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用图1~图12说明为了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
另外,对与上述以往例相同以及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首先,从构成开始说明,在该实施方式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中空的大致箱形的壳体9由上侧驱动器壳体9a和下侧驱动器壳体9b组合而成,主要由含有PP玻璃的树脂制材料构成。
在该壳体9中的、上述下侧驱动器壳体9b上,在内侧面9d上一体形成有作为电动机支承部的一对下侧支承肋部9c、9c,该下侧支承肋部9c、9c与同上述以往例相同地构成的驱动电动机6的大致圆筒状的电动机外壳6a抵接并支承该电动机外壳6a。
如图2所示,该下侧支承肋部9c、9c其各自的截面呈大致半圆形状,长度方向沿着上述驱动电动机6的电动机轴6b延伸设置的方向,并且设有恒定的间隔W1。
而且,通过在上述两下侧支承肋部9c、9c上抵接有上述驱动电动机6的电动机外壳6a的下侧倾斜面6d、6d,在被从下方支承的状态下,电动机外壳6a的下缘位于与上述内侧面9d分开的位置。
此外,在上述壳体9中的、上述上侧驱动器壳体9a上,在内侧面侧形成有电动机收纳凹部9e。
从该电动机收纳凹部9e左右三对地设有多个弹性片10、10……,该弹性片10、10……作为电动机支承部与驱动电动机6的电动机外壳6a中的上侧倾斜面6c、6c抵接并弹性支承该上侧倾斜面6c、6c。
接着,说明该实施方式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的作用效果。
如图1所示,在这样构成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中,上述驱动电动机6被载置在下侧支承肋部9c、9c之间,上方覆盖有上述上侧驱动器壳体9a。
像这样,如图2所示,在上侧驱动器壳体9a与上述下侧驱动器壳体9b组合时,一体地形成在上述上侧驱动器壳体9a的电动机收纳凹部9e上的弹性接触片10、10……的各顶端10a……局部被压扁并与上述电动机外壳6a的上侧倾斜面6c、6c抵接,将上述驱动电动机6支承在希望的位置。
因此,在组装驱动器装置时,即使不像以往那样采用粘接带也能够将驱动电动机6弹性支承在上述壳体9内而使该驱动电动机6固定,从而能减少作业工序数和零件数。
此外,如图2所示,在组装后,因为上述弹性接触片10、10……从斜向抵接于上侧倾斜面6c、6c上,所以能以上侧倾斜面6c、6c与上述电动机收纳凹部9e的上壁面不接触的方式,容易确保希望的变形量。
因此,上述弹性接触片10、10……一边弹性变形一边吸收从上侧倾斜面6c、6c传递的振动等,所以能够使支承稳定性良好,并能够长期保持减振效果。
实施例1
图3~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图9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比较例1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
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以及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首先,从构成开始说明,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1的驱动器装置11的电动机减振构造中,树脂制的壳体12主要由上侧驱动器壳体13和下侧驱动器壳体14组合而构成。
在该壳体12内收容有所谓扁平型(flat type)的驱动电动机6,并且在该驱动电动机6的电动机轴6b上设有蜗杆7a,其中,在上述驱动电动机6中,设于电动机外壳6a的相反侧的上表面部6g和下表面部6h隔着电动机轴6b构成具有规定的面积的平面状的平面部,上述蜗轮7a构成作为用于传递该驱动电动机6的旋转力的传递部的减速齿轮部7。
而且,在该壳体12内设有用于收纳上述减速齿轮部7的齿轮收纳部16,从上述上侧驱动器壳体13的上表面部13a朝向外侧方向突出设置有该减速齿轮部7的输出轴7b。
