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6436A - 前置电路、调谐器、电视广播接收器 - Google Patents
前置电路、调谐器、电视广播接收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06436A CN102006436A CN201010217389.7A CN201010217389A CN102006436A CN 102006436 A CN102006436 A CN 102006436A CN 201010217389 A CN201010217389 A CN 201010217389A CN 102006436 A CN102006436 A CN 1020064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quency
- signal
- mentioned
- local oscillation
- lo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0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7 microelectroni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53 quartz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50—Tuning indicators; Automatic tuning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J—TUNING RESONANT CIRCUITS; SELECTING RESONANT CIRCUITS
- H03J1/00—Details of adjusting, driving, indicating, or mechanical 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resonant circuits in general
- H03J1/0008—Details of adjusting, driving, indicating, or mechanical 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resonant circuits in general using a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e.g. a microprocessor
- H03J1/0058—Details of adjusting, driving, indicating, or mechanical 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resonant circuits in general using a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e.g. a microprocessor provided with channel identification means
- H03J1/0083—Details of adjusting, driving, indicating, or mechanical 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resonant circuits in general using a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e.g. a microprocessor provided with channel identification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tun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6—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 H04N21/42607—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the incoming bitstrea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originating from a server, e.g. retriev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packets from an IP network
- H04N21/4382—Demodulation or channel decoding, e.g. QPSK demod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6—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 H04N21/42607—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the incoming bitstream
- H04N21/4263—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the incoming bitstream involving specific tuning arrangements, e.g. two tu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前置电路具有:产生本振信号的VCO;将RF信号Frf转换成基带信号的混频器;检测基带信号中含有的直流偏移,并消除该直流偏移的直流偏移消除电路;控制本振信号的频率的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在RF信号是模拟电视信号时,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对本振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使得基带信号的频率与基带信号被解调后所得的视频信号中含有的亮度信号的各频谱不同。由此实现一种不会因亮度信号的频谱的欠缺而发生视频紊乱的前置电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视广播接收器中使用的调谐器以及前置电路,特别涉及以直接转换方式来接收模拟电视信号时的本振信号的频率控制。
背景技术
近年,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接收器的廉价化需求逐渐增加。例如在“RF Micro Electronics”(黑田忠广译;日本丸善株式会社出版)的5.2.1节以及5.2.2节中提到,在直接转换方式(也称零中频方式)的接收方式中,由于接收信号被直接转换成基带信号,所以在理论上不存在图像响应,因此无需使用外差方式时所需的用以除去图像的、具有急峻的滤波特性的滤波器。由此,通过直接转换方式的接收方式,能够在集成电路(IC)中实现用以选择频道的滤波器,所以直接转换方式作为回应廉价化需求的接收方式而受到瞩目。
图10是表示了现有技术中的直接转换方式的接收器中的调谐器400的基本结构的框图。调谐器400具备有前置电路410以及解调电路9。前置电路410拥有可变增益放大器(RFVGA)2、乘算器(混频器)3、低通滤波器4、可变增益放大器(IFVGA)5、本机振荡器(VCO)6、本振频率控制电路7、DC偏移消除电路8。
RFVGA2将通过电线1所接收的RF信号Frf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通过混频器3与后述的本振信号(以下也称本机信号)混频并以此转换频率,从而转换成基带信号。低通滤波器衰减基带信号中的期望信号频域外的成分,以选择出期望信号。其后,期望信号被IFVGA5放大,并作为IF输出被输出给解调电路9。解调电路9将IF输出解调成视频信号以及音频信号。
另一方面,本机信号由VCO6所生成。本振频率控制电路7对应RF信号的频率,对本机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使得从混频器3输出的基带信号的频率成为预定的频率。
