预定距离与针板5的后表面5b分开的自由端部)定位于开51内。在针板5安装于支架4的情况下,梭壳止动件6的另一端在梭壳2的右上部27上方延伸。如图6所示,此时,理想地,梭壳止动件6的另一端延伸超过右上部27的外边缘,所述右上部27的外边缘定位于开45的形成于其前侧的内侧表面45a的附近。梭壳止动件6设置为对插入环接受器1的梭壳容纳部13中的梭壳2的向上运动进行约束。此外,梭壳止动件6包括弹性以按压梭壳2。而且,梭壳止动件6可以与针板5分开地形成并且可移除地固定至针板5的后表面5b。梭壳止动件6可以是由金属制成的长形构件并且以悬臂方式固定至针板5的后表面5b。
接下来,将参照图1、图3、图5和图6对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10的组装程序进行解释。
如图1所示,将环接受器1安装于固定至缝纫设备的缝纫机台座的支承板3并且连接至其主轴,所述主轴在从图1中的上侧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上使环接受器1旋转。然后,使插入支架4的孔47中的支架止动螺钉48与形成于支承板3的凸缘31的内螺纹32啮合,从而将支架4固定至凸缘31。
在下文中,如图1和图3所示,在梭壳2的反向旋转止动表面24定位为基本平行于箭头A的状态下,使梭壳2在箭头A方向上自支架4的开45的倾斜向上侧(根据实施方式,自倾斜向右且向上侧)朝向开45的倾斜向下侧(根据实施方式,朝向倾斜向左且向下侧)移动,使得梭壳2插入环接受器1的梭壳容纳部13中。此时,梭壳2仅在图3中的箭头A方向上,即,自开45的倾斜向上侧向倾斜向下侧,插入环接受器1中,这一点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解释。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梭壳2插入环接受器1中之后,将针板5附连至支架4的上表面4a。使插入针板5的孔52中的针板固定螺钉53与内螺纹49啮合(见图1和图2),从而将针板5固定至支架4。其结果是,完成了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10的组装。在针板5自支架4移除之后,梭壳2可通过被拉向开45的倾斜向上侧(根据实施方式,被拉向倾斜向右和向上侧),具体地,在与箭头A相反的箭头B(见图3)方向上被牵拉,而自环接受器1的梭壳容纳部13移除,这一点将在下文中进行解释。
安装于环接受器1的梭壳容纳部13的梭壳2与设置于环接受器1和针板5的梭壳止动件6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下所述。如图1和图5所示,梭壳2的凸缘表面29安置于环接受器1的槽道表面11的上部上或者可与环接受器1的槽道表面11的上部接触。此时,梭壳2的右上部27与梭壳止动件6的底表面6b之间形成间隙,使得针线容易地穿过该间隙。在梭壳2的右上部27可与梭壳止动件6的底表面6b接触的部分的附近,梭壳2的竖直运动被限制于针线穿过的间隙的尺寸范围,从而对梭壳2的竖直运动进行约束。此外,由于梭壳2的凸缘表面29与环接受器1的槽道表面11之间的接触,梭壳2的向下运动受到槽道表面11的约束。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针线穿过的间隙形成于梭壳2的突起部21与支架4的线释放部44之间。因此,在梭壳2的突起部21与线释放部44形成接触的情况下,梭壳2在从梭壳2的上侧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上的旋转运动被限制于针线穿过的间隙的尺寸,从而约束梭壳2在逆时针方向上的旋转运动。
如图3和图6所示,针线穿过的间隙形成于梭壳2的反向旋转止动表面24与支架4的旋转方向支撑部42之间。因此,在梭壳2的反向旋转止动表面24与旋转方向支撑部42形成接触的情况下,梭壳2在从梭壳2的上侧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上的旋转运动被限制于针线穿过的间隙的尺寸,从而对梭壳2在顺时针方向上的旋转运动进行约束。
如图1和图6所示,针线穿过的间隙形成于梭壳2的平面部25与支架4的竖直方向支撑部41之间。因此,在梭壳2的平面部25与竖直方向支撑部41形成接触(即,竖直方向支撑部41与梭壳2上侧表面的一部分接触)的情况下,梭壳2在竖直方向支撑部41的附近的向上运动被限制于间隙的尺寸范围,从而对梭壳2的向上运动进行约束。
如图1和图6所示,针线穿过的间隙形成于梭壳2的倾斜部26与支架4的竖直方向辅助支撑部43之间。因此,在梭壳2的倾斜部26与竖直方向辅助支撑部43形成接触的情况下,梭壳2在竖直方向辅助支撑部43的附近的向上运动被限制于间隙的尺寸,从而对梭壳2的向上运动进行约束。
因此,梭壳2在向上方向上的操作位置通过梭壳止动件6的底表面6b、支架4的竖直方向支撑部41以及支架4的竖直方向辅助支撑部43分别与梭壳2的三个部分的接触来保持。梭壳2在向下方向上的操作位置通过梭壳2的凸缘表面29与环接受器1的槽道表面11之间的接触来保持。梭壳2在旋转方向上的操作位置通过反向旋转止动表面24与旋转方向支撑部42之间的接触以及突起部21与线释放部44之间的接触来保持。
