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0593A - 旋转活塞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活塞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90593A CN101990593A CN2009801064648A CN200980106464A CN101990593A CN 101990593 A CN101990593 A CN 101990593A CN 2009801064648 A CN2009801064648 A CN 2009801064648A CN 200980106464 A CN200980106464 A CN 200980106464A CN 101990593 A CN101990593 A CN 1019905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axis
- rotation
- auxiliary
- rotational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27 detri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9/00—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9/005—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the piston oscillating in the space, e.g. around a fixed poi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2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1C1/00 - F01C20/00
- F01C21/02—Arrangements of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活塞式压缩机,具有壳体(12),其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活塞(22),其能够围绕与壳体固定的转轴(30)回转,并且在围绕转轴(30)回转时在靠近转轴的终端位置和远离转轴的终端位置之间实施往复运动,用以使在活塞(22)的面向转轴(30)的端面(38)上限定的工作室(34)周期性地变大和变小,转轴(30)穿过工作室(34)延伸,活塞(22)具有控制运行机构(70),其在活塞(22)围绕转轴(30)回转时沿与壳体固定的控制凸轮(66)运行,用以从回转运动中导出活塞(22)的往复运动,且活塞(22)设置在活塞保持架(50)的容纳装置中,活塞(22)与活塞保持架相对于转轴(30)抗扭地连接且活塞保持架与活塞(22)一起围绕转轴(30)回转。活塞(22)除了具有控制运行机构(70)之外相对于转轴(30)在离心力方向向外一侧还具有辅助运行机构(88),其运行面(108)在活塞(22)的往复运动中沿活塞保持架(50)的内侧面滚压,辅助运行机构(88)的运动方向和转轴(30)位于共同的平面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活塞式压缩机,具有壳体,在壳体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活塞,其可围绕与壳体固定的转轴回转,且其在围绕转轴回转时在靠近转轴的终端位置和远离转轴的终端位置之间实施往复运动,用以使通过活塞的面向转轴的端面限定的工作室周期性地变大和变小,其中,转轴穿过工作室延伸,活塞具有控制运行机构,其在活塞围绕转轴回转时沿与壳体固定的控制凸轮运行,用于从回转运动导出活塞的往复运动,且活塞设置在活塞保持架的容纳装置中,相对于转轴而言活塞与活塞保持架抗扭地连接,活塞保持架与活塞一起围绕转轴回转。
背景技术
DE102006009197A1公开了这种旋转活塞式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可以用作内燃机(内燃发动机)、泵或压缩机。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优选被用作内燃机并且作为内燃机在本说明书中进行描述。
在将这种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用作内燃机的情况下,通过至少一个活塞在两个终端位置之间的往复运动协调燃料-空气-混合物的进入、压缩、膨胀以及燃烧过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排出的单个工作阶段。
从文章开头所述文献中公开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在其壳体中总共具有四个活塞。这四个活塞在活塞保持架中分别设置在各容纳装置中,其中,活塞保持架与活塞一起围绕与壳体固定的转轴回转。在两个面对面设置的活塞的面向转轴的各端面之间分别具有一个工作室,其相对于转轴居中地设置。已知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相应地具有两个工作室,它们都位于转轴上。
