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0603B - 用于针织机的牵伸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用于针织机的牵伸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90603B CN101790603B CN2008801044940A CN200880104494A CN101790603B CN 101790603 B CN101790603 B CN 101790603B CN 2008801044940 A CN2008801044940 A CN 2008801044940A CN 200880104494 A CN200880104494 A CN 200880104494A CN 101790603 B CN101790603 B CN 1017906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afting unit
- knitting machine
- apron
- rove
- pressure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26—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in which fibres are controlled by one or more endless apr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22—Devices for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thread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14—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incorporating loose fibres, e.g. in high-pile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针织机的牵伸单元(6),其用于将粗纱制成纤维棉条,其具有通过皮圈辊(81,82)引导的双皮圈(8)和可被马达驱动的出口压力辊对(9)。用于双皮圈(8)的皮圈辊对和出口压力辊对(9)都分别具有带有轴的从动下圆柱体(82,92),所述轴的一端连接于底座(60)且从底座自由地突出。下圆柱体(82,92)通过电动马达(62,63)驱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所述的针织机的牵伸单元。
背景技术
在过去,提出多种直接从短纤维或粗纱制造针织布的方法。将一大致无捻的纤维棉条与大约平行排列的纤维编织起来的针织布非常柔软,而且穿起来非常舒适。而且,由于传统纺纱的中间阶段——纱线的形成,将其卷绕到线轴上且可能重复卷绕——被省略了,生产该针织布会非常经济。该无捻纤维棉条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纵向弹力,因此更容易抵住引导针织机的纱线的方向变化且该纱线不会经常断开。
例如,文献US-A-3,877,254提出将短纤维传送到针织机的针上。在该案中以圆编针织机为例作为描述的基础。该短纤维由毛刷排列成一圈,由具有钩子的轮捡取,梳理开,再传送给将短纤维制成针织布的圆编针织机。该网格中的交织点使针织布具有必要的强度。同时也说明纱线的辅助线也可被编织进去。
WO 2004/079068提出了一种圆编针织机,其编织区由在之前的并条机中牵伸的纤维棉条代替从分配到每个编织区的线轴牵伸的精制的纱线来供纱料。该并条机具有三个或更多圆柱体,其具有双皮圈和出口压力辊对,即如现有技术中的用于纺纱的环锭式精纺机。该粗纱从条筒或粗纱管中牵伸出来,且提供到将其牵伸到预定程度的并条机中。该牵伸的纤维棉条可直接提供给位于该出口压力辊对之后的编织区的织针。此配置特别用于具有很小直径的针筒的圆编针织机,例如其上可加工长纤维。对于大型的圆编针织机具有更大尺寸的针筒,例如,可设置48个或96个编织区,其提出将一捻线装置合并于该并条机和该编织区之间。例如,该捻线装置包括气动操作的旋流喷嘴,其中将假捻提供给该拉拔的纤维棉条。如此形成的临时纱线具有足够的强度以被传送稍远的距离。该假捻在编织区中被再次松开,因此该些纤维在通过该织针合并形成针织布时大致彼此平行。
由于空间的原因,例如,该并条机被分布为三组围绕在该圆编针织机的针筒的圆周。每组并条机包括多个位于同一线的并条机且适于该并条机的驱动组件的共同驱动。该驱动的并条机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续圆柱体。为了避免该纤维在该组并条机和其相关编织区之间的通过方向的过度急剧的变化,在针筒处启动编织区代替所谓的静区或死区,在此处该圆编针织机没有编织区或该区域不参与编织。这样,在使用已知方式形成的大型圆编针织机上,只有大约一半编织区是可用的。在此关系中,甚至在WO 2004/079068中解释为,按照经济上的优点可采取直接编织粗纱,这种情况不是最重要的。甚至提出,另一种方式,该针筒的尺寸可扩大,因此针筒的圆周可设置多个可用的编织区。