在此,先说明一下直接转换方式的接收器特有的问题。当来自VCO6的本机信号渗漏至混频器3的RF端口中时,在混频器3中,来自VCO6的本机信号会与渗漏的本机信号发生混频(自混频)。此时,由于来自VCO6的本机信号与渗漏的本机信号具有相同频率,因此从混频器3输出的基带信号中会含有直流成分(DC偏移)。该DC偏移可能会导致后级电路发生饱和。
因此,在前置电路410中,通过DC偏移消除电路8来消除IFVGA5的输出中所含有的DC偏移。关于DC偏移的消除方法,例如有以下的专利文献1和2所揭示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平10-93647号;1998年4月1O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3-273945号;2003年9月26日公开。
发明内容
然而,当接收的RF信号Frf是模拟电视信号时,若消除DC偏移的话,有可能会出现解调后的视频信号中所含的亮度信号一部分发生欠缺的问题。
图11表示了视频信号中所含的亮度信号的频谱。Fh表示了行频,具体为,Fh=4.5MHz/286=15.734kHz。由于视频具有在垂直方向上持类似的波形的特性,所以亮度信号的各频谱具有呈行频的整数倍的特性。
例如,在图1O所示的调谐器400中,例举天线1所接收的RF信号Frf是VHF1ch频道的模拟电视信号的情况进行说明。1ch频道的模拟视频信号的中心频率为93MHz,视频频率为91.25MHz。因此,本振频率控制电路7控制VCO6输出与该中心频率相等的93MHz的本机信号。其结果为,从混频器3输出并通过了低通滤波器4的基带信号的频率为93MHz-91.25MHz=1.75MHz。因此,若DC偏移消除电路8消除了DC偏移,那么解调后的视频信号中的基带信号的频率成分便会发生欠缺。
图12表示了图11所示的视频信号中的基带信号的频率成分发生欠缺时的状态。如以上所述,由于基带信号的频率为1.75MHz,因此视频信号中的对应1.75MHz的成分,即,112.22×Fh(=1.75MHz/15.734kHz)的成分会发生欠缺。在此,欠缺的频率成分具有一定程度的频带宽。在图12中,欠缺的频带宽以斜线表示。
在图12中,亮度信号中的111×Fh的频谱处于斜线所示的频带范围外,因此亮度信号不发生欠缺。然而,图10的VCO6输出的本机信号中一般含有一定程度的频率偏差。因此,当本机信号的频率低于期望频率(93MHz)时,若图12所示的亮度信号中的111×Fh的频谱进入斜线所示的频带范围内,亮度信号中的111×Fh的频谱便有可能发生欠缺。
一般而言,当所接收的RF信号为数字信号时,即使因除去DC偏移而导致一部分频率成分发生欠缺,也会被进行错误校正,因此不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当所接收的RF信号是模拟电视信号时,若亮度信号的频谱的一部分发生欠缺,便会发生视频紊乱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会因亮度信号的频谱的欠缺而发生视频紊乱的前置电路。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前置电路是直接转换方式的前置电路,其特征在于具有:本振电路,产生本振信号;频率转换电路,混合上述本振信号和接收信号来转换频率,从而将上述接收信号转换成基带信号;直流偏移消除电路,检测上述基带信号中含有的直流偏移,并消除该直流偏移;本振频率控制电路,控制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而且,其中,在上述接收信号是模拟电视信号时,上述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对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基带信号的频率与上述基带信号被解调后所得的视频信号中含有的亮度信号的各频谱不同。
根据上述结构,频率转换电路混合来自本振电路的本机信号和接收信号来转换频率,从而将接收信号转换成基带信号。因此,基带信号的频率是从本机信号的频率中减算接收信号的频率后所得的值。另外,直流偏移消除电路检测基带信号中含有的直流偏移,并将该直流偏移除去。在此,当接收信号是模拟电视信号时,在基带信号被解调后所得的视频信号中,与基带信号具有同一频率的成分会发生欠缺。对此,用于控制本振信号的频率的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对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使得基带信号的频率与视频信号中含有的亮度信号的各频谱不同。由此,能够防止亮度信号的频谱的欠缺。因此,能够获得一种不会因亮度信号的频谱的欠缺而发生视频紊乱的前置电路。
(发明效果)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前置电路是直接转换方式的前置电路,其具有本振电路、频率转换电路、直流偏移消除电路、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其中,本振电路可以产生本振信号;频率转换电路通过混合上述本振信号和接收信号来转换频率,从而将上述接收信号转换成基带信号;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可以检测上述基带信号中含有的直流偏移,并消除该直流偏移;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可以控制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在上述接收信号是模拟电视信号时,上述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对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基带信号的频率与上述基带信号被解调后所得的视频信号中含有的亮度信号的各频谱不同。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一种不会因亮度信号的频谱的欠缺而发生视频紊乱的前置电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调谐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2表示了一部分频率成分发生欠缺的状态时视频信号。
图3表示了亮度信号的频谱中的(N-1)×Fh以及N×Fh(N为整数)的频谱。
图4表示了视频信号中所含的亮度信号的频谱。
图5表示了亮度信号的频谱中的从(N-1)×Fh起至(N+2)×Fh为止的频谱(N为整数)。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调谐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7表示了一部分频率成分发生欠缺的状态时视频信号。
图8表示了亮度信号的频谱中的(N-1)×Fh以及N×Fh(N为整数)的频谱。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视广播接收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现有技术中直接转换方式的接收器中的调谐器的基本结构的框图。
图11表示了视频信号中所含的亮度信号的频谱。
图12表示了在图11所示的视频信号中基带信号的频率成分发生欠缺时的状态。
(符号说明)
1 天线
2 RFVGA
3 混频器(频率转换电路)
4 低通滤波器
5 IFVGA
6 VCO(本振电路)
7 本振频率控制电路
8 DC偏移消除电路
9 解调电路
10 频率误差检测电路
17 本振频率控制电路
27 本振频率控制电路
100 调谐器
110 前置电路
200 调谐器
210 前置电路
300 电视广播接收器
310 天线
311 天线
320 调谐器
321 调谐器
330 开关
331 开关
340 视频信号处理电路
341 音频信号处理电路
350 显示装置
351 扬声器
360 系统控制器
370 按键输入部
380 遥控输入部
381 遥控器
400 调谐器
410 前置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根据图1至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调谐器100的结构的框图。调谐器100是将图10所示的现有技术的调谐器400中的前置电路410换成前置电路110而构成的。前置电路110是将前置电路410中的本振频率控制电路7换成本振频率控制电路17而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便于说明,关于具有与图10所示调谐器400相同的功能的部件,赋予其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说明。
