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032698A - 冷冻循环装置及温水供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冻循环装置及温水供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2698A
CN102032698A CN2010105093428A CN201010509342A CN102032698A CN 102032698 A CN102032698 A CN 102032698A CN 2010105093428 A CN2010105093428 A CN 2010105093428A CN 201010509342 A CN201010509342 A CN 201010509342A CN 102032698 A CN102032698 A CN 1020326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bypass
compressor
refrigerant
c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093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2698B (zh
Inventor
森胁俊二
青山繁男
冈座典穗
谏山安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32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2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2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2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2Sub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7Water-cooled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8Exceeding a certain temperature value in a refrigeration component or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31Low ambi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9Economiser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1Temperatures in a byp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3Temperatures near a heat exchang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大蒸发器中的焓的效果以及降低低压一侧制冷剂流路的压力损失的效果,并且能够在外界空气为低温时获得充分的加热能力的冷冻循环装置。冷冻循环装置(1A)包括:设有过冷却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管路(2);经由过冷却热交换器(23)的旁路(3);控制制冷剂管路(2)中的主膨胀机构(24)及旁路(3)中的旁通膨胀机构(31)的控制装置(4)。控制旁通膨胀机构(31),以使旁通一侧出口温度变成被吸入压缩机(21)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并且使根据蒸发器出口温度算出的蒸发器(25)出口中的过热度变成预先设定的规定的过热度以下。

Description

冷冻循环装置及温水供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从凝结器流出的制冷剂进行过冷却的冷冻循环装置及使用该冷冻循环装置的温水供暖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有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它在制冷剂管路的凝结器的下流一侧设置过冷却热交换器,使膨胀的制冷剂流入该过冷却热交换器中,以此来过冷却从凝结器流出的制冷剂。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图6所示的冷冻循环装置100。
该冷冻循环装置100包括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管路110和旁路120。制冷剂管路110通过使用配管将压缩机111、凝结器112、过冷却热交换器113、主膨胀阀114及蒸发器115连接形成环状而构成。旁路120在凝结器112和过冷却热交换器113之间从制冷剂管路110分支,经由过冷却热交换器113,然后在蒸发器115和压缩机111之间与制冷剂管路110相连。此外,在旁路120中,在与过冷却热交换器113相比更靠近上流一侧设有旁通膨胀阀121。
在冷冻循环装置100中设有:检测出被吸入压缩机111中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131;检测出从蒸发器115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蒸发器出口温度)Teo的温度传感器141;检测出在旁路120中从过冷却热交换器113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旁通管一侧出口温度)Tbo的温度传感器142。
在专利文献1中,根据在压力传感器131中检测出来的压力算出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Ts,控制主膨胀阀114以使蒸发器115出口中的过热度(Teo-Ts)变成目标过热度,控制旁通膨胀阀121以使过冷却热交换器113出口中的过热度(Tbo-Ts)变成目标过热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68553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述,在控制旁通膨胀阀121以使过冷却热交换器113出口中的过热度(Tbo-Ts)变成目标过热度的情况下,能够使更多的制冷剂在过冷却热交换器113中蒸发,因此,无法最大限度地利用过冷却热交换器113的性能。即,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通过主流制冷剂和旁通流制冷剂的热交换来增大蒸发器115中的焓的效果以及通过制冷剂的旁通来减少低压一侧制冷剂流路的压力损失的效果。而且,如果旁通蒸发器115的制冷剂被过热(superheat),那么,被吸入压缩机111中的制冷剂的体积比增加,不仅会发生制冷剂循环量减少的现象,而且,压缩机的排出温度也会增高。