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7785B - 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 - Google Patents
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47785B CN101847785B CN 200910130684 CN200910130684A CN101847785B CN 101847785 B CN101847785 B CN 101847785B CN 200910130684 CN200910130684 CN 200910130684 CN 200910130684 A CN200910130684 A CN 200910130684A CN 101847785 B CN101847785 B CN 1018477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crostrip antenna
- shaped
- dual
- slotted eye
- frequenc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为了满足微带天线在双操作频率、高增益、与广面辐射场型的要求,提供使用天线阵列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其中天线阵列包括矩形微带天线与箭头形微带天线。第一谐振频率由矩形微带天线的长度所决定。矩形微带天线上开挖槽孔以满足第二谐振频率。箭头形微带天线的弯曲表面根据椭圆方程式所设计,以使第一谐振频率与第二谐振频率下均可谐振,并形成广面辐射场型。T形接合部借由与天线阵列的输出阻抗来分配天线阵列之间的功率。位于T形接合部上的L形带阻滤波器亦用来抑制第一谐振频率的倍频的谐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微带天线,特别是一种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
背景技术
微带天线就是在具有导体接地板的介质基片上附加导体薄片而产生的天线。微带天线可利用微带线或同轴线等导线来实施,以在导体薄片与接地板之间产生射频电磁场,并使射频电磁场通过导体薄片四周与接地板之间的缝隙来向外发散。通常,微带天线所使用的介质基片的厚度远小于对应的谐振频率的波长,因此当应用于无线通信装置时,可大幅缩小无线通信装置所占据的体积。微带天线所附加的导体薄片通常是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平面单元,例如矩形、圆形、圆环形、窄长方形等。微带天线亦可利用微带线的弯曲或直角转弯等形变方式来发散无线信号。与一般用于传送微波的天线相比,微带天线具有轻薄、可形变、易附加于印刷电路、易与电源和电路形成单一元件、形成均匀或多主波束的辐射场型、应用于双频率等优点,但是也具有频带窄、易面临介质损耗而降低辐射效率、应用功率较小、以及性能易受基片材料影响等缺点。因此追求微带天线的双频特性、高增益、广面(Broadside)辐射场等要求便成为研发微带天线时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该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包括一天线阵列。该天线阵列包括一矩形微带天线与一箭头形微带天线。该矩形微带天线包括一第一槽孔与一第二槽孔,并耦接至一信号馈入端。该箭头形微带天线是以一第一微带线耦接于该矩形微带天线。该第一槽孔设置于该矩形微带天线中接近该箭头形微带天线处,且该第二槽孔设置于该矩形微带天线中接近该信号馈入端处。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该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包括一第一天线阵列、一第二天线阵列、及一T形接合部。该第一天线阵列包括一第一矩形微带天线与一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该第一矩形微带天线包括一第一槽孔与一第二槽孔。该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是以一第一微带线耦接于该第一矩形微带天线。该第二天线阵列包括一第二矩形微带天线与一第二箭头形微带天线。该第二矩形微带天线包括一第三槽孔与一第四槽孔。该第二箭头形微带天线是以一第二微带线耦接于该第二矩形微带天线。该T形接合部的第一端借由一第三微带线耦接于该第一天线阵列。该T形接合部的一第二端借由一第四微带线耦接于该第二天线阵列。该T形接合部的一第三端耦接于一信号馈入端。该第一槽孔设置于该第一矩形微带天线中接近该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处。该第二槽孔设置于该第一矩形微带天线中接近该T形接合部的第一端处。该第三槽孔设置于该第二矩形微带天线中接近该第二箭头形微带天线处。该第四槽孔设置于该第二矩形微带天线中接近该T形接合部的第二端处。
本发明又公开一种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该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包括N个第一天线阵列、N个第二天线阵列、及N个T形接合部。该第一天线阵列包括一第N1矩形微带天线及一第N1箭头形微带天线。该第N1矩形微带天线包括一第N11槽孔与一第N12槽孔。该第N1箭头形微带天线是以一第N1微带线耦接于该第N1矩形微带天线。该第二天线阵列包括一第N2矩形微带天线及一第N2箭头形微带天线。该第N2矩形微带天线包括一第N21槽孔与一第N22槽孔。该第N2箭头形微带天线是以一第N2微带线耦接于该第N2矩形微带天线。该T形接合部的第一端借由一第N3微带线耦接于该第一天线阵列。该T形接合部的第二端借由一第N4微带线耦接于该第二天线阵列。该T形接合部的第三端是以一微带线耦接至一信号馈入端。该T形接合部的L形部的长部的长度为欲压制的谐振频率的谐振长度。该第N11槽孔设置于该第N1矩形微带天线中接近该第N1箭头形微带天线处。该第N12槽孔设置于该第N1矩形微带天线中接近该T形接合部的第一端处。该第N21槽孔设置于该第N2矩形微带天线中接近该第N2箭头形微带天线处。该第N22槽孔设置于该第N2矩形微带天线中接近该T形接合部的第二端处。
本发明再公开一种双频天线。该双频天线包括一天线阵列。该天线阵列包括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该第一部的形状为L形。该第一部具有一信号馈入端。该第一部具有至少一槽孔。该第二部的形状为曲形。该第二部耦接于该第一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单一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的概略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中所包括的矩形微带天线的详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中箭头形微带天线的详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中T形接合部的详细示意图。
