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1840B - 洗涤干燥机 - Google Patents
洗涤干燥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51840B CN101851840B CN2010101131420A CN201010113142A CN101851840B CN 101851840 B CN101851840 B CN 101851840B CN 2010101131420 A CN2010101131420 A CN 2010101131420A CN 201010113142 A CN201010113142 A CN 201010113142A CN 101851840 B CN101851840 B CN 1018518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ain
- mentioned
- drainage
- washing
- drain ho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性及生产率优良而且设置空间小便可完成并能容易地附加或除去排水存水弯的具有排水存水弯的洗涤干燥机。洗涤干燥机具有:对来自外槽的排水进行流通的排水通道进行开闭并控制排水的排出的排水机构;连接在排水机构上的排水软管(17);设置在内装有外槽的外框箱体的底座部(2b)上的排水软管引出口(200),其构成为,排水软管(17)在排水软管引出口(200)中取得以下两个位置:即、在与排水机构之间具有规定的高低差并排出排水的第一引出位置;以及在与排水机构之间形成排水存水弯的第二引出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可从洗涤一直进行到干燥的洗涤干燥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在设于洗涤干燥机内的排水路径上设有排水存水弯的洗涤干燥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0088号公报)。
就这种洗涤干燥机所具有的排水存水弯而言,使连接在排水机构的下游侧的排水软管变形成大致U字形,并将从排水机构排出的排水贮存在该变形的部分而形成排水存水弯。
根据这种洗涤干燥机,可以利用排水存水弯防止来自下水的臭气经洗涤干燥机向室内侧等回流。
另外,一般来说,在公寓等的洗涤干燥机的设置场所地面上设有防水垫。防水垫具有连接洗涤干燥机的排水软管的排水孔,在该排水孔内连接有设置于地面内的排水管。
就这种防水垫而言,已知有在排水孔的内部设有排水存水弯的结构,在这种具有排水存水弯的防水垫中,即使在洗涤干燥机侧没有排水存水弯也可以在防水垫侧适宜地防止臭气的逆流。
然而,就专利文献1的洗涤干燥机而言,由于通过将排水软管保持在专用的座上而变形成U字形来设置排水存水弯,因而排水存水弯的形成需要花费时间,存在组装性及生产率差之类的问题。
另外,由于通过将排水软管变形成大致U字形来形成排水存水弯,因而需要对洗衣机的外框箱体的底座部等确保较大的用于设置排水存水弯的设置空间。
并且,根据设置场所的排水存水弯的有无,存在想要很容易地在洗涤干燥机上加上或拆除排水存水弯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现有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性及生产率优良,而且设置空间小便可完成,并能根据设置场所的排水存水弯的有无很容易地在洗涤干燥机上附加或除去排水存水弯的洗涤干燥机。
本发明的洗涤干燥机,具有:投入洗涤物的内槽;容纳上述内槽并存积洗涤水的外槽;对来自上述外槽的排水进行流通的排水通道进行开闭并控制排水的排出的排水机构;连接在上述排水机构上的排水软管;设置在内装有上述外槽的外框箱体的底座部上的排水软管引出口,其特征是,上述排水软管在上述排水软管引出口取得以下两个位置:即、在与上述排水机构之间具有规定的下倾斜度并排出该软管内的排水的第一引出位置;以及在与上述排水机构之间形成排水存水弯的第二引出位置。
根据本发明,在排水软管引出口能够使排水软管位于第一、第二引出位置,通过位于第一引出位置,从而能够引出除去了排水存水弯的排水软管,并且,通过位于第二引出位置,可以引出附加了排水存水弯的排水软管。
