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生物医用材料特别是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组织修复再生材料等,要求所使用的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必须具备合适的三维多孔结构、可控的生物降解性、一定的力学强度、以及可以释放因子或者其它相关药物的性能。
对于制备生物医用材料的方法,尤其是制备生物材料多孔支架的方法,要求:制备过程应当尽可能温和,并尽量避免毒性有机溶剂的使用,这样保护其生物相容性和可能加载药物的活性;同时,也要求有温和有效的方法来调控生物材料的结构,从而有效控制材料的降解行为以适应不同组织的正常再生。
中国是蚕丝的发源地和主要生产国。蚕丝主要由70%的丝素蛋白和25%的丝胶蛋白组成,其中的丝素蛋白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和可降解性,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大量研究证明,丝素蛋白基组织工程支架能够应用于骨、皮肤、血管、神经、肝、软骨、韧带多种组织的再生。同时,丝素蛋白开始被应用于药物缓释领域,丝素蛋白薄膜或凝胶作为药物释放的载体,表现出良好的控释效果。因此,丝素蛋白有可能同时作为支架材料和药物载体,避免药物载体同支架的不相容问题。作为一种普适的生物材料,丝素蛋白在不同领域都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丝素蛋白的结晶形态主要有丝素I(Silk I)和丝素II(Silk II)两种。其中丝素II结晶是一种伸展的反平行β-折叠结构,丝素I结晶则是介于蛋白质β-折叠结构和α-螺旋结构中间的一种曲柄型结构。蚕丝纤维中丝素蛋白的结晶形态主要是丝素II结晶,从5龄蚕的绢丝腺中得到的液态丝素蛋白不做拉伸或者化学处理,在0~40℃缓慢干燥可以得到丝素I结晶。作为生物材料使用的丝素蛋白,必然涉及到这两种主要的丝素蛋白结晶结构。蚕丝纤维的降解速度比较缓慢,这是由于反平行β-折叠结构比较规整紧密。非结晶结构的增多可以提高降解速度,但是非结晶结构过多的丝素蛋白可溶于水,作为材料使用时需要使用交联剂来降低其水溶性,而这有可能会降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丝素I结晶作为一种结晶结构,同样不溶于水;但因其结构比丝素II疏松,所以具有一定的生物可降解性。其生物降解速度介于非结晶结构和丝素II结晶结构的丝素蛋白之间,可以在几个月内完全降解。因此,可以通过调控两种结晶结构的比例来获得所需要的材料性能
现有技术中,采用丝素蛋白制备三维多孔支架的方法有盐析法、冷冻干燥法、静电纺丝法以及相分离法等,其中,冷冻干燥法的现有技术主要有以下报道,例如:
(1)公开号为CN101502669A的中国发明专利“丝素蛋白多孔三维支架及其制备方法”中,公开了一种丝素蛋白多孔三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先将家蚕丝经脱胶、溶解、透析、浓缩后得到质量浓度为1~30%的丝素蛋白溶液,其特征在于再进行如下步骤的加工:第一步:将丝素蛋白溶液注入金属模具中,在-10~-80℃的低温条件下经1~24小时的快速冷冻,得到冷冻体;第二步:在温度为-5~-25℃的条件下将上述冷冻体低温保存2~60天,得到冷冻结晶体;第三步:对冷冻结晶体进行解冻处理,得到湿态丝素蛋白多孔三维材料,再经干燥处理,得到干态丝素蛋白多孔三维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三维支架,避免了有机溶剂使用,但因为没有对丝素蛋白溶液进行处理,溶液中丝素蛋白没有形成规则的纳米结构,而冷冻干燥过程中片状结构的形成同丝素蛋白在溶液中的微观纳米结构相关,观察其电镜图片仍可知,所得支架中仍然存在分离片状结构,且该技术方案中蛋白的结晶结构无法调控。
(2)公开号为CN1262579C的中国发明专利“丝素蛋白海绵状三维多孔材料制备方法”中,需要采用甲醇或者乙醇作为变性剂,促使丝素II结构形成,提高丝素蛋白在水中稳定性,但是,因为主要以丝素II结构为主,所以降解缓慢,并且不可调控微结构中丝素I和丝素II结构的比例。
