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4776B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44776B CN102044776B CN2010105268634A CN201010526863A CN102044776B CN 102044776 B CN102044776 B CN 102044776B CN 2010105268634 A CN2010105268634 A CN 2010105268634A CN 201010526863 A CN201010526863 A CN 201010526863A CN 102044776 B CN102044776 B CN 1020447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electrical connector
- mold
- housing
- insul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10000002105 tong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该电连接器具备具有能够沿着与匹配侧连接器嵌合时的嵌合方向与匹配侧触头接触的长度部分的触头、能够形成内置长度部分的贯通孔的筒状壳体、以及与触头和壳体一体成形的绝缘体,该制造方法包括:从贯通孔的一侧将长度部分插入到壳体的贯通孔中的步骤;从贯通孔的一侧将第一模具插入到壳体的贯通孔中,并且从贯通孔的另一侧将第二模具插入到壳体的贯通孔中,并利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在壳体的内部对长度部分进行定位的步骤;使树脂流入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中,将触头和壳体与绝缘体一体地一并成形的步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适于在需要防水环境下使用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电脑等的电子设备一般怕水,希望采用防水对策。现有的电子设备例如采用由硅酮橡胶的盖封闭可与外部联络的开口部等的方法作为防水对策。
然而,因忘了安装盖,或盖安装没到位,而存在水浸入到电子设备内的危险。假想水的浸入,为了使连接器自身防水,例如,也可以考虑利用能够形成外壳的树脂来将构成连接器的触头和内置该触头的壳体一体成形。
然而,在一体成形时,触头因树脂的流入而晃动,并产生位置偏移,因此需要采用例如如日本专利特开2004-362827中公开的针对触头晃动的对策。
图11表示上述公报公开的电连接器110的立体图,图12中以立体图来表示用于制造该电连接器110的固定用模具131、以及用于电连接器110中的触头105、106。
如这些图所示,电连接器110包含绝缘体101、从绝缘体101的前面101b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103、由绝缘体101支撑的第一和第二触头105、106、以及覆盖周围的壳体102。
在制造电连接器110时,具有触头105、106的触头部件120在被载置在图12所示的固定用模具的下支撑台132上的状态下,由树脂压模成形(over mold)。从而,利用沿垂直方向延伸的部分模具部131a、131b、131c,在绝缘体101的突出部103上分别形成两种类型的部分模具的脱模孔103a、103a。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62827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公报中公开的这种制造方法中,即使能够采用触头的晃动对策,为了在电连接器110上采用防水对策,也不能将触头105、106和壳体102与树脂一体成形。原因是要进行一体成形,则需要预先将壳体102配置在触头105的上部,但在以往的电连接器110的构成中,需要将沿垂直方向延伸的部分模具部131a、131b、131c从绝缘体101中抽出,不能将壳体102配置在这种抽出方向上。由此,该以往制造方法中即使采用了触头的晃动对策,仍不能将触头105、106和壳体102与树脂一体成形。
其结果,在该以往电连接器110中,为了采用完全的防水对策,例如用图12所示的模具形成绝缘体101,然后安装壳体102,进而进行用于填充所述壳体102和绝缘体101之间所形成的间隙的树脂成形。也就是需要进行二次成形。然而,这种二次成形增大了制造成本和制造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这种以往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用更廉价且简单的方法来实施防水对策的电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该电连接器具备具有能够沿着与匹配侧连接器嵌合时的嵌合方向与匹配侧触头接触的长度部分的触头、能够形成内置上述长度部分的贯通孔的筒状壳体、与上述触头和上述壳体一体成形的绝缘体,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述贯通孔的一侧将上述长度部分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的步骤;从上述贯通孔的一侧将第一模具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并且从上述贯通孔的另一侧将第二模具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并利用上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在上述壳体的内部对上述长度部分进行定位的步骤;使树脂流入到上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中,将上述触头和上述壳体与绝缘体一体地一并成形的步骤。
在上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上述长度部分的上面和下面从上下两个方向被上述第一模具和上述第二模具夹持。
