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766035B - 扬声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6035B
CN101766035B CN200780100097.1A CN200780100097A CN101766035B CN 101766035 B CN101766035 B CN 101766035B CN 200780100097 A CN200780100097 A CN 200780100097A CN 101766035 B CN101766035 B CN 1017660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lead
out wire
coil loudspeaker
loudspeaker vo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1000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66035A (zh
Inventor
渡边和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hoku Pioneer Corp
Pione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okita Pioneer K K
Pione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okita Pioneer K K, Pioneer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Tokita Pioneer K K
Priority to CN2014101190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870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66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6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66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60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6Arranging circuit leads; Relieving strain on circuit lea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16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8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at the periph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10Telephon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9/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of the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covered by H04R9/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9/024Manufacturing aspec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of loudspeaker or microphone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扬声器装置,即使是较薄型、小型的扬声器装置,也可减少由引出线和其他部件的接触引起的异声的发生,减少引出线的断线,并减少音质的劣化。该扬声器装置具有:磁路(2),形成有间隙配合音圈(33)的磁间隙;振动体(3),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音圈(33)上;框架(5),支承该振动体(3),并且内部设有磁路(2);以及端子部(6),连接音圈(33)的引出线(4),在间隙配合于磁间隙(G)中的音圈(33)与设置在框架(5)的端子部(6)之间配置有从音圈(33)引出的引出线(4)穿过的引出通路(7)。

Description

扬声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扬声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扬声器装置中,固定在振动板上的音圈振动自如地配置在磁路的磁间隙内。从音圈引出的引出线(引线)以与设置在扬声器框架上的端子部导通的状态而固定。
例如,在一般的扬声器装置中不具有引线以直线状连接音圈和端子部之间的结构,而是具有在引线上设置弯曲部等余长部(excess lengthportion)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扬声器装置中,通过在引线上设置弯曲部,引线可以追随音圈的位移,并且可以减少施加给引线的应力。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486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较薄型的扬声器装置或小型的扬声器装置中,因为在音圈引出线的设置空间上存在局限,所以例如存在引出线的余长部与磁路、振动板、边缘部等接触而发生异声的情况。而且,存在由于该接触在引出线和端子部的接续部产生应力而发生断线的情况。
而且,在较薄型或小型的扬声器装置中,音圈和端子部之间的引出线的形状(路径)对音圈重量平衡的影响比较大,若在重量平衡上存在偏重,则存在产生不必要的振动而导致音质劣化的情况。
本发明作为课题的一例处理这种问题。即,其目的在于,即使是较薄型、小型的扬声器装置,也可减少由引出线和其他部件的接触引起的异声发生,减少引出线的断线,减少音质的劣化等。
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本发明至少具备如在各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扬声器装置包括:形成间隙配合音圈的磁间隙的磁路、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上述音圈的振动体、支承该振动体,并且内部设有上述磁路的框架、连接上述音圈的引出线的端子部。从上述音圈引出的引出线所穿过的引出通路配置在间隙配合于上述磁间隙中的上述音圈与邻接于上述框架而设置的上述端子部之间。一对上述引出部被规定为在上述引出通路内相对于上述音圈的中心点大致点对称的弯曲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的平面图。