因此,在要求大的加热能力的外界空气为低温时,从控制排出温度,确保可靠性的观点来看,不能过多增大压缩机的转速,加热能力有可能不足。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实际增大蒸发器中的焓的效果以及降低低压一侧制冷剂流路的压力损失的效果,并且能够在外界空气为低温时获得充分的加热能力的冷冻循环装置、以及使用该冷冻循环装置的温水供暖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它包括:压缩机、凝结器、过冷却热交换器、主膨胀机构及蒸发器被连接形成环状的制冷剂管路;在所述凝结器和所述过冷却热交换器之间或者所述过冷却热交换器和所述主膨胀机构之间,从所述制冷剂管路分支,经由所述过冷却热交换器,然后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与所述制冷剂管路相连的旁路;在与所述旁路的所述过冷却热交换器相比更靠近上流一侧设置的旁通膨胀机构;检测出在所述旁路中从所述过冷却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的第1温度传感器;检测出在所述制冷剂管路中从所述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的第2温度传感器;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旁通膨胀机构,以使在所述第1温度传感器中检测出来的温度是被吸入所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并且使根据在所述第2温度传感器中检测出来的温度算出所述蒸发器出口中的过热度是预先设定的规定的过热度以下。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温水供暖装置,它是将加热机构生成的温水用于供暖的温水供暖装置,它配备所述冷冻循环装置用作所述加热机构。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构造,在旁路中从过冷却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被保持在被吸入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因此,能够将从过冷却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保持在湿润状态或者饱和气体状态。而且,蒸发器出口中的过热度被控制在规定的过热度以下,因此,流经旁路的制冷剂的流量过多,被吸入压缩机中的制冷剂(流经旁路的制冷剂和通过蒸发器的制冷剂合流后的制冷剂)干燥度过低,并且能够将被吸入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干燥度控制在预期的范围(例如,0.8以上未满1.0)。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通过主流制冷剂和旁通流制冷剂的热交换来增大蒸发器中的焓的效果以及通过制冷剂的旁通来减少低压一侧制冷剂流路的压力损失的效果。此外,压缩机的排出温度受到控制,因此,在外界空气为低温时,能够增加压缩机的转速,并且能够获得充分的加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结构概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摩里尔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所进行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结构概图。
图5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所进行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传统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结构概图。
符号说明
1A、1B 冷冻循环装置
2  制冷剂管路
21 压缩机
22 凝结器
23 过冷却热交换器
24 主膨胀阀(主膨胀机构)
25 蒸发器
3  旁路
31 旁通膨胀阀(旁通膨胀机构)
4  控制装置
51 压力传感器
61 第1温度传感器
62 第2温度传感器
63 第3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A。该冷冻循环装置1A包括: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管路2;旁路3;以及控制装置4。制冷剂例如可以使用R407C等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410A等近似共沸混合制冷剂或者单一制冷剂等。
制冷剂管路2通过用配管将压缩机21、凝结器22、过冷却热交换器23、主膨胀阀(主膨胀机构)24及蒸发器25连接形成管状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蒸发器25和压缩机21之间设置进行气液分离的副储液器26和主储液器27。在制冷剂管路2中设有用来切换通常运转和除霜运转的四通阀28。
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冻循环装置1A构成将由加热机构所生成的温水用于供暖的温水供暖装置的加热机构,凝结器22是在制冷剂和水之间进行热交换然后加热水的热交换器。具体来讲,在凝结器22中连接供给管71和回收管72,水通过供给管71被供给凝结器22,在凝结器22中被加热的水(温水)通过回收管72被回收。被回收管72回收的温水直接或者通过储水罐被送往散热器等供暖机,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供暖。
旁路3在过冷却热交换器23和主膨胀阀24之间从制冷剂管路2分支,经由过冷却热交换器23,在蒸发器25和压缩机21之间与制冷剂管路2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副储液器26和主储液器27之间,旁路3与制冷剂管路2相连。此外,在旁路3中,在与过冷却热交换器23相比更靠近上流一侧设有旁通膨胀阀(旁通膨胀机构)31。
在通常运转中,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8被送往凝结器22,在除霜运转中,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8被送往蒸发器25。在图1中,用箭头表示通常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向。下面,说明通常运转时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
