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916011B - 液晶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6011B
CN101916011B CN2010102479703A CN201010247970A CN101916011B CN 101916011 B CN101916011 B CN 101916011B CN 2010102479703 A CN2010102479703 A CN 2010102479703A CN 201010247970 A CN201010247970 A CN 201010247970A CN 101916011 B CN101916011 B CN 1019160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optical compensation
alignment
alignment film
display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79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6011A (zh
Inventor
林宜学
李宛谕
范姜士权
石志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479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160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16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6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6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60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公开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分子配向搭配光学补偿膜的设计方案,可适用于采用左旋液晶或右旋液晶作为显示介质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通过调整液晶分子的扭转角以及光学补偿膜的光吸收轴的相对关系,来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中心对比及视角等光学性质,以达到良好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扭转向列型(TwistedNematic Mode,TN-Mode)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液晶,为液晶显示器中最重要的元素,面板中所使用的液晶材料,会因液晶的旋光性(optical rotation)、操作电压及操作温度等液晶的基本特性差异而影响光学性质,因此液晶的选择为设计上的首要课题。一般而言,在扭转向列型(Twisted Nematic Mode,TN-Mode)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材料在选择上以左旋液晶为主,但左旋液晶有其光学限制,无法同时满足客户所指定灰阶反转发生角度及避开面板出光至太阳眼镜吸收轴的方向,因此为了因应客户多元化的光学需求,传统的左旋液晶已不敷使用,因此右旋液晶亦开始使用于TN-mode液晶显示面板中。 
此外,液晶显示面板上的光学补偿膜(optical compensation film)是针对暗态时受上下方的配向膜影响而未全然站立的液晶分子所设计。然而,传统的光学补偿膜在设置上皆针对左旋液晶进行设计,不适用于右旋液晶的架构,导致采用右旋液晶的TN-Mode液晶显示面板所表现的中心对比及视角等光学性质皆逊于左旋液晶的TN-Mode液晶显示面板。另一方面,现行左旋液晶架构的液晶显示面板在光学性质上仍有改善空间,其光学补偿膜的设置方案仍未臻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液晶分子配向搭配光学补偿膜的设计方案,可适用于采用左旋液晶或右旋液晶作为显示介质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通过调整液晶分子的扭转角以及光学补偿膜的光吸收轴的相对关系,来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中心对比及视角等光学性质,以达到良好的显示效果。 
为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内容,在此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具有一显示面,且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一对向基板、一液晶层、一第一配向膜、一第二配向膜、一第一光学补偿膜以及一第二光学补偿膜。对向基板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且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第一配向膜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液晶层之间,且第一配向膜对液晶分子提供一第一配向方向。第二配向膜配置于对向基板与液晶层之间,且第二配向膜对液晶分子提供一第二配向方向。第一配向方向在显示面上的投影沿顺时钟方向旋转一角度为Δθ之后,会与第二配向方向反向,且90°≤Δθ≤100°。第一光学补偿膜与第一配向膜分别位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光学补偿膜具有一第一光吸收轴。第二光学补偿膜与第二配向膜分别位于对向基板的相对两侧,且第二光学补偿膜具有一第二光吸收轴。在此,定义逆时针方向为正值,由显示面上的一X轴正向逆时针旋转至第一配向方向在显示面上的投影的旋转角度为θA,由X轴正向逆时针旋转至第一光吸收轴在显示面上的投影的旋转角度为θAE,且ΔθA=θAAE。此外,由X轴正向逆时针旋转至第二配向方向的反向在显示面上的投影的旋转角度为θC,由X轴正向逆时针旋转至第二光吸收轴在显示面上的投影的旋转角度为θCE,且ΔθC=θCCE。则,其中:至少ΔθA满足0.5°≤ΔθA≤3°,或至少ΔθC满足-3°≤ΔθC≤-0.5°。 