因此,需要研究发明一种在绿色温和条件下制备丝蛋白三维支架的方法,并且可以通过调节制备工艺调控多孔支架材料的孔径尺寸,二级结构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丝素蛋白多孔三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得丝素蛋白多孔三维材料存在分离片状结构的缺陷,以及所得丝素蛋白多孔三维材料中丝素I和丝素II结构的比例无法调节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丝素蛋白多孔三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常规方法先将蚕丝经脱胶、溶解、透析得到纯的丝素蛋白水溶液,所述丝素蛋白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10%;然后于25~80℃,对丝素蛋白水溶液进行密封培育处理48~200小时;
(2)将醇和丝素蛋白水溶液混合均匀得到丝素蛋白溶液,所述醇为异丙醇、丙三醇、丁醇、异丁醇、叔丁醇或乙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3)将丝素蛋白溶液注入模具中,进行冷冻处理获得冷冻体;将冷冻体进行冷冻干燥处理,获得干态的丝素蛋白多孔材料,所述丝素蛋白多孔材料不溶于水并且含有醇;
(4)将丝素蛋白多孔材料在水溶液中浸泡去除醇;
(5)将去除醇的丝素蛋白多孔材料再进行冷冻干燥处理获得干态的纯丝素蛋白多孔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进行透析处理主要是为了过滤除去无机盐等杂质分子从而获得纯的丝素蛋白水溶液;在密封培育过程中,丝素蛋白可以自组装形成纳米球,并且由于密封时,溶剂水不会减少,因此形成的纳米球之间不会发生结合团聚,最终培育得到了稳定的丝素蛋白纳米球水溶液,而冷冻干燥过程中片状结构的形成同丝素蛋白在溶液中的微观结构有关,从而避免了分离片状结构的形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按照质量比,丝素蛋白∶醇=0.05~20∶1。随着醇含量的提高,有利于结晶结构Silk I和Silk II的形成;同时醇种类的变化同样可以影响丝素蛋白晶体结构,丙三醇的加入更有利于Silk I的形成,而乙二醇的加入则会促进Silk II含量的提高。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3)中,冷冻处理的温度为-10℃~-80℃,冷冻处理时间为1~48小时;低温有利于冰晶的快速形成,从而降低冻干后的孔径,同时低温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丝素蛋白结晶的形成,进一步调控丝素蛋白的晶体组成。根据实际需要,优选地,冷冻处理的温度为-20℃~-60℃。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4)中,丝素蛋白多孔材料在水溶液中浸泡时间为0.5~24小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冻干燥处理是在冻干机中进行的,冷冻干燥又称升华干燥,将含水物料冷冻到冰点以下,使水转变为冰,然后在较高真空下将冰转变为蒸气而除去的干燥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在低温高真空的条件下使样品中的水分由冰直接升华达到干燥的目的,在干燥的过程中不受表面张力的作用,样品不变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按常规方法制备丝素蛋白水溶液的具体方法为:以天然家蚕丝为原料,丝经脱胶,中性盐溶液溶解后用去离子水透析获得丝素蛋白水溶液;或者以再生丝素为原料配制丝素蛋白水溶液;优选天然家蚕丝。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在步骤(3)和步骤(4)之间,对步骤(3)所得丝素蛋白多孔材料进行处理,所述处理方法选自以下处理方法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①采用真空水蒸气处理丝素蛋白多孔材料0.5~24小时;②采用真空甲醇蒸气或乙醇蒸气处理丝素蛋白多孔材料0.5~24小时;③将丝素蛋白多孔材料浸泡在甲醇或者乙醇中10分钟~24小时;④将丝素蛋白多孔材料进行力学拉伸处理,拉伸后增加的长度为材料原长度的20%~300%。其中真空水蒸气处理能够同时提高Silk I和Silk II的含量,而其它处理方式主要提高Silk II的含量,不同处理方式相互结合,可以对丝素蛋白中晶体含量进行进一步调控。
