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997649A - 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7649A
CN101997649A CN2009100914721A CN200910091472A CN101997649A CN 101997649 A CN101997649 A CN 101997649A CN 2009100914721 A CN2009100914721 A CN 2009100914721A CN 200910091472 A CN200910091472 A CN 200910091472A CN 101997649 A CN101997649 A CN 101997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matrix
coding
spac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914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7649B (zh
Inventor
郭森宝
姜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09147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9764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3408 priority patent/WO201102035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997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7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7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76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处理方法,包括:对不同用户的数据流通过独立的分层和特定的正交分集预编码,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对空频编码的矩阵中的不同用户的数据分别进行多用户预编码或波束成形(BF)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经资源映射后通过发射天线向外发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装置。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实现了多用户的发射分集处理,并充分利用了天线和载波的资源,在相同的资源消耗下能够复用更多的用户。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的发射分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Multiple User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LTE系统中,下行定义了发射天线为2天线时的分集方式为空频编码(SFBC,Space-Frequency Block Codes),编码矩阵如下式所示:
Figure B2009100914721D0000011
上式中,矩阵的各行对应不同的发射频率,矩阵的各列对应不同的发射天线;S1表示第一时刻映射到子载波(Subcarrier)1的数据,S2表示第二时刻映射到Subcarrier 2的数据,
Figure B2009100914721D0000012
Figure B2009100914721D0000013
分别表示S1和S2的共轭。
发射天线为4天线时的分集方式为SFBC+频率切换分集(FSTD,FrequencySwitching Transmit Diversity),编码矩阵如下式所示:
Figure B2009100914721D0000014
上式中,矩阵的各行对应不同的发射频率,矩阵的各列对应不同的发射天线;S1表示第一时刻映射到Subcarrier 1的数据,S2表示第二时刻映射到Subcarrier 2的数据,S3表示第三时刻映射到Subcarrier 3的数据,S4表示第四时刻映射到Subcarrier 4的数据,
Figure B2009100914721D0000021
分别表示S1、S2、S3和S4的共轭。
在LTE现有的版本中,4天线发送时没有充分利用天线和载波资源,而且只采用了单用户的发射分集方案,并没有涉及多用户正交分集复用,从而限制了LTE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实现多用户的发射分集处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不同用户的数据流通过独立的分层和特定的正交分集预编码,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
对所述空频编码矩阵中不同用户的数据分别进行多用户预编码或波束成形BF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经资源映射后通过发射天线向外发射。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发射天线数大于或等于8时,所述特定的正交分集预编码的矩阵为:
S 11 S 23 - S 12 * - S 24 * S 12 S 24 S 11 * S 23 * S 21 S 13 - S 22 * - S 14 * S 22 S 14 S 21 * S 13 *
其中,S1i表示用户1发送的数据,S2i表示用户2发送的数据,i=1,2,3,4;
对用户1的数据流通过分层和分集预编码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对用户2的数据流则通过互补的分集预编码矩阵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发射天线数大于或等于8时,所述特定的正交分集预编码的矩阵为:
S 11 S 12 S 23 S 24 - S 12 * S 11 * - S 24 * S 23 * S 21 S 22 S 13 S 14 - S 22 * S 21 * - S 14 * S 13 *
其中,S1i表示用户1发送的数据,S2i表示用户2发送的数据,i=1,2,3,4;
对用户1的数据流通过分层和分集预编码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对用户2的数据流则通过互补的分集预编码矩阵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发射天线数大于或等于8时,所述特定的正交分集预编码的矩阵为:
S 11 S 12 - S 13 * - S 14 * - S 12 * S 11 * S 14 - S 13 S 13 S 14 S 11 * S 12 * - S 14 * S 13 * - S 12 S 11 , S 21 S 22 - S 23 * - S 24 * - S 22 * S 21 * S 24 - S 23 S 23 S 24 S 21 * S 22 * - S 24 * S 23 * - S 22 S 21
其中,S1i表示用户1发送的数据,S2i表示用户2发送的数据,i=1,2,3,4;
对用户1的数据流通过分层和分集预编码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对用户2的数据流则通过与用户1相同的分集预编码矩阵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
所述多用户预编码或BF处理,具体为:
将所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的不同用户的数据分别乘以不同的预编码矢量,或乘以不同BF矢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正交分集预编码模块,用于对不同用户的数据流通过分层和特定的正交分集预编码,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
多用户预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的不同用户的数据分别进行多用户预编码或BF处理;
