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8055B - 使用自旋mos晶体管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 - Google Patents
使用自旋mos晶体管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48055B CN102148055B CN201010509925.0A CN201010509925A CN102148055B CN 102148055 B CN102148055 B CN 102148055B CN 201010509925 A CN201010509925 A CN 201010509925A CN 102148055 B CN102148055 B CN 1021480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mos transistor
- voltage
- wiring
-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5415 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294 ferro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86 memory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307 ferro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4/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of cells having volatile and non-volatile storage properties for back-up when the power is down
- G11C14/0054—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of cells having volatile and non-volatile storage properties for back-up when the power is down in which the volatile element is a SRAM cell
- G11C14/008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of cells having volatile and non-volatile storage properties for back-up when the power is down in which the volatile element is a SRAM cell and the nonvolatile element is a magnetic RAM [MRAM] element or ferromagnetic cell
Landscapes
- Mram Or Spin Memory Techniques (AREA)
- Hall/Mr Elements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使用自旋MOS晶体管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其具备: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一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二电极;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三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四电极;第一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五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六电极;第二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七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八电极;第一n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九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十电极;以及第二n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十一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十二电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自旋MOS晶体管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的微细化技术的发展,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消耗电力变大,不能无视半导体存储器待机时的消耗电力。使用如下电源门控(Power gating)技术,即,切断LSI中未使用部分的电源,仅接通使用部分的电源。在通过半导体的CMOS技术制作存储器电路的情况下,使用易失性的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作为存储信息的存储器。由于SRAM具有易失性,因此待机时也不能切断电源,因而,消耗电力变大。另外,由于SRAM具有易失性,突然切断电源时,存储器信息会消失。在使用了大量的SRAM的情况下,即使在不动作时,由漏电流导致的消耗电力也会变大。因此,成为难以实现低消耗电力化和高集成化的电路。并且,SRAM是切断电源时会丢失信息的易失性存储器,因此,每次接通电源时需要写入外部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因此,会有接通电源时费时费力的问题。另外,需要确保在切断电源时用于存储信息的外部存储器,而由于使用外部存储器,会有需要消耗电力及容积的问题。因此,成为了妨碍系统整体的高集成化及低消耗电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基于当前半导体技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提出了一种阻变型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型非易失性存储器在启动了电源时使作为半导体存储器的SRAM存储信息。非易失性存储器即使切断电源也可以存储信息,因此,在不进行读出或写入动作时,可以切断电源。即,LSI中使用非易失性存储器时,可以容易地进行电源门控。因此,阻变型非易失性存储器得到了关注。
近年来,利用了电子的自旋自由度的自旋电子器件的研究开发盛行。以隧道磁阻效应(TMR)为基础的研究开发盛行,并已被应用到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和硬盘驱动器(HDD)的再生磁头等中。进而,结合了半导体和铁磁性材料的自旋晶体管得到了关注。
铁磁性材料可以具有非易失性的存储功能,因此,如果用作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期待应用于电源门控技术和存储器的备份。提出了使用铁磁性磁隧道结(MTJ)元件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例如,参见JP特开2007-52879号公报)。
JP特开2007-52879号公报中记载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中,MTJ元件在反相环路内与MOS晶体管串联连接,因此,会大幅度降低动作余量(margin),不能得到高可靠度。
另外,使用MTJ元件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中,由电源启动时MTJ元件的电阻值决定存储器的存储内容。但是,电源电压低时MOS晶体管的电阻非常大,因此,MTJ元件的电阻值的影响非常小。因此,电源电压低时,容易因为MOS晶体管的电阻值的偏差引起误动作,不能得到高可靠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具备: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一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被连接到第一布线;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三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布线,所述第四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该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第一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五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六电极,所述第五电极被连接到第二布线,所述第六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该第一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四电极;第二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七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八电极,所述第七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布线,所述第八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四电极,该第二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第一n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九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十电极,所述第九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十电极被连接到第三布线,该第一n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第四布线;以及第二n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十一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十二电极,所述第十一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四电极,所述第十二电极被连接到第五布线,该第二n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四布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的存储器单元的电路图。
