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1980A - 体内外同索预应力结构 - Google Patents
体内外同索预应力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51980A CN102051980A CN200910211731XA CN200910211731A CN102051980A CN 102051980 A CN102051980 A CN 102051980A CN 200910211731X A CN200910211731X A CN 200910211731XA CN 200910211731 A CN200910211731 A CN 200910211731A CN 102051980 A CN102051980 A CN 1020519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isting
- prestress
- concrete
- reinforced concrete
- new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27 in vivo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13 prestress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643 water by ty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新颖的预应力结构,属于土木建筑工程结构。它主要由同一根预应力束的体内部分(1)、体外部分(2)、锚垫板(3)、转向块(4)、现浇混凝土梁(5)、既有混凝土梁(6)、既有混凝土柱(7)、锚具(8)及既有混凝土楼板(9)组成。它将同一根预应力钢绞线一部分布置在新浇钢筋混凝土(5)体内,另一部分布置在既有结构(6)(7)(9)的体外。布置在新浇混凝土梁内的无粘结预应力筋从体内延伸出体外,绕过既有混凝土柱(7)边,锚固于既有梁(6)底部。优点:一是将新浇混凝土梁(5)设计成预应力结构,降低了梁高,满足了使用上的要求;二是新浇混凝土梁(5)采用预应力结构,减少了非预应力筋的数量,保证了植筋的位置和质量;三是新老混凝土界面存在预压力,提高了界面的抗裂性;四是布置在体内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延伸出体外,或锚固于柱侧,或锚固于相邻梁梁底,满足新浇混凝土预应力设计的要求的同时对相邻既有混凝土梁达到加固的目的。五是采用交叉布线方式,克服了传统平行布线钢绞线张拉后离开梁体的趋势。本结构适用于多个土木工程建筑领域,如建筑物的截柱扩跨、悬挑走廊、阳台和增层改造等。
Description
一、技术领域
体内外同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属于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特别适用于建筑物加固与改造工程中托梁抽柱、大跨空间增层改造及既有结构悬挑大跨走廊或阳台工程。
二、背景技术(正文内容)
在建筑物加固与改造工程中,经常会遇到托梁抽柱、大跨空间增层改造和既有结构悬挑大跨走廊或阳台工程。
对于托梁抽柱工程,当将柱抽掉以后,梁的的跨度变成原来的两倍,抽柱的位置成了梁的跨中,原来的负弯矩区变成正弯矩区。同时,柱抽掉以后,原来柱的位置梁内钢筋存在截断,抽柱时混凝土又不同程度的受到扰动,弯矩最大却截面最薄弱,使抽柱的位置易出问题。通常的加固中,采用扩大截面法解决这种托梁换柱的问题,但会遇到梁高过大,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困扰。同时由于跨度的增加,梁端负弯矩区增大,引起相邻梁负弯矩也增大,在通常的加固中,这部分内力变化常常也得不到考虑。
对于大跨空间增层改造工程,新增梁一般跨度较大,如果使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不仅会受到梁高过高影响使用功能的困扰,还会遇到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需要布置很多的非预应力筋,会在原来的柱上钻很多的孔洞,削弱柱的承载能力,并且植筋的位置和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而且,新增梁与既有结构是依靠新老混凝土界面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易开裂,既便是将新浇梁设计成预应力混凝土梁,但也会碰到预应力筋锚固位置过于集中,锚固困难的问题。另外,新增梁跨度较大时,新增梁的梁端会产生较大的负弯矩,该负弯矩的存在将会在梁端引起内力重分布,使相邻梁负弯矩增大,这部分内力变化常常也得不到考虑。
既有结构悬挑走廊或阳台工程通常采用植筋技术,然后现浇混凝土挑梁和楼板,上述做法当悬挑的走廊或阳台跨度不大时是合适的,但如果悬挑的走廊或阳台跨度较大时,易发生挑梁根部开裂或锚栓粘结锚固不足的破坏。同时,跨度增大引起梁体普通钢筋的配筋量增加,导致植筋的数量增加,钢筋植筋的位置和质量难以保证。另外,悬挑梁跨度较大时,引起既有结构梁端负弯矩增大,这部分荷载通常在加固工程中得不到考虑,使结构的安全储备下降
三、发明内容(正文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预应力结构,充分利用预应力加固技术,解决了既有结构托梁抽柱、大跨空间增层改造和既有结构悬挑走廊或阳台工程中所遇到的难题。
本发明克服上述工程遇到的难题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体内外同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结构的组成主要由同一根预应力束的体内部分(1)和体外部分(2)、锚垫板(3)、转向块(4)、新浇钢筋混凝土梁(5)、既有钢筋混凝土梁(6)、既有钢筋混凝土柱(7)、锚具(8)和既有钢筋混凝土楼板(9)组成。其主要特征一是将同一根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一部分布置在新浇钢筋混凝土梁(5)的体内,成为体内部分(1);另一部分布置在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6)(7)(9)的体外,成为体外部分(2)。这些从体内延伸出体外的无粘结预应力筋,绕过既有钢筋混凝土柱(7)边,一部分锚固于柱侧,另一部分锚固于既有钢筋混凝土梁(6)梁底。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在柱侧锚固过于集中的同时,考虑了加固改造引起结构体系的改变对既有结构相邻梁的不利影响,对既有结构相邻梁进行了加固。二是将新浇钢筋混凝土梁(5)设计成无粘结预应力结构,将预应力束布置在梁体内。