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119067B -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9067B
CN102119067B CN2009801313918A CN200980131391A CN102119067B CN 102119067 B CN102119067 B CN 102119067B CN 2009801313918 A CN2009801313918 A CN 2009801313918A CN 200980131391 A CN200980131391 A CN 200980131391A CN 102119067 B CN102119067 B CN 1021190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edge
cutting
edge
protuberance
slot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13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9067A (zh
Inventor
石田琢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19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9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9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9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06Face-milling cutters, i.e. having only or primarily a substantially flat cutting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16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 B23C5/20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with removable cutte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 B23C5/202Plate-like cutting inserts with special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08Rake or top surfaces
    • B23C2200/081Rake or top surfaces with proj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12Side or flank surfaces
    • B23C2200/128Side or flank surfaces with one or more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20Top or side views of the cutting edge
    • B23C2200/205Discontinuous cutting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20Top or side views of the cutting edge
    • B23C2200/206Cutting edges having a wave-for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7/00Cutters, for shaping
    • Y10T407/19Rotary cutting tool
    • Y10T407/1906Rotary cutting tool including holder [i.e., head] having seat for inserted tool
    • Y10T407/1908Face or end mill
    • Y10T407/1924Specified tool sha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7/00Cutters, for shaping
    • Y10T407/19Rotary cutting tool
    • Y10T407/1952Having peripherally spaced teeth
    • Y10T407/1962Specified tooth shape or spac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7/00Cutters, for shaping
    • Y10T407/23Cutters, for shaping including tool having plural alternatively usable cutting ed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7/00Cutters, for shaping
    • Y10T407/23Cutters, for shaping including tool having plural alternatively usable cutting edges
    • Y10T407/235Cutters, for shaping including tool having plural alternatively usable cutting edges with integral chip breaker, guide or defl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9/00Gear cutting, milling, or planing
    • Y10T409/30Milling
    • Y10T409/303752Proc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9/00Gear cutting, milling, or planing
    • Y10T409/30Milling
    • Y10T409/303752Process
    • Y10T409/303808Process including infee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 Cutting Tools, Boring Holders, And Turr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切削镶刀,所述切削镶刀具有:上表面;侧面;设置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侧面的交叉部的切削刃,在所述侧面设置有以将所述切削刃截断成多个小切削刃的方式到达所述上表面的槽部,在所述上表面,沿所述槽部的延伸方向配置凸部。