事实上,当加工纤维棉条在并条机中牵伸时,大型圆编针织机上只有一部分编织区是可用的,表现了此种深为人乐于使用技术上的严重缺点。增加该针筒的尺寸是技术方式的退步,而且由于结构原因和缺乏空间,使其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能的。另外,组装并条机为一组意味着维修它们是很困难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相关的针织机,特别是现有技术中的圆编针织机的缺点的方法。提供一种用于从粗纱形成纤维棉条的牵伸单元,在相关的针织机,特别是具常用结构和尺寸的圆编针织机中,允许使用在所有现有的编织区。该牵伸单元具有简单的设计,经济的结构且特别容易维修。
术语粗纱在下文中通常涉及粗纺纱和并条机棉条,该粗纺纱具有轻捻且通常被提供到纱管上,该并条机棉条无捻且被提供于条筒中。
此工作是藉由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针织机的牵伸单元来实现。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和/或其它有利的实施例都是本文的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针织机的牵伸单元,其用于将粗纱制成纤维棉条,所述牵伸单元具有由皮圈辊引导的双皮圈和出口压力辊对,其分别包括一个上压力辊和一个下圆柱体并且能够被马达驱动,其中,所述下圆柱体为马达驱动并且具有轴,所述轴在一端连接于底座并且从底座自由地突出,并且通过电动马达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马达的轴延伸穿过所述底座且在底座的后方与驱动小齿轮连接,借助于所述驱动小齿轮能够驱动所述出口压力辊对的和用于所述双皮圈的皮圈辊的下圆柱体。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针织机的将粗纱制成纤维棉条的牵伸单元,其特征是具有由皮圈辊引导的双皮圈和可通过马达驱动的出口压力辊对。用于双皮圈的皮圈辊对和出口压力辊对分别具有带有轴的驱动下圆柱体,该轴在一端固定于底座且从该底座自由地突出。电动马达驱动下圆柱体。
与现有技术中提出的在圆编针织机中将牵伸单元组装成组形成对比,其具有共同的驱动单元,共同的下圆柱体等,根据本发明的牵伸单元设成为自主组件。每个牵伸单元具有其自有的驱动组件和牵伸组件。该牵伸单元的结构简单、容易组装且很经济。如果需要修理其中一个牵伸单元,其它相邻的牵伸单元是不会受影响的。仅需要替换该各自独立的单一牵伸单元,因此该针织机可再次连续无阻的操作。由于该驱动下圆柱体的仅置于一端的悬臂梁式配置和该电动机位于该底座的相同边端,该结构是非常简洁且节省空间的,可以用于具有常规尺寸的针筒的圆编针织机上的所有编织区。
该牵伸单元的简洁结构是通过电动马达来协助实现的,电动马达的轴通过该底座延伸且在该底座的后端连接驱动小齿轮,这样该下出口圆柱体和用于该双皮圈的下皮圈圆柱体可被驱动。通过盖子,有效地区分该驱动的牵伸作用和驱动作用,且可保护其免受空气中包含的纤维的污染和磨损。
通过齿形皮带来驱动该下圆柱体是很适当的。齿形皮带已被证明,特别是当启动和减速时,其比直接驱动更顺利。其减少了在驱动组件上的压力。
为了尽可能的将粗纱牵伸达到预期细度,在本发明的变形中,在该粗纱的传送方向上,在该双皮圈之前设置有入口辊对。该入口辊对将该牵伸单元分为初步牵伸区和主要牵伸区。由于强度很大,该粗纺纱具有轻捻,其大多数在该初步牵伸区被松开。这样,该粗纺纱可在该主要牵伸区被牵伸为预期的纱线细度。
两个电动马达足以操作该牵伸单元。该下入口圆柱体的驱动和用于该双皮带的下皮圈圆柱体的驱动由同一电动马达来提供。该电动马达最好为异步电动马达。其由变频器来驱动。此类型的电动马达为已知的且其可被很经济地生产。通过变频器操作,允许该电动马达在具有48或96个编织区的圆编针织机中的单独牵伸单元中被完全同步操作。
为了使供给到该牵伸单元中的粗纱具有精确的传送路径,在该粗纱的传送方向上,最好在该牵伸单元的入口处设置有导丝器。
由于空间的原因,一个牵伸单元可能用于两个编织区。这样,两个并排的导丝器可设置于该牵伸单元的入口,每一个导件确定一条用于粗纱的传送路径。
每个导丝器最好具有一个在传送方向逐渐变细的通道。这样,该被提供的粗纱在被牵伸前会经受一定程度的压力。特别是,向边端突出的纤维被再次合并入粗纱中。这样,该粗纱可更有效的被牵伸且可减少空气中的纤维。同样也可以安装单个导丝器,其具有两个或更多并排的通道。
为了尽可能快地替换牵伸单元,该底座具有快速夹紧装置,通过此快速夹紧装置该底座以与编织区相邻的方式连固定于针织机的部分结构。这样,该针织机由于修理或维修需要停止的时间会减少到最小化。
为了使该牵伸单元更容易安装,特别是在常规尺寸的圆编针织机上,如果其高度与该下圆柱体的轴的长度相匹配是很有利的,其高度最好在50mm到100mm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牵伸单元的针织机可使所有的编织区都参与到编织加工中。该直接从粗纱制成的编织纤维被牵伸为纤维棉条。该传统纺纱的中间阶段——纱线的形成,将其卷绕到线轴上且可能重复卷绕——被省略了。在此形成的针织布具有足够的强度且非常柔软。