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组装性及生产率优良且设置空间小便可完成并能对应设置场所的排水存水弯的有无容易地附加或除去排水存水弯的洗涤干燥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侧面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内部构造时的局部剖视概要图(示意地表示排水软管引出口)。
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采用的排水装置的设置位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排水装置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排水软管引出口的结构的图。
图6(a)表示将排水软管设于第一引出口的例子,图6(b)是表示将排水软管设于第二引出口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第二引出口的高低差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涉及的排水软管引出口的结构的图。
图中:
1-洗涤干燥机,1k-排水管,2b-底座部,5-外槽,6-内槽,
17-排水软管,30-旋转翼,100-排水装置,110-排水电磁阀,
120-横向配管,130-纵向配管,200-排水软管引出口,
201-插入孔(第一引出位置),202-插入孔(第二引出位置),
203-连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洗涤干燥机1的外部构造。
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1用以钢板形成的侧面板2a和以合成树脂形成的底座部2b以及以合成树脂形成的顶盖3形成作为外框箱体的壳体C。
图2所示的顶盖3在中央部具有衣物等的洗涤物存取口3a,并设有用于开闭该洗涤物存取口3a的外盖体4。另外,图2中以实线表示外盖体4的关闭状态,以双点划线表示外盖体4的打开状态。
接着,说明顶盖3。
形成有洗涤物存取口3a的顶盖3根据需要组合多个部件构成,以覆盖洗涤干燥机1的上部的方式嵌入并用安装螺钉固定在侧框(未图示)上。
形成于顶盖3上的洗涤物存取口3a由利用基部铰链h1(参照图2)旋转自如地安装在顶盖3上的外盖体4从而开闭自如地构成。
如图2所示,在顶盖3中的外盖体4的抵接面3b的左侧的前缘部分形成有投入粉末洗涤剂的粉末洗涤剂投入盒3d。粉末洗涤剂投入盒3d的底面形成为,所投入的粉末洗涤剂顺利地流下到洗涤剂投入口13中。
如图1所示,在配置于顶盖3前侧的开关安装面3c上安装有用于接通、断开电源的按钮式电源开关SW1、用于开闭操作外盖体4的外盖开闭指示开关SW2、以及洗涤剂量检测指示开关SW3。
下面,说明外盖体4。
图2所示的开闭洗涤物存取口3a的外盖体4用合成树脂形成,具有旋转自如地(图中的箭头α1、α2方向)设置在基部铰链h1上的后盖部4b(参照图1)、和利用中间铰链h2(参照图2)伸屈自如地连接在后盖部4b的前缘上的前盖部4a,从而使顶盖3的洗涤物存取口3a开闭自如。
外盖体4利用电动或手动来对开闭洗涤物存取口3a进行开闭动作。
在图1所示的外盖体4的前盖部4a上设有:使前盖部4a的后端部凹下地形成以便在手动开闭外盖体4时使用者可插入指尖的把手部4a2;以封闭该把手部4a2的开口的方式用扭簧等可旋转地被弹性支撑的把手盖部4a1;以及与该把手盖部4a1的面前侧相连并用于操作、动作显示洗涤干燥机1的操作显示面板4a3。
另外,在图2中,省略了把手盖部4a1、把手部4a2、及操作显示面板4a3的结构来表示。
操作显示面板4a3如图1所示,配置在外盖体4的前盖部4a上面,主要地,与面板控制电路的电路板(未图示)连接地设有在关闭该外盖体4后的状态下进行操作的操作按钮bu、和显示洗涤干燥机1的动作状态的显示面板P。面板控制电路的电路板用总线与未图示的主控制电路板、电力用控制电路板等连接。
下面,说明外盖体4的开闭。
以电动开闭驱动图1所示的外盖体4的电动开闭驱动机构以基部铰链h1(参照图2)为支点用开闭驱动电动机进行驱动而使后盖部4b做起伏动作(参照图2的箭头α1、α2),并使前盖部4a绕中间铰链h2(参照图2)从动,进行使前盖部4a、后盖部4b折叠的打开状态(参照图2的双点划线)和使前盖部4a、后盖部4b打开并成平坦的关闭状态(参照图2的实线)的开闭动作。
或者,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来代替该结构,即、在中间铰链h2(参照图2)的位置上通过用开闭驱动电动机进行伸屈驱动从而对后盖部4b和前盖部4a进行开闭动作以便成为开/闭状态。