本发明更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具有一显示面,且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一对向基板、一液晶层、一第一配向膜、一第二配向膜、一第一光学补偿膜以及一第二光学补偿膜。对向基板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且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第一配向膜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液晶层之间,且第一配向膜对液晶分子提供一第一配向方向。第二配向膜配置于对向基板与液晶层之间,且第二配向膜对液晶分子提供一第二配向方向。第一配向方向在显示面上的投影沿逆时钟方向旋转一角度为Δθ之后,会与第二配向方向反向,且90°≤Δθ≤100°。第一光学补偿膜与第一配向膜分别位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光学补偿膜具有一第一光吸收轴。第二光学补偿膜与第二配向膜分别位于对向基板的相对两侧,且第二光学补偿膜具有一第二光吸收轴。在此,定义逆时针方向为正值,由显示面上的一X轴正向逆时针旋转至第一配 向方向在显示面上的投影的旋转角度为θA,由X轴正向逆时针旋转至第一光吸收轴在显示面上的投影的旋转角度为θAE,且ΔθA=θAAE。此外,由X轴正向逆时针旋转至第二配向方向的反向在显示面上的投影的旋转角度为θC,由X轴正向逆时针旋转至第二光吸收轴在显示面上的投影的旋转角度为θCE,且ΔθC=θCCE。则,ΔθA与ΔθC至少一者满足下列条件其中:至少ΔθA满足-3°≤ΔθA<0°或,或至少ΔθC满足0°<ΔθC≤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更包括一第一偏光片以及一第二偏光片。第一偏光片与第一配向膜分别位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相对两侧。第二偏光片与第二配向膜分别位于对向基板的相对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更具有偏光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更具有偏光功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申请提出的一种TN-mode液晶显示面板的架构; 
图2A与2B分别绘示一种左旋液晶架构与一种右旋液晶架构; 
图3A绘示公知一种左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 
图3B绘示公知一种右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 
图4绘示依据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右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 
图5绘示实际应用本发明的设计概念对右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进行改良的技术方案及其光学表现的增益情形; 
图6绘示实际应用本发明的设计概念对左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进行改良的技术方案及其光学表现的增益情形; 
图7与8分别绘示另外两种实际应用本申请的设计概念对右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进行改良的技术方案及其光学表现的增益情形; 
图9与10分别绘示另外两种实际应用本申请的设计概念对左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进行改良的技术方案及其光学表现的增益情形。 
其中,附图标记 
100:液晶显示面板                 110:主动元件阵列基板 
120:对向基板                     130:液晶层 
140:第一配向膜                   150:第二配向膜 
160:第一光学补偿膜               170:第二光学补偿膜 
TFT: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侧的配向方向 CF:对向基板侧的配向方向 
Δθtwist:液晶扭转角 
θA: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侧的配向方向与X轴正向所夹的角度 
θAE: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侧的光学补偿膜的光吸收轴与X轴正向所夹的角度 
θC:对向基板侧的配向方向的反向与X轴正向所夹的角度 
θCE:为对向基板侧的光学补偿膜的光吸收轴与X轴正向所夹的角度 
ΔθA: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侧的配向方向与相应的光学补偿膜的光吸收轴所夹的角度 
ΔθC:对向基板侧的配向方向的反向与相应的光学补偿膜的光吸收轴所夹的角度 
Δθewv:两个光学补偿膜的光吸收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针对TN-mode液晶显示面板提供新的设计规范来增益其光学性质。主要是利用改变液晶分子的扭转角(Twist angle)与光学补偿膜(opticalcompensation film)的相对关系来提升左旋或右旋液晶架构所表现的中心对比及大视角对比。 
