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892543A - 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2543A
CN101892543A CN2010101822217A CN201010182221A CN101892543A CN 101892543 A CN101892543 A CN 101892543A CN 2010101822217 A CN2010101822217 A CN 2010101822217A CN 201010182221 A CN201010182221 A CN 201010182221A CN 101892543 A CN101892543 A CN 101892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rp
back layer
fabric
for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822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92543B (zh
Inventor
张后成
柳一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il Cor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ong Jinkemikeer
Youil Cor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900432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060719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900432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060721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Xiong Jinkemikeer, Youil Corp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ong Jinkemikeer
Publication of CN101892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25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925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25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03D1/0035Protective fabrics
    • D03D1/007UV radiation protecting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11/02Fabrics formed with pockets, tubes, loops, folds, tucks or flap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513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heat-resistant or fireproof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587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adhesive; fusible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9/00Open-work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4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41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thermoplastic; thermosetting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1Lofty fabric with equidistant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10T428/24612Composite web or shee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92Density or compression of compon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10Scrim [e.g., open net or mesh, gauze, loose or open weave or knit, etc.]
    • Y10T442/102Woven scrim
    • Y10T442/153Including an additional scrim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30Woven fabric [i.e., woven strand or strip material]
    • Y10T442/3179Woven fabric is characterized by a particular or differential weave other than fabric in which the strand denier or warp/weft pick count is specified
    • Y10T442/3195Three-dimensional weave [e.g., x-y-z planes, multi-planar warps and/or wefts,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30Woven fabric [i.e., woven strand or strip material]
    • Y10T442/3179Woven fabric is characterized by a particular or differential weave other than fabric in which the strand denier or warp/weft pick count is specified
    • Y10T442/3195Three-dimensional weave [e.g., x-y-z planes, multi-planar warps and/or wefts, etc.]
    • Y10T442/3203Multi-planar warp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Blind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该三维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面层、中间层、用于连接所述表面层和背面层的第一互连部分、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中间层和背面层的第二互连部分。该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可在单架织机上成批操作而织成,并且可在二维形状和三维形状之间进行转换。该织物由于中间部分具有多层结构而可应用作具有高遮光率的遮光帘的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三层结构的可产生三维形状的织物以及制作该织物的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织物以及用于制作该织物的方法,尤其涉及由于中间部分具有多层结构而可应用作具有高遮光率和隔热效率的遮光帘材料的织物,该织物可通过新型纺织技术在单架织机上成批操作而织成,并且可在二维形状和三维形状之间进行转换。
背景技术
织物通常是由相应的原材料制造,并且是通过编织(weaving)、针织(knitting)、编结(plaiting)或者编制(braiding)而制成。例如,毡合织物是通过纤维的毡合而制成。按照其标准制作方法,织物主要分为机织织物(wovenfabrics)、针织织物(knitted fabrics)、毡合织物(felt fabrics)、编结织物(plaited fabrics)、无纺织物(non-woven fabrics)、层压织物(laminated fabrics)以及模压织物(molded fabrics)。