新浇钢筋混凝土梁由于采用预应力结构,梁高可以做的较低,非预应力筋的数量可以大大的减少,满足了业主对净空使用上要求的同时,减少了植筋的数量,保证了植筋的质量。由于新浇钢筋混凝土梁(5)中存在预应力,因此新浇钢筋混凝土梁(5)与既有钢筋混凝土柱(7)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抗裂性也得到提高。三是布置在新浇钢筋混凝土梁体内的无粘结预应力筋采用曲线布筋,布置既有结构体外部分的无粘结预应力筋采用折线布筋。四是这些无粘结预应力筋无论是布置在体内还是布置在体外,均采用交叉布线方式。采用这样的布线方式克服了传统平行布线方式张拉后,钢绞线有离开梁体的趋势。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由于采用预应力技术,新增梁(5)的梁高可以做的较低,满足了结构功能使用要求,还可以大大的减少普通钢筋的数量,解决了在既有结构上植筋位置和质量难以保证的困难;同时,新浇钢筋混凝土梁(5)与既有钢筋混凝土柱(7)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由于存在预压力,提高了新老混凝土结合界面的抗裂性。另外,这种预应力技术将部分布置在体内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延伸出体外,在相邻梁l/3处下弯锚固于既有钢筋混凝土梁底部,解决了预应力束在柱侧锚固集中的问题,并对相邻梁负弯矩区起到了加固作用。最后,采用交叉布线的布线方式,克服了传统平行布线方式钢绞线张拉后,有离开梁体的趋势。
附图说明(正文内容)
图1是利用体内外同索预应力结构进行大跨度挑梁设计立面图
图2是利用体内外同索预应力结构进行大跨度挑梁设计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首先,将4.5m挑梁设计成新浇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5),将无粘结预应力筋采用交叉布线的方式布置在混凝土体内(1);其次,在挑梁根部与既有混凝土柱(7)交界面处将体内束延伸出体外,绕过柱边,布置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梁(6)体外,成为体外部分(2)。当钢绞线延伸到钢筋混凝土梁跨度的l/3处时,通过转向块下弯,采用锚垫板(3)和锚具(8)将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固于既有混凝土梁(6)梁底。该工程的预应力布置和布线方式及其设计计算过程可参见发表于2009年第1期《特种结构》上的《体内外同索预应力技术进行大跨挑梁设计》一文。
Claims (4)
1.体内外同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结构的组成主要有同一根预应力束的体内部分(1)和体外部分(2)、锚垫板(3)、转向块(4)、新浇混凝土梁(5)、既有钢筋混凝土梁(6)、既有钢筋混凝土柱(7)、锚具(8)及既有混凝土楼板(9),其主要特征是将同一根预应力钢绞线一部分布置在新浇混凝土梁(5)的体内,另一部分布置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梁(6)、既有钢筋混凝土柱(7)及既有混凝土楼板(9)的体外。
2.根据权利1的要求,无论是体内预应力筋还是体外预应力筋,均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3.根据权利1的要求,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无论是布置在新浇混凝土(5)体内、还是布置在既有结构体外,均采用一次交叉布线的方式。
4.根据权利1的要求,布置在体内的无粘结预应力筋(1)延伸布置在体外(2),绕过柱边,或锚固于柱侧,或延伸至既有钢筋混凝土梁l/3处时,通过转向块下弯后(4),锚固于既有钢筋混凝土梁(6)底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11731XA CN102051980A (zh) | 2009-11-06 | 2009-11-06 | 体内外同索预应力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11731XA CN102051980A (zh) | 2009-11-06 | 2009-11-06 | 体内外同索预应力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51980A true CN102051980A (zh) | 2011-05-11 |
Family
ID=43956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11731XA Pending CN102051980A (zh) | 2009-11-06 | 2009-11-06 | 体内外同索预应力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51980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13028A (zh) * | 2012-02-01 | 2013-02-06 | 于天庆 | 一种可轻携就地预应力组装的砼电线杆及其他预制砼构件 |
CN103388408A (zh) * | 2013-07-28 | 2013-11-13 | 桂林理工大学 | 一种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筋加固转向块 |
CN104032957A (zh) * | 2014-07-03 | 2014-09-10 | 江苏南通六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体外管内预应力吊拉多层悬挑梁板结构及施工方法 |
CN104453271A (zh) * | 2015-01-08 | 2015-03-25 | 兰州理工大学 | 悬挑板结构弯曲型裂缝的加固方法 |
CN110172951A (zh) * | 2019-06-26 | 2019-08-27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港工钢筋混凝土梁体外预应力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
CN110805261A (zh) * | 2019-11-09 | 2020-02-18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预应力加强的钢平台钢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