通常,在具有环接受器的缝纫设备中,梭壳首先相对于环接受器进行定位。梭壳在旋转方向上的位置通过定位构件进行限定,从而将梭壳布置于适合于形成缝合的操作位置。在移除环接受器中积聚的棉绒或废料的情况下,将梭壳自环接受器移除,使得能够清除棉绒或废料。在移除棉绒或废料之后,梭壳再次重新附连至环接受器处的预定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10,以与已知的环接受器相同的方式,梭壳2自环接受器1的梭壳容纳部13移除,从而清除环接受器1的梭壳容纳部13内的棉绒或废料。在对梭壳容纳部13进行了清结之后,被移除的梭壳2应当重新附连至环接受器1的预定操作位置。梭壳2的移除和附连如下所述地进行。
为了清结环接受器1的梭壳容纳部13,针板固定螺钉53由附连至缝纫设备的螺丝刀拧开,从而自支架4移除针板5。如图3所示,一旦针板5被移除,由针板5半遮盖的梭壳2的基本整个上部在视觉上是可确认的。梭壳2被拉出至开口45的倾斜向上侧,即在箭头B方向上被拉出,从而将梭壳2自梭壳容纳部13移除。环接受器1内的棉绒或废料被移除,从而完成清结。梭壳2的移除仅在前述方向(即箭头B方向)上是可实现的。
在清结了梭壳容纳部13之后,梭壳2重新附连至环接受器1处的预定位置,并且此后针板5附连至支架4。在将梭壳2重新附连至环接受器1的预定位置的情况下,梭壳2在箭头A方向上自开口45的倾斜向上侧移动向其倾斜向下侧,从而将梭壳2插至环接受器1的梭壳容纳部13。由于梭壳2的突起部21、反向旋转止动表面24以及平面部25的形状以及支架4的竖直方向支撑部41以及旋转方向支撑部42的形状,这种插入是可实现的。因此,梭壳2重新附连至被移除之前的先前位置,即重新附连至梭壳容纳部13处的预定操作位置。梭壳2的插入(附连)仅在前述方向(即箭头A方向)上是可实现的。具体而言,梭壳2相对于环接受器1的插入方向和移除方向分别被限制于自开口45的倾斜向上侧的箭头A方向以及被受限于向开口45的倾斜向上侧的箭头B方向。
即,根据第一约束方式,针线容易穿过的间隙形成于梭壳2的突起部21与支架4的线释放部44之间。梭壳2的旋转被约束在针线穿过的间隙的尺寸之内。梭壳2在从梭壳2的上侧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上的旋转通过梭壳2的突起部21与支架4的线释放部44之间的接触来约束。
根据第二约束方式,针线容易穿过的间隙形成于梭壳2的反向旋转止动表面24与支架4的支撑部40的旋转方向支撑部42之间。梭壳2的旋转被约束在针线穿过的间隙的尺寸之内。梭壳2在从梭壳2的上侧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上的旋转通过梭壳2的反向旋转止动表面24与支架4的支撑部40的旋转方向支撑部42之间的接触来约束。根据第一和第二约束方式,梭壳2在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受到约束,并且梭壳2插入环接受器1的梭壳容纳部13中的方向因此被限制于箭头A方向。
根据第三约束方式,梭壳2的平面部25被设定成使得针线容易穿过的间隙相对于支架4的支撑部40的竖直方向支撑部41形成。因此,梭壳2在竖直方向支撑部41的附近的向上运动被限制于针线穿过的间隙的尺寸。如图1和图6所示,梭壳2的平面部25与支架4的支撑部40的竖直方向支撑部41形成接触,而梭壳2自梭壳容纳部13移除以及附连至梭壳容纳部13的方向被约束于开口45的倾斜向上侧。结果,平面部25插入竖直方向支撑部41与环接受器1的槽道表面11之间形成的空间中。
根据第四约束方式,梭壳2的倾斜部26被设定成使得针线容易穿过的间隙相对于支架4的竖直方向辅助支撑部43形成。梭壳2在竖直方向辅助支撑部43的附近的向上运动被限制于间隙的尺寸。倾斜部26与支架4的竖直方向辅助支撑部43形成接触,而梭壳2自梭壳容纳部13移除以及附连至梭壳容纳部13的方向被约束于开口45的倾斜向上侧。结果,倾斜部26插入竖直方向辅助支撑部43与环接受器1的槽道表面11之间形成的空间中。根据第三和第四约束方式,在梭壳2插入环接受器1的梭壳容纳部13中的情况下,梭壳2在竖直方向上的插入方向被限制成自开口45的倾斜向上侧向其倾斜下侧。根据第一至第四约束方式,梭壳2至环接受器1的插入被约束于自开口45的倾斜向上侧向其倾斜向下侧的箭头A方向。以相同的方式,梭壳2的移除方向被约束于自开口45的倾斜向下侧向其倾斜向上侧的箭头B方向。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应用第三约束方式或第四约束方式。在选择第三约束方式和第四约束方式中的一种的情况下,由于根据第三约束方式,接触是通过两个彼此平行的表面获得的,而根据第四约束方式,接触是通过两个彼此相交的表面获得的,因此相比第四约束方式,第三约束方式是更加理想的。但是,梭壳2在向上方向上的操作位置的进一步紧固保持是通过竖直方向辅助支撑部43的增加而获得的。在从第三和第四约束方式中选择了第四约束方式的情况下,竖直方向辅助支撑部43代替竖直方向支撑部41用作导引部。