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流入凝结器22,向通过凝结器22的水中散热。从凝结器22流出的高压制冷剂流入过冷却热交换器23,被在旁通膨胀阀31中减压的低压制冷剂过冷却。从过冷却热交换器23流出的高压制冷剂分流形成主膨胀阀24一侧和旁通膨胀阀31一侧。
分流形成主膨胀阀24一侧的高压制冷剂被主膨胀阀24减压膨胀后,流入蒸发器25。流入蒸发器25的低压制冷剂在此处从空气中吸热。另一方面,分流形成旁通膨胀阀31一侧的高压制冷剂被旁通膨胀阀31减压膨胀后,流入过冷却热交换器23。流入过冷却热交换器23的低压制冷剂被从凝结器22流出的高压制冷剂加热。然后,从过冷却热交换器23流出的低压制冷剂与从蒸发器25流出的低压制冷剂合流,被再次吸入压缩机21中。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A的构造的目的在于,防止在外界空气为低温时,被吸入压缩机21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下降,制冷剂循环量减少,凝结器22的加热能力下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通过过冷却来增大蒸发器25中的焓差,同时,通过旁路3使制冷剂旁通,这样来控制流经制冷剂管路2的低压一侧部分的吸热效果小的气相制冷剂的流量,降低制冷剂管路2的低压一侧部分的压力损失,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制冷剂管路2的低压一侧部分的压力损失减少,那么,被吸入压缩机21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也相应地上升,比体积减少,因此,制冷剂循环量增加。此外,如果增大蒸发器25中的焓差,那么,即使通过旁通管而通过蒸发器25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下降,也能够确保蒸发器25中的吸热量。即,如果制冷剂的过冷却度和旁通量达到最大限度,那么,就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凝结器22的加热能力效果和提高冷冻循环装置1A的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性能系数)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详细的情况将在后面阐述,控制旁通膨胀阀31,从而使流经旁路3的制冷剂不会在过冷却热交换器23中过热(superheat)。因此,在旁路3中,从过冷却热交换器23流出的制冷剂的状态变成图2中点a所示的饱和状态。另一方面,在蒸发器25中,由于制冷剂被过热,因此,从蒸发器25流出的制冷剂的状态如图2中的点b所示。被吸入压缩机21的制冷剂是这些制冷剂合流后的制冷剂,因此,它变成点a和点b之间的点c所示的状态。
在旁路3中设置检测出从过冷却热交换器23流出的制冷剂温度(旁通管一侧出口温度)Tbo的第1温度传感器61。在制冷剂管路2中设有检测出被吸入压缩机21中的制冷剂的压力(吸入压力)Ps的压力传感器51;检测出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排出温度)Td的排出温度传感器65;以及检测出从蒸发器25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蒸发器出口温度)Teo的第2温度传感器62。
控制装置4根据在各种传感器51、61、62、65中检测出来的检测值等,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四通阀28的切换、以及主膨胀阀24和旁通膨胀阀31的开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4在通常运转时控制旁通膨胀机构31,以使在第1温度传感器61中检测出来的旁通管一侧出口温度Tbo变成被吸入压缩机21的制冷剂压力下的饱和温度STs,并且,使根据在第2温度传感器62检测出来的蒸发器出口温度Teo算出的蒸发器25出口中的过热度SHe变成预先设定的规定过热度以下。
下面,参照图3所示的流程图,详细地说明通常运转时控制装置4的控制。
首先,控制装置4在排出温度传感器65中检测出排出温度Td(步骤S1),调整主膨胀阀24的开度(步骤S2)以使该排出温度Td变成目标值。
接着,控制装置4在压力传感器51中检测出吸入压力Ps,同时在第1温度传感器61中检测出旁通管一侧出口温度Tbo(步骤S3)。控制装置4根据所检测出来的吸入压力Ps算出被吸入压缩机21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下的饱和温度STs(步骤S4)。计算该饱和温度STs是使用制冷剂物性公式来进行的。然后,控制装置4判定旁通管一侧出口温度Tbo是否与饱和温度STs相等(步骤S5)。
如果旁通管一侧出口温度Tbo与饱和温度STs不相等(在步骤S5中为NO),那么,在过冷却热交换器23中能够使更多的制冷剂蒸发,因此,控制装置4按照规定程度提高旁通膨胀阀31的开度(步骤S6),然后返回步骤S1。
如果旁通管一侧出口温度Tbo与饱和温度STs相等(在步骤S5中为YES),那么,过冷却热交换器23的性能能够最大限度地应用在制冷剂的蒸发中,因此,控制装置4变为用来修正旁通膨胀阀31的开度的控制。
即,控制装置4在第2温度传感器62中检测出蒸发器出口温度Teo(步骤S7),根据以下的公式算出蒸发器25出口中的过热度SHe(步骤S8)。
SHe=Teo-STs
然后,控制装置4判定算出的蒸发器25出口中的过热度SHe是否是预先设定的规定的过热度以下(步骤S9)。如果在步骤S9中为NO,那么,图2中所示的点c过于偏右(因流量不足,过热度过大),即,点a表示过于偏左(因流量过多,湿度多大),因此,根据规定程度降低旁通膨胀阀31的开度(步骤S10),返回步骤S1。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9中为YES,那么,旁通膨胀阀31的开度正好,因此,控制装置4原封不动地返回步骤S1。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旁通管一侧出口温度Tbo被保持在被吸入压缩机21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下的饱和温度STs,因此,能够将从过冷却热交换器23流出的制冷剂保持在湿润状态或者饱和气体状态。而且,蒸发器25出口中的过热度SHe被控制在规定的过热度以下,因此,流经旁路3的制冷剂的流量过多,从而能够防止被吸入压缩机21中的制冷剂(流经旁路3的制冷剂和通过蒸发器25的制冷剂合流后的制冷剂)的干燥度过低,并且能够将被吸入压缩机21中的制冷剂的干燥度控制在预期的范围(例如0.8以上未满1.0)。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通过主流制冷剂和旁通流制冷剂的热交换来增大蒸发器25中的焓的效果以及通过制冷剂的旁通来减少低压一侧制冷剂流路的压力损失的效果。此外,压缩机21的排出温度Td受到控制,因此,在外界空气为低温时,能够增加压缩机21的转速,并且能够获得充分的加热能力。