根据本发明的牵伸单元可用于平板针织机也可用于圆编针织机。然而,其特别适合用于具有48或96个编织区的圆编针织机。与将圆编针织机和之前的成组设置于该圆编针织机周围的并条机合并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牵伸单元的高度简洁的结构可使该圆编针织机中的所有编织区都可被使用。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中,分配给每个单独牵伸装置两个或更多的相邻编织区。这样使根据本发明的牵伸单元甚至可用于具有更小针筒的空间特别紧凑的圆编针织机上。
附图说明
进一步的优势、特征和变化由以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可看到。如图所示,并非按比例显示:
图1为具有牵伸单元的圆编针织机的原理图;
图2为用于针织机的牵伸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根据图2的牵伸单元的立体图;
图4为根据图2和图3的牵伸单元的底座后部的俯视图;
图5为根据图3的变化的牵伸单元的立体图;
图6为用于加工并条机棉条的针织机的牵伸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以及
图7为根据图6的进一步变化的牵伸单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组件。
图1所示为圆编针织机的重要组件概图,通常由标号1表示,其直接从粗纱制成针织布。该圆编针织机1具有针筒2,在该针筒上例如活动地设置48或96个织针3,特别是舌型针。该织针3直接加工来自条筒5的并条机棉条或来自粗纱管的粗纺纱所提供的粗纱,将其置于圆编针织机的线轴上。该粗纱L在牵伸单元6中被牵伸且被直接地或通过中间捻线装置4提供给织针3来将纤维棉条制成针织布,该捻线装置使从粗纱L制成的牵伸的纤维棉条具有假捻。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牵伸单元在图1特别是三圆柱体并条机,其包括入口压力辊对7,由皮圈辊引导的双皮圈8和出口压力辊对9。这种或相同类型的并条机一般用于环锭式精纺机。该粗纱L的传送方向或由该粗纱产生的纤维棉条的传送方向在图1中以箭头T表示。
图2至5中的牵伸单元6为用于牵伸所谓的粗纺纱L的三圆柱体并条机。粗纺纱是已经具有一定捻度的粗纱。这样,被卷绕在粗纱管上的粗纺纱可被很容易的置放于针织机,特别是圆编针织机的线轴上。该粗纺纱具有的高强度足以使其传送很长的距离。由于该粗纺纱L被牵伸为预期细度的纱线,所以在该牵伸在主要牵伸区内到达预定程度之前,该捻必须在并条机的初步牵伸区中被松开。在该三圆柱体并条机6所示,初步牵伸区从该入口压力辊对7延伸到用于双皮圈8的皮圈辊。初步牵伸是由这些辊对的不同的圆周速度形成的,且初步牵伸大约为1.2或1.4。主要牵伸区从该双皮圈8延伸到该出口压力辊对9。在主要牵伸区中,该粗纺纱L被牵伸的系数在25到50之间。
如图2至5所示,该整个牵伸单元6位于底座60上。各辊对分别具有上压力辊71,81,91和下圆柱体72,82,92。该入口压力辊对7,用于双皮圈8的皮圈辊和该出口压力辊对9的下圆柱体72,82和92安装于在一端连接于底座60并且从底座自由突出的轴上。该入口压力辊71和另一皮圈辊81通过其轴承安装在分开的组装盘78上,其通过弹性夹75连接于底座60上。该弹性夹75在从该底座60突出的支撑轴承79和设于该组装盘上的推力点77之间延伸,并且该弹性夹75通过可转动地安装在底座60上的夹紧凸轮76拉紧。这样,该上入口压力辊71和上皮圈辊81被压迫分别抵住该下入口压力圆柱体72和下皮圈圆柱体82。该张力可由夹紧凸轮76予以调整。该上出口压力辊91安装在可相对于该底座60自由移动的支架96上。该支架96通过板簧93来拉紧,其一端固定于该底座60的组装突起95上。该上出口压力辊91只位于该支架96内,并且可通过克服板簧的预应力从下出口圆柱体92提升该出口压力辊91而容易的拆下。
该下圆柱体72,82,92由电动马达62,63驱动,所述电动马达同样固定于底座60上且以与下圆柱体相邻的方式从底座上突出。该电动马达62,63最好为由变频器操作的异步电动马达。
根据本发明的配置根本不同于从环锭式精纺机中得知的三圆柱体或多圆柱体并条机。在那里的并条机的压力辊和相关的下圆柱体通常是成对地设置在共同的轴上且被分配给两个相邻的纺纱区,然而本发明提出了完全自主的牵伸单元6,其牵伸组件以悬梁臂的方式在一端固定于底座60。与上出口压力辊通过弹簧压力抵住连续的下圆柱体的已知并条机相比,每个牵伸单元具有其自己的出口压力辊对。因此相邻的牵伸单元的配置不再以连续线性下圆柱体做直线方向延伸。反而是每个牵伸单元可独立于相邻的牵伸单元自主操作。特别是用于圆编针织机的自主单元,最好与其相邻单元成角度设置。这样使圆编针织机的所有编织区都能被供给经牵伸过的粗纱。
