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2388B - 锁止离合器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锁止离合器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32388B CN101832388B CN2010101339700A CN201010133970A CN101832388B CN 101832388 B CN101832388 B CN 101832388B CN 2010101339700 A CN2010101339700 A CN 2010101339700A CN 201010133970 A CN201010133970 A CN 201010133970A CN 101832388 B CN101832388 B CN 1018323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gion
- state
- slip
- acceleration
- clu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14—Control of torque converter lock-up clutches
- F16H61/143—Control of torque converter lock-up clutches using electric control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14—Control of torque converter lock-up clutches
- F16H61/143—Control of torque converter lock-up clutches using electric control means
- F16H2061/145—Control of torque converter lock-up clutches using electric control means for controlling slip, e.g. approaching target slip valu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14—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torque or torque demand
- F16H59/24—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torque or torque demand dependent on the throttle open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10—Controlling shift hystere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Fluid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锁止离合器的控制装置,包括指示部、控制部、计时部以及指示固定部。指示部根据由加速踏板操作量以及车速确定的状态值进行与锁止离合器的驱动状态有关的指示。计时部,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滞后区域内并且从所述指示部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状态下加速踏板操作量变为“0”时,开始计测自该时刻起的时间,并且在加速踏板操作量变得比“0”大时停止所述时间的计测、将该计测的时间复位为“0”。指示固定部在从由所述计时部进行的时间的计测开始的时刻到该计测的时间达到判定值为止,将来自所述指示部的指示固定为加速滑移执行指示。指示固定部在所述加速踏板操作量变得比“0”大时或者所述计测的时间达到判定值时,解除所述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固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止离合器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6-125629号公报所记载的机动车等车辆中,包括:变矩器,其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以流体为介质进行动力传递;锁止离合器,其能够将该变矩器的发动机侧的构件与变速器侧的构件直接连接;和控制装置,其驱动控制该锁止离合器。在通过上述控制装置进行的锁止离合器的驱动控制中,将该锁止离合器切换为直接连接状态、分离状态以及滑移(slip,打滑)状态中的任意一个。另外,锁止离合器的滑移状态包含:在将加速踏板的踩踏量(加速踏板操作量)设为“0”时将锁止离合器设为滑移状态的减速滑移状态,和在将加速踏板操作量设为比“0”大时将锁止离合器设为滑移状态的加速滑移状态。
在上述锁止离合器的驱动控制中,将该锁止离合器设为直接连接状态的直接连接区域、将该离合器设为分离状态的分离区域以及将该锁止离合器设为滑移状态的加速滑移区域以及减速滑移区域分别根据加速踏板操作量以及车速而设定。而且,根据由当前的加速踏板操作量以及车速确定的状态值存在于上述各区域中的哪一个区域,将锁止离合器切换为直接连接状态、分离状态以及滑移状态中的某个。另外,上述直接连接区域、分离区域、加速滑移区域以及减速滑移区域例如被设定为如下所述。即,直接连接区域被设定于偏靠高车速的位置。分离区域被设定于偏靠低车速的位置。加速滑移区域被设定于直接连接区域与分离区域之间的位置。减速滑移区域被设定于与将加速踏板操作量设为“0”时相对应的区域、并且相对于上述加速滑移区域以及上述直接连接区域与加速踏板操作量减少侧相邻的位置。
上述直接连接区域位于靠高速并且上述分离区域位于靠低车速的原因是,通过在尽可能大的区域将锁止离合器设为直接连接状态而提高动力传递效率,实现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改善,并且抑制伴随着在低车速时将该锁止离合器设为直接连接状态而从发动机产生的闷响(こもり音,空腔音)等。上述加速滑移区域位于直接连接区域与分离区域之间的原因是,通过将锁止离合器设为滑移状态这样的尽可能接近直接连接状态的状态,将该状态从直接连接区域向低车速扩大,尽可能提高了从发动机向变速器的动力传递效率,实现发动机的进一步的燃料经济性改善。上述减速滑移区域对应于将加速踏板操作量设为“0”时、并且相对于加速滑移区域以及直接连接区域与加速踏板操作量减少侧相邻的原因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了发动机的燃油切断的燃料经济性改善效果。
在这里,发动机的燃油切断以加速踏板操作量为“0”并且发动机旋转速度为预定值以上为条件而执行。所述预定值是比目标怠速旋转速度大的值。在燃油切断的执行中,发动机的自立运转停止,所以可能出现发动机旋转速度下降到小于上述预定值、结果燃油切断的执行停止的情况。因此,将锁止离合器设为滑移状态而从车轮侧向发动机侧进行动力传递,由此尽可能长地将发动机旋转速度保持为上述预定值以上而使燃油切断继续。另外,减速滑移区域的低车速侧的边界,为了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动机的燃油切断引起的燃料经济性改善,尽可能设定在偏靠低车速的位置。由此,减速滑移区域与加速滑移区域以及直接连接区域相邻地位于加速踏板操作量比加速滑移区域以及直接连接区域小的区域。
接下来,对于加速滑移区域以及其附近的锁止离合器的详细的驱动控制形态进行说明。
在由当前的加速踏板操作量以及车速确定的所述状态值处于加速滑移区域内时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基于该加速滑移执行指示以锁止离合器变为加速滑移状态的方式对其进行驱动。因此,例如,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分离区域内、然后伴随着车速的上升、所述状态值转移到加速滑移区域时,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以锁止离合器变为加速滑移状态的方式对其进行驱动。另外,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加速滑移区域以外时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在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时,根据此时的状态值存在的区域,驱动锁止离合器。因此,例如,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加速滑移区域、然后伴随着车速的下降、所述状态值转移到分离区域时,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并且以锁止离合器变为分离状态的方式对其进行驱动。