本振频率控制电路17除具备现有技术中的本振频率控制电路7的功能,还具备以下功能,即:对本机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使得基带信号的频率与基带信号被解调后所得的视频信号中所含有的亮度信号的各频谱不同。由此,视频信号中的亮度信号的欠缺得以避免,因此不会发生视频紊乱。以下,例举通过天线1所接收的RF信号Frf(接收信号)是VHF1ch频道的模拟电视信号(中心频率为93MHz,视频频率为91.25MHz)的情况,并进行具体说明。
如之前所述,在现有技术中,本振频率控制电路7将来自VCO6的本机信号的频率控制成与中心频率相同的频率,即93MHz。因此,如图12所示,DC偏移消除电路8将消除DC偏移,从而导致视频信号中的111.22×Fh的频率成分发生欠缺的问题。然而,随着欠缺的频带宽或本机信号的频率偏差,有可能会致使亮度信号的111×Fh的频谱发生欠缺。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本振频率控制电路17对本机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以使欠缺的频率成为亮度信号的彼此邻接的频谱的中间的频率,即,使欠缺的频率成为亮度信号中彼此邻接的频谱的相加平均值。例如,如图2所示,本振频率控制电路17控制本机信号的频率,使视频信号中欠缺的频率为(111-0.5)×Fh。
欠缺的频率与从本机信号中减去视频频率后所得的基带信号的频率相同,因此本振频率控制电路17在控制本机信号的频率时,使本机信号的频率为,
91.25MHz+(111-0.5)×Fh=91.25MHz+110.5×15.734kHz
=91.25MHz+1.738636MHz=92.98864MHz。
其结果,欠缺的是1.738636MHz的视频信号成分。由于该频率下的亮度信号的信号电平较低,因此该频率的视频信号成分即使发生欠缺也不会导致视频紊乱。另外,由于欠缺的频率处于亮度信号中彼此相邻的频谱的中间,因此即使因欠缺的频率成分的频带宽或本机信号的频率偏差而使欠缺的频率成分多少发生改变,亮度信号的频谱也不会发生欠缺。
在上述例中,虽然发生欠缺的是110×Fh的频谱与111×Fh的频谱的中间的频率成分,但只要是亮度信号的各频谱不发生欠缺,欠缺的频率成分也可以是其它值。
其次,就欠缺的频带宽与本振频率控制电路17所能够选择的本机信号的频率的关系进行说明。图3表示了亮度信号的频谱中的(N-1)×Fh以及N×Fh(N为整数)的频谱。在图3中,ΔDCoffset表示欠缺的频带宽,Fb1表示(N-1)×Fh的频谱不发生欠缺的下限频带,Fb2表示N×Fh的频谱不发生欠缺的上限频带。当基带信号的频率为(N-1)×Fh+ΔDCoffset/2时,频带Fb1发生欠缺;当基带信号的频率为N×Fh-ΔDCoffset/2时,频带Fb2发生欠缺。因此,如图中的点划线双向箭头所示,若基带信号的频率处于(N-1)×Fh+ΔDCoffset/2与N×Fh-ΔDCoffset/2之间,亮度信号的频谱便不发生欠缺。即,在(N-1)×Fh的频谱和N×Fh的频谱之间,本振频率控制电路17所能够选择的本机信号的频率的频带宽为:N×Fh-ΔDCoffset/2-[(N-1)×Fh+ΔDCoffset/2]=Fh-ΔDCoffset。
根据该式可以明显得知,欠缺的频带宽ΔDCoffset需要小于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即,行频)。由于欠缺的频带宽一般在100Hz左右,因此无论将本机信号的频率设定成何值,亮度信号的频谱都不会发生欠缺。另外,欠缺的频带宽越小,本振频率控制电路17所能够选择的本机信号的频带宽便越大,从而本振频率控制电路17可较容易地进行频率控制。
本振频率控制电路17一般由PLL合成器构成。因此,VCO6以预定的频率间隔对本机信号阶段地进行切换。VCO6所能够产生的本机信号的频率间隔(以下称“频率间隔ΔFstep”)越小越好。在本实施方式中,频率间隔ΔFstep被设定成小于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15.734kHz)。
图4表示了视频信号中含有的亮度信号的频谱。在图4中,点划线表示了VCO6对本机信号的频率进行切换时欠缺的各频率。由于欠缺的频率与基带信号的频率相等,另外,本机信号的频率间隔与基带信号的频率间隔相等,因此欠缺的各频率的间隔与频率间隔ΔFstep相等。
如以上所述,频率间隔ΔFstep比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小,因此能够在亮度信号的任意的频谱之间选择要使得欠缺的频率。例如,若本振频率控制电路17对本机信号进行控制的结果为:要使得欠缺的频率是(N-1)×Fh,且该频率与亮度信号的频谱发生重合,便对本机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以使要使得欠缺的频率切换至高频侧或低频侧,从而能够防止亮度信号的欠缺。
此外,优选使频率间隔ΔFstep与视频信号中被除去的频带宽的和小于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图5表示了亮度信号的频谱中的从(N-1)×Fh起至(N+2)×Fh(N为整数)为止的频谱。在图5中,点划线表示了VCO6对本机信号的频率进行切换时欠缺的各频率,斜线区域表示了欠缺的各频域。另外,虚线双向箭头表示了频率间隔ΔFstep与视频信号中被除去的频带宽的和。
在图5中,虚线双向箭头所示的频带宽小于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因此,在初始状态时,欠缺的频带是最左侧的频带,因此即使亮度信号的频谱出现欠缺,也能够通过错开1个要使得欠缺的频带来避免亮度信号的频谱的欠缺。即,能够采用最小的VCO6切换本机信号时的切换幅度。因此,本振频率控制电路17能够更容易地进行频率控制。
由于所能产生的本机信号的频率间隔是越小越好,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分数(fractional)PLL等技术来实现VCO6以及本振频率控制电路17。
另外,VCO6所能产生的本机信号的频率间隔也可以大于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此时,虽然无法在亮度信号的任意的频谱之间选择要使得欠缺的频率,但能够控制使亮度信号的频谱与要使得欠缺的频率不一致。
但是,当VCO6所能产生的本机信号的频率间隔是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的整数倍时,若因本机信号的频率偏差而导致要使得欠缺的频率与亮度信号的频谱一致,就需要增大本机信号的频率,直到要使得欠缺的频率进入亮度信号的频谱发生消失的频带为止。因此,优选VCO6所能产生的本机信号的频率间隔不是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的整数倍。换而言之,优选VCO6所能产生的本机信号的频率间隔是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的a+b倍(a是自然数,b是小数)。
在切换本机信号的频率时,由于VCO6或本振频率控制电路17中会产生噪音,因此优选在场消隐期(Vertical Blanking Interval)进行本机信号的频率切换。由此,能够防止因发生的噪音而导致的视频紊乱。
另外,还优选DC偏移消除电路8在场消隐期进行DC偏移的检测动作。由此,视频不会因DC偏移检测动作时发生的噪音而出现紊乱。此时,在垂直扫描期间以外的期间,DC偏移消除电路8保存之前刚检测到的DC偏移量,并从IFVGA5的输出中除去该偏移量。
另外,虽然无图示,但广播信号中不但含有亮度信号,还含有颜色信号以及音频信号。当因DC偏移消除电路8除去DC偏移而导致颜色信号或音频信号发生欠缺时,视频或音频会发生紊乱。因此,优选本振频率控制电路17在控制本机信号的频率时,使基带信号的频率与广播信号中含有的颜色信号及音频信号的各频谱不同。另外,音频信号的频谱为4.5MHz,颜色信号的频谱也呈较高的3.5795MHz,因此,一般所选择的本机信号的频率不会致使颜色信号或音频信号发生欠缺。
(实施方式2)
