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7367A - 前置发动机客车两级踏步底盘及车架前悬结构 - Google Patents
前置发动机客车两级踏步底盘及车架前悬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17367A CN101817367A CN 201010145958 CN201010145958A CN101817367A CN 101817367 A CN101817367 A CN 101817367A CN 201010145958 CN201010145958 CN 201010145958 CN 201010145958 A CN201010145958 A CN 201010145958A CN 101817367 A CN101817367 A CN 1018173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cursor
- vehicle frame
- longeron
- vertical beam
- longitudinal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前置发动机客车两级踏步底盘及车架前悬结构,右纵梁到车架中心线的距离小于左纵梁到车架中心线的距离;左、右纵梁均由前、中、后三段组成,左纵梁前、后体均比左纵梁中体高,右纵梁前体和中体在同一高度上,并低于右纵梁后体;所述左、右纵梁的后体在同一高度上,而右纵梁前体比左纵梁前体低,并且右纵梁前体对应前桥的部位向车架中心线的方向弯曲;左前悬架前、后端的第一簧支架安装于左纵梁前体的下方,右前悬架前、后端的第二簧支架安装于右纵梁前体的右侧。本发明能够降低整车重心,实现前置发动机客车乘客登车两级踏步,方便了乘客上、下车,有效缩短了上、下乘客的时间在提高快速交换大容量乘客目的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整车行驶的平顺性、舒适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客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前置发动机客车的两级踏步底盘及车架前悬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现有发动机前置式前悬开乘客门的客车,其底盘该处车架为平大梁对称结构,受前悬架和发动机安装空间限制,导致前悬纵梁上平面离地高度较高,约为750mm。这种布置形式只能采用三级踏步结构才能满足客车布置要求,一方面上、下乘客不方便,并且上、下乘客的时间较长,在快速交换大容量乘客的城市或地区应用存在较大的局限;另一方面,整车的重心较高,会影响整车行驶的平顺性、舒适性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前置发动机客车两级踏步底盘及车架前悬结构,以快速交换大容量乘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前置发动机客车两级踏步底盘及车架前悬结构,包括车架、前桥、前悬架、后桥、后悬架和减震器,其中车架具有并排布置的左、右纵梁,在车架的前部通过左、右前悬架及簧支架安装前桥,车架的后部通过左、右后悬架及簧支架安装后桥,其关键在于:所述右纵梁到车架中心线的距离小于左纵梁到车架中心线的距离;左、右纵梁均由前、中、后三段组成,左纵梁前、后体均比左纵梁中体高,右纵梁前体和中体在同一高度上,并低于右纵梁后体;所述左、右纵梁的后体在同一高度上,而右纵梁前体比左纵梁前体低,并且右纵梁前体对应前桥的部位向车架中心线的方向弯曲;所述左前悬架前、后端的第一簧支架安装于左纵梁前体的下方,右前悬架前、后端的第二簧支架安装于右纵梁前体的右侧。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车架左、右纵梁采用不对称设计,能保证前置发动机的安装空间。左、右纵梁采用三段式结构,并且右纵梁前体及中体比左纵梁前体低,右纵梁向车架中心线偏移,第一簧支架下置安装,第二簧支架侧置安装,实现了降低车架右纵梁前、中体的离地高度,达到了乘客登车两级踏步的高度要求,能够方便乘客上、下车,并有效缩短了上、下乘客的时间;同时,整车的重心减低,提高了整车行驶的平顺性、舒适性和稳定性。右纵梁前体对应前桥的部位向车架中心线的方向弯曲,满足了右前悬架和前桥的安装及运动不发生干涉。
作为优选,所述右纵梁前体上平面的离地高度不大于700mm。
为了满足不同车型的需要,所述纵梁前体比左纵梁前体低50~500mm。
在所述左纵梁前体的左侧以及右纵梁前体的右侧均固定有前、后边梁,同一侧的前、后边梁之间通过圆拱形桁架连接,并且两边前边梁的底部之间通过底架连接,两边后边梁的底部之间通过另一个底架连接。以上结构增加了该处车架的强度和刚度,同时满足了右前减振器和前桥轮胎的安装和运动要求。
为了简化结构、方便装配,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牢靠性,所述桁架具有两根左右并排布置的圆拱形框条,两框条之间通过短横条连接,框体的下端固定在对应的边梁上。