图2(A)是从图1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的目视方向D1观察的剖面图,(B)是从图1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的目视方向D2观察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A的平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B的平面图。
图5是从图4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B的目视方向D1观察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C的平面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C的剖面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C的引出线4附近的放大剖面图。
图9是图6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C的磁路2C的分解立体图。
图10(A)是本发明的第1具体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引出通路的侧面图,(B)是本发明的第2具体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引出通路的侧面图。
图11(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音圈33D的正面图,(B)是(A)所示的音圈的导线401的缠绕开始位置附近的放大图,(C)是(A)所示的音圈的导线401的缠绕结束位置附近的放大图,(D)是(B)所示的音圈的变形例,(E)是(C)所示的音圈的变形例。
图12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F的平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G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形成有间隙配合音圈的磁间隙的磁路、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上述音圈上的振动体、支承该振动体并且内部设有上述磁路的框架以及连接音圈的引出线的端子部,在间隙配合于磁间隙中的音圈与设在框架的端子部之间配置有从音圈引出的引出线穿过的引出通路。
在上述结构的扬声器装置中,磁路在间隙配合于磁间隙中的音圈与设置在框架的端子部之间具有从音圈引出的引出线穿过的引出通路,音圈的引出线从音圈穿过引出通路并电连接在设置于框架上的端子部上,所以例如可防止引出线与磁路、振动板、边缘部等接触,从而可减少异声的发生。而且,可提供音质较高的薄型的扬声器装置。此外,可提供音质较高的小型扬声器装置。
而且,因为减少了引出线和其他部件的接触,所以可减少由接触引起的引出线的断线。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的平面图。图2(A)是从图1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的目视方向D1观察的剖面图,
图2(B)是从图1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的目视方向D2观察的图。在图1中省略了扬声器装置1的振动板和边缘。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是较薄型且小型的扬声器装置。而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例如用于移动式电话或耳机等的扬声器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具有磁路2、振动体3、音圈33、引出线4、框架5以及端子部6。磁路2具有音圈33的引出线4穿过的引出通路7。
磁路2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磁路的一实施方式,振动体3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振动体的一实施方式,框架5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框架的一实施方式。音圈33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音圈的一实施方式,引出线4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引出线的一实施方式,端子部6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端子部的一实施方式。引出通路7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引出通路的一实施方式。
作为磁路2例如可以采用内磁式磁路、外磁式磁路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路采用内磁式磁路。磁路2具备间隙配合音圈33的磁间隙G。
详细地说,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路2具有轭铁21、磁铁22以及平板23。
轭铁21具有底面部21A、弯曲部21B及侧部21C。例如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轭铁21具有大致呈圆形的平板形状的底面部21A、从底面部21A朝向音响放射侧(SD)弯曲的形状的弯曲部21B以及从该弯曲部21B朝向音响放射侧延伸的筒状的侧部21C。而且,如图2所示,轭铁21的剖面形状大致形成U字形。轭铁21的底面部21A、弯曲部21B及侧部21C例如由铁等公知形成材料一体成型。
而且,轭铁21具有形成在轭铁的侧部21C上的切口部71。该切口部71相当于引出通路7的一实施方式。该引出通路7设置在间隙配合于磁间隙G中的音圈33与设置在框架5上的端子部6之间。
另外,如图1所示,切口部71形成在音圈33的引出位置附近。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口部71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在大致相对于音圈33的中心轴点对称的位置上。
