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8427B - 按键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08427B CN101908427B CN 201010238982 CN201010238982A CN101908427B CN 101908427 B CN101908427 B CN 101908427B CN 201010238982 CN201010238982 CN 201010238982 CN 201010238982 A CN201010238982 A CN 201010238982A CN 101908427 B CN101908427 B CN 1019084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y
- hole
- key switch
- press
- key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按键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属于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按键结构中按压按键部件时容易发生卡键,且按键部件与机壳上通孔之间间隙较大的技术问题。该按键结构,包括开设于机壳上的通孔、穿设于通孔内的按键部件以及设置于机壳内的按键开关,其中:按键部件与按键开关位置相对,且按键部件与通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按键部件的外表面朝接近按键开关的方向尺寸逐渐增大。该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电路板以及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按键结构,电路板与按键开关电连接。本发明应用于改进按键结构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键结构以及设有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掌上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通信工具。
按键结构是便携式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按压按键结构上键帽或硅胶垫等按键部件可以实现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人机交互。
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子设备上设置的按键结构,包括开设于塑胶材料的机壳1上的通孔2、穿设于通孔2内的键帽或硅胶垫等按键部件3以及设置于机壳1内的按键开关,其中:按键部件3与按键开关位置相对,且按键部件3与通孔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由于机壳1通常采用由模具制成的塑胶件,通孔2的出模方向通常朝向远离按键开关的方向,这样制作出的通孔2的内壁朝接近按键开关的方向口径尺寸逐渐减小,且通孔2的内壁接近按键开关的端口容易出现毛刺,同时,键帽与硅胶垫的出模方向通常朝向接近按键开关的方向,这样制作出的按键部件3的外表面朝接近按键开关的方向尺寸逐渐减小。
使用电子设备时,用户先按压按键部件3,按键部件3会抵靠并压抵按键开关,按键开关被压下并按动之后,会产生按键信号并会将按键信号输出至电子设备的主芯片,主芯片接收到按键信号后会识别用户按压的按键部件3所在的位置,从而产生相应的指令。
本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现有的电子设备上设置的如图1所示按键结构中,通孔2的内壁朝接近按键开关的方向口径尺寸逐渐减小,所以通孔2的内壁接近按键开关端口尺寸比较小,且该端口处易出现毛刺,按压按键部件3的过程中按键部件3的外表面与机壳1上的通孔2之间的间隙会逐渐减小,按键部件3易被机壳1上通孔2的孔壁卡住,使得按键部件3被按下之后难以还原,导致按压按键部件3时容易发生卡键;
同时,由于通孔2的内壁朝接近按键开关的方向口径尺寸逐渐减小,而按键部件3的外表面朝接近按键开关的方向尺寸逐渐减小,为了使得按键部件3在通孔2内自由移动时比较顺畅,通孔2与按键部件3之间的间隙通常也会设置比较大,这样不仅容易渗入灰尘,而且影响外观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键结构以及设有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移动终端,解决了现有的按键结构中按压按键部件时容易发生卡键,且按键部件与机壳上通孔之间间隙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按键结构,包括开设于机壳上的通孔、穿设于所述通孔内的按键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按键开关,其中:
所述按键部件与所述按键开关位置相对,且所述按键部件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按键部件的外表面朝接近所述按键开关的方向尺寸逐渐增大。
该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电路板以及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结构,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按键开关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按键结构中,按键部件与通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按键部件的外表面朝接近按键开关的方向尺寸逐渐增大,按压按键部件并通过按键部件按动按键开关时,按键部件朝接近按键开关的方向移动过程中,按键部件的外表面与通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会越来越大,所以按键部件不易被机壳上通孔的孔壁卡住,被按下的按键部件也很容易还原;