以下基于图6至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关于来自VCO6的本机信号,较为理想的是所设定的该本机信号的频率与实际输出的频率之间不存在误差。然而,关于本振频率控制电路17用以进行频率控制的基准信号,作为产生该基准信号的基准振荡器而使用例如晶体振子时,由于该基准信号具有频率偏差,因此本机信号中会存在与期望频率之间的频率误差。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对考虑到本机信号的频率误差时的本机信号的频率控制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调谐器200的结构的框图。调谐器200是将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调谐器100中的前置电路110换成前置电路210而构成的。前置电路210是将前置电路110中的本振频率控制电路17换成本振频率控制电路27,且增加了频率误差检测电路10而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便于说明,关于具有与图1所示调谐器100相同的功能的部件,赋予其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说明。
频率误差检测电路10具有根据来自IFVGA5的IF输出来检测本机信号的频率误差的功能。本振频率控制电路27根据频率误差检测电路10所检测的频率误差,对本机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以使得基带信号的频率与基带信号被解调后所得的视频信号所含有的亮度信号的各频谱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例举通过天线1所接收的RF信号是UHF62ch频道的模拟电视信号(中心频率为767MHz,视频频率为765.25MHz)的情况来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假设本机信号没有频率误差时,例如,基带信号的频率将成为相邻的频谱的中间频率的本机信号的频率是,765.25MHz+4.5MHz/286×(111-0.5)=766.98864MHz。此时,发生欠缺的是图7的点划线所示的频率(110.5×Fh),因此亮度信号的频谱并不发生欠缺。
在此,若本振频率控制电路27的用以进行频率控制的基准信号出现+51.17ppm的频率误差,那么实际的本机信号的频率将会是比理想值高出766.98864MHz×51.17/106=39.2468kHz的频率(即,实际的本机信号的频率为767.02788MHz)。此时,基带信号的频率为767.02788MHz-765.25MHz=1.77788MHz,因此图7的二点划线所示的频率(113×Fh)发生欠缺。由此,亮度信号的频谱发生欠缺,从而有可能产生视频紊乱。
另外,在本机信号没有频率误差的理想状态时,来自IFVGA5的IF输出为766.98864MHz-765.25MHz=1.73864MHz。与之相比,当本振频率控制电路27的用以进行频率控制的基准信号出现+51.17ppm的频率误差时,来自IFVGA5的IF输出为767.02788MHz-765.25MHz=1.77788MHz,其比期望值高出39.2468kHz。
图6所示的频率误差检测电路10通过检测出的实际的IF频率(1.77788MHz)与理想的IF频率(1.73864MHz)之间存在的偏差,可以检测出本机信号的频率误差(+39.2468kHz)。本振频率控制电路27根据检测出的频率误差计算出设定频率,而为了获得VCO6应输出的本机信号的频率则需要利用该设定频率。在上述例子中,若本振频率控制电27控制VCO6使其输出766.94939MHz(=766.98864MHz/(1+51.17)/106)的本机信号,那么实际从VCO6输出的本机信号的频率便是766.98864MHz(=766.98865MHz/(1+51.17/106)×(1+51.17/106)),因此能够使图7的点划线所示的频率(110.5×Fh)发生欠缺。
由于频率误差检测电路10所检测的本机信号的频率误差有一定程度的不均,因此优选在考虑频率误差检测电路10所能检测到的频率误差的检测精度的情况下设定本机信号的频率。关于相当于频率误差检测电路10的频率误差之检测精度的频带宽与本机信号的频率的设定值这两者的关系,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假定频率误差的检测精度为ΔFerror=50Hz,若在设定本机信号的频率时使N×Fh±ΔFerror(N为整数)这一范围中的视频信号的频率发生欠缺,那么亮度信号的频谱便有可能发生欠缺。对此,本振频率控制电路27对本机信号进行设定,使得N×Fh±ΔFerror(N为整数)这一范围外的视频信号的频率发生欠缺。
图8表示了亮度信号的频谱中的(N-1)×Fh以及N×Fh(N为整数)的频谱。在图8中,Fb3表示(N-1)×Fh的频谱不发生欠缺的下限频带,Fb4表示N×Fh的频谱不发生欠缺的上限频带。当基带信号的频率为(N-1)×Fh+ΔFerror时,(N-1)×Fh的亮度信号便有可能发生欠缺,而当基带信号的频率为N×Fh-ΔFerror时,N×Fh的亮度信号便有可能发生欠缺。因此,如图中的点划线双向箭头所示,若基带信号的频率处于(N-1)×Fh+ΔFerror与N×Fh-ΔFerror之间,亮度信号的频谱便不发生欠缺。即,在(N-1)×Fh的频谱和N×Fh的频谱之间,本振频率控制电路27所能够选择的本机信号的频率的频带宽为:N×Fh-ΔFerror-[(N-1)×Fh+ΔFerror]=Fh-2×ΔFerror。
根据该式可以明确得知,频率误差的检测精度ΔFerror的2倍值需要小于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即,行频),但由于频率误差的检测精度ΔFerror一般在50Hz左右,因此无论将本机信号的频率设定成何值,亮度信号的频谱都不会发生欠缺。
另外,频率误差的检测精度ΔFerror是越小越好,同样,因DC偏移消除电路8除去DC偏移而导致视频信号中欠缺的频带宽ΔDCoffset也是越小越好。在本实施方式中,频率误差的检测精度ΔFerror的2倍值与频带宽ΔDCoffset的和小于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由此,只要欠缺的频率至少是亮度信号中彼此相邻的频谱的中间的频率,即,只要欠缺的频率是亮度信号中彼此相邻的频谱的相加平均值,亮度信号的频谱便不发生欠缺。
另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VCO6所能够产生的本机信号的频率间隔ΔFstep是越小越好。具体为,优选频率间隔ΔFstep与频率误差的检测精度ΔFerror的2倍值的和小于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由此,能够在亮度信号的任意的频谱之间,对因DC偏移消除电路8除去DC偏移而导致视频信号中欠缺的频率进行选择。
此外,优选以下三者的和小于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该三者为:频率间隔ΔFstep、频率误差的检测精度ΔFerror的2倍值、因DC偏移消除电路8消除DC偏移而导致视频信号中欠缺的频带宽ΔDCoffset。由此,本振频率控制电路27可更容易地进行频率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频率误差检测电路10根据来自IFVGA5的IF输出来检测本机信号的频率误差,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频率误差检测电路10可以根据来自低通滤波器4的输出信号等其他信号来检测本机信号的频率误差。
另外,本振频率控制电路27的用以进行频率控制的基准信号的频率误差并非为一定值,其可以随周围温度或开启电源后的经过时间等而变化。因此,即使通过本振频率控制电路27设定了本机信号的频率,若频率误差随时间的经过而增大,则亮度信号的频谱便有可能会发生欠缺。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频率误差检测电路10所检测的频率误差超过预定的阈值时,本振频率控制电路27便切换本机信号的频率,以重新选择要使得欠缺的视频信号的频率。关于该阈值,例如,将视频信号的欠缺频率与最接近该频率的亮度信号频谱之间的差作为阈值。例如,在开启电源后,设最初要使得欠缺的视频信号的频率为110.3×Fh。此时,其与110×Fh的频谱之间的差为0.3×Fh,因此当频率误差超过0.3×Fh时,110×Fh的频谱便有可能发生欠缺。所以,当频率误差超过0.3×Fh时,本振频率控制电路27对本振信号的频率进行切换,以使要使得欠缺的视频信号的频率成为例如110.5×Fh。由此,能够避免亮度信号的频谱的欠缺。也可以把小于上述差(视频信号的欠缺频率与最接近该频率的亮度信号频谱之间的差)的值作为阈值(在上述例的情况时,例如为0.25×Fh)。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亮度信号的频谱的欠缺。