为了进行该外盖体4的开/闭控制,设有用于检测外盖体4的全开/全闭状态的外盖全开检测传感器、外盖全闭检测传感器(未图示)。
另一方面,在使用者以手动对外盖体4进行开闭动作时,使用者通过用指尖推压把手盖部4a1,从而把手盖部4a1后退转动将指尖插入到把手部4a2内抓住把手部4a2,通过上提、下压外盖体4的前盖部4a从而进行外盖体4的开闭。
开闭驱动外盖体4的电动开闭驱动机构,为了在使用者以手动开闭驱动操作外盖体4时不成为较大的机械负载阻力,期望考虑开闭驱动电动机的形式或者使离合器机构介于动力传动系统中。
下面,说明外槽5。
如图2所示,在洗涤干燥机1的壳体C内用卡定在设于壳体C的上端四个角部的角板上并下垂的四根悬挂部件(未图示)支撑存积洗涤水的外槽5,并纵向配置在洗涤干燥机1内的中心部。
悬挂部件具备具有利用弹簧等弹性部件和空气等流体的粘性得到的减振机构的防振机构。外槽5通过该防振机构进行防振支撑,脱水运转起动时等的摇摆振动得到抑制。
外槽5呈轴向较长的有底圆筒状,并用合成树脂形成。外槽5在其下部的侧壁形成有水位检测用的阻气盒5a,通过空气管c1与作为水位检测机构的压敏式水位检测传感器c2连接,在其底部设有排水兼排气口5b。另外,在外槽5的底部外侧通过钢板制的安装底座18安装有洗涤脱水驱动装置10。
在外槽5内旋转自如并同心地设有投入衣物等洗涤物19并进行洗涤、漂洗、脱水、干燥的内槽6。
接着,说明外槽上盖9。
如图2所示,在容纳了内槽6的外槽5的上侧开口端安装有应覆盖外槽5和内槽6之间的间隙并具有内侧衣物投入口9a的外槽上盖9。
外槽上盖9的内侧衣物投入口9a用未图示的内盖开闭自如地覆盖,这里省略内盖的说明。
在外槽上盖9上安装有:朝向内槽6内开口并将洗涤工序时循环的洗涤水等的水(排水)向内槽6内洒水的洒水口11;和在干燥工序时将干燥用的空气向内槽6内喷出的喷气口12。另外,在外槽上盖9上以朝向外槽5和内槽6之间的间隙开口的方式安装有洗涤剂投入口13和给水口14。洗涤剂投入口13通过波纹管j1与粉末洗涤剂投入盒3d连接。
下面,说明内槽6。
配置在外槽5内的内槽6是洗涤兼脱水槽,使用不锈钢板形成轴向较长的有底圆筒状。
在内槽6的周壁上形成通水和通风用的小孔6a,在其上缘部具有流体平衡器6b,该流体平衡器6b在高速旋转的脱水工序时向与洗涤物19的偏置相反的方向移动平衡用的流体来抑制因洗涤物19的偏置引起的振动。内槽6在脱水工序时以高速进行旋转,进行利用离心力从洗涤物19分离洗涤物19所含的水分并由脱水孔排出的离心脱水。
在内槽6内的内底面部的中央旋转自如地设有对洗涤物19进行上下运动、搅拌等进行洗涤、漂洗等的旋转翼30(回転翼)。旋转翼30由洗涤脱水驱动装置10旋转驱动,反复进行正转/反转来进行洗涤、漂洗等。另外,旋转翼30在干燥运转中也反复进行正转/反转来进行干燥。
接着,说明洗涤脱水驱动装置10。
洗涤脱水驱动装置10内装有使用了可逆旋转式的电容器分相单相感应电动机、变换驱动电动机等的驱动电动机和电磁操作离合器机构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具有通过控制驱动电动机和电磁操作离合器机构,从而有选择地执行在使内槽6静止的状态下使旋转翼30反复地正反(往复)转的搅拌驱动模式、和使内槽6和旋转翼30一体地向相同方向旋转的脱水驱动模式等的驱动机构。
下面,说明洗涤工序时的洗涤水的循环。
接着,对在洗涤工序时将洗涤水从内槽6排出到外槽5并对其再次给水地进行循环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所示的外槽5的排水兼排气口5b通过波纹管j2和排水管k1与排水装置100和循环泵P1连接。
循环泵P1安装在壳体C的底座部2b上,其出水口通过内部配管k2和波纹管j3及可装拆地设有线屑过滤器f1的内部配管k3与洒水口11连接。
另外,排水装置100如图3所示,安装在底座部2b的左前部,在作为出水口的连接口102(参照图4)连接有排水软管17。排水软管17通过设于底座部2b的左右侧部的排水软管引出口200导出到外部(图中表示的是来自左侧的导出)。
排水装置100和排水软管引出口200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在本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1中,由上述的排水兼排气口5b、波纹管j2、排水管k1、循环泵P1、内部配管k2、k3、波纹管j3和洒水口11构成洗涤水循环机构。
在进行该洗涤水的循环的洗涤工序中,加上含在洗涤物19中的洗涤水,付与最低水位(从没过旋转翼30的程度到距内槽6的内底面1/2的高度尺寸的水位)的洗涤水,进行洗涤。
