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8421A - 协作节点的快速选择 - Google Patents
协作节点的快速选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28421A CN101828421A CN200880112162A CN200880112162A CN101828421A CN 101828421 A CN101828421 A CN 101828421A CN 200880112162 A CN200880112162 A CN 200880112162A CN 200880112162 A CN200880112162 A CN 200880112162A CN 101828421 A CN101828421 A CN 1018284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quipment
- node
- cooperative node
- cooperative
- source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多个协作节点(21-23)中选择至少一个协作节点以便从源节点(10)接收信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提供了后退过程的至少两个阶段,其中候选协作节点(21-23)根据它们到源节点(10)的信道条件来确定各自的后退数,其中如果第一阶段不成功或者如果第二协作节点应当被选择,则执行第二阶段。
Description
发明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在诸如但不限于无线局域网(WLAN)之类的传输系统中选择至少一个协作节点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发明背景
在例如IEEE 802.11规范中定义的无线局域网(WLAN)如今几乎无处不在。802.11标准使得所有站实现分布式协调功能(DCF)是强制性的,所述分布式协调功能是带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A)的形式。CSMA/CA是基于竞争的协议,确保所有站在传输之前首先侦听介质。主要目的是避免站在同一时间传输,这将导致冲突和相应的重传。如果想发送帧的站在介质上侦听到特定阈值之上的能量(这可能意味着另一个站的传输),那么想访问的站在传输帧之前将会等待,直到介质空闲。该协议的冲突避免方面与确认的使用有关,接收站发送所述确认给发送站以证实无错误接收。虽然稍微更复杂,但是访问介质的该过程可以视为会议,其中每个人都是礼貌的,每人仅在没有其他人讲话时发言。此外,理解讲话人的参与者点头表示同意。
为了实现更宽的覆盖范围并且减轻无线信道损害而不需要在发射器处使用高功率,其中信号通过各种网络节点中继的多跳中继技术是诸如例如WLAN或传感器网络之类的未来蜂窝和自组(ad hoc)无线通信系统的有前途的解决方案。最近,在多跳扩增的网络中正被积极研究的新概念是多用户协作分集,其中若干终端或网络节点形成一类联合以相互帮助传输它们的消息。通常,协作中继系统具有向一定数量的协作中继器或节点多播消息的源节点,所述中继器或节点进而又向预期的目的节点重发处理的版本。目的节点将从中继器接收的信号组合起来,也可能将信源的原始信号考虑进去。
在S.Shankar等人的“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MAC(CMAC)-A NewMAC protocol for Next Genaration Wireless LANs”,IEEE WireComm,2005年6月,以及Bletsas等人的“A Simple Coorperate Diversity Method based on NetworkPath Selection”,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of Communications,2006年3月(MIT)中,描述了两种方法,其基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尤其是在像IEEE 802.11和IEEE 802.15那样的WLAN和WPAN系统,以及诸如IEEE 802.3(以太网)之类的有线通信系统中所广泛使用的所谓“后退(backoff)过程”。如例如在D.Bertsekas和R.Gallager的、Prentice Hall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DataNetworks”第4章中指示的,该后退过程在通信系统中用于随机访问一定数量的多个竞争的站之间的信道。通常,它与CSMA协议相结合。该后退过程已被引入从而允许所有的参与站公平访问信道并且根据网络拥塞水平以分布式方式来调整传输。
在站开始传输之前,其在特定竞争窗口(CW)(比如[0,CW])内选择随机的后退数BO。站在竞争窗口上均匀地选择随机数BO,以便实现对信道的公平访问。如果站在发送分组之后发现该传输因为其它站正在传输而导致了冲突,那么该站会将其竞争窗口加倍到2*CW并重复该过程。为了发现冲突,站或者使用冲突检测电路或者依赖接收机通知它。
出于选择协作节点的目的,后退过程可以重复使用。在两种解决方案中,只设计了单阶段后退过程。在Bletsas等人的“A Simple Coorperate DiversityMethod based on Network Path Selection”,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ofCommunications,2006年3月(MIT)中,建议重复使用后退过程来选择最好的协作节点。