然而,在当前的状态值在分离区域与加速滑移区域之间频繁变化时,锁止离合器的驱动状态在滑移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频繁变化,结果具有给锁止离合器带来坏影响的危险。为了抑制这样的锁止离合器的驱动状态的频繁变化,在加速滑移区域内的靠低车速的区域设定有滞后区域。而且,在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滞后区域内时维持状态值即将进入该滞后区域内之前进行的与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
即,在当前的状态值在从加速滑移区域内的滞后区域以外的区域向分离区域转移的过程中进入上述滞后区域时,在该滞后区域内维持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结果,锁止离合器的驱动状态维持为加速滑移状态。另外,在当前的状态值在从分离区域向加速滑移区域内的滞后区域以外的区域转移的过程中进入该滞后区域时,在该滞后区域内维持加速滑移停止指示,锁止离合器的驱动状态维持为分离状态。换而言之,在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所述滞后区域的状态下正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时,将锁止离合器的驱动状态设为分离状态。
通过如上所述那样设定滞后区域,并且伴随着当前的状态值相对于该滞后区域的出入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以及加速滑移停止指示,根据这些指示将锁止离合器的驱动状态在加速滑移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进行控制,能够抑制上述不良情况的产生。即,能够抑制在当前的状态值在分离区域与加速滑移区域(滞后区域)之间频繁变化时,锁止离合器的驱动状态在加速滑移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频繁变化,所以能够抑制伴随着锁止离合器的驱动状态频繁变化给锁止离合器的坏影响。
然而,关于滞后区域的设定以及与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的方法,会导致下述的不良情况。
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滞后区域内并且正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时,使加速踏板操作量下降到“0”然后马上以加速踏板操作量变得比“0”大的方式操作加速踏板,进而之后在当前的状态值维持在滞后区域内时,锁止离合器的驱动状态被维持为分离状态,所以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恶化。这因为,在加速踏板操作量变为了“0”的时刻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状态值从滞后区域向减速滑移区域移行,然后在加速踏板操作量变为比“0”大的值、状态值从减速滑移区域再次返回到滞后区域时,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滞后区域内并且维持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的状态。即,在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滞后区域内并且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时,锁止离合器的驱动状态变为分离状态。于是,在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滞后区域内并且维持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的状态的期间内,锁止离合器的驱动状态维持为分离状态,由此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效率下降从而该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止离合器的控制装置,在由当前的加速踏板操作量以及车速确定的状态值存在于设定于加速滑移区域内的滞后区域时、能够抑制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恶化。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能够将搭载于车辆的变矩器的发动机侧构件与变速器侧构件直接连接的锁止离合器的控制装置。根据加速踏板操作量以及车速,分别设定将所述锁止离合器设为直接连接状态的直接连接区域、将该锁止离合器设为分离状态的分离区域以及将该锁止离合器设为滑移状态的加速滑移区域和减速滑移区域。所述加速滑移区域位于偏靠高车速的所述直接连接区域与偏靠低车速的所述分离区域之间。所述减速滑移区域是与将加速踏板操作量设为“0”时相对应的区域,并且相对于所述加速滑移区域相邻。根据由当前的加速踏板操作量以及车速确定的状态值存在于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某个区域,将所述锁止离合器切换为直接连接状态、分离状态、以及滑移状态中的某个。控制装置包括指示部、控制部、计时部以及指示固定部。指示部根据所述状态值进行与所述锁止离合器的驱动状态有关的指示。指示部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所述加速滑移区域内、并在被设定于该区域内的偏靠低车速处的滞后区域以外的区域时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所述加速滑移区域外时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在所述当前的状态值处于所述加速滑移区域内的所述滞后区域内时维持加速滑移执行指示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中的、在即将进入该滞后区域之前正在进行的指示。控制部控制所述锁止离合器的驱动状态。控制部在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所述加速滑移区域内的状态下由所述指示部正在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时将所述锁止离合器设为加速滑移状态,在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所述滞后区域内的状态下由所述指示部正在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时将所述锁止离合器设为分离状态。计时部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所述滞后区域内并且由所述指示部正在进行所述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状态下加速踏板操作量变为“0”时,开始计测自该时刻起的时间,并且在加速踏板操作量变得比“0”大时停止所述时间的计测、将该计测的时间复位为“0”。指示固定部从由所述计时部进行的时间的计测开始的时刻起到该计测的时间达到判定值为止,将来自所述指示部的指示固定为加速滑移执行指示,在所述加速踏板操作量变得比“0”大时或者所述计测的时间达到判定值时,解除所述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控制的锁止离合器的机动车的整体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基于加速踏板操作量以及车速设定的直接连接区域、分离区域、加速滑移区域以及减速滑移区域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与锁止离合器的驱动状态有关的各种执行指示以及停止指示与锁止离合器的驱动状态的关系的表。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各种执行指示以及停止指示与由当前的加速踏板操作量以及车速确定的状态值存在的区域的关系的表。
图5是表示车速的推移、与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的变化形态、与减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的变化形态、变速档的变化、加速踏板操作量的推移、与锁止离合器的加速滑移有关的实际状态的变化以及计数器的推移的时序图。