在上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上述长度方向的上面中,上述贯通孔一侧利用上述第一模具被定位,而上述贯通孔另一侧利用上述第二模具被定位,上述长度方向的下面中,上述贯通孔一侧和另一侧利用上述第二模具被定位。
在上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上述长度部分在沿间距方向排列多个的状态下与上述绝缘体一体成形,并形成能够与上述匹配侧连接器嵌合的大致平板状的嵌合突出部。
在上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上述第一模具从上述长度部分的上面朝向下面地覆盖上述长度部分的间距方向上的侧面的大致一半左右。
在上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上述长度部分为悬臂梁状,其前端从上述贯通孔的一侧被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
在上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通过使上述长度部分从下面朝向上面弯曲而在上述前端形成弯曲部,上述弯曲部的上面比上述大致平板状的嵌合突出部的上面更向下侧陷入。
在上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上述长度部分的下面被用作与上述匹配侧连接器的接触面。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备具有能够沿着与匹配侧连接器嵌合时的嵌合方向与匹配侧触头接触的长度部分的触头、能够形成内置上述长度部分的贯通孔的筒状壳体、以及与上述触头和壳体一体成形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部分的上面,在上述贯通孔一侧的部分和在上述贯通孔另一侧的部分,从上述绝缘体露出;上述长度方向的下面,在遍及上述贯通孔一侧和另一侧的部分,从上述绝缘体露出;上述长度方向的下面被用作与上述匹配侧连接器的接触面。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上述贯通孔一侧中的部分是在上述绝缘体成形时从上述贯通孔的一侧被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的第一模具所接触的部分,上述贯通孔另一侧中的部分是在上述绝缘体成形时从上述贯通孔另一侧被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的第二模具所接触的部分。
另外,在上述电连接器中,遍及上述贯通孔一侧和另一侧的部分是在上述绝缘体成形时从上述贯通孔另一侧被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的第二模具所接触的部分。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上述长度部分在沿间距方向排列多个的状态下与上述绝缘体一体成形,并形成能够与上述匹配侧连接器嵌合的大致平板状的嵌合突出部。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上述绝缘体从上述长度部分的下面朝向上面地覆盖上述长度部分的间距方向上的侧面的大致一半左右。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优选为,上述长度部分为悬臂梁状,通过使上述长度部分从下面朝向上面弯曲而在其前端形成弯曲部,上述弯曲部的上面比上述大致平板状的嵌合突出部的上面更向下侧陷入。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上述壳体通过对板状的板状体进行加工而成,上述壳体的接缝被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与基板设置侧相对置的一侧上。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上述绝缘体被设置成至少堵塞上述接缝和上述贯通孔的背面。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上述壳体具有长边、与上述长边平行的短边、和连接上述长边和上述短边的侧边,在由上述侧边构成的侧面上形成有舌片和与该舌片邻接的切口部,上述绝缘体被设置成覆盖上述舌片的基部部分和上述切口部。
此外,在上述电连接器中,上述绝缘体覆盖上述筒状壳体的外侧的整个周围。
另外,在上述电连接器中,在由上述壳体的长边构成的上面形成有上升部和锁定孔,在上述绝缘体上也形成有与上述锁定孔对应的孔。
此外,在上述电连接器中,在上述壳体上形成有从由上述短边构成的底面朝向由上述长边构成的上面上升的舌片,上述舌片被绝缘体覆盖。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在需要防水的环境下使用的廉价的带壳体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电连接器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后面立体图。
图3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图3的b-b线剖视图。
图6是与图1对应的正面立体图,且为表示除去树脂后的状态的图。
图7是图6的后面立体图。
图8是图6的主视图。
图9是图8的A-A线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B-B线剖视图。
图11是以往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2是同时表示用于制造图11的以往的连接器的固定用模具和触头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连接器,11嵌合口,20壳体,22接缝,33贯通孔,35长边,36侧边,37短边,38底面,39上面,40触头,41长度部分,45前端,46前端上面,47上面,48下面,50侧面,60绝缘体,62嵌合突出部,70锁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电连接器1的外观。图1是正面立体图,图2是后面立体图,图3是主视图,此外,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图5是b-b线剖视图。图6至图10是分别与图1至图5对应的图,但为了便于理解,表示从图1等的状态除去绝缘体60后的状态。