特别在图3中可看到,引导元件61位于从该入口压力辊对7到该双皮圈8的粗纱的传送路径上。特别是当短纤粗纱时确保所有纤维被传送到下一个牵伸组件,由皮圈辊81,82引导的双皮圈8。为了引入的粗纱或粗纺纱,导丝器10设置于该牵伸单元6的入口。其包括了在该粗纱的传送方向逐渐变细的通道11。该入口辊对7和支持该双皮圈8的皮圈辊的上压力辊71,81借助于拉紧单元75,76,77,79通过弹簧力压迫以抵住相关下圆柱体72,82。该上出口压力辊91通过固定到底座60上的板簧93压迫抵住该下出口圆柱体92。
该下圆柱体72,82,92由电动马达62,63来驱动,所述电动马达连接在底座60上并且从底座自由地突出。该电动马达62,63最好为由变频器操作的异步电动马达。该下圆柱体72,82,92的实际驱动件位于底座60的后方并由盖子64(图3)保护以免受污染。该下圆柱体72,82,92的驱动在图4中有更详细地显示。为此目的,该电动马达62,63的轴突出穿过底座60并承载驱动小齿轮65,66。承载下圆柱体72,82,92的轴在底座60的后部装备有驱动齿轮74,84,94。齿形皮带67,68将下圆柱体的驱动齿轮74,84,94与电动马达的驱动小齿轮65,66相连接。入口压力辊对7的下圆柱体72和用于双皮圈8的下皮圈圆柱体82在此通过同一驱动电动马达62来驱动。两个用于限定用于粗纺纱的初步牵伸区的下圆柱体72,82的不同圆周速度可以通过驱动轮74,84的不同直径来产生。在此下圆柱体的直径被这样选择,使得该初步牵伸的大小大约为1.2或1.4。出口压力辊对9的下出口圆柱体92通过电动马达63驱动,其圆周速度明显大于其它两个下圆柱体。在双皮圈8和出口压力辊9之间的不同速度确定了该粗纱的牵伸且其牵伸系数在25到50之间。被牵伸到预定程度的纤维棉条在出口压力辊对9的运送夹持线被输出,并且或者可被直接提供给位于针筒的针,或者可被供给到产生假捻的捻线装置。
图5所示为根据本发明自引入粗纱角度来看的不同的牵伸单元6。为了更清楚,显示的组件具有如图2至4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在图5中可看到,该牵伸单元6构成为用于同时牵伸两条并排传送的粗纱或粗纺纱。为此目的,该导丝器10设有两个用于引入粗纱的并排的通道11。该两个通道在粗纱从入口压力辊对7到出口压力辊对9的运送方向上都是逐渐变细的。代替具有两个通道11的一个导丝器10,也可以设置两个并排的各自具有一个通道的的导丝器。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结构可使该牵伸单元应用于针织机上,特别是空间特别紧密的圆编针织机。两个相邻的编织区同时由一共同的牵伸单元6提供牵伸的纤维棉条。也可将通过适当尺寸的辊或下圆柱体,导丝器的相应数量的配置或一个导丝器具有相应数量的通道用于牵伸单元来同时牵伸更多的粗纱。
图6显示了另一种用于牵伸所谓的并条机棉条的不同的牵伸单元。并条机棉条是无捻的且无需初步牵伸区。因此该牵伸单元没有单独的入口压力辊对。下出口圆柱体位于双皮圈之后,以参考标号92表示。由于并条机棉条比粗纺纱重4到6倍,所以该牵伸需要达到的预期纱线细度为100到200之间。该高强度牵伸的作用是使该牵伸的纤维棉条在双皮圈后可膨胀的非常宽。将该膨胀的纤维棉条再次聚合,在该牵伸区后具有压缩区。因此,引导辊85设置于上皮圈辊81和上出口压力辊91之间。与根据图2中实施例的该入口压力辊对的上入口压力辊和该上皮圈辊的配置相似,该引导辊设置于单独的组装盘上,且像上出口压力辊91一样,其由弹簧支撑加载到下出口圆柱体92上。该下出口圆柱体92具有穿孔护套。在该护套内具有紧密抵于该护套内表面的固定组件。该组件具有连接于真空源的空腔和朝向该护套内表面的槽,且延伸超过该下出口圆柱体92的圆周距离,该圆周距离是从该具有下出口圆柱体92的引导辊85的咬线到该出口压力辊9的夹持线的距离。由此空气借助于固定的纵向槽通过该下出口圆柱体92的护套上的穿孔而吸入。该膨胀的、牵伸的纤维棉条在此空气流的影响下再次被牵引聚合到一起。在预期的压缩状态下,该聚合的纤维棉条离开位于该出口压力辊对9的夹持线处的牵伸单元。
本实例用于牵伸出并条机棉条的牵伸单元6的设计同样也设有导丝器。在此该导丝器可具有有一个用于引入的并条机棉条的通道,或如在图7中所示出的,两个通道11用于同时牵伸两条并排的被供给牵伸单元6的纤维棉条。在此设计中,该压力辊和下圆柱体的适当尺寸,适当数量的导丝器的组合配置或一个导丝器具有适当数量的通道,都可实现牵伸单元同时牵伸多条提供的粗纱。
在所有实例中所示的牵伸单元6的具有一个共同特征是该底座60具有快速夹紧单元69,其允许非常快速地调换牵伸单元6。例如,该快速夹紧单元69可设有凸轮装置,通过旋转凸轮90°可松开或再拧紧,以使该牵伸单元的锁定可快速地再次被松开或夹紧。这样,该针织机的停车时间被保持在最小化。
本发明是以用于圆编针织机的并条机为例来说明的。然而,平板针织机也同样适合于使用如本发明所述的并条机,以便能够利用直接加工粗纱的优点。
Claims (12)