本发明的原理是:丝素蛋白在水溶液中存在缓慢的自组装过程,而冷冻干燥过程中片状结构的形成同丝素蛋白在溶液中的微观结构相关,本发明中丝素蛋白溶液的密封培育过程,调控丝素蛋白的微观结构,使其形成规则的纳米球结构,抑制片状分离结构的形成,然后通过冷冻干燥法可以获得具有良好孔结构的三维多孔支架;同时丝素蛋白的聚集态结构可以通过在培育过的丝素蛋白水溶液中加入多元醇来调控,可以促进并控制丝素I和II型晶体结构的形成。经过对上述两个过程中的参数进行调控,就可以直接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得具有良好孔结构的不溶于水的丝素蛋白多孔支架材料。另外,通过不同的后处理过程,对丝素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进一步调控,就可以获得具有不同二级结构和降解性能的丝素蛋白三维多孔材料。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由于本发明通过密封培育过程对丝素蛋白进行调控,通过形成丝素蛋白纳米球的方法,有效抑制了片状结构的形成,因此所获得的多孔支架同其它方法制备的支架相比,具有更加均匀、结构更好的多孔形态。
2、由于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将无毒的醇添加到丝素蛋白溶液中,促使丝素II结构形成,从而能够通过冷冻干燥法直接制得不溶于水的丝素蛋白多孔支架,而不需添加其它化学试剂,且醇可通过在水溶液中浸泡直接去除,不会引起丝素蛋白生物相容性的降低。
3、本发明可以在制备过程中,通过调节冷冻温度、丝素蛋白浓度等工艺参数,控制孔的大小,满足不同应用的需要。
4、本发明可以通过采用可选的后处理过程,进一步调节丝素蛋白多孔支架的二级结构,从而获得不同的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以满足不同组织再生或者不同药物释放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将50g左右生丝浸入2L 0.5%Na2CO3溶液中,搅拌煮沸30分钟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干净。重复以上操作两次后将蚕丝60℃下烘干。
称取上述处理后的脱胶蚕丝15g溶解于100ml浓度为9.5mol/L的BrLi溶液中,60℃下搅拌溶解一个小时。然后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的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四天,得到浓度为4%的丝蛋白水溶液,调节丝蛋白水溶液浓度为2%。
取上述丝蛋白溶液10mL,在60℃密封培育,培育时间为48小时,培育后得到丝素蛋白纳米球的水溶液,所述丝素蛋白纳米球的原子力显微镜图见图1(由图1可知,丝素蛋白主要以纳米球形态存在);
然后加入占干态下多孔支架质量20%的甘油,搅拌均匀后倒入聚乙烯模具再放入-20℃下冷冻24小时。然后放入冻干机干燥48小时,得到乳白色的不溶性丝素三维支架,然后用去离子水将甘油浸泡出来,再冷冻干燥即得到纯的丝蛋白三维支架。
对上述丝蛋白三维支架此支架进行电镜扫描和红外测试,结果见图2和图3,从图2可见,上述丝蛋白三维支架中的孔直径在100~300微米之间,从图2中的a曲线可知,材料在1646cm-1处有吸收峰,这是Silk I结构的特征峰,所以丝蛋白三维支架的结构主要为Silk I结构。
实施例二:将50g左右生丝浸入2L 0.5%Na2CO3溶液中,搅拌煮沸30分钟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干净。重复以上操作两次后将蚕丝60℃下烘干。
称取上述处理后的脱胶蚕丝15g溶解于100ml浓度为9.5mol/L的BrLi溶液中,60℃下搅拌溶解一个小时。然后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的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四天,得到浓度为4%的丝蛋白水溶液,调节丝蛋白水溶液浓度为2%。