下面,说明干燥机构的结构。
在壳体C内的后侧部设有冷却除湿机构20(参照图2),该冷却除湿机构20用于将在干燥工序中含有从洗涤物19吸湿来的水分的空气用在冷却除湿板22的外表面上流动的冷却水来冷却进行除湿。
冷却除湿机构20构成干燥空气循环系统。干燥空气循环系统具有:将干燥工序中的外槽5内的湿润了的空气从排水兼排气口5b吸出并利用在冷却除湿板22的外表面上流动的冷却水进行冷却除湿而降低绝对湿度的系统;以及对利用该系统使绝对湿度降低了的空气进行加热并从上方吹入内槽6内的系统。
冷却除湿机构20具有从排水兼排气口5b通过波纹管j4连接的干燥用空气的通风道即冷却除湿风道21。
在该冷却除湿风道21内设有冷却除湿板22,并设有除去包含在干燥用空气中的线屑的线屑过滤器f2、用于对干燥用空气进行鼓风的电动鼓风机23、和用于加热除湿后的干燥用空气的加热器Hp。
具体地说,冷却除湿风道21将排水兼排气口5b作为入口,以从波纹管j4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上升风道21a1,在上升风道21a1内设置冷却除湿板22。并且,设置从上升风道21a1的上端部折返并向下方延伸的下降风道(未图示),在该折返部可装拆地设置线屑过滤器f2。在该下降风道内设置感应在该下降风道内流动的空气湿度的湿度传感器(未图示)。在该下降风道的下端部连接有电动鼓风机23的吸气口,设有从该电动鼓风机23的排气口向上方延伸的上升风道21a2。
上升风道21a2的前部通过空气加热管k4和波纹管j5与上述喷气口12连接。在空气加热管k4内装有对干燥工序时的干燥用的循环空气进行加热的PTC加热器等的加热器Hp。
下面,说明排水装置100。
如图4所示,排水装置100构成为,具有排水电磁阀110、横向配管120及纵向配管130。
排水电磁阀110具有电磁线圈111、以及具有由该电磁线圈111的励磁来驱动的未图示的阀芯的阀部112。在电磁线圈111的上面设有端子部113,会对该端子部113供给通过未图示的电线束对该电磁线圈111进行励磁用的电力。
另外,对电磁线圈111供给的电力与洗涤干燥机1的运转模式等一致地并基于未图示的控制装置(ECU)的指令等进行供给。
阀部112配置在横向配管120的前端部。在横向配管120前部的下部连接有纵向配管130,阀部112会转换横向配管120和纵向配管130的连通、断开(开闭)。在横向配管120的前端部周壁设有用于嵌合并固定阀部112的未图示的嵌合突起。
这里,在横向配管120的后端部连接有上述排水管k1,对横向配管120流通通过排水管k1的从外槽5排出来的洗涤水等的排水。
并且,当利用未图示的ECU的控制对排水电磁阀110的电磁线圈111进行励磁进而阀部112的未图示的阀芯向连通横向配管120和纵向配管130的方向移动并打开时,则排水从横向配管120流到纵向配管130。
另外,当利用未图示的ECU的控制对电磁线圈111进行去磁进而阀部112的未图示的阀芯向断开横向配管120和纵向配管130的连通的方向返回(利用加力机构等返回)并关闭时,则排水从横向配管120向纵向配管130的流通被断开。
即、通过转换电磁线圈111的励磁、去磁就可以控制排水的排出、非排出。
横向配管120是前部121为大直径而后部122为小直径的带阶梯的配管,在前部121的周壁上形成用于安装并固定在底座部2b(参照图3,以下相同)上的安装部121a(参照图3)。另外,在前部的下部正交地连接有纵向配管130,并以位于其连接部的连通部分的方式配置排水电磁阀110的未图示的阀芯。
另外,在横向配管120的侧部(这里为右侧部)形成分支口123,在该分支口123连接有循环用配管124的下游端。循环用配管124的上游端与循环泵P1(参照图2)连接。由此,在排水电磁阀110的电磁线圈111被去磁而未图示的阀体被关闭的状态下,当循环泵P1进行动作时(例如,使洗涤水循环进行洗涤的洗涤工序中的动作),则从排水管k1流入到横向配管120的排水从分支口123流到循环用配管124并从循环泵P1供给到作为循环通道的内部配管k2(参照图2)。
纵向配管130的上端部与横向配管120的前部121的下部连接,如上所述当排水电磁阀110打开时,则排水会从横向配管120流入。纵向配管130的下部向后方弯曲地延伸设置,在其后部的连接口102上连接有排水软管17。也就是,排水软管17在与排水电磁阀110之间具有规定的高低差地配置,会顺利地流动通过纵向配管130流通的排水。
排水软管17如图3所示,保持在设置于底座部2b的底部的俯视为大致U字形的排水软管引导件40内,并被引导到设置于底座部2b的侧壁2b1的排水软管引出口200或设置于右侧壁2b2的排水软管引出口200,再向外部导出。
排水软管17具有在径向可变形的挠性,如后所述,使用者用指尖向径向按压从而会变形成扁平状。