图6是表示车速的推移、与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的变化形态、与减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的变化形态、变速档的变化、加速踏板操作量的推移、与锁止离合器的加速滑移有关的实际状态的变化以及计数器的推移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固定以及该固定的解除的执行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判定值相对于机动车的加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8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锁止离合器6的控制装置7(指示部、控制部、计时部、指示固定部)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机动车1中,在发动机2与车轮3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设有变速器4,经由该变速器4等在发动机2与车轮3之间进行动力传递。另外,在变速器4上,设有在发动机2与该变速器4之间介由油进行动力传递的变矩器5。在变矩器5上,设有能够将该变矩器5的发动机2侧(输入侧)的构件与变速器4侧(输出侧)的构件直接连接的锁止离合器6。
该锁止离合器6由液压驱动,其动作状态在将变矩器5的输入侧的构件与输出侧的构件直接接合的“直接连接状态”与将这样的直接连接状态解除的“分离状态”之间变化。另外,锁止离合器6也能够设为“滑移状态”,该滑移状态为这些“直接连接状态”与“分离状态”的中间状态,即,某种程度上允许变矩器5的输入侧的构件与输出侧的构件的相对旋转、将两者部分接合。另外,在锁止离合器6的滑移状态,通过控制由上述液压驱动产生的锁止离合器6的紧固力而调整变矩器5的输入侧旋旋转速度度与输出侧旋旋转速度度的差。
与发动机2、变速器4以及锁止离合器6有关的各种控制由机动车1所搭载的电子控制装置7进行。在该电子控制装置7中,输入来自下面所示的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
检测加速踏板8的踩踏量(加速踏板操作量(加速器操作量))的油门位置传感器9。
检测作为变矩器5的输入侧旋转速度的发动机旋转速度的发动机旋转速度传感器10。
检测作为变矩器5的输出侧旋转速度的涡轮旋转速度的涡轮旋转速度传感器11。
电子控制装置7,作为发动机2的运转控制,通过设置于该发动机2的燃料喷射阀13的驱动进行燃料喷射量控制。通过这样的燃料喷射量控制,调整发动机2的输出。另外,在为加速踏板操作量设为“0(加速踏板8的松开)”的机动车1的减速时、并且发送机旋转速度为预先设定的预定值(例如,比目标怠速旋转速度高某种程度的值)以上的情况下,以燃料喷射量变为“0”的方式控制燃料喷射阀13,由此实施用于改善发动机2的燃料经济性的燃油切断。另外,这样的燃油切断在踩踏加速踏板8而对发动机2进行输出要求时、发动机旋转速度小于上述预定值时停止。
另外,电子控制装置7基于加速踏板操作量以及机动车1的车速,将变速器4的变速档切换为与驾驶者的加速要求(加速踏板操作量)以及机动车1的行驶状态(车速)相适应的变速档。另外,上述车速基于涡轮旋转速度以及当前的变速器4的变速档而求得。作为该变速器4的变速档的切换状态,例如可以列举下述的形态。即,在驾驶者的加速要求大(加速踏板操作量大)时,将变速器4切换为低速侧的变速档。在加速踏板操作量设为“0”从而上述加速要求消失、发动机旋转速度下降时,将变速器4切换为高速侧的变速档。另外,在将加速踏板操作量保持为比“0”稍大的值时,不将变速器4切换为低速侧的变速档地车速上升,通过该车速的上升而将变速器4切换为高速侧的变速档。
并且,电子控制装置7基于加速踏板操作量以及车速对锁止离合器6进行液压驱动,将该锁止离合器6的动作状态在“直接连接状态”、“分离状态”以及“滑移状态”之间切换。另外,锁止离合器6的滑移状态包含:在将加速踏板操作量设为“0”时将锁止离合器6设为滑移状态的“减速滑移状态”,和在将加速踏板操作量设为比“0”大时将锁止离合器6设为滑移状态的“加速滑移状态”。
在上述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控制中,根据加速踏板操作量以及车速分别设定将该锁止离合器6设为直接连接状态的直接连接区域、将该锁止离合器6设为分离状态的分离区域、以及将该锁止离合器6设为滑移状态的加速滑移区域和减速滑移区域。而且,根据由当前的加速踏板操作量以及车速确定的状态值存在于上述各区域中的哪个区域,将锁止离合器6切换为直接连接状态、分离状态以及滑移状态中的某个。
上述直接连接区域、分离区域、加速滑移区域以及减速滑移区域基于加速踏板操作量以及车速,例如图2所示的图表那样设定。如图2所示,直接连接区域A被设定在靠高车速的位置,分离区域B被设定在靠低车速的位置。而且,在这些直接连接区域A与分离区域B之间的位置设定有加速滑移区域D。另外,减速滑移区域C是与将加速踏板操作量设为“0”时相对应的区域,并且设在相对于上述加速滑移区域D以及上述直接连接区域A与加速踏板操作量减少侧相邻的位置。
上述直接连接区域A偏靠高车速、上述分离区域B偏靠低车速的原因是,在尽可能大的区域将锁止离合器6设为直接连接状态而提高动力传递效率,由此实现发动机2的燃料经济性改善,并且抑制伴随着在低车速时将该锁止离合器6设为直接连接状态而从发动机2产生的闷响等。上述加速滑移区域D位于直接连接区域A与分离区域B之间的原因是,将锁止离合器6设为滑移状态这样的尽可能接近直接连接状态的状态,将该状态从直接连接区域A向低车速扩大,由此尽可能提高了从发动机2向变速器4的动力传递效率,实现发动机2的进一步的燃料经济性改善。上述减速滑移区域C对应于将加速踏板操作量设为“0”时,并且位于相邻于加速滑移区域D以及直接连接区域A的加速踏板操作量减少侧的位置的原因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了发动机2的燃油切断的燃料经济性改善效果。
在这里,如上所述,发动机2的燃油切断以加速踏板操作量为“0”并且发动机旋转速度为比目标怠速旋转速度大的预定值以上为条件而执行。在该燃油切断的执行中,发动机2的自立运转停止,所以可能会出现发动机旋转速度下降到小于上述预定值、结果燃油切断的执行停止的情况。因此,将锁止离合器6设为滑移状态而从车轮3侧向发动机2侧进行动力传递,由此尽可能长地将发动机旋转速度保持为上述预定值以上而使燃油切断继续。另外,减速滑移区域C的低车速侧的边界,为了最大限度地得到由发动机2的燃油切断引起的燃料经济性改善,尽可能设定在偏靠低车速的位置。由此,减速滑移区域C相对于加速滑移区域D以及直接连接区域A相邻地位于加速踏板操作量减少侧。
接下来,对于锁止离合器6的详细的驱动控制形态进行说明。
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控制,即该锁止离合器6的直接连接状态、分离状态、加速滑移状态以及减速滑移状态之间的切换,基于与这些直接连接状态、分离状态、加速滑移状态以及减速滑移状态有关的各种执行指示以及停止指示而进行。详细地说,作为与锁止离合器6的直接连接状态有关的执行指示以及停止指示,有选择地进行直接连接执行指示以及直接连接停止指示。作为与锁止离合器6的分离状态有关的执行指示以及停止指示,有选择地进行分离执行指示以及分离停止指示。作为与锁止离合器6的减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执行指示以及停止指示,有选择地进行减速滑移执行指示以及减速滑移停止指示。作为与锁止离合器6的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执行指示以及停止指示,有选择地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以及加速滑移停止指示。
图3是表示上述各种执行指示以及停止指示与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的关系的表。如图3所示,锁止离合器6的向直接连接状态、分离状态、减速滑移状态以及加速滑移状态的驱动控制分别基于下面的各种执行指示以及停止指示进行。
即,向直接连接状态的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控制基于同时进行直接连接执行指示、分离停止指示、减速滑移停止指示以及加速滑移停止指示而进行。向分离状态的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控制基于同时进行直接连接停止指示、分离执行指示、减速滑移停止指示以及加速滑移停止指示而进行。另外,向分离状态的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控制,在同时进行直接连接停止指示、分离停止指示、减速滑移停止指示以及加速滑移停止指示等这样的处于特殊的状态时为了实现该锁止离合器6的保护也进行。向减速滑移状态的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控制基于同时进行直接连接停止指示、分离停止指示、减速滑移执行指示以及加速滑移停止指示而进行。向加速滑移状态的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控制基于同时进行直接连接停止指示、分离停止指示、减速滑移停止指示以及加速滑移执行指示而进行。
与向直接连接状态、分离状态、加速滑移状态以及减速滑移状态的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控制有关的上述的各种执行指示以及停止指示,根据由当前的加速踏板操作量以及车速确定的状态值处于图2所示的直接连接区域A、分离区域B、减速滑移区域C以及加速滑移区域D中的哪个区域内而进行。
