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133899A - 测温误差校正方法、设备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测温误差校正方法、设备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3899A
CN102133899A CN 201110072328 CN201110072328A CN102133899A CN 102133899 A CN102133899 A CN 102133899A CN 201110072328 CN201110072328 CN 201110072328 CN 201110072328 A CN201110072328 A CN 201110072328A CN 102133899 A CN102133899 A CN 1021338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ata
temperature
type
measuremen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07232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3899B (zh
Inventor
秦勤
殷延超
公茂财
孙庆
王新华
张益�
关亮
毕方勇
田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ANGTUO INFRA-R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ANGTUO INFRA-R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ANGTUO INFRA-R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ANGTUO INFRA-R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07232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338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33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3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3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38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温误差校正方法、设备和系统,涉及红外线轴温探测技术领域,能够快速、及时地修正测温误差,准确地校准探头的测温精度,提高探测数据的准确率,改善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的性能,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温误差校正方法包括:获取探测站发送的测温对象的测温数据;确认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根据所述测温方式的类型和所述测温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测温数据的校正数据;利用所述校正数据按照预定数据协议生成下传数据报文;将所述下传数据报文发送至探测站。

Description

测温误差校正方法、设备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线轴温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测温误差校正方法、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是发现车辆热轴、防止热切轴,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设施,是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保障。
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通常由红外线探测站、路局监测中心和复示站等部分构成。探测站包括轨边设备和室内设备,并通过安装在钢轨两侧的红外探头完成对运行列车轴温、轴距、速度等信息的自动检测,得到检测数据。路局监测中心接收来自红外线探测站的检测数据,对探测站网络进行管理,结合对列车的智能跟踪,完成对高温轴等的预报工作。
现有的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至少存在如下不足:
探头是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在一条上千公里的线路上可以设置上百个探头,当探头的性能参数出现误差时,会对测温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当探头的性能参数出现误差时,需要人员赶到探测站现场手工进行修正。而为了保证人员安全和列车的运行,必须先进行人员和时间的调度,以使特定的人员在安全的时间段内修正探头性能参数,现有的方案通常无法及时地修正测温误差。
并且,随着当前铁路运输的不断提速,由人员进行现场检修作业越发地不便,而由于探头所处的环境通常较为恶劣,数量又较多,探头的性能参数出现误差的现象时有发生,现有的方案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中及时修正测温误差的需求,造成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得到的探测数据准确率偏低,系统性能较差,对铁路运输安全造成了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温误差校正方法、设备和系统,能够快速、及时地修正测温误差,准确地校准探头的测温精度,提高探测数据的准确率,改善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的性能,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温误差校正方法,包括:
获取探测站发送的测温对象的测温数据;
确认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
根据所述测温方式的类型和所述测温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测温数据的校正数据;
利用所述校正数据按照预定数据协议生成下传数据报文;
将所述下传数据报文发送至探测站。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测温误差校正设备,包括:
测温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探测站发送的测温对象的测温数据;