图5为用来图示图4所示的T形接合部包括的各L型带阻滤波器而标示起来的虚线区域的详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根据图5所示的实施例作测量所得到本发明所公开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的反射系数统计图。
图7为根据图5所述的实施例,对图1所示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在该第一谐振频率的值为2.4GHz进行测量时,图1所示的XZ平面与YZ平面上的辐射场型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图5所述的实施例,对图1所示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在该第二谐振频率的值为5.8GHz进行测量时,图1所示的XZ平面与YZ平面上的辐射场型的示意图。
图9为以图1所示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为基础,所产生的以矩阵方式形成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 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
102、106 矩形微带天线
104、108 箭头形微带天线
1041、1042 弯曲表面
1101、1102、1121、1122 微带线
114 T形接合部
116、118、120、122 槽孔
130、132 L形部
142、144、146、148 L形带阻滤波器
150、160 天线阵列
180 虚线区域
210 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满足微带天线的双频特性、高增益、与广面辐射场的要求,本发明公开一种双频天线。此双频天线主要分为第一部、第二部,以及耦接天线阵列间的接合部。其中,第一部的形状包括有L形,且其实施例部分则以矩形作为实施形态;第二部的形状则包括有曲形,且其实施例部分则以箭头形的流线形态实施。此双频天线包括了两谐振频率,其中一谐振频率由双频天线的长度所决定,例如之后所示矩形天线的长度。而第二部之后所示所具有的槽孔,则与另一谐振频率有关。而此双频天线可例如是一种微带天线。
在设计上,箭头形微带天线的弯曲表面例如根据椭圆方程式所设计,以使该双频天线在上述二谐振频率(之后是以一第一谐振频率与一第二谐振频率相称)下均可谐振,以形成广面辐射场型。而接合部可例如是T形接合部,其可与天线阵列的输出阻抗来分配天线阵列之间的功率。而T形接合部上可设计一L形的带阻滤波器来抑制第一谐振频率的倍频的谐振。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单一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的概略示意图,其中该单一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亦可视为一微带天线模块。如图1所示,一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包括一第一天线阵列150、一第二天线阵列160、及一T形接合部114。第一天线阵列150包括一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及一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104。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包括一第一槽孔116与一第二槽孔118。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104是以一第一微带线1101耦接于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T形接合部114的第一端借由一第三微带线1102耦接于第一天线阵列150。第二天线阵列160包括一第二矩形微带天线106及一第二箭头形微带天线108。第二矩形微带天线106包括一第三槽孔120与一第四槽孔122。第二箭头形微带天线108是以一第二微带线1121耦接于第二矩形微带天线106。第二矩形微带天线106借由一第四微带线1122耦接于T形接合部114的一第二端。如图1所示,第一槽孔116设置于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中接近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104处。第二槽孔118设置于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中接近T形接合部114的第一端处。第三槽孔120设置于第二矩形微带天线106中接近第二箭头形微带天线108处。第四槽孔122设置于第二矩形微带天线106中接近T形接合部114的第二端处。
图1所示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是设计用来在一第一谐振频率和一第二谐振频率下传输无线信号。为了可以使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可以顺利的在该第一谐振频率和该第二谐振频率下运作,双频式平面微带天线100所包括的各元件的位置或长度都必须经过严谨的设计。
请参阅图2,其为图1所示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中所包括的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的详细示意图。为了让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可以在该第一谐振频率下运作,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中未设置有第一槽孔116与第二槽孔118的两侧的长度(亦即图2所示的长度L5)设计为该第一谐振频率的半波长与该第二谐振频率的波长的最小公倍数的整数倍。为了让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可以同样的在该第二谐振频率下运作,事先让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在该第一谐振频率下运作,以找出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上电流分布较小的位置,并在这些电流分布较小的位置上开设第一槽孔116与第二槽孔118,也就是如图1所示在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中接近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104与T形接合部114的第一端的两侧位置。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中设置有第一槽孔116与第二槽孔118的两侧的长度的一半(亦即图2所示的W4)为该第一谐振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与该第二谐振频率的二分之一波长的最小公倍数的整数倍。除此以外,第一槽孔116与第二槽孔118的周长长度都被设计为该第二谐振频率的波长的整数倍,以满足在该第二谐振频率下传输无线信号的条件,并使得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在低频率下的辐射特性亦不受到影响。请注意,第二矩形微带天线106的规格与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完全相同,故上述针对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在规格上的叙述亦适用于第二矩形微带天线106。
