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6259A - 浮子阀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浮子阀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46259A CN101746259A CN200910247025A CN200910247025A CN101746259A CN 101746259 A CN101746259 A CN 101746259A CN 200910247025 A CN200910247025 A CN 200910247025A CN 200910247025 A CN200910247025 A CN 200910247025A CN 101746259 A CN101746259 A CN 1017462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at
- sidewall
- hole
- barrier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280 den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927 past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Self-Closing Valves And Venting Or Aerat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浮子阀装置,其可以防止燃料飞沫等侵入壳体侧壁的通孔中,并且可以保持该通孔为开口状态。该浮子阀装置(1)具有:壳体(5),其经由分隔壁(12)设置浮子室(R1)及通气室(R2),在下方开口部处安装有底盖(30);浮子阀(50);以及连通口(13),其形成与浮子阀(50)接触/分离的阀座(13a),在壳体(5)的侧壁(11)上形成通孔(20),其连通浮子室(R1)和所述燃料箱内,在底盖(30)上形成阻挡壁(35),其从底盖(30)的外周向上方延伸,与侧壁(11)之间保持规定间隙而配置在通孔(20)的外侧,在壳体(5)的侧壁(11)上形成支撑片(25),其从通孔(20)的上方立起,支撑阻挡壁(35)的前端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安装在汽车等的燃料箱中的截止阀等的浮子阀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燃料箱中设置有截止阀(也称为翻转安全保护阀(roll-over valve)),其用于将燃料蒸汽向过滤罐(canister)排出,并且,在汽车行驶中产生较大晃动、或者汽车侧倾时,将与过滤罐连通的开口闭合而防止燃料向外部泄漏。
作为现有的截止阀,例如使用如下所述的一种截止阀,其具有:壳体,其经由分隔壁而在下方设置连通至燃料箱内的浮子室,在上方设置与燃料箱外部连通的通气室,在下方开口部上安装有底盖(lowercap);浮子阀,其可上下升降地配置在所述浮子室中;以及连通口,其形成在所述分隔壁上,以连通所述浮子室和所述通气室,在其下表面周缘上形成与所述浮子阀接触/分离的阀座,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形成通孔,用于连通所述浮子室和所述燃料箱内。
但是,对于上述截止阀,在汽车进行转弯等使燃料箱内的燃料晃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有可能燃料从通孔猛烈地进入,形成飞沫等而通过连通口侵入通气室侧。并且,进入的燃料有可能由于燃料箱内外的压力差而流向过滤罐侧,成为燃料泄漏的一个原因。
提出了各种用于抑制成为上述燃料泄漏原因的燃料向通气室侧侵入的技术。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截止阀,其构造为,设置收容浮子阀的壳体(罩体),在燃料箱内的油面上升至大于或等于规定量的情况下浮子阀上升,将阀座开口部闭塞而阻止燃料箱内的燃料流出,并且,在所述壳体侧壁的上端附近贯穿形成通孔(排出孔),另外,从所述壳体的上部内表面开始,相对于壳体侧壁保持规定间隙而垂直设置阻挡壁(横波防御壁),该阻挡壁延伸至位于所述通孔的外侧开口部的下方位置上。
专利文献:日本国专利第33377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阻挡壁,由于其上端与壳体的上部连结,下端成为自由端部,在阻挡壁的下端内周和壳体的侧壁外周之间开口,所以存在燃料飞沫从该下方开口部进入而侵入通孔中,进入壳体内的情况。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子阀装置,其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燃料从壳体侧壁的通孔猛烈地进入,可以抑制燃料飞沫等通过连通口侵入通气室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浮子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壳体,其经由分隔壁,在下方设置连通至燃料箱内的浮子室,在上方设置与燃料箱外部连通的通气室,在下方开口部处安装有底盖;
浮子阀,其可上下升降地配置在所述浮子室中;以及
连通口,其形成在所述分隔壁上,以连通所述浮子室和所述通气室,其下表面周缘形成与所述浮子阀接触/分离的阀座,