图2是表示用于判断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信息的状态的第一方法的时序图。
图3是表示用于判断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信息的状态的第一方法的时序图。
图4(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源启动时的模拟结果的图,图4(b)是表示比较例中的电源启动时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的存储器单元的电路图。
图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写入方法的第一具体例的时序图。
图7是说明传输晶体管(pass-transistor)和自旋MOS晶体管的连接点的电压的特性图。
图8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写入方法的第二具体例的时序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的存储器单元的电路图。
图10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写入方法的时序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的存储器单元的电路图。
图12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写入方法的时序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的存储器单元的电路图。
图14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写入方法的时序图。
图1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其中,附图是示意性的图,各部分的大小、各电压的高低和各时间的长短、部分间的大小比例、电压间的比例、时间间隔等,和现实中不同。另外,即使在各附图相互之间表示相同部分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使相互的尺寸和比例不同地进行表示。
另外,信号的电压中,将高电压设为H电平,将低电压设为L电平。H电平表示比电源电压Vdd的一半高的电压,L电平表示比电源电压Vdd的一半低的电压。
(第1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的存储器单元。该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具有存储器单元1,该存储器单元1具有存储部10和由n沟道MOS晶体管构成的两个传输晶体管21、22。
存储部10具有p沟道MOS晶体管11、15和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12、16。p沟道MOS晶体管15具有和p沟道MOS晶体管11大致相同的电性能,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16具有和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12大致相同的电性能。这里,所谓“具有大致相同的电性能”意味着相同尺寸的晶体管的电性能处于由规格说明书决定的允许范围内。
自旋MOS晶体管(又称自旋MOSFET。下同)在通常的MOS晶体管(MOSFET)结构的源电极和漏电极分别具有铁磁性层。自旋MOS晶体管的特性根据设于源电极和漏电极的两个铁磁性层的磁化方向而不同,并具有存储功能。即,根据设于源电极和漏电极的两个铁磁性层的相互的磁化方向,两个铁磁性层之间的电阻值不同。设于源电极和漏电极的两个铁磁性层中的一个与另一个相比,在源电极和漏电极之间流过自旋极化了的电流的情况下,磁化方向容易反转,被称为磁化自由层(或者自由层),另一个则磁化方向不容易反转,被称为磁化固定层(或者pin layer)。该自旋MOS晶体管中的源电极和漏电极的铁磁性层的磁化方向成为大致平行和大致反平行中的任意一种,据此,两个铁磁性层间的电阻也成为低电阻状态或高电阻状态。而且,源电极或漏电极的铁磁性层具有夹着非磁性层来层叠铁磁性层的层叠结构的情况下的磁化方向,意味着离形成源电极或漏电极的半导体基板或者半导体层最近的铁磁性层的磁化方向。
p沟道MOS晶体管11、15各自的源极被连接到节点31,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12、16各自的源极被连接到节点32。p沟道MOS晶体管11和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12各自的漏极被连接到节点33,p沟道MOS晶体管15和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16各自的漏极被连接到节点34。另外,p沟道MOS晶体管11和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12各自的栅极被连接到节点34,p沟道MOS晶体管15和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16各自的栅极被连接到节点33。
传输晶体管21、22具有大致相同的电性能。传输晶体管21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被连接到节点33,另一个被连接到节点51。传输晶体管22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被连接到节点34,另一个被连接到节点52。另外,传输晶体管21、22各自的栅极被连接到节点41。节点41被连接到用于选择存储器单元1的布线、例如字线,节点51、52被连接到用于读出存储器单元1所存储的信息的布线、例如两个位线。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两个自旋MOS晶体管12、16被设定为:一个自旋MOS晶体管为低电阻状态,另一个自旋MOS晶体管为高电阻状态。例如,下述说明中,设定为:自旋MOS晶体管12为高电阻状态,自旋MOS晶体管16为低电阻状态。
接着,参照图2说明接通电源的情况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存储器单元1的启动动作特性。将节点31的电压设为Vsp,节点32的电压设为Vg,节点33的电压设为V1,节点34的电压设为V2。图2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电压。
从节点31到节点32之间流动的电流具有两条电流路径,即,流过自旋MOS晶体管12的路径和流过自旋MOS晶体管16的路径。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定为自旋MOS晶体管12为高电阻状态、自旋MOS晶体管16为低电阻状态,因此,通过自旋MOS晶体管12的路径难以流过电流,通过自旋MOS晶体管16的路径容易流过电流。
图2中,将供应到节点31的电压Vsp设定为大致成为电源电压Vdd。此外,启动时,供应到节点32的电压Vg从电源电压Vdd开始逐渐下降,并使其成为大致一定值(基准电压GND)。而且,电压下降优选以比3×109V/s慢的速度进行。将节点32的电压Vg从开始动作到成为大致一定值的时间设为τ2。在使供应电压Vg下降的过程中,节点33、34的电压V1、V2的电压差逐渐变大。将从开始动作到电压V1和V2的电压差开始变大的时间设为τ1。
在时间τ2之后判断存储部10中存储的信息的状态时,节点33的电压V1成为H电平(高电压电平),节点34的电压V2成为L电平(低电压电平)。即使在切断电源并再次启动电源的情况下,该存储部10中存储的信息的状态也不变。
和上述说明不同,将图1所示的自旋MOS晶体管12设定为低电阻状态,自旋MOS晶体管16设定为高电阻状态。于是,通过和上述相同的程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在时间τ2之后判断存储部10中存储的信息的状态时,节点33的电压V1成为L电平,节点34的电压V2成为H电平。即使在切断电源并再次启动电源的情况下,该存储部10中存储的信息的状态也不变。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存储器单元,能够根据自旋MOS晶体管12、16的电阻状态取得2值的存储器状态,成为2值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单元。
上述说明中,为了判断存储部10中存储的信息的状态,使用了如下方法,即,将节点31的电压Vsp固定为电源电压Vdd,并使节点32的电压Vg从电源电压Vdd降低到基准电压GND。但是,如图3所示,也可以使用如下方法,即,将节点32的电压Vg固定为基准电压GND,并使节点31的电压Vsp从基准电压GND上升到电源电压Vdd。在这种情况下,电压上升也优选以比3×109V/s慢的速度进行。