无论是在已知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中还是在本发明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中都将转轴理解为几何轴。
在其之间具有工作室的每两个活塞形成一个活塞对。活塞对的活塞在围绕转轴回转时实施在活塞的靠近转轴的终端位置(也被称作上部死点(OT))以及远离转轴的终端位置(也被称作下部死点(UT))之间的相互反向的往复运动。在活塞对的活塞的OT位置中位于活塞之间的工作室的容积为最小,且在活塞对的活塞的UT位置中位于活塞之间的工作室的容积为最大。
为了从活塞围绕转轴的回转运动中导出活塞的往复运动,每个活塞在其背面、即其背向所属的工作室的一面上具有控制运行机构。此外,同一活塞对的活塞的控制运行机构沿凸轮机构的与壳体固定的控制凸轮运行,该控制凸轮在所有面上围绕转轴延伸且具有相应的轮廓,用以从活塞围绕转轴的回转运动中导出其往复运动。
已知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每个活塞还配设有导回机构,用以在较高转速的情况下将活塞从OT位置导回到UT位置中。每个活塞的各导回机构在与用于控制运行机构的控制凸轮相邻的控制凸轮中运行,其中,这两个控制凸轮基本相互平行地延伸。
每个活塞的控制运行机构被设计成滑轮,其旋转轴线在活塞回转时与转轴形成可变的截点,其中这里的旋转轴线也可理解为几何轴。
在较高转速的情况下已知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会出现缺点,即活塞在从靠近转轴的终端位置运动到远离转轴的终端位置的过程中不仅以其各运行机构接触控制凸轮,而且以其活塞体分段接触凸轮机构,由此在该活塞体分段和凸轮机构之间产生滑动摩擦。在活塞与活塞保持架的容纳装置之间也产生滑动摩擦。该滑动摩擦越大,活塞围绕转轴的回转运动的转速则越高,这是因为作用在活塞上的随升高的转速而增大的径向离心力将之前所述的活塞体分段逐渐强烈地朝凸轮机构压紧。
活塞的运行机构本身和已知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额外设置的导回机构都不能阻止由离心力引起的升高的平面的滑动摩擦。升高的转速导致已知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功率损失且磨损增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文章开头所述类型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进行改进,从而避免或至少减少由离心力引起的活塞的滑动摩擦所造成的功率损失和磨损。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鉴于文章开头所述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如此实现,活塞除了控制运行机构之外相对于转轴而言在离心力方向向外一侧(fliehkraftseitig)还具有辅助运行机构,其运行面在活塞往复运动时沿活塞保持架的内侧面滚压(),其中辅助运行机构的运动方向和转轴位于同一平面内。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中,至少一个活塞不仅具有用于从活塞围绕转轴的回转运动中导出活塞的往复运动的控制运行机构,还额外具有辅助运行机构,其不是用于控制活塞的往复运动,而是控制离心力方向向外一侧的辊支承的在活塞保持架内侧面上的支撑。通过这种方式,活塞从靠近转轴的终端位置直到远离转轴的终端位置的总的运动行程不再经受滑动摩擦,而仅还经受滚动摩擦。滚动摩擦相对于平面摩擦明显更小且因此导致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功率损失以及磨损明显减少。
辅助运行机构如此设置在活塞上,使得辅助运行机构的运动方向以及活塞在壳体中围绕其回转的转轴位于共同的平面内。由此确保活塞始终朝离心力方向向外一侧通过辅助运行机构支撑在活塞保持架上。由于活塞保持架与活塞一起围绕转轴回转,在辅助运行机构和活塞保持架的内侧面(辅助运行机构在该内侧面上滚压)之间不产生垂直于辅助运行机构的运行轨道的摩擦。
在优选的设计中辅助运行机构被设计成滑轮,其旋转轴线垂直于活塞的回转运动的转轴指向。
辅助运行机构也可以以球形件的形式设计,其可以在活塞的背面上在所有的空间方向上自由转动地支承在球轴承中,而将辅助运行机构设计成滑轮的优点在于,如果辅助运行机构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活塞的回转运动的转轴指向,则辅助运行机构在活塞保持架的内侧面上的滚压是明确限定的,且如同不围绕定义的旋转轴线转动的球形件的情况一样,避免了增大摩擦的滑动效应。
在另一优选的设计中,控制运行机构被设计成滑轮,其旋转轴线在活塞在靠近转轴的终端位置和远离转轴的终端位置之间的每一个位置上在壳体内部的同一点上与转轴相交。