图2显示了根据可用于选择协作节点的后退过程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在这里,根据其瞬时信道条件,在步骤S101,每个协作节点确定与瞬时信道条件(CC)成因子为λ(lambda)的反比例的后退数(BO)。然后它侦听信道,并且如果它在步骤S102到S105的循环过程中确定信道对于BO个时隙是空闲的,那么它在步骤S106中开始传输。否则,如果它在步骤S103中确定信道忙碌,那么它推迟并等待,直到信道再次空闲。因此,具有最好信道条件的协作节点将确定最小的BO数,并将在信道对于BO个时隙空闲时占用信道。
尽管因为后退过程公知,该方法实现简单并且可以容易接受,但是选择适当的因子λ是困难的。这是因为事实上协作节点的分布是未知的并且不可能服从均匀分布。而且,可能存在一种情况,其中所有的协作节点具有或者非常好的信道条件或者非常差的信道条件。例如,如果协作节点有对数正态(lognormal)分布但是平均值不同,那么因子λ不得不选择为大的数字以便降低具有未知分布的协作节点之间的潜在冲突。但是,由于更大的λ意味着更大的BO数和竞争之前更大的空闲时间,因此开销将会增加。
这导致的问题是,后退过程以对竞争站进行公平仲裁为目标,然而它预期在选择最好的协作节点方面不公平。因此,在不知道协作节点的分布的情况下应用后退过程将不是有效的。如果例如协作节点具有相对强大的信道条件,那么例如λ值27可能导致95%成功选择平均延迟例如是10个时隙的最好协作节点。否则,如果协作节点具有相对弱的信道条件,那么以上的λ值27可能导致96%的成功选择,但是选择中的平均延迟现在可能是大得多的55个时隙。因此,简单的基于后退的选择过程对于提供最好的协作节点的快速选择是不够的。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快速选择最好的协作节点的选择方案。
该目的通过如权利要求1和10所述的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来实现。在基于软件的实现中,上面的目的可以通过包含代码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代码装置用于当运行在计算机设备上时生成以上方法的步骤。
相应地,提出了协作节点基于后退过程的改进选择。通过引入多个选择阶段并且使用早期反馈,可以以较少的开销来标识最好的协作节点。另一个优点是,不管协作节点的潜在分布如何,开销几乎保持不变。因此,在提出的基于多阶段的后退过程中,最好的协作节点不会一次而是在多个短轮(short round)中选择。在第一阶段,主要目标是发送者粗略地了解其协作节点的分布。利用来自第一轮的该知识,通过(可选地)向其协作节点提供反馈,源节点或发送者在较细的程度上在至少一个接下来的阶段中进行选择。协作节点的存在对于发送者可以是已知的或未知的。提出的方法尤其很好地适合这样的实际情况:其中按照信道条件的协作节点分布对于源节点是未知的,或者其中协作节点相互之间隐藏并且冲突可能发生在后退过程中。
提出的方法也可以迭代地用于不但选择一个最好的节点而且出于协作目的选择前几个最好的节点。
在候选协作节点内或候选协作节点处的设备可以适于基于在每个后退阶段结束时源节点的反应确定所述后退过程的当前阶段是否成功。因此,提出的选择方案允许快速选择潜在的协作节点。在更具体的例子中,在协作节点内或协作节点处的设备可以适于基于来自源节点的响应的缺乏以及另一个候选协作节点做出的反应中的至少一个,确定当前的阶段是否成功。然后,所述设备可以基于从当前阶段是否成功的确定中获取的信息来确定第二后退数。在更具体的备选例子中,在协作节点内或者协作节点处的设备可以适于基于在第一阶段结束时从源节点到协作节点的反馈确定当前阶段是否成功,所述反馈包括关于是否成功执行了协作节点的选择或者在哪个时隙内选择失败了的信息。
作为例子,来自源节点的反馈可以包含指示哪些协作节点从后退过程的第二阶段被排除的信息。
根据另一个例子,在协作节点内或者协作节点处的设备可以适于在后退过程的第一阶段使用一定数量的空闲时隙来计算相应的信道条件数。在特定的例子中,可以从第一阶段的原始信道条件数中减去所述相应的信道条件数以便计算第二后退数。作为选项,来自源节点的反馈可以包含要与所述相应的信道条件数组合以得到第二后退数的因子的建议新值。
进一步的有益发展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
附图简述
现在将参考附图基于各种实施例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各种实施例的包含握手过程的无线网络环境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显示了用于在协作节点处确定后退数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3显示了单阶段后退过程的示意性信令图;
图4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协作节点处的多阶段后退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示例性多阶段后退过程的示意性信令图;
图6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协作节点处的多阶段后退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示例性多阶段后退过程的示意性信令图;
图8显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协作节点处的多阶段后退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显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示例性多阶段后退过程的示意性信令图;