图1绘示本申请提出的一种TN-mode液晶显示面板的架构。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对向基板120、液晶层130、第一配向膜140、第二配向膜150、第一光学补偿膜160以及第二光学补偿膜170。对向基板120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相对设置。液晶层130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与对向基板120之间,且液晶层130包含多个液晶分子132。第一配向膜140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与液晶层130之间。第二配向膜150配置于对向基板120与液晶层130之间。第一光学补偿膜160与第一配向膜140分别位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的相对两侧。也就是说,第一配向膜140位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的内表面上,而第一光学补偿膜160位于主动元件阵列 基板110的外表面上。第二光学补偿膜170与第二配向膜150分别位于对向基板120的相对两侧。也就是说,第二配向膜150位于对向基板120的内表面上,而第二光学补偿膜170位于对向基板120的外表面上。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例如是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而对向基板120可包括彩色滤光层以及共用电极层。当然,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也可以是整合彩色滤光片制作的彩色滤光片于主动层上(color filter on array,COA)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或是主动层于彩色滤光片上(array on color filter,AOC)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或者是黑色矩阵(black matrix,BM)整合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black matrix onarray,BOA),此时,对向基板120可能包括共用电极(未绘示)。此外,液晶层130随着第一配向膜与第二配向膜150的设置,可能为左旋液晶或右旋液晶。 
首先,说明左旋液晶与右旋液晶的定义。下列附图表示皆采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与对向基板120组立后,以俯视(Top view)方向观察之,即从对向基板120往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方向观察。 
如图2A所示的左旋液晶架构,将图纸表面视为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当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与对向基板120组立后,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侧的第一配向膜140的配向方向(图式标示为TFT)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先碰到对向基板120侧的第二配向膜150的配向方向(图式标示为CF)的反向,则称为左旋液晶架构。在此,定义旋转角度Δθtwist为扭转角,且90°≤Δθtwist≤100°。 
此外,如图2B所示的右旋液晶架构,同样将图纸表面视为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当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与对向基板120组立后,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10侧的第一配向膜140的配向方向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先碰到对向基板120侧的第二配向膜150的配向方向的反向,则称为右旋液晶架构。在此,定义旋转角度Δθtwist为扭转角,且90°≤Δθtwist≤100°。 
下文先以右旋液晶架构来说明本申请的设计。 
图3A绘示公知一种左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图3B绘示公知一种右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图4绘示依据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右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图3A、图3B与图4的架构皆是采用相同的光学补偿膜。在此,将图纸表面视为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并且定义显示面上的X轴的正向为0度,则θA为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侧的配向方向(附图标示为TFT) 与X轴正向所夹的角度、θAE为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侧的光学补偿膜的光吸收轴(图式标示为TFT-EWV)与X轴正向所夹的角度、θC为对向基板侧的配向方向(图式标示为CF)的反向与X轴正向所夹的角度、θCE为对向基板侧的光学补偿膜的光吸收轴(图式标示为CF-EWV)与X轴正向所夹的角度。据此,可定义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侧的配向方向与相应的光学补偿膜的光吸收轴所夹的角度为ΔθA,且ΔθA=θAAE。此外,可定义对向基板侧的配向方向的反向与相应的光学补偿膜的光吸收轴所夹的角度为ΔθC,且ΔθC=θCCE。 
如图3B所示的现行右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其光学表现不佳。原因在于,光学补偿膜是针对暗态时受液晶层上下侧的配向膜所影响而未全然站直的液晶分子所设计,其主要是以上下两片光学补偿膜中和液晶分子倾角为对称排列的盘状分子来补偿液晶层边缘的残余位相差。传统的光学补偿膜皆针对左旋液晶进行设计,如图3B所示,其中ΔθA为约+0.3°(即,正0.3度),而ΔθC为约-0.3°(即,负0.3度),以有效发挥光学补偿膜的盘状液晶的补偿作用。然而,将此设计规范应用于如图3B所示的右旋液晶架构时,因为液晶扭转方向的不同,使得光学补偿膜的光吸收轴与相应的配向方向的相对关系发生错乱,而无法得到有效的光学补偿。 
如图4所示的右旋液晶架构调整液晶扭转角Δθtwist的大小来改变配向方向与光学补偿膜的光吸收轴的相对关系,使光学补偿膜得以发挥补偿功效。更详细而言,本实施例将液晶扭转角Δθtwist加大,使其大于相应两个光学补偿膜的光吸收轴的夹角Δθewv,或甚至涵盖Δθewv的范围,如此便可使光学补偿膜得以发挥良好的补偿功效,以增益光学表现。 
第一实施例-右旋液晶架构,同时调整两个配向膜的配向方向 