发射模块,用于将所述多用户预编码模块处理后的数据经资源映射后向外发射。
当发射天线数大于或等于8时,所述正交分集预编码模块进一步用于,对用户1的数据流通过分层和分集预编码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对用户2的数据流则通过互补的分集预编码矩阵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
当发射天线数大于或等于8时,所述正交分集预编码模块进一步用于,对用户1的数据流通过分层和分集预编码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对用户2的数据流则通过与用户1相同的分集预编码矩阵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
所述多用户预编码模块进一步用于,将所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的不同用户的数据分别乘以不同的预编码矢量,或乘以不同BF矢量。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和装置,对不同用户的数据流通过独立的分层和特定的正交分集预编码,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然后对不同用户的数据分别进行多用户预编码或波束成形(BF)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经资源映射后向外发射。本发明通过多用户的正交分集复用,充分利用了天线和载波的资源,在相同的资源消耗下复用更多的用户;在不增加额外的导频开销的情况下,能获得较好的性能增益;利用预编码和BF技术消除了多用户之间的干扰,而且对于单用户来说增加了分集增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基站对不同用户的数据流通过独立的分层和特定的正交分集预编码,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
步骤102,对空频编码的矩阵中的不同用户的数据分别进行多用户预编码或波束成形(BF,Beamforming)处理。
具体的,将空频编码的矩阵中的不同用户的数据分别乘以不同的预编码矢量,或乘以不同BF矢量。且预编码矢量或BF矢量可以根据上下行信道之间的互换性,或者根据上行信道对下行信道的信息反馈计算得到。
步骤103,将处理后的数据经资源映射后通过发射天线向外发射。
目前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都已证明将分集输出信号分别送入独立的波束形成阵列,与阿来某提(Alamouti)分集相比可以获得6dB的增益,其中Alamouti分集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2009100914721D0000051
S1和S2为编码前的符号,通过Alamouti编码后行对应相邻时刻或者相邻频率,列代表不同的发射天线。此外,在SFBC下利用预编码技术能消除多用户之间的干扰,而且可以通过选择最佳的预编码矢量使得分集性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因此本发明结合预编码波束形成和发射分集,设计LTE-Advanced系统的多用户分集方法。
其中,发射天线为4天线的分集方法中的对应关系为:
Subcarrier
Figure B2009100914721D0000052
用户1
Subcarrier
Figure B2009100914721D0000053
用户2
S1i为用户1发送的数据,S2i为用户2发送的数据,i=1,2,3,4。
发射天线为8天线的分集方法中的对应关系为:
Subcarrier
Figure B2009100914721D0000054
用户1
Subcarrier
Figure B2009100914721D0000055
用户2
Subcarrier S 11 S 23 - S 12 * - S 24 * S 12 S 24 S 11 * S 23 * S 21 S 13 - S 22 * - S 14 * S 22 S 14 S 21 * S 13 *
在8天线的情况下,采用两天线空频编码最多可以复用4个用户,采用8天线时的编码方法,预编码矢量不仅可以消除多用户干扰,还可以增强用户的信号能量。
扩展到发射天线为N(N≥8)天线时,对应的分集方法中的对应关系为:
Subcarrier
Figure B2009100914721D0000062
用户1
Subcarrier用户2
Subcarrier
Figure B2009100914721D0000064
用户N/2
Subcarrier S 11 S 23 - S 12 * - S 24 * S 12 S 24 S 11 * S 23 * S 21 S 13 - S 22 * - S 14 * S 22 S 14 S 21 * S 13 *
其中,Sni为用户n发送的数据,n=1,2,3,…,N/2,i=1,2,3,4。在N天线的情况下,采用两天线空频编码最多可以复用N/2个用户。当用户数少于N/2时采用N天线时的编码方法,预编码矢量不仅可以消除多用户干扰,还可以增强用户的信号能量。
下面以图2所示MU-MIMO处理的示意图为基础,并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MU-MIMO处理方法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4天线多用户2天线分集编码矩阵如下:
Subcarrier
Figure B2009100914721D0000066
用户1
Subcarrier
Figure B2009100914721D0000071
用户2
将不同用户的两个流(用户1的数据流和用户2的数据流)分别分到两个层上,各自进行正交分集预编码,然后针对不同的用户乘以不同的预编码矢量或BF矢量,再经过资源映射后通过实际天线发射用户数据。
此处的预编码矢量或BF矢量一方面是为了消除多用户之间的干扰,即通过迫零(ZF,Zero Forcing)、块对角化(BD,Block Diagnolization)和汤姆林森-哈拉希玛预编码(THP,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ing)等方式,或者通过多用户的加权矢量配对准则来进行干扰抵消;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每个用户的分集增益,可以基于特征值分解的最大信干噪比(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Noise Ratio)准则来计算加权矢量。
在开环情况下,利用信道的互换性,并通过对上行链路的信道相关矩阵的估计来计算下行的信道相关矩阵,以决定多用户的矢量配对;或者采用上行ePlus链路来计算波达角(AOA,Angle of Arrival)从而决定每个用户的BF矢量,选择两个角度差最大的两个用户(BF矢量正交)的两个用户配对。在闭环情况下,可以通过反馈预编码码本索引(PMI,Precoding Matrix Index)来选择两个预编码矢量正交的用户进行配对,也可以反馈信道信息(Hi),并利用ZF或者BD,THP算法实现多用户之间的干扰消除,也可以反馈矩阵的自相关矩阵,利用用户的配对算法实现两个用户之间的配对。
实施例二:8天线多用户2天线分集编码矩阵如下:
Subcarrier
Figure B2009100914721D0000072
用户1
Subcarrier用户2
Subcarrier
Figure B2009100914721D0000074
用户3
Subcarrier
Figure B2009100914721D0000081
用户4
8天线情况下复用4个用户时,先将前两个用户的流映射到四个层上,然后将后两个用户的流映射到另外四个层上,接着各自进行正交分集的预编码,然后针对不同的用户乘以不同的预编码矢量或BF矢量,最后经过资源映射(映射到相同的时频资源)再通过实际天线发送出去。预编码矢量或BF矢量的计算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
需要指出的是,当采用信道信息为PMI或者秩索引(RI,Rank Index)时,在没有最佳的正交加权矢量时可以采用信漏噪比(SLNR,Signal to LeakageNoise Ratio)的配对方法。在8天线情况下复用更少的用户时,预编码矢量不仅可以消除多用户干扰,还可以增强用户的信号能量。
实施例三:8天线多用户4天线分集编码矩阵:
Subcarrier S 11 S 23 - S 12 * - S 24 * S 12 S 24 S 11 * S 23 * S 21 S 13 - S 22 * - S 14 * S 22 S 14 S 21 * S 13 *
用户1通过分层和分集预编码将调制符号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用户2采用互补的分集预编码矩阵将调制符号映射到空频编码矩阵中,然后用户1和2分别进行多用户预编码或BF处理,最后经过资源映射再通过实际天线发送出去。采用了8天线的分集可以获得较好的分集增益,并且采用8天线BF不仅可以消除多用户干扰,还可以增强用户的信号能量。具体的预编码矢量或BF矢量计算如实施例一中所述。
实施例四:8天线多用户4天线分集编码矩阵:
Subcarrier S 11 S 12 S 23 S 24 - S 12 * S 11 * - S 24 * S 23 * S 21 S 22 S 13 S 14 - S 22 * S 21 * - S 14 * S 13 *
用户1通过分层和分集预编码将调制符号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用户2采用互补的分集预编码矩阵将调制符号映射到空频编码矩阵中,然后用户1和2分别进行多用户预编码或BF处理,最后经过资源映射再通过实际天线发送出去。与实例三的不同点在于分集预编码矩阵的不同。具体的预编码矢量或BF矢量计算如实施例一中所述。
实施例五:8天线多用户4天线分集编码矩阵:
Subcarrier
Figure B2009100914721D0000091
用户1
Subcarrier
Figure B2009100914721D0000092
用户2
用户1通过分层和分集预编码将调制符号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用户2采用相同的分集预编码矩阵将调制符号映射到空频编码矩阵中,然后用户1和2分别进行多用户预编码或BF处理,最后经过资源映射(多用户占用完全相同的资源)再通过实际天线发送出去。与前面实例的不同点在于分集预编码矩阵的不同。这种预编码矩阵可以提供更好的分集增益。具体的预编码矢量或BF矢量计算如实施例一中所述。
为实现上述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正交分集预编码模块10、多用户预编码模块20和发射模块30。正交分集预编码模块10,用于对不同用户的数据流通过分层和特定的正交分集预编码,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多用户预编码模块20,用于对空频编码的矩阵中的不同用户的数据分别进行多用户预编码或BF处理,具体的:将空频编码的矩阵中的不同用户的数据分别乘以不同的预编码矢量,或乘以不同BF矢量。发射模块30,用于将多用户预编码模块20处理后的数据经资源映射后向外发射。
多用户预编码模块20可以根据上下行信道之间的互换性,或者根据上行信道对下行信道的信息反馈计算得到预编码矢量或BF矢量。在开环情况下,可以利用信道的互换性,并通过对上行的信道相关矩阵的估计来计算下行的信道相关矩阵,以确定多用户的矢量配对;或者采用上行链路来计算AOA,以确定每个用户的BF矢量。在闭环情况下,通过反馈PMI选择两个预编码矢量正交的用户进行配对;或通过反馈信道信息Hi,并利用ZF或BD、THP算法执行多用户之间的干扰消除;或通过反馈矩阵的自相关矩阵,并利用用户的配对算法执行两个用户之间的配对。
当发射天线数大于或等于8时,正交分集预编码模块10进一步用于,对用户1的数据流通过分层和分集预编码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对用户2的数据流则通过互补的或相同的分集预编码矩阵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中采用的SFBC编码方案可以有多种变形,因此正交的空频或空时编码单元都可以替代本文的SFBC,SFBC+FSTD编码方案,且都应包含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对不同用户的数据流通过独立的分层和特定的正交分集预编码,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
对所述空频编码矩阵中不同用户的数据分别进行多用户预编码或波束成形BF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经资源映射后通过发射天线向外发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发射天线数大于或等于8时,所述特定的正交分集预编码的矩阵为:
S 11 S 23 - S 12 * - S 24 * S 12 S 24 S 11 * S 23 * S 21 S 13 - S 22 * - S 14 * S 22 S 14 S 21 * S 13 *
其中,S1i表示用户1发送的数据,S2i表示用户2发送的数据,i=1,2,3,4;
对用户1的数据流通过分层和分集预编码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对用户2的数据流则通过互补的分集预编码矩阵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发射天线数大于或等于8时,所述特定的正交分集预编码的矩阵为:
S 11 S 12 S 23 S 24 - S 12 * S 11 * - S 24 * S 23 * S 21 S 22 S 13 S 14 - S 22 * S 21 * - S 14 * S 13 *
其中,S1i表示用户1发送的数据,S2i表示用户2发送的数据,i=1,2,3,4;
对用户1的数据流通过分层和分集预编码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对用户2的数据流则通过互补的分集预编码矩阵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发射天线数大于或等于8时,所述特定的正交分集预编码的矩阵为:
S 11 S 12 - S 13 * - S 14 * - S 12 * S 11 * S 14 - S 13 S 13 S 14 S 11 * S 12 * - S 14 * S 13 * - S 12 S 11 , S 21 S 22 - S 23 * - S 24 * - S 22 * S 21 * S 24 - S 23 S 23 S 24 S 21 * S 22 * - S 24 * S 23 * - S 22 S 21
其中,S1i表示用户1发送的数据,S2i表示用户2发送的数据,i=1,2,3,4;
对用户1的数据流通过分层和分集预编码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对用户2的数据流则通过与用户1相同的分集预编码矩阵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用户预编码或BF处理,具体为:
将所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的不同用户的数据分别乘以不同的预编码矢量,或乘以不同BF矢量。
6.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正交分集预编码模块,用于对不同用户的数据流通过分层和特定的正交分集预编码,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
多用户预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的不同用户的数据分别进行多用户预编码或BF处理;
发射模块,用于将所述多用户预编码模块处理后的数据经资源映射后向外发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发射天线数大于或等于8时,所述正交分集预编码模块进一步用于,对用户1的数据流通过分层和分集预编码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对用户2的数据流则通过互补的分集预编码矩阵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发射天线数大于或等于8时,所述正交分集预编码模块进一步用于,对用户1的数据流通过分层和分集预编码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对用户2的数据流则通过与用户1相同的分集预编码矩阵映射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用户预编码模块进一步用于,将所述空频编码的矩阵中的不同用户的数据分别乘以不同的预编码矢量,或乘以不同BF矢量。