Description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削镶刀等。 
背景技术
以往,从经济性的观点出发,经常使用端面铣刀及立铣刀等滚切刀具(rotary cutting tool)、尤其将切削镶刀安装于刀夹的不重磨(throw away)式滚切刀具。 
切削时较大的负荷施加于切削刃长度长的滚切刀具,因此,降低了切削时所施加的切削阻力的切削镶刀被建议。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切削镶刀,其具有位于上表面与侧面的交叉部的切削刃和以将该切削刃截断的方式设置于侧面的槽部。通过上述结构,切屑在宽度方向被细小地切断,切削时所施加的切削阻力得以降低。 
然而,在上述切削镶刀中,切削时生成多个在宽度方向被细小切断的切屑,该多个切屑有相互冲撞之虞。因此,要求降低切削阻力而且具有优异的切屑排出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2259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切削阻力而且具有优异的切屑排出性的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切削方法。 
本发明的切削镶刀具有:上表面;第一侧面;位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交叉的第一交叉部的第一切削刃,在所述第一侧面,存在端部到达所述上表面的槽部,且由所述槽部的所述端部将所述第一切削刃截断成两个小切削刃,并且,在所述上表面,凸部位于在将所述槽部沿其长度方向延长时所通过的延长区域。 
本发明的切削工具具有刀夹和安装于所述刀夹的第1~12方式的任一项所述的切削镶刀,所述第一切削刃的至少一部分比所述刀夹的外周更朝外侧突出。 
本发明的切削方法包括:使被切削件与第13或14方式所述的切削工具相对接近的接近工序;使旋转的所述切削工具的所述第一切削刃与所述被切削件的表面接触且对被切削件的表面进行切削的切削工序;使所述被切削件与所述切削工具相对远离的离开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切削镶刀及切削工具,通过与槽部对应而设置的凸部,能够抑制切削时生成的多个切屑相互冲撞。因此,本发明的切削镶刀能够降低在切削时所施加的切削阻力,并且发挥优异的切屑排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镶刀的整体立体图。 
图2(a)是图1的切削镶刀的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3是图2(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a)是图3的A-A剖视图、(b)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镶刀的整体立体图。 
图6(a)是图5的切削镶刀1’的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7是表示基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3的整体立体图。 
图8是说明基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被切削件的切削方法的工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纸,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切削镶刀>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至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 
镶刀1具有上表面2、侧面3、设置于上表面2与侧面3的交叉部的切削刃4。上表面2构成大致多边形,具体而言,构成大致四边形。并且,镶刀1在上表面2上具有从切削刃4朝向内侧延伸设置的前刀面区域21。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削刃4具有第一切削刃41、第二切削刃42、与 第一切削刃41及第二切削刃42连接的第三切削刃43。 
如图2(a)所示,第一切削刃41位于上表面2与第一侧面3交叉的第一交叉部。即位于构成大致四边形的上表面2的一边。并且,第二切削刃42位于上表面2与第二侧面3交叉的第二交叉部。即位于与所述上表面2的一边邻接的另一边。并且,第三切削刃43位于所述一边与所述另一边交叉形成的角部(第三交叉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切削刃41与第二切削刃42在俯视下以构成钝角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在俯视的情况下,第一切削刃41的假想延长线与第二切削刃42的假想延长线所构成的角度是钝角。通过构成上述的切削刃配置,镶刀1能够适用于端面铣刀。 
在后述的切削工具中,第一切削刃41作为主切削刃发挥作用,第二切削刃42作为副切削刃发挥作用,第三切削刃43作为拐角切削刃(corner cutting edge)发挥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大致四边形的上表面2的各边分别设置第一切削刃41。因此,镶刀1具有四个第一切削刃41。并且,第二切削刃42、第三切削刃43分别与这四个第一切削刃41对应设置。即,镶刀1也各有四个第二切削刃42及第三切削刃43。需要说明的是,四个第三切削刃43分别位于大致四边形的四个角部。 
并且,镶刀1具有槽部5和凸部6。 
如图1及图2(b)所示,槽部5在侧面3以将切削刃4截断成多个小切削刃411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切削刃41被两个槽部5截断。即,第一切削刃41被两个槽部5分割成三个小切削刃411。如上述,镶刀1的第一切削刃41被分割成切削刃长度短的三个小切削刃,因此生成的多个切屑也成为宽度小的切屑。因此,切削时施加于镶刀的负荷变小。其结果是,即使在更加严酷的切削条件下,也能够发挥优异的切削性能。 
并且,如图1及图2(a)所示,凸部6以与槽部对应的方式形成于上表面2上。具体而言,凸部6形成在与第一切削刃41连接且从第一切削刃41向内侧延伸的前刀面区域21。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切削刃形成刃带部(land portion)的情况下,该刃带部也包含在前刀面区域内。在此,“凸部6与槽部5对应”是指在上表面2上,凸部6以满足以下两点的方式 配置。 
·凸部6在上表面2上与槽部5相比位于内侧。 