请参阅图3,其为图1所示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中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104的详细示意图。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104包括一第一弯曲表面1041与一第二弯曲表面1042。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104的主要作用是在于借由第一弯曲表面1041与第二弯曲表面1042改变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104传输无线信号时在空气中的谐振路径,并使得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104在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在该第一谐振频率和该第二谐振频率下运作时,均可得到广面辐射场型。第一弯曲表面1041与第二弯曲表面1042均满足同一椭圆方程式,因此可借由控制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104的半长轴长度(即图3中所示的W3)与半短轴长度(即图3中所示的L4)来控制该椭圆方程式,并借此控制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104所产生的谐振频率。请注意,第二箭头形微带天线108的规格与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104的规格完全相同,并满足同一椭圆方程式,故上述对于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104的规格的叙述亦适用于第二箭头形微带天线108。除此以外,虽然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上所开挖的第一槽孔116与第二槽孔118会造成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在较高频率运作时部分辐射场型的形变反而无法满足广面辐射场型,但是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104的存在与辐射发散特性却可完美的弥补这一点,
请参阅图4,其为图1所示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中T形接合部114的详细示意图。如图4所示,T形接合部114包括一第一L形部130、一第二L形部132、及一中间部134。第一L形部130设置于T形接合部114的左侧,且第一L形部130的一第一端耦接于T形接合部114的第一端。第二L形部132设置于T形接合部114的右侧。第二L形部132的一第一端耦接于第一L形部130的一第二端。第二L形部132的一第二端耦接于T形接合部114的第二端。中间部134设置于T形接合部114的中间,且中间部134的一第一端耦接于第一L形部130的第二端。
微带天线中的阻抗对于微带天线所采用的谐振频率通常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一点在本发明所公开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也相同,因此在T形接合部114中,第三微带线1102与第四微带线1122的输入阻抗也被设计为由T形接合部114的输出阻抗来决定,并借此达到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可在该第一谐振频率和该第二谐振频率下运作的要求。换句话说,T形接合部114为第一天线阵列150与第二天线阵列160的功率分配器。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三微带线1102与第四微带线1122的输入阻抗等于T形接合部114的输出阻抗。除此以外,第一L形部130与第二L形部132的长部的长度(亦即图4所示的W8)为该第一谐振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与该第二谐振频率的二分之一波长的最小公倍数的整数倍。
接下来,虽然根据上面的叙述,T形接合部114已可相当完美的使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完善的在该第一谐振频率和该第二谐振频率下运作,但是当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受到以该第一谐振频率的倍数频率的无线信号影响时,会产生多余的谐振,而使得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的传输被干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图4所示的T形接合部114为另外增加多个L形带阻滤波器。请同时参阅图4与图5,其中图5为用来图示图4所示的T形接合部114包括的各L型带阻滤波器而标示起来的虚线区域180的详细示意图。如图4所示,T形接合部114还包括一第一L形带阻滤波器142、一第二L形带阻滤波器144、一第三L形带阻滤波器146、与一第四L形带阻滤波器148。第一L形带阻滤波器142沿着第一L形部130的一第一侧设置,且第一L形带阻滤波器142的一第一端耦接于第一L形部130的第一侧。第二L形带阻滤波器144沿着第一L形部130的一第二侧设置,且第二L形带阻滤波器144的一第一端耦接于第一L形部130的第二侧。第三L形带阻滤波器146沿着第二L形部132的一第一侧设置,且第三L形带阻滤波器146的一第一端耦接于第二L形部132的第一侧。第四L形带阻滤波器148沿着第二L形部132的一第二侧设置,且第四L形带阻滤波器148的一第一端耦接于第二L形部132的第二侧。为了简化说明T形接合部114中所增加的各L形带阻滤波器的作用,图5中仅详细图示第三L形带阻滤波器146与第四L形带阻滤波器148。如图5所示,第三L形带阻滤波器146与第四L形带阻滤波器148沿着第二L形部132所设置的一侧的长度(亦即图5所示的长度W10)与宽度(亦即图5所示的宽度L10)为一第三谐振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的整数倍。第三L形带阻滤波器146与第四L形带阻滤波器148与第二L形部132的间距(亦即图5所示的宽度L9)的长度为该第三谐振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的整数倍。