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形成通孔,其连通所述浮子室和所述燃料箱内,
在所述底盖上形成阻挡壁,其从底盖的外周向上方延伸,与所述侧壁之间保持规定间隙而配置在所述通孔的外侧,
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形成有支撑片,其从所述通孔的上方立起,支撑所述阻挡壁的前端部。
根据上述发明,如果燃料箱内的燃料液面超过规定高度,则通过燃料流入浮子室内而产生的浮力,使浮子阀上升,与形成在分隔壁上的阀座抵接而闭塞开口部,从而可以防止燃料通过连通口流入通气室内。
另外,由于在形成于壳体侧壁上的通孔外侧隔着规定间隙而形成有阻挡壁,所以即使由于车辆晃动或者转弯,使燃料箱内的燃料晃动而与侧壁碰撞,也可以利用阻挡壁而防止燃料与通孔直接碰撞,可以防止燃料从通孔猛烈地进入浮子室内,从而形成燃料飞沫而从设置在分隔壁上的连通口侵入通气室侧。
另外,由于阻挡壁从底盖的外周向上方延伸,配置在通孔的外侧,所以通孔的下方也被阻挡壁覆盖,因此,即使通过车辆的晃动或转弯等使燃料晃动而从下方溅起燃料飞沫,也可以防止燃料飞沫燃料进入通孔中。
另外,由于支撑片从通孔的上方立起,所以在伴随着车辆侧倾而阀装置倾斜,阀装置上方接近燃料液面或者燃料上下晃动的幅度较大的情况等下,也可以防止燃料从通孔上方侵入。
另外,由于阻挡壁的前端部被形成于壳体的侧壁上的支撑片所支撑,所以可以防止阻挡壁弯折损坏。
本发明的第2方式在于提供一种浮子阀装置,其在所述第1发明中,在所述支撑片上形成使所述阻挡壁的前端部嵌合其中的狭缝或凹部。
根据上述发明,由于阻挡壁的前端部嵌合在形成于支撑片上的狭缝或凹部中,所以可以可靠地防止阻挡壁向内侧倒伏或者向外侧弯折,可靠地保持阻挡壁和通孔之间的间隙。由此,可以避免下述问题,即,阻挡壁倒伏在壳体的侧壁侧而使壳体侧壁的通孔阻塞。
本发明的第3方式提供一种浮子阀装置,其在所述第1或者第2发明中,所述支撑片从所述壳体的侧壁凸出呈帽状,其前端向下方弯折而形成盖板壁,该盖板壁与所述侧壁之间保持规定间隙,并且覆盖所述通孔的外侧而延伸,该盖板壁的一侧与所述侧壁连结,另一侧开口。
根据上述发明,通过凸出呈帽状的部分、覆盖通孔的外侧而延伸的盖板壁、以及覆盖盖板壁一侧的连结壁,可以提高阻挡壁的刚性而确保壳体的侧壁和阻挡壁之间的空隙,并且有效地防止燃料从通孔猛烈地进入。
另外,由于侧壁通过连结壁而连接盖板壁的一侧,所以可以提高其刚性,可以可靠地支撑阻挡壁的前端部。另外,由于盖板壁的另一侧开口,所以可以使空气或燃料易于经由通孔通过。
本发明的第4方式提供一种浮子阀装置,其在所述第3发明中,在所述侧壁的位于盖板壁下方的位置上,在所述阻挡壁的两侧竖直设置凸缘,该凸缘覆盖所述阻挡壁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的间隙。
根据上述发明,由于在阻挡壁的两侧竖直设置有凸缘,以覆盖阻挡壁与壳体的侧壁之间的间隙,所以燃料的飞沫等难以从阻挡壁的两侧侵入通孔中。
本发明的第5方式提供一种浮子阀装置,其在所述第1~4中任意一项的发明中,所述阻挡壁的基端部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的下部外周紧密接合,该阻挡壁的位于所述通孔外侧的部分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具有规定间隙。
根据上述发明,由于阻挡壁的基端部与壳体的侧壁的下部外周紧密接合,所以可以牢固地将底盖安装在壳体上,并且,通过使位于通孔外侧的部分相对于侧壁具有规定间隙,而可以确保燃料或空气经由通孔的进出。
本发明的第6方式提供一种浮子阀装置,其在所述第1~5中任意一项发明中,在所述壳体的侧壁外周上,形成向壳体的内径方向以规定深度凹下的凹陷部,在该凹陷部上形成所述通孔。
根据上述发明,由于可以使通孔的形成位置向壳体的内径侧偏移,所以可以一边保持阻挡壁和通孔之间的间隙,一边使阻挡壁靠近壳体的内径形成,可以实现阻挡壁的紧凑化。另外,由于通孔形成于以规定深度凹陷而得到的凹陷部上,所以可以使燃料飞沫或燃料进一步难以进入通孔中。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壳体侧壁的通孔外侧形成阻挡壁,并且通孔的下方也被阻挡壁覆盖,所以即使燃料晃动而从下方溅起飞沫,也可以防止飞沫进入通孔内。并且,由于阻挡壁的前端部被支撑片支撑,所以可以防止阻挡壁弯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浮子阀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该浮子阀装置的要部放大斜视图。
图3是构成该浮子阀装置的底盖的放大斜视图。
图4是该浮子阀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该浮子阀装置的与图4正交的剖切面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该浮子阀装置在与图5相同的剖切面上,浮子阀最大限度上升后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7是图5的VII-VII矢视线所示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浮子阀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9是该浮子阀装置的要部放大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7,针对将本发明的浮子阀装置应用在截止阀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该浮子阀装置1(以下称为“阀装置1”)具有壳体5,该壳体5具有:壳体主体10;底盖30,其安装在该壳主体10的下方开口部处;以及顶盖40,其安装在壳主体10的上方。