从狭义上讲,机织织物是指通过将垂直的经线与水平的纬线按照垂直角度交织而构成的织物。机织织物是最广泛用于内衣和外衣的织物。针织织物是通过将多组线做成多个线圈并且将这些线圈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彼此结合而构成。针织织物可通过针织而快速制成,在穿着时容易松弛且有弹性。通过加热、加湿、加压或者冲击将多股纤维毡合来构成毡合织物,从而不需要使用线。在编结、编制以及蕾丝织物中,单独的线在从任一方向滑行的同时与多组线交织,以获得所需的效果。通过应用粘合剂材料、通过纤维表面上的化学作用来粘接纤维、或者通过加热来粘接热塑性纤维的网状物或者片状物而构成无纺织物。通过将泡沫材料层叠到一或两层机织织物上来构成层压织物,以获得改善的柔韧性以及提供一种柔软的感觉。模压织物的表面面积大于挤出之前的原材料的表面面积。模压制品(例如,布料)是柔软的,或者是以绒面(pile)或者板的形式。这些制品非常耐穿,与人体的机能相符,并且不容易变形。
目前还没有利用或者使用二维织物的侧边。当前,使用缝制以及其它熔接技术来将三维形状赋予织物。
这些技术的工业应用已经得到报道。例如,美国专利No.3,384,519提出了一种包括双层织物和设置在织物之间的移动轮叶的遮光帘,其中,所述织物通过熔接或粘接而依附到轮叶上。轮叶的水平移动可允许光穿过网型织物,而轮叶的垂直移动可阻挡光。通过轮叶的移动,可控制进入遮光帘的光量。此外,织物的柔软质地和网状结构可使遮光帘能够以可控的方式来遮光。然而,使用粘合剂或压敏胶粘剂来将轮叶粘接到织物上可引起室内环境污染的问题。特别是,遮光帘的长期使用造成由于紫外光而引起粘合剂或压敏胶粘剂的物理性质变差,从而导致轮叶和织物之间的粘接变差。在一些严重的情形下,轮叶与织物相分离。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在韩国专利No.10-0815579中提出了一种三维织物。该三维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面层、以及连接表面层和背面层的中间层。该中间层是由第一中间部分和第二中间部分所构成。表面层包括按照交替重复图案所形成的顺序未缝合表面部分和顺序缝合表面部分。未缝合表面部分基本上仅由表面经线所构成,而缝合表面部分是由表面经线和中间经线所构成。背面层包括按照交替重复图案所形成的顺序的未缝合背面部分和顺序缝合背面部分。未缝合背面部分基本上仅由背面经线所构成,而缝合背面部分是由背面经线和中间经线所构成。中间层包括仅由中间经线所构成且按照交替重复图案与缝合表面部分和缝合背面部分相连的顺序中间部分。
然而,在上述三维织物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该织物的结构简单,仅由背面层、中间层以及表面层所构成,这样就不可能显示各种情景。在表面层和背面层形成网状结构的情形下,仅中间层会遮光。该专利的较大问题在于三维织物的中间部分具有单层结构,以致不能完全遮光。因此,该获得专利的织物不能应用于诸如电影院、讲堂、演示厅、实验室等应完全遮光的各种场所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织物以及制作该织物的方法,该织物可通过新型编织技术在单架织机上成批操作而织成,可在二维形状和三维形状之间进行转换,并且由于中间部分具有多层结构而可应用作具有可控的高遮光率且保温的遮光帘材料。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其包括表面层、背面层、中间层、用于连接表面层和背面层的第一互连部分、以及用于连接中间层和背面层的第二互连部分,其中,按照相同的角度来设置第一互连部分和第二互连部分。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其包括背面层、中间层、表面层、连接背面层和中间层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连接中间层和表面层的第二连接部分,其中,经线按照交替重复图案顺序地形成背面层、第一连接部分、中间层、第二连接部分、以及表面层,然后连接到背面层来形成连接经线以及再次形成所述背面层,并且从背面层、第一连接部分、中间层、第二连接部分、以及表面层中的每一个顺序地且同时地编织经线,然后切断所述连接经线。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通过不与纬线交织来编织的经线而在所述表面层中形成暴露于织物表面上的突出部分。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按照相同角度来编织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包括背面层、中间层、表面层、连接背面层和中间层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连接中间层和表面层的第二连接部分,其中,经线按照交替重复图案顺序地形成背面层、第一连接部分、中间层、第二连接部分、以及表面层,然后连接到所述背面层来形成连接经线以及再次形成背面层,并且如由综(harness)号所示,当从背面层开始的经线为1/2/3/4时,从第一连接部分开始的经线为5/6,从中间层开始的经线为7/8,从第二连接部分开始的经线为9/10,以及从表面层开始的经线为11/12/13/14,并且,经线1/2/3/4形成背面层然后形成表面层,当经线1/2/3/4与形成朝向背面层的连接经线的经线13/14相接时,经线3/4形成第一连接部分,而经线1/2/13/14形成背面层。经线5/6形成第一连接部分并且与形成中间层的经线7/8相织来形成缝合中间部分,此后,经线5/6形成中间层而经线7/8形成第二连接部分。经线11/12/13/14形成表面层并且与形成第二连接部分的经线9/10相织来形成缝合表面部分,然后经线13/14连接到背面层而经线9/10/11/12形成表面层,接着切断所述经线。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其包括表面层、中间层、背面层、连接表面层和中间层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连接中间层和背面层的第二连接部分,其中,在所述中间层上对称地纺织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其包括背面层、中间层、表面层、连接背面层和中间层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连接中间层和表面层的第二连接部分。经线包括:第一组经线,该第一组经线按照交替重复图案顺序地形成背面层、第一连接部分,然后连接到背面层来形成第一连接经线并且再次形成所述背面层;以及第二组经线,该第二组经线按照交替重复图案顺序地形成表面层、第二连接部分、以及中间部分,然后连接到表面层来形成第二连接经线并且再次形成所述表面层。从背面层和第一连接部分中的每一个顺序地且同时地纺织第一组经线,从中间层、第二连接部分、以及表面层中的每一个顺序地且同时地纺织第二组经线,然后切断第一连接经线和第二连接经线。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通过不与纬线交织来编织的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来在所述背面层中形成暴露在织物表面上的表面突出部分和背面突出部分。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中间层上对称地纺织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其包括背面层、中间层、表面层、连接背面层和中间层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连接中间层和表面层的第二连接部分。经线包括:第一组经线,该第一组经线按照交替重复图案顺序地形成背面层、第一连接部分,然后连接到背面层来形成第一连接经线并且再次形成所述背面层;以及第二组经线,该第二组经线按照交替重复图案顺序地形成表面层、第二连接部分、以及中间部分,然后连接到所述面层来形成第二连接经线并且再次形成所述表面层。如由综号所示,当从背面层开始的第一组经线为1/2/3/4,从第一连接部分开始的第一组经线为5/6,从中间层开始的第二组经线为7/8,从第二连接部分开始的第二组经线为9/10,从表面层开始的第二组经线为11/12/13/14时,并且经线1/2/3/4形成所述背面层,然后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以及第一连接经线,并且当经线1/2/3/4与连接到背面层上的经线5/6相接时,经线3/4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并且经线1/2/5/6形成所述背面层。经线5/6形成第一连接部分并且与形成中间层的经线7/8和形成第二连接部分的经线9/10相织,来形成缝合中间部分,此后,经线5/6形成第一连接经线,经线7/8形成第二连接经线,经线9/10形成中间层。经线11/12/13/14形成表面层,然后当经线11/12/13/14与经线7/8相接时,经线13/14形成第二连接部分而经线7/8/11/12形成表面层,然后切断第一连接经线和第二连接经线。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经线和/或纬线是用低熔点纱线编织的。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经线和/或纬线为将低熔点纱线和阻燃纱线相混合的原纱(grey yarn)或者由低熔点部分和阻燃部分所构成的复合纤维。