图10显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在源节点处的多阶段后退过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11显示了各种实施例的基于软件的实现的示意性框图。
实施例详述
接下来,基于如图1显示的并且包含RTS/CTS握手过程的无线自组网络环境(例如WLAN),描述各种实施例。
根据图1,源节点(或者发送者)10可以访问示例性数量为三个的候选协作节点(或站)21-23。
源节点10的协作节点21-23可以具有到源节点的相对好的信道条件。当源节点发出分组(比如RTS(请求发送)),请求最好的协作节点时,每个协作节点21-23用λ的预定小值来乘以其接收功率,该接收功率将其信道条件CC指示给源节点10。该乘法导致了与信道条件成比例并且确定协作节点21-23各自的响应CTS1、CTS2和CTS3的传输定时的后退数BO。小的λ值意味着小的后退数。这暗示着,源节点10和协作节点21-23可以在仅仅一些后退时隙内了解它们的协作节点。
图3显示了单阶段后退过程的示意性信令图。对于从源节点10接收RTS分组的三个协作节点21-23,每个协作节点都确定BO数。在这种情况下,协作节点N1 21、N2 22和N3 23分别具有0.1、0.5和0.8的信道条件CC(较小的数意味着较好的条件)。小的λ已经被预先同意,其是3。因此,信道条件CC乘以λ并取整为最接近的大整数,分别得到1、2和3。即,第一协作节点(N1)21将在时隙Sl1发送,N2 22将在时隙Sl2发送,N323将在时隙Sl3发送。
第一协作节点(N1)21在时隙Sl1向源节点10发回应答分组,比如CTS(清除发送)。其他协作节点N2 22和N3 23的载波侦听将侦听该传输并且阻止它们的传输。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节点N1 21将被标识为最好的协作节点。
这种情况是简单的情况并且选择已经在一个阶段完成。
但是,当所有的协作节点21-23具有差的条件时,在单个后退阶段中成功执行选择是困难的,除非λ值选择得非常大。例子可能是这样的,协作节点21-23具有0.81、0.82和0.83的条件。那么,惩罚是在最好的节点倒数其大的BO数之前长时间等待。
因此,根据下面的实施例,针对以上情形提出多阶段选择。
图4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多阶段后退过程的流程图,其可以在协作节点21-23的每一个处执行。在该实施例中,当所有节点都可以通过载波侦听机制听见彼此时,在第一竞争阶段之后来自发送者的反馈是不需要的。
在步骤S201,类似于图2执行第一后退阶段。然后,在步骤S202,有关的协作节点检查其是否已经在第一后退阶段期间检测到更好的协作节点,例如是否已经从另一个协作节点接收到更早的CTS响应。如果是,那么多阶段后退过程对于该协作节点结束。否则,如果没有检测到更好的协作节点,那么在步骤S203中检查是否已经从源节点(或发送者)10接收到响应。如果是,那么多阶段后退过程对于该协作节点结束。否则,如果没有从源节点10接收到响应,那么基于以上发现以及自身的信道条件推导出新的λ值(步骤S204),并且在步骤S205,通过使用在该新的λ值基础上计算的第二BO数来执行第二后退阶段(与图2相似)。
图5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示例性多阶段后退过程的示意性信令图。在这里,假定协作节点21-23分别具有0.45、0.55和0.88的信道条件CC。第一(小的)λ值3将对每一节点分别给出2、2和3的BO数。因此,协作节点21和22在第一时隙Sl1将侦听不到传输并且将在第二时隙Sl2同时传输它们的CTS分组。然而,在源节点10处将发生冲突。然后,第三协作节点23可以通过载波侦听从第二时隙Sl2了解到存在比它自己具有更好的条件的节点(参见图4中的步骤S202)。因此,多阶段后退过程针对第三协作节点23到此结束。
在允许在源节点10处接收CTS的某预定时间之后,源节点10将简单地什么都不做,因为在第一竞争或后退阶段存在冲突。在第二竞争或后退阶段,第一和第二协作节点21和22将从缺少来自源节点10的潜在响应而了解到在源节点10处存在冲突。并且它们还从它们自己的知识了解到没有节点在第一竞争阶段在第一时隙发送。因此,根据图4的步骤S205,通过应用新的后退计数器来执行第二后退阶段,第一和第二协作节点21和22断定它们应该竞争第二次。第一和第二协作节点21和22现在知道在总的三个时隙的第一时隙中没有冲突并且没有条件好于0.33(1/3)的节点。因此,在图4的步骤S204中,每一节点从其信道条件值推导出值0.33并且再次乘以新的、可能更大的λ值,例如5。然后,第一和第二协作节点21和22将具有用于第二阶段的以下BO数:1、2。因此,然后第一协作节点21将能够成功传输CFS并且被标识为最好的协作节点。
通常,根据定义,协作节点21-23可被源节点10到达,但是它们可以是相互隐藏的。在这种情况下,单阶段选择无论如何很可能失败,因为等待更短数目的时隙的最好协作节点所传回的CTS分组将很可能被另一个协作节点所传回的另一个CTS分组破坏,所述另一个协作节点对最好的协作节点隐藏并且等待了更长的时隙数目但是在第一CTS完成之前。
图6显示了根据涉及非常适合以上情形的多阶段选择的第二实施例,在协作节点处的多阶段后退过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S301,类似于图2执行第一后退阶段。然后,在步骤S302,有关的协作节点检查其是否已经在第一后退阶段期间检测到更好的协作节点,例如是否已经从另一个协作节点接收到更早的CTS响应。如果是,那么多阶段后退过程对于该协作节点结束。否则,如果没有检测到更好的协作节点,那么在步骤S303中检查是否已经从源节点(或发送者)10接收到新的RTS消息。如果没有,那么多阶段后退过程对于该协作节点结束。否则,如果已经从源节点10接收到新的RTS消息,那么基于以上发现和自身的信道条件推导出新的λ值(步骤S304),并且在步骤S305,通过使用在该新的λ值基础上计算的第二BO数来执行第二后退阶段(与图2相似)。