如图4、5所示,由壳体主体10及底盖30围成的内部空间,成为可上下升降地配置后述浮子阀50的浮子室R1,由壳体主体10及顶盖40围成的内部空间形成通气室R2。所述浮子室R1连通至燃料箱内,所述通气室R2与到达配置于燃料箱外部的过滤罐的流路连通。下面针对各个结构部件进行说明。
如图1、4、5所示,壳体主体10具有下方开口的圆筒状的侧壁11、和闭塞壳体主体10的上表面的分隔壁12,在该分隔壁12的中央贯穿形成连通口13,该连通口连通所述浮子室R1和通气室R2。另外,所述连通口13的下表面周缘以规定高度突出设置为圆筒状,形成与后述的浮子阀50的阀头51接触/分离的阀座13a。
在壳体主体10的外周的一个位置上,设置有箱状的阀体收容部15。在该阀体收容部15的底壁上形成有与球阀V接触/分离的开口部15a(参照图4)。在该阀体收容部15内收容球阀V,并且收容第1预紧弹簧S1,其将球阀V向开口部15a侧预紧,使开口部15a平时被闭塞。另外,在阀体收容部15中,连接管16与阀体收容部15的内部空间连通而一体地形成,该连接管16用于与未图示的过滤罐相连结的配管进行连接。另外,在燃料箱内的压力上升至大于或等于规定值时,所述球阀V抵抗第1预紧弹簧S 1的预紧力而离开开口部15a,实现将燃料蒸汽向燃料箱外排出的功能。
在壳体主体10的分隔壁12的上表面以及所述阀体收容部15的上方,凸出设置有框状的盖安装部17。在该盖安装部17的上方开口部处安装顶盖40。另外,在盖安装部17的与所述连接管16相反的一侧延伸设置支架卡合片18,从支架卡合片的前端下方凸出设置的卡合爪18a与图1所示的支架B的外侧缘卡合,经由该支架B而使阀装置1安装在燃料箱T上。
另外,在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的下方,沿周向凸出设置多个卡合凸起19,它们与底盖30的卡合孔37a(后述)卡合。
如图2以及图5~图7所示,在该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上形成通孔20,其连通所述浮子室R1和燃料箱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圆筒状的侧壁11沿周方向相对的2个位置上,在与所述连接管16及支架卡合片18正交的位置处形成多个圆形通孔20。
如图2所示,通孔20在侧壁11的上述相对的2个位置上以左右2列且上下排列而形成,具有最上部的通孔20a、20a以及排列在其下方的通孔20b,在侧壁11的上述相对的2个位置的每一个位置上分别设置共计6个通孔。
另外,在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上形成有支撑片25,其支撑后述的底盖30的阻挡壁35。如图2所示,该支撑片25具有帽状凸片26和盖板壁27,该帽状凸片26从侧壁11的位于上部通孔20a上方的外周面凸出呈帽状,该盖板壁27从该帽状凸片26的前端向下方弯折,在与侧壁11之间保持规定间隙的同时覆盖上部通孔20a而延伸。
本实施方式的帽状凸片26从侧壁11的外周面向外径方向垂直设置,沿着侧壁11的周向的宽度形成为覆盖左右一对的上部通孔20a、20a的尺寸。另外,所述盖板壁27以与帽状凸片26相同的宽度,相对于该帽状凸片26正交而弯折,向下方延伸,与侧壁11之间形成固定宽度的间隙。
另外,如图1所示,在帽状凸片26上,沿其宽度方向贯通形成狭缝26a,其与阻挡壁35的前端部卡合。另外,该狭缝26a也可以是从帽状凸片26的下表面开始以规定深度形成的凹部,只要可以与阻挡壁35的前端部嵌合即可。另外,所述盖板壁27的一侧27a与所述侧壁11连结而闭塞,另一侧27b不与侧壁11连结而开口(参照图2、7)。另外,在盖板壁27上,在与设置在侧壁11上的一对上部通孔20a、20a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一对孔27c、27c。
阻挡壁35的前端部嵌合在形成于帽状凸片26上的狭缝26a中(参照图5、6)。与其相关联,在所述侧壁11的位于盖板壁27的下方,沿阻挡壁35的侧壁11的周向两侧分别竖直设置凸缘28、28,它们覆盖阻挡壁35和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之间的间隙。本实施方式中的凸缘28、28形成为,位于距离阻挡壁35的宽度方向两侧规定间隙的位置上,其高度覆盖左右各一对的上下配置的2组下部通孔20b。
安装在形成上述构造的壳体主体10的下方开口部处的底盖30,具有圆形的底板31,该底板31形成有可以使燃料通过的透过孔31a,从该底板31的中央凸出设置有弹簧支撑凸起33,其对第2预紧弹簧S2的一端部进行支撑。
并且,在底板31上形成阻挡壁35,其从底板的外周缘向上方延伸,与所述侧壁11之间保持规定间隙,配置在多个通孔20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阻挡壁35、35从底板31的外周缘在周向上相对的位置向上方延伸。
各个阻挡壁35具有:基端部35a,其与所述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的下部外周紧密接合;以及延伸部35b,其从该基端部35a的上端外周开始,一边确保与侧壁11之间的规定间隙一边向上方延伸,成为位于所述通孔20的外侧的部分。该延伸部35b与壳体主体10的轴心平行地向上方延伸,与所述侧壁11之间保持一定间隙。该延伸部35b的前端部嵌合在所述支撑片25的狭缝26a中,而使阻挡壁35被支撑。