该措施是相对于已知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进一步改进。在已知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中虽然控制运行机构同样被设计成滑轮,但是在已知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中滑轮的旋转轴线的定向根据活塞在靠近转轴和远离转轴的终端位置之间的位置改变。在已知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中,控制运行机构的滑轮通过倾斜于其旋转轴线指向的力加载,该力过度地加载滑轮的滑轮轴承且在不利的情况下甚至会锁死。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前述设计中避免了不利的影响,其中滑轮的旋转轴线在活塞在靠近转轴和远离转轴的终端位置之间的每一个位置中优选径向地指向壳体中心点。
在另一优选的设计中,辅助运行机构的滑轮设置在控制运行机构的滑轮中的轴承中,其中,辅助运行机构和控制运行机构的滑轮的旋转轴线相互垂直设置。
该措施的优点在于辅助运行机构和控制运行机构在活塞上的特别节省空间的结构。此外,控制运行机构的滑轮的轴承相应地被设计成空心体,其容纳辅助运行机构的滑轮,其中,仅辅助运行机构的滑轮的外圆周突出,其用作沿活塞保持架的内侧面滚压的运行面。
在另一优选的设计中,活塞的往复运动为围绕垂直于转轴的摆动轴线的摆动运动,且控制运行机构的运行面与控制凸轮的接触线在活塞的每个位置中定向在摆动轴线与转轴的交点上。
在该设计中在将活塞设计成摆动活塞的情况下有利地确保了控制运行机构的运行面在活塞的每个位置中位于控制凸轮的法线方向上且由此避免了辅助运行机构沿控制凸轮的倾斜运行。因此产生了控制运行机构的运行方向相对于控制凸轮的完美的平行性。
在另一优选的设计中,活塞保持架针对活塞的辅助运行机构具有从围绕转轴的圆周方向上看的狭窄的且从转轴的方向上看的细长的凸肩,该凸肩在朝活塞的辅助运行机构的远离转轴的终端位置的方向上延伸。
这里优点不仅在于辅助运行机构在其从靠近转轴的终端位置直到远离转轴的终端位置的行程中始终仅与活塞保持架的内侧面接触,而不与其上设计有控制凸轮的凸轮机构接触,而且由于狭窄的且因此有限的凸肩的构造对于活塞保持架的重量的增加也不值得一提。
在另一优选的设计中,在活塞保持架的内侧面(辅助运行机构沿该内侧面运行)上设计用于辅助运行机构的侧面的导向装置。
该措施的优点在于,能够更好地防止活塞垂直于辅助运行机构的运行轨道倾翻,或者换句话说防止活塞在其围绕转轴的回转方向上倾翻。
其它的优点和特征从下面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给出。
显而易见,前述的和下面还将说明的特征不仅可以在各个给出的组合中,而且可以在其它的组合中或独立使用,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展示并且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沿包含转轴的平面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纵截面透视图;
图2是相对于图1中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涉及活塞、活塞保持架以及凸轮机构的部分的放大的与图1一样的纵截面图;
图3是与图2类似的示图,其中,在截面图中未示出活塞;
图4是活塞、活塞保持架以及凸轮机构的结构布置的与图2类似的示图,其中,活塞以相对于图2和3的另一终端位置示出;
图5a)和b)是图1中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单个活塞,其中,图5a)展示了活塞的立体视图且图5b展示了活塞的纵向中截面图;
图6是活塞连同凸轮机构的结构布置的立体视图,该凸轮机构具有控制凸轮,其中,凸轮机构在纵向中截面中示出;
图7是单独状态下的凸轮机构的立体纵向中截面图;
图8是单独状态下的活塞保持架的立体视图;
图9是图8中的活塞保持架的纵向中截面图;以及
图10a)和b)是在用于引导任一活塞的辅助运行机构的活塞保持架的凸肩区域中的活塞保持架的截下部分的两个截面图,其中,图10a)展示了没有活塞的截下部分以及图10b)展示了带有活塞的截下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展示了整体上具有附图标记10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旋转活塞式压缩机10的其它细节在图2至10中示出。
旋转活塞式压缩机10普遍地可以被设计成内燃机,但也可以在相应修改的情况下被设计成泵或压缩机。
旋转活塞式压缩机10具有壳体12,其具有球形设计的中间部分14以及端盖16和18。壳体12具有球对称设计的内腔20。
根据图1至3,在壳体12中总共设置四个活塞22、24、26和28,其中,活塞28在图1和2的示图中位于示图平面的前方且因此仅在图3中的立体视图中可见。
在旋转活塞式压缩机10工作中活塞22、24、26和28在壳体12中共同围绕与壳体固定的转轴30回转。转轴30这里被理解为几何轴。活塞22、24、26和28围绕转轴30的回转方向在图1中以箭头32示出。转轴30穿过壳体12的内腔20的球中心点。
转轴30是与壳体固定的,这如此理解,即转轴30的位置在活塞22、24、26和28回转期间保持不变。