图7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示例性多阶段后退过程的示意性信令图。在这里,假定协作节点21-23分别具有0.68、0.78和0.88的信道条件CC。第一(小的)λ值将对所有节点给出3、3和3的BO数。因此,在第三时隙Sl3,所有的协作节点21-23正在传回CTS分组,这将在源节点10处导致冲突。源节点10得知在时隙Sl1和Sl2信道空闲,但是在时隙Sl3该信道经历冲突。它推断所有的协作节点21-23具有或多或少相同的(差的)信道条件。因此,在第二竞争或后退阶段中,发送者在第二RTS分组中将该信息反馈给所有的协作节点21-23。所有的协作节点21-23现在知道在总的三个时隙的前两个时隙中没有冲突,并且没有条件好于0.67(2/3)的节点。因此,每个节点从自身的信道条件推导出0.67并且再次乘以新的、可能更大的λ值,例如50。然后,协作节点21-23将具有用于第二阶段的以下BO数:1、6和11。因此,第一协作节点21将能够成功传输CTS并且被标识为最好的协作节点。
图8显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协作节点处的多阶段后退过程的流程图。该实施例说明了提出的多阶段选择过程可迭代地用于不但选择一个最好的协作节点,而且选择所述前几个最好的协作节点。这在协作通信方案中可能是非常有用的,如例如A.Nosratinia,T.E.Hunter和A.Hedayat的“cooperative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04年10月中所描述的。
在步骤S401,类似于图2执行第一后退阶段。然后,在步骤S402,有关的协作节点检查是否已经从源节点(或发送者)10接收到新的RTS消息。如果没有,那么多阶段后退过程对于该协作节点结束。否则,如果已经从源节点10接收到新的RTS消息,那么基于以上发现和自身的信道条件推导出新的λ值(步骤S403),并且在步骤S404,通过使用在该新的λ值基础上计算的第二BO数来执行第二后退阶段(与图2相似)。
图9显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示例性多阶段后退过程的示意性信令图,其中假定所有协作节点21-23不相互隐藏。
在这里,假定协作节点21-23分别具有0.25、0.55和0.85的信道条件CC。假定在图8的步骤S401中对于第一后退阶段λ现在是3。在第一后退阶段,由于第一协作节点21在时隙Sl1传输,其因此被标识为最好的协作节点。然而,源节点10仍然需要知道第二最好的协作节点,并且因此在第二后退阶段发送第二RTS来请求该第二最好的协作节点。由于第二最好的协作节点只能在第一后退阶段的第二时隙Sl2或第三时隙Sl3中,因而剩下的第二和第三协作节点22和23推导出0.33(对应3个时隙中的1个时隙)并且再次乘以新的λ值,比如3。现在,通过在第二后退阶段最早发出CTS,第二最好的协作节点赢得竞争。
接下来,更详细地描述源节点10的示例性处理方案。
图10显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在源节点10处的多阶段后退过程的流程图。
在第一初始步骤S500,运行变量n设置为1。然后,在步骤S501,源节点10发送RTS消息以发起第一后退阶段。然后,在步骤S502,它检查在来自协作节点21-23的CTS响应之间是否已经发生冲突。如果没有,那么在步骤S503,基于最快的CTS响应确定第n最好的协作节点。然后,在步骤S504,运行变量n增大,并且在步骤S505检查是否已经达到最大值nmax。如果是,那么多阶段后退过程结束。否则,如果仍没有达到最大值nmax,那么该过程跳回步骤S501并且发送新的RTS消息以确定第二最好的协作节点,等等。
但是,如果在步骤S502确定了冲突,那么在步骤S506基于接收的CTS响应推导出到协作节点21-23的信道条件,并且在步骤S507发送额外的RTS消息以发起进一步的后退阶段。重复步骤S502、S506和S507,直到在步骤S502中没有检测到冲突并且在步骤S503可以确定第n最好的协作节点。
因此,在第四实施例中,提出的多阶段后退过程用于单个最好协作节点的更快选择以及若干最好协作节点的选择。
图11显示了提出的选择机制的基于软件的实现的示意性框图。在这里,源节点10和协作节点21-23每个都包含处理单元210,其可以是带控制单元的任意处理器或计算机设备,控制单元基于存储器212中存储的控制程序的软件例程来执行控制。程序代码指令从存储器212取得,并且加载到处理器210的控制单元以便执行结合对应的图4、图6、图8和图10描述的以上功能的处理步骤。这些处理步骤可以在输入数据DI的基础上执行并且可以生成输出数据DO,其中在源节点10处输入数据DI可以对应接收的CTS响应,并且输出数据DO可以对应或发起新的RTS消息或具有用于第二和另外的后退阶段的额外的反馈信息的请求。另一方面,在协作节点处,输入数据可以对应接收的RST请求(来自源节点10)或CTS响应(来自其它协作节点),并且输出数据可以对应或发起CTS响应。
在这一点上,应当指出的是,图4、图6、图8和图10的功能也可以实现为分立的硬件或信号处理单元。
总之,已经描述了用于从多个目的节点21-23中选择至少一个目的节点从源节点10接收信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提供了后退过程的至少两个阶段,其中根据它们到源节点10的信道条件,候选目的节点21-23确定各自的后退数,其中如果第一阶段不成功或者如果第二目的节点应当被选择,则执行第二阶段。