在本发明的还一些实施方式中,表面层、中间层以及背面层通过编织形成网状结构。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比表面层、间层以及背面层更加密实。
在本发明的还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织物被进一步热处理来获得改善的形状稳定性和提高的硬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表面层和背面层通过编织形成网状结构。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中间层比表面层和背面层更加密实。
在本发明的还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使用所述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的遮光帘。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织物和方法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织物可按照常规的编织方法从二维形状转化成三维形状。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可由于具有多层结构的中间部分而极好地遮挡光,从而可应用在诸如电影院、讲堂、演示厅、实验室等应完全遮光的各种场所中。
此外,可通过二维和三维形状之间的转化来有效地改变该织物的色深度和遮光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如果使用一五层制得的遮光帘,可显著地改善热绝缘性和保温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织物沿着经线的行进方向的横截面视图;
图2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织物制作的概念性截面图;
图3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以经线标号示出的织物制作的概念性截面图;
图4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织物制作的概念性截面图;
图5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以经线标号示出的另一织物制作的概念性截面图;
图6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织物制作的概念性截面图;
图7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以经线标号示出的织物制作的概念性截面图;
图8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在切断之后的织物制作的概念性截面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织物的三维表达;
图10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在切断之后的织物制作的概念性截面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织物的三维表达;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的实例;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的实例;
<附图中必要部件的简明解释>
100:背面层                    110:缝合背面部分
200:第一连接部分              300:中间层
310:缝合中间部分              400:第二连接部分
500:表面层                    510:缝合表面部分
600:连接经线                  610:第一连接经线
630:第二连接经线              700:突出部分
710:背面突出部分              730:表面突出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只要可能,在整个附图和说明书中相同的标号用于指相同的或类似的部件。在描述本发明时,省略了相关已知功能或构造的详细描述以避免使得本发明的基本主题不清楚。
如在本文中所用,术语“大约”、“基本上”等等意欲允许在数学精确性上的某种容许误差来说明在商业上可接受的偏差,并且意欲防止任何不自觉的侵害者对给出准确或绝对的数值以帮助理解本发明的说明书进行过度利用。
术语“织物”被定义为包括机织织物、针织织物、毡合织物、编结织物、无纺织物、层压织物以及模压织物。将机织织物作为示例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因此,应当理解,机织织物是通过将经线和纬线相交织来制成。在本文中所用的短语“仅经线被编织”是指该经线与纬线交织,而短语“不与纬线交织”并不被适用于此。
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可形成三层结构。所形成的织物实际上如图1所示,但是为了方便说明,背面层100、第一连接层200、中间层300、第二连接层400、以及表面层500在图2至图7中分开示出。
如图2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面层、中间层、用于连接表面层和背面层的第一互连部分、以及用于连接中间层和背面层的第二互连部分。
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和第二互连部分200和400可按照相同的角度设置。如图6和图7所示,它们在中间层300上被对称地编织。
如图2至图5所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形成三维织物的经线按照交替重复图案顺序地形成背面层100、第一连接部分200、中间层300、第二连接部分400、以及表面层500,然后连接到背面层100,以形成连接经线600并且再次形成背面层100。
从背面层100、第一连接部分200、中间层300、第二连接部分400、以及表面层500中的每一个顺序地且同时地编织经线。换而言之,按照相同的方式来编织形成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三维织物的经线。然而,这些经线的起点是不同的,每条经线被顺序地加工以形成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
根据本发明,形成中间层300的经线与形成第一连接部分200的经线相接来形成缝合中间部分310,形成表面层500的经线与形成第二连接部分400的经线相接来形成缝合表面部分510。形成背面层100的经线与形成表面层500的作为连接经线600的经线相接来形成缝合背面部分110,形成中间层300的经线与形成第一连接部分200的经线相接来形成缝合中间部分310。
缝合部分比任何其它部分更密实,从而可改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的立体稳定性。在本发明中,取决于编织方法,缝合部分可不形成在背面层100或者表面层上。所以,优选地,使用粗纬线或者在不形成缝合部分时使背面层100和表面层500更密实地来形成缝合背面部分110或者缝合表面部分510。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织物是由重复形成的包括图4中的第一连接部分200和第二连接部分400的A区所构成。形成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三维织物的经线在两个区中形成背面层100,然后形成第一连接部分200、中间层300、以及第二连接部分400,然后在两个区中形成表面层500。此后,形成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三维织物的经线再次连接到背面层。从背面层100、第一连接部分200、中间层300、第二连接部分400、以及表面层500中的每一个顺序地且同时地执行该工序。