·凸部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通过槽部5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且沿槽部5的延伸方向的假想直线M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6沿所述假想直线M形成,即,在上表面上位于将槽部5沿其长度方向延长时所通过的延长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内侧是指在俯视下相对于切削刃4朝向镶刀1的中央侧的方向。 
进而,如图1所示,凸部6位于比前刀面区域21更高位置。即,凸部6从上表面2的前刀面区域21朝向上方隆起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镶刀1通过构成如上述结构的凸部6,能够以使由小切削刃411生成的宽度短的切屑彼此相互不冲撞的方式使切屑的排出方向稳定。因此,能够抑制因切屑咬入于切削刃与被切削件之间而导致的切削刃或刀夹的损伤、被切削件的加工面的劣化、加工精度的恶化等。 
即,由小切削刃411生成的切屑沿着从小切削刃411朝向内侧延伸的前刀面区域21被卷曲。此时,在槽部5的内侧,即在相对于槽部5的切屑排出的方向设置凸部6。通过该凸部6,能够抑制在宽度方向被细小截断的切屑的排出方向向左右偏向。因此,能够抑制在小切削刃411生成的切屑相互冲撞。其结果是,能够发挥优异的切屑排出性。 
尤其,即使在断续切削或高进给加工(High feed machining)等切削加工时施加较大的负荷的切削加工方式中,也能够实现切削时所施加的切削阻力的降低,进而发挥优异的切屑排出性。 
另外,如图3所示,凸部6具有一对倾斜侧面91、92。一对倾斜侧面91、92从凸部6的顶部朝向与位于上表面2中的槽部5两端的两个小切削刃411分别对应的前刀面区域21倾斜。 
具体而言,一对倾斜侧面具有位于第三切削刃43侧的第一倾斜侧面91、和位于比第一倾斜侧面91更离开第三切削刃43的一侧的第二倾斜侧面92。倾斜侧面91、92以随着从上述槽部5的延伸的假想直线M离开而位于更低的位置的方式倾斜。即,第一倾斜侧面91以从凸部6的顶部随着朝向第二切削刃42而位于更低的位置的方式倾斜。另一方面,第二倾 斜侧面92以从凸部6的顶部随着朝向相对于凸部6的第二切削刃42的相反侧而位于更低的位置的方式倾斜。 
如上述,通过凸部6在槽部5及凸部6延伸的所述假想直线M的两侧具有朝向前刀面区域21倾斜的一对倾斜侧面,能够抑制在小切削刃411形成的切屑的排出方向向左右偏向。 
进而,一对倾斜侧面91、92在俯视下分别以比对应的槽部5更向小切削刃411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即,凸部6的宽度W6在俯视下比槽部5的宽度W5大。通过上述结构,在小切削刃411形成的切屑首先被从小切削刃411沿朝向内侧延伸的前刀面区域21卷曲。此时,切屑的端部与凸部6的倾斜侧面接触,切屑以切屑的截面形状成为凹形状的方式变形。因此,能够使在小切削刃411生成的切屑的宽度随着切屑沿前刀面区域21被卷曲而逐渐减少。其结果是,抑制邻接的切屑相互冲撞的效果得以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说的凸部6的宽度W6是指在俯视下凸部6的沿第一切削刃41的方向的尺寸中最大的值。 
另外,槽部5的宽度W5如图3所示,为槽部5的壁面的假想延长线与小切削刃411的假想延长线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在图3中,对后述的第一槽部51的宽度进行例示。在此,槽部5的壁面是指与前刀面区域21及侧面3连接的一连串的面。需要说明的是,在与槽部5的壁面具有平坦面的本实施方式不同,槽部5的壁面整体由曲面构成的情况下,将该曲面的切线设为上述槽部的壁面的假想延长线即可。 
另外,如图4所示,第一倾斜侧面91的倾斜角度θ91可以与第二倾斜侧面92的倾斜角度θ92相同,但第一倾斜侧面91的倾斜角度θ91优选比第二倾斜侧面92的倾斜角度θ92大(θ91>θ92)。在θ91及θ92满足上述关系的情况下,能够平衡地兼备以下两个效果,即,生成的切屑更容易接触的位于第三切削刃43侧的第一倾斜侧面91使切屑的排出方向稳定化的效果和生成的切屑不容易接触的第二倾斜侧面92使上表面2的强度得以提高的效果。 
尤其,在镶刀1具有正的轴向前角安装于刀夹的情况下,小切削刃411从第三切削刃43侧依次与被切削件接触。因此,在小切削刃411生成的切屑以从先与被切削件接触的第三切削刃43侧推上去的方式排出。因此, 上述切屑的排出方向不是与第一切削刃41大致垂直的方向,而是容易向相对于该方向随着朝向内侧而从第三切削刃43远离的方向偏离。即使在上述的情况下,通过θ91、θ92满足上述关系,也能够适宜发挥卷曲机能和导向机能。 
在此所说的倾斜角度θ91及倾斜角度θ92是指在能够得到所述凸部6的最大的宽度W6的与第一切削刃41大致平行的截面图中,第一倾斜侧面91或第二倾斜侧面92相对于下表面倾斜的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说的“凸部6的顶部比切削刃4位于更高位置”是指以镶刀1的下表面为基准,凸部6的顶部比切削刃4位于更高位置。具体而言,意味着下表面与凸部6的顶部之间的距离H6比下表面与切削刃4之间的距离H4大。另外,凸部6的顶部是指凸部6中位于最高位置的部分。因此,H6是指下表面与凸部6之间的距离中最大的值。另外,同样,在切削刃4是倾斜的切削刃的情况下,H4是指下表面与切削刃4之间的距离中最大的值。 
进而,在上表面2上形成有断屑面(breaking groove)71。断屑面71形成于比前刀面区域21靠内侧、且比凸部6远离小切削刃411的位置。并且,断屑面71以随着朝向内侧而位于更高位置的方式倾斜。该断屑面71与小切削刃411对置配置。通过上述结构,断屑面71能够使在小切削刃411生成且沿着前刀面区域21被卷曲的切屑稳定而进一步卷曲,将切屑在长度方向切断。 
即,从小切削刃411朝向内侧延伸的前刀面区域21和断屑面71发挥断屑机能,另一方面,一对侧面能够发挥使切屑的排出方向稳定化的导向机能。如上述通过具有断屑面71,能够适宜地兼备断屑机能和导向机能。 
进而,断屑面71与凸部6的内侧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提高由于形成槽部5而导致上表面2的强度降低的区域的强度。即,在所述区域中,凸部6作为上表面2的加强部发挥作用。因此,能够抑制以往容易缺损的前刀面区域21和槽部5的缺损。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工具寿命的提高。 