CN115162510A (zh) * | 2022-07-11 | 2022-10-11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及其预制方法 |
-
2009
- 2009-11-06 CN CN200910211731XA patent/CN10205198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13028A (zh) * | 2012-02-01 | 2013-02-06 | 于天庆 | 一种可轻携就地预应力组装的砼电线杆及其他预制砼构件 |
CN102913028B (zh) * | 2012-02-01 | 2016-01-27 | 于天庆 | 一种可轻携就地预应力组装的砼电线杆及其他预制砼构件 |
CN103388408A (zh) * | 2013-07-28 | 2013-11-13 | 桂林理工大学 | 一种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筋加固转向块 |
CN103388408B (zh) * | 2013-07-28 | 2016-01-13 | 桂林理工大学 | 一种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筋加固转向块 |
CN104032957A (zh) * | 2014-07-03 | 2014-09-10 | 江苏南通六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体外管内预应力吊拉多层悬挑梁板结构及施工方法 |
CN104453271A (zh) * | 2015-01-08 | 2015-03-25 | 兰州理工大学 | 悬挑板结构弯曲型裂缝的加固方法 |
CN104453271B (zh) * | 2015-01-08 | 2016-08-24 | 兰州理工大学 | 悬挑板结构弯曲型裂缝的加固方法 |
CN110172951A (zh) * | 2019-06-26 | 2019-08-27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港工钢筋混凝土梁体外预应力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
CN110805261A (zh) * | 2019-11-09 | 2020-02-18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预应力加强的钢平台钢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
CN115162510A (zh) * | 2022-07-11 | 2022-10-11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及其预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194146U (zh) | 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连接结构 | |
CN107165272A (zh) | 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2051980A (zh) | 体内外同索预应力结构 | |
CN110578287B (zh) | 一种装配式覆土波纹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拱桥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7553438U (zh) | 共张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 | |
CN101550675A (zh) | 一种波纹钢腹板预弯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867341B (zh) | 一种gfrp管-混凝土-型钢组合柱脚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652242B (zh) | 一种用于加固psc连续箱梁桥的吊杆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2535456A (zh) | 一种后锚式柔性桩顶抗拔桩 | |
CN103711330A (zh) | 一种预应力装配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固已有结构的方法 | |
CN106013432A (zh) | 一种高延性装配整体式框架中节点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7254937A (zh) | 一种内藏x形低屈服点型钢连接件的装配式耗能梁节点 | |
CN207228402U (zh) | 内置预应力钢斜撑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 |
CN107905091A (zh) | 一种采用sma‑预应力筋系统的节段拼装frp增强钢管混凝土桥墩 | |
CN106499211B (zh) | 新增挑梁框架包钢锚拉法结构 | |
CN101144260B (zh) | 混凝土地道桥施工中的预应力应用方法 | |
CN205224025U (zh) | 预应力抗拔桩 | |
CN205531016U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柱构件及连接节点 | |
CN202672143U (zh) | 一种后锚式柔性桩顶抗拔桩 | |
CN206693469U (zh) | 一种预制楼板连接节点 | |
CN107268458B (zh) | 一种双幅连续刚构桥系杆拱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6503378U (zh) | 新增挑梁施工结构 | |
CN101963002A (zh) | 强震下增强抗倒塌能力和整体性的砌体结构及方法 | |
CN205024843U (zh) | 预应力空心楼板与h型钢梁的连接构造 | |
CN208907228U (zh) | 一种预应力模块式挡土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DD01 |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
Addressee: Li Yanhe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before Expiration of Request of Examination as to Substance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