本实施方式的存储器单元和比较例的存储器单元的电源启动时的模拟结果分别如图4(a)、4(b)所示。如图5所示,该比较例的存储器单元具有如下结构:将本实施方式的存储器单元1中的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12、16更换为通常的n沟道MOS晶体管13、17,并且,在MOS晶体管13和节点32之间设有MTJ元件14,在MOS晶体管17和节点32之间设有MTJ元件18。而且,MOS晶体管13、17具有大致相同的电性能,MTJ元件14、18具有大致相同的电性能。由图4(a)、4(b)可知,本实施方式与比较例相比,电压差开始变大的时间τ1小,因此,成为存储部10中存储的信息的状态更快地稳定,且相对于元件的特性偏差和电噪声而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自旋注入磁化反转(Spin torque transferswitching)决定自旋MOS晶体管12、16的电阻状态,因此,自旋MOS晶体管12、16中,流过大于等于能够使自由层的磁化反转的电流(磁化反转电流)的电流。用于实现低电阻状态的磁化反转电流的方向和用于实现高电阻状态的磁化反转电流的方向相反。因此,自旋MOS晶体管12、16中需要流过两个方向的电流。通常的MOS晶体管中,电流流动的方向仅为一个方向,而本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中,能够在自旋MOS晶体管12、16中流过两个方向的电流。
接着,参照图6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存储器单元1的写入方法。
图6表示用于使自旋MOS晶体管12和自旋MOS晶体管16自旋注入磁化反转的波形图。图6中,将图2所示的节点51的电压设为Vbit1,将节点52的电压设为Vbit2,将节点32的电压设为Vg,将流过自旋MOS晶体管12的电流设为I1,将流过自旋MOS晶体管16的电流设为I2。而且,电流I1和电流I2分别以电流从自旋MOS晶体管流向节点32的方向为正。图6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各电压。
在节点41上施加电源电压Vdd,节点51的电压Vbit1和节点32的电压Vg最初为基准电压GND,节点52的电压Vbit2为电源电压Vdd。于是,节点34的电压V2为电源电压Vdd,节点33的电压V1为基准电压GND,并保持稳定。
然后,如图6所示,使节点51的电压Vbit1为电源电压Vdd(时刻t1)。于是,电流I1从节点51通过传输晶体管21和自旋MOS晶体管12流向节点32,电源电压Vdd被串联施加到传输晶体管21和自旋MOS晶体管12。如图7所示,节点33的电压V1由传输晶体管21和自旋MOS晶体管12的Ids-Vds特性决定。因此,节点33的电压V1成为与自旋MOS晶体管16的阈值电压Vth相比更小的电压。这里,Ids表示MOS晶体管的源极-漏极间的电流,Vds表示MOS晶体管的源极-漏极间的电压。电压V1成为与自旋MOS晶体管16的阈值电压Vth相比更小的电压,且节点33被连接到自旋MOS晶体管16的栅极,因此,自旋MOS晶体管16成为OFF(截止)状态,节点34的电压V2接近电源电压Vdd,被维持在高电压。这时,被施加到p沟道MOS晶体管11的栅极的电压V2接近电源电压Vdd并被维持在高电压,因此,p沟道MOS晶体管15中几乎不流过电流。
接着,使节点52的电压Vbit2为基准电压GND(图6的时刻t2)。于是,自旋MOS晶体管12中不流过电流。然后,使节点32的电压Vg为电源电压Vdd(图6的时刻t3)。于是,负的电流I2从节点32通过自旋MOS晶体管16和传输晶体管22流向节点52。然后,使节点32的电压Vg为基准电压GND(图6的时刻t4)。于是,自旋MOS晶体管16中不流过电流。
通过上述方法,自旋MOS晶体管12中可以流过正的电流I2,自旋MOS晶体管16中可以流过负的电流I2,因此,可以通过自旋注入磁化反转来决定自旋MOS晶体管12、16的电阻状态,即,可以进行写入。而且,将施加的电压更换为图6中的电压Vbit1和电压Vbit2时,自旋MOS晶体管12中可以流过负的电流I1,自旋MOS晶体管16中可以流过正的电流I2。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12和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16中可以流过反方向的磁化反转电流,因此,可以使自旋MOS晶体管12和自旋MOS晶体管16的电阻状态互补。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16中开始流过自旋注入电流时,过渡性地流过绝对值较大的负电流。自旋注入磁化反转中,在从磁化固定层向自由层流过自旋注入电流的方向上,需要较大的磁化反转电流,因此,更希望如下构成自旋MOS晶体管,即,源电极的铁磁性层成为磁化固定层,漏电极的铁磁性层成为自由层。
上述写入方法中,施加到各节点的电压使用电源电压Vdd和基准电压GND,而流过自旋注入电流。该方法中,由于流过较大的电流,因此,可以不用准备电压不同的电源,成为电源电路小,趋向高集成化的方法。
虽然上述写入方法中使用了电源电压Vdd,但是,也可以将比电源电压Vdd高的电压施加到节点51、52、32。另外,虽然上述写入方法中使用了基准电压GND,但是,也可以将比基准电压GND低的电压施加到节点51、52、32。
另外,虽然上述写入方法中先进行在自旋MOS晶体管12中流过正的电流的程序,但是,也可以如图8所示先进行流过负的电流的程序。即,在节点41上施加电源电压Vdd,使节点51的电压Vbit1为电源电压Vdd,使节点52的电压Vbit2为基准电压GND。在该状态下,使节点32的电压Vg为电源电压Vdd时(图8的时刻t1),负的电流I2从节点32通过自旋MOS晶体管16和传输晶体管22流向节点52。然后,使节点32的电压Vg为基准电压GND时(图8的时刻t2),自旋MOS晶体管16中不流过电流I2。接着,使节点51的电压Vbit1为基准电压GND、使节点52的电压Vbit2为电源电压Vdd后,使节点51的电压Vbit1为电源电压Vdd时(图8的时刻t3),正的电流I1通过节点51、传输晶体管21和自旋MOS晶体管12流向节点32。通过使节点51的电压Vbit1为基准电压GND,该电流I1不流动。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使用自旋MOS晶体管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元件,因此,和使用MTJ元件的情况不同,可以抑制动作余量的降低,并且可以抑制由MOS晶体管的电阻值的偏差引起的误动作。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通过由相同工艺制作自旋MOS晶体管,能够使电性能的偏差非常小,因此可以得到高成品率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如图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具有存储器单元1A。该存储器单元1A的结构为: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存储器单元1中,将存储部10更换为存储部10A,并且,将由n沟道MOS晶体管构成的传输晶体管21、22更换为由p沟道MOS晶体管构成的传输晶体管21A、22A。存储部10A的结构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存储部10中,将p沟道MOS晶体管11、15更换为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11A、15A,并且,将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12、16更换为n沟道MOS晶体管12A、16A。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11A、15A具有大致相同的电性能,n沟道MOS晶体管12A、16A具有大致相同的电性能。另外,传输晶体管21A、22A具有大致相同的电性能。
第二实施方式中,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自旋MOS晶体管11A和自旋MOS晶体管15A被设定为,一个为低电阻状态,另一个为高电阻状态。例如,在电源启动过程中,将自旋MOS晶体管11A设定为低电阻状态,将自旋MOS晶体管15A设定为高电阻状态。此外,以和图2所示情况相同的方法施加电压。即,使节点31、32的电压Vsp、Vg为电源电压Vdd,然后,将节点31的电压Vsp逐渐降低到基准电压GND。在时间τ2之后判断存储部10A中存储的信息的状态时,节点33的电压V1成为H电平,节点34的电压V2成为L电平。即使在切断电源并再次启动电源的情况下,该存储部10A中存储的信息的状态也不变。
而且,将自旋MOS晶体管11A设定为高电阻状态,将自旋MOS晶体管15A设定为低电阻状态,并通过和图3所示的情况相同的方法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在时间τ2之后进行判断时,节点33的电压V1成为L电平,节点34的电压V2成为H电平。即使在切断电源并再次启动电源的情况下,该存储部10A中存储的信息的状态也不变。
这样,第二实施方式的存储器单元1A,能够根据自旋MOS晶体管11A、15A的电阻状态取得2值的存储器状态,成为2值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单元。
上述说明中,为了判断存储部10A中存储的信息的状态,使用了如下方法,即,将节点31的电压Vsp固定为电源电压Vdd,并使节点32的电压Vg从电源电压Vdd降低到基准电压GND。但是,如图3所示,也可以使用如下方法,即,将节点32的电压Vg固定为基准电压GND,并使节点31的电压Vsp从基准电压GND上升到电源电压Vdd。
第二实施方式中,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也使用了即使供应的电压较低、电阻状态也会产生变化的自旋MOS晶体管,因此,能够缩短电压差开始变大的时间τ1,使存储部10A中存储的信息的状态更快地稳定。因此,成为相对于电噪声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
接着,参照图10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存储器单元1A的写入方法。图10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存储器单元1A的写入方法的时序图。
图10中,将流过自旋MOS晶体管11A的电流设为I3,将流过自旋MOS晶体管15A的电流设为I4。其它附图标记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而且,电流I3和电流I4分别以从节点31流向自旋MOS晶体管11A、15A的方向为正。
首先,在节点41上施加基准电压GND,使节点31的电压Vsp和节点51的电压Vbit1为电源电压Vdd,使节点52的电压Vbit2为基准电压GND。于是,节点33的电压V1为电源电压Vdd,节点34的电压V2为基准电压GND,并保持稳定。