应当指出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并且可以用于任意其他网络类型,比如虚拟蜂窝网络,其中单跳通信发生在移动站和接入点之间,或者包括传感器网络的多跳自组网络。而且,本发明适用于不断发展的IEEE 802.11标准,例如IEEE 802.15.5标准化和它们未来的扩展。而且,提出的选择方案可用于选择其它目的节点,从而术语“协作节点”预期覆盖可能被源或发送节点选择的任意类型的目的或目标节点。此外,可通过使用信道条件和λ值以外的任意合适的参数来计算确定响应定时的后退数。
最后但是仍然重要地,应当指出的是,用在包括权利要求书在内的本说明书中时,措词“包括”或“包含”意在指定所述特征、装置、步骤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它特征、装置、步骤、部件或其群组的存在或附加。此外,在权利要求中元件前面的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而且,任何附图标记都不限制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用于选择协作节点的设备,要从源节点向该协作节点传输信号,所述设备(21-23)适于:在后退过程的第一阶段,基于到所述源节点(10)的信道条件确定第一后退数;以及在所述后退过程的后续的第二阶段,基于到所述源节点(10)的后续的信道条件并且基于在所述后退过程的所述第一阶段所述源节点(10)和其它候选协作节点中的至少一个的反应确定至少第二后退数。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21-23)适于基于在每个后退阶段结束时所述源节点(10)的所述反应确定所述后退过程的当前阶段是否成功。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21-23)适于基于来自所述源节点(10)的响应的缺乏以及另一个候选协作节点做出的反应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当前阶段是否成功。
4.根据权利要求2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21-23)适于基于在所述第一阶段结束时从所述源节点(10)到协作节点的反馈确定所述当前阶段是否成功,所述反馈包含关于协作节点的选择是否成功执行或所述选择在哪个时隙失败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设备,其中来自所述源节点(10)的所述反馈包含指示哪些协作节点被从所述后退过程的所述第二阶段排除的信息。
6.根据前面的权利要求任意之一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21-23)适于基于从所述当前阶段是否成功的确定中获取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后退数。
7.根据前面的权利要求任意之一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21-23)适于在所述后退过程的所述第一阶段中使用一定数量的空闲时隙来计算相应的信道条件数。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21-23)适于从所述第一阶段的原始信道条件数减去所述相应的信道条件数以便计算所述第二后退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的设备,其中来自所述源节点(10)的反馈包含因子的建议的新值,该因子要和所述相应的信道条件数组合以便获取所述第二后退数。
10.一种用于选择至少一个协作节点的设备,将从所述设备(10)向该至少一个协作节点传输信号,所述设备(10)适于:发起后退过程的第一阶段,其中候选协作节点(21-23)根据它们到所述设备(10)的信道条件来确定后退数;以及如果所述第一阶段不成功或者如果第二协作节点应该被选择,那么发起所述后退过程的后续第二阶段。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10)适于生成对所述候选协作节点(21-23)的响应,以响应在所述后退过程的所述第一阶段期间冲突的检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10)适于在所述第一阶段结束时向所述候选协作节点(21-23)提供反馈,所述反馈指示所述协作节点的所述选择是否成功执行或者在哪个时隙所述选择失败。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设备,其中所述反馈包含指示哪些协作节点被从所述后退过程的所述第二阶段排除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设备,其中所述反馈包含因子的建议的新值,该因子要和所述相应的信道条件数组合以便在所述候选协调节点(21-23)处获取后退数。
15.一种从多个协作节点(21-23)选择至少一个协作节点以便从源节点(10)接收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后退过程的至少两个阶段,其中所述候选协作节点(21-23)根据它们到所述源节点(10)的信道条件确定各自的后退数,其中如果所述第一阶段不成功或者如果第二协作节点应该被选择,那么执行所述第二阶段。
1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用于当运行在计算机设备上时产生方法权利要求15的步骤的代码装置。
17.一种用于从每个都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的多个协作节点(21-23)中选择至少一个协作节点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进一步在源节点(10)中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的设备,信号将从该源节点(10)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协作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07118842.9 | 2007-10-19 | ||