另外,在底板31的外周缘上,在所述一对阻挡壁35、35之间,竖直设置有多个卡合壁37,它们覆盖在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的下部外周上,并且具有与所述卡合凸起19卡合的卡合孔37a。
在所述浮子室R1内,可滑动地被收容的浮子阀50形成大致圆柱形状,从其上表面中央凸出设置与所述阀座13a接触/分离的阀头51,在浮子阀50的外周上形成多个上下延伸的导向肋52,它们与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内周滑动接触,对浮子阀50的滑动动作进行导向。
并且,所述浮子阀50如下所述配置在浮子室R1内。即,在浮子阀50的底部中央所设置的凹部53内插入第2预紧弹簧S2的状态下,将浮子阀50插入壳体主体10的浮子室R1内。
接着,使第2预紧弹簧S2的一端部被弹簧支撑凸起33支撑,将底盖30向壳体主体10的下方开口部压入。然后,使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的下部外周被卡合壁37覆盖,并且与阻挡壁35的基端部35a紧密接合,使壳体主体10的卡合凸起19与底盖30的卡合孔37a卡合,并且使阻挡壁35的前端部嵌合在帽状凸片26的狭缝26a中(参照图5、6)。其结果,阻挡壁35以与侧壁11的外侧隔着规定间隙的状态设置,由其延伸部35b覆盖多个通孔20a、20b的外侧,并且,利用与侧壁11的外周紧密接合的基端部35a,在覆盖通孔20的下方的状态下,将底盖30安装在壳体主体10的下方开口部处(参照图2、5、6)。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阻挡壁35的基端部35a与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的下部外周紧密接合,所以可以牢固地将底盖30安装在壳体主体10上。
另外,由于阻挡壁35的前端部嵌合在支撑片25上形成的狭缝26a中,所以可以可靠地防止阻挡壁35向内侧(靠近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的方向)倒伏或者向外侧(远离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的方向)弯折,可靠地保持阻挡壁35和通孔20之间的间隙。
另外,由于构成对阻挡壁35的前端部进行支撑的支撑片25的盖板壁27,其一侧与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连结(参照图2、7),所以可以提高支撑片25的刚性,可以可靠地支撑阻挡壁35的前端部。
另外,对于阻挡壁35,由于其基端部35a与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的下部外周紧密结合而被支撑,并且前端部被支撑片25支撑,所以阻挡壁35的两端部都被支撑,可以可靠地防止阻挡壁35向外侧弯折或向内侧倒伏等的变形或挠曲等,可以可靠地确保阻挡壁35和通孔20之间的间隙。
如上所述,通过在壳体主体10上安装底盖30,而将浮子阀50可滑动地收容配置在浮子室R1内,并且在浮子阀50和底盖30的底板31之间安装第2预紧弹簧S2。浮子阀50在没有浸渍在燃料中的状态下,通过自重压缩第2预紧弹簧S2,而载置在底板31上。另外,在由于车辆侧倾等使燃料上升,浮子阀50浸渍在燃料中时,第2预紧弹簧S2与对浮子阀50产生的浮力一起对浮子阀50施加向上的预紧力。
下面,说明该阀装置1的作用效果。
通过焊接于燃料箱T上的支架B的外侧缘与支架卡合片18的卡合爪18a卡合,从而将阀装置1安装在支架B上,以将阀装置1安装在燃料箱T的内部。另外,在阀装置1的连接管16上连接配管,该配管与配置在燃料箱T的外部的未图示的过滤罐连结。
另外,在车辆不晃动,燃料箱内的燃料的液面没有倾斜,浮子阀50没有浸渍到燃料中的状态下,通过浮子阀50的自重压缩第2预紧弹簧S2,浮子阀50的阀头51与阀座31a分离,连通口13打开(参照图4、5)。
在上述状态下,如果车辆进行转向或者侧倾幅度较大而使燃料F的液面上升,使浮子阀50浸渍在大于或等于规定高度的燃料中,则向浮子阀50作用浮力,并且通过第2预紧弹簧S2的预紧力,浮子阀50浮起,如图6所示,阀头51与阀座13a抵接而闭塞连通口13。其结果,燃料通过连通口13流入通气室R2内的状况被阻止,可以可靠地防止燃料向燃料箱T的外部泄漏。
另外,在车辆行驶在粗糙路面上而上下振动或左右晃动,或者在急转弯的情况下,燃料箱T内的燃料F晃动、或者如图5所示从燃料液面溅起微小的飞沫状燃料飞沫Fa等,这些有可能碰撞在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上。