活塞22、24、26和28中,由活塞22和24形成第一活塞对且由活塞26和28形成第二活塞对。相对于转轴30而言,由活塞26和28形成的活塞对相对于由活塞22和24形成的活塞对以90°围绕转轴30错开设置,如特别从图6中也可见,其中展示了四个活塞的结构布置的立体视图。
每个活塞对限定一个工作室,即活塞22和24限定工作室34且活塞26和28限定工作室36(参见图2)。不受活塞22、24、26和28围绕转轴30的回转位置的影响,被理解为几何轴的转轴30始终穿过工作室34和36。
工作室34由活塞22和24的面向转轴30的端面38和40限定。工作室36相应地由面向转轴30的(活塞26的)端面42和(活塞28)的端面44限定(参见图4)。
在工作室34和36中进行燃料-空气-混合物的进入、混合物的压缩、混合物的点燃、点燃的混合物的碰撞以及燃烧过的混合物的排出的单个工作阶段。为此工作室34和36周期性地变大和变小,即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工作室34和36彼此同向地变大和变小。但在两个工作室34和36中的前述的单个工作阶段相差两个阶段相位,即比如工作室34中进行燃料-空气-混合物的压缩的工作阶段,而工作室36中则进行燃烧过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排出的工作阶段,依此类推。
为了使工作室34和36在活塞22、24和28回转期间周期性地变大和变小,活塞22、24、26和28在其围绕转轴30作回转运动期间实施在图1至3中举例示出的靠近转轴的终端位置和比如在图4中示出的远离转轴的终端位置之间的往复运动。活塞22、24、26和28的根据图1至3的靠近转轴的终端位置也被称作上部死点(OT)以及根据图4的远离转轴的终端位置被称作下部死点(UT)。
活塞22、24、26和28的往复运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为摆动运动。活塞22、24在围绕转轴30回转时实施围绕摆动轴线46的摆动运动,该摆动轴线大致在壳体12的内腔20的球中心点上垂直地与转轴相交。活塞26和28相应地实施围绕摆动轴线48(参见图2)的摆动运动,该摆动轴线大致在壳体12的内腔20的球中心点上垂直地与转轴30相交且此外还垂直于摆动轴线46延伸。
在描述控制机构(利用该控制机构从活塞22、24、26和28围绕转轴30的回转运动中导出活塞22、24、26和28的往复运动)之前,首先参照图2至4以及8和9详细描述活塞保持架50(图8),在活塞保持架中容纳活塞22、24、26和28。活塞保持架50为转子,其与活塞22、24、26和28一起围绕转轴30回转。相对于转轴30而言,活塞22、24、26和28与活塞保持架50相应地抗扭连接,但可以相对于活塞保持架实施其摆动运动。
根据图8和9,活塞保持架50在朝转轴30的方向上由两个半部分52和54接合,这两个半部分沿接合线56可拆卸地相互连接,比如活塞保持架50的半部分52和54借助于螺栓相互固定连接。根据图4,活塞保持架50的半部分52具有圆柱形或略微弧形弯曲的孔58用于容纳活塞22和24。在孔58中活塞22和24实施彼此反向的往复运动,其中,在横截面上基本上呈圆形的活塞22和24被滑动地引入孔58中。在活塞22和24的端面38和40之间的孔58的壁部相应地形成工作室34的圆周上的界限。由于活塞22和24在孔58中实施摆动运动,活塞22和24不是设计成圆柱形,而是弯管形。
根据图2,在活塞保持架50的第二半部分54中设计有圆柱形孔60,在该孔中容纳活塞26和28。活塞保持架50的圆柱形孔58和60对应于如上所述的活塞22、24、26和28的结构布置相对于转轴30以90°相互错开。活塞26和28也如同活塞22和24被设计成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弯管状。但同样也可以考虑其它的横截面(比如椭球形)。
根据图1,活塞保持架50可围绕转轴30旋转地支承在壳体12中。
下面开始描述控制机构,利用该控制机构从活塞22、24、26和28围绕转轴30的回转运动导出这些活塞的往复运动。
为此,根据图1,在壳体12中与壳体固定地设置控制凸轮62。这里与壳体固定表示,控制凸轮62本身不参与围绕转轴30的旋转,但“与壳体固定”的概念也包括这种情况,即控制凸轮62可以进行位置调节,比如,用以在靠近转轴的终端位置和远离转轴的终端位置之间调节活塞22、24、26和28的行程。
在图7中展示了在垂直于转轴30的平面中的控制凸轮62的纵向中截面透视图。控制凸轮62具有在所有的面上围绕转轴30设计的安装环64,通过该安装环将控制凸轮62安装在壳体12中。凸轮机构62具有(优选一体地在安装环64上成形的)配设给活塞22和24的控制凸轮66以及配设给活塞26和28的控制凸轮68(参见图2和4)。
控制凸轮66和68同样在所有面上围绕转轴30延伸并且具有带相对于转轴30的波峰和波谷的轮廓,用以从活塞22、24、26和28围绕转轴30的回转运动中导出这些活塞的往复运动。
此外控制凸轮66和68相对于壳体12的内腔20的球中心点对称设置且因此在转轴30上基本正交。
每个活塞22、24、26和28都具有控制运行机构,其在每个活塞22、24、26和28围绕转轴30回转时沿控制凸轮66或68运行。
比如在图2中可见,活塞22具有控制运行机构70以及活塞24具有控制运行机构72,且根据图4活塞26具有控制运行机构74以及活塞28具有控制运行机构76。