EP07118842 | 2007-10-19 | ||
PCT/IB2008/054237 WO2009050656A1 (en) | 2007-10-19 | 2008-10-15 | Fast selection of cooperative node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28421A true CN101828421A (zh) | 2010-09-08 |
CN101828421B CN101828421B (zh) | 2014-08-27 |
Family
ID=40418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1216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8421B (zh) | 2007-10-19 | 2008-10-15 | 协作节点的快速选择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31397B2 (zh) |
EP (1) | EP2213134B1 (zh) |
JP (1) | JP5290306B2 (zh) |
KR (1) | KR101572797B1 (zh) |
CN (1) | CN101828421B (zh) |
AT (1) | ATE524949T1 (zh) |
ES (1) | ES2373192T3 (zh) |
TW (1) | TWI463880B (zh) |
WO (1) | WO2009050656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51641A (zh) * | 2010-10-14 | 2011-01-19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分布式空时编码的Ad hoc网络协作中继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8290539B2 (en) | 2007-08-21 | 2013-07-25 | Morphosys Ag | Improved methods for the formation of disulphide bonds |
US8532221B2 (en) | 2010-02-10 | 2013-09-10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Transmission protec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8259745B2 (en) * | 2010-03-29 | 2012-09-04 | Intel Corporation | Enhanced carrier sensing for multi-channel operation |
US8787159B2 (en) * | 2011-04-14 | 2014-07-22 | Alcatel Lucent | Mechanism for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to throttle traffic during congestion |
FR2977109A1 (fr) * | 2011-06-24 | 2012-12-28 | France Telecom |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 paquets de donnees, stations et programme d'ordinateur correspondants. |
CN114363328B (zh) * | 2021-11-19 | 2024-02-20 |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服务器集群的任务协同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28915B1 (fr) * | 1988-03-18 | 1994-06-17 | Bull Sa | Testeur de reseau local a methode d'acces a test de porteuse et detection de collisions (csma/cd) |
US7027462B2 (en) * | 2001-01-02 | 2006-04-11 | At&T Corp. | Random medium access methods with backoff adaptation to traffic |
JP3623778B2 (ja) * | 2002-02-01 | 2005-02-23 |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 無線lan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US7464166B2 (en) * | 2003-04-11 | 2008-12-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ntention-based forwarding with integrated multi-user detection capability |