根据前述第一至第四约束方式,在针板5自环接受器1移除的状态下,在插入环接受器1的梭壳容纳部13中的梭壳2可自其移除的同时,获得了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10。此外,梭壳2可插入梭壳容纳部13处的预定操作位置中。因此,用户容易地将梭壳2插入或附连于环接受器1中的预定操作位置以及自环接受器1移除梭壳2。结果,根据实施方式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10,可以抑制在梭壳2从预定操作位置移位的情况下出现的由于阻挡针线路径而造成的断线等,从而实现合适的缝合。
在缝纫操作过程中,振动持续地产生,从而使梭壳2自预定操作位置移位。此外,当携带或搬运缝纫设备时,由于振动等可能会产生用于使梭壳2自预定操作位置移位的力。在产生前述振动或力的情况下,由于梭壳止动件6的底表面6b、支架4的支撑部40的竖直方向支撑部41和竖直方向辅助支撑部43、以及环接受器1的槽道表面11,梭壳2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被约束在针线穿过的间隙的尺寸之内。因此,梭壳2被约束为不移动成自槽道表面11定位于上表面12上---其中梭壳2通过所述槽道表面11进行安置,并且突起部21被约束成不与线释放部44的上部强制接合。
而且,由于通过梭壳止动件6和前述第一至第四约束方式进行的对向上运动的约束,插入环接受器1中的梭壳2保持于预定操作位置,同时针线穿过的间隙得到确保。其结果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10,例如由于减小的间隙而可能会造成的断线等缝纫故障得到抑制,从而形成合适的缝合。
梭壳2相对于环接受器的插入和附连是通过在支架4固定至支承板3的状态下将针板5自支架4移除而获得的。因此,梭壳2的移除和附连容易执行,这将会带来操作性的增加。
而且,竖直方向支撑部41和旋转方向支撑部42是通过将支架4的开口边缘处的支撑部40的一部分向下弯折而形成的。线释放部44是通过固定至支架4的后表面4b的阻挡构件而形成的。平面部25、反向旋转止动表面24以及突起部21以分别可与竖直方向支撑部41、旋转方向支撑部42以及线释放部44接触的方式形成于梭壳1。此外,右上表面部37形成于梭壳2,从而与固定至针板5的梭壳止动件6形成接触。因此,使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10的构造简化,从而实现了成本降低。
Claims (8)
1.一种用于环接受器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10),包括:
环接受器(1),所述环接受器(1)布置在用于缝纫设备的工作支撑台座内并且能够围绕所述环接受器(1)的轴线(Z)旋转;
梭壳(2),所述梭壳(2)插入形成于所述环接受器(1)的梭壳容纳部(13)中,所述梭壳容纳部(13)向上开口;
支架(4);以及
针板(5),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安装于布置在所述工作支撑台座处的固定构件(3)并且包括开口(45),当所述梭壳(2)插至所述梭壳容纳部(13)或自所述梭壳容纳部(13)移除时所述梭壳(2)通过所述开口(45),
所述针板(5)附连于所述支架(4)的上部并且封闭所述支架(4)的开口(45)的至少一部分,所述针板(5)包括梭壳止动件(6),所述梭壳止动件(6)约束插入所述梭壳容纳部(13)中并且布置于其操作位置的所述梭壳(2)的向上运动,
在所述针板(5)附连至所述支架(4)的状态下,插入所述梭壳容纳部(13)中的所述梭壳(2)保持于操作位置,同时所述梭壳(2)的运动被所述支架(4)和所述梭壳止动件(6)约束,
并且,在所述针板(5)自所述支架(4)移除并且所述支架(4)固定至所述固定构件(3)的状态下,所述梭壳(2)自所述梭壳容纳部(13)移除或被附连至所述梭壳容纳部(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10),其中,所述支架(4)包括旋转约束部(42,44)以及导引部(41),所述旋转约束部(42,44)约束所述梭壳(2)的插入方向并且约束所述梭壳(2)的旋转,而所述导引部(41)在所述梭壳(2)插入所述梭壳容纳部(13)中的情况下与所述梭壳(2)的上侧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接触、并且约束所述梭壳(2)的向上运动,并且,针线所穿过的每一个间隙分别形成在所述旋转约束部(42,44)与所述梭壳(2)之间以及所述导引部(41)与所述梭壳(2)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10),其中,所述导引部(41)通过向下弯折所述支架(4)的开口(45)的边缘处的一部分而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10),其中,所述梭壳止动件(6)具有弹性以按压所述梭壳(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10),其中,所述梭壳止动件(6)与所述针板(5)单独地形成、并且可移除地固定至所述针板(5)的下表面(5b)。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10),其中,所述梭壳止动件(6)是由金属制成的长形构件并且以悬臂方式固定至所述针板(5)的下表面(5b)。