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9651B - 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连接盒的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连接盒的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19651B CN101719651B CN2009102488625A CN200910248862A CN101719651B CN 101719651 B CN101719651 B CN 101719651B CN 2009102488625 A CN2009102488625 A CN 2009102488625A CN 200910248862 A CN200910248862 A CN 200910248862A CN 101719651 B CN101719651 B CN 1017196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fiber
- cable
- conductor
- box
- fiber spl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种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连接盒的应用,其操作步骤是:设置电缆预留长度,露出线芯并分开电缆圆形分割导体,把带不锈钢护套的光纤从两扇形导体单元之间缝隙引出;切除部分圆形分割导体后与电缆导体连接管连接,然后在电缆导体连接管外进行光纤熔接,将光纤规整的盘在半圆形光纤接头盒内固定,然后进行连接盒的其他操作。它解决了现有连接工艺存在的移动光纤费力,接头处测温不准确等问题,其连接工艺合理,现场施工容易、操作简单、快捷,能满足电力电缆线路安全运行的在线实时温度检测、老化监测、实时故障监测预警的自动监控要求,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正常电缆及光纤的连接作业,显著提高施工作业的可靠性和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线路用的连接盒的连接方法。特别是一种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连接盒的应用,它主要用于将测温光纤直接设置在绞合成型的圆形分割导体中心的多段复合电力电缆,通过专用的连接盒连接成所需要的电力电缆线路。
背景技术
随着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力部门为确保电力电缆线路中的传输强电电能的安全运行,要求利用测温光纤对整个线路中的电缆进行以下安全运行的自动监控:第一、在线实时温度检测,以便对整个线路中的电缆实现运行状态监测,有效地监测电缆在不同负载和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发热状态,积累历史技术数据,进行载流量限度分析,可以保证在不超过电缆允许运行温度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发挥整个线路中的电缆的传输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第二、老化监测,发现电缆上的局部过热点,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延缓电缆老化速度。第三、实时故障监测预警,及时发现电缆运行过程中外界因素导致的破坏等。但因现有超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复合电力电缆不能把测温光纤放入电缆导体中心,故达不到理想的准确测量电缆导体温度的目的,从而无法满足对整个线路实现运行状态自动监控的要求。
通常电力电缆线路是由多段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通过连接盒连接组成的。目前国内、外带光纤测温系统的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连接盒一般是由电缆导体连接管、连接盒的橡胶绝缘体、金属保护管、光纤接头盒、光纤熔接保护管等组成。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710133245.1的“海底光纤复合电力电缆接头盒及其连接工艺”和200720046387.X的“海底光纤复合电力电缆接头盒”公开的结构都是将光纤在接头的绝缘外面零电位处以不同的方式连接。常见的带光纤测温系统的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连接盒一般由电缆导体连接管、橡胶绝缘体、金属保护管等构成。设置在电缆绝缘外面、金属护套内的带不锈钢护套的光纤在橡胶绝缘体外面熔接,光纤熔接点保护管及余长的光纤固定在平面形的光纤接头盒内,外面盖有保护盖。它只能用于电缆绝缘表面与外护套之间设置测温光纤的电缆之间的连接。也只能测量电缆连接盒橡胶绝缘体表面的温度。不能准确的监测连接盒导体连接管的实际温度。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720199186.3的“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和200710172196.2的“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及连接方法”所公开的都是一种专用于连接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710172197.7的“复合光纤的高压电力电缆”的中间接头。