图5绘示实际应用前述的设计概念对右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进行改良的技术方案及其光学表现的增益情形。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将右旋液晶的扭转角Δθtwist由88°增加为94°,其中同时调整两个配向膜的配向方向,使液晶扭转角Δθtwist涵盖两个光学补偿膜的光吸收轴的夹角Δθewv的范围。换言之,通过将液晶扭转角Δθtwist由88°增加为94°,使得前述定义的ΔθA由+1.3°(即,正1.3度)被调整为-1.7°(即,负1.7度),而ΔθC由-1.3°被调整为+1.7°。通过模拟,可以分别获得液晶扭转角Δθtwist为88°以及为94°时的显示面的对比值,其 中可以发现当液晶扭转角Δθtwist增加为94°时,显示面的中央对比及大视角对比皆有显著的提升。 
此外,下表一更进一步列举多个特定的液晶扭转角Δθtwist的模拟结果。 
Figure BSA00000221169000071
(表一) 
如上表一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针对右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进行的改良方案,确实可有效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光学表现。其中,当液晶扭转角Δθtwist大于90°之后,显示面的中央对比及视角表现随着液晶扭转角Δθtwist的增加逐步提升,而在Δθtwist等于96.6°时略为下降。 
本实施例是针对TN-type的液晶显示面板所提出的架构,因此液晶扭转角Δθtwist小于180°的性质。此外,依据上表一的模拟结果,本实施例之较佳实施方式: 
针对右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3°≤ΔθA<0°或0°<ΔθC≤3°。 
在上述范围内,显示面的中央对比及视角表现相较于公知架构皆有显著的改善。 
第二实施例-左旋液晶架构,同时调整两个配向膜的配向方向 
图6绘示实际应用前述的设计概念对左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进行改良的技术方案及其光学表现的增益情形。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将左旋液晶的扭转角Δθtwist由88°增加为94°,其中同时调整两个配向膜的配向方向,使液晶扭转角Δθtwist涵盖两个光学补偿膜的光吸收轴的夹角Δθewv的范围。换言之,通过将液晶扭转角Δθtwist由88°增加为94°,使得前述定义的ΔθA由-0.7°(即,负0.7度)被调整为+2.3°(即,正2.3度),而ΔθC由+0.7°被调整为-2.3°。通过模拟,可以分别获得液晶扭转角Δθtwist为88°以及为94°时的显示面的对比值,其中可以发现当液晶扭转角Δθtwist增加为94°时,显示面的中央对比及 大视角对比皆有显著的提升。 
此外,下表二更进一步列举多个特定的液晶扭转角Δθtwist的模拟结果。 
Figure BSA00000221169000081
(表二) 
如上表二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针对左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进行的改良方案,确实可有效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光学表现。其中,当液晶扭转角Δθtwist大于90.4°之后,显示面的中央对比及视角表现随着液晶扭转角Δθtwist的增加逐步提升,而在Δθtwist等于95.4°时略为下降。 
本实施例是针对TN-type的液晶显示面板所提出的架构,因此液晶扭转角Δθtwist有小于180°的性质。此外,依据上表一的模拟结果,本实施例的较佳实施方式: 
左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0.5°≤ΔθA≤3°或-3°≤ΔθC≤-0.5°。 
在上述范围内,显示面的中央对比及视角表现相较于公知架构皆有显著的改善。 
第三实施例-右旋液晶架构,仅调整单侧的配向方向 
前述第一实施例是同时调整两个配向膜的配向方向来改变液晶扭转角Δθtwist。实际上,也可以仅变动其中一个配向膜的配向方向来达到相同效果。 
(A)固定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侧的配向方向,调整对向基板侧的配向方向: 
图7绘示本申请另一种实际应用前述的设计概念对右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进行改良的技术方案及其光学表现的增益情形。下表三则列举多个特定的液晶扭转角Δθtwist的模拟结果。 
Figure BSA00000221169000091
(表三) 
请同时参考图7与上表三,将右旋液晶的扭转角Δθtwist由88°增加为92°以及93.3°,其中只调整对向基板侧的配向方向,ΔθA被固定为+0.3°(即,正0.3度),而ΔθC由-2.3°(即,负2.3度)变为+1.7°以及+3°,此时ΔθC仍介于0°<ΔθC≤3°的范围中,而中央对比及视角表现仍有显著提升。 
(B)固定对向基板侧的配向方向,调整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侧的配向方向: 
图8绘示本申请又一种实际应用前述的设计概念对右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进行改良的技术方案及其光学表现的增益情形。下表四则列举多个特定的液晶扭转角Δθtwist的模拟结果。 
Figure BSA00000221169000092
(表四) 
请同时参考图8与上表四,将右旋液晶的扭转角Δθtwist由88°增加为92°以及93.3°,其中只调整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侧的配向方向,ΔθC被固定为-0.3°,而ΔθA由+2.3°变为-1.7°以及-3°,此时ΔθA仍介于-3°≤ΔθA<0°的范围中,而中央对比及视角表现仍有显著提升。 
第四实施例-右旋液晶架构,仅调整单侧的配向方向 
前述第二实施例是同时调整两个配向膜的配向方向来改变液晶扭转角Δθtwist。实际上,也可以仅变动其中一个配向膜的配向方向来达到相同效果。 
(A)固定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侧的配向方向,调整对向基板侧的配向方向: 
图9绘示本申请另一种实际应用前述的设计概念对左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进行改良的技术方案及其光学表现的增益情形。下表五则列举多个 特定的液晶扭转角Δθtwist的模拟结果。 