然后,如图10所示,使节点51的电压Vbit1为基准电压GND(时刻t1)。于是,电流I3从节点31通过自旋MOS晶体管11A和传输晶体管21A流向节点51,电源电压Vdd被串联施加到自旋MOS晶体管11A和传输晶体管21A。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节点34的电压V2成为与自旋MOS晶体管11A的阈值电压Vth相比更小的电压,并且,节点34被连接到自旋MOS晶体管11A的栅极,因此,自旋MOS晶体管11A成为ON(导通)状态,节点34的电压V2接近基准电压GND,被维持在低电压。这时,被施加到n沟道MOS晶体管12A的栅极的电压V2接近基准电压GND并被维持在低电压,因此,n沟道MOS晶体管12A中几乎不流过电流。
接着,使节点52的电压Vbit2为电源电压Vdd(图10的时刻t2)。于是,自旋MOS晶体管11A中不流过电流。然后,使节点31的电压Vsp为基准电压GND(图10的时刻t3)。于是,负的电流I4从节点52通过传输晶体管22A和自旋MOS晶体管15A流向节点31。然后,使节点31的电压Vsp为电源电压Vdd(图10的时刻t4)。于是,自旋MOS晶体管15A中不流过电流。
通过上述写入方法,自旋MOS晶体管11A中可以流过正的电流I3,自旋MOS晶体管15A中可以流过负的电流I4,因此,可以通过自旋注入磁化反转来决定自旋MOS晶体管11A、15A的电阻状态,即,可以进行写入。而且,更换图10中的节点51的电压Vbit1和节点52的电压Vbit2时,自旋MOS晶体管11A中可以流过负的电流,自旋MOS晶体管15A中可以流过正的电流。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自旋MOS晶体管11A和自旋MOS晶体管15A中可以流过反方向的自旋注入磁化反转电流,因此,可以使自旋MOS晶体管11A和自旋MOS晶体管15A的电阻状态互补。
虽然上述写入方法中使用了电源电压Vdd,但是,也可以将比电源电压Vdd高的电压施加到节点51、52、31。另外,虽然上述写入方法中使用了基准电压GND,但是,也可以将比基准电压GND低的电压施加到节点51、52、31。
另外,虽然上述写入方法中先进行在自旋MOS晶体管11A中流过正的电流的程序,但是,也可以先进行流过负的电流的程序。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使用自旋MOS晶体管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元件,因此,和使用MTJ元件的情况不同,可以抑制动作余量的降低,并且可以抑制由MOS晶体管的电阻值的偏差引起的误动作。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通过由相同工艺制作自旋MOS晶体管,能够使电性能的偏差非常小,因此可以得到高成品率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如图11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具有存储器单元1B。该存储器单元1B的结构为: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单元1中,将存储部10更换为存储部10B,并且,将由n沟道MOS晶体管构成的传输晶体管21、22更换为由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构成的传输晶体管21B、22B。存储部10B的结构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存储部10中,将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12、16更换为n沟道MOS晶体管12A、16A。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21B、22B具有大致相同的电性能,n沟道MOS晶体管12A、16A具有大致相同的电性能。
第三实施方式中,自旋MOS晶体管21B和自旋MOS晶体管22B被设定为:一个为低电阻状态,另一个为高电阻状态。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源的启动动作进行说明。首先,使节点41的电压为电源电压Vdd,使节点51的电压Vbit1和节点52的电压Vbit2为基准电压GND。
然后,和图3所示情况相同,将节点32的电压Vg固定为基准电压GND,使节点31的电压Vsp从基准电压GND上升到电源电压Vdd。在将自旋MOS晶体管21B设定为高电阻状态,将自旋MOS晶体管22B设定为低电阻状态的情况下,和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所示情况相同,节点33的电压V1和节点34的电压V2的电压差逐渐变大。在时间τ2之后判断时,节点33的电压V1成为H电平,节点34的电压V2成为L电平。即使在切断电源并再次启动电源的情况下,该存储器状态也不变。
而且,在将自旋MOS晶体管21B设定为低电阻状态,将自旋MOS晶体管22B设定为高电阻状态,并通过和上述相同的程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在时间τ2之后进行判断时,节点33的电压V1成为L电平,节点34的电压V2成为H电平。即使在切断电源并再次启动电源的情况下,该存储器状态也不变。
这样,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能够根据自旋MOS晶体管21B、22B的电阻状态取得2值的存储器状态,成为2值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即,该第三实施方式中,由自旋MOS晶体管构成的传输晶体管21B、22B也和存储部10B一同起到存储器的作用。
第三实施方式中,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也使用了即使供应的电压较低、电阻状态也会变化的自旋MOS晶体管,因此,能够缩短电压差开始变大的时间τ1,使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的存储器状态更快地稳定。因此,成为相对于电噪声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
接着,参照图12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存储器单元1B的写入方法。图12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存储器单元1B的写入方法的时序图。
图11中,将流过自旋MOS晶体管21B的电流设为I5,将流过自旋MOS晶体管22B的电流设为I6。其它附图标记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而且,电流I5以从节点51通过自旋MOS晶体管21B流向节点33的方向为正,电流I6以从节点52通过自旋MOS晶体管22B流向节点34的方向为正。
首先,使节点41的电压为电源电压Vdd,使节点31的电压Vsp为电源电压Vdd,使节点32的电压Vg为基准电压GND。然后,使节点51的电压Vbit1为基准电压GND,使节点52的电压Vbit2为电源电压Vdd(参见图12)。在该状态下,自旋MOS晶体管21B、22B为ON状态。另外,由于节点33为低电压,节点34为高电压,因此,p沟道MOS晶体管11成为OFF状态,n沟道MOS晶体管12A成为ON状态,p沟道MOS晶体管15成为ON状态,n沟道MOS晶体管16A成为OFF状态。因此,自旋MOS晶体管21B、22B中不流过电流。接着,使节点51的电压Vbit1上升到电源电压Vdd时,正的电流I5从节点51通过自旋MOS晶体管21B和n沟道MOS晶体管12A流向节点32(图12的时刻t1)。这时,和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节点33的电压V1比n沟道MOS晶体管16A的阈值电压低,n沟道MOS晶体管16A维持OFF状态,MOS晶体管16A和自旋MOS晶体管22B中不流过电流。而且,该第三实施方式中,更换了图7所示的MOS晶体管和自旋MOS晶体管的Ids-Vds特性。即,图7所示的上方的曲线表示MOS晶体管12A的特性,下方的曲线表示自旋MOS晶体管21B的特性。然后,使节点51的电压Vbit1降低到基准电压GND时,自旋MOS晶体管21B中不流过电流(图12的时刻t2)。这时,p沟道MOS晶体管11和n沟道MOS晶体管16A维持OFF状态,p沟道MOS晶体管15和n沟道MOS晶体管12A维持ON状态。在该状态下,使节点52的电压Vbit2降低到基准电压GND时,负的电流I6从节点31通过p沟道MOS晶体管15和自旋MOS晶体管22B流向节点52(图12的时刻t3)。这时,节点33的电压V1成为接近基准电压GND的电压,n沟道MOS晶体管16A为OFF状态,n沟道MOS晶体管16A中不流过电流。另外,p沟道MOS晶体管15为ON状态,因此,节点34的电压V2成为接近电源电压Vdd的电压,p沟道MOS晶体管11为OFF状态,n沟道MOS晶体管12A中不流过电流。然后,使节点52的电压Vbit2上升到电源电压Vdd时,自旋MOS晶体管22B中不流过电流(图12的时刻t4)。
通过这种写入方法,自旋MOS晶体管21B中可以流过正的电流I5,自旋MOS晶体管22B中可以流过负的电流I6,可以进行写入。而且,更换图12中的节点51的电压Vbit1和节点52的电压Vbit2时,自旋MOS晶体管21B中可以流过负的电流,自旋MOS晶体管22B中可以流过正的电流。
如上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自旋MOS晶体管21B和自旋MOS晶体管22B中可以流过反方向的自旋注入磁化反转电流,因此,可以使自旋MOS晶体管21B和自旋MOS晶体管22B的电阻状态互补。
而且,虽然第三实施方式的写入方法中,在节点51、节点52及节点31中施加了电源电压Vdd,但是,也可以施加比电源电压Vdd高的电压。另外,虽然第三实施方式的写入方法中,在节点51、节点52及节点32中施加了基准电压GND,但是,也可以施加比基准电压GND低的电压。
另外,虽然上述写入方法中先进行了在自旋MOS晶体管21B中流过正的电流的程序,但是,也可以先进行在自旋MOS晶体管22B中流过负的电流的程序。
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使用自旋MOS晶体管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元件,因此,和使用MTJ元件的情况不同,可以抑制动作余量的降低,并且可以抑制由MOS晶体管的电阻值的偏差引起的误动作。