测温类型确认单元,用于确认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
校正数据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温方式的类型和所述测温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测温数据的校正数据;
报文生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校正数据按照预定数据协议生成下传数据报文;
报文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下传数据报文发送至探测站。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测温误差校正系统,包括探测站和上述的测温误差校正设备。
由上述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控制端获取探测站的测温数据,计算该测温数据的校正数据,以及按照预定的数据协议生成下传数据报文并发送至探测站,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ice,C/S)模式特性的测温误差校正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由人员在探测站现场修正测温误差所带来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显著减少了到探测站现场处理问题所带来的人力、物力投入,能够快速、及时地修正测温误差,准确地校准探头的测温精度,提高了探测数据的准确率,改善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的性能,保证了铁路运输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测温误差校正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测温误差校正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测温误差校正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测温误差校正方法,参见图1,所述方法包括:
11:获取探测站发送的测温对象的测温数据;
12:确认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
13:根据所述测温方式的类型和所述测温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测温数据的校正数据;
14:利用所述校正数据按照预定数据协议生成下传数据报文;
15:将所述下传数据报文发送至探测站。
上述步骤11至15可以由控制端一侧的相关设备完成。例如,上述步骤可以由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中路局监测中心或复示站中的服务器实现。
进一步的,当将上述下传数据报文发送至探测站时,考虑到探测站主机会将下传的校正数据累加在原来的校正数据上,所以在两次下传过程之间可以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隔,从而减轻了探测站侧的数据处理负担,保证了误差校正的正常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控制端获取探测站的测温数据,计算该测温数据的校正数据,以及按照预定的数据协议生成下传数据报文并发送至探测站,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ice,C/S)模式特性的测温误差校正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由人员在探测站现场修正测温误差所带来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显著减少了到探测站现场处理问题所带来的人力、物力投入,能够快速、及时地修正测温误差,准确地校准探头的测温精度,提高了探测数据的准确率,改善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的性能,保证了铁路运输的安全。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测温误差校正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采用设置在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中路局监测中心或复示站中的服务器进行测温误差校正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包括如下处理:
11:服务器获取探测站发送的测温对象的测温数据。
可以通过下述的至少一种方式获取探测站发送的测温对象的测温数据:
方式一、接收探测站发送的描述测温对象的完整信息,从所述完整信息中提取得到所需的所述测温数据。上述完整信息可以为现有系统中探测站获取到的列车数据或过车数据,该数据记载或者指示了车辆的行驶路线、上下行方向、车号、车辆类型(如客车、货车)、轴温、轴距、轴速、测温方式的类型等所有相关信息,这些完整地描述了系统所能获得的车辆的所有状态,而测温数据是包含在该完整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
方式二、直接接收探测站发送的测温数据。
探测站也可以对自身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若当前仅仅需要进行测温误差校正,则探测站可以仅仅将测温数据发送给服务器,从而减轻了数据传输的负担,加快了数据传输的速度。
12:确认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
不同的探测站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测温方式。在此,主要以测温方式的类型为第二代热轴检测系统(Hot Box DetectionSystem,HBDS-II)(简称为二型机)或第三代热轴检测系统(HotBox Detection System,HBDS-III)(简称为三型机)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在采用其他类型测温方式的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中。
对不同类型测温系统的误差校正方法通常不相同,而实际场景中探测站之间也经常会采用不同的测温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能够对测温方式类型进行确认,在不同的类型之间进行切换,提高了服务器误差校正能力的灵活性,并且也更加符合实际的需要。