它是一种将两个电缆导体内设置有光纤通道的新型光纤复合电力电缆进行连接的技术方案,该中间接头是由电缆导体连接管、橡胶绝缘体、金属保护管、光纤熔接保护管等构成的。光纤熔接头保护管设置在导体连接管内。熔接时将两端电缆导体通道内的光纤从通道内拉出到导管外进行熔接,熔接后再将拉出的光纤退回到电缆导体通道内。电缆连接盒是在电缆铺设后的接头工井内制作,空间较小,操作不方便。超高压电缆的外径一般在90-180毫米左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为20倍的电缆外径。两段电缆连接时,要将其中一段向后移动1/2导体连接管的长度是很费力的,再向后移动光纤接头的长度就更难做到;电缆向后移动,然后再向前移动才能穿入导体连接管进行连接。所有的移动都是靠人力抬起电缆进行操作,移动过程中电缆端头稍有上下、左右的摆动,象头发丝一样细的玻璃纤维光纤就会折断。将设在通道内的光纤拉出来比较容易,熔接后再将光纤退回通道内很困难。若光纤不能均匀的退回通道,拉出的长度集中在通道端口,使光纤弯曲半径过小,测量光波衰减增大,测量数据就不准确或无法测量。单模光纤的直径一般为50-100微米,熔接时光纤端面要平行,光纤要同心,如光纤不能自由移动将造成熔接缺陷,使信号传输失真。光纤熔接后两端电缆导体的连接是用与电缆导体相同材料的金属管用机械压接的办法进行连接。为了保证电缆运行时的电气及机械性能要求,一般压缩比要求在10-12的范围,也就是说被压接部分的外径尺寸压接后将缩小10-12%。压接后设置在导体连接管中心的通道及通道内的光纤很可能已经损坏,无法进行在线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连接盒的应用,它解决了现有连接工艺存在的移动光纤费力,接头处测温不准确,并且容易损坏光纤等问题,其连接工艺合理,现场施工容易、操作简单、快捷,不仅能满足确保整个电力电缆线路安全运行的在线实时温度检测、老化监测、实时故障监测预警的自动监控要求,而且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正常电缆及光纤的连接作业,显著提高施工作业的可靠性和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连接盒的应用的技术要点是:所述连接盒是专用于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的主要由电缆导体连接管、连接盒的橡胶绝缘体、金属保护管、光纤熔接保护管、半圆形光纤接头盒、保护盖构成的连接盒,具体应用的操作步骤是:
步骤一:设置被连接的两段所述电缆预留长度分别不小于所述保护盖长度的2倍,按正常的施工方法去掉上述电缆预留长度的塑料护套、金属护套;
步骤二:沿轴向将所述电缆预留长度的线芯表面的电缆绝缘切除,露出电缆扇形导体单元绞合成的圆形分割导体;
步骤三:将所述扇形导体单元分开,把带不锈钢护套的光纤在电缆圆形分割导体相邻的两扇形导体单元之间缝隙引出;
步骤四:将引出所述带不锈钢护套的光纤的电缆圆形分割导体的扇形导体单元恢复初始绞合形状,切除等于所述预留长度中的所述保护盖长度的电缆圆形分割导体,将余下的所述电缆圆形分割导体,与所述电缆导体连接管按正常的压接方法连接好;
步骤五:在所述电缆导体连接管的表面扣上两个所述半圆形光纤接头盒,并将所述半圆形光纤接头盒与所述电缆导体连接管用螺栓固定,引出导体外的所述带不锈钢护套的光纤保留30毫米长的不锈钢护套,其余的不锈钢护套去掉后,露出裸光纤,将所述光纤熔接保护管套到待熔接的裸光纤的一端;
步骤六:按正常的光纤熔接前的处理方法将所述裸光纤的端头处理好,并进行裸光纤熔接,在光纤熔接处套上所述光纤熔接保护管。
步骤七:先将所述光纤熔接保护管固定在所述半圆形光纤接头盒内,再将余长的光纤规整的盘在所述半圆形光纤接头盒内固定;
步骤八:扣上所述半圆形光纤接头盒的两个半圆形的所述保护盖,并使所述保护盖与半圆形光纤接头盒等电位连接在所述保护盖外,套上半导电热缩管并加热收缩,使所述保护盖固定在所述半圆形光纤接头盒上,所述半导电热缩管与所述连接盒的橡胶绝缘体内的高压屏蔽电极实现有效的等电位连接,然后进行连接盒的其他操作。
所述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包括将圆形导体分割成形状相同的扇形导体单元,绞合围绕成的圆形分割导体中相邻的两个扇形导体单元之间用绝缘隔层隔开,带不锈钢护套的光纤置入圆形分割导体中心围成的有固定形状的空间内,在之后的电缆制造的所有各个工序、出厂试验及电缆在施工现场铺设的过程中,上述空间都不会改变或变形。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发明的连接盒与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配合使用,而该电缆又是采用本发明人的“复合电力电缆导体中心绞合光纤的方法”,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常用的电缆绞合工艺加工出的符合现有超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标准规定的产品,其带不锈钢护套的光纤置入圆形分割导体中心围成的有固定形状的空间,在之后的电缆制造的所有各个工序、出厂试验及电缆在施工现场铺设的过程中,上述空间都不会改变或变形,置入复合电力电缆导体中心的光纤可以在该空间内沿其轴向自由地移动,所以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电缆的相关连接部件结构的条件下进行安装。