在该壳体12中,与用于收纳该减速齿轮部7的齿轮收纳部16相邻地设有电动机收纳部15。
而且,在上述下侧驱动器壳体14中的、与上述电动机收纳部15相面对的下侧的内侧面14a上,一体形成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构成的作为电动机支承部的一对下侧支承肋部9c、9c。
此外,如图4~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1中,在上侧驱动器壳体13的上表面部15c的下表面侧15d,在上述电动机收纳部15的空间的左、右角落部15a、15b设有朝向下侧驱动器壳体14的内侧面14a方向地突出设置的构成上述电动机支承部的多个变形肋20、20……。
在该实施例1中,左、右三对的上述变形肋20、20……在电动机轴6b延伸设置方向上等间隔设置(在图3的(b)中C=D),在组合上侧驱动器壳体13和下侧驱动器壳体14而成的收纳电动机的状态下,从正面看上述电动机外壳6a时,该变形肋20、20……分别与在上表面部6g的左、右侧缘上呈倒角形状地形成的一对大致平坦的上侧倾斜面6e、6e或在下表面部6h的左、右侧缘上呈倒角形状地形成的一对大致平坦的下侧倾斜面6f、6f之中的上侧倾斜面6e、6e抵接。
此外,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1的变形肋20……从上侧驱动器壳体13的角落部15a、15b突出设置,分别具有以跨过上表面部15c的下表面侧15d和左、右侧面部15e、15f并与它们成为一体状设置的加强肋部21。
此外,在该加强肋部21上分别形成有倾斜面21a。呈薄板状的弹性接触片22……分别以从该倾斜面21a突出状设置在该倾斜面21a上。
在该实施例1中,如图7所示,左、右一对上述加强肋部21、21的倾斜面21a、21a以朝向上述驱动电动机6的电动机轴6b方向且分别具有倾斜约45度的角度状形成在左、右对称位置,在由上述弹性接触片22、22的如图4所示那样的具有厚度方向尺寸约为0.5mm的形成为半圆弧形状的顶端部22a、22a与上述驱动电动机6的各上侧倾斜面6c、6c抵接时,如图8所示,使按压方向分别倾斜约45度,从该顶端部22a、22a中的与按压方向正交的截面积小的部分起依次被压扁。
此外,在该实施例1中,如图7所示,从上述电动机轴6b通过左、右各变形肋20、20的中心的沿左、右倾斜约45度延伸的延长线L2、L3通过比左、右角落部15a、15b的内角部靠各左、右侧面部15e、15f的部位。
另外,在该实施例1中,如图3所示,在组合了上述上侧驱动器壳体13和下侧驱动器壳体14的状态下卡定的卡定片30、30以位于穿过构成上述上侧驱动器壳体13的上述电动机支承部的变形肋20……中的、在电动机轴6b延伸设置方向上的中央的一对变形肋20、20的延长线L1上的方式,设于作为壳体外侧面部的左侧面部15g和右侧面部15f。
此外,分别与该卡定片30、30卡合的卡定爪31、31如图7所示那样突出设置于上述下侧驱动器壳体14的左侧面部14g和右侧面部14f。
而且,该卡定片30、30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方向为沿着该延长线L 1的方向,能够沿图3的(b)中的纸面左、右方向扩展。
另外,在该实施例1中,如图8所示,该电动机收纳部15的上表面部15c的宽度方向尺寸W2被设定得大于上述左侧面部14g和右侧面部14f的高度方向尺寸h1、h2。
此外,构成壳体12的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大于构成驱动电动机6的电动机外壳6a的铁等金属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比较例1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
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1相同以及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首先,从构成开始说明,在该比较例的壳体112中,在上侧驱动器壳体113的电动机收纳部115中,从上表面部115c的下表面侧115d突出设置有左、右一对变形肋120、120,该左、右一对变形肋120、120与下表面侧115d大致垂直,且具有恒定的高度方向尺寸h4。