同时,由于按压按键部件时,按键部件的外表面与通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会越来越大,所以按键部件与通孔远离按键开关的端口之间的间隙可以设计比较小,此时,不仅按键部件与通孔之间不易渗入灰尘,而且按键部件与通孔远离按键开关的端口之间的间隙设计比较小时,不仅按键部件与通孔之间不易渗入灰尘,同时外观上感觉也比较美观,进而解决了现有的按键结构中按压按键部件时容易发生卡键,且按键部件与机壳上通孔之间间隙较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按键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设置有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便携式移动终端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压按键部件时不容易发生卡键,按键部件与机壳上通孔之间间隙较小,且外形更为美观的按键结构以及设有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移动终端。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结构,包括开设于机壳1上的通孔2、穿设于通孔2内的按键部件3以及设置于机壳1内的按键开关4,其中:
按键部件3与按键开关4位置相对,且按键部件3与通孔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按键部件3的外表面朝接近按键开关4的方向尺寸逐渐增大。
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按键结构中,按键部件3与通孔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按键部件3的外表面朝接近按键开关4的方向尺寸逐渐增大,按压按键部件3并通过按键部件3按动按键开关4时,按键部件3朝接近按键开关4的方向移动过程中,按键部件3的外表面与通孔2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会越来越大,所以按键部件3不易被机壳1上通孔2的孔壁卡住,被按下的按键部件3也很容易还原;
同时,由于按压按键部件3时,按键部件3的外表面与通孔2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会越来越大,所以按键部件3与通孔2远离按键开关4的端口之间的间隙可以设计比较小,此时,不仅按键部件3与通孔2之间不易渗入灰尘,而且按键部件3与通孔2远离按键开关4的端口之间的间隙设计比较小时,不仅按键部件3与通孔2之间不易渗入灰尘,同时外观上感觉也比较美观,进而解决了现有的按键结构中按压按键部件3时容易发生卡键,且按键部件3与机壳1上通孔2之间间隙较大的技术问题。
通孔2的内壁与按键部件3的外表面互相平行。通孔2的内壁与按键部件3的外表面互相平行时,通孔2的内壁与按键部件3各表面之间的间隙比较均匀,在机壳1的通孔2内安装按键部件3时容易安装到位,安装操作比较方便。
如图5和图6所示,按键部件3的外表面与通孔2的轴心线之间存在夹角α,夹角α的角度值为2°~9°。按键部件3的外表面与通孔2的轴心线之间存在夹角α角度值为2°~9°时,不仅便于按键部件3与通孔2的制造,也便于将按键部件3装配于通孔2上,而且机壳1通孔2处的厚度尺寸比较大,机壳1通孔2处的强度也比较好。此外,从机壳1远离按键开关4的一面观察按键部件3时,按键部件3与通孔2内壁之间的间隙会被按键部件3上与通孔2的轴心线之间存在夹角α的外表面阻挡住,所以按键结构从外形上看会更为美观。
本实施例中夹角α的角度值优选为6°。实践证明:此时按键部件3与通孔2不仅更容易制造,更方便将按键部件3装配于通孔2上,且机壳1通孔2处的厚度尺寸以及机壳1通孔2处的强度也可以满足大部分客户的要求。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按键部件3为按键胶垫31和/或键帽32,其中:按键胶垫31其中一端与按键开关4位置相对,其中另一端延伸出通孔2远离按键开关4的端口或其中另一端与键帽32位置相对。
按键胶垫31具有弹性,按压按键胶垫31时用户手感比较好,用户按压按键胶垫31和/或键帽32时,被按下的按键胶垫31和/或键帽32会按动按键开关4,从而实现按键操作。
由于通过按键胶垫31或键帽32均可以达到按压按键开关4的目的,所以本实施例中按键部件3既可以仅是按键胶垫31,也可以仅是键帽32,还可以同时包括按键胶垫31以及键帽32,当然,按键部件3也可以是按键胶垫31与键帽32之外的其他可以起到按压按键开关4作用的部件。
本实施例中按键胶垫31为硅胶材料制成。硅胶材料吸附性能高、热稳定性好、化学性质稳定且有较高的机械强度,适宜应用于制作按键胶垫31。当然,本实施例中按键胶垫31也可以采用其他橡胶材料。
通孔2远离按键开关4的端口还设有防脱边沿5,防脱边沿5的口径尺寸小于通孔2的内径,键帽32的一端嵌于通孔2内,且其嵌于通孔2内的一端的外表面尺寸大于防脱边沿5的口径尺寸。防脱边沿5可以避免键帽32从通孔2远离按键开关4的端口脱出。当然,本实施例中防脱边沿5也可以设置于通孔2接近按键开关4的端口或设置于通孔2的内壁中间某一位置。
按键胶垫31包括呈垫状的本体部33以及至少一个与本体部33相连的按键凸起34,每个按键凸起34远离本体部33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按键开关4位置相对,本体部33远离按键开关4的一侧包括第一部分331以及第二部分332,第一部分331与至少一个键帽32位置相对,且键帽32的外表面朝接近按键开关4的方向尺寸逐渐增大。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键帽32上设置有按键标记,本实施例中键帽32上设置有方向键标记。键帽32对按键胶垫31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按压键帽32时,键帽32会朝接近按键开关4的方向移动,接着,键帽32会带动按键胶垫31,并通过按键胶垫31按压按键开关4,从而完成按键操作。键帽32被按压的过程中,键帽32与通孔2内壁之间的间隙会逐渐增大,所以通孔2接近按键开关4的端口不会将键帽32卡住,不会发生卡键的问题。
此外,从机壳1远离按键开关4的一面观察键帽32时,键帽32与通孔2内壁之间的间隙会被键帽32上与通孔2的轴心线之间存在夹角α的外表面阻挡住,所以按键结构从外形上看会更为美观。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机壳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2,本体部33上第二部分332穿设于其中一个通孔2内,且与通孔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本体部33上第二部分332的外表面朝接近按键开关4的方向尺寸逐渐增大,通孔2的内壁与本体部33的外表面互相平行。
当按压本体部33上第二部分332时,本体部33上第二部分332会朝接近按键开关4的方向移动,并带动与第二部分332位置相对的按键凸起34按压按键开关4,从而完成按键操作。由于本体部33上第二部分332被按压的过程中,本体部33上第二部分332与通孔2内壁之间的间隙会逐渐增大,所以通孔2接近按键开关4的端口不会将本体部33上第二部分332卡住,不会发生卡键的问题。