进而,凸部6具有位于一对倾斜侧面91、92之间的倾斜中央面8。倾斜中央面8优选为从槽部5侧朝向内侧延伸的平坦面。并且,倾斜中央面 8以随着从槽部5远离而位于更高位置的方式倾斜。通过具有上述的倾斜中央面8,能够实现前刀面区域21的强度的提高,并且实现切屑排出性的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凸部6的内侧的至少一部分与断屑面71连接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凸部6的倾斜中央面8与断屑面71连接。由此,凸部6导向切屑的机能得以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表面2的中央设置中央部7。中央部7位于比前刀面区域21更高的位置。断屑面71配置于中央部7的与小切削刃411对置的面。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断屑面71相当于中央部7中最靠小切削刃411侧的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6的内侧与该中央部7连接。即,如上述作为加强部发挥作用的凸部6以与中央部7成为一体的方式形成。通过上述结构,上表面2的强度得以进一步提高。因此,能够抑制以槽部5附近为起点的切削刃4的缺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镶刀1的中央部7形成有从上表面2贯通至下表面的贯通孔。该贯通孔15为向刀夹进行螺纹固定时的螺钉所插入的孔。在该贯通孔15的外周设置中央部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下构成大致四边形。另外,中央部7的上表面构成与下表面大致平行的平坦面。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提高上表面2的强度。 
倾斜中央面8与前刀面区域21构成的角度θ8优选为135度~165度。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抑制切屑在凸部6与槽部5之间的区域的堆积,并且凸部6能够适宜地发挥导向机能。 
需要说明的是,倾斜中央面8与前刀面区域21构成的角度θ8如图4(b)所示,能够在通过槽部5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且与槽部5延伸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截面进行定义。在此所说的槽部5延伸的方向是指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槽部5具有平坦的壁面的情况下,在俯视下与壁面大致平行的方向。另外,在槽部5不具有平坦的壁面的情况下,是指连接槽部5的切削刃4侧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与槽部5的内侧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线的延伸方向。 
另外,倾斜中央面8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平坦面构成,但并不限于该方式,也可以以曲面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当倾斜中央面8构成平坦面时, 镶刀1的强度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中央面8在上表面2从槽部5离开设置。由此,镶刀1的上表面2的强度得以提高,能够抑制镶刀1以槽部5附近为起点而缺损的情况。另外,能够抑制制造镶刀1时的缺损,使成品率得以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6的顶部位于比切削刃4高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由小切削刃411生成的切屑跃上凸部6。其结果是,抑制邻接的切屑相互冲撞的效果得以提高。 
进而,如图3所示,倾斜中央面8的槽部5侧的宽度W8在俯视下比槽部5的宽度小。由此,能够使由小切削刃411生成的切屑沿着前刀面区域21顺畅地卷曲。即,能够抑制由小切削刃411生成的切屑与凸部6强烈地冲撞而使切屑的排出方向变得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切屑在槽部5与倾斜中央面8之间堆积、损伤加工壁面的情况被抑制,从而使加工精度得以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说的倾斜中央面8的槽部5侧的宽度W8是指在倾斜中央面8中最接近槽部5的端部,用与上述倾斜中央面8的宽度W8相同的方法算出的倾斜中央面8的宽度的值。另外,槽部5的宽度W5是指在俯视下沿槽部5的第一切削刃41的方向的尺寸中最大的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中央面8的宽度在槽部5侧最大,随着朝向内侧而减少。倾斜中央面8的形状并不限于该方式,即可以为从槽部5侧随着朝向内侧而具有固定的宽度的方式,也可以为从槽部5侧随着朝向内侧而宽度增大的方式。 
此外,第一倾斜侧面91及第二倾斜侧面92中的至少一方与倾斜中央面8构成的角度优选为钝角。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第一倾斜侧面91及第二倾斜侧面92双方以与倾斜中央面8构成钝角的方式形成。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实现上表面2的强度的提高,并且能够实现凸部6本身的强度的提高。因此,能够抑制切削时镶刀1缺损。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倾斜侧面91及第二倾斜侧面92优选由平坦面构成。由此,切屑的导向机能变得适宜。 
另外,如上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截断第一切削刃41的槽部5设置 三个。在此,如图3所示,将多个槽部5中位于与第三切削刃43最近的槽部5设为拐角槽部5a。该拐角槽部5a是邻接于与第一切削刃41连接的小切削刃411a的槽部5。 
当如上述在槽部5为设于作为拐角切削刃发挥作用的第三切削刃43侧的拐角槽部5a的情况下,优选构成以下结构。 
即,将与拐角槽部5a对应的凸部6设为拐角凸部6a。此时,拐角凸部6a在俯视下具有从槽部5朝向内侧延伸的第一缘部11和第二缘部12。第一缘部11与第二缘部12相比位于第二切削刃42侧。 
并且,第一缘部11以在俯视下从槽部5随着朝向内侧而离开第二切削刃42的方式配置。即,在俯视的情况下,第一缘部11的假想延长线L11与第二切削刃42的假想延长线L42以从小切削刃411随着朝向内侧而互相离开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在俯视的情况下,第一缘部11与第二切削刃42之间的距离(L11与L42之间的距离)在小切削刃411侧成为最小,在内侧成为最大。 
由与第三切削刃43连接的小切削刃411a生成的切屑和在第三切削刃43生成的切屑成为一体生成。因此,该切屑的生成方向受到第三切削刃43的拐角部分的影响,相对于与第一切削刃41大致垂直的方向(L41)向随着朝向内侧而从第三切削刃43离开的方向偏离。 