在该比较例中,左、右一对上述变形肋120、120具有一对水平加强肋构件121、121,该一对水平加强肋构件121、121具有与上述下侧支承肋9c、9c之间的间隔W1大致相等的恒定的间隔W4。
从该水平加强肋构件121、121的下表面侧121a、121a朝向下方地分别一体地突出设置有薄板状的弹性接触片122、122,在组合了上侧驱动器壳体13和下侧驱动器壳体14的状态下,从上述电动机外壳6a的正面看时,弹性接触片122、122与上表面部6g抵接。
接着,说明该比较例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的作用。
在这样构成的比较例的壳体112中,构成壳体112的上侧驱动器壳体113和下侧驱动器壳体14的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大于构成驱动电动机6的电动机外壳6a的金属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因此,在比常温状态温度低的保护气下被驱动的情况下等,在壳体112和驱动电动机6具有比较低的温度的状态下,与电动机外壳6a的外形尺寸相比,上述上侧驱动器壳体113的下表面侧115d和下侧驱动器壳体14的内侧面14a的间隔相对地缩短,在应力作用下使得上述变形肋120、120的高度方向尺寸h4在纵向上被压缩。
因此,上述弹性接触片122、122被压扁量较大,与常温状态相比,更向上方推压该弹性接触片122、122的顶端位置,有可能压扁到难以恢复弹性的位置。
像这样,若上述弹性接触片122、122的压扁量较大,则在返回到常温状态或比较高的温度时,弹性接触片122、122的顶端和上述电动机外壳6a的上表面部6g之间产生间隙,存在有损减振效果这样的问题。
此外,在比常温状态温度高的保护气下被驱动的情况下等,壳体112和驱动电动机6中,在具有比较高的温度的状态下,与电动机外壳6a的外形尺寸相比,上述上侧驱动器壳体113的下表面侧115d和下侧驱动器壳体14的内侧面14a的间隔相对地扩大,上述变形肋120、120的高度方向尺寸h4在外观上沿纵向扩大。
因此,也有可能产生间隙,或者上述弹性接触片122、122的顶端的压扁量变化,使驱动电动机6的在壳体112内的保持力降低,而有损减振效果。
对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记载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如图8所示,在上下方向上组合上侧驱动器壳体13和下侧驱动器壳体14,使卡定片30、30与上述左、右卡定爪31、31卡定时,成为在壳体12的内部保持驱动电动机6的装配状态。
在该装配状态下,上述弹性接触片122、122的顶端与上述驱动电动机6的上侧倾斜面6e、6e抵接,分别承受来自电动机轴6b的在左、右倾斜约45度方向上的应力。
因此,上述应力主要施加在角落部15a、15b的下方(参照图7中的点划线),电动机收纳部15的左、右侧面部15e、15f以下部向外扩展的方式挠曲变形,并且由于利用加强肋部21、21而强度提高的角落部15a、15b,而左、右端缘被连续设置的上述上表面部15c以向下方凸出的方式产生挠曲变形。
在该实施例1的壳体12中,与该电动机收纳部15的上述左、右侧面部15e、15f的高度方向尺寸h1、h2相比,上表面部15c的宽度方向尺寸W2设定得较大,所以上述上表面部15c容易以向下方凸出的方式挠曲变形。
此外,上述卡定片30、30的位于下方的自由端沿图3的(b)中纸面左、右方向扩展。
而且,在该实施例1中,因为设于作为壳体外侧面部的左侧面部15g和右侧面部15f的卡定片30、30被设置成位于通过上述卡定爪31中央的一对变形肋20、20的延长线L1上,所以应力能够有效地被传递,并且上述卡定片30、30也能够以该卡定点为基点通过变形吸收应力。
接着,说明该实施例1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的作用。
在这样构成的实施例1的壳体12中,因为构成壳体12的上侧驱动器壳体13和下侧驱动器壳体14由含有PP玻璃的树脂材料构成,所以能够将厚度方向尺寸设定得较小就得到相同强度。