此外,与键帽32同理,从机壳1远离按键开关4的一面观察本体部33上第二部分332时,本体部33上第二部分332与通孔2内壁之间的间隙会被本体部33的第二部分332上与通孔2的轴心线之间存在夹角α的外表面阻挡住,所以按键结构从外形上看会更为美观。
按键开关4为dome片。dome片是一种包含金属弹片(或称:锅仔片)的PET薄片、用在PCB或FPC等线路板上作为开关使用,dome片可以起到触感型开关的作用。当然,本实施例中按键开关4也可以使用dome片之外的其他触感型开关。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如图4所示机壳1、设置于机壳1内的电路板6以及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结构,电路板6与按键开关4电连接。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结构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产生相同的技术效果,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中便携式移动终端优选为手机或掌上电脑,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结构也可以应用于手机、掌上电脑之外的其他电子设备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于机壳上的通孔、穿设于所述通孔内的按键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按键开关,其中:
所述按键部件与所述按键开关位置相对,且所述按键部件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按键部件的外表面朝接近所述按键开关的方向尺寸逐渐增大;
所述通孔的内壁与所述按键部件的外表面互相平行;
所述按键部件的外表面与所述通孔的轴心线之间存在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值为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角度值为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部件为按键胶垫和/或键帽,其中:
所述按键胶垫其中一端与所述按键开关位置相对,其中另一端延伸出所述通孔远离所述按键开关的端口或其中另一端与所述键帽位置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远离所述按键开关的端口还设有防脱边沿,所述防脱边沿的口径尺寸小于所述通孔的内径,所述键帽的一端嵌于所述通孔内,且其嵌于所述通孔内的一端的外表面尺寸大于所述防脱边沿的口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胶垫包括呈垫状的本体部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本体部相连的按键凸起,其中:
每个所述按键凸起远离所述本体部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按键开关位置相对;
所述本体部远离所述按键开关的一侧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至少一个所述键帽位置相对,且所述键帽的外表面朝接近所述按键开关的方向尺寸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通孔,所述本体部上第二部分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通孔内,且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本体部上第二部分的外表面朝接近所述按键开关的方向尺寸逐渐增大,所述通孔的内壁与所述本体部的外表面互相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开关为dome片。
8.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电路板以及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按键结构,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按键开关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238982 CN101908427B (zh) | 2010-07-28 | 2010-07-28 | 按键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238982 CN101908427B (zh) | 2010-07-28 | 2010-07-28 | 按键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08427A CN101908427A (zh) | 2010-12-08 |
CN101908427B true CN101908427B (zh) | 2013-05-15 |
Family
ID=43263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23898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8427B (zh) | 2010-07-28 | 2010-07-28 | 按键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90842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77846B (zh) * | 2015-08-06 | 2017-10-24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表壳组件、智能手表及智能手表的控制方法 |
CN106790890B (zh) * | 2016-12-01 | 2019-09-24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侧键结构及其手机 |
CN110612000A (zh) * | 2018-06-15 | 2019-12-2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壳体、一种壳体组件及一种电子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361A (zh) * | 1991-07-25 | 1991-12-25 | 北京邮电学院鸿雁电器厂 | 组合开关的技术措施和组合开关 |