在此,通过如上述进行第一缘部11和第二缘部12的配置,能够抑制构成所述生成方向的由与第三切削刃43连接的小切削刃411a生成的切屑和凸部6的强烈冲撞。因此,能够抑制切削时在所述切屑与凸部6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其结果是,能够将切屑顺畅地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切屑的生成方向的偏离在如上所述将镶刀1具有正的轴向前角安装于刀夹的情况下,会相应更大地偏离。因此,在将镶刀1具有正的轴向前角安装于刀夹的情况下,优选L42与L11以随着朝向内侧而较大离开的方式配置。即,优选使L11相对于L42的倾斜角度变大。 
进而,在多个槽部5中位于一个小切削刃411的两端的两个槽部5中,优选满足以下所述结构。在此,作为一个小切削刃411,举位于与第三切削刃43连接的小切削刃411a的旁边的小切削刃411b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将多个槽部5中位于一个小切削刃411两端的两个槽部5中的 与小切削刃411b的一端邻接的槽部5设为第一槽部51。此外,将与小切削刃411b的另一端邻接的槽部5设为第二槽部52。并且,第二槽部52与第一槽部51相比位于第三切削刃43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位于第三切削刃43侧的第二槽部52相当于上述拐角槽部5a。 
在前刀面区域21中,与第一槽部51及第二槽部52分别对应设置第一凸部61及第二凸部62。并且,第一凸部61及第二凸部62如上述分别具有第一倾斜侧面91和第二倾斜侧面92。该第一及第二倾斜侧面91、92位于各倾斜中央面8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的第一凸部61和第二凸部62离开,以不阻碍从小切削刃生成的切屑的流动的方式构成。即,在这些凸部间配置前刀面区域21。更具体而言,在小切削刃的中垂线上不配置凸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第一凸部61的第一倾斜侧面91的倾斜角度α比第二凸部62的第二倾斜侧面92的倾斜角度β大。通过上述结构,在小切削刃411b的两端中相对于小切削刃411b位于第三切削刃43相反侧的端部,凸部的倾斜侧面的倾斜角度陡,在相对于小切削刃411b位于第三切削刃43侧的端部,凸部的倾斜角度缓。因此,能够提高小切削刃411的两端中位于第三切削刃43相反侧的端部的凸部的导向机能,并能提高小切削刃411的两端中位于第三切削刃43侧的端部的凸部的卷曲机能。 
从而,能够使在两端被槽部5所夹的小切削刃411b生成的切屑的排出方向稳定化。因此,抑制和在第三切削刃43生成的切屑成为一体生成的在小切削刃411a生成的切屑与在两端被槽部5所夹的小切削刃411b生成的切屑的冲撞的效果得以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镶刀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镶刀1相比,截断第一切削刃41的槽部5的数目不同。具体而言,截断第一切削刃41的槽部5在镶刀1中为两个,与之相对,截断第一切削刃41的槽部5在镶刀1’中为三个。即,在镶刀1’中,第一切削刃41被截断成四个小切削刃411。 
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槽部5中与第三切削刃43最近的拐角槽部5a和第三切削刃43的距离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镶刀1相比变小。即,本实施方式的拐角槽部5a以比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拐角槽部5a靠近第三切削刃43的方式设置。 
另外,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包括拐角槽部5a的两个槽部5均为大致相同的大小,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拐角槽部5a比另外两个槽部5小。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俯视下包括拐角槽部5a的两个槽部5的宽度和深度为大致相同,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拐角槽部5a的宽度和深度均比另外两个槽部5的宽度和深度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拐角槽部5a对应的凸部6a也以比另外两个凸部6小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凸部6a本身的宽度、凸部6a的倾斜中央面8及一对倾斜侧面91、92的各宽度比另外两个凸部6的宽度小。 
这样,通过将邻接于与第三切削刃43连接的小切削刃411a的拐角槽部5a及与该槽部5a对应的凸部6a设置成比其他的槽部5或凸部6小,能够提高第三切削刃43附近的前刀面区域21的强度。从而,能够抑制因为在切削时是与被切削件最先接触的切削刃部分而施加非常大的负荷的第三切削刃43缺损。 
以上,在本发明的两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镶刀1、1’中,例示了如上述上表面2构成大致正方形状的能够使用4拐角的镶刀,但并不限于此,上表面也可以是菱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像本实施方式那样使用多个拐角,能够实现加工成本的降低,所以优选。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截断第三切削刃43的槽部5形成有两个或三个的方式,但截断第三切削刃43的槽部5的数目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即,截断第三切削刃43的槽部5的个数可以根据第三切削刃的切削刃长度或切削条件适宜选择。 
进而,关于槽部5的形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从上表面到达下表面地形成的方式,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槽部的下端位于侧面3上的方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与槽部5对应设置的凸部6均为一个的方式,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与一个槽部5对应设置多个凸部6 的方式。例如,既可以是在位于槽部5的内侧的前刀面区域21上前后多个排列地设置凸部6的方式,也可以是在位于槽部5的内侧的前刀面区域21上左右多个排列地设置凸部6的方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凸部6的中央具有从槽部5侧朝向内侧延伸的平坦的倾斜中央面8的方式,但凸部6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以凸曲面构成的大致半球状的凸部6。另外,也可以是与中央部7的上表面具有大致相同面的凸部6。即,凸部6只要是从前刀面区域21向上方突出形成,以使由小切削刃411生成的切屑通过前刀面区域21或通过前刀面区域21和断屑面71被稳定地卷曲即可。 