因此,能够减轻重量,并且,即使具有比构成驱动电动机6的电动机外壳6a的金属材料大的线膨胀系数,产生龟裂或破损等的可能性也较低。
此外,在比常温状态温度低的保护气下被驱动的情况下等,在壳体12和驱动电动机6中,在具有比较低的温度的状态下,与电动机外壳6a的外形尺寸相比,上述上侧驱动器壳体13的下表面侧15d和下侧驱动器壳体14的内侧面14a的间隔相对地缩短。
因此,上述变形肋20、20的上述弹性接触片22、22被压扁,并且,一边使上述上表面部15c以向下方凸出的方式进行挠曲变形一边使上述卡定片30、30的自由端向左、右方向扩展,由于被卡定的卡定片30、30也能够进行挠曲变形,从而使上述左、右侧面部15e、15f的下部能够容易地一边以向外扩展的方式挠曲变形一边吸收应力。
这样,即使成为低温状态,与常温状态相比,也不会将弹性接触片22、22的顶端位置推压到上方而压扁到难以弹性恢复的位置。
此外,在比常温状态温度高的气氛下被驱动的情况下等,在壳体12和驱动电动机6中,在具有比较高的温度的状态下,与电动机外壳6a的外形尺寸相比,上述上侧驱动器壳体13的下表面侧15d和下侧驱动器壳体14的内侧面14a的间隔相对地扩大。
可是,上述变形肋20、20的弹性接触片22、22的顶端一边朝向斜下方恢复弹性一边继续向上述电动机外壳6a的上侧倾斜面6e、6e抵接,抑制保持力的降低。
此外,在较低的温度状态下,因为过度施加的应力通过上述上表面部15c和左、右侧面部15e、15f挠曲变形而被吸收,所以随着应力的解除,该上表面部15c和左、右侧面部15e、15f利用弹性恢复力从挠曲变形的状态恢复。
因此,进一步使上述弹性接触片22、22的顶端继续可靠地抵接上述电动机外壳6a的上侧倾斜面6e、6e,而能够抑制保持力的降低。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中,在组合上侧驱动器壳体13和下侧驱动器壳体14时,设于上述上侧驱动器壳体13或下侧驱动器壳体14的变形肋20、20……上的弹性接触片22、22……与上述电动机外壳6a的上侧倾斜面6e、6e抵接,在电动机收纳部15内的希望的位置支承上述驱动电动机6。
因此,在组装驱动器装置11时,即使不像以往那样采用粘接带,也能够将驱动电动机6固定在上述壳体12内,从而能减少作业工序数和零件数。
而且,在组装后,因为上述弹性接触片22、22……一边弹性变形一边吸收热膨胀造成的变形、来自上侧倾斜面6c、6c……的振动,所以能使支承稳定性良好,长期保持减振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1所示的上述扁平型的驱动电动机6中,电动机外壳6a的上侧倾斜面6c、6c被上述共计6个弹性接触片22、22……按压而被支承固定。
一对上述电动机外壳6a的上侧倾斜面6e、6e或下侧倾斜面6f、6f被形成为,在上表面部15c或下表面部的左、右侧缘上呈倒角形状,分别沿着左、右倾斜约45度形成得大致平坦,所以即使在旋转驱动而产生的反转矩等作用下,也难以沿旋转方向移动。
此外,在该上侧倾斜面6e、6e的面内,由于上述弹性接触片22、22的顶端的圆弧形状,即使点抵接的抵接位置偏离,也能够大致同样地分别从左、右向电动机轴6b的方向施加按压力。
因此,能够使支承稳定性更加良好。
另外,利用设于上述变形肋20、20的加强肋部21、21加强了上侧驱动器壳体13左、右角落部15a、15b。
因此,弹性接触片22、22所承受的应力和振动经由该加强肋部21、21向壳体12传递,通过壳体12的上述上表面部15c和左、右侧面部15e、15f挠曲变形而被高效率地吸收。
此外,从上述加强肋部21的倾斜面21a突出设置的薄板状的弹性接触片22、22与上述电动机外壳6a的上侧倾斜面6e、6e抵接,从左、右倾斜约45度方向支承驱动电动机6。
因此,如图7所示,能够一边保持到作为位于上述电动机外壳6a的上方的上述上侧驱动器壳体13的内侧面的下表面侧15d的距离,一边使上述弹性接触片22、22从接近电动机外壳6a的位置突出设置,所以由于上述弹性接触片22、22呈薄板状,而不会被弯曲成向面内、外方向倾倒而丧失弹性反力,能可靠地与上述上侧倾斜面6e、6e弹性接触。
因此,上述薄板状的弹性接触片22、22能容易恢复到抵接开始的位置,例如,能够减少由于热膨胀等而产生间隙的可能性,而且支承稳定性良好。
