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809487A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9487A
CN101809487A CN200880109522A CN200880109522A CN101809487A CN 101809487 A CN101809487 A CN 101809487A CN 200880109522 A CN200880109522 A CN 200880109522A CN 200880109522 A CN200880109522 A CN 200880109522A CN 101809487 A CN101809487 A CN 101809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substrate
crystal indicator
reflectance coating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9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本乡弘毅
藤冈和巧
小川胜也
古川智朗
齐藤全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09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94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07Structures for producing distorted electric fields, e.g. bumps, protrusions, recesses,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防止由反射光引起的干涉条纹的产生并能够改善显示品质的透过型和反射透过两用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朝向显示面依次具有第一基板、液晶层和第二基板,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至少一个具有朝向液晶层突出的电介质突起物,上述第一基板,在俯视时规则地并与上述电介质突起物重叠地配置有反射膜,上述反射膜具有朝向显示面突出的多个凸部。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更加详细而言,涉及在显示区域内部分地具有反射膜的透过型和反射透过两用型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是利用形成在电极间的电场对液晶分子的取向性进行控制,从而调节液晶显示的开(ON)和关(OFF)的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形态,能够列举各种类型:在装置内具有背光源等光源,对装置内的光源进行利用而将其用于显示的透过型;在装置内具有反射板,使外来光反射而将其用于显示的反射型等。透过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主要用于屋内等比较暗的环境下,而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主要用于屋外等比较亮的环境下。
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在用于显示的区域内具有反射膜。但是,如果反射膜的表面为平滑面(镜面),则图像的背景成为镜像,显示变得难以看见。因此,使用通过在反射膜的表面形成细微的凹凸来使反射光成为散射光的方法,并进一步设法使该凹凸的排列状态不规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形态,另外还已知反射透过两用型。反射透过两用型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进行透过显示和反射显示两者,能够在屋内主要进行透过显示而在屋外主要进行反射显示,因此,能够在无论屋内屋外的所有环境下进行高品质的显示,广泛搭载在便携式电话、PDA、数码照相机等移动设备中。
像这种反射透过两用型那样,近年来,液晶显示的技术得到急速发展,强烈需求显示品质的进一步提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943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者们,在对使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提高的方法进行各种研究之后,发现:在使用透过型和反射透过两用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显示中可能会产生彩色的条纹图案。另外,与此同时发现:在反射膜以一定的间隔规则地配置的情况下,产生由反射光彼此引起的干涉,由此,在显示中产生干涉条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产生由反射光引起的干涉条纹并能够改善显示品质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者们,在对用于防止产生由反射光引起的干涉条纹的方法进一步进行潜心研究后,着眼于形成在反射区域的反射膜的表面形状。而且发现:通过在反射膜的表面设置凸部,反射光中漫反射成份的比重增大,即使需要将反射膜规则地图案化(patterning),反射光的干涉也难以产生,想出能够完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并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是朝向显示面依次具有第一基板、液晶层和第二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至少一个具有朝向液晶层突出的电介质突起物,上述第一基板,在俯视时规则地并与上述电介质突起物重叠地配置有反射膜,上述反射膜具有朝向显示面突出的多个凸部。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述。