CN200910091472.1A 2009-08-21 2009-08-21 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9976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1472.1A CN101997649B (zh) 2009-08-21 2009-08-21 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和装置
PCT/CN2010/073408 WO2011020359A1 (zh) 2009-08-21 2010-05-31 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1472.1A CN101997649B (zh) 2009-08-21 2009-08-21 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7649A true CN101997649A (zh) 2011-03-30
CN101997649B CN101997649B (zh) 2014-12-10

Family

ID=43606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91472.1A Active CN101997649B (zh) 2009-08-21 2009-08-21 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97649B (zh)
WO (1) WO2011020359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5682A (zh) * 2012-03-16 2014-12-10 英特尔公司 在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中的改进
CN107733492A (zh) * 2016-08-10 2018-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8632181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WO2019144801A1 (zh) * 2018-01-25 2019-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US10560162B2 (en) 2016-03-10 2020-02-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t diversity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10735080B2 (en) 2016-08-10 2020-08-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ssion scheme indicat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21017571A1 (zh) * 2019-07-31 2021-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频合并系数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13246A1 (en) * 2001-11-16 2003-05-2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antenna diversity system with MIMO encoder/decoder
CN1675853A (zh) * 2002-06-24 2005-09-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Mimo ofdm通信系统的分集传输模式
CN1736053A (zh) * 2002-12-16 2006-02-15 法国电信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和多天线设备
CN101047417A (zh) * 2007-04-20 2007-10-03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多用户mimo系统下行链路天线选择预处理方法
CN101291451A (zh) * 2007-04-18 2008-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和广播业务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1461268A (zh) * 2006-06-01 2009-06-17 卢森特技术有限公司 在多个基站之间协调传输调度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05659B2 (en) * 2003-11-06 2014-04-22 Apple Inc. Communication channel optimiz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in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6094860A1 (fr) * 2005-03-08 2006-09-14 France Telecom Procede de reception iteratif d'un signal multiporteuse a annulation d'interference, recepteur et programme d'ordinateur correspondants
EP3001578B1 (en) * 2006-08-07 2017-03-2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multi-user virtua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N101394254B (zh) * 2007-09-20 2011-04-20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线性预编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13246A1 (en) * 2001-11-16 2003-05-2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antenna diversity system with MIMO encoder/decoder
US20030096636A1 (en) * 2001-11-16 2003-05-22 Rudrapatna Ashok N. Encoding system for multi-antenna transmitter and decoding system for multi-antenna receiver
CN1675853A (zh) * 2002-06-24 2005-09-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Mimo ofdm通信系统的分集传输模式
CN1736053A (zh) * 2002-12-16 2006-02-15 法国电信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和多天线设备
CN101461268A (zh) * 2006-06-01 2009-06-17 卢森特技术有限公司 在多个基站之间协调传输调度
CN101291451A (zh) * 2007-04-18 2008-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和广播业务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1047417A (zh) * 2007-04-20 2007-10-03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多用户mimo系统下行链路天线选择预处理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5682A (zh) * 2012-03-16 2014-12-10 英特尔公司 在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中的改进