<切削工具> 
切削工具13如图7所示,将上述镶刀1安装于刀夹14的前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刀夹14构成棒状,具体而言构成圆柱状。并且,刀夹14具有八个安装镶刀1的刀片槽12。因此,切削工具1具有八个镶刀1。 
以使作为主切削刃发挥作用的第一切削刃41从刀夹14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安装镶刀1。另外,作为副切削刃发挥作用的第二切削刃42以从刀夹14的前端面突出的方式安装。此时,第二切削刃42以与刀夹14的轴线S大致垂直的方式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镶刀1中,第一切削刃1以相对于刀夹14的轴线S从前端随着朝向后端而远离的方式倾斜配置。 
由于切削工具13具有上述镶刀1,因此能够抑制在宽度方向被细小地切断的多个切屑相互冲撞。因此,切屑排出性得以提高,能够实现工具寿命的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镶刀1经由片部件16安装于刀夹14。通过如上所述结构,在镶刀1的切削刃4等产生缺损的情况下,能够减轻位于该切削刃4的缺损部分的刀夹14部分的缺损。从而能够延长刀夹14的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镶刀1通过螺钉部件51螺纹固定于刀夹14。 
另外,镶刀1优选具有正的轴向前角安装于刀夹14。由此,能够实现切削阻力的进一步降低。因此,尤其在如进刀量等大的重切削加工那样更 加严酷的切削条件下,也能够发挥优异的切削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镶刀1安装于刀夹14时,例示了将片部件介入镶刀1与刀夹14之间的方式,但也可以是镶刀1直接抵接刀夹14的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中,例示了端面铣刀,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立铣刀等。 
<切削方法> 
最后,使用图8(a)~(c),例示使用了上述滚切刀具(切削工具13)的情况对基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被切削件的切削方法进行说明。 
基于本实施方式的被切削件的切削方法具有以下(i)~(iii)的工序。 
(i)如图8(a)所示,使切削工具13以刀夹14的轴线S为中心向箭头A方向旋转,且向箭头B方向移动,使切削工具13接近被切削件100的工序。 
(ii)如图8(b)所示,使镶刀1的切削刃4与被切削件100的表面接触,使切削工具13向箭头c方向移动,进行切削被切削件100的表面的工序。 
(iii)如图8(c)所示,使切削工具13向箭头d方向移动,使切削工具13从被切削件100离开的工序。 
由此,如上述,由于使用具有优异切屑排出性且工具寿命长的切削工具13,因此,能够实现加工效率及精加工表面的提高。即,能够抑制在小切削刃411生成的切屑在被切削件与切削工具13之间堆积,或抑制切削刃4及槽部5的缺损。其结果是,能够长期稳定地进行加工精度高的切削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i)的工序中,只要使切削工具13及被切削件100的至少一方旋转即可。另外,只要使切削工具13与被切削件100相对接近即可,例如也可以使被切削件100接近切削工具13。与此同样,在所述(iii)的工序中,只要使被切削件100与切削工具13相对远离即可,例如也可以使被切削件100从切削工具13远离。在继续进行切削加工时,保持使切削工具13及/或被切削件100旋转的状态,反复使镶刀1 的切削刃4接触被切削件100的不同部位的工序即可。当使用的切削刃磨损时,使镶刀1相对贯通孔15的中心轴旋转,使用未使用的切削刃即可。 
以上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发明目的,可以为任意的实施方式是理所当然的。 

Claims (13)

1.一种切削镶刀,
具有:上表面;第一侧面;位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交叉的第一交叉部的第一切削刃,
在所述第一侧面,存在端部到达所述上表面的槽部,且由所述槽部的所述端部将所述第一切削刃截断成两个小切削刃,
并且,在所述上表面,凸部位于在将所述槽部沿其长度方向延长时所通过的延长区域,
与所述第一切削刃连接且从该第一切削刃朝向内侧延伸的前刀面位于所述上表面,
所述凸部位于比所述前刀面高的位置,
在所述上表面,随着朝向内侧而位置变高的断屑面位于比所述前刀面靠内侧且比所述凸部远离所述小切削刃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凸部具有从所述凸部的顶部随着朝向沿着所述第一切削刃的方向而位置变低的一对倾斜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一对倾斜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下与所述槽部的所述延长区域相比位于所述小切削刃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邻接的第二侧面;位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交叉的第二交叉部的第二切削刃;位于所述第一交叉部与所述第二交叉部交叉的第三交叉部且与所述第一切削刃及所述第二切削刃连接的第三切削刃,
所述一对倾斜侧面包括第一倾斜侧面和比所述第一倾斜侧面远离所述第三切削刃且倾斜角度比所述第一倾斜侧面小的第二倾斜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断屑面与所述凸部的内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在所述上表面的中央存在比所述前刀面位置高的中央部,
所述断屑面在所述中央部的端部位于与所述小切削刃对应的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2~4的任一项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凸部具有位于所述一对倾斜侧面之间且随着从所述槽部远离而位置变高的倾斜中央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倾斜中央面的所述槽部侧端部的宽度在俯视下比所述槽部的开口宽度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邻接的第二侧面;位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交叉的第二交叉部的第二切削刃;位于所述第一交叉部与所述第二交叉部交叉的第三交叉部且与所述第一切削刃及所述第二切削刃连接的第三切削刃,
所述倾斜中央面在俯视的情况下,在与所述一对倾斜侧面中位于所述第三切削刃侧的所述倾斜侧面之间具有第一缘部,