1.一种用于针织机的牵伸单元,其用于将粗纱(L)制成纤维棉条,所述牵伸单元具有由皮圈辊(81,82)引导的双皮圈(8)和出口压力辊对(9),皮圈辊和出口压力辊对分别包括一个上压力辊和一个下圆柱体并且能够被马达驱动,其中,所述下圆柱体(82,92)为马达驱动并且具有轴,所述轴在一端连接于底座(60)并且从底座自由地突出,并且通过电动马达(62,63)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马达(62,63)的轴延伸穿过所述底座(60)且在底座(60)的后方与驱动小齿轮(65,66)连接,借助于所述驱动小齿轮(65,66)能够驱动所述出口压力辊对(9)的和用于所述双皮圈(8)的皮圈辊的下圆柱体(92,8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的出口压力辊对(9)的下圆柱体(92)和用于所述双皮圈(8)的皮圈辊(81,82)的下圆柱体(82)通过单独的齿形皮带(67,68)分别连接于电动马达(63,62)的一个上。
3.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粗纱(L)的传送方向(T)上,在所述双皮圈(8)之前设有具有上入口压力辊(71)和下入口圆柱体(72)的入口压力辊对(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伸单元,其特征在于:设有两个电动马达(62,63),所述下入口圆柱体(72)和皮圈辊(81,82)的下圆柱体(82)通过相同的电动马达(62)驱动。
5.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粗纱(L)的传送方向(T)上,在所述牵伸单元(6)的入口处设有导丝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牵伸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入口处设置有两个并排的导丝器,每个导丝器分别确定一条用于粗纱(L)的传送路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牵伸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导丝器(10)具有在传送方向逐渐变细的通道(11),或一个导丝器(10)具有两个并排的通道(11)。
8.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0)具有快速夹紧单元(69),通过所述快速夹紧单元(69)所述底座能够以接近于编织区的方式固定在针织机(1)的部分结构上。
9.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单元的结构高度相应于所述上压力辊(71,81,91)和相关的下圆柱体(72,82,92)的轴的长度,在50mm到100mm之间。
10.一种用于编织由粗纱(L)制成的纤维棉条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单元(6)。
11.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其为圆编针织机。
1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牵伸单元(6)被分配给两个或更多相邻的编织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H13672007 | 2007-08-31 | ||
CH1367/07 | 2007-08-31 | ||
PCT/CH2008/000340 WO2009026734A1 (de) | 2007-08-31 | 2008-08-08 | Verzugseinheit für strickmaschin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90603A CN101790603A (zh) | 2010-07-28 |
CN101790603B true CN101790603B (zh) | 2011-12-28 |
Family
ID=39322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0449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0603B (zh) | 2007-08-31 | 2008-08-08 | 用于针织机的牵伸单元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90603B (zh) |
DE (1) | DE112008001937B4 (zh) |
TW (1) | TWI467071B (zh) |
WO (1) | WO200902673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74671A (zh) * | 2014-06-06 | 2016-01-27 | 罗托卡夫特公司 | 用于环锭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699521A2 (de) * | 2008-09-09 | 2010-03-15 | Rotorcraft Ag | Streckwerk für eine Strickmaschine. |