当确认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为HBDS-II时,若当前的类型为HBDS-II,则判断保持在当前模式下以计算相应的补偿系数;若当前的类型不为HBDS-II,则切换至计算所述补偿系数的模式下;
当确认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为HBDS-III时,
若当前的类型为HBDS-III,则判断保持在当前模式下以计算相应的测温误差数据;若当前的类型不为HBDS-III,则切换至计算所述测温误差数据的模式下。
服务器能够通过下述的至少一种方式确认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
方式一:接收探测站发送的描述测温对象的完整信息,对所述完整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
由于完整信息中包含了指示测温方式的类型的信息,当服务器得到上述完整信息时,能够获知上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
方式二:读取预先保存的系统配置信息,所述系统配置信息指示测温方式的类型,根据所述系统配置信息得到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
系统配置信息可以为预先生成并保存在系统中的信息,例如,在系统初始化或者开始测温处理时生成该系统配置信息并保存。这种方式保证了当服务器没有获得到来自探测站的完整信息时,能够通过该专门设置的系统配置信息获知上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
13:根据所述测温方式的类型和所述测温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测温数据的校正数据。
进一步的,在步骤13中,在所述测温方式的类型下,即在某一确认后的测温方式的类型下,根据所述测温数据和来自检测车的设定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校正数据。
在不同的测温方式的类型下,所得到的校正数据的具体内容也不同。
14:利用所述校正数据按照预定数据协议生成下传数据报文。
服务器和相应的探测站同时保存上述数据协议,不同的测温方式类型通常对应不同的数据协议,当探测站之间采用不同的测温方式的类型时,服务器需要保存所有测温方式类型所对应的数据协议,并且,当需要时,服务器能够在不同的数据协议之间进行切换。
在此,以测温方式的类型为HBDS-II或HBDS-III两种情况具体说明上述的步骤11至步骤14。
第一种情况:HBDS-III(即采用三型机时)
所述测温方式的类型为HBDS-III时,所述校正数据为探头的测温误差数据,所述测温误差数据包括高温误差数据、中温误差数据和低温误差数据。在此将测温误差数据划分为高、中、低温三个层次所对应的数据。可以理解,根据需要能够设置更多层次或较少的层次,例如,可以将测温误差数据划分为高温和低温两个层次所对应的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分上下行、左右侧下发误差数据,误差数据的计算方法,可以如下述公式(1)和(2)所示:
误差温度=当前的测温温度-设温值      (1)
误差数据=第一参数+误差温度×第二参数(2)
其中,上述误差温度可以表示为dj,当前的测温数据可以表示为ci,设温值可以表示为bi,i和j表示序号,当将测温误差数据划分为三个层次时,i可以取1、2、3或4,j可以取1、2或3。
上述公式(1)中当前的测温温度为探测站当前对测温对象进行测量得到的测温温度,可以理解,服务器从探测站获取到的测温数据可以直接为测温对象的测温温度,或是,探测站向服务器发送的测温数据除了包括上述测温温度之外,还包含有其他的所需信息,服务器从来自探测站的测温数据中提取得到测温温度。
进一步的,考虑到探测中的偏差,通常在公式(1)中增加一个偏差参数mi,以使获取到的误差数据更加准确。
上述公式(2)中,第一参数可以为一个常量,如为800h,第二参数通常为红外线探测系统的转换系数,对于HBDS-III,该转换系数可以取12.282。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将公式(1)表示如下:
dj=ci-bi+mi,i=1,2,3,4  j=1,2,3;(3)
可以将公式(2)表示如下:
误差数据=800h+dj×12.282  j=1,2,3  (4)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测温方式的类型和测温数据计算得到测温数据的校正数据的方法如下:
S1:读取相关数据判断测温方式的类型。
上述相关数据可以为列车数据或过车数据等测温对象的完整信息,也可以为预先保存的系统配置信息,根据这些相关数据判断测温方式或测温设备的类型。
S2:判断当前的测温方式是否为HBDS-III,若不为HBDS-III,进入步骤S3,若为HBDS-III,即采用三型机进行测温时,进入步骤S4;
S3:判断当前的测温方式是否为HBDS-II,若是,执行步骤S3a,若否,执行步骤S3b。
S3a:按照在HBDS-II类型下的处理方式,计算作为校正数据的探头的补偿系数。
S3b:若当前的测温误差校正方法中仅能处理HBDS-II和HBDS-III两种类型下的误差校正,则结束当前流程(如图2中所示),若除了HBDS-II和HBDS-III两种类型,当前的测温误差校正方法还能够处理其他类型下的误差校正,则按照上述相似的流程继续对其他类型进行判断和处理。
S4:获取测温对象的测温数据和相应的设定数据。
上述的设定数据可以包括来自检测车的设温值和盘温(表示为Tp)。在此,由于对测温对象采用了分左右侧下发误差数据,所以可以分别按照左侧和右侧两种情况计算相应的校正数据,上述的左右侧指测温对象的受到检测的两个方位。本发明实施例中,以计算左侧的校正数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则所获取的测温数据和设定数据为测温对象左侧的相应数据。例如,获取到的测温数据为测温对象的测温值,该测温值可以表示为c1,c2,c3,c4;获取到的设温值表示为b1,b2,b3,b4,其中,b1<b2<b3<b4
S5:分别计算低温、中温、高温下的误差计算量ai,i为标号,i=1,2,3;并根据设温值确定中温的误差计算量a2所在的数值区间。
各误差计算量可以分别为盘温数值与低温数值、中温数值和高温数值之和。盘温数值Tp为前一次热靶标定数据中的盘温数值。参见表1,显示了当低温、中温、高温的数值分别取10℃、40℃、70℃时,误差计算量的计算方式。
表1
  名称   温度数值   误差计算量(ai)
  低温   10℃   a1=10℃+Tp
  中温   40℃   a2=40℃+Tp
  高温   70℃   a3=70℃+Tp
根据设温值判断中温的误差计算量所在的数值区间,该数值区间可以表示为[bi,bi+1],i的取值为1,2或3。当设温值和盘温都为已知的确定数值后,能够确定出a2所属具体数值区间[bi,bi+1]。
S6:计算中温下的误差温度。
根据上述公式(3)计算中温下的误差温度d2,具体方法如下:
d2=(ci-bi)+((ci+1-bi+1)-(ci-bi))/(bi+1-bi)*(a2-bi)
S7:判断a2是否与b1相等,若是,执行步骤S8a,若否,执行步骤S8b。
S8a:将低温下的误差温度赋值为上述计算出来的中温下的误差温度,即有d1=d2。
S8b:计算低温下的误差温度。