所述第一缘部在俯视下从所述槽部侧随着朝向内侧而与所述第二切削刃的距离变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凸部的所述一对倾斜侧面中位于所述第三切削刃侧的所述倾斜侧面的倾斜角度,比相对于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三切削刃侧邻接的另一凸部中远离所述第三切削刃的一侧的倾斜侧面的倾斜角度大。
11.一种切削工具,
具有刀夹和安装于所述刀夹的权利要求1~10的任一项所述的切削镶刀,
所述第一切削刃的至少一部分比所述刀夹的外周更朝外侧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切削工具,其中,
所述切削镶刀相对于刀夹具有正的轴向前角。
13.一种切削方法,包括:
使被切削件与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切削工具相对接近的接近工序;
使旋转的所述切削工具的所述第一切削刃与所述被切削件的表面接触且对被切削件的表面进行切削的切削工序;
使所述被切削件与所述切削工具相对远离的离开工序。
CN2009801313918A 2008-08-29 2009-08-31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方法 Active CN1021190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20924 2008-08-29
JP2008-220924 2008-08-29
PCT/JP2009/065193 WO2010024435A1 (ja) 2008-08-29 2009-08-31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切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9067A CN102119067A (zh) 2011-07-06
CN102119067B true CN102119067B (zh) 2013-07-10

Family

ID=41721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13918A Active CN102119067B (zh) 2008-08-29 2009-08-31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75092B2 (zh)
JP (1) JP5361891B2 (zh)
CN (1) CN102119067B (zh)
WO (1) WO20100244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67920B2 (en) * 2011-09-13 2015-03-03 Iscar, Ltd. Cutting insert and chip-control arrangement therefor
DE102011082979A1 (de) * 2011-09-19 2013-03-21 Komet Group Gmbh Reibwerkzeug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JP5952073B2 (ja) * 2012-04-27 2016-07-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および被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EP3175945B1 (en) * 2014-07-31 2021-10-20 Tungaloy Corporation Cutting insert and replaceable cutting edge cutting tool
EP3034214A1 (en) * 2014-12-19 2016-06-22 Pramet Tools, S.R.O. Drill and drill insert with chipbreaker protrusions
US10272508B2 (en) * 2015-04-02 2019-04-30 Stephen MacLennan Saw tooth
JP6197958B2 (ja) * 2015-04-06 2017-09-20 株式会社タンガロイ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KR101717279B1 (ko) * 2015-08-28 2017-03-16 한국야금 주식회사 절삭 인서트 및 이를 장착하는 절삭 공구
WO2017188154A1 (ja) * 2016-04-25 2017-11-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切削工具
CN106975760B (zh) * 2017-01-04 2018-08-31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削刀片
DE102018104405A1 (de) * 2018-02-27 2019-08-29 Zcc Cutting Tools Europe Gmbh Schneideinsatz für die zerspanende Bearbeitung
CN109434144B (zh) * 2018-12-13 2024-03-15 江西江钨硬质合金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三维槽型m类不锈钢车削刀片及其加工方法
JP6744599B1 (ja) * 2019-03-01 2020-08-19 株式会社タンガロイ 切削インサート
EP3725444A1 (de) * 2019-04-18 2020-10-21 KOMET Deutschland GmbH Schneidelement für ein reibwerkzeug sowie ein reibwerkzeug
WO2024202377A1 (ja) * 2023-03-30 2024-10-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64A (zh) * 1992-09-09 1994-07-06 伊斯卡有限公司 一种可更换的铣削刀片
JP2003025135A (ja) * 2001-07-17 2003-01-29 Toshiba Tungaloy Co Ltd スローアウェイ式エンドミルおよび切刃チップ
WO2007049617A1 (ja) * 2005-10-28 2007-05-03 Kyocera Corporation 切削インサート、ミーリング工具および切削方法
JP2008055600A (ja) * 2004-09-29 2008-03-13 Kyocera Corp スローアウェイインサートおよびそれを装着した転削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48535A1 (de) * 1981-12-08 1983-07-21 Fried. Krupp Gmbh, 4300 Essen Vieleckiger schneideinsatz
