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2616B - 一种治疗脑溢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脑溢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32616B CN101732616B CN2010103004294A CN201010300429A CN101732616B CN 101732616 B CN101732616 B CN 101732616B CN 2010103004294 A CN2010103004294 A CN 2010103004294A CN 201010300429 A CN201010300429 A CN 201010300429A CN 101732616 B CN101732616 B CN 1017326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radix
- root
- rhizoma
- chinese medic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治疗脑溢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原料药组成:地榆炭、大蓟、小蓟、侧柏叶炭、白茅根、茜草、蒲黄、蒲黄炭、降香、血余炭、白及、仙鹤草、藕节、百草霜、棕榈炭、益母草、泽兰、牛膝、土鳖虫、珍珠母、牡蛎、天麻、钩藤、地龙、白僵蚕、全蝎、当归、白芍、石菖蒲、蟾酥、冰片、樟脑、熟地黄、何首乌、石斛、玉竹、鳖甲、龟板、陈皮、香附、乌药、郁金、石膏、知母、栀子、黄芩、苦参、生地黄、玄参、牡丹皮。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按照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制剂。本发明可显著改善肢体麻木、抽搐、偏瘫、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以及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等症状,临床疗效确切,疗效显著,见效迅速。由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基本采用了国家药典规定的药食同源药物进行组合,所以具有费用低廉、基本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脑溢血的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药的治疗脑溢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脑溢血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它是因血压突然升高,致使脑内微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较为典型的表现有一侧的肢体突然麻木、无力或瘫痪、口角歪斜、流口水、语言含糊不清或失语等现象。在出血灶的部位,血液能直接压迫脑组织,使其周围发生脑水肿,重则继发脑移位、脑疝等,患者中近三分之一死亡,三分之一出现终身性致残,近年临床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现代医学针对临床某一症状治疗,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找不到合适的治疗方法,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基于中医治疗脑溢血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标本兼治,虚实并治,内外通调,缓急兼收,筛选出滋阴潜阳、开窍化痰的天然植物药,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毒副作用极小的治疗脑溢血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不同的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崩解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是: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什克服以上所述的缺憾,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几乎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脑溢血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所要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脑溢血的中药组合物,主要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地榆炭1~100份、大蓟1~50份、小蓟1~50份、侧柏叶炭1~150份、白茅根1~100份、茜草1~150份、蒲黄1~100份、蒲黄炭1~100份、降香1~100份、血余炭1~100份、白及1~100份、仙鹤草1~150份、藕节1~150份、百草霜1~150份、棕榈炭1~100份、艾叶1~50份、益母草1~150份、泽兰1~50份、牛膝1~100份、土鳖虫1~50份、苏木1~100份、骨碎补1~100份、血竭1~30份、儿茶1~50份、石决明1~100份、珍珠母1~100份、牡蛎1~100份、代赭石1~50份、羚羊角1~50份、牛黄1~10份、珍珠1~100份、天麻1~100份、钩藤1~150份、地龙1~150份、白僵蚕1~150份、全蝎1~100份、酸枣仁1~100份、合欢皮1~100份、远志1~100份、灵芝1~100份、党参1~150份、当归1~150份、白芍1~100份。
优选为:
地榆炭50份、大蓟20份、小蓟20份、侧柏叶炭50份、白茅根50份、茜草30份、蒲黄30份、蒲黄炭30份、降香30份、血余炭20份、白及20份、仙鹤草30份、藕节30份、百草霜30份、棕榈炭30份、艾叶20份、益母草50份、泽兰30份、牛膝50份、土鳖虫15份、苏木30份、骨碎补50份、血竭10份、儿茶10份、石决明30份、珍珠母20份、牡蛎20份、代赭石15份、羚羊角5份、牛黄3份、珍珠20份、天麻50份、钩藤40份、地龙10份、白僵蚕10份、全蝎10份、酸枣仁30份、合欢皮40份、远志30份、灵芝30份、党参50份、当归50份、白芍50份。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份用量还可以是:
石菖蒲1~150份、苏合香1~100份、蟾酥1~50份、冰片1~50份、樟脑1~50份、熟地黄1~150份、何首乌1~150份、石斛1~150份、玉竹1~150份、鳖甲1~50份、龟板1~50份、枳实1~150份、木香1~150份、陈皮1~150份、香附1~150份、川楝子1~150份、乌药1~150份、郁金1~100份、姜黄1~100份、桃仁1~50份、红花1~50份、丹参1~100份、砂仁1~50份、厚朴1~150份、苍术1~100份、石膏1~150份、知母1~100份、芦根1~150份、天花粉1~150份、葛根1~300份、淡竹叶1~100份、栀子1~100份、夏枯草1~50份、谷精草1~50份、黄芩1~150份、黄柏1~150份、龙胆1~50份、秦皮1~100份、苦参1~50份、生地黄1~150份、玄参1~100份、牡丹皮1~100份、赤芍1~100份、金银花1~150份、公英1~150份、地丁1~100份、连翘1~50份、大黄1~150份、芦荟1~100份、郁李仁1~50份、地骨皮1~300份、泽泻1~100份、桂枝1~150份、川芎1~1500份、茯苓1~300份。
优选为:
石菖蒲50份、苏合香50份、蟾酥10份、冰片0份、樟脑10份、熟地黄50份、何首乌50份、石斛50份、玉竹50份、鳖甲30份、龟板30份、枳实50份、木香50份、陈皮100份、香附100份、川楝子50份、乌药50份、郁金20份、姜黄30份、桃仁20份、红花20份、丹参30份、砂仁30份、厚朴50份、苍术30份、石膏50份、知母30份、芦根50份、天花粉50份、葛根100份、淡竹叶50份、栀子50份、夏枯草30份、谷精草30份、黄芩50份、黄柏50份、龙胆20份、秦皮30份、苦参30份、生地黄50份、玄参30份、牡丹皮30份、赤芍30份、金银花30份、公英30份、地丁30份、连翘20份、大黄50份、芦荟30份、郁李仁30份、地骨皮100份、泽泻30份、桂枝50份、川芎30份、茯苓50份。
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崩解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是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等。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基于中医五脏阴阳辨证纲领的创新思路,结合泰一和浦创新理论体系“万病归宗理论”、“五脏阴阳辨证纲领”、“三维守恒调控法则”和临床治疗“双合原则”作为指导,结合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变的规律,按照创新药物体系进行分类,形成以“五脏基本功能调整、阴阳平衡协调方”为君,“五脏主要病机调整方”为臣,“重大疾病治疗方”为佐,“临床基本症状对症治疗方”为使的中药成药“创新药物体系”。
本发明所用的中草药原料药均可从中医药店购得,其规格符合国家医药标准。
用法用量:本发明的用药量取决于具体剂型,病人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作为指导:内服:1)胶囊剂:每天三次,每次服2~5粒,每粒含药量0.4克,温水送服。2)片剂:每天三次,每次2~4片,每片含药量0.5克,温水送服。3)丸剂:每天三次,每次5克,温水送服。4)颗粒剂:每天三次。每次5克,温水送服。
本发明针对脑溢血的治疗非常有效,各种原料药相互协调在一起能够起到最大程度发挥药效,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的自我协调能力,显著改善脏腑功能和临床自觉症状,此外还具有无毒副作用、费用较低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绝不限于本发明。
[实施例1] 胶囊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地榆炭50份、大蓟20份、小蓟20份、侧柏叶炭50份、白茅根50份、茜草30份、蒲黄30份、蒲黄炭30份、降香30份、血余炭20份、白及20份、棕榈炭30份、益母草50份、牛膝50份、土鳖虫15份、血竭10份、儿茶10份、石决明30份、珍珠母20份、牡蛎20份、天麻50份、钩藤40份、地龙10份、白僵蚕10份、全蝎10份、酸枣仁30份、合欢皮40份、远志30份、灵芝30份、党参50份、当归50份、白芍50份、石菖蒲50份、苏合香50份、蟾酥10份、冰片0份、樟脑10份、熟地黄50份、何首乌50份、鳖甲30份、龟板30份、芦根50份、天花粉50份、葛根100份、淡竹叶50份、栀子50份、夏枯草30份、谷精草30份、黄芩50份、黄柏50份、龙胆20份、秦皮30份、苦参30份、生地黄50份、玄参30份。
将上述重量的各组分混合后碾成细粉过1500目筛后装入胶囊即得。
[实施例2] 颗粒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地榆炭50份、大蓟20份、小蓟20份、侧柏叶炭50份、白茅根50份、茜草30份、蒲黄30份、蒲黄炭30份、降香30份、血余炭20份、白及20份、棕榈炭30份、益母草50份、牛膝50份、土鳖虫15份、血竭10份、儿茶10份、石决明30份、珍珠母20份、牡蛎20份、天麻50份、钩藤40份、地龙10份、白僵蚕10份、全蝎10份、酸枣仁30份、合欢皮40份、远志30份、灵芝30份、党参50份、当归50份、白芍50份、石菖蒲50份、苏合香50份、蟾酥10份、冰片0份、樟脑10份、熟地黄50份、何首乌50份、鳖甲30份、龟板30份、芦根50份、天花粉50份、葛根100份、淡竹叶50份、栀子50份、夏枯草30份、谷精草30份、黄芩50份、黄柏50份、龙胆20份、秦皮30份、苦参30份、生地黄50份、玄参30份。
将上述重量分各原料混合,碾成细粉过1500目筛后,加入乙醇做黏合剂,加入淀粉做填充剂,压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3] 片剂的制备
按照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地榆炭50份、大蓟20份、小蓟20份、侧柏叶炭50份、白茅根50份、茜草30份、蒲黄30份、蒲黄炭30份、降香30份、血余炭20份、白及20份、棕榈炭30份、益母草50份、牛膝50份、土鳖虫15份、血竭10份、儿茶10份、石决明30份、珍珠母20份、牡蛎20份、天麻50份、钩藤40份、地龙10份、白僵蚕10份、全蝎10份、酸枣仁30份、合欢皮40份、远志30份、灵芝30份、党参50份、当归50份、白芍50份、石菖蒲50份、苏合香50份、蟾酥10份、冰片0份、樟脑10份、熟地黄50份、何首乌50份、鳖甲30份、龟板30份、芦根50份、天花粉50份、葛根100份、淡竹叶50份、栀子50份、夏枯草30份、谷精草30份、黄芩50份、黄柏50份、龙胆20份、秦皮30份、苦参30份、生地黄50份、玄参30份。
将上述重量份各原料混合,碾成细粉过800~1200目细筛后,制成片剂即得。
[实施例4] 丸剂的制备