而且,例如如图2(A)、图2(B)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轭铁21从轭铁21的上端部21D朝向底面部21A形成有规定长度的大致U字形的切口部71。从音圈33引出的引出线4穿过该切口部71与设置于框架5上的端子部6连接。例如,引出线4通过锡焊连接、热压焊等方式而连接在端子部6上。
引出线4与上述切口部71之间隔开规定间隔地进行配置。详细地说,引出线4的形状、引出通路7的切口部71的形状、相对于切口部71的形成位置的端子部6的形成位置、相对于切口部71的形成位置的支承部51的位置被如下规定:例如即使在音圈33沿上下方向(音响放射方向)振动的情况下,引出线4也至少不会与轭铁21、框架5、边缘32及切口部71接触。
磁铁22是例如包含钕类、钐钴类、铁氧体类、铝镍钴类等规定材料的永久磁铁。如图2(A)所示,磁铁22设置在轭铁21的底面部21A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铁22形成圆柱形。
平板23例如由铁等规定材料构成,如图(2)A所示,设置在磁铁22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平板23例如形成圆形的平板形状。
在上述结构的磁路2中,在轭铁21和平板23之间沿着周向形成有磁间隙G。
振动体3直接或通过音圈骨架等部件间接地固定在音圈33上。
例如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体3具有振动板31和边缘32。
振动板31例如形成平板形状、圆顶形状、圆锥形状等规定的形状。振动板31通过边缘32振动自如地固定在框架5上。详细地说,振动板31的外周部通过粘接剂等固定在边缘32的内周部上。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板31形成圆形的平板形状,相对于音响放射侧的面,例如通过粘接剂等将音圈33的上端部固定在相反侧的面上。振动板31的形成材料例如可采用:铝、钛、铍等金属材料,聚芳酯、聚酰亚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塑料,纸,强化塑料纤维,陶瓷材料等公知材料。
边缘32的外周部通过粘接剂等固定在框架5的上端部5A上,内周部固定在振动板31的外周,以振动自如地支承振动板31。边缘32的剖面形状可以朝向音响放射侧形成凸出形状、U字形、V字形、波形形状、平板形状等规定形状。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边缘32的剖面形状在音响放射侧形成U字形(凹形)。
振动板31和边缘32也可以通过树脂等相同材料一体成型。
例如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圈33形成环状。该音圈33是通过缠绕导线而形成的。音圈33形成与磁路的磁间隙G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圆筒形状。
如图2(A)、图2(B)所示,从音圈33引出的引出线4通过引出通路7与设置在框架5上的端子部6连接。而且,引出线4在引出通路7和端子部6之间规定有弯曲形状的余长部41。该引出线4的余长部41被规定为在磁路2的轭铁21的一部分上迂回的形状。
例如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出线4被从音圈33的下端部引出,通过引出通路7朝向框架5的内周部伸出,在框架5的内周部附近沿着周向朝端子部6弯曲,从该弯曲部42沿着框架5的内周面朝向端子部6以弧形伸出,以与端子部6导通的状态被固定。
更具体地说,如图1、图2所示,引出线4从音圈33的引出位置穿过引出通路7朝向径向外侧伸出后,相对于上述引出线4的伸出方向大致沿音圈的周向弯曲大约90度~160度左右,从该弯曲部42大致沿着音圈的周向以形成规定长度的余长部41的方式伸出至端子部6,该端子部6形成在沿着径向与音圈33分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
而且,如图1所示,从音圈33引出一对引出线4,该一对引出线4被规定为相对于音圈33的中心点大致点对称的形状。
音圈33和端子部6之间的引出线4的形状(路径)对音圈33的重量平衡的影响比较大,但在上述结构的引出线4的形状中,一对引出线4被规定为相对于音圈33的中心点大致点对称的形状,所以一对引出线的支承力作用于音圈33,可确保音圈33的平衡,从而可减少音圈33的不必要的振动。而且,若仅考虑一对引出线4,则一对引出线4被配置在彼此大致点对称的位置上,以便可以尽量确保音圈的重量平衡或者振动体的重量平衡。
而且,由于存在因音圈33的从缠绕开始到缠绕结束的导线引起的音圈33的重心偏移,所以对应该音圈33的重心偏移来规定该引出线4的形状,以使音圈33保持平衡。
另外,如图1、图2所示,引出线4被规定为余长部41位于边缘32和框架5之间。
而且,从音圈33引出的引出线4具有多个弯曲部。引出线4具备多个弯曲部,所以引出线4支承音圈33的支承力变得比较大,可以抑制滚动现象等异常振动的发生。另外,可以确保音圈33的平衡。
而且,引出线4具有规定的刚性(弹性)且形成有弯曲部,所以例如可以防止发生横摇地将引出线4支承于音圈33上。
框架5支承振动体3,并且内部设有磁路2。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架5的剖面形成U字形,磁路2配置在平面状的底部5B上。而且,框架5形成从底部5B朝向音响放射侧伸出的侧部5C,边缘32的外周部通过粘接剂等固定在侧部5C的上端部5A上。框架5例如由树脂等规定材料形成。
框架5在磁路2的引出通路7和端子部6之间具备支承部51。支承部51以突出的形状形成在框架5的规定位置上,以与引出线4接触(抵接)而支承引出线4。而且,支承部51能够减少从音圈33通过引出线4传导到端子部6上的振动及应力。
例如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承部51以位于引出线4的余长部外周侧的方式形成,与引出线4抵接而支承引出线4。
端子部6形成在框架5的规定位置上,并电连接有从音圈33引出的引出线4的端部。作为端子部6,例如可采用铁等导电性比较高的金属。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部6形成于将引出线4的余长部41配置在磁路2的引出通路7和端子部6之间的位置上。详细地说,如图1所示,一对端子部6形成在从形成于轭铁21上的供引出线4穿过的2个切口部71的位置大致沿着周向分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而且,该一对端子部6以相对于音圈33的中心轴大致点对称的方式形成。