在图3中,如由综号所示,简化了用于编织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织物的工艺。当从背面层开始的经线为1/2/3/4时,从第一连接部分开始的经线为5/6,从中间层开始的经线为7/8,从第二连接部分开始的经线为9/10,从表面层开始的经线为11/12/13/14。首先,以下将解释A区中的织法。
经线1/2/3/4按照预定长度形成背面层100,然后,形成与背面层100具有相同长度的表面层500,并且当经线1/2/3/4与形成朝向背面层的连接经线的经线13/14相接时,经线3/4形成第一连接部分200,而经线1/2/13/14连续地形成背面层100。
经线5/6形成第一连接部分200并且与形成中间层300的经线7/8相织来形成缝合中间部分310。此后,经线5/6形成中间层300,并且经线7/8形成第二连接部分400。
经线11/12/13/14形成表面层500并且与形成第二连接部分400的经线9/10相织来形成缝合表面部分510,然后经线13/14连接到背面层100,并且经线9/10/11/12连续地形成表面层500。
除了经线标号以外,B区和C区中的织法与A区中的织法相同。由此,可形成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
上述所纺织的织物不能够实现三维形状,这是因为背面层100通过连接经线600连接到表面层500。从而,为了获得三维织物,必须去除连接经线600。
图8示出了没有连接经线600的织物。通过去除连接经线600,背面层100、中间层300、以及表面层200通过第一连接部分200和第二连接部分400彼此相连,以体现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
为了容易地去除上述连接经线600,将其暴露在表面层上以形成突出部分700。参照图2的部分放大视图,连接经线600被两条纬线从上到下覆盖,从而形成暴露在表面层上的突出部分700。
通过纬线来固定暴露到表面层500上的连接经线600。这些纬线在宽度方向上与连接经线600一起连续暴露。当意欲向上移动且去除暴露在表面层上的纬线时,与纬线彼此交织的连接经线600也向上移动并且在各自的缝合部分处被切断。结果是,可以将连接经线600与纬线一起完全去除。
在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中,在中间层300和表面层500中分别形成缝合中间部分310和缝合表面部分510。
图4和图5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织物制作的概念性截面图。参照图4和图5,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包括缝合背面部分110和缝合中间部分310。根据本实施方式,形成三维织物的经线按照交替重复图案在两个区中形成背面层100,和在两个区中形成第一连接部分200、中间层300、第二连接部分400、以及表面层500,然后连接到背面层以形成背面层100。在从背面层100、第一连接部分200、中间层300、第二连接部分400、以及表面层500中的每一个顺序地且同时地编织经线时,形成表面层100的经线被连接到表面层100上来形成连接经线600的点存在有差别。
为了简化的目的,图5表示用综号示出的另一种织物制作。如综号所示,当从背面层100开始的经线为1/2/3/4时,从第一连接部分200开始的经线为5/6,从中间层300开始的经线为7/8,从第二连接部分400开始的经线为9/10,从表面层500开始的经线为11/12/13/14,经线1/2/3/4形成背面层100,然后形成表面层500,并且当经线1/2/3/4与形成连接经线的经线13/14在背面层100中相接来形成缝合背面部分110时,经线3/4形成第一连接部分200,而经线1/2/13/14形成背面层100。
经线5/6形成第一连接部分200并且与形成中间层300的经线7/8相织来形成缝合中间部分310,然后经线5/6形成中间层300而经线7/8形成第二连接部分400。
当经线11/12/13/14形成表面层500并且与形成第二连接部分400的经线9/10相织时,经线13/14连接到背面层100而经线9/10/11/12形成表面层500。如前述实施方式一样,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织物也应当去除连接经线600。按照前述实施方式来执行去除连接经线600的方法。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中,使突出部分形成在表面层500上以容易地去除连接经线。
通过去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三维织物的连接经线,能够体现如图9所示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的示例。具体而言,通过提高表面层500来在织物上体现三维形状。
在如第一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中,第一连接部分200和第二连接部分400是以相同的角度来编织的。相比之下,它们在中间层300上被对称地编织。
参照图6和图7,通过重复形成包括图6中的第一连接部分200和第二连接部分400的A区来形成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具有对称结构的第一连接部分200和第二连接部分400的三维织物。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经线包括第一组经线和第二组经线。第一组经线顺序地形成背面层100、第一连接部分200,然后连接到背面层100,以形成第一连接经线610并且再次形成背面层100。第二组经线顺序地形成表面层500、第二连接部分400、以及中间部分300,然后连接到表面层500,以形成第二连接经线630并且再次形成表面层500。这样以交替重复图案形成了第一和第二组经线。
从背面层100和第一连接部分200中的每一个顺序地且同时地编织第一组经线,从中间层300、第二连接部分400、以及表面层500中的每一个顺序地且同时地编织第二组经线。
应当通过第一连接部分200和第二连接部分400的交叉点来连接第一和第二组经线,从而形成三层结构。在这种情形下,第一连接部分200与第二连接部分400在中间层300接合。在中间层300中,优选地,使形成第一连接部分200和第二连接部分400的经线与形成中间层300的经线相接合来形成缝合中间部分。由此,通过接合第一和第二组经线中的经线来形成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
缝合中间部分310比任何其它部分更加密实,以改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的立体稳定性。在本发明中,缝合部分可不形成在背面层100和表面层500上。从而,如图6和图7所示,使用粗纬线或者使背面层100和表面层500更加密实来形成缝合背面部分110或者缝合表面部分510,以改善织物的立体稳定性。
通过在编织之后切断第一和第二连接经线来体现用第一和第二组经线中的经线所编织的织物的三维形状。
为了简化的目的,图7示出了用综号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织物制作。
当从背面层开始的经线为1/2/3/4时,从第一连接部分开始的经线为5/6,从中间层开始的经线为7/8,从第二连接部分开始的经线为9/10,从表面层开始的经线为11/12/13/14。首先,以下将解释在A区中的织法。
经线1/2/3/4按照预定长度来形成背面层100,然后形成第一连接部分200以及形成第一连接经线610。当经线1/2/3/4与连接到背面层的经线5/6相接时,经线3/4形成第一连接部分200,而经线1/2/5/6形成背面层100。
经线5/6形成第一连接部分200并且与形成中间层300的经线7/8和形成第二连接部分400的经线9/10相织,来形成缝合中间部分310。此后,经线5/6形成第一连接经线610,经线7/8形成第二连接经线630,而经线9/10形成中间层300。
当经线11/12/13/14形成表面层500并且与形成第二连接经线630的经线7/8相织并且连接到表面层500时,经线13/14形成第二连接部分400而经线7/8/11/12形成表面层500。
除了经线号码以外,B区和C区中的织法与A区中相同。由此,可形成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
即,在第一组经线形成在两个区中的背面层100以及第一连接部分200之后,其通过第一连接经线610与背面层100相接来在三个区中周期性地形成背面层100。在第二组经线形成在两个区中的表面层500以及第二连接部分400和中间层300之后,其再次通过第二连接经线与表面层500相接来在四个区中周期性地形成表面层500。
上述所编织的织物不能够实现三维形状,这是因为背面层100通过第一连接经线610和第二连接经线630连接到表面层500。从而,为了获得三维织物,必须在编织之后去除第一连接经线610和第二连接经线630。