控制运行机构70、72、74、76的设计是彼此相同的,因此下面仅描述活塞22的控制运行机构70的设计。
在图5a)和b)中以单独的状态展示了活塞22,同时还要参见图2。
控制运行机构70被设计成滑轮78,其围绕旋转轴线80可旋转地支承。此外,滑轮78支承在相对于旋转轴线80抗扭的轴承罩82上且因此与活塞22连接。控制运行机构70在活塞22位于背向于端面38的背面上,该端面在活塞22的安装好的状态下面向工作室34。滑轮78具有运行面84,其根据图2沿控制机构62的控制凸轮66延伸。在运行面84沿着运行时滑轮78围绕旋转轴线80旋转。如从图2中可见,旋转轴线80相对于壳体12的内腔20的球中心点径向对准,且特别是向摆动轴46(活塞22围绕该摆动轴摆动)对准或者说与该摆动轴相交。旋转轴线80不受活塞22关于摆动轴46的位置的影响始终在转轴30的同一点上与转轴30相交。
运行面84是锥形的且此外如此对准,使得滑轮78的运行面84与控制凸轮66的接触线86(图2)在活塞的任何位置上都对准摆动轴线46与转轴30的交点,即对准壳体12的内腔20的球中心点。由此确保了在滑轮78和控制凸轮66之间不会出现倾斜运行,从而也没有倾斜力作用在滑轮78上。
但活塞22、24、26和28不仅分别具有一个控制运行机构(其功能是从活塞22、24、26和28围绕转轴的回转运动中导出这些活塞的往复运动),除了各控制运行机构之外,还具有一个辅助运行机构,在下文中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图2活塞22具有辅助运行机构88以及活塞24具有辅助运行机构90,且根据图4活塞26具有辅助运行机构92以及活塞28具有辅助运行机构94。
由于辅助运行机构88、90、92和94彼此相同设计,因此下面仅参照图2和5详细描述活塞22的辅助运行机构88。辅助运行机构88被设计成滑轮96,其旋转轴线98根据图2垂直于转轴30定向,但不与其相交。此外,旋转轴线98垂直于控制运行机构70的滑轮78的旋转轴线80定向。此外,辅助运行机构88的滑轮96比如通过滚针轴承支承在控制运行机构70的滑轮78的轴承罩82中。
辅助运行机构88以及其它活塞24、26和28的辅助运行机构92、92和94用作在离心力方向向外一侧支撑活塞22以及活塞24、26和28,其中,支撑在活塞保持架50的内侧面上。
根据图8和9,为每个辅助运行机构88、90、92和94在活塞保持架50上配设屋顶状的凸肩100(用于辅助运行机构88)、102(用于辅助运行机构90)以及106(用于辅助运行机构94)。用于辅助运行机构92的相应的屋顶状的凸肩104在图4中可见。凸肩100、102、104和106从围绕转轴30的圆周方向上看设计成狭窄的且从转轴30的方向上看为细长的,其中,凸肩100、102、104和106在朝各活塞22、24、26和28的远离转轴的终端位置的方向上延伸。在图4中特别展示了相应的用于活塞26的辅助运行机构92的凸肩104以及用于活塞28的辅助运行机构94的凸肩106。图4展示了位于其远离转轴的终端位置中的活塞26和28,在该位置中工作室36具有最大容积。
此外,辅助运行机构88、90、92和94在各凸肩100、102、104和106的内侧面上滚压,其中,由此描述的各辅助运行机构88、90、92和94的运行轨道或者说其往复的运行方向与转轴30位于共同的平行中,比如从图2和图4中可见。在图2中辅助运行机构88和90的当前的运动方向位于示图平面中,在图4中辅助运行机构92和94的运动方向位于示图平面中。由于活塞22、24、26和28与活塞保持架50抗扭地连接,辅助运行机构88、90、92和94相对于活塞保持架50仅实施在活塞保持架50上的平行于转轴30的滚压运动。
由于活塞22、24、26和28与活塞保持架50相对于转轴30抗扭地连接,由此已经保证了防止相对于转轴30的倾翻。为了进一步提高防倾翻的稳定性,在屋顶状的凸肩100、102、104和106的内侧面上设计侧面的大桶状的导向装置,各辅助运行机构88、90、92和94侧面地支撑在该导向装置上。在图10a)和b)中展示了用于屋顶状的凸肩100和辅助运行机构88,辅助运行机构88的运行面108在凸肩100的内侧面上滚压且侧面地通过相应的大桶状的突起112和114引导。
辅助运行机构88、90、92和94与活塞保持架50的相应的凸肩100、102、104和106一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活塞22、24、26和28在活塞保持架50上的摩擦并且避免了在与壳体固定的部件上的滑动摩擦,这种摩擦会在已知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中出现。在已知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中在活塞保持架50上的这种滑动摩擦通过辅助运行机构88、90、92和94减小到明显更小的滚动摩擦上。
参照图1,旋转活塞式压缩机10在被设计成内燃机的情况下针对每个工作室34和36还分别具有一个点燃火花塞115和116,它们分别在端面通过端盖16和18引导。工作室34还配设有用于燃烧空气的进气支管118以及用于排出燃烧过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排气支管120。针对工作室36也设置相应的结构。