根据上述公式(3)计算低温下的误差温度d1,具体方法如下:
d1=(ci-bi)+mi=(c1-b1)+m1
=(c1-b1)-(d2-(c1-b1))*(b1-a1)/(a2-b1)
其中,m1=-(d2-(c1-b1))*(b1-a1)/(a2-b1)
S9:判断a2与b4的数值是否相等,若相等,执行S10a,若不相等,执行S10b。
S10a:将高温下的误差温度赋值为上述计算出来的中温下的误差温度,即有d3=d2。
S10b:计算高温下的误差温度。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高温下的误差温度:
d3=d2+((c4-b4)-d2)*(a3-a2)/(b4-a2)
S11:对计算得到的误差温度进行容差处理并计算得到误差数据。
由于误差校正必须保证一定的精度,计算出的误差温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不符合要求,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容差处理将计算的误差温度保持在一个范围内。例如在-3℃和3℃之间的误差温度为可以接受的误差温度,则对于数值小于-3℃的误差温度,即dj<-3℃时,取dj=-3℃;对于数值大于3℃的误差温度,即dj>3℃时,取dj=3℃。
进一步的,在经过上述容差处理得到调整后的高中低温的误差温度后,还可以进一步的对误差温度进行修正,例如,当判断出目前得到误差温度数值偏低,需要将温度整体提高1℃时,可以发送指令将得到的所有误差温度数值增加1℃;当判断出目前得到误差温度数值偏高,需要将温度整体降低1.5℃时,也可以发送指令,将得到所有误差温度数值减少1.5℃。
得到上述误差温度之后利用上述公式(4)计算得到相应的低温、中温、高温误差数据。
S12:按照数据协议对上述误差数据生成下传数据报文并执行下传。参见下面的表2,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在HBDS-III类型下所采用的一种数据协议。
表2
  项目   内容
  字头   表示为WAVE,占用4字节
  上下行标志   表示为0/1,占用1字节,0表示上行,1表示下行
  左右侧标志   占用2字节,LL表示左侧,RR表示右侧
  低、高、中温测温误差数据   占用6字节,各2字节,低字节在前
  预留结束标志   占用2字节
  校验码   占用2字节,低字节在前
如表2中所记载的,当所述测温方式的类型为HBDS-III时,所述数据协议中规定了如下内容:字头、上下行标志、左右侧标志、测温误差数据、预留结束标志和校验码。示例性的,上述校验码采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al Redundancy Check,CRC)。
将得到的上述下传数据报文通过网络发送至探测站,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和现有的系统相兼容,避免与现有资源相冲突,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传输下传数据报文时每次下发一个探头的高温、中温、低温三个误差数据所对应的。
上述内容为在测温方式的类型为HBDS-III时,对测温对象的左侧部分进行测温误差补偿所进行的操作,当需要对测温对象的右侧部分进行测温误差补偿时,可以采用与上述相似的操作进行,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种情况:HBDS-II(即采用二型机时)
当测温方式的类型为HBDS-II时,所获取的校正数据为探头的补偿系数,这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测温方式的类型和测温数据计算得到测温数据的校正数据的方法如下:
T1:读取相关数据判断测温方式的类型。
上述相关数据可以为列车数据或过车数据等测温对象的完整信息,也可以为预先保存的系统配置信息,根据这些相关数据判断测温方式或测温设备的类型。
T2:判断当前的测温方式是否为HBDS-II,若不为HBDS-II,进入步骤T3,若为HBDS-II,即采用二型机进行测温时,进入步骤T4;
T3:判断当前的测温方式是否为HBDS-III,若是,执行步骤T3a,若否,执行步骤T3b。
T3a:按照在HBDS-III类型下的处理方式,计算作为校正数据的探头的补偿系数。
T3b:若当前的测温误差校正方法中仅能处理HBDS-II和HBDS-III两种类型下的误差校正,则结束当前流程(如图3中所示),若除了HBDS-II和HBDS-III两种类型,当前的测温误差校正方法还能够处理其他类型下的误差校正,则按照上述相似的流程继续对其他类型进行判断和处理。
T4:获取测温对象的测温数据和相应的设定数据。
上述的设定数据可以包括来自检测车的设温值、板温(将板温也表示为Tp)和当前的补偿系数(表示为E0)。在此,由于对测温对象采用了分左右侧下发误差数据,所以可以分别按照左侧和右侧两种情况计算相应的校正数据,上述的左右侧指测温对象的受到检测的两个方位。本发明实施例中,以计算左侧的校正数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则上述所获取的测温数据和设定数据为测温对象左侧的相应数据。例如,获取到的测温数据为测温对象的测温值,表示为c1,c2,c3,c4;获取到的设温值表示为b1,b2,b3,b4,其中,b1<b2<b3<b4
T5:计算误差计算系数。
针对获取到的4个测温值,分别通过如下方式计算4个误差计算系数ep
ep=(bp-Tp)/(cp-Tp)
其中,p为序号,i=1、2、3或4。
T6:分别计算中温和高温下的误差计算量a1和a2,并根据设温值判断误差计算量所在的数值区间[bi,bi+1]和[bj,bj+1],i和j为序号,其取值可以为1、2、3或4。其中,
a1=40℃+Tp,a2=70℃+Tp  ;i和j的取值为1、2或3。
可以理解,当设温值和板温都为已知的确定数值后,能够确定出a1所属的数值区间[bi,bi+1],以及a2所属的数值区间[bj,bj+1]。
T7:计算第一初始补偿系数。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通过如下方式计算第一初始补偿系数E1:
E1=ei+(ei+1-ei)*(a1-bi)/(bi+1-bi)    其中,a1∈[bi,bi+1]
T8:计算第二初始补偿系数。
通过如下方式计算第二初始补偿系数E2:
E2=ej+(ej+1-ej)*(a2-bj)/(bj+1-bj)其中,a2∈[bj,bj+1]
T9: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需的补偿系数E:
E=E0*(E1+E2)/2
T10:判断得到的补偿系数的合理性并取整,确定最终得到的补偿系数。
可以设定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所得到的补偿系数的合理性,例如,只有处于一定数值范围内的补偿系数才为合理的补偿系数,并且,在此选取得到的数值中的整数部分作为所需的补偿系数。通过步骤T10对得到的补偿系数进行修正,以保证探头误差测量的精度。
T11:按照数据协议生成下传报文并执行下传。
参见下面的表3,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在HBDS-III类型下所采用的一种数据协议。
表3
  项目  内容