排水软管引出口200由于在底座部2b的左右侧壁2b1、2b2做成相同的构造,因而在此只对设于左侧方的侧壁2b1上的排水软管引出口200进行说明。另外,就排水软管引出口200而言,虽然表示的是将另设的引出部部件200′(参照图(5))组装到侧壁2b1(2b2)上来构成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排水软管引出口200一体地设置在侧壁2b1、2b2上。
在排水软管引出口200中,如图5(a)所示,排水软管引导件40的上壁41向上方弯曲地鼓出形成。排水软管17可取得如下两个引出位置:即、如图6(a)所示在排水软管引出口200中以与排水软管引导件40的上游侧大致相同高度呈直线状引出的第一引出位置;以及如图6(b)所示,在排水软管引出口200中沿着排水软管引导件40的上壁41并在比第一引出位置向上方倾斜的状态下向侧面引出的第二引出位置。在此,第二引出位置设定成将排水软管17配置在比配置于第一引出位置的排水软管17的上面17a更高的位置。换句话说,配置于第一引出位置的排水软管17和配置于第二引出位置的排水软管17在上下方向上隔着排水软管17彼此的配置位置不会干涉的规定间隔进行配置。这样,若将排水软管17配置在第二引出位置,则如后文所述,在与排水装置100之间构成排水存水弯。
如图5(b)所示,在侧壁2b1上与第一引出位置相对应地设有比排水软管17的外径φ1稍大的断面为圆形的插入孔201,并且,与第二引出位置相对应地设有同样的插入孔202。
两个插入孔201、202上下并排设置,在两个插入孔201、202之间形成将它们连通的连通部203。该连通部203的内面做成半径状(ア一ル状),如图5(c)所示,在其间变形成扁平状的排水软管17′可插入。总之,排水软管17在变形成扁平状的状态(排水软管17′的状态)下通过连通部203并可在上下两个插入孔201、202之间移动。
因此,通过从配置在第一引出位置的状态使排水软管17变形成扁平状,从而能够使排水软管17移动到第二引出位置,另外,与之相反,通过从配置在第二引出位置的状态使排水软管17变形成扁平状,从而能够使排水软管17移动到第一引出位置。
在此,如图7所示,在第一引出位置中,排水软管17具有规定的高度差H1地配置在与上游侧的排水装置100之间。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由于第二引出位置设定成将排水软管17配置在比设置与第一引出位置的排水软管17的上面17a更高的位置,因而若使排水软管17位于第二引出位置,则在排水装置100和插入孔202之间形成利用了排水软管17的上述高低差H1的排水存水弯。因此,在该部分会存积了排水的一部分,即使在臭气从排水软管17的下游侧上来的场合,也能由排水存水弯将其适当地阻断。
本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1在这种排水软管引出口200中,由于可以将排水软管17设定在第一引出位置和第二引出位置,因而例如,在洗涤干燥机1的设置场所配置的防水垫等具有排水存水弯的场合,则可以设定成将排水软管17配置在第一引出位置而进行通常的排水。
另外,在防水垫等不具有排水存水弯的场合,则可以使排水软管17移动到第二引出位置地进行配置,利用排水软管17的上述高低差H1来构成排水存水弯。由此,可以用排水存水弯很好地阻止臭气的逆流。
下面,对在将排水软管17配置在第二引出位置构成排水存水弯时本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给水工序中,利用未图示的ECU打开给水电磁阀等,使自来水等流入外槽5。这时,排水装置100的排水电磁阀110被去磁,阀芯被关闭。并且在图2中,虽然图示的是自来水被注入内槽6内,但实际上构成为从内槽6和外槽5之间注入到外槽5中。自来水的一部分流入冷却除湿风道21,清洗附着于冷却除湿板22上的线屑等。
其次,在洗涤工序中,利用ECU的控制,洗涤脱水驱动装置10被旋转驱动进而旋转翼30旋转。这时,旋转翼30进行暂停、向右转、向左转。通过该旋转翼30的旋转,附着于洗涤物19上的污垢洗提到洗涤水中。在洗涤工序中,排水装置100的排水电磁阀110仍为去磁状态,通过排水管k1从外槽5排出来的洗涤水从横向配管120通过分支口123流经循环用配管124并被循环泵P1吸上来再次供给内槽6。在进行规定时间洗涤工序后,附着于洗涤物19上的污垢大部分洗提到洗涤水中。
然后,进入排水工序,ECU使旋转翼30停止,打开排水装置100的排水电磁阀110,将污浊的洗涤水向洗涤干燥机1的外部排出。