电连接器1由在间距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触头40、屏蔽这些触头40的壳体20、以及与这些触头40和壳体20一体地一并成形的绝缘体60构成。
在实际使用时,将作为壳体20的内侧的嵌合口11在向外部敞开的状态下,组装在电子设备等的本体装置(未图示)内,并通过软钎焊等固定在基板上。另外,虽然嵌合口11优选为由硅橡胶等的盖封闭,但由于本申请的电连接器1强化了防水对策,因此例如即使忘记了安装盖,或未将盖安装到位,即使水从嵌合口11浸入到电连接器1的嵌合空间,水也不会浸入到本体装置内。
触头40例如通过对平坦的金属板(板状体)进行冲裁、弯曲加工而形成。触头41包含沿嵌合方向(图4和图5中的箭头“ア”方向)延伸的悬臂梁状的水平的长度部分41、仅一部分埋入在绝缘体60内的垂直部分43、以及用于通过软钎焊连接在基板(未图示)上的水平的固定部分42。
长度部分41在沿间距方向上排列多个的状态下与绝缘体60形成为一体,而可形成大致平板状的嵌合突出部62。在电连接器1的组装时,嵌合突出部62的大致整体内置在壳体20内。该嵌合突出部62中,长度部分41的间距方向上的侧面50由绝缘体60从长度部分41的下面48朝向上面47仅覆盖大致一半左右(图4的参照符号“65”),剩余的一半左右部分处于暴露状态。暴露的长度部分41的下面48能够作为与穿过嵌合口11而插入进来的匹配侧连接器(未图示)的匹配侧触头(未图示)的接触面而加以使用。
通过使长度部分41的前端从下面48向上面47弯曲而形成弯曲部45。由于弯曲部45的上面46在形成绝缘体时与模具(未图示)接触,因此在产品制造后也暴露于外部。在与匹配侧连接器嵌合时,为了防止触头40因弯曲部45与匹配侧触头碰撞、树脂起拱等因素而被破坏的危险,或为了避免与匹配侧连接器的壳体接触,而在该弯曲部前端上面46形成有比大致平板状的嵌合突出部62的上面69更向下侧陷入的台阶部66。
壳体20与触头40相同,例如通过对平坦的金属板进行冲裁、弯曲加工而形成。弯曲后的金属板的边缘彼此在壳体20的顶部中央处相互连接接合,其结果,整体如图3或8所示地形成倒梯形的大致筒状,其包含长边35、与长边35平行的短边37、对这些长边35和短边37进行连接的侧边36。而且,壳体20在其中心可形成有贯通孔33。除了触头40之外,模具沿着与匹配侧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参照图4和图5中的箭头“ア”方向)经由该贯通孔33被插入。模具还具有在贯通孔33的规定位置支撑触头40的功能。由于在支撑触头40的状态下,树脂流入到模具内,触头40不会因树脂的流入而晃动,或者产生位置偏移。利用这种方法,能够可靠地将触头40固定在壳体20的规定位置上。另外,通过结合金属板而构成的接缝22虽然一般为了增强强度而通过软钎焊接合在基板上(如图12中由附图标记“102d”表示),但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防水功能,将其设置在基板的对置侧,也就是设置在壳体20的顶部侧,并由绝缘体60完全覆盖接缝22的间隙。
在向底面38侧倾斜且由侧边36构成的壳体20的左右侧面50上,通过对所述左右侧面50的中央部进行切口,并使被切口部朝向底面38侧垂直且舌片状地突出,而以相互邻接的状态来形成切口部24和基板安装部(舌片)26。所述基板安装部26可用于对基板的软钎焊,但除了用于软钎焊中之外,基板安装部26的基部部分和切口部24最终被绝缘体60覆盖。由此,水不会从孔24浸入。
绝缘体60包含筒状地覆盖壳体20外侧整个周围的外装61、利用触头40的长度部分41而形成的嵌合突出部62、以及封闭壳体20的贯通孔33背面的背面部64。
特别是,基板设置侧的外装61仅在覆盖嵌合口11前面的部分中设置有向基板设置侧突出的突出部67,而在嵌合口11的前面以外的部分上没有设置。通过在嵌合口11的前面以外的部分上不设置基板设置侧的外装61,能够在基板设置侧形成用于软钎焊的壳体20的露出部。另外,能够实现基板设置时的电连接器1的低矮化。此外,通过将基板设置侧的外装61设置为在基板设置侧突出的状态,该突出部67的背面侧侧面68可以用作限制部,能够在与本体装置的基板边缘(未图示)抵靠的状态下配置电连接器1,在嵌合口11侧,能够减小基板和电连接器1之间形成的间隙。由此,能够提高防水效果。
此外,如上所述,壳体20的底面38侧形成用于软钎焊的露出部。为了提高露出部等的强度,也可以为下述结构:使壳体20的背面侧的一部分从由该壳体20的短边37构成的底面38侧朝向由长边35构成的上面39侧垂直地立起来而形成舌片25,并由绝缘体60覆盖这些舌片25。另外,也可以在壳体20的上面39形成上升部31,并设置使插头锁定片(未图示)锁定的锁定孔30。此时,在绝缘体60的外装61的上部形成与壳体20的锁定孔30对应的锁定孔70。这些锁定孔30、70在电连接器1的实际使用时,由贴在外装61上的防水带(未图示)等堵塞。
从而,即使是在壳体20上设置有切口孔24、舌片25和上升部31的构成,在将绝缘体60一体成形在壳体20上时,通过切口孔24用绝缘体60填埋,且舌片25和上升部31被绝缘体60覆盖,从而能够强化绝缘体60和壳体20的连接。
以下,说明该电连接器1的制造方法。
首先,将悬臂梁状的触头40的长度部分41从其前端45沿与匹配侧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从一端侧也就是从长度部分41的后端侧插入到壳体20的贯通孔33中。其结果,触头40以悬臂梁状的不稳定状态设置在壳体20的内部。
然后,将第一模具从与插入了长度部分41的一侧相同的一侧插入到贯通孔33中,与其不同,将第二模具从贯通孔33的另一侧也就是长度部分41的前端侧插入。另外,虽然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形状图中未示出,但根据电连接器1的最终形状能够轻易地推定它们的形状。
利用这些被插入的第一和第二模具,从上下两个方向夹持长度部分41的上面47和下面48,进而,长度部分41的间距方向(水平方向)上的侧面50在间距方向上由第一模具夹持。其结果,触头40在壳体20上被对准位置。更详细地说,长度部分41的上面47在贯通孔33的一侧利用第一模具被对准位置,而在贯通孔33的另一侧利用第二模具被对准位置,另一方面,长度部分41的下面48的从贯通孔33的一侧到另一侧的部分(连接一侧和另一侧的部分中)利用第二模具被对准位置。并且,此时,第一模具将长度部分41的间距方向上的侧面50从长度部分41的上面47朝向下面48地仅覆盖大致一半左右,从而使长度部分在壳体20中对准位置。另外,对于长度部分41特别是对于上面47,第一模具不覆盖整个上面而仅覆盖至中途位置为止的原因在于,如果使用过长的模具,则在成形后的脱模时,损坏的可能性增大,另外,能够给予嵌合突出部足够的强度。利用使用多个模具在多个位置支撑触头40的构成,在该例中,是在上下两个方向上利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在三个位置上进行支撑并在间距方向(水平方向)上利用第一模具进行支撑的构成,由此能够正确地限定触头相对于壳体的位置,并能够防止触头在树脂流入到模具时的位置偏移。