US10560162B2 (en) 2016-03-10 2020-02-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t diversity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7733492A (zh) * 2016-08-10 2018-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US10735080B2 (en) 2016-08-10 2020-08-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ssion scheme indicat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8632181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WO2019144801A1 (zh) * 2018-01-25 2019-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N110086732A (zh) * 2018-01-25 2019-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N110086732B (zh) * 2018-01-25 202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US11139869B2 (en) 2018-01-25 2021-10-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658709B2 (en) 2018-01-25 2023-05-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929801B2 (en) 2018-01-25 2024-03-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1017571A1 (zh) * 2019-07-31 2021-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频合并系数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20359A1 (zh) 2011-02-24
CN101997649B (zh)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ove et al. What is the value of limited feedback for MIMO channels?
CN101166052B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预编码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CN100499395C (zh) 在无线通信中用于多天线的空时发射分集(sttd)
CN101984571B (zh) 多用户mimo系统的预编码方法
CN103166688B (zh) 一种预编码的实现方法、装置及mimo系统
CN102571301B (zh) 一种基于双码本的多用户自适应反馈方法
CN101444054B (zh) 获得信道互易性的方法、收发器和mimo通信系统
CN102725967A (zh) 用于信息反馈以及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97649A (zh) 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1227217A (zh) 基于多天线接收机的随机波束成型方法及其系统
CN101388703A (zh) 一种多用户mimo预编码的方法及系统
CN1909402B (zh) 在空间相关mimo系统中使用的自适应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1471707A (zh) 时分双工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波束形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0715582B1 (ko) 다중사용자 다중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선부호화를 위한코드북을 이용한 송수신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송수신기
CN101867399B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多用户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2142938A (zh) 有限反馈系统中基于信漏噪比的预编码构造方法
CN101094022A (zh) 发射机、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02404031A (zh) 基于最大吞吐量的自适应用户调度方法
Xie et al. Interference alignment under training and feedback constraints
CN101977098A (zh) 无线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用户选择和预编码方法
CN101917218A (zh) 减少反馈信息的mimo多用户系统下行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055562B (zh) 多点协同传输中的多用户复用预编码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1378281B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944942B (zh) 一种低复杂度自适应传输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104450A (zh) Mu-mimo系统中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

Assignee: SANECHIPS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ZTE Corp.

Contract record no.: 201544002031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MU-MIMO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based on orthogonal diversity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12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4

Address after: 215163 8 Jinfe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atentee after: Suzhou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Ministry of justice, Zhongxing building, S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163 8 Jinfe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atentee after: Suzhou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63 8 Jinfe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Suzhou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