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朝向显示面依次具有第一基板、液晶层和第二基板,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至少一个具有朝向液晶层突出的电介质突起物。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能够采用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模式的显示方式,该VA模式的显示方式按照夹持液晶层的方式配置一对透明电极,并在不施加电压时使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板面垂直地取向,在施加电压时使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板面水平地取向,由此,能够得到黑显示与白显示的高对比度。另外,能够采用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畴垂直取向)显示方式,该MVA显示方式通过进一步配置朝向液晶层突出的电介质突起物,使液晶分子相对于该电介质突起物在多个方向取向从而能够得到宽视野角化。
上述第一基板,在俯视时规则地配置有反射膜。即,在本发明中,反射膜并不是形成在第一基板的整体上,而是具有一定的图案地形成在第一基板的一部分。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得到在显示区域内包括透过区域和反射区域地构成的反射透过两用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也能够得到在显示区域内部分地具有反射膜的透过型的液晶显示装置。这是因为,反射显示不能通过仅设置反射膜来进行,需要利用相位差板等来控制使用于显示光的光,例如,在部分地形成有不能用于显示的区域,并为了防止来自该区域的漏光而在第一基板上设置具有遮光性的膜的情况下,作为结果,存在如下情况:在透过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内设置有同时具有遮光性和反射性的部件。因此,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说是除反射型之外的、透过型或反射透过两用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与电介质突起物重叠的区域形成具有遮光性和反射性的膜,能够防止透过光的漏光,从而提高以“白显示的透过率/黑显示的透过率”算出的对比度的值,如果是反射透过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则能够进一步将该区域作为反射区域来有效利用。
本发明书中的“在俯视时规则地配置有反射膜”是指,在从垂直方向观看第一基板面时,反射膜彼此实质上以一定的间隔周期性地配置的方式。作为这样的方式,能够列举,例如:显示区域由多个像素构成且在各像素的相同位置配置有反射膜的方式;在显示区域整体上,配置有反射膜的区域和未配置有反射膜的区域形成条纹图案的方式。另外,本说明书中“条纹图案”是指,多根线交替重复地配置的图案。另外,这样的多根线,也包含一部分缺失的线、一部分弯曲的线、和一部分突出的线。另外,反射板的单位结构并不限定于直线状,也包括虚线状,其形状为U字型、V字型、W字型等各种各样。
上述第一基板,与电介质突起物重叠地配置有反射膜。本说明书中“重叠地”是指,在从垂直方向观看第一基板面时相互重叠,也可以未必直接接触。在进行取向控制方面,为使液晶分子在相同方向取向,上述电介质突起物优选规则地配置。在本发明中,由于电介质突起物与反射膜匹配地形成,所以电介质突起物其本身规则地配置。本发明中,由于在反射膜设置有多个凸部,因此即使像这样为了实现宽视野角化而规则地形成电介质突起物,并与此相伴规则地形成反射膜,也能够抑制干涉条纹的产生从而维持显示品质,并整体提高显示品质。
上述反射膜具有朝向显示面突出的多个凸部。通过在反射膜表面形成凸部,反射光漫反射,即使在反射膜具有一定的重复结构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光的干涉,能够抑制在显示中产生干涉条纹。另外,这样的多个凸部,优选不规则地形成。在本说明书中“不规则地形成”能够列举:凸部间的距离为不规则的方式、各凸部的高度为不规则的方式、各凸部的宽度为不规则的方式等,由此,与相等地设计凸部间的距离、各凸部的高度、和各凸部的宽度的情况相比,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漫反射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只要以这样的结构要素为必须地形成即可,既可以包含其它的结构要素也可以不包含其它的结构要素,并不特别限定。另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只要液晶分子因电介质突起物取向即可,并不限定于上述VA和MVA模式,也可以是TN(Twisted Nematic:扭转向列)模式、IPS(In-plane switching:面内开关)模式等其它的模式。
优选: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具有透明电极,上述电介质突起物配置在透明电极的液晶层一侧,上述透明电极间的距离,在与反射膜重叠的区域和不与反射膜重叠的区域实质上相同。在反射透过两用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常设置使透明电极间的距离在透过区域和反射区域不同的多重间隙(multi-gap)层。这是因为,透过光只透过一次液晶层,与此相对,反射光射入射出地透过两次液晶层,在这些区域间显示光中产生相位差。因为反射光透过液晶层的距离是透过光透过液晶层的距离的大约2倍,所以液晶层的厚度一般也被调整为在透过区域为反射区域的大约2倍。但另一方面,在设置这样的多重间隙层的情况下,存在在透过区域和反射区域中在响应速度中产生不同的情况。因此,在本方式中,在一对电极间配置电介质,使施加在液晶层的有效电压部分地降低。因为液晶分子的取向性由施加在液晶层的电压的大小决定,所以能够通过电介质的材料或厚度来容易地调整电压的大小。因此,根据本方式,不必形成多重间隙结构,能够使透明电极间的距离在透过区域和反射区域实质上相同。像这样在本方式中,优选使用电介质突起物代替设置多重间隙层,电介质突起物如上所述地规则地形成。由此,通过将本方式组合到规则地形成上述电介质突起物的方式中,能够进一步得到响应速度的改善效果,能够使显示品质提高。
上述反射膜,优选是像素驱动用配线。在本说明书中,像素驱动用配线只要是为了像素的驱动而使用的配线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列举:扫描配线、信号配线、保持电容配线、从TFT(Thin 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等晶体管延伸的漏极引出配线等。因为像素驱动用配线通常使用具有遮光性和反射性的材料,所以通过利用像素驱动用配线,能够简化装置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利用形成在反射膜的表面的多个凸部,即使在规则地形成反射膜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因光的干涉而在显示中形成干涉条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装置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装置结构的变形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装置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栅极配线