而且,详细地说,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部6具有内部端子部61及外部端子部62。内部端子部61和外部端子部62被电连接。内部端子部61形成向框架5的内周部突出的形状。外部端子部62也可以形成向框架5的外周侧突出的形状,例如向框架5的底部突出地形成。外部端子部62例如可以电连接在音频信号处理电路等外部电路的端子部上。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如下规定端子部6的位置及支承部51的位置,使得:引出线4从引出通路7的切口部71附近的音圈33的下端部被引出,穿过引出通路7的切口部71大致朝向径向外侧伸出后,向周向(从音响放射侧观察向左方)弯曲,以形成规定长度的余长部41。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上述结构的扬声器装置1的动作。
在扬声器装置1中,若从端子部6输入音频信号,则音频信号通过电连接在端子部6的内部端子部61上的引出线4输入给音圈33。在音圈33上,沿着上下方向(音响放射方向或其相反方向)产生与形成在磁路2的磁间隙G中的磁束密度(磁场强度)和输入给音圈33的音频信号的电流电平对应的电磁力(洛伦兹力)。音圈33将该电磁力(洛伦兹力)作为驱动力而沿着音响放射方向或其相反方向振动。
若驱动力通过音圈33传递到振动板31,则振动体3对应该驱动力沿着音响放射方向或其相反方向振动。如上所述,音圈33的引出线4穿过在轭铁21上形成的引出通路7的切口部71,在轭铁21的侧部21C的一部分上迂回而具有余长地连接到端子部6上,引出线4追随音圈33的振动而变位。
如上所述,在扬声器装置1中具有较薄型且小型的磁路2、振动体3、框架5等,即使在音圈33沿着上下方向变位的情况下,引出线4也穿过引出通路7而具有余长部地连接在端子部6上,因此可以减少例如引出线4与轭铁21、边缘32等其他部件的接触。
详细地说,例如如图2所示,若将从音圈33引出的引出线4简单地穿过轭铁21的上端部和边缘32之间并连接在端子部6上,则轭铁21的上端部和边缘32的间隔比较狭窄,因此存在引出线4与边缘32接触的可能。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中,如上所述地在磁路2上设置有供引出线4穿过的引出通路7,所以即使在轭铁21的上端部和边缘32的间隔比较狭窄的情况下,也可减少引出线4和边缘32的接触。
而且,在扬声器装置1中,可以减少由这种接触引起的异声的发生。即,可提供音质较高的薄型扬声器装置及音质较高的小型扬声器装置。
而且,在扬声器装置1中,可以减少由如上述的引出线4与其他部件接触引起的引出线4的断线。
此外,如图1所示,引出通路7的切口部71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在相对于音圈33的中心轴大致点对称的位置上,并且一对引出线4被规定为相对于音圈33的中心点大致点对称的形状,因此音圈33可以保持平衡,从而可减少音圈33的不必要的振动。即,可提供音质较高的扬声器装置1。
[第2实施方式]
图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A的平面图。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对相同结构等省略说明。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A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设置在音圈33和端子部6之间的支承部51A形成在引出通路7的切口部71的附近。而且,支承部51A位于引出线4的弯曲部42的内周侧。
根据上述结构的扬声器装置1A,因为支承部51A形成在引出通路7的切口部71的附近,并位于引出线4的弯曲部42的内周侧,所以可容易地使引出线4的弯曲部形成弯曲部42。详细地说,例如音圈33的引出线4在初期状态下是被以直线状引出的形状。当将音圈33间隙配合到磁路2的磁间隙G中时,在将从音圈33引出的引出线4按压在支承部51A上并使之弯曲而形成弯曲部42以后,再将引出线4的端部连接在端子部6上,由此可容易地得到上述形状的引出线4。
[第3实施方式]
图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B的平面图。图5是从图4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B的目视方向D1观察的剖面图。在第1~第3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对相同结构等的说明。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B具有第1支承部51及第2支承部52。第1支承部51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承部51是相同的结构要素。
第2支承部52形成在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承部51A大致相同的位置,与支承部51A的功能大致相同。而且,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支承部52形成为倒L字型。
在上述结构的扬声器装置1B中,因设置了上述倒L字型的第2支承部52和支承部51,所以在进行扬声器驱动时,即使引出线4振动,也可以抑制压力作用于与端子部的接合部上的现象和引出线4从端子部脱落的现象。
[第4实施方式]
图6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C的平面图。图7是图6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C的剖面图。图8是图7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C的引出线4附近的放大剖面图。图9是图6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C的磁路2C的分解立体图。在图6中,省略扬声器装置1C的振动板和边缘。而且,在第1~第4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对相同结构等的说明。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C具有磁路2C、音圈33C及框架5。
例如如图6、图9所示,若从音响放射方向观察,则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路2C大致形成矩形。磁路2C具有大致呈矩形的底面部21A、从底面部21A的端部朝向音响放射侧弯曲的形状的弯曲部21B以及从该弯曲部21B朝向音响放射侧伸出的侧部21C。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路2C在大致呈矩形的角部形成有引出通路7。详细地说,在轭铁21的4个角部形成有切口部71。如图6所示,在轭铁21的4个角部中、至少在相对的2个角部形成有供引出线4穿过的引出通路7。
如图6所示,若从音响放射方向观察,则音圈33C形成具备直线部331和曲线部332的大致矩形。音圈33C间隙配合在磁路2的磁间隙G中。例如为了尽量减小施加给引出部的应力,优选将从音圈33C引出的引出线4从直线部331引出。