另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自旋MOS晶体管位于反相环路的外侧,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降低存储器的动作余量的因素,容易地得到大的动作余量。
另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通过由相同工艺制作自旋MOS晶体管21B、22B,电性能的偏差非常小,因此可以得到高成品率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如图13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具有存储器单元1C。该存储器单元1C的结构为:在图11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存储器单元1B中,将由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构成的传输晶体管21B、22B更换为由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构成的传输晶体管21C、22C。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21C、22C具有大致相同的电性能。
而且,第四实施方式中,自旋MOS晶体管21C和自旋MOS晶体管22C被设定为:一个为低电阻状态,另一个为高电阻状态。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存储器单元1C中的电源的启动动作进行说明。首先,使节点41的电压为基准电压GND。接着,使节点51的电压Vbit1和节点52的电压Vbit2为电源电压Vdd。如图2所示,将节点31的电压Vsp固定为电源电压Vdd,使节点32的电压Vg从电源电压Vdd降低到基准电压GND。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将自旋MOS晶体管21C设定为低电阻状态,将自旋MOS晶体管22C设定为高电阻状态的情况下,和图2所示情况相同,节点33的电压V1和节点34的电压V2的电压差逐渐变大。在时间τ2之后进行判断时,节点33的电压V1成为H电平,节点34的电压V2成为L电平。即使在切断电源并再次启动电源的情况下,该存储器状态也不变。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将自旋MOS晶体管21C设定为高电阻状态,将自旋MOS晶体管22C设定为低电阻状态,并通过和图2所示情况相同的程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在时间τ2之后进行判断时,节点33的电压V1成为L电平,节点34的电压V2成为H电平。即使在切断电源并再次启动电源的情况下,该存储器状态也不变。
这样,第四实施方式的存储器单元1C,能够根据自旋MOS晶体管21C、22C的电阻状态取得2值的存储器状态,成为2值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单元。即,该第四实施方式中,由自旋MOS晶体管构成的传输晶体管21C、22C也和存储部10B一同起到存储器的作用。
另外,根据第四实施方式,使用了即使供应的电压较低电阻状态也会变化的自旋MOS晶体管,因此能够减少电压差开始变大的时间τ1,使存储器状态更快地稳定。因此,成为相对于电噪声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
接着,参照图14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存储器单元1C的写入方法。图14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存储器单元1C的写入方法的时序图。
图13中,将流过自旋MOS晶体管21C的电流设为I7,将流过自旋MOS晶体管22C的电流设为I8。其它附图标记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而且,电流I7以从节点33通过自旋MOS晶体管21C流向节点51的方向为正,电流I8以从节点34通过自旋MOS晶体管22C流向节点52的方向为正。
首先,使节点41的电压为基准电压GND,使节点31的电压Vsp为电源电压Vdd,使节点32的电压Vg为基准电压GND。然后,使节点51的电压Vbit1为电源电压Vdd,使节点52的电压Vbit2为基准电压GND(参见图14)。接着,使节点51的电压Vbit1降低到基准电压GND时,正的电流I7从节点31通过p沟道MOS晶体管11和自旋MOS晶体管21C流向节点51(图14的时刻t1)。这时,节点34的电压V2变低,MOS晶体管12A成为OFF状态,MOS晶体管12A中不流过电流。另外,节点33的电压V1成为接近电源电压Vdd的高电压,因此,p沟道MOS晶体管15成为OFF状态,p沟道MOS晶体管15中几乎不流过电流。然后,使节点51的电压Vbit1上升到电源电压Vdd时,自旋MOS晶体管21C中不流过电流(图14的时刻t2)。接着,使节点52的电压Vbit2上升到电源电压Vdd时,负的电流I8从节点52通过自旋MOS晶体管22C和n沟道MOS晶体管16A流向节点32(图14的时刻t3)。这时,节点33的电压V1成为接近电源电压Vdd的高电压,MOS晶体管15为OFF状态,MOS晶体管15中不流过电流。另外,节点34的电压V2成为比MOS晶体管12A的阈值电压低的电压,因此,n沟道MOS晶体管12A中几乎不流过电流。然后,使节点52的电压Vbit2下降到基准电压GND时,自旋MOS晶体管22C中不流过电流(图14的时刻t4)。
这样,按照图14所示的程序向节点51和节点52中施加高电压和低电压,即电压Vbit1和电压Vbit2,由此,自旋MOS晶体管21C中可以流过正的电流I7,自旋MOS晶体管22C中可以流过负的电流I8,可以写入信息。而且,更换图14中的节点51的电压Vbit1和节点52的电压Vbit2时,自旋MOS晶体管21C中可以流过负的电流,自旋MOS晶体管22C中可以流过正的电流。
虽然第四实施方式的写入方法中,在节点51、52及节点31中施加了电源电压Vdd,但是,也可以施加比电源电压Vdd高的电压。
另外,虽然第四实施方式的写入方法中,在节点51、52及节点32中施加了基准电压GND,但是,也可以施加比基准电压GND低的电压。
另外,虽然上述写入方法中先进行了在自旋MOS晶体管21C或自旋MOS晶体管22C中流过正的电流的程序,但是,也可以先进行流过负的电流的程序。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自旋MOS晶体管21C和自旋MOS晶体管22C中可以流过反方向的磁化反转电流,因此,可以使自旋MOS晶体管21C和自旋MOS晶体管22C的电阻状态互补。
如上所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使用自旋MOS晶体管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元件,因此,和使用MTJ元件的情况不同,可以抑制动作余量的降低,并且可以抑制由MOS晶体管的电阻值的偏差引起的误动作。
另外,根据第四实施方式,自旋MOS晶体管21C、22C位于反相环路的外侧,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降低存储器的动作余量的因素,容易地得到大的动作余量。
另外,根据第四实施方式,通过由相同工艺制作自旋MOS晶体管21C、22C,使电性能的偏差非常小,可以得到高成品率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如图15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具有:矩阵状排列的多个存储器单元1、字线WL、位线BL1、BL2、解码电路101、102、驱动电路201和吸收电路(sinkercircuit or sink circuit)202。存储器单元1的结构和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任意其一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的存储器单元相同。字线WL对应各行设置,并被连接到对应的行的存储器单元1的节点41和解码电路101、102上。位线BL1、BL2对应各列设置,并被分别连接到对应的列的存储器单元1的节点51、52上。
解码电路101、102通过选择字线WL来进行矩阵状排列的多个存储器单元的行的选择。另外,为了对存储器单元1进行写入及读出,解码电路101中,相对各行设置两个选择晶体管111、113,解码电路102中,相对各行设置两个选择晶体管112、114。选择晶体管111的栅极被连接到解码电路101,漏极被连接到电源电压Vdd,源极被连接到对应的行的存储器单元1的节点31。选择晶体管113的栅极被连接到解码电路101,源极被连接到基准电压GND,漏极被连接到对应的行的存储器单元1的节点32。选择晶体管112的栅极被连接到解码电路102,源极被连接到基准电压GND,漏极被连接到对应的行的存储器单元1的节点31。选择晶体管114的栅极被连接到解码电路102,漏极被连接到电源电压Vdd,源极被连接到对应的行的存储器单元1的节点32。即,选择晶体管111和选择晶体管112分别由解码电路101和解码电路102来选择,选择晶体管113和选择晶体管114分别由解码电路101和解码电路102来选择。
驱动电路201和吸收电路202选择矩阵状排列的多个存储器单元1的列,并在选择的列的位线BL1、BL2中流过电流。因此,驱动电路201中,与各列对应设置两个选择晶体管211、213,吸收电路202中,与各列对应设置两个选择晶体管212、214。选择晶体管211的栅极被连接到驱动电路201,漏极被施加高电压(例如,电源电压Vdd以上),源极被连接到对应的列的位线BL1。选择晶体管213的栅极被连接到驱动电路201,漏极被施加高电压,源极被连接到对应的列的位线BL2。另外,选择晶体管212的栅极被连接到吸收电路202,源极被施加低电压(例如,基准电压GND以下),漏极被连接到对应的列的位线BL1。选择晶体管214的栅极被连接到吸收电路202,源极被施加低电压,漏极被连接到对应的列的位线BL2。
这些选择晶体管111、112、113、114、211、212、213、214相对于多个存储器单元1占有非常小的面积。