12:数据配线
13:薄膜晶体管(TFT)
14:像素电极(透明电极)
15:保持电容配线
16:漏极引出配线(反射膜)
17:凸部
21:阵列基板(第一基板)
22:相对基板(第二基板)
23:液晶层
24:肋(电介质突起物)
25:狭缝
31、41:玻璃基板
32:基底绝缘膜
33:层间绝缘膜
34、44:偏光板
36:像素电极(反射膜)
42:共用电极(透明电极)
51:液晶分子
56:遮光膜(反射膜)
61:透过光
62:反射光
T:透过区域
R:反射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记载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在1个像素内形成有透过区域和反射区域的反射透过两用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图1是将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放大的平面示意图。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呈矩阵状配置有多个像素并按每个像素设置有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在从截面方向观看显示面时由一对基板构成,其中的一个基板是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在支承基板上正交地配置有栅极配线11和数据配线12、在各配线的交点配置有薄膜晶体管(TFT)13作为像素驱动的开关元件。在由栅极配线11和数据配线12所包围的区域,隔着绝缘膜在其它的层形成有像素电极14,其作为显示区域的一个像素发挥功能。另外,在像素的中央,隔着绝缘膜在其它的层形成有与栅极配线11平行地延伸的保持电容配线15,在该保持电容配线15与从TFT13延伸出的漏极引出配线16之间形成保持电容。
漏极引出配线16由具有反射性的材料形成,能够使外来光反射而将其作为显示光。即,在实施方式1中,漏极引出配线16是反射膜,形成有漏极引出配线16的区域是使外来光反射而将其用作显示光的反射区域。能够作为反射膜使用的材料,能够列举铝(Al)、银(Ag)、氮化钽(TaN)、氮化钛(TiN)、氮化钼(MoN)等。
在实施方式1中,在不是漏极引出配线而是栅极配线、数据配线、保持电容配线等能够使用具有反射性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其适当地延伸等而作为反射膜利用。
漏极引出配线(反射膜)16,在俯视基板时规则地配置,以像素单位观看时为W字型,在各像素的相同位置规则地重复排列。而且,当观看显示区域整体时,成为形成有反射膜16的区域和未形成有反射膜16的区域交替配置的条纹图案。
在漏极引出配线(反射膜)16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凸部17。在图1中,示意性地图示有圆形且分别为相同形状的多个凸部17,但它们优选为相互不同的形状,优选凸部17的高度、凸部17的宽度、和凸部17间的距离,分别不同。通过设置这样的多个凸部17,能够使反射光沿更加不规则的方向漫反射,能够有效地防止显示中出现彩色的干涉条纹。
凸部17的尺寸能够为例如直径为5~10μm,相邻的凸部17间的距离能够为2~3μm。关于凸部17的形状,除圆形之外能够列举出椭圆形、多角形等。另外,不为圆形的情况下的凸部17的尺寸,例如使最大宽度为5~10μm即可。
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一对基板中的、与阵列基板不同的另一基板是相对基板。在实施方式1中,相对基板具有在从显示面观看时形成为直线状或V字型的电介质突起物(以下也称肋)24。另一方面,在阵列基板21的像素电极14上形成有与肋24同样地直线状或V字型的狭缝25。通过将肋24按照朝向液晶层突出的方式设置,液晶分子朝向肋24沿倾斜方向取向。此外,按照与肋相反地相对于液晶层凹陷的方式形成于像素电极14的狭缝25,也发挥相同的作用效果,液晶分子朝向狭缝25沿倾斜方向取向。肋22和狭缝25,相对于矩形的像素电极14的纵向和横向的线,分别沿倾斜方向形成。另外,肋22和狭缝25,按照对一个像素电极14分别多条重叠的方式形成,这些肋22和狭缝25交替地配置。此外,与像素电极14重叠地形成的肋22和狭缝25的形状,以在横方向将像素电极14二等分(将矩形的长边二等分)的线为对称轴,分别处于线对称的关系。像这样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因为平衡性良好地具有肋24和狭缝25,所以能够实现宽视野角化。另外,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说是MVA模式。
像这样,在实施方式1中,肋24和狭缝25的一部分弯曲,整体成为V字型。另外,在观看显示区域整体时,具有规则地重复形成有肋24和狭缝25的结构,整体为条纹图案。像这样,肋24和狭缝25交替地且在倾斜方向上平衡性良好地形成,由此液晶分子也同样地在从显示面观看时平衡性良好地在倾斜方向上取向,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宽视野角化的效果。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装置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朝向显示面依次具有阵列基板(第一基板)21、液晶层23和相对基板(第二基板)22。阵列基板21,采用朝向液晶层23依次配置有玻璃基板31、基底绝缘膜32、反射膜(漏极引出配线)16、层间绝缘膜33和像素电极(透明电极)14的结构。形成有反射膜16的区域是将反射光61作为显示光使用的反射区域R,未形成有反射膜16的区域是将来自背光源等光源的透过光62保持原样地作为显示光使用的透过区域T。在基底绝缘膜32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凸部,伴随着该形状,在反射膜16的表面也形成有多个凸部,反射膜16能够使反射光62漫反射,能够抑制由规则地配置的反射膜16引起的彩色的干涉条纹的产生。作为反射膜16所具有的凸部的截面形状,能够列举锥形、梯形、矩形、正方形和它们中包含有一部分曲线的形状等。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装置结构的变形例的截面示意图。反射膜16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如图3所示那样与像素电极14并列地另外配置。在这种方式的情况下,反射膜16也兼有作为像素电极14的功能。根据图3所示的方式,能够将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设计得薄出可以不形成基底绝缘膜的量。