借由这样的设置,可以消除上述该第一谐振频率的倍频信号所造成干扰。请注意,第一L形带阻滤波器142和第二L形带阻滤波器144的规格与设置方式均与第三L形带阻滤波器146和第四L形带阻滤波器148相同,亦与该第三谐振频率相关,故第一L形带阻滤波器142和第二L形带阻滤波器144的规格与设置方式不再在此加以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该第一谐振频率为2.4GHz,且该第二谐振频率为5.8GHz。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在配合2.4GHz与5.8GHz的该二谐振频率时,在各元件所采用的规格与相关长度分散图示于图1、图2、图3、图4、图5并详述如下。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中未设置有第一槽孔116与第二槽孔118的两侧的长度(亦即图2所示的L5)为29.6mm。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中设置有第一槽孔116与第二槽孔118的两侧的长度的一半(亦即图2中所示的W4)为16.65mm。第一槽孔116与第二槽孔118的宽度(亦即图2所示的L7)均为1mm。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104中,第一弯曲表面1041与第二弯曲表面1042所满足的椭圆方程式所代表的半长轴的长度(亦即图3所示的W3)为17mm,且该椭圆方程式所代表的半短轴的长度(亦即图3所示的L4)为5.93mm。第一弯曲表面1041与第二弯曲表面1042之间的垂直间距(亦即图3所示的W2)为7.5mm。第一L形部130与第二L形部132的长部(亦即图4所示的W8)的长度为16.15mm。第一L形部130与第二L形部132的短部的宽度(亦即图4所示的W9)为0.7mm。中间部134的长度(亦即图4中所示的L8)为5mm。中间部134的宽度(亦即图4所示的W6)为3mm。第一L形带阻滤波器142沿着第一L形部130所设置的一侧的长度、第二L形带阻滤波器144沿着第一L形部130所设置的一侧的长度、第三L形带阻滤波器146沿着第二L形部132所设置的一侧的长度、及第四L形带阻滤波器148沿着第二L形部132所设置的一侧的长度(亦即图5中所示的W10)均为10mm。第一L形带阻滤波器142沿着第一L形部130所设置的一侧的宽度、第二L形带阻滤波器144沿着第一L形部130所设置的一侧的宽度、第三L形带阻滤波器146沿着第二L形部132所设置的一侧的宽度、及第四L形带阻滤波器148沿着第二L形部132所设置的一侧的宽度(亦即图5中所示的L10)均为0.3mm。第一L形带阻滤波器142与第一L形部130的间距的长度、第二L形带阻滤波器144与第一L形部130的间距的长度、第三L形带阻滤波器146与第二L形部132的间距的长度、及第四L形带阻滤波器148与第二L形部132的间距的长度(亦即图5所示的L9)均为0.3mm。第一槽孔116和第二槽孔118与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的边缘的间距、及第三槽孔120和第四槽孔122与第二矩形微带天线106的边缘的间距(亦即图2所示的L7)均为1.6mm。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与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104的间距、及第二矩形微带天线106与第二箭头形微带天线108的间距(亦即图1所示的L2)均为6mm。第一矩形微带天线102与第一L形部130的长部的间距、及第二矩形微带天线106与第二L形部132的长部的间距(亦即图1所示的L3)均为4mm。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的长度(亦即图1所示的L1)为56.7mm。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的宽度(亦即图1所示的W1)为76.5mm。中间部134与第一L形带阻滤波器142、第二L形带阻滤波器144、第三L形带阻滤波器146、第四L形带阻滤波器148的间距(亦即图4所示的W7)均为2mm。第一槽孔116与第二槽孔1162的长度(亦即图2中所示的W5)均为10.8mm。同理,第三槽孔120与第四槽孔122的长度亦均为10.8mm。第二天线阵列160所包括的各元件的规格与第一天线阵列150所包括的各元件的规格相同,故不再加以赘述。除此以外,T形接合部114的输入阻抗为50欧姆(Ω),T形接合部114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输出阻抗均为100欧姆,且第三微带线1102与第四微带线1122的输入阻抗均为100欧姆。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所使用的基板板材的介电系数为4.4,该基板板材的厚度为1.6mm,该基板板材的tanδ为0.022,且该基板板材的金属厚度为35μm。
请参阅图6,其为本发明根据图5所示的实施例作测量所得到本发明所公开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的反射系数统计图。如图6所示,在第一谐振频率下所要求的频宽2.4GHz至2.5GHz与在第二谐振频率下所要求的频宽5.59GHz至6.34GHz,对应的反射系数均不大于-10dB。
请参阅图7与图8。图7为根据图5所述的实施例,对图1所示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在该第一谐振频率的值为2.4GHz进行测量时,图1所示的XZ平面与YZ平面上的辐射场型的示意图。图8为根据图5所述的实施例,对图1所示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在该第二谐振频率的值为5.8GHz进行测量时,图1所示的XZ平面与YZ平面上的辐射场型的示意图。观察图7可知,在第一谐振频率为2.4GHz时,最大测量增益的值为3.63dBi。同理,观察图8可知,在第二谐振频率为5.8GHz时,最大测量增益的值为7.08dBi。