取上述丝蛋白溶液10mL,在60℃密封培育,培育时间为48小时,培育后得到丝素蛋白纳米球的水溶液。然后加入占干态下多孔支架质量60%的甘油,搅拌均匀后倒入聚乙烯模具再放入-20℃下冷冻48小时。然后放入冻干机干燥48小时,得到乳白色的不溶性丝素三维支架,然后用去离子水将甘油浸泡出来,进一步冷冻干燥即得到纯的丝蛋白三维支架。
对上述丝蛋白三维支架此支架进行红外测试,结果见图2,从图2中的b曲线可知,材料在1646cm-1和1629cm-1处有吸收峰,它们分别是SilkI和SilkII结构的特征吸收峰,因此丝蛋白三维支架的结构主要为Silk I和Silk II结构。上述丝蛋白三维支架中的孔直径在100~300微米之间。
实施例三:
将50g左右生丝浸入2L 0.5%Na2CO3溶液中,搅拌煮沸30分钟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干净。重复以上操作两次后将蚕丝60℃下烘干。
称取上述处理后的脱胶蚕丝15g溶解于100ml浓度为9.5mol/L的BrLi溶液中,60℃下搅拌溶解一个小时。然后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的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四天,得到浓度为4%的丝蛋白水溶液,调节丝蛋白水溶液浓度为2%。
取上述丝蛋白溶液10mL,在60℃密封培育,培育时间为48小时,培育后得到丝素蛋白纳米球的水溶液。
然后加入占干态下多孔支架质量40%的乙二醇,搅拌均匀后倒入聚乙烯模具再放入-20℃下冷冻48小时。然后放入冻干机干燥48小时,得到乳白色的不溶性丝素三维支架,然后用去离子水将甘油浸泡出来,在冷冻干燥即得到纯的丝蛋白三维支架。此支架中的孔直径在100~300微米之间,主要为Silk I和Silk II。
实施例四:
将50g左右生丝浸入2L 0.5%Na2CO3溶液中,搅拌煮沸30分钟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干净。重复以上操作两次后将蚕丝60℃下烘干。
称取上述处理后的脱胶蚕丝15g溶解于100ml浓度为9.5mol/L的BrLi溶液中,60℃下搅拌溶解一个小时。然后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的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四天,得到浓度为4%的丝蛋白水溶液,调节丝蛋白水溶液浓度为2%。
取上述丝蛋白溶液10mL,在60℃密封培育,培育时间为48小时,培育后得到丝素蛋白纳米球的水溶液。
然后加入占干态下多孔支架质量20%的甘油,搅拌均匀后倒入聚乙烯模具再放入-80℃下冷冻48小时。然后放入冻干机干燥48小时,得到乳白色的不溶性丝素三维支架,然后用去离子水将甘油浸泡出来,进一步冷冻干燥即得到纯的丝蛋白三维支架。此支架中的孔直径在100~200微米之间,主要为Silk I和Silk II结构。
实施例五:
将50g左右生丝浸入2L 0.5%Na2CO3溶液中,搅拌煮沸30分钟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干净。重复以上操作两次后将蚕丝60℃下烘干。
称取上述处理后的脱胶蚕丝15g溶解于100ml浓度为9.5mol/L的BrLi溶液中,60℃下搅拌溶解一个小时。然后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的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四天,得到浓度为4%的丝蛋白水溶液。调节丝蛋白水溶液浓度为1.5%。
取上述丝蛋白溶液40mL,在20℃密封培育,培育时间为200小时,培育后得到丝素蛋白纳米球的水溶液。
然后加入占干态下多孔支架质量20%的甘油,搅拌均匀后倒入聚乙烯模具再放入-80℃下冷冻48小时。然后放入冻干机干燥48小时,得到乳白色的不溶性丝素三维支架,然后用去离子水将甘油浸泡出来,进一步冷冻干燥即得到纯的丝蛋白三维支架。此支架中的孔直径在100~200微米之间,主要为Silk I和Silk II结构。
实施例六
将50g左右生丝浸入2L 0.5%Na2CO3溶液中,搅拌煮沸30分钟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干净。重复以上操作两次后将蚕丝60℃下烘干。