Figure BSA00000221169000101
(表五) 
请同时参考图9与上表5,将左旋液晶的扭转角Δθtwist由88°增加为92°以及92.7°,其中只调整对向基板侧的配向方向,ΔθA被固定为+0.3°(即,正0.3度),而ΔθC由+1.7°变为-2.3°(即,负2.3度)以及-3°,此时ΔθC仍介于-3°≤ΔθC≤-0.5°的范围中,而中央对比及视角表现仍有显著提升。 
(B)固定对向基板侧的配向方向,调整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侧的配向方向: 
图10绘示本申请又一种实际应用前述的设计概念对左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进行改良的技术方案及其光学表现的增益情形。下表六则列举多个特定的液晶扭转角Δθtwist的模拟结果。 
Figure BSA00000221169000102
(表六) 
请同时参考图10与上表六,将左旋液晶的扭转角Δθtwist由88°增加为92°以及92.7°,其中只调整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侧的配向方向,ΔθC被固定为-0.3°,而ΔθA由-1.7°变为+2.3°以及+3°,此时ΔθA仍介于0.5°≤ΔθA≤3°的范围中,而中央对比及视角表现仍有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本发明分别针对左旋液晶及右旋液晶搭配光学补偿膜的架构进行设计,其中对于右旋液晶而言,制程参数设计及补偿膜角度的选择应遵守:当ΔθA及ΔθC至少一者满足-3°≤ΔθA<0°或0°<ΔθC≤+3°的范围时,可具有较佳 的光学表现;对于左旋液晶而言,制程参数设计及补偿膜角度的选择应遵守:当ΔθA及Δθc至少一者满足0.5°≤ΔθA≤3°或-3°≤ΔθC≤-0.5°的范围时,可具有较佳的光学表现。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面,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一主动元件阵列基板;
一对向基板,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相对设置;
一液晶层,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该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
一第一配向膜,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该第一配向膜对这些液晶分子提供一第一配向方向;
一第二配向膜,配置于该对向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该第二配向膜对这些液晶分子提供一第二配向方向,其中该第一配向方向在该显示面上的投影沿顺时钟方向旋转一角度为Δθ之后,会与该第二配向方向反向,且90°≤Δθ≤100°;
一第一光学补偿膜,该第一光学补偿膜与该第一配向膜分别位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相对两侧,且该第一光学补偿膜具有一第一光吸收轴;以及
一第二光学补偿膜,该第二光学补偿膜与该第二配向膜分别位于该对向基板的相对两侧,且该第二光学补偿膜具有一第二光吸收轴,定义:
逆时针方向为正值,由该显示面上的一X轴正向逆时针旋转至该第一配向方向在该显示面上的投影的旋转角度为θA,由该X轴正向逆时针旋转至该第一光吸收轴在该显示面上的投影的旋转角度为θAE,且ΔθAθAAE
由该X轴正向逆时针旋转至该第二配向方向的反向在该显示面上的投影的旋转角度为θC,由该X轴正向逆时针旋转至该第二光吸收轴在该显示面上的投影的旋转角度为θCE,且ΔθC=θCCE,其中:
至少ΔθA满足0.5°≤ΔθA≤3°或至少ΔθC满足-3°≤ΔθC≤-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第一偏光片,该第一偏光片与该第一配向膜分别位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相对两侧;以及
一第二偏光片,该第二偏光片与该第二配向膜分别位于该对向基板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补偿膜更具有偏光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补偿膜更具有偏光功能。
5.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面,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一主动元件阵列基板;
一对向基板,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相对设置;
一液晶层,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该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
一第一配向膜,配置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该第一配向膜对这些液晶分子提供一第一配向方向;
一第二配向膜,配置于该对向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该第二配向膜对这些液晶分子提供一第二配向方向,其中该第一配向方向在该显示面上的投影沿逆时钟方向旋转一角度为Δθ之后,会与该第二配向方向反向,且90°≤Δθ≤100°;
一第一光学补偿膜,该第一光学补偿膜与该第一配向膜分别位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相对两侧,且该第一光学补偿膜具有一第一光吸收轴;以及
一第二光学补偿膜,该第二光学补偿膜与该第二配向膜分别位于该对向基板的相对两侧,且该第二光学补偿膜具有一第二光吸收轴,定义:
逆时针方向为正值,由该显示面上的一X轴正向逆时针旋转至该第一配向方向在该显示面上的投影的旋转角度为θA,由该X轴正向逆时针旋转至该第一光吸收轴在该显示面上的投影的旋转角度为θAE,且ΔθA=θAAE
由该X轴正向逆时针旋转至该第二配向方向的反向在该显示面上的投影的旋转角度为θC,由该X轴正向逆时针旋转至该第二光吸收轴在该显示面上的投影的旋转角度为θCE,且ΔθC=θCCE,其中:
至少ΔθA满足-3°≤ΔθA<0°,或至少ΔθC满足0°<ΔθC≤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第一偏光片,该第一偏光片与该第一配向膜分别位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相对两侧;以及
一第二偏光片,该第二偏光片与该第二配向膜分别位于该对向基板的相对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补偿膜更具有偏光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补偿膜更具有偏光功能。
CN2010102479703A 2010-08-04 2010-08-04 液晶显示面板 Active CN1019160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479703A CN101916011B (zh) 2010-08-04 2010-08-04 液晶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479703A CN101916011B (zh) 2010-08-04 2010-08-04 液晶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6011A CN101916011A (zh) 2010-12-15
CN101916011B true CN101916011B (zh) 2012-02-01

Family

ID=43323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79703A Active CN101916011B (zh) 2010-08-04 2010-08-04 液晶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1601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30768A1 (en) * 1997-06-12 2008-06-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Vertically-aligned (V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259923B (en) * 2002-08-01 2006-08-11 Boe Hyid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6058825A (ja) * 2004-07-21 2006-03-0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119444A (ja) * 2004-10-22 2006-05-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位相差補償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6011A (zh) 201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48871B2 (ja) 液晶表示素子
US793298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patterned electrodes for repetitive divided horizontal electric field and fringing electric field
JP291633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53769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80218645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10620482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0966230B1 (ko) 시야각 조절이 가능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003961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7022623A1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4441971B2 (ja) 液晶表示素子
WO2020047955A1 (zh) 一种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06030512A1 (ja) 液晶表示素子
US20130141675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60250547A1 (en) Optically compensated birefringence (OCB)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6148067A1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US2013014167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40240649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12011443A1 (ja)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916011B (zh) 液晶显示面板
WO2011013269A1 (ja)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19804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30148071A1 (e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1109943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TWI414844B (zh) 液晶顯示面板
KR100724957B1 (ko) 프린즈필드스위칭 액정표시소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