  字头  表示为WAVE,占用4字节
  上下行标志  表示为0/1,占用1字节,0表示上行,1表示下行
  上下行系数标志  占用4字节,DJL0表示上行系数,DJL1表示下行系数
  左右侧补偿系数  占用4字节,各2字节,低字节在前
  预留结束标志  占用2字节
  校验码  占用2字节,低字节在前
如表3中所记载的,当所述测温方式的类型为HBDS-II时,所述数据协议中规定了如下内容:字头、上下行标志、上下行系数标志、左右侧补偿系数、预留结束标志和校验码,示例性的,上述校验码采用CRC码。
将得到的上述下传数据报文通过网络发送至探测站,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和现有的系统相兼容,避免与现有资源相冲突,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每次处理流程中计算并下发两个探头的补偿系数。
由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控制端获取探测站的测温数据,计算该测温数据的校正数据,以及按照预定的数据协议生成下传数据报文并发送至探测站,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具有C/S模式特性的测温误差校正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由人员在探测站现场修正测温误差所带来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显著减少了到探测站现场处理问题所带来的人力、物力投入,能够快速、及时地修正测温误差,准确地校准探头的测温精度,提高了探测数据的准确率,改善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的性能,保证了铁路运输的安全。
本发明实施例三还提供了一种测温误差校正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测温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探测站发送的测温对象的测温数据;
测温类型确认单元,用于确认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
校正数据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温方式的类型和所述测温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测温数据的校正数据;
报文生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校正数据按照预定数据协议生成下传数据报文;
报文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下传数据报文发送至探测站。
进一步的,所述测温数据获取单元,具体用于通过下述的至少一种方式获取探测站发送的测温对象的测温数据:接收探测站发送的描述测温对象的完整信息,从所述完整信息中提取得到所需的所述测温数据;或者,直接接收探测站发送的测温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测温类型确认单元,具体用于通过下述的至少一种方式确认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接收探测站发送的描述测温对象的完整信息,对所述完整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或者,读取预先保存的系统配置信息,所述系统配置信息指示测温方式的类型,根据所述系统配置信息得到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
进一步的,所述测温类型确认单元还包括切换单元,用于在确认了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后,切换至计算所述类型下测温数据的校正数据的模式下。例如,当确认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为HBDS-II时,若当前的类型为HBDS-II,则判断保持在当前模式下以计算相应的补偿系数;若当前的类型不为HBDS-II,则切换至计算所述补偿系数的模式下;当确认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为HBDS-III时,若当前的类型为HBDS-III,则判断保持在当前模式下以计算相应的测温误差数据;若当前的类型不为HBDS-III,则切换至计算所述测温误差数据的模式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测温误差校正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探测站和上述的测温误差校正设备。
本发明装置和系统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具体工作方式,可以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控制端获取探测站的测温数据,计算该测温数据的校正数据,以及按照预定的数据协议生成下传数据报文并发送至探测站,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具有C/S模式特性的测温误差校正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由人员在探测站现场修正测温误差所带来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显著减少了到探测站现场处理问题所带来的人力、物力投入,能够快速、及时地修正测温误差,准确地校准探头的测温精度,提高了探测数据的准确率,改善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的性能,保证了铁路运输的安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测温误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探测站发送的测温对象的测温数据;
确认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
根据所述测温方式的类型和所述测温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测温数据的校正数据;
利用所述校正数据按照预定数据协议生成下传数据报文;
将所述下传数据报文发送至探测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的至少一种方式获取探测站发送的测温对象的测温数据:
接收探测站发送的描述测温对象的完整信息,从所述完整信息中提取得到所需的所述测温数据;或者,
直接接收探测站发送的测温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的至少一种方式确认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