另外,本振频率控制电路27也可以一直观测来自频率误差检测电路10的输出信号,但优选本振频率控制电路27在每经过预定期间时观测来自频率误差检测电路10的输出信号。即,优选频率误差检测电路10在每经过预定期间时,将检测出的频率误差输出给本振频率控制电路27。该预定期间可以对应频率误差的变化速度来适当地设定。例如,可以在每经过一帧期间时,由频率误差检测电路10将频率误差输出给本振频率控制电路27。由此能够抑制前置电路210的消耗功率。
另外,优选本振频率控制电路27在场消隐期进行本机信号的频率切换。也优选频率误差检测电路10在场消隐期进行频率误差的检测。由此,能够防止因本振频率控制电路27以及频率误差检测电路10中产生的噪音而导致的视频紊乱。
另外,还优选DC偏移消除电路8在场消隐期进行DC偏移的检测动作。由此,视频不会因DC偏移检测动作时发生的噪音而出现紊乱。
(实施方式3)
以下基于图9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电视广播接收器300的结构的框图。电视广播接收器300接收来自天线310以及天线311的RF信号,其具备调谐器320/321、开关330/331、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40、音频信号处理电路341、显示装置350、扬声器351、系统控制器360、按键输出部370、遥控输入部380。
从天线310/311接收的RF信号分别被发送至调谐器320/321中,调谐器320/321将RF信号转换成IF信号,并将IF信号解调成视频信号及音频信号。来自调谐器320/321的视频信号被输出给开关330,来自调谐器320/321的音频信号被输出给开关331。
开关330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360的控制信号,在来自调谐器320的视频信号和来自调谐器321的视频信号中,选择输出给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40的信号。另外,开关331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360的控制信号,在来自调谐器320的音频信号和来自调谐器321的音频信号中,选择输出给音频信号处理电路341的信号。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40将当前被选择的频道的视频信号输出给显示装置350。另外,音频信号处理电路341将当前被选择的频道的音频信号输出给扬声器351。
按键输入部370是用以受理设置在壳体正面的按键的输入操作的功能块。另外,遥控输入部380是用以受理来自遥控器381的操作信号的功能块。系统控制器360根据来自按键输入部370及遥控输入部380的操作信号,对调谐器320/321以及开关330/331进行控制。
本实施方式的电视广播接收器300具备了实施方式1的调谐器100或者实施方式2的调谐器200,并作为调谐器320/321。由此,即使电视广播接收器300通过天线310/311所接收的RF信号是模拟电视信号,亮度信号的频谱也不会欠缺,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视频显示。另外,调谐器321的输入信号,也可以由天线310提供(无天线311时)。
(实施方式的概括)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进行各种的变化,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中记述的技术手段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的前置电路中,作为优选,还具有用于检测上述本机信号的频率误差的频率误差检测电路,上述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基于上述频率误差对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基带信号的频率与上述基带信号被解调后所得的视频信号中含有的亮度信号的各频谱不同。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用以进行频率控制的基准信号的频率出现误差而导致本机信号的频率出现误差,频率误差检测电路也会检测出本机信号的频率误差,且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基于该频率误差对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使得基带信号的频率与基带信号被解调后所得的视频信号中含有的亮度信号的各频谱不同。即,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对本机信号的频率误差进行校正,然后控制本机信号的频率,所以即使在本振电路无法输出具有期望频率的本机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亮度信号的频谱的欠缺。
在本发明的前置电路中,作为优选,上述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对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基带信号的频率成为上述亮度信号中彼此邻接的频谱的相加平均值。
根据上述结构,发生欠缺的是上述亮度信号中彼此邻接的频谱的相加平均值的频率,即彼此邻接的频谱的正中间的频率。由此,即使本机信号的频率出现了一些误差,亮度信号的频谱也不会发生欠缺。
在本发明的前置电路中,作为优选,上述本振电路所能够产生的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间隔是上述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的a+b倍,其中,a是自然数,b是小数。
根据上述结构,无需将本机信号的频率增大到致使要使得欠缺的频率超出亮度信号的频谱的最大值,因此可较容易地控制本机信号的频率。
在本发明的前置电路中,作为优选,上述本振电路所能够产生的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间隔小于上述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
根据上述结构,本振频率控制电路能够在亮度信号的任意的频谱之间选择要使得欠缺的视频信号的频率。
在本发明的前置电路中,作为优选,因上述直流偏移消除电路除去上述直流偏移而致使上述视频信号中被除去的频带宽与上述本振电路所能够产生的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间隔的和小于上述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初期状态中欠缺的频带与亮度信号的频谱发生重合,也能够使本机信号的切换幅度最小。从而,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可以更容易地进行频率控制。
在本发明的前置电路中,作为优选,相当于上述频率误差检测电路检测上述频率误差时的检测精度的频带的2倍的值,与因上述直流偏移消除电路除去上述直流偏移而致使上述视频信号中被除去的频带宽的和小于上述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
根据上述结构,只要发生欠缺的频率至少是亮度信号中彼此邻接的频谱的中间的频率,即,是亮度信号中彼此邻接的频谱的相加平均值,亮度信号的频谱便不会发生欠缺。
在本发明的前置电路中,作为优选,相当于上述频率误差检测电路检测上述频率误差时的检测精度的频带宽的2倍的值,与上述本振电路所能够产生的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间隔的和小于上述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
根据上述结构,本振频率控制电路能够在亮度信号的任意的频谱之间选择要使得欠缺的视频信号的频率。
在本发明的前置电路中,作为优选,相当于上述频率误差检测电路检测上述频率误差时的检测精度的频带宽的2倍值,与因上述直流偏移消除电路除去上述直流偏移而致使上述视频信号中被除去的频带宽,与上述本振电路所能够产生的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间隔的和小于上述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