为了容易地去除上述第一连接经线610和第二连接经线630,将它们暴露在背面层100和表面层500上,以形成背面突出部分710和表面突出部分730。参照图6的部分放大视图,第一连接经线610和第二连接经线630被两条纬线从上到下地覆盖,从而形成了暴露在背面层100和表面层500上的背面突出部分710和表面突出部分730。
通过纬线来固定第一和第二连接经线610和630。如图5所示,将纬线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一连接经线610和第二连接经线630一起连续暴露。当意欲向上移动且去除该暴露到表面层上的纬线时,与纬线彼此交织的第一连接经线610和第二连接经线630也向上移动并且在各自的缝合部分处被切断。结果是,可以将第一连接经线610和第二连接经线630与纬线一起完全去除。
而且,在按照如上所述的相同方法形成突出部分之后,可去除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经线600。
图8示出了没有第一连接经线610和第二连接经线630的织物。通过去除第一连接经线610和第二连接经线630,背面层100、中间层300、以及表面层500通过第一连接部分200和第二连接部分400而彼此连接以体现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通过去除连接经线的织物的三维表达。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的另一个示例以及通过提高表面层的织物的三维表达。
在使用该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作为遮光帘时,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可通过固定背面层100以及控制中间层300和表面层500的高度来控制遮光率。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可通过固定背光层100以及控制中间层300和表面层500的高度也可通过固定中间层300以及控制背光层100和表面层500的高度,来控制遮光率。
可以在剪切之前或之后对织物进行热处理以获得改善的形状稳定性和增强的硬度。优选在剪切开始之前进行热处理以使织物更加坚硬。当在剪切之后进行热处理时,在多层粘接的状态下向织物施加过大的压力(例如,切割),该织物可能会受损。
为了避免损坏织物,用低熔点纱线来编织经线和/或纬线。作为低熔点纱线,可以采用这样的原纱,其熔点是通过分子结构的修饰、共聚反应、混合、纺纱工序控制或者复合纺纱而有意降低,从而可以通过在约120℃至约190℃的温度范围内的热处理使得表面轻微熔融。具体地,作为原纱,韩国专利No.289414提出了通过共聚合对苯二酸或者其形成酯的衍生物、乙二醇以及新戊二醇来制备共聚多酯基粘合纤维。此外,通过复合纺纱所制成的低熔点纱线是由芯部和外壳部构成。芯部用作支撑,而外壳部在热处理期间熔化。作为低熔点纱线,韩国专利No.587122提出了一种可热熔的复合纤维,其包括低熔点成分和高熔点成分,其中低熔点成分在纤维方向上连续形成至少部分纤维表面,该复合纤维具有高于6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且是由1~20wt%的聚烯烃和80~99wt%的聚酯的混合物构成,所述聚酯具有50~70mol%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单元。
作为经线和/或纬线,可使用将低熔点纱线和阻燃纱线相混合的混合物、由低熔点部分和阻燃部分所构成的复合纤维(例如,壳芯型、分层型、多海岛型等)、或者低熔点纱线和阻燃纱线的共混纶纱。在这种情形下,可将织物用作工业材料,特别是,帷幕和遮光帘。此时,低熔点部分和阻燃部分之间的比例或者低熔点纱线和阻燃纱线之间的比例优选地为从15∶85到50∶50(w/w)。当阻燃部分(或者纱线)存在的量低于50wt%时,织物的阻燃性变差。同时,当阻燃剂部分(或者纱线)存在的量超过85%时,在热处理期间阻燃部分(或者纱线)的熔化程度较低,并因此可以忽略对织物硬度的改善。
在根据本发明的织物中,表面层、背面层、中间层、第一连接部分、以及第二连接部分可具有不同的质地密度。例如,表面层、中间层和背面层通过编织而构造为具有网状结构,而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被构造为比表面层和背面层更密。当如图1所示,织物具有不暴露内部和外部部分的结构时,其不产生三维形状。当织物具有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可相对于表面层、中间层和背面层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并且由于表面层和背面层的网状结构而暴露出这些层的内部和外部部分的结构时,其可产生三维形状。这一结构表明该织物能够被用作用于遮光或者防护的材料。此外,该织物可赋予布料以新的功能。当以0.2至2毫米的间隔来设置表面层和背面层中的经线和纬线时,可获得织物的更加合乎需要的效果。此外,应当意识到,可改变表面层、背面层、中间层、第一连接部分、以及第二连接部分的质地结构和设计。
此外,为了使火损最小化,可对该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进行阻燃处理。

Claims (15)

1.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面层、中间层、用于连接表面层和背面层的第一互连部分、以及用于连接中间层和背面层的第二互连部分,其中,按照相同的角度来设置第一互连部分和第二互连部分。
2.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包括背面层、中间层、表面层、连接背面层和中间层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连接中间层和表面层的第二连接部分,其中,经线按照交替重复图案顺序地形成背面层、第一连接部分、中间层、第二连接部分、以及表面层,然后连接到背面层来形成连接经线以及再次形成背面层,并且
其中,从背面层、第一连接部分、中间层、第二连接部分、以及表面层中的每一个顺序地且同时地编织经线,然后切断所述连接经线。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其中,通过不与纬线交织来编织的经线而在所述表面层中形成暴露于织物表面上的突出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其中,按照相同角度来编织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
5.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包括背面层、中间层、表面层、连接背面层和中间层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连接中间层和表面层的第二连接部分,其中,经线按照交替重复图案顺序地形成背面层、第一连接部分、中间层、第二连接部分、以及表面层,然后连接到所述背面层来形成连接经线以及再次形成背面层,并且
其中,如综号所示,当从背面层开始的经线为1/2/3/4时,从第一连接部分开始的经线为5/6,从中间层开始的经线为7/8,从第二连接部分开始的经线为9/10,以及从表面层开始的经线为11/12/13/14,并且,经线1/2/3/4形成背面层然后形成表面层,当经线1/2/3/4与形成朝向背面层的连接经线的经线13/14相接时,经线3/4形成第一连接部分,而经线1/2/13/14形成所述背面层,并且
其中,经线5/6形成第一连接部分并且与形成中间层的经线7/8相织来形成缝合中间部分,此后,经线5/6形成中间层而经线7/8形成第二连接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经线11/12/13/14形成表面层并且与形成第二连接部分的经线9/10相织来形成缝合表面部分,然后经线13/14连接到背面层而经线9/10/11/12形成表面层,然后切断所述经线。
6.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包括表面层、中间层、背面层、连接表面层和中间层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连接中间层和背面层的第二连接部分,其中,在所述中间层上对称地编织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
7.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包括背面层、中间层、表面层、连接背面层和中间层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连接中间层和表面层的第二连接部分,其中,经线包括:
第一组经线,该第一组经线按照交替重复图案顺序地形成背面层、第一连接部分,然后连接到背面层来形成第一连接经线并且再次形成背面层;以及