接收探测站发送的描述测温对象的完整信息,对所述完整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或者,
读取预先保存的系统配置信息,所述系统配置信息指示测温方式的类型,根据所述系统配置信息得到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方式的类型为第二代热轴检测系统HBDS-II时,所述校正数据为探头的补偿系数,所述测温方式的类型为第三代热轴检测系统HBDS-III时,所述校正数据为探头的测温误差数据,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认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为HBDS-II时,切换至或者保持在计算所述补偿系数的模式下;
当确认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为HBDS-III时,切换至或者保持在计算所述测温误差数据的模式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测温方式的类型和所述测温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测温数据的校正数据包括:
在所述测温方式的类型下,根据所述测温数据和来自检测车的设定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校正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测温方式的类型为HBDS-II时,所述数据协议中规定了如下内容:
字头、上下行标志、上下行系数标志、左右侧补偿系数、预留结束标志和校验码;
当所述测温方式的类型为HBDS-III时,所述数据协议中规定了如下内容:
字头、上下行标志、左右侧标志、测温误差数据、预留结束标志和校验码。
7.一种测温误差校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测温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探测站发送的测温对象的测温数据;
测温类型确认单元,用于确认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
校正数据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温方式的类型和所述测温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测温数据的校正数据;
报文生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校正数据按照预定数据协议生成下传数据报文;
报文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下传数据报文发送至探测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温数据获取单元,具体用于通过下述的至少一种方式获取探测站发送的测温对象的测温数据:接收探测站发送的描述测温对象的完整信息,从所述完整信息中提取得到所需的所述测温数据;或者,直接接收探测站发送的测温数据;
所述测温类型确认单元,具体用于通过下述的至少一种方式确认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接收探测站发送的描述测温对象的完整信息,对所述完整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或者,读取预先保存的系统配置信息,所述系统配置信息指示测温方式的类型,根据所述系统配置信息得到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类型确认单元还包括切换单元,
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在确认了所述测温数据所对应的测温方式的类型后,切换至计算所述类型下测温数据的校正数据的模式下。
10.一种测温误差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探测站和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测温误差校正设备。
CN 201110072328 2011-03-24 2011-03-24 测温误差校正方法、设备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38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072328 CN102133899B (zh) 2011-03-24 2011-03-24 测温误差校正方法、设备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072328 CN102133899B (zh) 2011-03-24 2011-03-24 测温误差校正方法、设备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3899A true CN102133899A (zh) 2011-07-27
CN102133899B CN102133899B (zh) 2013-03-20

Family

ID=44293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07232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3899B (zh) 2011-03-24 2011-03-24 测温误差校正方法、设备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3389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8380A (zh) * 2016-11-16 2017-05-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对红外测温设备的测试结果进行修正的方法
CN109682478A (zh) * 2018-08-23 2019-04-26 北京康拓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列车故障探测用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红外探头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20118C2 (de) * 1986-06-14 1998-11-05 Zeiss Carl Fa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bzw. Korrektur des Temperaturfehlers bei Längenmessungen