本发明所公开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除了图1所述的实施例以外,亦可以图1所示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为基础,以并联方式串接多个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来产生以矩阵方式形成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请参阅图9,其为以图1所示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为基础,所产生的以矩阵方式形成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200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200包括至少二个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亦可视为至少二个微带天线模块)。该至少二个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中所包括的T形接合部114的输入端耦接于一导线210,亦即该至少二个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100是以导线210来并联。导线210的阻抗对应于每一T形接合部114的输入阻抗。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200的规格与设置方式均可由上列叙述轻易推导得到,故不在此详加赘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以满足微带天线的双频特性、高增益、与广面辐射场型的要求,并可借由并联多个本发明所提供的多个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的方式来得到以矩阵方式形成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包括:
一天线阵列,包括:
一矩形微带天线,包括一第一槽孔与一第二槽孔,并耦接至一信号馈入端;及
一箭头形微带天线,其以一第一微带线耦接于该矩形微带天线;
其中该第一槽孔设置于该矩形微带天线中接近该箭头形微带天线处,且该第二槽孔设置于该矩形微带天线中接近该信号馈入端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
其中该第一槽孔与该第二槽孔的形状均为多边形;
其中该矩形微带天线的一较长边垂直于该第一槽孔与该第二槽孔的中心连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
其中该箭头形微带天线包括一第一弯曲表面与一第二弯曲表面;
其中该第一弯曲表面为内凹,且该第二弯曲表面为外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其中该矩形微带天线的二较短平行边的长度为一第一谐振频率与一第二谐振频率的谐振长度,且该二较短平行边平行于该第一槽孔与该第二槽孔的中心连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其中该第一槽孔与该第二槽孔的周长长度为该第二谐振频率的波长的整数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其中该天线阵列还包括:
一第二微带线,耦接于该信号馈入端与该矩形微带天线之间,且该第二微带线包括至少一个L形谐振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其中该L形谐振器沿着该第二微带线所设置的一侧的长度为欲压制的一谐振频率的波长的整数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其中该矩形微带天线的二较短平行边的长度为一第一谐振频率与一第二谐振频率的谐振长度,且该二较短平行边平行于该第一槽孔与该第二槽孔的中心连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
其中该箭头形微带天线包括一第一弯曲表面与一第二弯曲表面;
其中该第一弯曲表面为内凹,且该第二弯曲表面为外凸。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其中该天线阵列还包括:
一第二微带线,耦接于该信号馈入端与该矩形微带天线之间,且该第二微带线包括至少一个L形谐振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其中该L形谐振器沿着该微带线所设置的一侧的长度为欲压制的一谐振频率的波长的整数倍。
12.一种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包括:
一第一天线阵列,包括:
一第一矩形微带天线,包括一第一槽孔与一第二槽孔;及
一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以一第一微带线耦接于该第一矩形微带天线;
一第二天线阵列,包括:
一第二矩形微带天线,包括一第三槽孔与一第四槽孔;及
一第二箭头形微带天线,以一第二微带线耦接于该第二矩形微带天线;及
一T形接合部,其第一端借由一第三微带线耦接于该第一天线阵列,该T形接合部的一第二端借由一第四微带线耦接于该第二天线阵列,且该T形接合部的一第三端耦接于一信号馈入端;
其中该第一槽孔设置于该第一矩形微带天线中接近该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处,该第二槽孔设置于该第一矩形微带天线中接近该T形接合部的第一端处,该第三槽孔设置于该第二矩形微带天线中接近该第二箭头形微带天线处,该第四槽孔设置于该第二矩形微带天线中接近该T形接合部的第二端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其中该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与该第二箭头形微带天线各自的箭头方向为同向对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其中该第一箭头形微带天线与该第二箭头形微带天线各自的箭头方向为反向对称。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其中该T形接合部包括一第一L形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其该第一L形部的长部的长度为该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欲谐振之一第一谐振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与一第二谐振频率的二分之一波长的一最小公倍数的整数倍。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其中该T形接合部包括一第二L形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其该第二L形部的长部的长度为该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欲谐振之一第一谐振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与一第二谐振频率的二分之一波长的一最小公倍数的整数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10130684 CN101847785B (zh) | 2009-03-27 | 2009-03-27 | 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10130684 CN101847785B (zh) | 2009-03-27 | 2009-03-27 | 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47785A CN101847785A (zh) | 2010-09-29 |
CN101847785B true CN101847785B (zh) | 2013-12-18 |
Family