即,直接连接执行指示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直接连接区域A内时进行,直接连接停止指示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直接连接区域A外时进行。分离执行指示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分离区域B内时进行,分离停止指示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分离区域B外时进行。减速滑移执行指示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减速滑移区域C内时进行,减速滑移停止指示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减速滑移区域C外时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基本上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加速滑移区域D内时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基本上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加速滑移区域D外时进行。
另外,上述直接连接区域A、分离区域B、减速滑移区域C以及加速滑移区域D按变速器的每个变速档(在该例子中按1档~5档)设定,分别适应对应的变速档。
但是,在当前的状态值在分离区域B与加速滑移区域D之间频繁变化时,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在加速滑移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频繁变化,结果给锁止离合器6带来坏影响。为了抑制这样的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的频繁变化,在加速滑移区域D内的靠低车速的区域设定有滞后区域D2。而且,在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滞后区域D2内时,维持该状态值即将进入滞后区域D2内时进行的加速滑移状态的相关的指示。此时,若当前的状态值在从加速滑移区域D内的滞后区域D2以外的区域D1向分离区域B转移的过程中进入上述滞后区域D2,则在该滞后区域D2内维持加速滑移执行指示。另外,若当前的状态值在从分离区域B向加速滑移区域D内的滞后区域D2以外的区域D1转移的过程中该状态值进入滞后区域D2,则在该滞后区域D2内维持加速滑移停止指示。
另外,上述滞后区域D2,也与直接连接区域A、分离区域B、减速滑移区域C以及加速滑移区域D同样,按变速器4的每个变速档设定,分别适应于对应的变速档。由此,加速滑移区域D以及滞后区域D2,按变速器4的每个变速档设定于在车速的变化方向互相错开的位置。
图4是表示上述的各种执行指示以及停止指示与当前的状态值存在的区域的关系的表。与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直接连接状态、分离状态、减速滑移状态以及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各种执行指示以及停止指示分别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图4的表所示的区域时进行。
如图4所示,加速滑移执行指示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加速滑移区域D内的区域D1内时以及因从区域D1向滞后区域D2移行而存在于该滞后区域D2内时进行。另外,关于加速滑移停止指示,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加速滑移区域D外时以及因从分离区域B向滞后区域D2移行而存在于该滞后区域D2内时进行。
在加速滑移区域D内设定上述滞后区域D2,伴随着当前的状态值相对于该滞后区域D2的出入,如图4的表所示那样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以及加速滑移停止指示,由此能够进行下述的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控制。在当前的状态值在从加速滑移区域D内的滞后区域D2以外的区域D1向分离区域B转移的过程中进入上述滞后区域D2时,在该滞后区域D2内维持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结果,在图3的表中,变为进行直接连接停止指示、分离停止指示、减速滑移停止指示以及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状态,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维持为加速滑移状态。另外,在当前的状态值在从分离区域B向加速滑移区域D内的滞后区域D2以外的区域D1转移的过程中进入该滞后区域D2时,在该滞后区域D2内维持加速滑移停止指示。结果,在图3的表中,变为进行直接连接停止指示、分离停止指示、减速滑移停止指示以及加速滑移停止指示的状态,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维持为分离状态。换而言之,在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滞后区域D2内的状态下,如上所述那样正在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时,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为分离状态。
因此,即使当前的状态值在分离区域B与加速滑移区域D(滞后区域D2)之间频繁变化,也能够抑制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在加速滑移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频繁变化,能够抑制伴随着该频繁的状态变化给锁止离合器6的坏影响。
接下来,对上述的滞后区域D2的设定以及在采用与上述的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的方法时产生的不良进行说明。
有时会产生当前的状态值处于滞后区域D2内(例如图2的位置P1)并且正在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状况。这样的状况例如在下述的时候产生:加速踏板操作量被设为比“0”大从而当前的状态值从分离区域B向加速滑移区域D内的滞后区域D2以外的区域D1转移,然后对变速档进行切换而将当前的状态值维持在与切换后的变速档相对应的滞后区域D2内。
在上述的状况下,使加速踏板操作量下降到“0”而使当前的状态值从滞后区域D2的位置P1转移到减速滑移区域C的位置P2,然后立即以加速踏板操作量变得比“0”大的方式操作加速踏板8,然后当前的状态值维持在滞后区域D2内的位置P3,在这样的情况下,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维持为分离状态。这是因为:在加速踏板操作量为“0”的时刻(位置P2)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从而状态值从滞后区域移动到减速滑移区域,然后加速踏板操作量变为比“0”大的值从而状态值从减速滑移区域再次返回到滞后区域时(位置P3),维持为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滞后区域D2内并且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的状态。即,在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滞后区域D2内并且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时,在图3的表中,变为进行直接连接停止指示、分离停止指示、减速滑移停止指示以及加速滑移停止指示的状态,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为分离状态。
于是,在如上所述那样维持为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滞后区域D2内并且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的状态的期间内,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维持为分离状态,由此发动机2与变速器4之间的动力传递效率下降从而该发动机2的燃料经济性恶化。
接下来,为了消除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述不良情况,参照图5以及图6的时序图进行详细说明。另外,该图5中的(a)~(f)表示车速的推移、与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的变化形态、与减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的变化形态、变速档的变化、加速踏板操作量的推移、以及与锁止离合器6的加速滑移有关的状态的变化。