反射膜16,能够在基底绝缘膜32上在一面上将具有反射性的材料成膜后,在反射膜上的希望的区域形成抗蚀剂,经过掩膜曝光后、显影、蚀刻、抗蚀剂剥离等处理而进行图案化。
反射膜16也可以不是上述那样的由形成在下层的基底绝缘膜32形成有凸部的方式,而是在反射膜16自身的表面形成有凸部的方式。作为在反射膜16表面形成凸部的方法,能够列举下述方法等:首先,在希望的区域将平坦的反射膜图案化,并进一步在该被图案化的反射膜上形成抗蚀剂,例如,使用不规则地设置有多个数μm量级(order)的孔的掩膜进行曝光,经过显影、蚀刻、抗蚀剂剥离等处理而形成凸部。根据这样的方式,能够将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设计得薄出可以不形成基底绝缘膜的量。
相对基板22,采用朝向液晶层23依次配置有玻璃基板41、共用电极(透明电极)42和肋(电介质突起物)24的结构。通过将肋24按照朝向液晶层23突出的方式设置,在从截面观看阵列基板21和相对基板22时,液晶分子51朝向肋24沿倾斜方向取向。另外,按照与肋相反地相对于液晶层23凹陷的方式形成的、形成于像素电极14的狭缝25,也发挥相同的作用效果,液晶分子51朝向狭缝25沿倾斜方向取向。利用这样的肋24和狭缝25,能够实现宽视野角化。作为肋(电介质突起物)24的截面形状,能够列举锥形、梯形、矩形、正方形和它们中包含一部分曲线的形状等。
液晶层23使用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材料,在不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51相对于阵列基板21和相对基板22面沿垂直方向取向。另一方面,当在像素电极14与共用电极42之间施加有阈值以上的电压时,液晶分子51相对于阵列基板21和相对基板22面沿水平方向取向。
阵列基板21和相对基板22,在与和液晶层23相对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分别各具有一块偏光板34、44。一个偏光板34和另一个偏光板44,成为以透过轴和吸收轴分别正交的方式设计的所谓正交尼科耳(crossed nicols)的配置。另外,因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反射透过两用型,所以这些偏光板34、44,均在与液晶层23相对的一侧的面上具有λ/4相位差板(未图示)。
在透过区域T中,透过偏光板34,并进一步透过λ/4相位差板的光成为圆偏振光。而且,当在像素电极14与共用电极42之间施加有阈值以上的电压时,透过液晶层23并进一步透过λ/相位差板的光,透过偏光板44,作为显示光使用。
在反射区域R中,透过偏光板44并进一步透过λ/相位差板的光成为圆偏振光。该圆偏振光透过液晶层23,被反射板16反射,在再次透过液晶层23后,成为与反射前反转的圆偏振光。而且,当在像素电极14与共用电极42间施加有阈值以上的电压时,二次透过液晶层23并再次透过λ/相位差板的光,透过偏光板44,作为显示光使用。
像这样,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是在不施加电压时使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板21和相对基板22面垂直取向的VA(MVA)模式,也可以说是在不施加电压时成为黑显示的常黑模式。因此,根据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得到较高的对比度。
反射膜16与肋24重叠地设置。在实施方式1中,肋24不仅作为电介质突起物,也作为多重间隙层的替代物使用。通常,反射透过两用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按照液晶层23的厚度(单元间隙)在透过区域T和反射区域R中不同的方式设计。这是因为,透过光61仅透过液晶层23一次,与此相对,反射光62射入射出液晶层23地透过液晶层23两次,因此,在透过区域T和反射区域R在显示光中产生相位差。但是,在以屋外使用的车载用途等的低温下的使用为前提的方式中,因为液晶的响应速度在低温下显著降低,所以在设置有多重间隙层的情况下,存在如下情况:在透过区域T和反射区域R中在响应速度中产生不同。作为补偿的对策,也能够考虑进行下述驱动方式:当下一帧的灰度等级比当前帧高时,有意图地施加超过下一帧的灰度等级电压的电压,当下一帧的灰度等级比当前帧低时,有意图地施加低于下一帧的灰度等级的电压,但使透过显示T和反射显示R均为良好的条件是困难的。
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1中,在一对透明电极14、42之间配置作为电介质的肋24。由此,当在一对透明电极14、42之间施加有电压时,在肋24内形成有一定电容,所以,施加在肋24附近的液晶层23的电压降低。因为液晶分子51的取向性由施加在液晶层23的电压的大小决定,所以能够通过肋24的材料或厚度来容易地调整电压的大小,不再需要形成多重间隙层,能够采用一对透明电极14、42间的距离在透过区域T和反射区域R中实质上相同地设计的结构。因此,根据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得到响应速度的改善效果,能够使显示品质提高。此外,实施方式1能够特别适用于车载用途、便携式电话搭载用途等可能拿到外面去的设备。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中,为提高宽视野角化的效果,肋24和狭缝25在观看显示区域整体时规则地形成。在实施方式1中,肋24起到对透过反射区域R的反射光62与透过透过区域T的透过光61之间的相位差进行调节的作用,因此反射板16与肋24重叠地设置。因此,反射板16也同样规则地形成,虽然成为干涉条纹变得容易产生的主要原因,但在实施方式1中,反射光61因形成在反射板16的凸部17而漫反射,所以即使像这样地设置肋24,也能够抑制干涉条纹的产生。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在进一步提高宽视野角化和对比度的提高效果的同时也改善响应速度,并进一步抑制随之产生的彩色的干涉条纹的产生,因此,与像现有技术那样的设置多重间隙层的方式或电介质突起物没有规则地配置的方式相比,能够格外提高显示品质。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在一个像素内仅形成有透过区域的透过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一对偏光板34、44的各自的与液晶层23相对的面上不配置λ/4相位差板,除此之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装置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装置结构与实施方式1几乎相同,但因为不具有λ/4相位差板,所以显示区域整体为透过区域T。