第二组经线,该第二组经线按照交替重复图案顺序地形成表面层、第二连接部分、以及中间部分,然后连接到表面层来形成第二连接经线并且再次形成所述表面层,
其中,从背面层和第一连接部分中的每一个顺序地且同时地编织第一组经线,并且从中间层、第二连接部分、以及表面层中的每一个顺序地且同时地编织第二组经线,然后切断第一连接经线和第二连接经线。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其中,通过不与纬线交织来编织的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来在所述背面层中形成暴露在织物一表面上的表面突出部分和背面突出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其中,在所述中间层上对称地编织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
10.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包括背面层、中间层、表面层、连接背面层和中间层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连接中间层和表面层的第二连接部分,其中,经线包括:
第一组经线,该第一组经线按照交替重复图案顺序地形成背面层、第一连接部分,然后连接到背面层来形成第一连接经线并且再次形成背面层;以及
第二组经线,该第二组经线按照交替重复图案顺序地形成表面层、第二连接部分、以及中间部分,然后连接到表面层来形成第二连接经线并且再次形成表面层,
其中,如综号所示,当从背面层开始的经线为1/2/3/4时,从第一连接部分开始的第一组经线为5/6,从中间层开始的第二组经线为7/8,从第二连接部分开始的第二组经线为9/10,从表面层开始的第二组经线为11/12/13/14,并且经线1/2/3/4形成背面层然后形成第一连接部分以及第一连接经线,并且当经线1/2/3/4与连接到背面层上的经线5/6相接时,经线3/4形成第一连接部分,并且经线1/2/5/6形成背面层,并且
其中,经线5/6形成第一连接部分并且与形成中间层的经线7/8和形成第二连接部分的经线9/10相织,来形成缝合中间部分,此后,经线5/6形成第一连接经线,经线7/8形成第二连接经线,而经线9/10形成中间层,并且
其中,经线11/12/13/14形成表面层,然后当经线11/12/13/14与经线7/8相接时,经线13/14形成第二连接部分而经线7/8/11/12形成表面层,然后切断第一连接经线和第二连接经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其中,所述经线和/或纬线采用低熔点纱线来编织。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其中,所述经线和/或纬线为将低熔点纱线和阻燃纱线相混合的原纱或者由低熔点部分和阻燃部分所构成的复合纤维。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其中,所述表面层、中间层以及背面层通过编织形成为网状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比所述表面层、中间层以及背面层更加密实。
15.一种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织物的遮光帘。
CN2010101822217A 2009-05-18 2010-05-18 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 Active CN1018925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043211 2009-05-18
KR10-2009-0043219 2009-05-18
KR1020090043219A KR101060719B1 (ko) 2009-05-18 2009-05-18 3층구조를 가지는 3차원 입체형상 직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0090043211A KR101060721B1 (ko) 2009-05-18 2009-05-18 3층구조를 가지는 3차원 입체형상 직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2543A true CN101892543A (zh) 2010-11-24
CN101892543B CN101892543B (zh) 2013-03-20

Family

ID=42279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822217A Active CN101892543B (zh) 2009-05-18 2010-05-18 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353326B2 (zh)
EP (1) EP2253750B1 (zh)
JP (2) JP2010265573A (zh)
CN (1) CN101892543B (zh)
AU (1) AU2010201972B2 (zh)
ES (1) ES2766261T3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7798A (zh) * 2014-01-28 2014-04-30 常州悦诚新材料有限公司 多层立体芯材机织物
CN104250873A (zh) * 2013-06-28 2014-12-31 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 立体织物
CN106917177A (zh) * 2017-05-05 2017-07-04 杭州天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织造成形的展开全透光百叶效应提花窗帘织物
CN106012181B (zh) * 2016-06-08 2018-07-24 宜兴市华恒高性能纤维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蜂窝状孔洞组合的立体织物及其编制方法
CN109750405A (zh) * 2017-11-06 2019-05-14 亨特道格拉斯公司 用于建筑特征的多层织物和覆盖物和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74507B2 (en) 2008-08-22 2013-07-02 Hunter Douglas Inc. System for confining lift cords in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US8365795B2 (en) * 2009-11-02 2013-02-05 Horizons Window Fashions, Inc. Window shad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8381792B2 (en) * 2009-11-02 2013-02-26 Horizons Window Fashions, Inc. Window shad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8646134B1 (en) * 2011-06-22 2014-02-11 Bedgear, Llc Pillow with gusset of open cell construction
US8505607B2 (en) 2011-07-19 2013-08-13 Horizons Window Fashions, Inc. Window shade
US9010399B2 (en) 2012-05-01 2015-04-21 Horizons Holdings, Llc Window shade
US9260804B2 (en) * 2011-10-20 2016-02-16 New Horizon Elastic Fabric Co., Ltd. Fabric straps with tubular structure containing free-floating yarns and varied width
US8869841B2 (en) * 2011-10-20 2014-10-28 New Horizon Elastic Fabric Co., Ltd Fabric straps with tubular structure containing free-floating yarns and varied width
KR20120018378A (ko) * 2012-01-20 2012-03-02 차기철 입체형상 직물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9650828B1 (en) * 2013-10-24 2017-05-16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Variable screens