在变速器的变速档处于“(N-1)档”时,若以加速踏板操作量变得比“0”大的方式操作加速踏板8从而车速上升,当前的状态值从分离区域B向加速滑移区域D内的滞后区域D2以外的区域D1转移,则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正时T1)。即,与锁止离合器6的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从停止指示切换为执行指示。此时,与锁止离合器6的加速滑移状态以外的状态有关的指示变为停止指示。因此,在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时(正时T1),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变为加速滑移状态。然后,若变速器4的变速档从“(N-1)档”升档到“n档”时(正时T2),则与“(N-1)档”相对应的包含滞后区域D2的加速滑移区域D向与“N档”相对应的包含滞后区域D2的加速滑移区域D切换,由此该加速滑移区域D向车速大的方向偏移。另外,在图5的例子中,变速器4的变速档从(N-1)档升档到N档(正时T2),由此上述加速滑移区域D向车速大的方向偏移。
如上所述那样切换变速器4的变速档,与此相对应加速滑移区域D向车速大的方向偏移,伴随于此,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滞后区域D2内。在该状态下,在驾驶者想要将机动车从加速行驶状态转移到定速行驶状态时,加速踏板操作量变小直到车速变为一定为止。但是,在近年的机动车中,具有发动机2的输出转矩变大并且机动车的行驶阻力变小的倾向,所以在如上所述那样为了从加速行驶状态向定速行驶状态转移而减小加速踏板操作量时,有时进行将加速踏板操作量减小到“0”然后返回到比“0”大的值这样的加速踏板8的操作。
此时,在加速踏板操作量达到“0”时(正时T3),当前的状态值转移到减速滑移区域C,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并且进行减速滑移执行指示。详细地说,将与锁止离合器6的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从执行指示如图5的(b)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向停止指示切换,并且将与该锁止离合器6的减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如图5的(c)中实线所示那样从停止指示向执行指示切换。此时,与锁止离合器6的减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变为执行指示,与此以外的状态有关的指示变为停止指示。因此,在进行上述减速滑移执行指示时(正时T3),即在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减速滑移区域C时,锁止离合器6被设为减速滑移状态。
然后,在使加速踏板操作量比“0”大时(正时T4),当前的状态值从减速滑移区域C再次返回到滞后区域D2,与减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如图5的(c)中实线所示那样从执行指示切换为停止指示。此时,与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直接连接状态、分离状态、减速滑移状态以及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都变为停止指示。因此,在加速踏板操作量变得比“0”大而进行减速滑移停止指示时(正时T4),在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滞后区域D2内的状态下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变为分离状态。于是,在上述当前的状态值进入滞后区域D2内而维持在滞后区域D2内时,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维持为分离状态,所以由此导致发动机2与变速器4之间的动力传递效率下降从而该发动机2的燃料经济性恶化。
为了消除这样的不良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滞后区域D2内并且正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状态下,加速踏板操作量变为“0”时,开始计测自该时刻起的时间。进而,这样的时间的计测,在加速踏板操作量变得比“0”大时停止,此时将该计测的时间复位为“0”。具体地说,如图5(g)所示,在上述加速踏板操作量变为“0”时(正时T3),开始计数器C1的计数增加,计数器C1按一定周期计数增加“1”。于是,通过该计数器C1计测距离该加速踏板操作量变为“0”的时刻的时间。然后,在上述加速踏板操作量变得比“0”大时停止上述计数器C1的计数增加并且将该计数器C1复位为“0”。进而,直到通过计数器C1表示的上述时间即距离加速踏板操作量变为“0”的时刻的时间达到判定值为止,将与锁止离合器6的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如图5(b)中的正时T3以后的实线所示那样固定为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然后,在上述加速踏板操作量变得比“0”大时(正时T4),或者通过计数器C1表示的上述时间达到了判定值时解除上述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固定。
此时,在通过计数器C1表示的上述时间小于判定值的期间内,即使是加速踏板操作量为“0”并且当前的状态值处于减速滑移区域C的状态,与锁止离合器6的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也如图5(b)中的正时T3以后的实线所示那样固定为加速滑移执行指示。在此时,进行通常不发生的进行减速滑移执行指示与加速滑移执行指示双方的指示,但不会出现锁止离合器6被驱动而使得其驱动状态从当前的状态变化为其他的状态。因此,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维持为当前的状态即加速滑移状态,所以该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不变为分离状态。而且,在上述时间变为判定值以上之前,以加速踏板操作量变得比“0”大的方式操作加速踏板8而使所述状态值从减速滑移区域C再次返回到滞后区域D2时,变为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滞后区域D2内并且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状态(图5的(b)的正时T4以后的实线),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维持为加速滑移状态。由此,此时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不会转移到分离状态。即使在当前的状态值从减速滑移区域再次返回到滞后区域D2之后该状态值维持在滞后区域D2内,也不会出现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维持为分离状态、发动机2的燃料经济性恶化的上述不良情况。
另外,从在上述正时T3加速踏板操作量达到“0”后到通过计数器C1表示的上述时间达到判定值为止的期间内、加速踏板操作量维持为“0”时的与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有关的指示,参照图6的时序图进行说明。图6的(a)~(g)与图5的(a)~(g)同样,表示车速的推移、与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的变化形态、与减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的变化形态、变速档的变化、加速踏板操作量的推移、与锁止离合器6的加速滑移有关的实际状态的变化以及计数器C1的推移。