CN101181902A (zh) * 2007-12-03 2008-05-21 北京康拓红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调制探头测温精度的方法
CN101229813A (zh) * 2007-12-03 2008-07-30 北京康拓红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测量精度的系统标定方法
CN201626432U (zh) * 2010-05-25 2010-11-10 哈尔滨新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列车轴温探测箱自校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20118C2 (de) * 1986-06-14 1998-11-05 Zeiss Carl Fa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bzw. Korrektur des Temperaturfehlers bei Längenmessungen
CN101181902A (zh) * 2007-12-03 2008-05-21 北京康拓红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调制探头测温精度的方法
CN101229813A (zh) * 2007-12-03 2008-07-30 北京康拓红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测量精度的系统标定方法
CN201626432U (zh) * 2010-05-25 2010-11-10 哈尔滨新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列车轴温探测箱自校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8380A (zh) * 2016-11-16 2017-05-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对红外测温设备的测试结果进行修正的方法
CN109682478A (zh) * 2018-08-23 2019-04-26 北京康拓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列车故障探测用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红外探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3899B (zh)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58476B (zh) 一种列车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3825364B (zh) 一种应用于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主子站信息交互方法
CN109767075B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列车运营可靠性评估方法
CN117034194B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核电仪表设备运维管理系统、方法及设备
CN109617001B (zh) 一种继电保护多源异构信息智能化处理系统
CN102253313A (zh) 电力系统行波测距装置的检验方法
CN102133899A (zh) 测温误差校正方法、设备和系统
TWI436081B (zh) 電力網路之故障指示點的分析方法
CN116684327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山林地区通信网络故障监测评估方法
JP5042154B2 (ja) データ管理システム
JP7369655B2 (ja) 電力算出装置
US2016031546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structure of an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 grid and associated computer program
CN100381830C (zh) 相量测量装置(pmu)现场校验方法
CN110703180A (zh) 一种多模式智能变电站仿真系统及方法
CN117114365A (zh) 巡检任务管理方法、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6842310A (zh) 数据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750948B (zh) 车辆油耗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6646325A (zh) 一种针对单相智能电能表自动检定流水线的监测方法
CN106123741A (zh) 一种中低速磁浮轨排组装精度检测方法
CN106683029A (zh) 一种公交车辆首末班准点率的评估方法与系统
CN112035200B (zh) 过程可视化的运价计算方法、介质、设备及系统
CN115056827B (zh) 轨旁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847082B (zh) 一种能够防护城际铁路gsm-r无线消息延迟的方法
CN112415556A (zh) 动态检测车定位系统及工作方法
Zheng et al. Study on impedance-traveling wave assembled algorithm in one-terminal fault location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li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190, Haidian District, Zhichun Road, No. 61, 9 floor,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CTROWELL INFRARE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0, Haidian District, Zhichun Road, No. 61, 9 floor,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CONTROL INFRARED TECHNOLOGY Co.,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BEIJING KANGTUO INFRA-RED TECHNOLOGY CO., LTD. TO: BEIJING CONTROL INFRARED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