而且,仅通过对设有上述变形肋20、20的上侧驱动器壳体13或下侧驱动器壳体14进行组合操作,并使上述卡定片30、30与卡定爪31、31卡定,就实现在上述壳体12的内部,利用上述变形肋20、20支承、固定上述驱动电动机6。
如图3所示,该卡定片30、30在上述电动机轴6b的延伸设置方向上,以位于通过中央的一对变形肋20、20的延长线L1上的方式设于作为壳体外侧面部的左侧面部15g和右侧面部15f。
因此,在壳体12进行挠曲变形时,该卡定片30、30也进行弹性变形,从而不妨碍壳体12进行挠曲变形。
因此,不解除成为支点的卡定片30、30下端附近的卡定爪31、31的卡定状态地增大上述壳体12的位移吸收量和振动吸收量,使驱动电动机6的支承稳定性良好,能长期保持减振效果。
实施例2
图10~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作为上述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实施例2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
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1相同以及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例2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中,在构成上述壳体212的上侧驱动器壳体213的上表面部15c中的下表面侧15d,在左、右角落部15a、15b突出设置有作为电动机支承部的变形肋220、220。
上述变形肋220、220……在上述电动机收纳部15的空间内,朝向下侧驱动器壳体14的内侧面14a方向一体设置。
在该实施例2中,图10和图11所示那样的左、右三对的上述变形肋220、220……在上述电动机轴6b延伸设置方向上等间隔设置。
而且,组合上侧驱动器壳体213和下侧驱动器壳体214,在壳体212内收纳了省略图示的驱动电动机6的状态下,从正面看上述电动机外壳6a时,上述变形肋220、220分别由顶端侧倾斜地抵接到在上表面部6g或下表面部6h的左、右侧缘上呈倒角形状形成的一对大致平坦的上述上侧倾斜面6e、6e上。
此外,如图11所示,该实施例2的变形肋220……从上侧驱动器壳体13的角落部15a、15b突出设置,分别具有以跨过上表面部15c的下表面侧15d和左、右侧面部15e、15f并与它们成为一体状设置的加强肋部221、221……。
此外,在该加强肋部221上分别形成有各倾斜面221a、221a……。如图11所示那样从该倾斜面221a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呈大致梯形状的梯形状台座部221b,如图12所示那样,该梯形状台座部221b具有比较小的宽度方向尺寸W6,使其比上述加强肋部221的宽度方向尺寸W5壁薄。
而且,在该实施例2的梯形状台座部221b中,在上述加强肋部221的一侧面221c上,以在宽度方向上平齐状延伸设置有一侧面221d。
在该梯形状台座部221b的下表面侧倾斜面221e上,分别以具有厚度方向尺寸W 7约等于0.5mm且呈薄板状一体地突出设置有侧面看呈大致半圆形状的弹性接触片222……。
在该实施例2中,如图10所示,左、右一对上述加强肋部221、221的倾斜面221a、221a朝向上述驱动电动机6的电动机轴6b方向分别具有倾斜约45度的角度地形成在左、右对称位置。
而且,在一体形成于上述倾斜面221a、221a的梯形状台座部221b、221b,同样地以朝向上述驱动电动机6的电动机轴6b方向且分别倾斜约45度状倾斜形成有倾斜面221e、221e。
而且,如图12所示,上述弹性接触片222、222的形成为具有厚度方向尺寸W7约等于0.5mm的半圆弧形状的顶端部222a、222a在截面方向上进一步朝向下方,形成为尖锐形状。
因此,在与上述驱动电动机6的各上侧倾斜面6c、6c抵接时,上述顶端部222a……以倾斜约45度的方式从与作为按压方向的方向正交的截面积小的部分起依次抵接并压扁。
此外,在该实施例2中,上述加强肋部221的一侧面部221c和梯形状台座部221b的一侧面221d与弹性接触片222的到该顶端部222a为止的一侧面222b在宽度方向上平齐地延伸设置。