如图6所示,框架5在未形成有磁路2的引出通路7的角部附近形成有端子部6C。详细地说,如图6~图8所示,端子部6C具有形成在框架内的内部端子部61和形成在框架外的外部端子部62,内部端子部61和外部端子部62相互电连接。
而且,如图6所示,框架5在磁路2C的引出通路7和端子部6C之间具有支承引出线4的支承部51C。
支承部51C形成以突出的形状形成在框架5的规定位置上,并与引出线4接触(抵接)而支承引出线4。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承部51C位于引出线4的余长部41的内周侧。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出线4从大致呈矩形的音圈33的角部附近引出,穿过引出通路7的切口部71,大致沿着短轴方向弯曲而固定在端子部6上。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曲部42具有多个弯曲部42A、42B。引出线4具备多个弯曲部42A、42B,因此引出线4支承音圈33C的支承力比较大,可以抑制滚动现象等异常振动的发生。而且,可以确保音圈33的平衡。
而且,在初期状态(音频信号的电平为0时)下,例如如图8所示,音圈33C的引出线4从音圈33C的下端部附近引出,穿过引出通路7,从引出位置朝斜上方伸出以后弯曲,在与内部端子部61导通的状态下被固定,该内部端子部61设置在和引出位置大致相同的水平位置上。即,引出线4穿过引出通路7的切口部71,在轭铁21的一部分上迂回并连接在端子部6上。
在上述结构的扬声器装置1C中,由于引出线4形成上述形状,所以即使在音圈33振动时,也可以抑制引出线4与边缘32、轭铁21等其他部件接触。
如图8所示,虽然扬声器装置1C是边缘32和轭铁21之间的间隔比较狭窄的结构的薄型扬声器装置,但是由于音圈33的引出线4穿过磁路2的引出通路7并连接到内部端子部61上,所以可以减少由引出线4与边缘、轭铁等部件的接触引起的音质劣化。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比边缘32的顶部34更靠近框架的一侧配置余长部41,可以抑制边缘32和余长部41接触。此外,该余长部也可以配置在轭铁4一侧。
[引出通路的具体例]
图10(A)是本发明的第1具体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引出通路的侧面图。图10(B)是本发明的第2具体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引出通路的侧面图。
例如如图10(A)所示,形成在磁路2C的引出通路7也可以从轭铁21的上端部21D一直达到底面部21A地形成切口部71。而且,例如如图10(B)所示,磁路2C的引出通路7也可以从轭铁21的上端部21D朝底面部21A以规定距离形成切口部71。
磁路2C具有下述结构:即使在音圈33振动的情况下,引出线4也不会与引出通路7的切口部71接触。
[音圈的平衡]
图11(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音圈33D的正面图,图11(B)是图11(A)所示的音圈的导线401的缠绕开始位置附近的放大图,图11(C)是图11(A)所示的音圈的导线401的缠绕结束位置附近的放大图。
而且,图11(D)及图11(E)分别是图11(B)及图11(c)所示的音圈的变形例。
如图11(A)~(C)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圈33D的一对引出线4被规定为相对于音圈33D的中心点O大致点对称的形状。
而且,由于因音圈33D的从缠绕开始到缠绕结束的导线401导致音圈重心CG相对于中心位置O位于不同的位置,所以规定引出线4的形状,以使该音圈33D保持平衡。而且,若仅考虑一对引出线4,则将一对引出线4配置在相互大致点对称的位置上,以便尽量可以确保音圈的重量平衡或振动体的重量平衡。
详细地说,如图11(A)~(E)所示,音圈33D的导线401从矩形角部附近的缠绕开始位置401S开始缠绕,缠绕规定次数(N次)以后,在其相对的角部附近的缠绕结束位置401E处结束缠绕。此时,在音圈33D中,重心CG从音圈33的中心位置O偏移了与从缠绕开始位置401S到缠绕结束位置401E的导线401对应的量。
重由于心CG从音圈33的中心位置O偏移,所以以该音圈33D可以保持平衡的方式规定该引出线4的形状。
具体地说,例如如图11(A)~(E)所示,音圈33D的重心位置CG及引出线4的弯曲部42的位置被规定为隔着穿过音圈33D中心点O的对角线DL而彼此处于相反侧。
在上述结构的音圈33D中,考虑引出线4的线密度、且以音圈33D可以保持平衡的方式规定一对引出线4的弯曲部42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中,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音圈33D,可以保持平衡,并可防止音质的降低。
[第5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F的平面图。在第4实施方式和第5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对相同结构等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承部51形成在轭铁短轴中心附近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F支承部51E形成在端子部6F的附近。而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出线4F形成与支承部51E的形成位置对应的弯曲形状。
在上述结构的扬声器装置1F中,引出通路7和支承部51E之间的引出线4F的长度与第4实施方式相比比较长,因此制动性比较良好。
而且,由于支承部5E配置在端子部6F的附近,所以可抑制在引出线上发生振动、压力等作用于引出线4和端子部6F的接合部、引出线4从端子部6F脱落等现象。
[第6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G的平面图。在第4~第6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对相同结构等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G的磁路2G的引出通路7形成在轭铁21G的短轴中心附近。而且,端子部6G形成在大致呈矩形的磁路2G的角部附近,支承部51G形成在该端子部6G的附近。
从音圈33G引出的引出线4穿过引出通路7G的切口部71G朝向端子部6G弯曲以后与支承部51G抵接,以与端子部6G导通的状态而固定。
在上述结构的扬声器装置1G中,与第4、5实施方式相比可减少引出线余长部的收纳空间。
而且,引出线4沿着长轴支承音圈33G,因此与第4、5实施方式相比制动性比较大。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通过各种方式实施本发明。而且,也可以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而实施本发明。