根据上述结构,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可更容易地进行频率控制。
在本发明的前置电路中,作为优选,当上述频率误差超过预定的阈值时,上述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切换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频率误差随时间的经过而增大,也能通过本振频率控制电路来切换本机信号的频率,从而重新选择要使得欠缺的视频信号的频率。因此能够应付频率误差的变化。
在本发明的前置电路中,作为优选,上述频率误差检测电路在每经过预定期间时,向上述本振频率控制电路输出所检测出的频率误差。
根据上述结构,与频率误差检测电路将检测出的频率误差不断输出给本振频率控制电路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前置电路的消耗功率。
在本发明的前置电路中,作为优选,上述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在场消隐期检测上述直流偏移。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避免直流偏移消除电路进行直流偏移检测动作时发生的噪音所导致的视频紊乱。
在本发明的前置电路中,作为优选,上述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在场消隐期切换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避免在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切换本机信号的频率时发生的噪音所导致的视频紊乱。
在本发明的前置电路中,作为优选,上述频率误差检测电路在场消隐期检测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误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避免频率误差检测电路检测本振信号的频率误差时发生的噪音所导致的视频紊乱。
在本发明的前置电路中,作为优选,上述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对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基带信号的频率与上述基带信号被解调后所得的视频信号中含有的颜色信号的各频谱不同。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视频信号中含有的颜色信号的频谱发生欠缺,因此视频不会发生紊乱。
在本发明的前置电路中,作为优选,上述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对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基带信号的频率与上述基带信号被解调后所得的音频信号的各频谱不同。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音频信号的频谱发生欠缺,因此音频不会发生紊乱。
本发明的调谐器中具备有上述任意的前置电路。
本发明的电视广播接收器装载有上述调谐器。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接收信号是模拟电视信号,亮度信号的频谱也不会欠缺,因此能够获得可良好地进行视频显示的电视广播接收器。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不仅能够适用于具有液晶显示装置等的电视中,还能够适用于具有电视广播接收功能的个人电脑或便携式电话等设备中。
Claims (18)
1.一种前置电路,其特征在于:
是直接转换方式的前置电路,并具有,
本振电路,产生本振信号;
频率转换电路,混合上述本振信号和接收信号来转换频率,从而将上述接收信号转换成基带信号;
直流偏移消除电路,检测上述基带信号中含有的直流偏移并消除该直流偏移;
本振频率控制电路,控制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
其中,在上述接收信号是模拟电视信号时,上述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对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基带信号的频率与上述基带信号被解调后所得的视频信号中含有的亮度信号的各频谱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电路,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用于检测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误差的频率误差检测电路,
上述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基于上述频率误差来对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基带信号的频率与上述基带信号被解调后所得的视频信号中含有的亮度信号的各频谱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对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基带信号的频率成为上述亮度信号中彼此邻接的频谱的相加平均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本振电路所产生的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间隔是上述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的a+b倍,其中,a是自然数,b是小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置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本振电路所产生的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间隔小于上述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置电路,其特征在于:
因上述直流偏移消除电路消除上述直流偏移而致使上述视频信号中被消除的频带宽与上述本振电路所产生的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间隔的和小于上述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置电路,其特征在于:
相当于上述频率误差检测电路检测上述频率误差时的检测精度的频带宽的2倍值与因上述直流偏移消除电路消除上述直流偏移而致使上述视频信号中被消除的频带宽的和小于上述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置电路,其特征在于:
相当于上述频率误差检测电路检测上述频率误差时的检测精度的频带宽的2倍值与上述本振电路所产生的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间隔的和小于上述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置电路,其特征在于:
相当于上述频率误差检测电路检测上述频率误差时的检测精度的频带宽的2倍值,与
因上述直流偏移消除电路除去上述直流偏移而致使上述视频信号中被除去的频带宽,与