而且,如图12中所示那样,在该实施例2的变形肋220中,相对于厚度方向的中心线M.L而言,分型线P.L位于偏置于厚度方向一侧面222a侧。
接着,说明该实施例2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的作用效果。
在这样构成的实施例2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中,除了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1的作用效果之外,首先,按壳体212的成型顺序进行说明,在构成该壳体212的上、下侧驱动器壳体213、214被注塑成形时,如图12中(a)所示,用组合的成型模具G、H等。
特别是在上侧驱动器壳体213中,分型线P.L沿着上述加强肋部221的一侧面部221c和梯形状台座部221b的一侧面221d与上述弹性接触片222的一侧面222b形成为平齐状,即使复杂的形状也能够利用比较简单的模腔I形状的各组合成型模具G、H等来构成。
在上述组合成型模具G、H合模的状态下,注射作为形成上述壳体212的材料的熔融树脂J时,如图12中(a)所示,因为上述各一侧面部221c、221d和222b大致平齐,所以熔融树脂J的流动方向的流动阻力小。
因此,能够使该熔融树脂J顺利地流入到用于形成上述薄壁状的弹性接触片222的顶端部222a的模腔I的深处部即内部的形成顶端部222a的部分。
而且,此时,与弹性接触片222的顶端部222a的对应位置设有分型线P.L。
因此,从组合成型模具G、H之间的气体排出良好,而且,直到形成上述顶端部222a的尖锐形状的细微部分遍布有熔融树脂,使组合成型模具G、H的模形状精度能够反映到上侧驱动器壳体213的薄壁状的上述变形肋220……的各弹性接触片222的形状精度上。
此外,上述壳体212构成为:在组装时,组合各注塑成形而成的上、下侧驱动器壳体213、214,将上述驱动电动机6收纳在内部电动机收纳凹部15内。
此时,上述弹性接触片222、222……分别与上述驱动电动机6的各上侧倾斜面6c、6c抵接时,上述顶端部222a……以倾斜约45度的方式从与作为按压方向的方向正交的截面积小的部分依次被按压而压扁。
而且,在该实施例2中,以从上述尖锐形状的顶端部222a……被大致完全压扁直到上述驱动电动机6的上侧倾斜面6e、6e到达上述梯形状台座部221b状,上述半形状圆弧的弹性接触片222、222……依次被压扁。
因此,在施加有振动的情况下等,通过一次的按压力,所有的弹性接触变形部分被压扁,进一步减少丧失弹性反力的可能,能够使支承稳定性良好,并能够长期保持减振效果。
以上,参照附图,详述了本发明实施方式和实施例1、2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但是具体的构成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和实施例1、2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程度的设计变更包含于本发明中。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1、2中,在壳体12中的上侧驱动壳体13中,列举了设有三对共计6个变形肋20、20……或220、22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特别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下侧驱动器壳体14或上、下驱动壳体13、14的双方设有上述变形肋20、20,只要具有突出设置且与电动机外壳6a的上侧倾斜面6c、6e或下侧倾斜面6d、6f抵接的弹性接触片22……,就不特别限定变形肋20的形成位置、形状、数量和材质。
此外,上述变形肋20的与上述驱动轨道电动机6的上侧倾斜面6c、6e抵接的角度被设定为左、右倾斜约45度,但是不特别限定于此,只要与设于电动机外壳6a的上表面部6g或下表面部的左、右侧缘的上侧倾斜面6c、6e等或下侧倾斜面6d、6f等抵接,就可以是以任何的角度、在任意位置与电动机外壳6a抵接的变形肋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