与此相对,由于在该阀装置1中,在形成于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上的多个通孔20a、20b的外侧,隔着规定间隙而形成阻挡壁35,所以如图5所示,即使晃动的燃料F或燃料飞沫Fa碰撞在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上,也可以防止它们直接碰撞在多个通孔20a、20b上。其结果,可以防止燃料从多个通孔20a、20b猛烈地进入浮子室R1内,从设置在分隔壁12上的连通口13进入通气室R2侧。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阻挡壁35安装在壳体主体10的下方,从底盖30的外周向上方延伸,配置在多个通孔20a、20b的外侧,所以多个通孔20a、20b的下方也被阻挡壁35覆盖,因此,即使由于车辆的晃动或转向等使燃料F晃动而从下方溅起燃料飞沫Fa,也可以防止其进入多个通孔20a、20b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帽状凸片26从上部通孔20a的上方立起而覆盖该上部通孔20a,所以即使伴随着车辆侧倾而燃料F上下晃动幅度较大,从而燃料从帽状凸片26的上方降下,也可以防止燃料F猛烈地直接侵入通孔20a、20b中。
另外,由于阻挡壁35的前端部被形成于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上的支撑片25支撑,所以可以防止阻挡壁35向外侧弯折。其结果,可以抑制阻挡壁35损坏而防止通孔20露出,可以防止燃料飞沫Fa等从通孔20侵入。另外,由于也可以防止阻挡壁35向内侧倒伏,所以确保阻挡壁35和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之间的间隙,保持通孔20为开口的状态。其结果,可以保持通孔20为开口的状态,如图7的箭头所示,可以可靠地使通孔20作为将流入浮子室R1内的液体状燃料F排出、及燃料蒸汽或空气的出入口等起作用。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支撑片25,通过帽状凸片26和覆盖通孔20的外侧的盖板壁27,可以防止燃料F及燃料飞沫Fa从通孔20进入壳体主体10的浮子室R1内。另外,由于所述盖板壁27的一侧27a与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连结,另一侧27b开口,所以如图7所示,可以可靠地确保燃料及空气的出入口,可以使燃料、燃料蒸汽或空气易于经由通孔20通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的所述盖板壁27下方,且在阻挡壁35的宽度方向两侧竖直设置有凸缘28、28,覆盖阻挡壁35和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之间的间隙,所以可以使燃料F及燃料飞沫Fa难以从阻挡壁35的两侧侵入通孔20。
但是,在燃料F的液面上升而利用浮子阀50闭塞连通口13的状态下,还存在燃料箱T内的压力升高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平常使阀体收容部15的开口部15a关闭的球阀V抵抗第1预紧弹簧S1的预紧力而向上方滑动,将开口部15a打开,将燃料蒸气向燃料箱外排出,所以将燃料箱内的压力保持为规定值。
并且,形成上述构造的阀装置1有时与燃料箱防溢阀组装在一起而配置在在燃料箱中。即,在燃料箱内,除了作为截止阀起作用的阀装置1之外,还配置燃料箱防溢阀,如果在加油时燃料液面达到一定高度,则燃料箱防溢阀关闭,通过未图示的弯管(bent tube)将燃料回送至加油管的规定位置处,并使燃料的供给停止。
并且,设定阀装置1(截止阀)关闭时的液面高度,比燃料箱防溢阀关闭时的液面高度高出规定距离,以防止在燃料箱防溢阀关闭之前阀装置1(截止阀)关闭。即,在燃料箱防溢阀关闭而停止加油之前,需要维持可以通过壳体5的浮子室R1使燃料蒸汽或空气排出的状态,即,维持通孔20为开口的状态。
与上述要求相对应,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阀装置1中,如上所述可以确保阻挡壁35和壳体5的侧壁11之间的间隙,保持通孔20为开口的状态。
在图8、9中示出了本发明的浮子阀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另外,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浮子阀装置1a(以下称为“阀装置1a”),在构成壳体5的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的外周上,形成向壳体主体10的内径方向以规定深度凹下的凹陷部11a,在该凹陷部11a的底部形成所述通孔20。与该凹陷部11a相对应,在壳体主体10的侧壁11内周,且在形成凹陷部11a的位置上,形成向内径方向以规定高度凸出的形状。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通孔20的形成位置与所述实施方式相比,可以向壳体主体10的内径侧偏移,所以可以一边保持阻挡壁35和通孔20之间的间隙,一边使阻挡壁35的延伸部35b靠近壳体主体10的内径形成,其结果,可以实现阻挡壁35的紧凑化。另外,由于通孔20形成在以规定深度凹下的凹陷部11a的底部上,所以可以使燃料飞沫Fa及燃料进一步难以进入通孔20内。
Claims (6)
1.一种浮子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壳体,其经由分隔壁,在下方设置连通至燃料箱内的浮子室,在上方设置与燃料箱外部连通的通气室,在下方开口部处安装有底盖;
浮子阀,其可上下升降地配置在所述浮子室中;以及
连通口,其形成在所述分隔壁上,以连通所述浮子室和所述通气室,其下表面周缘形成与所述浮子阀接触/分离的阀座,
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形成通孔,其连通所述浮子室和所述燃料箱内,