CN106808760A (zh) * 2015-12-02 2017-06-09 江苏奥森新材料有限公司 具有杀菌性的汽车坐垫罩
CN105996167A (zh) * 2016-06-01 2016-10-12 江阴芗菲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员工专用服装
US10975616B2 (en) * 2016-10-28 2021-04-13 Hunter Douglas Inc. Covering for architectural features,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USD910336S1 (en) * 2017-01-25 2021-02-16 Hunter Douglas Inc. Window covering
US10597935B2 (en) 2017-01-25 2020-03-24 Hunter Douglas Inc. Vertical cellular drape for an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CN109629084A (zh) * 2018-11-13 2019-04-16 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天线窗口的2.5d浅交弯联加法向纤维编织体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17707A (en) * 1968-10-01 1970-06-30 Collins & Aikman Corp Dual wall fabric with reinforcing strands
CN1247582A (zh) * 1997-03-03 2000-03-15 比蒂姆股份公司 织造的3d织物材料
CN1720360A (zh) * 2002-12-02 2006-01-11 帝人纤维株式会社 立体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974899A (zh) * 2006-12-19 2007-06-06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机织中空双夹层层连织物
WO2008127030A1 (en) * 2007-04-12 2008-10-23 Woongjin Chemical Co., Ltd. 3d fabric and preparing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37342A (en) * 1928-08-30 1933-11-28 Higbie Henry Harold Material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US2140049A (en) * 1938-03-21 1938-12-13 Edwin L Grauel Roller window shade construction
US2801456A (en) * 1954-09-07 1957-08-06 Russell Mfg Co Woven ladder tape an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 same
US2856324A (en) * 1957-09-17 1958-10-14 Janowski Edwar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venetian blind ladder tape
FR1381472A (fr) * 1963-10-28 1964-12-14 Griesser Et Cie Store à lames orientables et procédé pour le fabriquer
JPS5122110B2 (zh) * 1971-08-30 1976-07-07
DK133073C (da) * 1974-04-29 1976-08-30 M O H Rasmussen Varmeisolerende forheng
FR2337774A1 (fr) * 1976-01-08 1977-08-05 Sportiss Ets Jean Laurent Tissu matelasse extensible
JP3252972B2 (ja) * 1991-10-01 2002-02-04 株式会社ナガオカ 物質移動等を行う装置内の充填体等の製造方法
US6066382A (en) * 1991-11-13 2000-05-23 Hunter Douglas Inc. Treated fabric and expandable and retractable fabric structures made therefrom
US5287908A (en) * 1991-12-19 1994-02-22 Hunter Douglas Inc. Window covering assembly
US5285838A (en) * 1992-12-04 1994-02-15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Rotary tubular headrail blind design
US5419385A (en) * 1993-07-29 1995-05-30 Hunter Douglas, Inc. Double sheet light control window covering with unique vanes
JPH07238434A (ja) * 1994-02-23 1995-09-12 Tokyo Metropolis 組織と原料糸の組み合わせによる立体構造織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US5558925A (en) * 1995-02-13 1996-09-24 Cellular Designs Unlimited, Inc. Window treatment article
US5753338A (en) * 1995-08-21 1998-05-19 Verosol Usa Inc. Honeycomb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5664613A (en) * 1996-06-03 1997-09-09 Verosol Usa Inc. Light control window covering
US6302982B1 (en) * 1997-10-09 2001-10-16 Comfortex Corporation Method of fabrication of fabric venetian blind
JP2000017538A (ja) * 1998-06-26 2000-01-18 Meidai Kk 多重織物とそれを用いた構造体構築用資材
KR100289414B1 (ko) 1998-09-09 2001-05-02 조민호 코폴리에스터계바인더섬유
KR100587122B1 (ko) 1999-12-30 2006-06-07 주식회사 휴비스 저온 융착성이 개선된 열접착성 복합섬유
US6484786B1 (en) * 2000-04-14 2002-11-26 Newell Window Furnishings, Inc. Light control window covering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ts manufacture
US6823923B2 (en) * 2000-04-14 2004-11-30 Hunter Douglas Inc. Light-control window covering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ts manufacture
US7063122B2 (en) * 2002-03-20 2006-06-20 Hunter Douglas Inc. Bottom-up/top-down retractable cellular shade
TW547059U (en) * 2002-12-02 2003-08-11 Nien Made Entpr Co Ltd Curtain with cloth screen
US7128126B2 (en) * 2003-03-04 2006-10-31 Hunter Douglas Inc. Control system for architectural coverings with reversible drive and single operating element