JPS5934914U (ja) * 1982-08-31 1984-03-05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スロ−アウエイ式エンドミル
JPS59188104U (ja) * 1983-05-27 1984-12-13 東芝タンガロイ株式会社 スロ−アウエイチツプ
US5282703A (en) * 1991-03-29 1994-02-01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Indexable cutter insert
JP2519797Y2 (ja) * 1991-12-27 1996-12-11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JPH07225908A (ja) 1994-02-08 1995-08-22 Hitachi Ltd 磁気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DE4437093A1 (de) * 1994-10-17 1996-04-18 Widia Gmbh Vieleckiger Schneideinsatz
JPH08118135A (ja) * 1994-10-19 1996-05-14 Toshiba Tungaloy Co Ltd 回転切削工具用の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EP1808248B1 (en) * 2004-09-29 2015-03-11 Kyocera Corporation Throwaway insert and milling tool equipped with the same
JP4413208B2 (ja) * 2006-07-07 2010-02-10 株式会社タンガロイ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WO2008136426A1 (ja) * 2007-04-26 2008-11-13 Kyocera Corporation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切削方法
US7591614B2 (en) * 2007-11-20 2009-09-22 Kennametal Inc. Cutting insert with serrati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64A (zh) * 1992-09-09 1994-07-06 伊斯卡有限公司 一种可更换的铣削刀片
JP2003025135A (ja) * 2001-07-17 2003-01-29 Toshiba Tungaloy Co Ltd スローアウェイ式エンドミルおよび切刃チップ
JP2008055600A (ja) * 2004-09-29 2008-03-13 Kyocera Corp スローアウェイインサートおよびそれを装着した転削工具
WO2007049617A1 (ja) * 2005-10-28 2007-05-03 Kyocera Corporation 切削インサート、ミーリング工具および切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75092B2 (en) 2013-07-02
WO2010024435A1 (ja) 2010-03-04
JP5361891B2 (ja) 2013-12-04
CN102119067A (zh) 2011-07-06
US20110070038A1 (en) 2011-03-24
JPWO2010024435A1 (ja) 2012-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9067B (zh)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方法
JP4578577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る切削方法
JP4616483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
JP4597270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切削方法
US7905687B2 (en) Cutting insert, tool holder, and related method
JP3626190B2 (ja) ねじ切削インサート
JPH08511208A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
WO2009157540A1 (ja) 切削工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切削方法
CN211135565U (zh) 粗精加工一体设计的可转位车削刀片
JP5295271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被削材の切削方法
JP5104076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
JP6066005B1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
JP5528135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
JP7011689B1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回転切削工具
JP4812537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転削工具
JP2018164946A (ja) ラジアスエンドミル
JP2007283482A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それを装着した転削工具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切削方法
JPH09155623A (ja) フライス装置
JP2001047306A (ja)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JP7491105B2 (ja)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JP5560748B2 (ja) 刃先交換式溝入れ工具及び周面溝入れ加工方法
CN119057095A (zh) 切削刀片及切削刀具
JP2527861Y2 (ja) スローアウェイ式エンドミ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