在所述底盖上形成阻挡壁,该阻挡壁从底盖的外周向上方延伸,与所述侧壁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隙而配置在所述通孔的外侧,
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形成有支撑片,其从所述通孔的上方立起,支撑所述阻挡壁的前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子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片上形成使所述阻挡壁的前端部嵌合其中的狭缝或凹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子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片从所述壳体的侧壁凸出呈帽状,其前端向下方弯折而形成盖板壁,该盖板壁与所述侧壁之间保持规定间隙,并且覆盖所述通孔的外侧而延伸,该盖板壁的一侧与所述侧壁连结,另一侧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子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壁的位于盖板壁下方的位置上,在所述阻挡壁的两侧竖直设置凸缘,该凸缘覆盖所述阻挡壁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的间隙。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浮子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壁的基端部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的下部外周紧密接合,该阻挡壁的位于所述通孔外侧的部分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具有规定间隙。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浮子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侧壁外周上,形成向壳体的内径方向以规定深度凹下的凹陷部,在该凹陷部上形成所述通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318531 | 2008-12-15 | ||
JP2008318531A JP5123837B2 (ja) | 2008-12-15 | 2008-12-15 | フロート弁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46259A true CN101746259A (zh) | 2010-06-23 |
CN101746259B CN101746259B (zh) | 2014-03-12 |
Family
ID=42348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4702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46259B (zh) | 2008-12-15 | 2009-12-15 | 浮子阀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123837B2 (zh) |
CN (1) | CN101746259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93653A (zh) * | 2015-04-15 | 2015-07-22 |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试验油箱液面控制装置 |
CN109311392A (zh) * | 2016-06-20 | 2019-02-05 | 沃尔沃卡车集团 | 阀组件 |
CN115264136A (zh) * | 2022-08-15 | 2022-11-01 | 东莞利富高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油箱安全阀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444177A1 (fr) | 2010-10-20 | 2012-04-25 | Vesuvius Group S.A | Tube pour l'écoulement de métal liquide |
JP5888302B2 (ja) * | 2013-09-12 | 2016-03-2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バルブ及び燃料タンク構造 |
JP6177152B2 (ja) * | 2014-01-31 | 2017-08-09 | 株式会社Fts | フィラーパイプ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68823A (en) * | 1994-03-31 | 1996-10-29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Fuel control valve located in a fuel tank |