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10),其中,所述梭壳止动件(6)与所述针板(5)单独地形成,所述梭壳止动件(6)包括基部以及自由端部,所述基部固定至所述针板(5)的下表面(5b),而所述自由端部以预定距离与所述针板(5)的下表面(5b)分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10),其中,所述梭壳止动件(6)由金属制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28450A JP5696363B2 (ja) | 2010-02-12 | 2010-02-12 | 水平釜の内釜着脱機構 |
JP2010-028450 | 2010-02-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62179A CN102162179A (zh) | 2011-08-24 |
CN102162179B true CN102162179B (zh) | 2013-03-27 |
Family
ID=44063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3765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2179B (zh) | 2010-02-12 | 2011-02-11 | 用于环接受器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357273B1 (zh) |
JP (1) | JP5696363B2 (zh) |
CN (1) | CN102162179B (zh) |
AT (1) | ATE550471T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202147A (ja) | 2012-03-28 | 2013-10-07 | Brother Ind Ltd | ミシン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ミシン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87494A (en) * | 1970-03-04 | 1971-06-28 | Singer Co | Control mechanisms for bobbin thread replenishing apparatus |
US3693565A (en) * | 1971-04-20 | 1972-09-26 | Singer Co | Lockstitch loop takers for sewing machines |
US4355590A (en) * | 1979-07-09 | 1982-10-26 | The Singer Company | Variable bobbin thread control for lockstitch looptaker |
US4380961A (en) * | 1981-03-23 | 1983-04-26 | The Singer Company | Variably controllable bobbin thread pull-off mechanis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16472A (en) * | 1967-04-26 | 1968-12-17 | Singer Co | Construction of bobbin case rotation restraining means |
JPS5313462U (zh) * | 1976-07-17 | 1978-02-03 | ||
JPS558703A (en) * | 1978-07-03 | 1980-01-22 |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Ltd | Inner unit pattern mountinggandddemounting mechanism in horizontal unit pattern |
JPS6038476Y2 (ja) * | 1981-08-12 | 1985-11-1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水平釜の開閉装置 |
JP3014478B2 (ja) * | 1991-04-03 | 2000-02-28 | 花王株式会社 | 農園芸用殺生剤効力増強剤 |
-
2010
- 2010-02-12 JP JP2010028450A patent/JP569636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2-08 AT AT11001023T patent/ATE550471T1/de active