活塞22、24、26和28连同活塞保持架50围绕转轴30的回转运动被传递到工作轴122上,然后该工作轴的旋转运动比如可以用于驱动载重汽车。
Claims (7)
1.一种旋转活塞式压缩机,具有壳体(12),在壳体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活塞(22),所述第一活塞能够围绕与壳体固定的转轴(30)回转,并且在围绕转轴(30)回转时在靠近转轴的终端位置和远离转轴的终端位置之间实施往复运动,用以使在活塞(22)的面向转轴(30)的端面(38)上限定的工作室(34)周期性地变大和变小,其中,转轴(30)穿过工作室(34)延伸,活塞(22)具有控制运行机构(70),其在活塞(22)围绕转轴(30)回转时沿与壳体固定的控制凸轮(66)运行,用以从回转运动中导出活塞(22)的往复运动,且活塞(22)设置在活塞保持架(50)的容纳装置中,活塞(22)与活塞保持架相对于转轴(30)抗扭地连接且活塞保持架与活塞(22)一起围绕转轴(30)回转,其特征在于,活塞(22)除了具有控制运行机构(70)之外相对于转轴(30)在离心力方向向外一侧还具有辅助运行机构(88),辅助运行机构的运行面(108)在活塞(22)的往复运动中沿活塞保持架(50)的内侧面滚压,其中,辅助运行机构(88)的运动方向和转轴(30)位于共同的平面中。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辅助运行机构(88)被设计成滑轮(96),所述滑轮的旋转轴线(98)垂直于活塞(22)的回转运动的转轴(30)定向。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控制运行机构(70)被设计成滑轮(78),所述滑轮的旋转轴线(80)在活塞(22)在靠近转轴的终端位置和远离转轴的终端位置之间的任何位置上在壳体(12)内的同一点与转轴(30)相交。
4.按照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辅助运行机构(88)的滑轮(96)设置在控制运行机构(70)的滑轮(78)中的轴承中,其中,辅助运行机构(88)和控制运行机构(70)的滑轮(96、78)的旋转轴线(98、80)相互垂直。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活塞(22)的往复运动是围绕垂直于转轴(30)的摆动轴线(46)的摆动运动,且在活塞(22)的任何位置中控制运行机构(70)的运行面(84)与控制凸轮(66)的接触线(86)对准摆动轴线(46)与转轴(30)的交点。
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活塞保持架(50)针对活塞(22)的辅助运行机构(88)具有在围绕转轴(30)的圆周方向上看的狭窄的以及在转轴的方向上看的细长的凸肩(100),所述凸肩朝活塞(22)的远离转轴的终端位置延伸且辅助运行机构(88)在凸肩的内侧面上运行。
7.按照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活塞保持架(50)的内侧面上设计用于辅助运行机构的侧面的导向装置,其中,辅助运行机构(88)沿所述内侧面运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200810012374 DE102008012374B4 (de) | 2008-02-26 | 2008-02-26 | Rotationskolbenmachine |
DE102008012374.9 | 2008-02-26 | ||
PCT/EP2009/000860 WO2009106216A1 (de) | 2008-02-26 | 2009-02-07 | Rotationskolbenmaschin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90593A true CN101990593A (zh) | 2011-03-23 |
Family
ID=40759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064648A Pending CN101990593A (zh) | 2008-02-26 | 2009-02-07 | 旋转活塞式压缩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255070A1 (zh) |
CN (1) | CN101990593A (zh) |
DE (1) | DE102008012374B4 (zh) |
WO (1) | WO200910621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0022012A1 (de) * | 2010-05-25 | 2011-12-01 | Herbert Hüttlin | Aggregat, insbesondere Hybridmotor, Stromgenerator oder Kompress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72435B1 (de) * | 2002-02-06 | 2006-10-25 | HÜTTLIN, Herbert | Schwenkkolbenmaschine |