WO2004109473A2 (en) * | 2003-06-06 | 2004-12-16 | Mesh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vide fairness and service differentiation in ad-hoc networks |
US7366153B2 (en) * | 2004-04-28 | 2008-04-29 | Intel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capable of providing quality of service channel acces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JP4779438B2 (ja) * | 2004-05-31 | 2011-09-2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
US7388833B2 (en) * | 2004-06-04 | 2008-06-17 |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 Access control and protocol for packet switch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GB0420164D0 (en) * | 2004-09-10 | 2004-10-13 | Nokia Corp | A scheduler |
TW200705901A (en) * | 2005-06-09 | 2007-02-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data with down compatibility in high throughput wireless network |
JP4821270B2 (ja) * | 2005-11-02 | 2011-11-24 | Kddi株式会社 | 許容遅延時間を考慮した無線アクセス制御方法、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4799213B2 (ja) * | 2006-02-28 | 2011-10-26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4527072B2 (ja) * | 2006-03-06 | 2010-08-18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その無線基地局装置 |
-
2008
- 2008-10-15 ES ES08840175T patent/ES2373192T3/es active Active
- 2008-10-15 JP JP2010529484A patent/JP529030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0-15 EP EP08840175A patent/EP2213134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8-10-15 AT AT08840175T patent/ATE524949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10-15 WO PCT/IB2008/054237 patent/WO200905065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10-15 US US12/682,811 patent/US833139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0-15 KR KR1020107010828A patent/KR101572797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0-15 CN CN200880112162.7A patent/CN10182842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0-16 TW TW097139769A patent/TWI46388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51641A (zh) * | 2010-10-14 | 2011-01-19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分布式空时编码的Ad hoc网络协作中继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213134A1 (en) | 2010-08-04 |
WO2009050656A1 (en) | 2009-04-23 |
KR101572797B1 (ko) | 2015-12-11 |
ES2373192T3 (es) | 2012-02-01 |
ATE524949T1 (de) | 2011-09-15 |
TW200935934A (en) | 2009-08-16 |
US8331397B2 (en) | 2012-12-11 |
JP2011501551A (ja) | 2011-01-06 |
CN101828421B (zh) | 2014-08-27 |
US20100246423A1 (en) | 2010-09-30 |
EP2213134B1 (en) | 2011-09-14 |
KR20100099124A (ko) | 2010-09-10 |
TWI463880B (zh) | 2014-12-01 |