设置模具后,树脂流入到这些模具内,将触头40和壳体20与绝缘体60一起成形为一体。由此,电连接器1的整体几乎由树脂覆盖。此外,由于触头40和壳体20与绝缘体60一起成形为一体,所以与二次成形相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不言而喻,成形后的结构与模具的形状对应。也就是,长度部分41的上面47中,仅第一模具所接触的贯通孔33的一侧中的部分71、和第二模具所接触的贯通孔33的另一侧中的部分72处于从绝缘体60中露出的状态。另一方面,长度部分41的下面48中,实际上仅第二模具所接触的从贯通孔33的一侧至另一侧的部分73处于从绝缘体60中露出的状态。此外,长度部分41的间距方向上的侧面50中,对应于与第一模具的接触面,在由绝缘体60从长度部分41的下面48朝向上面47覆盖大致一半左右的状态下形成。
Claims (21)
1.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该电连接器具备具有能够沿着与匹配侧连接器嵌合时的嵌合方向与匹配侧触头接触的长度部分的触头、能够形成内置上述长度部分的贯通孔的筒状壳体、以及与上述触头和上述壳体一体成形的绝缘体,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从上述贯通孔的一侧将上述长度部分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的步骤;
从上述贯通孔的一侧将第一模具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并且从上述贯通孔的另一侧将第二模具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并利用上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在上述壳体的内部对上述长度部分进行定位的步骤;
使树脂流入到上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中,将上述触头和上述壳体与上述绝缘体一体地一并成形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部分的上面和下面从上下两个方向被上述第一模具和上述第二模具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方向的上面中,上述贯通孔一侧利用上述第一模具被定位,而上述贯通孔另一侧则利用上述第二模具被定位,上述长度方向的下面中,上述贯通孔一侧和另一侧利用上述第二模具被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部分在沿间距方向排列多个的状态下与上述绝缘体一体成形,从而形成能够与上述匹配侧连接器嵌合的大致平板状的嵌合突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模具从上述长度部分的上面朝向下面地覆盖上述长度部分的间距方向上的侧面的大致一半左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部分为悬臂梁状,其前端从上述贯通孔的一侧被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上述长度部分从下面朝向上面弯曲而在上述前端形成弯曲部,上述弯曲部的上面比上述大致平板状的嵌合突出部的上面更向下侧陷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部分的下面被用作与上述匹配侧连接器的接触面。
9.一种电连接器,具备具有能够沿着与匹配侧连接器嵌合时的嵌合方向与匹配侧触头接触的长度部分的触头、能够形成内置上述长度部分的贯通孔的筒状壳体、以及与上述触头和上述壳体一体成形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长度部分的上面,在上述贯通孔的一侧的部分和在上述贯通孔的另一侧的部分,从上述绝缘体露出,
上述长度部分的下面,在遍及上述贯通孔一侧和另一侧的部分,从上述绝缘体露出,
上述长度部分的下面被用作与上述匹配侧连接器的接触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部分的上面在上述贯通孔的一侧的部分是在上述绝缘体成形时从上述贯通孔的一侧被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的第一模具所接触的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部分的上面在上述贯通孔的另一侧的部分是在上述绝缘体成形时从上述贯通孔的另一侧被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的第二模具所接触的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部分的下面在遍及上述贯通孔一侧和另一侧的部分是在上述绝缘体成形时从上述贯通孔另一侧被插入到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中的第二模具所接触的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部分在沿间距方向排列多个的状态下与上述绝缘体一体成形,从而形成能够与上述匹配侧连接器嵌合的大致平板状的嵌合突出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体从上述长度部分的下面朝向上面地覆盖上述长度部分的间距方向上的侧面的大致一半左右。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部分为悬臂梁状,通过使上述长度部分从下面朝向上面弯曲而在其前端形成弯曲部,上述弯曲部的上面比上述大致平板状的嵌合突出部的上面更向下侧陷入。