在所述左纵梁前体的左侧设置左前减震器,该左前减震器的上端通过支座与左纵梁前体铰接,左前减震器的下端与左前悬架铰接;在右纵梁的右侧设置右前减震器,该右前减震器的上端与支座铰接,该支座固定于支架上,而支架与桁架固定连接,右前减震器的下端与右前悬架铰接。以上结构有利于前减震器布置、安装,同时增大了车厢过道宽度,能够方便乘客在车厢内快速移动。
在所述左、后纵梁前体的底部均安装有缓冲块,该缓冲块位于前桥轴管的上方。缓冲块起缓冲、限位的作用,满足了前悬架相对车架运动和缓冲限位的要求。
所述左纵梁前体分为前、后两段,左纵梁前体的前段搭接在后段的左侧,这样增大了发动机和散热器系统的安装空间,在保证车架结构紧凑的同时,有利于发动机及散热器系统的布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车架纵梁采用不对称设计,右纵梁前体及中体比左纵梁前体低,降低了车架右侧纵梁前体及中体的离地高度,实现了前置发动机客车乘客登车两级踏步,能够方便乘客上、下车,并有效缩短了上、下乘客的时间。
2、能够降低整车重心,在提高快速交换大容量乘客目的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整车行驶的平顺性、舒适性和稳定性。
3、设计新颖、结构简单、装配容易,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低,有利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车架具有并排布置的左、右纵梁1、2以及从前向后连接在两纵梁之间的多根横梁。左、右纵梁1、2采用不对称布置,即右纵梁2到车架中心线L的距离小于左纵梁1到车架中心线L的距离,以保证前置发动机的安装空间,右纵梁2相对左纵梁1向车架中心线L的偏移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所述左纵梁1由左纵梁前体1a、左纵梁中体1b和左纵梁后体1c依次相连而成,其中左纵梁前、后体1a、1c均比左纵梁中体1b高,并且左纵梁前体1a分为前、后两段,左纵梁前体1a的前段搭接在后段的左侧,以增大发动机和散热器系统的安装空间。所述右纵梁2由右纵梁前体2a、右纵梁中体2b和右纵梁后体2c依次相连而成,右纵梁前体2a和右纵梁中体2b在同一高度上,并低于右纵梁后体2c。所述左、右纵梁1、2的后体1c、2c在同一高度上,右纵梁中体2b与左纵梁中体1b也在同一高度上,而右纵梁前体2a比左纵梁前体1a低50~500mm,右纵梁前体2a上平面的离地高度不大于700mm。
如图1、图2、图4所示,在车架的前部设置前桥5,该前桥5的左部与左前悬架3的中部连接,左前悬架3的前、后端各通过一个第一簧支架8与左纵梁前体1a连接,第一簧支架8位于左纵梁前体1a的下方。前桥5的右部与右前悬架4的中部连接,右前悬架4的前、后端各通过一个第二簧支架8’与右纵梁前体2a连接,第二簧支架8’位于右纵梁前体2a的右侧,并且右纵梁前体2a对应前桥5的部位向车架中心线L的方向弯曲。在所述左、后纵梁前体1a、2a的底部均安装有缓冲块18,该缓冲块18位于前桥5轴管的上方。
如图2、图3、图4所示,在左纵梁前体1a的左侧以及右纵梁前体2a的右侧均设置有前、后边梁9、10,其中前边梁9位于前桥5的前方,后边梁10位于前桥5的后方。同一侧的前、后边梁9、10之间通过圆拱形桁架连接,并且左、右两边前边梁的底部之间通过底架11连接,左、右两边后边梁的底部之间通过另一个底架11连接。所述桁架具有两根左右并排布置的圆拱形框条12,两框条之间通过多根短横条13连接,框体12的下端固定在对应的边梁9或10上。
如图1、图2、图4所示,在左纵梁前体1a的左侧设置左前减震器14,该左前减震器14的上端通过支座与左纵梁前体1a铰接,左前减震器14的下端与左前悬架3铰接;在右纵梁2a的右侧设置右前减震器15,该右前减震器15的上端与支座16铰接,该支座16固定于支架17上,而支架17与右边的桁架固定连接,右前减震器15的下端与右前悬架4铰接。在所述车架的后部通过左、右后悬架6、7及簧支架安装后桥19,左后悬架6位于左纵梁后体1c的左侧,右后悬架7位于右纵梁后体2c的右侧。本发明的其余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Claims (8)
1.一种前置发动机客车两级踏步底盘及车架前悬结构,包括车架、前桥、前悬架、后桥、后悬架和减震器,其中车架具有并排布置的左、右纵梁(1、2),在车架的前部通过左、右前悬架(3、4)及簧支架安装前桥(5),车架的后部通过左、右后悬架(6、7)及簧支架安装后桥(19),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纵梁(2)到车架中心线的距离小于左纵梁(1)到车架中心线的距离;左、右纵梁(1、2)均由前、中、后三段组成,左纵梁前、后体(1a、1c)均比左纵梁中体(1b)高,右纵梁前体(2a)和中体(2b)在同一高度上,并低于右纵梁后体(2c);所述左、右纵梁(1、2)的后体在同一高度上,而右纵梁前体(2a)比左纵梁前体(1a)低,并且右纵梁前体(2a)对应前桥的部位向车架中心线的方向弯曲;所述左前悬架(3)前、后端的第一簧支架(8)安装于左纵梁前体(1a)