如图6所示,当在上述正时T3加速踏板操作量达到“0”后,该状态持续,当通过计数器C1表示的上述时间达到判定值时(正时T5),将该计数器C1复位为“0”,并且与锁止离合器6的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从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固定解除。上述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固定解除时的加速踏板操作量为“0”,所以此时的状态值存在于减速滑移区域C,基于此进行减速滑移执行指示并且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详细地说,与锁止离合器6的减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如图6的(c)中的实线所示那样维持为执行指示,并且与该锁止离合器6的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如图6的(b)中的实线所示那样从执行指示切换到停止指示。此时,与锁止离合器6的减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变为执行指示,与其以外的状态有关的指示变为停止指示,所以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变为分离状态。
接下来,对于上述的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固定及其解除,参照图7的流程图进行详细说明。图7表示加速滑移执行指示固定程序。该加速滑移执行指示固定程序通过电子控制装置7,例如在每隔预定时间的时间中断,周期性执行。
如图7所示,首先判断标志F是否为“0(未开始)”(步骤S101),该标志F用于判断是否已经开始上述计数器C1的计数增加。如果标志F为“0”,即当在步骤S101中进行肯定判定时,顺次进行当前的状态值是否处于滞后区域D2内(步骤S102),是否正在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步骤S103),加速踏板操作量是否为“0”(步骤S104)的判断。在步骤S101~S104都进行肯定判定时,成为在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滞后区域D2内、并且正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状态下加速踏板操作量下降到“0”的时刻。此时,使计数器C1计数增加“1”,然后将上述标志F设定为“1(已经开始)”(步骤S105)。若这样将标志F设定为“1”,则在下次的步骤S101中进行否定判定,跳过步骤S102、S103而进入步骤S104。
若在步骤S106中将标志F设定为“1”,则在加速踏板操作量为“0”的期间内(在步骤S104中为“是”),判断计数器C1是否小于判定值(步骤S107)。如图8所示,判定值是基于机动车的加速度设定的值,所述机动车的加速度基于车速而检测。如图8所示,上述判定值在机动车的加速度为其变化范围中使用频度最高的加速度a即最频繁加速度时为最大值X。即,在所述加速度比所述使用频度最高的加速度小时,机动车的加速度越增加,判定值变得越大;在所述加速度比所述使用频度最高的加速度大时,随着机动车的加速度增加,判定值变小。
然后,当在步骤S107中判断为计数器C1小于判定值时,与锁止离合器6的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固定为加速滑移执行指示(步骤S108)。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07中判断为计数器C1为上述判定值以上时,解除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固定(步骤S109)。然后,将计数器C1复位为初始值“0”(步骤S110),进而将标志F设定为“0(未开始)”(步骤S111)。这样的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固定的解除(步骤S109)、计数器C1的向初始值“0”的复位(步骤S110)以及标志F的向“0(未开始)”的设置(步骤S111)在上述步骤S102、步骤S103以及步骤S104中的任意一个进行了否定判定时也执行。
本实施方式具有下面的优点。
(1)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滞后区域D2内并且正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状态下加速踏板操作量变为“0”时,开始进行按一定周期的计数器C1的计数增加,通过该计数器C1计测自上述加速踏板操作量变为“0”的时刻起的时间。然后,在上述加速踏板操作量变得比“0”大时,停止上述计数器C1的计数增加并且将该计数器C1复位为“0”。并且,在通过计数器C1表示的上述时间即自加速踏板操作量变为“0”的时刻起的时间达到判定值为止的期间内,将与锁止离合器6的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固定为执行指示。然后,在上述加速踏板操作量变得比“0”大时,或者通过计数器C1表示的上述时间达到了判定值时解除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固定。
在通过计数器C1表示的上述时间小于判定值的期间内,即使是加速踏板操作量为“0”并且当前的状态值处于减速滑移区域C的状态,与锁止离合器6的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也固定为执行指示。在此时,进行通常不发生指示、即进行减速滑移执行指示与加速滑移执行指示双方,但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维持为当前的状态即加速滑移状态,所以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不变为分离状态。而且,在上述时间变为判定值以上之前,在操作加速踏板操作量从而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从减速滑移区域C返回到滞后区域D2时,变为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滞后区域D2内并且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状态,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维持为加速滑移状态。因此,此时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不会变为分离状态,即使在当前的状态值从减速滑移区域C再次返回到滞后区域D2之后该状态值维持在滞后区域D2内,也不会出现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维持为分离状态、发动机2的燃料经济性恶化的不良情况。由此,能够抑制当前的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存在于设定在加速滑移区域D内的滞后区域D2时的发动机2的燃料经济性恶化。
(2)在加速踏板操作量变为“0”以上从而车速增加的过程中,在当前的状态值从分离区域B进入加速滑移区域D内的滞后区域D2而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后,变速器4被升档为高速的变速档。在这样切换变速器4的变速档时,与此相对应,加速滑移区域D也变为与切换后的变速档相对应的加速滑移区域D,相对于变速档的切换之前的加速滑移区域D,响应于车速而向车速大的方向偏移,具有当前的状态值变为进入滞后区域D2内的状态的可能性。因此,容易产生当前的状态值位于上述滞后区域D2内并且正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状况。这意味着容易产生上述不良情况,即,在当前的状态值位于滞后区域D2内时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维持为分离状态从而发动机2的燃料经济性恶化。但是,本实施方式能够可靠地抑制这样的不良情况的产生而使上述(1)的优点显著。
(3)在通过上述计数器C1计测的时间达到判定值时,解除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固定,伴随于此作为与锁止离合器6的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在这样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时,当前的状态值处于减速滑移区域C,所以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被设为减速滑移状态。
在这里,在这样以使锁止离合器6的驱动状态变为减速滑移状态的方式驱动锁止离合器6时,上述判定值变得越大,换而言之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固定解除所需要的时间变得越长,给锁止离合器6的上述驱动带来的影响变得越大。因此,在长时间进行上述加速滑移执行指示下的固定的必要性低的状况下,优选迅速解除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固定,将由将加速滑移执行指示固定引起的给锁止离合器6的上述驱动带来的影响抑制成较小。
考虑到此,设定为: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滞后区域D2内并且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状态下加速踏板操作量变为“0”时,根据该加速踏板操作量即将变为“0”之前的机动车的加速度确定上述判定值。