这时,洗涤水(排水)从排水管k1流入排水装置100的横向配管120,再从横向配管120流入纵向配管130。并且,洗涤水从纵向配管130流到排水软管17,从第二引出位置向洗涤干燥机1的外部排出。
在这样的排水期间,排水软管17处于被洗涤水充满的状态,在排水装置100与第二引出位置之间构成排水存水弯。由此,臭气被排水存水弯阻断,即使臭气从排水软管17的下游侧上来,也能阻止其通过排水装置100逆流到上游侧的外槽5。
当经过规定的时间,污浊的洗涤水的大部分排出到外部后,则进到脱水工序,对洗涤物19所含的洗涤水进行脱水。在脱水工序中,排水装置100的排水电磁阀110仍为打开状态,通过排水存水弯继续排水。
在进行规定时间的脱水工序后,则进入给水工序,排水装置100的排水电磁阀110关闭,作为漂洗水将规定水量的自来水等存积在内槽6内。
在漂洗工序中,使旋转翼30旋转,对洗涤物19进行漂洗,使洗涤物19所含的洗涤剂成分及污垢洗提到洗涤水中。在对洗涤物19漂洗规定时间后,转向排水工序,在停止旋转翼30的同时,打开排水装置100的排水电磁阀110将漂洗水向外部排出。这时利用由排水软管17得到的排水存水弯的作用,即使臭气从排水软管17的下游侧等上来也将其很好地阻断。
在干燥工序中,ECU关闭排水装置100的排水电磁阀110,开始电动鼓风机23和加热器Hp的运转。由此,被加热器Hp加热后的干燥用空气夺取了洗涤物19所含的水分,其后,从排水兼排气口5b通过冷却除湿机构20的干燥空气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在该过程中,内槽6内的洗涤物19被干燥。
这时利用由排水软管17得到的排水存水弯的作用,即使臭气从排水软管17的下游侧上来也将其很好地阻断,臭气不会逆流到排水装置100的上游侧。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可取得的效果。
(1)在排水软管引出口200中,能够使排水软管17位于第一、第二引出位置,通过位于第一引出位置从而可以引出除去了排水存水弯的排水软管,并且,通过处于第二引出位置出而可以引出附加上排水存水弯的排水软管。
因此,在洗涤干燥机1的设置场所配置的防水垫等具有排水存水弯的场合,则能够设定成将排水软管17配置在第一引出位置进行通常的排水。
与之相反,在防水垫等不具有排水存水弯的场合,则可以使排水软管17移动到第二引出位置地进行配置,能够利用排水软管17的高低差H1来构成排水存水弯。由此,在防水垫等不具有排水存水弯的场合,也可以利用在洗涤干燥机1侧简单构成的排水存水弯很好地阻止臭气的逆流。
因此,根据设置场所的排水存水弯的有无,能够容易地附加或除去排水存水弯,而无需逐个考虑在设置场所是否具有排水存水弯。因此,可得到设置性能优良的洗涤干燥机1。
(2)由于能够利用已有的排水软管17来根据需要构成排水存水弯,因而无需对排水软管17的配置等加以变更,组装性及生产率优良。而且,设置空间小可以完成,并能够廉价地构成排水存水弯。
(3)由于排水软管17可移动地设置在上下两个插入孔201、202之间,因而可以容易地位于第一引出位置或第二引出位置,能够容易地进行排水存水弯的除去或附加。
(4)由于排水软管17具有可变形为扁平状的挠性,可在变形为扁平状的状态下通过连通部203在上下两个插入孔201、202之间移动,因而能够容易位于第一引出位置或第二引出位置,能够容易进行排水存水弯的除去或附加。
以上虽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定,可以在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形后实施。
例如,如图8(a)、图8(b)所示,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在排水软管引出口200设置可装拆的板状部件205,在该板状部件205上形成在将上下颠倒时成为与第一引出位置和第二引出位置相对应的位置的插入孔206,将排水软管17插入并保持在该插入孔206中。
若采用这种结构,通过转换板状部件205相对排水软管引出口200的上下,就能简单地使排水软管17位于第一引出位置或第二引出位置,能简单地进行排水存水弯的除去或附加。
另外,如图4所示,也可以将溢流管21b连接在纵向配管130上,在给水时使从上升风道21a等排出的溢流排水流到纵向配管130。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外槽5中的水位因某些异常上升的场合,通过溢流管21b向排水装置100的纵向配管130供给的水被排出,并通过排水存水弯从排水软管17排出到外部。因此,来自排水软管17等的臭气被排水存水弯阻断而可以阻止其向溢流管21b逆流。并且,异常时,在经过规定的时间后关闭给水阀等而停止给水。