DE102005026661A1 (de) * | 2005-05-31 | 2006-12-07 | Hüttlin, Herbert, Dr. h.c. | Rotationskolbenmaschine |
DE102006009197B4 (de) * | 2006-02-22 | 2008-09-11 | Hüttlin, Herbert, Dr. h.c. | Schwenkkolbenmaschine |
-
2008
- 2008-02-26 DE DE200810012374 patent/DE102008012374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2-07 CN CN2009801064648A patent/CN101990593A/zh active Pending
- 2009-02-07 EP EP09714835A patent/EP2255070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2-07 WO PCT/EP2009/000860 patent/WO2009106216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08012374B4 (de) | 2011-02-17 |
EP2255070A1 (de) | 2010-12-01 |
DE102008012374A1 (de) | 2009-09-03 |
WO2009106216A1 (de) | 2009-09-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559027C (en) | Rotary-piston engin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an engine of this type | |
US20080190398A1 (en) | Engine with pistons aligned parallel to the drive shaft | |
US7658168B2 (en) | Oscillating piston machine | |
US7435064B2 (en) | Oscillating piston machine | |
EP3333427B1 (en) | Fluid machine, heat exchanger, and operating method of fluid machine | |
JP2002505395A (ja) | ロータリ・ピストン・マシン | |
EP1176297B1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rotary turbomotor | |
US7909014B2 (en) | Oscillating piston machine | |
US7258082B2 (en) |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 | |
EP1574664A1 (en) | Rotary and oscillating vane machine | |
JP2005523400A (ja) | ロータリピストンマシン | |
CN101990593A (zh) | 旋转活塞式压缩机 | |
CN110925082B (zh) | 叶旋发动机 | |
EA007694B1 (ru) | Механизм с вращающимся поршнем | |
EP0530289A1 (en) | Rotary machine. | |
US8141475B2 (en) | Piston machine | |
EP3361098A1 (en) | Rotary engine with a vane actuator | |
WO2012046417A1 (ja) | 駆動装置 | |
CN102203385A (zh) | 压缩装置、泵和内燃机 | |
US20060174852A1 (en) |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 and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 arrangement | |
HU218693B (hu) | Gömbdugattyús gép, főleg belső égésű motor | |
WO2020035581A2 (en) | Vane actuator assembly for a rotary engine | |
JPH0237195A (ja) | ベーンポンプ | |
CS247776B1 (cs) | Unášecí ústrojí pro rotační píst, zejména šestidobáho spalovacího motoru | |
PL205327B1 (pl) | Wysoko impulsywny, elektrohydrodynamiczny, grawitacyjno-inercyjny silnik zamkniętego cyklu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