例如,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磁路也可以采用外磁式磁路。例如该外磁式磁路具有在中央部形成中心极的轭铁、嵌合在该轭铁的中心极上的环状磁铁以及形成在上述环状磁铁上的环状平板,至少在磁铁和平板中的任意一方形成有引出通路的切口部。
在采用上述结构的外磁式磁路的扬声器装置中,从间隙配合在磁路中的音圈引出的引出线穿过引出通路的切口部,并与形成在框架上的端子部连接,因此可减少引出线与其他部件接触的现象。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磁路2的引出通路7采用了形成在轭铁上的切口部(开口部),但不限于此方式。例如磁路的引出通路也可以是形成在内磁式磁路的轭铁侧部的贯通孔。在内磁式磁路中形成磁间隙,从间隙配合于磁间隙中的音圈引出的引出线穿过形成在轭铁上的贯通孔,并与形成在框架上的端子部连接。在上述结构的扬声器装置中,可对磁间隙外加大致均等的磁场强度。
而且,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音圈大致形成矩形,但不限于此方式。例如,也可以将音圈规定为至少具备直线部的轨道形状、大致矩形、椭圆形状、圆形等与扬声器形状对应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引出线4与支承部51抵接,但不限于此,引出线4也可以不与支承部51抵接。而且,支承部51配置在框架5上,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不配置支承部51。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具有形成有间隙配合音圈33的磁间隙的磁路2、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音圈33上的振动体3、支承该振动体3并且内部设有磁路2的框架5、连接音圈33的引出线4的端子部6,在间隙配合于磁间隙G中的音圈33和设置在框架5的端子部6之间配置有供从音圈33引出的引出线4穿过的引出通路7,因此,即使是较薄型、小型的扬声器装置,也可减少由引出线4和其他部件接触引起的异声的发生。而且,可减少音圈的引出线的断线。

Claims (2)

1.一种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架;
矩形的磁路,形成有磁铁、轭铁以及间隙配合音圈的磁间隙;
振动体,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上述音圈上;以及
端子部,设置在上述框架内,
上述端子部位于上述振动体连接的上述框架的一部分的内侧,
上述磁路具有朝向音响放射侧伸出的上述轭铁的侧部,
从上述音圈引出的引出线沿着短轴方向弯曲,在上述轭铁的上述侧部上迂回并连接在上述端子部上,
上述磁路在短轴方向具有2个角部,
上述引出线通过上述2个角部中的一个角部,上述端子部位于另一个角部的附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音圈振动的情况下,上述引出线不与上述引出通路的上述磁路接触。
CN200780100097.1A 2007-07-31 2007-07-31 扬声器装置 Active CN1017660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19072.8A CN103987005B (zh) 2007-07-31 2007-07-31 扬声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7/065007 WO2009016743A1 (ja) 2007-07-31 2007-07-31 スピーカ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9072.8A Division CN103987005B (zh) 2007-07-31 2007-07-31 扬声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6035A CN101766035A (zh) 2010-06-30
CN101766035B true CN101766035B (zh) 2014-04-30

Family

ID=40303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100097.1A Active CN101766035B (zh) 2007-07-31 2007-07-31 扬声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6) US8638976B2 (zh)
JP (1) JP4886853B2 (zh)
CN (1) CN101766035B (zh)
WO (1) WO20090167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86853B2 (ja) * 2007-07-31 2012-02-2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CN104320746B (zh) * 2009-01-30 2018-06-12 日本先锋公司 扬声器装置
WO2011100645A1 (en) * 2010-02-13 2011-08-18 Nuventix, Inc. Synthetic jet ejector and design thereof to facilitate mass production
TW201208401A (en) * 2010-08-04 2012-02-16 Cotron Corp Speak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4820916B1 (ja) * 2010-11-22 2011-11-24 大和音響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US9532145B2 (en) 2010-12-23 2016-12-27 Eagle Acoustics Manufacturing, Llc Low-profile speaker
US20120183169A1 (en) * 2011-01-13 2012-07-19 Motorola Mobility, Inc. Earpiece Speaker With Wire Routing for an Earpiece Speaker Voice Coil
US8548191B2 (en) * 2011-04-12 2013-10-01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Loudspeaker magnet having a channel