而且,图15中,可以施加高电压和低电压,而将高电压设为电源电压Vdd,将低电压设为基准电压GND时,面积变小,因此是优选的。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无需在存储器单元内增加晶体管数即可构成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因此能够得到高集成化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的每一个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存储器单元中使用自旋MOS晶体管,而自旋MOS晶体管具有非易失性存储器功能,因此,不进行读出动作或写入动作时,可以切断电源。因此,可以实现低消耗电力的存储器电路。另外,存储器具有非易失性,因此具有每次接通电源时不需要向存储器单元写入的优点。由于是非易失性存储器,因此,具有即使突然切断电源,存储器信息也不会消失的优点。另外,由于即使突然切断电源也能维持存储器信息,因此不需要备份用的存储器,可以缩小系统整体。
由此,各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可以用于逻辑存储器(logic-in memory),而该逻辑存储器可以用于易失性存储器的备份。
另外,各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可以用于使用了电源门控技术的电路的存储器。
另外,各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可以用作FPGA(FieldProgrammalb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配置存储器。
Claims (10)
1.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一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被连接到第一布线;
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三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布线,所述第四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该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
第一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五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六电极,所述第五电极被连接到第二布线,所述第六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该第一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四电极;
第二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七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八电极,所述第七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布线,所述第八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四电极,该第二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
第一n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九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十电极,所述第九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十电极被连接到第三布线,该第一n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第四布线;以及
第二n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十一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十二电极,所述第十一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四电极,所述第十二电极被连接到第五布线,该第二n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四布线,
根据所述第一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和所述第二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电阻状态,取得2值的存储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一布线的电压设定为H电平,将所述第二布线的电压设定为L电平,将所述第四布线的电压设定为H电平,并使施加到所述第三和第五布线中的一条布线上的电压为H电平,使施加到另一条布线上的电压为L电平后,通过使所述一条布线的电压为L电平或者使所述另一条布线的电压为H电平,在所述第一和第二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一个中流过电流,来向所述一个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进行写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一布线的电压设定为H电平,将所述第二布线的电压设定为L电平,将所述第四布线的电压设定为H电平,并使施加到所述第三和第五布线中的一条布线上的电压为H电平,使施加到另一条布线上的电压为L电平后,通过使所述第二布线的电压为H电平,在所述第一和第二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一个中流过电流,来向所述一个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进行写入。
4.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第一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一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被连接到第一布线;
第二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三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布线,所述第四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栅极,该第二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
第一n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五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六电极,所述第五电极被连接到第二布线,所述第六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该第一n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所述第四电极;
第二n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七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八电极,所述第七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布线,所述第八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所述第四电极,该第二n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
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九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十电极,所述第九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十电极被连接到第三布线,该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第四布线;以及
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十一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十二电极,所述第十一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所述第四电极,所述第十二电极被连接到第五布线,该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四布线,
根据所述第一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和所述第二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电阻状态,取得2值的存储器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一布线的电压设定为H电平,将所述第二布线的电压设定为L电平,将所述第四布线的电压设定为L电平,并使施加到所述第三和第五布线中的一条布线上的电压为H电平,使施加到另一条布线上的电压为L电平后,通过使所述一条布线的电压为L电平,在所述第一和第二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一个中流过电流,来向所述一个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进行写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一布线的电压设定为H电平,将所述第二布线的电压设定为L电平,将所述第四布线的电压设定为L电平,并使施加到所述第三和第五布线中的一条布线上的电压为H电平,使施加到另一条布线上的电压为L电平后,通过使所述第一布线的电压为L电平,在所述第一和第二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一个中流过电流,来向所述一个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进行写入。