此处,在步骤S9中使用的“规定的过热度”最好是被吸入压缩机21中的制冷剂的干燥度为0.8以上未满1.0的过热度。这样就能在最高效的状态下运转冷冻循环装置1A。此外,被吸入压缩机21中的制冷剂的干燥度通过以下的公式算出。
X=(ha-hl)/(hv-hl)
X:被吸入压缩机21的制冷剂的干燥度
Ha:被吸入压缩机21的制冷剂的焓
Hl:被吸入压缩机21的制冷剂的压力下的饱和气体焓
Hv:被吸入压缩机21的制冷剂的压力下的饱和液体焓
此外,“规定的过热度”最好根据外界空气温度来确定,以保证外界空气温度越低,被吸入压缩机21的制冷剂的干燥度越小。这样,根据外界空气温度降低引起的蒸发压力下降,能够一边抑制排出温度超出正确范围而上升,一边提高压缩机21的转速,并且能够获得充分的加热能力。在此情况下,只要用外界空气温度传感器检测出外界空气温度,同时进行控制即可。
或者,“规定的过热度”最好根据制冷剂的压缩比来设定,以使压缩机21的制冷机的压缩比越高,被吸入压缩机21的制冷剂的干燥度越小。这样就能一边抑制因压缩比提高而引起的排出温度升高,一边提高压缩机21的转速,并且能够获得充分的加热能力。在此情况下,只要用压力传感器检测出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和吸入压力,同时进行控制即可。
从其它的观点来看,“规定的过热度”最好根据压缩机21的转速设定,以使压缩机21的转速越高,被吸入压缩机21中的制冷剂的干燥度越低。这样就能一边抑制因转速提高而引起的排出温度升高,一边提高压缩机21的转速,并且能够获得充分的加热能力。
(变形例)
在图1中,压力传感器51被设置在制冷剂管路2中的旁路32相连的位置和主储液器27之间,但是,只要是在蒸发器25和压缩机21之间,那么,压力传感器51也可以被设置在制冷剂管路2中的任意位置。或者,压力传感器51也可以被设置在与旁路3的过冷却热交换器23相比更靠近下流一侧的位置。
(第2实施方式)
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B。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控制装置4在通常运转时控制旁通膨胀机构31,以使在第1温度传感器61中检测出来的旁通管一侧出口温度Tbo变成被吸入压缩机21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下的饱和温度STs,并且使根据在第2温度传感器62中检测出来的蒸发器出口温度Teo算出的蒸发器25出口中的过热度SHe变成预先设定的规定的过热度以下。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4根据在第1温度传感器61中检测出来的旁通管一侧出口温度Tbo与在第3温度传感器63中检测出来的温度大致相等,从而检测出在第1温度传感器61中检测出来的旁通一侧出口温度Tbo变成被吸入压缩机21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下的饱和温度STs,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来讲,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冷剂管路2中并未设置压力传感器51(参照图1),而是在旁路3中设有用来检测出流入过冷却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的温度(旁通管一侧入口温度)Tbi的第3温度传感器63。
下面,参照图5所示的流程图,详细地说明通常运转时控制装置4的控制。
首先,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控制装置4在排出温度传感器65中检测出排出温度Td(步骤S21),调整主膨胀阀24的开度,以使该排出温度Td变成目标值(步骤S22)。
接着,控制装置4在第1温度传感器61中检测出旁通一侧出口温度Tbo,同时在第3温度传感器63中检测出旁通一侧入口温度Tbi(步骤S23)。然后,控制装置4判定旁通一侧出口温度Tbo是否与旁通一侧入口温度Tbi大致相等(步骤S24)。此处所说的“大致相等”是指,由于实际上受到压力损失的影响,旁通一侧出口温度Tbo与旁通一侧入口温度Tbi并不完全相等,因此,它是考虑到这一点而提出的概念。例如,如果旁通一侧出口温度Tbo和旁通一侧入口温度Tbi的温差在3K以下,那么,也可以认为它们大致相等。
如果旁通一侧出口温度Tbo与旁通管一侧入口温度Tbi大致相等(在步骤S24中为NO),那么,在过冷却热交换器23中能够使更多的制冷剂蒸发,因此,控制装置4以规定的量提高旁通膨胀阀31的开度(步骤S25),返回步骤S21。
另一方面,如果旁通一侧出口温度Tbo与旁通一侧入口温度Tbi大致相等(在步骤S24中为YES),那么,过冷却热交换器23的性能就能最大限度地应用在制冷剂的蒸发中,因此,控制装置4变为用来修正旁通膨胀阀31的开度的控制。
即,控制装置4在第2温度传感器62中检测出蒸发器出口温度Teo(步骤S26),根据以下的公式算出蒸发器25出口中的过热度SHe(步骤S27)。
SHe=Teo-Tbi
然后,控制装置4判定算出的蒸发器25出口中的过热度SHe是否是预先设定的规定的过热度以下(步骤S28)。如果在步骤S28中为NO,那么,图2中的点c过于偏右,即点a过于偏左,因此,以规定的量降低旁通膨胀阀31的开度(步骤S29),返回步骤S21。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8中为YES,那么,旁通膨胀阀31的开度合适,因此,控制装置4原封不动地返回步骤S21。
即使进行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控制,也能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用来检测出旁通一侧入口温度Tbi的第3温度传感器63,但是,本发明的第3温度传感器也可以用来在制冷剂管2中检测出流入蒸发器25的制冷剂的温度(蒸发器入口温度)Tei。此时的流程图是将图5所示的流程图的旁通一侧入口温度Tbi改成蒸发器入口温度Tei后的流程图,在步骤S27中,通过以下的公式算出蒸发器25出口中的过热度SHe即可。
SHe=Teo-Tei
(其它实施方式)
在所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控制主膨胀阀24,以使排出温度Td变成目标值,但是,控制主膨胀阀24的方法并非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控制主膨胀阀24,以使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变成目标值。或者,也可以根据压缩机21出口中的过热度或者凝结器22出口中的过冷却度来控制主膨胀阀24。
旁路3不必在过冷却热交换器23和主膨胀阀24之间从制冷剂管路2分支,也可以在凝结器22和过冷却热交换器23之间从制冷剂管路2分支。
而且,本发明的主膨胀机构及旁通膨胀机构未必是膨胀阀,也可以是从膨胀的制冷剂回收动力的膨胀机。在此情况下,通过与膨胀机连结的发电机来改变负荷,这样来控制膨胀机的转速即可。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对于使用冷冻循环装置生成温水,并将该温水用于供暖的温水供暖装置尤其有用。