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通过对板状的板状体进行加工而成,上述壳体的接缝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与基板设置侧相对置的一侧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体被设置成至少堵塞上述接缝和上述贯通孔的背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具有长边、与上述长边平行的短边、和连接上述长边和上述短边的侧边,在由上述侧边构成的侧面上形成有舌片和与该舌片邻接的切口部,上述绝缘体被设置成覆盖上述舌片的基部部分和上述切口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体覆盖上述筒状壳体的外侧的整个周围。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由上述壳体的长边构成的上面形成有上升部和锁定孔,在上述绝缘体上也形成有与上述锁定孔对应的孔。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上形成有从由上述短边构成的底面朝向由上述长边构成的上面上升的舌片,上述舌片被绝缘体覆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43500 | 2009-10-22 | ||
JP2009243500A JP4875130B2 (ja) | 2009-10-22 | 2009-10-22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44776A CN102044776A (zh) | 2011-05-04 |
CN102044776B true CN102044776B (zh) | 2013-12-11 |
Family
ID=43910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2686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4776B (zh) | 2009-10-22 | 2010-10-19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875130B2 (zh) |
CN (1) | CN10204477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054844A (ja) * | 2011-09-01 | 2013-03-21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電気コネクタ |
US8801463B2 (en) | 2012-01-13 | 2014-08-12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5861205B2 (ja) * | 2012-04-19 | 2016-02-16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CN104112968B (zh) | 2013-04-18 | 2016-07-13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112931B (zh) | 2013-04-18 | 2016-08-1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426045B (zh) * | 2013-08-21 | 2016-12-2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CN104577417B (zh) | 2013-10-21 | 2017-05-2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4752881A (zh) | 2013-12-30 | 2015-07-0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件 |
CN104779466B (zh) * | 2014-01-15 | 2017-06-2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US9385499B2 (en) | 2014-01-15 | 2016-07-05 |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preventing shorting between contacts and reinforcing plate thereof |
CN104779471B (zh) * | 2014-01-15 | 2017-05-2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 |
CN203747139U (zh) | 2014-01-22 | 2014-07-3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US9263836B2 (en) | 2014-01-23 | 2016-02-16 |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reducing antenna interference |
US9293869B2 (en) | 2014-01-23 | 2016-03-22 |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both preventing scrapping to an insulative body and reducing antenna interference |
TWI573334B (zh) * | 2014-02-26 | 2017-03-01 |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插座電連接器 |
JP5733456B1 (ja) * | 2014-06-27 | 2015-06-10 | Smk株式会社 |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