EP0565959B1 (en) * | 1992-04-14 | 1996-08-28 | MOTOROLA GmbH | A keypad |
CN2609152Y (zh) * | 2003-02-11 | 2004-03-31 | 倚天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方向功能键与面板破孔间隙的改进结构 |
JP2005244376A (ja) * | 2004-02-25 | 2005-09-08 |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 キーボタン構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移動通信端末 |
CN1797631A (zh) * | 2004-12-28 | 2006-07-0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按钮开关 |
JP2006352414A (ja) * | 2005-06-15 | 2006-12-28 | Sharp Corp | 携帯通信機器 |
CN201387830Y (zh) * | 2009-02-27 | 2010-01-20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防静电按键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
WO2010049015A1 (en) * | 2008-10-30 | 2010-05-06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Dome sheet and key pad |
-
2010
- 2010-07-28 CN CN 201010238982 patent/CN10190842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361A (zh) * | 1991-07-25 | 1991-12-25 | 北京邮电学院鸿雁电器厂 | 组合开关的技术措施和组合开关 |
EP0565959B1 (en) * | 1992-04-14 | 1996-08-28 | MOTOROLA GmbH | A keypad |
CN2609152Y (zh) * | 2003-02-11 | 2004-03-31 | 倚天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方向功能键与面板破孔间隙的改进结构 |
JP2005244376A (ja) * | 2004-02-25 | 2005-09-08 |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 キーボタン構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移動通信端末 |
CN1797631A (zh) * | 2004-12-28 | 2006-07-0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按钮开关 |
JP2006352414A (ja) * | 2005-06-15 | 2006-12-28 | Sharp Corp | 携帯通信機器 |
WO2010049015A1 (en) * | 2008-10-30 | 2010-05-06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Dome sheet and key pad |
CN201387830Y (zh) * | 2009-02-27 | 2010-01-20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防静电按键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08427A (zh) | 2010-1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80031673A1 (en) | Keyboard structure | |
CN201146119Y (zh) | 一种键盘的按键结构 | |
CN101908427B (zh) | 按键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 |
CN103065843B (zh) | 磁吸式按键及其键盘 | |
CN201780912U (zh) | 气压式按键 | |
US20190228929A1 (en) | Soft-rubber keyboard having hard sheets with convex switches | |
CN206059231U (zh) | 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设备 | |
CN203444420U (zh) | 用于电脑键盘的按键单元及电脑键盘 | |
CN201387830Y (zh) | 防静电按键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 |
CN203367102U (zh) | 一种由软胶件和硬胶件组成的薄形键盘 | |
CN103219182B (zh) | 一种无弹性硅胶体和剪刀脚支架的薄型计算机键盘 | |
CN104701052A (zh) | 一种键盘 | |
CN201853593U (zh) | 键盘按键结构 | |
CN201946472U (zh) | 防脱落键盘按键结构 | |
CN200986877Y (zh) | 按键结构 | |
CN203165755U (zh) | 一种无弹性硅胶体和剪刀脚支架的薄型计算机键盘 | |
CN203312111U (zh) | 一种机械式与薄膜式混合型键盘 | |
CN217239325U (zh) | 一种低手感高行程的开关模组 | |
CN201417691Y (zh) | 一种新型薄膜开关 | |
CN206282766U (zh) | 一种薄形轻触开关式弹性按键 | |
CN201156484Y (zh) | 一种键盘以及具有所述键盘的电脑 | |
CN203644613U (zh) | 一种机械手感按键结构 | |
CN202979055U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水按键结构 | |
CN206134568U (zh) | 一种静音锅仔片 | |
CN201966101U (zh) | 按键及键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