按照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地榆炭50份、大蓟20份、小蓟20份、侧柏叶炭50份、白茅根50份、茜草30份、蒲黄30份、蒲黄炭30份、降香30份、血余炭20份、白及20份、棕榈炭30份、益母草50份、牛膝50份、土鳖虫15份、血竭10份、儿茶10份、石决明30份、珍珠母20份、牡蛎20份、天麻50份、钩藤40份、地龙10份、白僵蚕10份、全蝎10份、酸枣仁30份、合欢皮40份、远志30份、灵芝30份、党参50份、当归50份、白芍50份、石菖蒲50份、苏合香50份、蟾酥10份、冰片0份、樟脑10份、熟地黄50份、何首乌50份、鳖甲30份、龟板30份、芦根50份、天花粉50份、葛根100份、淡竹叶50份、栀子50份、夏枯草30份、谷精草30份、黄芩50份、黄柏50份、龙胆20份、秦皮30份、苦参30份、生地黄50份、玄参30份。
将上述重量各原料混合,碾成细粉后过600~1000目筛后,制成丸剂即得。
[实施例5]口服液的制备
按照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地榆炭50份、大蓟20份、小蓟20份、侧柏叶炭50份、白茅根50份、茜草30份、蒲黄30份、蒲黄炭30份、降香30份、血余炭20份、白及20份、棕榈炭30份、益母草50份、牛膝50份、土鳖虫15份、血竭10份、儿茶10份、石决明30份、珍珠母20份、牡蛎20份、天麻50份、钩藤40份、地龙10份、白僵蚕10份、全蝎10份、酸枣仁30份、合欢皮40份、远志30份、灵芝30份、党参50份、当归50份、白芍50份、石菖蒲50份、苏合香50份、蟾酥10份、冰片0份、樟脑10份、熟地黄50份、何首乌50份、鳖甲30份、龟板30份、芦根50份、天花粉50份、葛根100份、淡竹叶50份、栀子50份、夏枯草30份、谷精草30份、黄芩50份、黄柏50份、龙胆20份、秦皮30份、苦参30份、生地黄50份、玄参30份。
将上述重量各原料混合,经三次煎煮后,将三次滤液混合,滤过,浓缩至规
定的浓度,放冷,原液灌封,辐照灭菌,检验后,包装成品,制成口服液即得。
[实验例]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脑溢血的临床疗效观察实验
一、实验对象的一般资料: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共治疗58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最大者69岁,年龄最小者只有36岁。
治疗方法:
用法用量: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药剂,其用法与用量如下:1)胶囊剂:每天三次,每次服2~5粒,每粒含药量0.4克,温水送服。2)片剂:每天三次,每次2~4片,每片含药量0.5克,温水送服。3)丸剂:每天三次,每次5克,温水送服。4)颗粒剂:每天三次。每次5克,温水送服。
疗程:一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6疗程。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体征完全改善,患者无任何不良感觉,神志清晰,心情舒畅,精神焕发。
显效:体征显著改善,患者基本无不良感觉,神志清晰,心情舒畅,精神很好。
有效:体征明显改变,偶感稍有不适,但能接受,神志清晰,心情较好,精力比较充沛。
无效:体征无任何改变,症状如前,神志昏沉,心情抑郁,精神萎靡不振。
典型病例:
1、张某某,男,65岁,农民。
脑溢血,出血量多,其瘀血流窜致额部皮下呈紫色,部分瘀血流入胃中再吐出来,故痛疼如刺,坐卧不安,须人扶坐,并用手不断按摩头额等处,左边上下肢不遂,腰腿酸软,言语蹇涩,大便不通已12日,故胸热常说糊话,脉弦数。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7日后,便已通,疼痛缓解,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5日,头部瘀血逐渐减少,头痛亦减,不需护理按摩,言语恢复,情绪渐稳,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个月,头痛继续好转,烦燥大减,食欲增,精神渐振,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个月,头部瘀血消失,患者言语流畅,疼痛未作,肢体活动自如,生活正常。
2、赵某,女,58岁,退休职工。
因患脑溢血3个多月,卧床不能翻身,不能活动,邀余诊治,病人面色苍白,说话无力,右下肢麻木,右手麻木,右臂疼痛,心烦,心乱,夜间发作,右下肢肌力减退,右臂运动无力,右手无力,手指活动受限,上腹饱满感,不思饮食,头晕,尿频,舌淡红,苔薄白。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7日后,手指较前灵活,右肢麻木疼痛缓解,可翻身,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个月,有人搀扶可下床稍事活动,手指灵活,上腹饱满感消失,心烦、心乱趋定,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个月,烦燥大减,食欲增加,精神渐振,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个月,已不借助任何东西,自己步行,且行动自如。
3、李某,女,50岁。
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经常头晕头痛,右上肢麻木。患者于1小时前因过度疲劳而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张口手撒,眼合,遗尿。入院对症治疗意识恢复,但余症未减,上下肢麻木不遂,言语不清,舌质淡红,苔薄,脉微细欲绝。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日后,右侧肢体偶尔抽动,左侧偏瘫,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7日,精神好转,能自己说话,惟言语不利,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4日,精神恢复,言语流畅,能翻身坐起,但左腿与左上肢活动欠灵,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个月,诸症消失,随访3年,患者身体健康,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
4、方某,女,39岁,会计。
高血压10余年,控制尚好,患者于早餐后洗碗时突发意识不清而坐在椅子上,肢体抽搐,烦躁,完全性失语,颅脑CT:左侧外囊底节区出血,舌红苔白,脉弱。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日后,意识渐清醒,肢体抽搐缓解,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7日,精神好转,言语恢复但不流利,烦燥大减,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4日,精神恢复,言语流畅,拄拐可下床活动,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个月,症状全部消失,随访至今,患者生活工作正常。