具体地说,在上述加速度向其变化范围中使用频度最多的加速度a即最频繁加速度增加时,伴随着加速度增大,判定值向最大值X增大。这样加速度越增加,如上所述具有加速踏板操作量变为“0”后保持该状态的时间变得越长的倾向。这是因为越是急速增大加速踏板操作量而使机动车急速加速,在之后为了进行将车速设为一定等的调整而将加速踏板操作量设为“0”时,保持该状态的时间变得越长。与这样的倾向相一致,判定值如上所述那样设定为可变,所以将与锁止离合器6的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固定为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期间变为考虑了上述的倾向的适当的期间。
另外,在上述加速度达到其变化范围中使用频度最多的加速度a即最频繁加速度后,随着机动车的加速度进一步增加,判定值变小,变为长时间进行上述加速滑移执行指示下的固定的必要性低的状况。因此,将判定值设为伴随着加速度的增大而变小。这样判定值变得越小,在如上所述那样将加速踏板操作量设为“0”后,解除加速滑移执行指示下的固定所需要的时间变得越短。因此,解除上述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固定,作为与锁止离合器6的加速滑移状态有关的指示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在上述减速滑移区域内锁止离合器6变为减速滑移状态地进行驱动时,上述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固定给锁止离合器6的上述驱动带来的影响变小。因此,通过如上所述那样以将判定值设为可变的方式进行设定,能够将上述加速滑移执行指示下的固定给锁止离合器6的上述驱动带来的影响抑制得较小。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下所述那样变更。
关于直接连接区域A、分离区域B、减速滑移区域C以及加速滑移区域D(包含区域D1、D2),并不一定在变速器4的每个变速档不同。此时,也可能产生导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不良情况的状况,即当前的状态值处于滞后区域D2内并且正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状况。具体地说,在变速器4的变速档为一定的状态下,在当前的状态值进入加速滑移区域D内的滞后区域D2以外的区域D1、然后向上述滞后区域D2转移而保持在该滞后区域D2内时,产生上述状况。
关于判定值,也可以为:在机动车的加速度从图8所示的加速度a即最频繁加速度进一步增大时,伴随着上述加速度的增大逐渐增大、或者保持为一定。
判定值也可以基于机动车的加速度的平均值可变。
也可以用机动车的驱动力代替用于对判定值可变设定的加速度。此时,机动车的驱动力基于发动机2的进入空气量以及燃料喷射量等而推定,基于该推定出的驱动力对判定值进行可变设定。判定值相对于上述驱动力的变化的推移采取与判定值相对于加速度的变化的推移同样的推移倾向。作为判定值,也可以使用通过实验等确定的最合适值。
Claims (4)
1.一种锁止离合器的控制装置,所述锁止离合器能够将搭载于车辆的变矩器的发动机侧构件与变速器侧构件直接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加速踏板操作量以及车速,分别设定将所述锁止离合器设为直接连接状态的直接连接区域、将该锁止离合器设为分离状态的分离区域和将该锁止离合器设为滑移状态的加速滑移区域以及减速滑移区域,所述加速滑移区域位于偏靠高车速的所述直接连接区域与偏靠低车速的所述分离区域之间,所述减速滑移区域是与将加速踏板操作量设为“0”时相对应的区域、且与所述加速滑移区域相邻,根据由当前的加速踏板操作量以及车速决定的状态值存在于所述直接连接区域、所述分离区域、和所述加速滑移区域以及所述减速滑移区域中的哪个区域,将所述锁止离合器切换为直接连接状态、分离状态、以及滑移状态中的某个状态,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根据所述状态值进行与所述锁止离合器的驱动状态有关的指示的指示部,该指示部,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所述加速滑移区域内、并在被设定于该区域内的偏靠低车速处的滞后区域以外的区域时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所述加速滑移区域外时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在所述当前的状态值处于所述加速滑移区域内的所述滞后区域内时维持加速滑移执行指示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中的、在即将进入该滞后区域之前正在进行的指示;
控制所述锁止离合器的驱动状态的控制部,该控制部,在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所述加速滑移区域内的状态下由所述指示部正在进行加速滑移执行指示时将所述锁止离合器设为加速滑移状态,在当前的状态值存在于所述滞后区域内的状态下由所述指示部正在进行加速滑移停止指示时将所述锁止离合器设为分离状态;
计时部,其在当前的状态值处于所述滞后区域内并且由所述指示部正在进行所述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状态下加速踏板操作量变为“0”时,开始计测自该时刻起的时间,并且在加速踏板操作量变得比“0”大时停止所述时间的计测、将该计测的时间复位为“0”;和
指示固定部,其从由所述计时部进行的时间的计测开始的时刻起到该计测的时间达到判定值为止,将来自所述指示部的指示固定为加速滑移执行指示,在所述加速踏板操作量变得比“0”大时或者所述计测的时间达到判定值时,解除所述加速滑移执行指示的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加速滑移区域以及所述滞后区域,按所述变速器的每个变速档,被设定于在车速的变化方向互相错开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判定值,基于加速踏板操作量即将变为“0”之前的车辆的加速度,以该加速度越大、该判定值越大的方式被设定。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在车辆的加速度为其变化范围中使用频度最高的加速度即最频繁加速度时,所述判定值成为最大值;在车辆的加速度比所述最频繁加速度小时,车辆的加速度越增加,所述判定值成为越大的值;在车辆的加速度比所述最频繁加速度大时,车辆的加速度越增加,所述判定值成为越小的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61238A JP5218179B2 (ja) | 2009-03-13 | 2009-03-13 | ロックアップクラッチの制御装置 |
JP061238/2009 | 2009-03-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32388A CN101832388A (zh) | 2010-09-15 |
CN101832388B true CN101832388B (zh) | 2013-09-04 |
Family
ID=42716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3397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2388B (zh) | 2009-03-13 | 2010-03-12 | 锁止离合器的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06715B2 (zh) |
JP (1) | JP5218179B2 (zh) |
CN (1) | CN10183238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26307B2 (ja) * | 2010-07-08 | 2013-01-2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運転診断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9500143B2 (en) * | 2011-10-14 | 2016-11-22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Alternator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hicle deceleration |
WO2013105399A1 (ja) * | 2012-01-11 | 2013-07-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ロックアップクラッチの制御装置 |