- 2011-02-08 EP EP11001023A patent/EP2357273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1-02-11 CN CN201110037655.2A patent/CN10216217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87494A (en) * | 1970-03-04 | 1971-06-28 | Singer Co | Control mechanisms for bobbin thread replenishing apparatus |
US3693565A (en) * | 1971-04-20 | 1972-09-26 | Singer Co | Lockstitch loop takers for sewing machines |
US4355590A (en) * | 1979-07-09 | 1982-10-26 | The Singer Company | Variable bobbin thread control for lockstitch looptaker |
US4380961A (en) * | 1981-03-23 | 1983-04-26 | The Singer Company | Variably controllable bobbin thread pull-off mechanism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平3-14478B2 1991.02.26 |
JP昭57-38278B2 1982.08.1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357273A1 (en) | 2011-08-17 |
EP2357273B1 (en) | 2012-03-21 |
JP5696363B2 (ja) | 2015-04-08 |
JP2011161073A (ja) | 2011-08-25 |
ATE550471T1 (de) | 2012-04-15 |
CN102162179A (zh) | 2011-08-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DE112013002251B4 (de) | Mehrpositionsschalteranordnung zum Steuern eines Fahrzeuganzeigebildschirms | |
US8083291B2 (en) | Vehicle seat | |
CN102162179B (zh) | 用于环接受器的梭壳移除和附连机构 | |
JP2009119048A (ja) | 片針切り替え装置 | |
EP2253754A1 (en) | Needle thread passing device | |
US20110297063A1 (en) | Needle plate and sewing machine | |
JP2010012888A (ja) | カップホルダ | |
JP2010178837A (ja) | ミシンの円縫い装置 | |
US11643766B2 (en) | Sewing machine | |
JP5857732B2 (ja) | ボタンホールスイッチ機構 | |
EP3156530B1 (en) | Set up device | |
US8146523B2 (en) | Circular stitching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 |
EP4299811A1 (en) | Sewing machine | |
CN1865567B (zh) | 缝纫机用的水平转动钩 | |
CN109423783B (zh) | 缝纫机的脚踏式控制器 | |
CN105755684A (zh) | 缝纫机 | |
JP7603525B2 (ja) | 上飾り機構及びミシン | |
US10400375B2 (en) | Accessories box for a sewing machine | |
CN102011277A (zh) | 缝纫机 | |
JP3824886B2 (ja) | 載物台用送り機構 | |
JP5963608B2 (ja) | シークイン送り装置及び刺繍機 | |
JP5981511B2 (ja) | 電動工具 | |
JP2007130141A (ja) | ミシンの針板調整機構 | |
JP4777698B2 (ja) | 針用糸通し器 | |
US20050045084A1 (en) | Arrangement for changing the bobbin of a sewing or embroidery machin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11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Jijia International Co.,Ltd. Address before: Kariy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