CN2358315Y (zh) * | 1998-02-27 | 2000-01-12 | 邢宝山 | 多功能自动开关水嘴 |
JP2002285929A (ja) * | 2001-03-26 | 2002-10-03 | Nifco Inc | 過給油防止バルブ |
JP2008240711A (ja) * | 2007-03-29 | 2008-10-09 | Toyoda Gosei Co Ltd | 燃料遮断弁 |
-
2008
- 2008-12-15 JP JP2008318531A patent/JP512383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12-15 CN CN200910247025.0A patent/CN10174625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68823A (en) * | 1994-03-31 | 1996-10-29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Fuel control valve located in a fuel tank |
CN2358315Y (zh) * | 1998-02-27 | 2000-01-12 | 邢宝山 | 多功能自动开关水嘴 |
JP2002285929A (ja) * | 2001-03-26 | 2002-10-03 | Nifco Inc | 過給油防止バルブ |
JP2008240711A (ja) * | 2007-03-29 | 2008-10-09 | Toyoda Gosei Co Ltd | 燃料遮断弁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93653A (zh) * | 2015-04-15 | 2015-07-22 |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试验油箱液面控制装置 |
CN109311392A (zh) * | 2016-06-20 | 2019-02-05 | 沃尔沃卡车集团 | 阀组件 |
CN115264136A (zh) * | 2022-08-15 | 2022-11-01 | 东莞利富高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油箱安全阀 |
CN115264136B (zh) * | 2022-08-15 | 2023-04-14 | 东莞利富高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油箱安全阀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123837B2 (ja) | 2013-01-23 |
CN101746259B (zh) | 2014-03-12 |
JP2010137818A (ja) | 2010-06-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46259B (zh) | 浮子阀装置 | |
US7188613B2 (en) | Fuel cut off valve | |
US8371326B2 (en) | Fuel vapor vent valve with dynamic pressure relief | |
US8910652B2 (en) | Fuel ventilation system valve | |
US20090000668A1 (en) | Ventilation Device for the Fuel Tank of a Vehicle | |
US20080251134A1 (en) | Fuel cutoff valve | |
EP3599121B1 (en) | Valve device for fuel tank | |
KR102039656B1 (ko) | 연료 탱크용 밸브 장치 | |
US8763626B2 (en) | Valve for the venting circuit of a liquid tank | |
JP5370270B2 (ja) | 燃料遮断弁 | |
JP2007177784A (ja) | タンク用流路構造体 | |
JP5949686B2 (ja) | インタンク用弁ユニット | |
JP2013203279A (ja) | 燃料遮断弁 | |
MX2014002701A (es) | Conector del depósito de combustible. | |
CN211230663U (zh) | 燃料箱用阀装置 | |
US20200031659A1 (en) | Valve device for fuel tank | |
US12179575B1 (en) | Valve device | |
JP5035215B2 (ja) | 燃料遮断弁 | |
JP2008075596A (ja) | 燃料遮断弁 | |
JP6070453B2 (ja) | 燃料遮断装置 | |
US20140091567A1 (en) | Connector for fuel tank | |
JP2009227032A (ja) | 燃料遮断弁 | |
JP4555209B2 (ja) | 燃料漏れ防止弁 | |
JP2011131710A (ja) | 燃料遮断弁 | |
JP2008240711A (ja) | 燃料遮断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