如实施方式1所示,由于肋24(电介质突起物)的作用,液晶分子51沿倾斜方向取向,但在配置有肋24的区域中,存在如下情况:相位差的调节未能适当地进行而产生漏光。因此,在实施方式2中,在与肋24重叠的区域设置遮光膜(反射膜)56,由此防止在黑显示时产生漏光,从而提高对比度。
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是透过型,在偏光板34、44没有设置λ/4相位差板,因此通过显示面一侧的偏光板44并两次通过液晶层23的直线偏振光被同一偏光板44遮断,原则上反射光62不能够作为显示光使用。但是,即使是这样的透过型的结构,在特定的灰度等级下反射光的射出条件也成立,因此像实施方式2这样在遮光膜(反射膜)56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地配置的情况下能够产生干涉条纹。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抑制这样的干涉条纹的产生。
另外,本申请以2007年12月1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07-326103号为基础,基于巴黎条约或进入国家阶段的该国的法规主张优先权。作为参照,本申请中引入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Claims (6)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朝向显示面依次具有第一基板、液晶层和第二基板,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至少一个具有朝向液晶层突出的电介质突起物,
该第一基板,在俯视时规则地并与该电介质突起物重叠地配置有反射膜,
该反射膜具有朝向显示面突出的多个凸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具有透明电极,
所述电介质突起物配置在透明电极的液晶层一侧,
所述透明电极间的距离,在与反射膜重叠的区域和不与反射膜重叠的区域实质上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膜是像素驱动用配线。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凸部以凸部间的距离不规则的方式配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凸部,各凸部的高度不规则。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凸部,各凸部的宽度不规则。
CN200880109522A 2007-12-18 2008-08-27 液晶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18094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6103 2007-12-18
JP2007326103 2007-12-18
PCT/JP2008/065285 WO2009078198A1 (ja) 2007-12-18 2008-08-27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9487A true CN101809487A (zh) 2010-08-18

Family

ID=40795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9522A Pending CN101809487A (zh) 2007-12-18 2008-08-27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65441A1 (zh)
EP (1) EP2221660A4 (zh)
JP (1) JPWO2009078198A1 (zh)
CN (1) CN101809487A (zh)
WO (1) WO20090781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3371A (zh) * 2016-02-18 2017-08-25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92400B (en) * 2011-06-30 2013-08-21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Display device
JP2014153549A (ja) * 2013-02-08 2014-08-25 Ortus Technolog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8737701B (zh) * 2018-05-21 2020-10-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组件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5838A (ja) * 2003-04-25 2004-11-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5055595A (ja) * 2003-08-01 2005-03-03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4184216B2 (ja) * 2003-09-29 2008-11-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0410775C (zh) * 2003-09-29 2008-08-13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JP4191641B2 (ja) * 2004-04-02 2008-1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60034802A (ko) * 2004-10-19 2006-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투과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JP4628801B2 (ja) * 2005-01-19 2011-0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TWI314658B (en) * 2005-09-09 