Claims (5)
1.一种洗涤干燥机,具有:
投入洗涤物的内槽;
容纳上述内槽并存积洗涤水的外槽;
对来自上述外槽的排水进行流通的排水通道进行开闭并控制排水的排出的排水机构;
连接在上述排水机构上的排水软管;
设置在内装有上述外槽的外框箱体的底座部上的排水软管引出口,
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水软管在上述排水软管引出口中取得以下两个位置:即、在与上述排水机构之间具有规定的高低差并排出排水的第一引出位置;以及在与上述排水机构之间形成排水存水弯的第二引出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软管引出口设有将上述排水软管保持在上述第一引出位置和上述第二引出位置的保持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机构为与上述第一引出位置和上述第二引出位置对应设置的上下两个插入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软管可移动地设置在上述上下两个插入孔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软管具有可变形为扁平状的挠性,
在上述上下两个插入孔之间形成将其连通的连通部,
上述排水软管在变形为扁平状的状态下通过上述连通部并可在上述上下两个插入孔之间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88335 | 2009-03-31 | ||
JP2009088335A JP4790039B2 (ja) | 2009-03-31 | 2009-03-31 | 洗濯乾燥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51840A CN101851840A (zh) | 2010-10-06 |
CN101851840B true CN101851840B (zh) | 2011-09-28 |
Family
ID=42803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1314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1840B (zh) | 2009-03-31 | 2010-02-08 | 洗涤干燥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790039B2 (zh) |
CN (1) | CN10185184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254855B1 (ko) | 2013-10-17 | 2021-05-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세탁물 처리기기 |
JP6609442B2 (ja) * | 2015-08-28 | 2019-11-2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自動洗濯機 |
JP2018000784A (ja) * | 2016-07-07 | 2018-01-11 | 株式会社テクノテック | リント捕集器 |
JP7017883B2 (ja) * | 2017-09-01 | 2022-02-0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洗濯乾燥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242597A1 (en) * | 1997-08-20 | 1999-02-20 | James R. Ward | Appliance pump noise reducer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noise transmission through plumbing systems |
JP2002035484A (ja) * | 2000-07-27 | 2002-02-05 | Sekisui House Ltd | 洗濯機用防水パン |
CN1755019A (zh) * | 2004-09-30 | 2006-04-05 | 株式会社技术工艺 | 洗衣机用排水存水弯管 |
CN1766201A (zh) * | 2004-10-29 | 2006-05-03 | 株式会社东芝 | 洗衣干燥机 |