上述本振电路所产生的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间隔的和小于上述亮度信号的各频谱的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置电路,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频率误差超过预定的阈值时,上述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切换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置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频率误差检测电路在每经过预定期间时,向上述本振频率控制电路输出所检测出的频率误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在场消隐期检测上述直流偏移。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置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在场消隐期切换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置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频率误差检测电路在场消隐期检测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误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对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基带信号的频率与上述基带信号被解调后所得的视频信号中含有的颜色信号的各频谱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对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基带信号的频率与上述基带信号被解调后所得的音频信号的各频谱不同。
17.一种调谐器,其特征在于:
装载有直接转换方式的前置电路,
上述前置电路具有,
本振电路,产生本振信号;
频率转换电路,混合上述本振信号和接收信号来转换频率,从而将上述接收信号转换成基带信号;
直流偏移消除电路,检测上述基带信号中含有的直流偏移,并将该直流偏移除去;
本振频率控制电路,控制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
在上述接收信号是模拟电视信号时,上述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对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基带信号的频率与上述基带信号被解调后所得的视频信号中含有的亮度信号的各频谱不同。
18.一种电视广播接收器,其特征在于:
装载有调谐器,该调谐器装载有直接转换方式的前置电路,
上述前置电路具有,
本振电路,产生本振信号;
频率转换电路,混合上述本振信号和接收信号来转换频率,从而将上述接收信号转换成基带信号;
直流偏移消除电路,检测上述基带信号中含有的直流偏移,并将该直流偏移除去;
本振频率控制电路,控制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
在上述接收信号是模拟电视信号时,上述本振频率控制电路对上述本振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基带信号的频率与上述基带信号被解调后所得的视频信号中含有的亮度信号的各频谱不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01580A JP4830012B2 (ja) | 2009-09-01 | 2009-09-01 | 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チューナおよびテレビ放送受信機 |
JP2009-201580 | 2009-09-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06436A true CN102006436A (zh) | 2011-04-06 |
CN102006436B CN102006436B (zh) | 2013-08-28 |
Family
ID=43624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1738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6436B (zh) | 2009-09-01 | 2010-06-24 | 前置电路、调谐器、电视广播接收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19899B2 (zh) |
JP (1) | JP4830012B2 (zh) |
CN (1) | CN102006436B (zh) |
BR (1) | BRPI1002440A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84484A (zh) * | 2013-12-23 | 2014-03-2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发射方法、一种发射机及一种电子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43783B2 (en) * | 2012-04-14 | 2014-02-04 | Sigear Europe Sarl | Vertical field detection for television receiver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40587A (en) * | 1991-08-07 | 1995-08-08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Demodulator for digitally modulated wave |
CN1882052A (zh) * | 2005-06-17 | 2006-12-20 | 株式会社东芝 | 调谐器电路 |
CN1973431A (zh) * | 2004-04-30 | 2007-05-30 | 泰景系统公司 | 集成的模拟视频接收机 |
US20090156135A1 (en) * | 2007-12-17 | 2009-06-18 |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 Transceiv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20224A (en) * | 1985-04-03 | 1986-10-28 |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Corp. | Video scrambling technique for multiplexed analog component formats |
JP2910878B2 (ja) * | 1991-08-22 | 1999-06-2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受信回路 |
JPH06326894A (ja) * | 1993-05-11 | 1994-11-25 | Hitachi Ltd | テレビジョン受信装置 |
JP3490493B2 (ja) * | 1994-03-15 | 2004-01-26 | 株式会社東芝 | ダブルスーパーヘテロダインチューナ |
US5737035A (en) * | 1995-04-21 | 1998-04-07 | Microtune, Inc. | Highly integrated television tuner on a single microcircuit |
JP3575952B2 (ja) | 1996-06-21 | 2004-10-13 | 株式会社東芝 | 直流オフセット除去機能を備えた受信機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通信システム |
US6498929B1 (en) * | 1996-06-21 | 2002-12-24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Receiver having DC offset decreasing func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
US6985432B1 (en) * | 2000-01-28 | 2006-01-10 | Zion Hadad | OFDM communication channel |