US9523400B2 (en) * | 2013-10-31 | 2016-12-20 | Jatco Ltd | Lockup clutch control device |
JP6288043B2 (ja) * | 2015-11-11 | 2018-03-0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ロックアップクラッチの制御装置 |
WO2021070760A1 (ja) * | 2019-10-09 | 2021-04-15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のロックアップ制御装置及びロックアップ制御方法 |
JP7435518B2 (ja) * | 2021-03-26 | 2024-02-2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制御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53941B2 (ja) * | 1995-08-22 | 2003-10-0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直結クラッチのスリップ制御装置 |
JP2005061336A (ja) * | 2003-08-14 | 2005-03-10 | Suzuki Motor Corp | 車両用ロックアップクラッチの制御装置 |
JP2005113993A (ja) * | 2003-10-06 | 2005-04-28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の制御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53677A (en) * | 1988-03-30 | 1990-09-04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irect coupling mechanism in hydrodynamic driving apparatus |
JP2813911B2 (ja) * | 1990-03-09 | 1998-10-22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流体継手の制御装置 |
JP2650172B2 (ja) | 1991-11-28 | 1997-09-0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減速時の制御装置 |
JP2003343719A (ja) * | 2002-05-30 | 2003-12-03 | Mazda Motor Corp | パワートレインの制御装置 |
JP2004263780A (ja) | 2003-02-28 | 2004-09-24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両のロックアップクラッチ制御装置 |
JP4344348B2 (ja) | 2004-10-01 | 2009-10-14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ロックアップ容量制御装置 |
JP5167786B2 (ja) * | 2007-11-29 | 2013-03-21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
JP4663751B2 (ja) * | 2008-03-29 | 2011-04-06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摩擦締結要素の締結力制御装置 |
-
2009
- 2009-03-13 JP JP2009061238A patent/JP521817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3-09 US US12/719,883 patent/US830671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3-12 CN CN2010101339700A patent/CN10183238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53941B2 (ja) * | 1995-08-22 | 2003-10-0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直結クラッチのスリップ制御装置 |
JP2005061336A (ja) * | 2003-08-14 | 2005-03-10 | Suzuki Motor Corp | 車両用ロックアップクラッチの制御装置 |
JP2005113993A (ja) * | 2003-10-06 | 2005-04-28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の制御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00235062A1 (en) | 2010-09-16 |
US8306715B2 (en) | 2012-11-06 |
JP5218179B2 (ja) | 2013-06-26 |
JP2010216506A (ja) | 2010-09-30 |
CN101832388A (zh) | 2010-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32388B (zh) | 锁止离合器的控制装置 | |
JP4119613B2 (ja) | 自動変速機のロックアップ制御装置 | |
US7055635B2 (en) | Electric power regeneration controller for hybrid vehicle | |
EP2180212A1 (en) | Gear shift controller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 | |
JP2004190764A (ja) |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 |
JP4172345B2 (ja) | 車両の制御装置 | |
JP2013015216A (ja) | 自動化マニュアル変速機付き車両の変速制御方法 | |
EP3168503B1 (en) | Lock-up-clutch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 |
JP2019132423A (ja) | 自動車のドライブトレインを作動させる方法 | |
EP2607670B1 (en) |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engine | |
WO2008065922A1 (fr) |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e temps de changement de vitesse pour système de transmission d'énergie de véhicule | |
JP3724491B2 (ja) |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 |
KR20080024720A (ko) | 자동변속기의 댐퍼 클러치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JP5728421B2 (ja) | ロックアップ制御装置及びロックアップ制御方法 | |
CN103946601B (zh) |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 |
CN100476263C (zh) | 自动变速器的换档控制装置 | |
JPH11223263A (ja) | 自動変速機のロックアップ制御装置 | |
JP2001200927A (ja) | クラッチ機構付き車両の制御装置 | |
JP5338775B2 (ja) | 自動変速機システム | |
JP2005172078A (ja) |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ロックアップ制御装置 | |
KR101114459B1 (ko) | 자동변속기용 파워 오프 다운 시프트 제어방법 | |
KR100313793B1 (ko) | 자동변속기의정지전4→3다운쉬프트변속제어방법 | |
JP3142171B2 (ja) |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方法 | |
CN111033093B (zh) | 车辆的锁止离合器控制方法及车辆的锁止离合器控制装置 | |
JP2010007767A (ja) |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Termination date: 201603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