TW576476U (en) * 2003-03-17 2004-02-11 Nien Made Entpr Co Ltd Rolling blind with light penetrating cloth curtains on both front and rear sides
TWM256434U (en) * 2004-03-05 2005-02-01 Nien Made Entpr Co Ltd Curtain Venetian blinds
US7500505B2 (en) * 2005-10-07 2009-03-10 Hunter Douglas Inc. Roller stop for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US7617858B2 (en) * 2006-05-23 2009-11-17 Hunter Douglas Inc. Skew adjustment device for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KR100699769B1 (ko) * 2006-11-24 2007-03-28 차기철 경사 및 위사의 연결방법으로 재직되는 블라인드
US7960298B2 (en) * 2007-12-07 2011-06-14 Albany Engineered Composites, Inc. Method for weaving closed structures with intersecting walls
USD600057S1 (en) * 2008-05-07 2009-09-15 Ki Cheol Cha Textile blind united by weaving
TWI336738B (en) * 2008-05-08 2011-02-01 Taiwan Textile Res Inst Fabric for detecting electrical signals from body skins
JP2010077542A (ja) * 2008-09-24 2010-04-08 Jogan:Kk 重ね織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17707A (en) * 1968-10-01 1970-06-30 Collins & Aikman Corp Dual wall fabric with reinforcing strands
CN1247582A (zh) * 1997-03-03 2000-03-15 比蒂姆股份公司 织造的3d织物材料
CN1720360A (zh) * 2002-12-02 2006-01-11 帝人纤维株式会社 立体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974899A (zh) * 2006-12-19 2007-06-06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机织中空双夹层层连织物
WO2008127030A1 (en) * 2007-04-12 2008-10-23 Woongjin Chemical Co., Ltd. 3d fabric and preparing thereof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0873A (zh) * 2013-06-28 2014-12-31 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 立体织物
CN103757798A (zh) * 2014-01-28 2014-04-30 常州悦诚新材料有限公司 多层立体芯材机织物
CN103757798B (zh) * 2014-01-28 2015-09-09 江苏泰瑞斯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立体芯材机织物
CN106012181B (zh) * 2016-06-08 2018-07-24 宜兴市华恒高性能纤维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蜂窝状孔洞组合的立体织物及其编制方法
CN106917177A (zh) * 2017-05-05 2017-07-04 杭州天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织造成形的展开全透光百叶效应提花窗帘织物
CN106917177B (zh) * 2017-05-05 2019-03-15 杭州新天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织造成形的展开全透光百叶效应提花窗帘织物
CN109750405A (zh) * 2017-11-06 2019-05-14 亨特道格拉斯公司 用于建筑特征的多层织物和覆盖物和制造方法
US11821260B2 (en) 2017-11-06 2023-11-21 Hunter Douglas Inc. Multi-layer fabric and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766261T3 (es) 2020-06-12
AU2010201972A1 (en) 2010-12-02
EP2253750B1 (en) 2019-11-06
US20100288449A1 (en) 2010-11-18
CN101892543B (zh) 2013-03-20
JP5746097B2 (ja) 2015-07-08
AU2010201972B2 (en) 2013-08-15
EP2253750A2 (en) 2010-11-24
JP2010265573A (ja) 2010-11-25
JP2012197552A (ja) 2012-10-18
US8353326B2 (en) 2013-01-15
EP2253750A3 (en) 201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2543B (zh) 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织物
CN101558191B (zh) 3d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98721B (zh) 3d织物及其制造
KR101160937B1 (ko) 3차원 입체형상 직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122674B1 (ko) 3차원 입체형상 직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060719B1 (ko) 3층구조를 가지는 3차원 입체형상 직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229870B1 (ko) 3차원 입체형상 직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140791B1 (ko) 3차원 입체형상 직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060721B1 (ko) 3층구조를 가지는 3차원 입체형상 직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00104956A (ko) 3차원 입체직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20021610A (ko) 3차원 입체형상 직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OUIL COR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WOONGJIN CHEMICAL

Effective date: 20130719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OUIL CORP.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7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719

Address after: Gyeongbuk,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Youil Corp.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buk,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Woongjin Chemical Co., Ltd.

Patentee before: Youil Corp.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