称取上述处理后的脱胶蚕丝15g溶解于100ml浓度为9.5mol/L的BrLi溶液中,60℃下搅拌溶解一个小时。然后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的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四天,得到浓度为4%的丝蛋白水溶液。调节丝蛋白水溶液浓度为0.5%。
取上述丝蛋白溶液40mL,在60℃密封培育,培育时间为200小时,培育后得到丝素蛋白纳米球的水溶液。
然后加入占干态下多孔支架质量20%的甘油,搅拌均匀后倒入聚乙烯模具再放入-20℃下冷冻48小时。然后放入冻干机干燥48小时,得到乳白色的不溶性丝素三维支架,然后用去离子水将甘油浸泡出来,进一步冷冻干燥即得到纯的丝蛋白三维支架。此支架中的孔直径在500微米以上,主要为Silk I和SilkII结构。
实施例七
将50g左右生丝浸入2L 0.5%Na2CO3溶液中,搅拌煮沸30分钟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干净。重复以上操作两次后将蚕丝60℃下烘干。
称取上述处理后的脱胶蚕丝15g溶解于100ml浓度为9.5mol/L的BrLi溶液中,60℃下搅拌溶解一个小时。然后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的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四天,得到浓度为4%的丝蛋白水溶液。调节丝蛋白水溶液浓度为2%。
取上述丝蛋白溶液40mL,在60℃密封培育,培育时间为4小时,培育后得到丝素蛋白纳米球的水溶液。
然后加入占干态下多孔支架质量20%的甘油,搅拌均匀后倒入聚乙烯模具再放入-20℃下冷冻48小时。然后放入冻干机干燥48小时,得到乳白色的不溶性丝素三维支架,然后用去离子水将甘油浸泡出来,进一步冷冻干燥即得到纯的丝蛋白三维支架。此支架中的孔直径在100-300微米之间,主要为Silk I结构。
实施例八:
将50g左右生丝浸入2L 0.5%Na2CO3溶液中,搅拌煮沸30分钟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干净。重复以上操作两次后将蚕丝60℃下烘干。
称取上述处理后的脱胶蚕丝15g溶解于100ml浓度为9.5mol/L的BrLi溶液中,60℃下搅拌溶解一个小时。然后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的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四天,得到浓度为4%的丝蛋白水溶液。
取上述丝蛋白溶液40mL,在60℃密封培育,培育时间为48小时,加入去离子水将浓度调整为2%(调整浓度主要是为了调整制备支架的孔径,对其他没有显著影响)。培育后得到丝素蛋白纳米球的水溶液。
加入占干态下多孔支架质量20%的甘油,搅拌均匀后倒入聚乙烯模具再放入-20℃下冷冻48小时。然后放入冻干机干燥48小时,得到乳白色的不溶性丝素三维支架。将此支架利用真空水蒸气处理方法处理6小时后,用去离子水浸泡24小时,去除甘油,再冷冻干燥即得到纯的丝蛋白三维支架。
对上述丝蛋白三维支架此支架进行电镜扫描和红外测试,结果见图4和图5,从图5可见,上述丝蛋白三维支架中的孔直径在100~300微米之间,从图4中的a曲线可知,材料在1648cm-1和1629cm-1处有吸收峰,分别是Silk I和Silk II结构的特征峰,所以丝蛋白三维支架的晶体结构主要为Silk I和SilkII结构。
实施例九:
将50g左右生丝浸入2L 0.5%Na2CO3溶液中,搅拌煮沸30分钟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干净。重复以上操作两次后将蚕丝60℃下烘干。
称取上述处理后的脱胶蚕丝15g溶解于100ml浓度为9.5mol/L的BrLi溶液中,60℃下搅拌溶解一个小时。然后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的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四天,得到浓度为4%的丝蛋白水溶液,调节丝蛋白水溶液浓度为1.5%。