Claims (9)

1.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凝结器、过冷却热交换器、主膨胀机构及蒸发器环状连接而形成的制冷剂管路;
在所述凝结器和所述过冷却热交换器之间或者所述过冷却热交换器和所述主膨胀机构之间,从所述制冷剂管路分支,经由所述过冷却热交换器,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与所述制冷剂管路相连的旁路;
在与所述旁路的所述过冷却热交换器相比更靠近上流一侧设置的旁通膨胀机构;
检测出在所述旁路中从所述过冷却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的第1温度传感器;
检测出在所述制冷剂管路中从所述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的第2温度传感器;和
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旁通膨胀机构,以使在所述第1温度传感器中检测出来的温度是被吸入所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并且使根据在所述第2温度传感器中检测出来的温度算出所述蒸发器出口中的过热度是预先设定的规定的过热度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检测出被吸入所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在所述压力传感器中检测出来的压力算出被吸入所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检测出在所述旁路中流入所述过冷却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温度,或者检测出在所述制冷剂管路中流入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的温度的第3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在所述第1温度传感器中检测出来的温度与在所述第3温度传感器中检测出来的温度大致相等,来检测出在所述第1温度传感器中检测出来的温度变成被吸入所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过热度是被吸入所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干燥度为0.8以上1.0未满的过热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过热度根据外界空气温度来设定,以保证外界空气温度越低,被吸入所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干燥度越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过热度根据制冷剂的压缩比来设定,以保证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的压缩比越高,被吸入所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干燥度越小。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过热度根据压缩机的转速来设定,以保证所述压缩机的转速越高,被吸入所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干燥度越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凝结器是使制冷剂和水之间进行热交换然而加热水的热交换器。
9.一种温水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将由加热机构生成的温水用于供暖的温水供暖装置,
其配备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用作所述加热机构。
CN201010509342.8A 2009-10-05 2010-10-08 冷冻循环装置及温水供暖装置 Active CN1020326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31659 2009-10-05
JP2009231659A JP5421717B2 (ja) 2009-10-05 2009-10-05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温水暖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2698A true CN102032698A (zh) 2011-04-27
CN102032698B CN102032698B (zh) 2014-12-17

Family

ID=43778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9342.8A Active CN102032698B (zh) 2009-10-05 2010-10-08 冷冻循环装置及温水供暖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320165B1 (zh)
JP (1) JP5421717B2 (zh)
CN (1) CN102032698B (zh)
DK (1) DK2320165T3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9568A (zh) * 2011-06-17 2012-12-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温水供暖装置
CN105715320A (zh) * 2014-12-22 2016-06-29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热能回收装置
CN105972717A (zh) * 2016-05-11 2016-09-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457072B (zh) * 2014-11-20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装置及制冷/制热系统
CN107036352A (zh) * 2017-05-05 2017-08-11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经济器补气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135430A (zh) * 2015-07-31 2018-06-08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具有热回收系统的器皿洗涤机