US20130068427A1 (en) * 2011-05-17 2013-03-21 Nuventix Inc. Synthetic Jet Actuators and Ejector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US20120292401A1 (en) * 2011-05-18 2012-11-22 Nuventix Inc. Power Delivery to Diaphragms
JP5751090B2 (ja) 2011-08-22 2015-07-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ー装置
US9131304B2 (en) 2012-06-20 2015-09-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Loudspeaker and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same
JP6132492B2 (ja) * 2012-08-29 2017-05-24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ボイスコイルスピーカー
KR200474384Y1 (ko) * 2013-03-21 2014-11-04 (주) 모토텍 스피커 장치의 배선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스피커 장치
AU2014329538B2 (en) * 2013-10-02 2018-03-08 Acousticsheep Llc Functional headwear
JP6362134B2 (ja) * 2014-07-31 2018-07-25 東北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CN204559871U (zh) * 2015-01-31 2015-08-12 瑞声科技(沭阳)有限公司 发声器
US20190342668A1 (en) * 2016-09-02 2019-11-07 Tokyo Onkyo Co., Ltd.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Device
DE102018003589A1 (de) 2017-05-15 2018-11-15 Sound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Co., Ltd. Elektrodynamischer Schallwandler mit verbesserter Verdrahtung
JP6925886B2 (ja) 2017-06-28 2021-08-25 フォルシアクラリオ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CN107182012B (zh) * 2017-06-30 2023-09-0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单体
JP7117669B2 (ja) * 2017-10-12 2022-08-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および、スピーカの製造方法
CN108521624B (zh) * 2018-04-12 2024-07-19 汉得利(常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自动微点焊的扬声器理线装置
CN110418254B (zh) * 2018-04-27 2022-06-0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终端
CN110418255B (zh) * 2018-04-27 2022-09-1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终端
WO2021000156A1 (zh) * 2019-06-30 2021-01-0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13727256B (zh) * 2020-05-25 2022-09-2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TWM607577U (zh) * 2020-08-26 2021-02-11 虹澤電子有限公司 高動態平衡喇叭
DE212021000527U1 (de) * 2020-12-17 2023-09-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Lautsprecher
JP7675487B2 (ja) 2020-12-17 2025-05-13 パナソニック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ー
CN113965860B (zh) * 2021-12-23 2022-04-12 深圳市中天迅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单元
TWI824533B (zh) 2022-05-25 2023-12-01 國立中央大學 薄型揚聲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62A (zh) * 1995-03-28 1996-11-20 先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用阻尼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102303U1 (de) 1981-01-30 1981-07-02 Grundfos A/S, 8850 Bjerringbro Kreiselpumpe zur foerderung gashaltiger fluessigkeiten
JPS57151096U (zh) 1981-03-17 1982-09-22
US5943627A (en) * 1996-09-12 1999-08-24 Kim; Seong-Soo Mobile cellular phone
KR19980080567A (ko) * 1997-03-31 1998-11-25 이데이노브유끼 음향 변환기
JPH10285690A (ja) * 1997-04-01 1998-10-23 Sony Corp 音響変換器
KR100339816B1 (ko) * 1999-08-23 2002-06-07 장세열 3-모드 재생 특성을 갖는 소형 전기-음향 변환기
ATE388600T1 (de) 2000-01-27 2008-03-15 Nxp Bv Elektroakustischer wandler mit beweglicher spule und mit elastischen befestigungselementen für die anschlusskontakten der beweglichen spule