7.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一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被连接到第一布线;
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三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布线,所述第四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该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
第一n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五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六电极,所述第五电极被连接到第二布线,所述第六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该第一n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四电极;
第二n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七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八电极,所述第七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布线,所述第八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四电极,该第二n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
第一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九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十电极,所述第九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十电极被连接到第三布线,该第一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第四布线;以及
第二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十一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十二电极,所述第十一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四电极,所述第十二电极被连接到第五布线,该第二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四布线,
根据所述第一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和所述第二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电阻状态,取得2值的存储器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一布线的电压设定为H电平,将所述第二布线的电压设定为L电平,将所述第四布线的电压设定为H电平,并使施加到所述第三和第五布线中的一条布线上的电压为H电平,使施加到另一条布线上的电压为L电平后,通过使所述一条布线的电压为L电平或者使所述另一条布线的电压为H电平,在所述第一和第二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一个中流过电流,来向所述一个n沟道自旋MOS晶体管进行写入。
9.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一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被连接到第一布线;
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三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布线,所述第四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该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
第一n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五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六电极,所述第五电极被连接到第二布线,所述第六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该第一n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四电极;
第二n沟道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七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八电极,所述第七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布线,所述第八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四电极,该第二n沟道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
第一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九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十电极,所述第九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十电极被连接到第三布线,该第一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第四布线;以及
第二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具有作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的第十一电极和作为另一个的第十二电极,所述第十一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p沟道MOS晶体管的所述第四电极,所述第十二电极被连接到第五布线,该第二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到所述第四布线,
根据所述第一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和所述第二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电阻状态,取得2值的存储器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一布线的电压设定为H电平,将所述第二布线的电压设定为L电平,将所述第四布线的电压设定为L电平,并使施加到所述第三和第五布线中的一条布线上的电压为H电平,使施加到另一条布线上的电压为L电平后,通过使所述一条布线的电压为L电平或者使所述另一条布线的电压为H电平,在所述第一和第二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的一个中流过电流,来向所述一个p沟道自旋MOS晶体管进行写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25821/2010 | 2010-02-08 | ||
JP2010025821A JP5023167B2 (ja) | 2010-02-08 | 2010-02-08 | スピンmosトランジスタを用いた不揮発性メモリ回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48055A CN102148055A (zh) | 2011-08-10 |
CN102148055B true CN102148055B (zh) | 2014-04-23 |
Family
ID=44353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0992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8055B (zh) | 2010-02-08 | 2010-10-14 | 使用自旋mos晶体管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154916B2 (zh) |
JP (1) | JP5023167B2 (zh) |
CN (1) | CN1021480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243716A (ja) * | 2010-05-18 | 2011-12-01 | Toshiba Corp | スピントランジスタ及び集積回路 |
FR2970589B1 (fr) * | 2011-01-19 | 2013-02-15 | Centre Nat Rech Scient | Cellule mémoire volatile/non volatile |
JP5225419B2 (ja) | 2011-03-28 | 2013-07-03 | 株式会社東芝 | スピンmosfetを用いたメモリ回路、メモリ機能付きパストランジスタ回路、スイッチングボックス回路、スイッチングブロック回路、およびフィールドプログラマブルゲートアレイ |
US8975748B1 (en) | 2011-06-07 | 2015-03-10 | Secure Silicon Layer, Inc. |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features to prevent reverse engineering |