WO2023142498A1 (zh) * 2022-01-26 2023-08-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器、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136288A (zh) * 2021-03-31 2023-11-2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
CN118856681A (zh) * 2024-09-26 2024-10-2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暖通设备化霜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4628B2 (ja) * 2011-06-29 2015-11-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温水生成装置
JP2014105890A (ja) * 2012-11-26 2014-06-09 Panason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温水生成装置
EP2765370A1 (en) * 2013-02-08 2014-08-13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and hot water generator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2015218909A (ja) * 2014-05-14 2015-12-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温水生成装置
JP6387246B2 (ja) * 2014-05-19 2018-09-05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加熱装置
JP6433709B2 (ja) * 2014-07-30 2018-12-05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ターボ冷凍機及びその制御装置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
CN110173913A (zh) * 2019-04-24 2019-08-27 同济大学 一种超大过冷度的蒸气压缩高温热泵机组
CN112833481A (zh) * 2019-11-22 2021-05-2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系统的补气增焓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15667820A (zh) * 2020-05-26 2023-01-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热源单元、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制冷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09A (zh) * 1994-05-30 1996-01-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系统和冷冻、空调装置
JPH0814676A (ja) * 1994-06-28 1996-01-19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CN1205073A (zh) * 1996-08-14 1999-01-1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JP2007212134A (ja) * 2007-04-11 2007-08-23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4036288B2 (ja) * 2002-07-11 2008-01-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気調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4675Y2 (zh) * 1988-05-19 1993-11-12
DE19522884A1 (de) * 1995-06-23 1997-01-02 Inst Luft Kaeltetech Gem Gmbh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Kompressionskälteanlage
JP2000018737A (ja) * 1998-06-24 2000-01-18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4356146B2 (ja) * 1999-07-21 2009-11-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US6925823B2 (en) * 2003-10-28 2005-08-09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cycle with operating range extension
JP4269323B2 (ja) * 2004-03-29 2009-05-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JP5011957B2 (ja) * 2006-09-07 2012-08-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09A (zh) * 1994-05-30 1996-01-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系统和冷冻、空调装置
JPH0814676A (ja) * 1994-06-28 1996-01-19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CN1205073A (zh) * 1996-08-14 1999-01-1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JP4036288B2 (ja) * 2002-07-11 2008-01-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7212134A (ja) * 2007-04-11 2007-08-23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9568A (zh) * 2011-06-17 2012-12-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温水供暖装置