JP4419352B2 (ja) 2001-07-26 2010-02-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JP3878058B2 (ja) 2002-05-24 2007-02-07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JP2004096670A (ja) 2002-09-04 2004-03-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ピーカ
CN1602648B (zh) * 2002-11-28 2010-04-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
JP4439283B2 (ja) 2004-02-10 2010-03-2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長円もしくは楕円形のスピーカ装置
JP4078322B2 (ja) * 2004-03-11 2008-04-23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ー
JP2005269335A (ja) * 2004-03-19 2005-09-2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スピーカ装置
JP4362400B2 (ja) * 2004-03-25 2009-11-1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ー装置及びスピーカー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142850B (zh) * 2005-03-14 2011-12-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
JP4886853B2 (ja) * 2007-07-31 2012-02-2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JP4997173B2 (ja) * 2008-05-13 2012-08-08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
JP5538068B2 (ja) * 2010-05-28 2014-07-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US8391538B2 (en) * 2010-12-20 2013-03-05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arphon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62A (zh) * 1995-03-28 1996-11-20 先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用阻尼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37895A 2003.02.07
JP特开2005-229224A 2005.08.25
JP特表2003-521184A 2003.07.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60770B2 (en) 2020-02-11
US20240022845A1 (en) 2024-01-18
US20100203918A1 (en) 2010-08-12
US8638976B2 (en) 2014-01-28
US20200112781A1 (en) 2020-04-09
CN101766035A (zh) 2010-06-30
US20210168480A1 (en) 2021-06-03
JP4886853B2 (ja) 2012-02-29
WO2009016743A1 (ja) 2009-02-05
JPWO2009016743A1 (ja) 2010-10-14
US20140105427A1 (en) 2014-04-17
US9451344B2 (en) 2016-09-20
US10932025B2 (en) 2021-02-23
US11617032B2 (en) 2023-03-28
US20160360305A1 (en) 2016-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6035B (zh) 扬声器装置
CN101924974B (zh) 扬声器
KR101410393B1 (ko) 스피커 프레임 및 이를 구비한 스피커
KR101062039B1 (ko) 슬림형 스피커
CN102036147A (zh) 扬声器用阻尼器及具有该扬声器用阻尼器的扬声器
US10341779B2 (en) Miniature sounding device
US9071909B2 (en) Electromagnetic transducer
US20200045459A1 (en) Speaker Assembly
CN103987005A (zh) 扬声器装置
US10743108B2 (en) Miniature speaker
US10979815B2 (en) Speaker
JP5026600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US20150365767A1 (en) Voice coil and micro-speaker using same
JP3905861B2 (ja) 小型スピーカのボイスコイルリード線の引出し処理方法および小型スピーカ
US10764685B2 (en) Speaker
KR101485240B1 (ko) 스피커 장치
CN210120660U (zh) 微型发声器件
WO2010073836A1 (ja)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携帯情報端末
KR20130118146A (ko) 아마츄어 타입 스피커
JP4811284B2 (ja) スピーカ
JP6090749B2 (ja) 薄型スピーカ
CN102378088A (zh) 扬声器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Nippon Pioneer Co., Ltd.

Patentee after: Pioneer Tohoku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Nippon Pioneer Co., Ltd.

Patentee before: Nippon Tokita Pioneer K.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