WO2016037341A1 (zh) * | 2014-09-11 | 2016-03-17 | 深圳市大富精工有限公司 | 数据接口的金属外壳、其加工方法及加工设备 |
JP7023499B2 (ja) * | 2018-02-14 | 2022-02-22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58088B1 (en) * | 1999-02-26 | 2002-03-19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Miniature connector |
CN1274069C (zh) * | 2001-08-27 | 2006-09-06 | 莫列斯公司 |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 |
CN101350470A (zh) * | 2007-07-19 | 2009-01-2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25718A (ja) * | 2000-07-13 | 2002-01-25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JP4036370B2 (ja) * | 2003-06-02 | 2008-01-2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315987B2 (ja) * | 2007-03-05 | 2009-08-19 | Smk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
2009
- 2009-10-22 JP JP2009243500A patent/JP4875130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10-19 CN CN2010105268634A patent/CN10204477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58088B1 (en) * | 1999-02-26 | 2002-03-19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Miniature connector |
CN1274069C (zh) * | 2001-08-27 | 2006-09-06 | 莫列斯公司 |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 |
CN101350470A (zh) * | 2007-07-19 | 2009-01-2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7-141870A 2007.06.0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875130B2 (ja) | 2012-02-15 |
CN102044776A (zh) | 2011-05-04 |
JP2011090885A (ja) | 2011-05-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44776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JP5913183B2 (ja) | 防水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2386518B (zh) | 带防水功能连接器 | |
CN104247163B (zh) | 防水连接器 | |
CN108206360B (zh) | 电连接器 | |
KR20130083404A (ko) | 방수 전기 커넥터 | |
KR20170130282A (ko) | 전기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JP5796952B2 (ja) | コネクタと筺体との防水構造 | |
JP5397338B2 (ja) | 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
JP2006050753A (ja) | 電気接続箱 | |
CN111262081B (zh) | 端子、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制造方法 | |
KR20160016621A (ko) | 방수 커넥터 | |
CN110800093B (zh) | 电路装置、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 | |
JP2013054844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6150068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3138102A (zh) | 防水型连接器、防水型连接器的安装构造及安装方法 | |
US20190190186A1 (en) | Connector structure | |
CN102598451B (zh) | 连接器和电接线箱 | |
JP2004214486A (ja) | 電子制御機器のケース及びこのケースを使用する電子制御機器 | |
JP5861205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
JP5125763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5683616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5738119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4863954B2 (ja) | 電子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2019379B1 (ko) | 일체형 전자 제어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