的下方,右前悬架(4)前、后端的第二簧支架(8’)安装于右纵梁前体(2a)的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发动机客车两级踏步底盘及车架前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纵梁前体(2a)上平面的离地高度不大于7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置发动机客车两级踏步底盘及车架前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纵梁前体(2a)比左纵梁前体(1a)低50~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发动机客车两级踏步底盘及车架前悬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纵梁前体(1a)的左侧以及右纵梁前体(2a)的右侧均固定有前、后边梁(9、10),同一侧的前、后边梁(9、10)之间通过圆拱形桁架连接,并且两边前边梁的底部之间通过底架(11)连接,两边后边梁的底部之间通过另一个底架(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置发动机客车两级踏步底盘及车架前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具有两根左右并排布置的圆拱形框条(12),两框条之间通过短横条(13)连接,框体(12)的下端固定在对应的边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置发动机客车两级踏步底盘及车架前悬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纵梁前体(1a)的左侧设置左前减震器(14),该左前减震器(14)的上端通过支座与左纵梁前体(1a)铰接,左前减震器(14)的下端与左前悬架(3)铰接;在右纵梁(2a)的右侧设置右前减震器(15),该右前减震器(15)的上端与支座(16)铰接,该支座(16)固定于支架(17)上,而支架(17)与桁架固定连接,右前减震器(15)的下端与右前悬架(4)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发动机客车两级踏步底盘及车架前悬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后纵梁前体(1a、2a)的底部均安装有缓冲块(18),该缓冲块(18)位于前桥(5)轴管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6或7所述的前置发动机客车两级踏步底盘及车架前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前体(1a)分为前、后两段,左纵梁前体(1a)的前段搭接在后段的左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145958 CN101817367A (zh) | 2010-04-13 | 2010-04-13 | 前置发动机客车两级踏步底盘及车架前悬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145958 CN101817367A (zh) | 2010-04-13 | 2010-04-13 | 前置发动机客车两级踏步底盘及车架前悬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17367A true CN101817367A (zh) | 2010-09-01 |
Family
ID=42652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145958 Pending CN101817367A (zh) | 2010-04-13 | 2010-04-13 | 前置发动机客车两级踏步底盘及车架前悬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17367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85898A (zh) * | 2013-02-01 | 2013-05-08 | 吉林大学 | 中轮转向铰接式brt公交车 |
CN103231744A (zh) * | 2013-05-07 | 2013-08-07 | 吉林大学 | 四轴单铰链铰接式客车结构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18010A (ja) * | 1997-02-11 | 1998-08-18 | Mitsubishi Motors Corp | バス用フレーム構造 |
CN2402521Y (zh) * | 1999-11-26 | 2000-10-25 | 常州长江客车集团有限公司 | 客车底架 |