取上述丝蛋白溶液40mL,在60℃密封培育,培育时间为48小时,培育后得到丝素蛋白纳米球的水溶液。
然后加入占干态下多孔支架质量60%的甘油,搅拌均匀后倒入聚乙烯模具再放入-20℃下冷冻48小时。然后放入冻干机干燥48小时,得到乳白色的不溶性丝素三维支架。用乙醇溶液替代水溶液,用真空乙醇蒸气处理6小时后,用去离子水浸泡20小时,去除甘油,进一步冷冻干燥即得到纯的丝蛋白三维支架。
对上述丝蛋白三维支架此支架进行红外测试,结果见图4,从图4中的b曲线可知,材料在1629cm-1处有吸收峰,是SilkII结构的特征吸收峰,因此丝蛋白三维支架的结构主要为Silk II结构。
上述丝蛋白三维支架中的孔直径在100~300微米之间。
实施例十:
将50g左右生丝浸入2L 0.5%NaCO3溶液中,搅拌煮沸30分钟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干净。重复以上操作两次后将蚕丝60℃下烘干。
称取上述处理后的脱胶蚕丝15g溶解于100ml浓度为9.5mol/L的BrLi溶液中,60℃下搅拌溶解一个小时。然后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的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四天,得到浓度为4%的丝蛋白水溶液,调节丝蛋白水溶液浓度为1.5%。
取上述丝蛋白溶液40mL,在30℃密封培育,培育时间为200小时,培育后得到丝素蛋白纳米球的水溶液。
然后加入占干态下多孔支架质量40%的乙二醇,搅拌均匀后倒入聚乙烯模具再放入-60℃下冷冻48小时。然后放入冻干机干燥48小时,得到乳白色的丝素三维支架,将此支架在甲醇溶液中直接浸泡0.5小时,促进Silk II的形成。随后将此在去离子水中浸泡12小时,去除乙二醇和甲醇,再次冷冻干燥即得到纯的丝蛋白三维支架。此支架中的孔直径在100~300微米之间,主要为SilkII。
实施例十一:
将50g左右生丝浸入2L 0.5%NaCO3溶液中,搅拌煮沸30分钟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干净。重复以上操作两次后将蚕丝60℃下烘干。
称取上述处理后的脱胶蚕丝15g溶解于100ml浓度为9.5mol/L的BrLi溶液中,60℃下搅拌溶解一个小时。然后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的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四天,得到浓度为4%的丝蛋白水溶液。
取上述丝蛋白溶液40mL,在60℃密封培育12小时,然后加入占干态下多孔支架质量20%的甘油,搅拌均匀后倒入聚乙烯模具,放入-60℃下冷冻48小时,培育后得到丝素蛋白纳米球的水溶液。
然后再放入冻干机干燥48小时,得到乳白色的不溶性丝素三维支架。将此支架固定在双向拉伸装置上,双向拉伸100%。随后在去离子水中浸泡10小时,去除甘油,进一步冷冻干燥即得到丝蛋白三维支架。此支架中丝素蛋白主要为Silk II结构。
实施例十二:
将50g左右生丝浸入2L 0.5%Na2CO3溶液中,搅拌煮沸30分钟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干净。重复以上操作两次后将蚕丝60℃下烘干。
称取上述处理后的脱胶蚕丝15g溶解于100ml浓度为9.5mol/L的BrLi溶液中,60℃下搅拌溶解一个小时。然后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的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四天,得到浓度为4%的丝蛋白水溶液,调整丝素蛋白浓度到6%。
取上述丝蛋白溶液20mL,在60℃密封培育,培育时间为96小时,培育后得到丝素蛋白纳米球的水溶液。
加入占干态下多孔支架质量20%的甘油,搅拌均匀后倒入聚乙烯模具再放入-20℃下冷冻48小时。然后放入冻干机干燥48小时,得到乳白色的不溶性丝素三维支架。将此支架利用真空水蒸气处理方法处理6小时后,用去离子水浸泡24小时,去除甘油,再冷冻干燥即得到纯的丝蛋白三维支架。此丝素蛋白支架孔径在100微米以下,主要由SilkI晶体组成。
上述实施例所得丝素蛋白三维支架材料可应用于骨、软骨、韧带、神经、皮肤等组织修复以及药物缓释的载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