5、龚某,男,70岁,退休干部。
患者1周前,因为打麻将连续赢特别兴奋,他站起来喊了一声“满贯”,谁知话没说完,身子就倒了下去。经CT等检查,原来是因为兴奋过度而导致高血压脑溢血发作,患者意识不清,面色苍白,上下肢不遂,手指不利,腰腿酸软,言语不清,烦躁不安,舌淡红,苔薄,脉弦数。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7日后,意识逐渐恢复清醒,肢体偶尔可抽动,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5日,有人搀扶可下床稍事活动,手指恢复灵活,烦躁渐安,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个月,烦燥大减,精神渐振,不借助外力可自由活动,又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个月,患者行动自如,2年后随访,未复发。
6、邵某,男,81岁,退休科研人员。
患者于2天前作轻体力活动时突起左侧肢体无力,站立不稳,右手持物无力,口角歪斜入院,查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予内科保守治疗,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入院第二天,患者精神状况变差,问之不对答,对言语不理解,左侧肢体活动减少,出现发热,体温达38.5℃,嗜睡状,混合性失语。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日后,发热渐退,体温37.7℃,意识渐清醒,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7日,体温正常,意识清醒,嗜睡缓解,语言恢复但不流利,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5日,左侧肢体活动渐正常,精神渐振,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个月,言语流利,生活自理。
7、王某,男,49岁,工程师。
患者突然头晕,昏仆倒地,不省人事,面色晦暗,抽搐牙紧,口角流涎,左半身瘫痪,四肢发凉,口眼歪斜,开始在医院救治,不见好转,半昏迷状态,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减弱,做CT诊断为脑溢血。医院来请会诊,舌淡苔薄,诊其脉浮而细弦,浮脉举之有余,脉弦似丝。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小时后,意识渐清醒,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7日,四肢渐温,左半身恢复知觉,偶尔可动,口眼渐正,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个月,患者能自己坐起,诸症好转,口角流涎止,言语恢复,精神渐振,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个月,患者言语流畅,肢体活动自如,生活正常。
五、治疗结果:
所收治的58例病例中,经6个月治疗,其中治愈36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治疗脑溢血患者有极其显著疗效。
Claims (4)
1.一种治疗脑溢血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地榆炭50份、大蓟20份、小蓟20份、侧柏叶炭50份、白茅根50份、茜草30份、蒲黄30份、蒲黄炭30份、降香30份、血余炭20份、白及20份、棕榈炭30份、益母草50份、牛膝50份、土鳖虫15份、血竭10份、儿茶10份、石决明30份、珍珠母20份、牡蛎20份、天麻50份、钩藤40份、地龙10份、白僵蚕10份、全蝎10份、酸枣仁30份、合欢皮40份、远志30份、灵芝30份、党参50份、当归50份、白芍50份、石菖蒲50份、苏合香50份、蟾酥10份、冰片0份、樟脑10份、熟地黄50份、何首乌50份、鳖甲30份、龟板30份、芦根50份、天花粉50份、葛根100份、淡竹叶50份、栀子50份、夏枯草30份、谷精草30份、黄芩50份、黄柏50份、龙胆20份、秦皮30份、苦参30份、生地黄50份、玄参30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按照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口服制剂是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
4.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溢血药物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3004294A CN101732616B (zh) | 2010-01-19 | 2010-01-19 | 一种治疗脑溢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3004294A CN101732616B (zh) | 2010-01-19 | 2010-01-19 | 一种治疗脑溢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32616A CN101732616A (zh) | 2010-06-16 |
CN101732616B true CN101732616B (zh) | 2011-11-09 |
Family
ID=42456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30042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32616B (zh) | 2010-01-19 | 2010-01-19 | 一种治疗脑溢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32616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23368B (zh) * | 2011-12-19 | 2013-07-17 | 王保安 | 一种治疗脑血栓及脑溢血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429997B (zh) * | 2010-09-29 | 2013-09-04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一种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中药制剂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05001B (zh) * | 2011-05-25 | 2012-10-31 | 王延玲 | 一种治疗神经性心脏病的中药 |