ID=42772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910130684 Active CN101847785B (zh) | 2009-03-27 | 2009-03-27 | 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4778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17964B (zh) * | 2011-03-11 | 2013-11-20 | 深圳市赛特雷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频天线 |
CN102364874B (zh) * | 2011-11-02 | 2015-08-19 | 山东安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双频带功率放大器的偏置电路 |
US9077087B2 (en) | 2013-02-22 | 2015-07-07 | Hong K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 Antennas using over-coupling for wide-band operation |
CN107394348B (zh) * | 2017-06-01 | 2020-09-29 | 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组件和移动终端 |
CN115201807A (zh) * | 2022-07-08 | 2022-10-18 | 中山大学 | 一种高精度微波测距系统、装置与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57343A (en) * | 1970-10-12 | 1973-09-04 | Ampex | Slot antenna array |
US4101896A (en) * | 1977-04-14 | 1978-07-18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 Camouflaged dual-slot antenna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56610B2 (ja) * | 2002-03-27 | 2005-06-08 |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 板状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
JP4332494B2 (ja) * | 2004-12-22 | 2009-09-16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装置 |
-
2009
- 2009-03-27 CN CN 200910130684 patent/CN10184778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57343A (en) * | 1970-10-12 | 1973-09-04 | Ampex | Slot antenna array |
US4101896A (en) * | 1977-04-14 | 1978-07-18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 Camouflaged dual-slot antenna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47785A (zh) | 2010-09-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435538B1 (ko) | 광대역 평면 준-야기 안테나 | |
JP6172553B2 (ja) | 多重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およびモバイル端末 | |
EP2917963B1 (en) | Dual polarization current loop radiator with integrated balun | |
US9590304B2 (en) | Broadband antenna | |
EP2908380B1 (en) | Wideband dual-polarized patch antenna array and methods useful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 |
US9735475B2 (en) | Low cost antenna array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 |
CN103618138B (zh) | 小型化差分微带天线 | |
TWI403026B (zh) | 雙頻平面式微帶天線 | |
US8907860B2 (en) | Stand-alone multi-band antenna | |
US20140043195A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zimuth beamwidth across a wide frequency range | |
EP3852194B1 (en) | Terminal device antenna | |
CN201868568U (zh) | 基片集成波导馈电的双偶极子天线及阵列 | |
US11515649B2 (en) | Antenna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01997171A (zh) | 基片集成波导馈电的双偶极子天线及阵列 | |
CN101847785B (zh) | 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 | |
US9899738B2 (en) | Antenna | |
US9548526B2 (en) | Small-size antenna system with adjustable polarization | |
US10727596B2 (en) | Antenna structure | |
JP2017139686A (ja) | アンテナおよび基地局 | |
JP2013232768A (ja) | 2周波共用アンテナ | |
CN110931964A (zh) | 一种小型化mimo多频手机天线 | |
Li et al. | A high-gain large-scanning 60 GHz via-fed patch phased array antenna | |
KR20080086767A (ko) | 광대역/2주파 마이크로스트립 패치 안테나 및 배열 안테나 | |
CN115799819A (zh) | 一种毫米波宽波束圆极化双层微带贴片天线 | |
Lu et al. | Design of high gain planar dipole array antenna for WLAN applic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