JP5290306B2 (ja) | 2013-09-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218493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
US8446907B2 (en) | Medium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distributed network | |
CN102017534B (zh) | 用于对等通信的确定性退避方法和装置 | |
CN101828421B (zh) | 协作节点的快速选择 | |
US2005005301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transfer rate using DLP and multi channels in wireless LAN using PCF and DCF | |
US20120207074A1 (en) | Transmitting multiple group-addressed fram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US11716176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broadcasting data in wireless network | |
US20070280155A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Alonso-Zárate et al. | Distributed 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 for IEEE 802.11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 |
US8270341B2 (en) | Method for multi-hop data transmission in an ad-hoc network comprising concealed nodes | |
US9100962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 |
Garcia-Luna-Aceves | Carrier resolution multiple access | |
Htike et al. | Broadcasting in multichannel cognitive radio ad hoc networks | |
US11606816B2 (en) | Method, node,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collisions in a time-synchronized channel hopping network | |
Wang et al. | Directional collision avoidance in ad hoc networks | |
EP3755019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broadcasting data in wireless network | |
Hsu et al. | A multi-channel mac protocol using maximal matching for ad hoc networks | |
WO2009050628A1 (en) | Parallel transmission for enhanced spatial reuse efficiency | |
Kazerooni et al. | SRA: Slot reservation announcement scheme for medium access control of IEEE 802.11 crowded networks in emergency scenarios | |
Kang et al. | Address-free contention in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with common control channel for throughput improvement | |
You et al. | CSMA/IC: a new paradigm for medium access control in wireless LANs and ad hoc wireless networks | |
Gu et al. | A dual-channel MAC protocol for multi-hop ad hoc networks | |
Garcia-Luna-Aceves | Avoiding interference from hidden terminals with carrier tones | |
Singh et al. | Performance modeling of slotted MACA-BI MAC protocol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 |
KR20230018705A (ko) | 무선 애드혹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이의 분산 채널 액세스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 Termination date: 201610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