US9218511B2 (en) | 2011-06-07 | 2015-12-22 | Verisiti, Inc. |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features to prevent reverse engineering |
JP5733575B2 (ja) * | 2011-09-12 | 2015-06-10 |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TWI694726B (zh) * | 2013-02-27 | 2020-05-21 |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 攝像元件 |
FR3004577A1 (zh) | 2013-04-15 | 2014-10-17 |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 |
FR3004576B1 (fr) | 2013-04-15 | 2019-11-29 |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 Cellule memoire avec memorisation de donnees non volatile |
FR3008219B1 (fr) | 2013-07-05 | 2016-12-09 |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 Dispositif a memoire non volatile |
JP2019160382A (ja) | 2018-03-16 | 2019-09-19 |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 不揮発性半導体メモリ |
US10319425B1 (en) * | 2018-03-29 | 2019-06-11 | 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 Offset-cancellation sensing circuit (OCSC)-based non-volatile (NV) memory circuits |
CN110544499B (zh) * | 2018-05-28 | 2021-07-13 |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结构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9660A (zh) * | 2002-06-05 | 2005-08-2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非易失性存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使用该存储电路的半导体装置 |
CN101483428A (zh) * | 2008-01-11 | 2009-07-15 | 株式会社东芝 | 可重新配置的逻辑电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33149B2 (ja) * | 2002-09-12 | 2008-08-13 |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US7545013B2 (en) * | 2003-03-26 | 2009-06-09 |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 Reconfigurable logic circuit using a transistor having spin-dependen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
US7599210B2 (en) * | 2005-08-19 | 2009-10-06 | Sony Corporation | Nonvolatile memory cell, storage device and nonvolatile logic circuit |
JP4802608B2 (ja) | 2005-08-19 | 2011-10-2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憶装置 |
JP5170706B2 (ja) * | 2007-08-31 | 2013-03-27 |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工業大学 | スピン注入磁化反転mtjを用いた不揮発性sram/ラッチ回路 |
-
2010
- 2010-02-08 JP JP2010025821A patent/JP502316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9-24 US US12/889,881 patent/US8154916B2/en active Active
- 2010-10-14 CN CN201010509925.0A patent/CN10214805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1-30 US US13/360,904 patent/US838511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9660A (zh) * | 2002-06-05 | 2005-08-2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非易失性存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使用该存储电路的半导体装置 |
CN101483428A (zh) * | 2008-01-11 | 2009-07-15 | 株式会社东芝 | 可重新配置的逻辑电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10194342A1 (en) | 2011-08-11 |
JP2011165258A (ja) | 2011-08-25 |
US20120119274A1 (en) | 2012-05-17 |
US8385114B2 (en) | 2013-02-26 |
JP5023167B2 (ja) | 2012-09-12 |
US8154916B2 (en) | 2012-04-10 |
CN102148055A (zh) | 2011-08-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48055B (zh) | 使用自旋mos晶体管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 | |
JP5010700B2 (ja) | 半導体集積回路 | |
Li et al. | An overview of non-volatile memory technology and the implication for tools and architectures | |
KR101415233B1 (ko) | 자기 비트 셀 엘리먼트들을 위한 비대칭 기록 방식 | |
CN101764143B (zh) | 磁电阻存储单元、存储器件及操作该存储器件的方法 | |
CN102007542B (zh) | 在磁存储器件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 |
JP5597169B2 (ja) | 半導体集積回路、プロセッサ | |
JP5221222B2 (ja)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
US8681537B2 (en) | Nonvolatile memory apparatus having magnetoresistive memory elements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 |
JP2004103174A (ja)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
TW201618101A (zh) | 記憶電路 | |
CN106158000A (zh) | 自旋转移扭矩磁存储器单元和存储器 | |
CN102326204A (zh) | 自旋转移转矩存储器自基准读取方法 | |
JP2011258288A (ja)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
TW201528264A (zh) | 存儲器單元和存儲裝置 | |
CN110544499B (zh) |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结构 | |
US8723557B2 (en) | Multi-supply symmetric driver circuit and timing method | |
US11074972B2 (en) | Semiconductor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circuit system | |
CN110111821A (zh) | 一种使用分布式参考单元的磁性随机存储器 | |
US11309025B2 (en) | Semiconductor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circuit system to suppress disturbance in the semiconductor circuit | |
CN1790543B (zh) | 一种磁性随机存储器参考信号的产生方法 | |
CN115482852A (zh) | 磁阻式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电路结构与布局结构 | |
JP2007122838A (ja)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
KR20090105022A (ko) | 자기 메모리 셀 | |
KR20130072714A (ko) |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 Termination date: 2018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