DE102013102827A1 (de) * | 2013-03-20 | 2014-09-25 |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 Streckwerk für eine Strickmaschine |
DE102013104993A1 (de) * | 2013-05-15 | 2014-11-20 |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 Verzugseinrichtung für Spinn-Strickmaschinen |
EP3031967B1 (de) * | 2014-12-11 | 2019-02-27 |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aschenware |
DE202019103430U1 (de) | 2019-06-19 | 2019-06-28 |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 Verzugseinrichtung für Spinn-Strickmaschinen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78995A (en) * | 1971-09-09 | 1973-12-18 | Deering Milliken Res Corp | Drafting method |
US3877254A (en) * | 1973-07-30 | 1975-04-15 | Stevens & Co Inc J 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knitting fabric from untwisted staple fibers |
CN1048242A (zh) * | 1989-06-22 | 1991-01-02 | 塞德财产管理有限公司 | 拉断式直接成条机中牵引头之输送滚筒的轴支承 |
US5022123A (en) * | 1988-09-29 | 1991-06-11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Draft mechanism having roller pairs connected to draft ratio controlled motors by timing belt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130091C2 (de) * | 1991-09-11 | 1997-10-16 | Barmag Spinnzwirn Gmbh | Gruppenantrieb für Galetten |
DE4318025A1 (de) * | 1992-10-20 | 1994-04-21 | Stahlecker Fritz | Lagerstanze für die Unterzylinder von Streckwerken bei Spinnereimaschinen |
ES2558304T3 (es) | 2003-03-06 | 2016-02-03 | Reinhard KÖNIG | Género de punto así como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su fabricación |
DE102006006502B4 (de) * | 2006-02-13 | 2018-03-08 | Reinhard König | Spinnstrickmaschine |
-
2008
- 2008-08-08 DE DE112008001937.1T patent/DE112008001937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8-08 CN CN2008801044940A patent/CN10179060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8-08 WO PCT/CH2008/000340 patent/WO2009026734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8-12 TW TW97130609A patent/TWI46707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78995A (en) * | 1971-09-09 | 1973-12-18 | Deering Milliken Res Corp | Drafting method |
US3877254A (en) * | 1973-07-30 | 1975-04-15 | Stevens & Co Inc J 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knitting fabric from untwisted staple fibers |