2009-09-11 Au Optronics Corp Pixel structure of transflective tft lcd panel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JP2007094332A (ja) 2005-09-30 2007-04-12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JP4919644B2 (ja) * 2005-10-04 2012-04-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EP2028535B1 (en) * 2005-10-18 2011-08-2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7225646A (ja) * 2006-02-21 2007-09-06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45028B2 (ja) * 2006-04-24 2013-07-24 ゴールドチャームリミテッド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819870A (en) * 2006-10-20 2008-05-01 Wintek Corp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868244B2 (ja) 2007-08-08 2012-02-01 株式会社Bbcソフト 攪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3371A (zh) * 2016-02-18 2017-08-25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93371B (zh) * 2016-02-18 2019-09-24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21660A4 (en) 2011-05-25
JPWO2009078198A1 (ja) 2011-04-28
US20100265441A1 (en) 2010-10-21
WO2009078198A1 (ja) 2009-06-25
EP2221660A1 (en) 201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97464A (en) Multi-domain homeotropic align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cruciform bumps formed around pixel electrodes
KR101863759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059287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US710640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particular alignment controlling elements in 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ve pixel regions
KR101026810B1 (ko) 다중 도메인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337260B1 (ko) 다중 도메인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US830554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subpixels per color pixel
US6829028B2 (en) Wide-viewing angle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for thereof
CN101363992B (zh) 半透射反射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和制造方法
CN101105589B (zh) 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US20100110351A1 (en)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CN101498872B (zh) 以光散射模式工作的液晶设备
US809835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238408B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具有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US776027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reof
US8279366B2 (en) Multi 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a substrate thereof
JP390014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910417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241289B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US7106404B2 (en)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surface roughness in the transmissive area and homeotropic alignment
CN100485471C (zh)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00045915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874226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809487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0495183C (zh) 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