US6700514B2 (en) | 2002-03-14 | 2004-03-02 | Nec Corporation | Feed-forward DC-offset canceller for direct conversion receiver |
JP2003276945A (ja) | 2002-03-27 | 2003-10-02 | Tsudakoma Corp | 張力付与装置 |
US7508451B2 (en) * | 2004-04-30 | 2009-03-24 | Telegent Systems, Inc. | Phase-noise mitigation in an integrated analog video receiver |
JP2006042054A (ja) * | 2004-07-28 | 2006-02-09 | Sharp Corp | Pll回路、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のビート改善方法 |
JP4396497B2 (ja) * | 2004-12-03 | 2010-01-1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携帯機器 |
GB2424326B (en) | 2005-03-18 | 2008-01-16 | Motorola Inc | Receiver for receipt and demodulation of a frequency modulated RF signal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in |
US7555279B2 (en) * | 2006-07-24 | 2009-06-30 | General Dynamics C4 Systems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C offset correction in a direct conversion RF receiver |
US8055229B2 (en) * | 2008-07-22 | 2011-11-08 | Maxrise Inc. | Low noise, highly linear amplifying stage and signal receiver using the same |
US9282274B2 (en) * | 2009-06-22 | 2016-03-08 | Entropic Communication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tra-channel interference |
-
2009
- 2009-09-01 JP JP2009201580A patent/JP483001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6-24 US US12/822,819 patent/US831989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6-24 CN CN201010217389.7A patent/CN10200643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7-28 BR BRPI1002440-9A patent/BRPI1002440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40587A (en) * | 1991-08-07 | 1995-08-08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Demodulator for digitally modulated wave |
CN1973431A (zh) * | 2004-04-30 | 2007-05-30 | 泰景系统公司 | 集成的模拟视频接收机 |
CN1882052A (zh) * | 2005-06-17 | 2006-12-20 | 株式会社东芝 | 调谐器电路 |
US20090156135A1 (en) * | 2007-12-17 | 2009-06-18 |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 Transceiver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84484A (zh) * | 2013-12-23 | 2014-03-2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发射方法、一种发射机及一种电子设备 |
CN103684484B (zh) * | 2013-12-23 | 2015-08-2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发射方法、一种发射机及一种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10051013A1 (en) | 2011-03-03 |
JP4830012B2 (ja) | 2011-12-07 |
JP2011055202A (ja) | 2011-03-17 |
US8319899B2 (en) | 2012-11-27 |
BRPI1002440A2 (pt) | 2012-05-15 |
CN102006436B (zh) | 2013-08-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039451B1 (ko) | 집적 아날로그 비디오 수신기 | |
TWI400468B (zh) | 用於在一電子設備上實施有源干擾抑制之方法及裝置 | |
CN1750413B (zh) | 广播信号接收装置和滤除噪声信号的方法 | |
US20170033820A1 (en) | Recep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EP2237455A2 (en) | Noise cancell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02006436B (zh) | 前置电路、调谐器、电视广播接收器 | |
US8111329B2 (en) | Television receiving system | |
EP1716702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v automatice gain control (agc) | |
JP2009188954A (ja) | ミキサ回路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半導体装置、通信装置、電子機器 | |
US6310924B1 (en) | Digital demodulator | |
CN214591685U (zh) | 一种全制式双通道数字电视调谐器腔壳 | |
EP2600630B1 (en) | Broadcast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KR0153964B1 (ko) | 텔레비젼의 공용수신장치 | |
KR100568316B1 (ko) | Oob 튜너를 갖는 통합형 수신 시스템 | |
WO2008023896A1 (en) | Receiving apparatus | |
KR100616665B1 (ko) | 2차 이미지 제거기능을 갖는 이미지 리젝션 믹서 | |
KR970007471B1 (ko) | 텔레비젼용 튜너 | |
JP4638170B2 (ja) | テレビチューナー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KR100463507B1 (ko) | 에이치디티브이의 타이밍 북구장치 | |
KR100569783B1 (ko) | 마이크로컴퓨터를 내장한 튜너 | |
KR20000045637A (ko) | 고화질 텔레비전의 디지털 복조기 | |
KR0134265B1 (ko) | 위성 및 케이블방송용 튜너 | |
JP2000324008A (ja) | チューナ装置 | |
JP2005079698A (ja) | 選局装置 | |
KR20060083655A (ko) | Tv 방송 수신기능을 갖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