JP2008110088A (ja) * | 2006-10-31 | 2008-05-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
-
2009
- 2009-03-31 JP JP2009088335A patent/JP4790039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2-08 CN CN2010101131420A patent/CN10185184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242597A1 (en) * | 1997-08-20 | 1999-02-20 | James R. Ward | Appliance pump noise reducer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noise transmission through plumbing systems |
JP2002035484A (ja) * | 2000-07-27 | 2002-02-05 | Sekisui House Ltd | 洗濯機用防水パン |
CN1755019A (zh) * | 2004-09-30 | 2006-04-05 | 株式会社技术工艺 | 洗衣机用排水存水弯管 |
CN1766201A (zh) * | 2004-10-29 | 2006-05-03 | 株式会社东芝 | 洗衣干燥机 |
JP2008110088A (ja) * | 2006-10-31 | 2008-05-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790039B2 (ja) | 2011-10-12 |
JP2010234006A (ja) | 2010-10-21 |
CN101851840A (zh) | 2010-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77861B (zh) | 洗衣机 | |
CN113355841A (zh) | 堆叠式衣物处理装置 | |
EP2053157A1 (en) | Dry-washing machine employing a wash fluid and equipped with a combination filter assembly | |
JP5897390B2 (ja) | 洗濯乾燥機 | |
EP2412861B1 (en) | Laundry washing and drying machine | |
CN101851840B (zh) | 洗涤干燥机 | |
CN101153444B (zh) | 滚筒式洗涤烘干机 | |
JP5039001B2 (ja) | 空調ユニット | |
JP2009225871A (ja) | 洗濯機 | |
JP2002159790A (ja) |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 |
JP3920303B1 (ja) | 洗濯乾燥機 | |
JP4934697B2 (ja) | 洗濯乾燥機および洗濯機 | |
JP3682051B2 (ja) | 洗濯機 | |
JP2004305404A (ja) | 洗濯機 | |
JP2020178914A (ja) | 洗濯乾燥機 | |
KR102627706B1 (ko) | 세탁 건조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JP6736053B2 (ja) | 洗濯乾燥機 | |
JP2014023732A (ja) | 洗濯乾燥機 | |
JP2001269495A (ja) | ドラム式洗濯機 | |
JP5039742B2 (ja) | 洗濯乾燥機 | |
JP2004194716A (ja) | ドラム式洗濯機 | |
JP4667159B2 (ja) | 洗濯乾燥機 | |
CN109629168B (zh) | 洗涤干燥机 | |
JP7048932B2 (ja) | 洗濯乾燥機 | |
JP2008000232A (ja) | 洗濯乾燥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 Termination date: 2016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