CN103006965B (zh) * | 2011-09-27 | 2015-03-04 | 天津中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健胃理气功效的畜禽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688411A (zh) * | 2012-06-11 | 2012-09-26 | 宁同波 | 一种治疗颞动脉炎的中药制剂 |
CN103007086B (zh) * | 2012-12-29 | 2014-09-03 | 王丽华 | 一种治疗溃疡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599456B (zh) * | 2013-10-28 | 2015-08-26 | 李孔琳 | 一种用于治疗脑血栓的中药组合物 |
CN103599479B (zh) * | 2013-11-19 | 2016-04-13 | 太和县中医院 |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脑中风的中药 |
CN105998742A (zh) * | 2016-05-05 | 2016-10-12 | 马维善 | 醒脑清 |
-
2010
- 2010-01-19 CN CN2010103004294A patent/CN10173261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29997B (zh) * | 2010-09-29 | 2013-09-04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一种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中药制剂 |
CN102423368B (zh) * | 2011-12-19 | 2013-07-17 | 王保安 | 一种治疗脑血栓及脑溢血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32616A (zh) | 2010-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32616B (zh) | 一种治疗脑溢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85823B (zh) | 一种治疗心神不安、心慌失眠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1766791B (zh) | 一种治疗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16330B (zh) | 一种治疗心绞痛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66804B (zh) | 一种治疗鼻衄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57569A (zh) | 一种治疗脑血栓、脑梗塞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874891B (zh) | 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698090B (zh) | 一种治疗神昏、心厥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693099B (zh) | 一种治疗心动过速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11850B (zh) | 一种治疗心肌缺血、心悸怔忡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1703744B (zh) | 一种治疗心慌气短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961443B (zh) | 一种治疗腰腿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73651A (zh) | 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73650A (zh) | 一种治疗抽搐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97352B (zh) | 一种治疗倦怠乏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810835A (zh) | 一种治疗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874887B (zh) | 一种治疗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66754B (zh) | 一种治疗神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73621B (zh) | 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80228B (zh) | 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91391A (zh) | 一种治疗心血管梗塞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57570B (zh) | 一种治疗小脑萎缩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21619A (zh) | 一种治疗脑干肿瘤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810787B (zh) | 一种治疗心烦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816756B (zh) | 一种治疗心烦易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 Termination date: 2014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