CN104457072B (zh) * 2014-11-20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装置及制冷/制热系统
CN105715320B (zh) * 2014-12-22 2017-09-22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热能回收装置
CN105715320A (zh) * 2014-12-22 2016-06-29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热能回收装置
CN108135430A (zh) * 2015-07-31 2018-06-08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具有热回收系统的器皿洗涤机
US10722099B2 (en) 2015-07-31 2020-07-2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Warewasher with heat recovery system
CN105972717A (zh) * 2016-05-11 2016-09-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72717B (zh) * 2016-05-11 2018-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36352A (zh) * 2017-05-05 2017-08-11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经济器补气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7136288A (zh) * 2021-03-31 2023-11-2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
CN117136288B (zh) * 2021-03-31 2024-07-2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
WO2023142498A1 (zh) * 2022-01-26 2023-08-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器、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8856681A (zh) * 2024-09-26 2024-10-2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暖通设备化霜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8856681B (zh) * 2024-09-26 2024-12-0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暖通设备化霜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K2320165T3 (en) 2018-07-23
EP2320165A3 (en) 2015-02-25
JP2011080633A (ja) 2011-04-21
JP5421717B2 (ja) 2014-02-19
EP2320165B1 (en) 2018-04-11
CN102032698B (zh) 2014-12-17
EP2320165A2 (en) 201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2698B (zh) 冷冻循环装置及温水供暖装置
JP553349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温水暖房装置
JP527845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温水暖房装置
JP5452138B2 (ja) 冷凍空調装置
JP5411643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温水暖房装置
CN104114964B (zh) 制冷循环装置和具备其的热水生成装置
JP5637053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温水暖房装置
JP5816789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温水暖房装置
JP6161005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温水生成装置
JP6595205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4091909A1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加熱装置
JP2011174672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温水暖房装置
JP2011179697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冷温水装置
JPWO2014049673A1 (ja) 空調給湯複合システム
JP2011185507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温水暖房装置
JP2017155944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温水暖房装置
EP3220078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and hot water heat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5233960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温水暖房装置
JP5440100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温水暖房装置
JP5421716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温水暖房装置
JP6250428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4016078A (ja) ヒートポンプ
JP5333292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冷温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