CN2642548Y (zh) * | 2003-08-25 | 2004-09-22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公交客车专用底盘低地板车架总成 |
CN2910725Y (zh) * | 2006-06-28 | 2007-06-13 |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公交客车底盘不对称梁车架总成 |
CN101934820A (zh) * | 2010-04-13 | 2011-01-05 | 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 | 前置发动机两级踏步客车 |
-
2010
- 2010-04-13 CN CN 201010145958 patent/CN10181736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18010A (ja) * | 1997-02-11 | 1998-08-18 | Mitsubishi Motors Corp | バス用フレーム構造 |
CN2402521Y (zh) * | 1999-11-26 | 2000-10-25 | 常州长江客车集团有限公司 | 客车底架 |
CN2642548Y (zh) * | 2003-08-25 | 2004-09-22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公交客车专用底盘低地板车架总成 |
CN2910725Y (zh) * | 2006-06-28 | 2007-06-13 |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公交客车底盘不对称梁车架总成 |
CN101934820A (zh) * | 2010-04-13 | 2011-01-05 | 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 | 前置发动机两级踏步客车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85898A (zh) * | 2013-02-01 | 2013-05-08 | 吉林大学 | 中轮转向铰接式brt公交车 |
CN103085898B (zh) * | 2013-02-01 | 2015-12-09 | 吉林大学 | 中轮转向铰接式brt公交车 |
CN103231744A (zh) * | 2013-05-07 | 2013-08-07 | 吉林大学 | 四轴单铰链铰接式客车结构 |
CN103231744B (zh) * | 2013-05-07 | 2015-04-01 | 吉林大学 | 四轴单铰链铰接式客车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39021B1 (en) | Wheel-beam axleless vehicle frame | |
CN112810697A (zh) | 一种挤压型材和铸造组合型电动车前副车架 | |
CN104192215A (zh) | 一种轻质电动汽车车身结构 | |
CN101934820B (zh) | 前置发动机两级踏步客车 | |
CN204749784U (zh) | 一种车用空气弹簧后悬架系统 | |
CN101817367A (zh) | 前置发动机客车两级踏步底盘及车架前悬结构 | |
CN201721511U (zh) | 微型电动车结构 | |
KR20220140253A (ko) | 차체 스페이스 프레임 플랫폼과 이것이 구비된 차량 | |
CN204173020U (zh) | 一种轻质电动汽车车身结构 | |
CN102328691B (zh) | 一种车架 | |
CN103158774A (zh) | 7米前置客车底盘车架的设计方法 | |
CN109823396B (zh) | 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 | |
CN103241299B (zh) | 一种半挂式全承载公路客车车身结构 | |
CN220948172U (zh) | 车身底盘结构及车辆 | |
CN220948171U (zh) | 车身底盘结构及车辆 | |
CN213057348U (zh) | 四轮车车架前段 | |
CN219406624U (zh) | 一种车身的前端框架 | |
CN201009935Y (zh) | 一种城市公共交通客车车架用横梁 | |
CN221316360U (zh) | 车身底盘结构及车辆 | |
CN220948173U (zh) | 后副车架、底盘结构及车辆 | |
CN103303135A (zh) | 一种轻型电动客车驱动变速前桥 | |
CN205010321U (zh) | 一种小型校车车架 | |
CN203142808U (zh) | 一种汽车非承载式双骨架后地板结构 | |
CN119705621A (zh) | 电池包安装结构及车辆 | |
CN2671846Y (zh) | 一种汽车车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