US5022123A (en) * | 1988-09-29 | 1991-06-11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Draft mechanism having roller pairs connected to draft ratio controlled motors by timing belts |
CN1048242A (zh) * | 1989-06-22 | 1991-01-02 | 塞德财产管理有限公司 | 拉断式直接成条机中牵引头之输送滚筒的轴支承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74671A (zh) * | 2014-06-06 | 2016-01-27 | 罗托卡夫特公司 | 用于环锭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
CN105274671B (zh) * | 2014-06-06 | 2018-04-20 | 罗托卡夫特公司 | 用于环锭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12008001937B4 (de) | 2023-02-09 |
CN101790603A (zh) | 2010-07-28 |
WO2009026734A1 (de) | 2009-03-05 |
DE112008001937A5 (de) | 2010-07-08 |
TWI467071B (zh) | 2015-01-01 |
TW200932975A (en) | 2009-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18060B1 (en) | Method and spinn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re yarn | |
CN101790603B (zh) | 用于针织机的牵伸单元 | |
CN101868570B (zh) | 用于制造针织品的方法和装置 | |
EP2371998A1 (en) | A spinning method | |
JP2006519935A (ja) | 編み地および編み地を製造する方法と装置 | |
CN100360728C (zh) | 环锭纺纱机的带有纤维条集束器的牵伸装置及环锭纺纱机 | |
US6131382A (en)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 mock yarn | |
CN102943324A (zh) | 一种利用粗纱机生产包芯纱的方法及装置 | |
EP0174112A1 (en) | Method of handling a sliver | |
KR880000290B1 (ko) | 코어 방적사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1126185A (zh) | 具有多级凝聚牵伸单元的细纱机 | |
CN1774529B (zh) | 具有集束装置的纺纱机 | |
CN1856601B (zh) | 用于纺织机的牵伸机构以及该牵伸机构用的压缩器 | |
CN1298904C (zh) | 用以生产包芯纱的纺纱机 | |
CN1732296B (zh) | 用于生产纺成纱的装置 | |
CN101122060A (zh) | 用于制造针织物的设备 | |
CN101205656B (zh) | 用于生产织物的设备 | |
CN110791843A (zh) | 用于纺纱机的牵伸系统单元和牵伸系统 | |
CN109312499A (zh) | 用于牵拉线状纤维束的牵伸机构和配备有该牵伸机构的纺织机 | |
CN104894717A (zh) | 涤纶包芯纱细纱机 | |
CN113215689A (zh) | 一种纺纱方法以及具有这种方法的纺纱设备 | |
EP0295731B1 (en) | Twisting device for giving a false twisting to a textile fibre sliver | |
CN101205655B (zh) | 带有牵伸装置的生产织物的设备 | |
CN1955353B (zh) | 用于生产针织物的装置的驱动机构 | |
Oxenham | 1. Developments in Short Staple Yarn Manufactu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14 Address after: Albstadt Patentee after: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Address before: Swiss Duarte Shi Tai Teng Patentee before: Rotorcraft AG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