因此,它解决了现有连接工艺存在的移动光纤费力,接头处测温不准确,并且容易损坏光纤等问题,其不仅能满足确保整个电力电缆线路安全运行的在线实时温度检测、老化监测、实时故障监测预警的自动监控要求,而且连接工艺合理,现场施工容易、操作简单、快捷,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正常电缆及光纤的连接作业,显著提高施工作业的可靠性和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连接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法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电缆导体连接管、2连接盒的橡胶绝缘体、3金属保护管、4电缆绝缘、5电缆圆形分割导体、6电缆的金属护套、7带不锈钢护套的光纤、8光纤熔接保护管、9半圆形光纤接头盒、10.保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2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该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连接盒的应用是专用于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的主要由电缆导体连接管1、连接盒的橡胶绝缘体2、金属保护管3、光纤熔接保护管8、半圆形光纤接头盒9、保护盖10构成的连接盒。
本实施例中的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是采用本发明人的“复合电力电缆导体中心绞合光纤的方法”,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常用的电缆绞合工艺加工出的符合现有超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标准规定的产品。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这种方法制造出的截面超过800平方毫米的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采用分割导体结构。它包括将圆形导体分割成形状相同的扇形导体单元,绞合围绕成的圆形分割导体中相邻的两个扇形导体单元之间用绝缘隔层隔开,带不锈钢护套的光纤置入圆形分割导体中心围成的有固定形状的空间内,在之后的电缆制造的所有各个工序、出厂试验及电缆在施工现场铺设的过程中,上述空间都不会改变或变形。
该“复合电力电缆导体中心绞合光纤的方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利用现有框式绞线机绞合并通过扇形压模,将圆铜单线绞合紧压成型为4-6个形状相同的扇形导体单元。其次将紧压成型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扇形导体单元之间用绝缘纸带隔开,再把用绝缘纸带隔开的所述扇形导体单元绞合成圆形分割导体,与此同时把带不锈钢护套的光纤一起绞入所述圆形分割导体中心围成的有固定形状的空间内,并使所述带不锈钢护套的光纤在所述空间内沿其轴向自由地移动;这个有固定形状空间的有效内切圆的直径大约可达3-4毫米,在之后的电缆制造的所有其它各个工序、出厂试验及电缆在施工现场铺设的过程中,该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的上述空间都不会改变或变形。最后在所述圆形分割导体的外周依次设置半导电屏蔽层、交联聚乙烯绝缘体、绝缘半导电屏蔽层、金属护套和塑料护套,即制成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盒构件基本采用现有连接盒常用的构件。
本发明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连接盒的应用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步骤一:设置被连接的两段上述电缆预留长度分别不小于保护盖10长度的2倍,按正常的施工方法去掉上述电缆预留长度的塑料护套、金属护套;
步骤二:沿轴向将电缆预留长度的线芯表面的电缆绝缘4切除,露出电缆扇形导体单元绞合成的圆形分割导体5。
步骤三:将上述扇形导体单元分开,把带不锈钢护套的光纤7在电缆圆形分割导体5相邻的两扇形导体单元之间缝隙引出。
步骤四:将引出带不锈钢护套的光纤7的电缆圆形分割导体5的扇形导体单元恢复初始绞合形状,切除等于预留长度中的保护盖10长度的电缆圆形分割导体,将余下的电缆圆形分割导体5,与电缆导体连接管1按正常的压接方法连接好。
步骤五:在电缆导体连接管1的表面扣上两个半圆形光纤接头盒9,并将半圆形光纤接头盒9与电缆导体连接管1用螺栓固定,引出导体外的带不锈钢护套的光纤7保留30毫米长的不锈钢护套,其余的不锈钢护套去掉后,露出裸光纤,将光纤熔接保护管8套到待熔接的裸光纤的一端。
步骤六:按正常的光纤熔接前的处理方法将裸光纤的端头处理好,并进行裸光纤熔接,熔接前要保证两端被熔接的光纤端面平行,并且同心;在光纤熔接处套上光纤熔接保护管8。
步骤七:先将光纤熔接保护管8固定在半圆形光纤接头盒9内,再将余长的光纤规整的盘在半圆形光纤接头盒9内固定,盘纤时要注意光纤的弯曲半径应满足光纤允许的弯曲半径。
步骤八:扣上半圆形光纤接头盒8的两个半圆形的金属保护盖10,并使保护盖10与半圆形光纤接头盒8等电位连接在保护盖10外,绕包两层半导电带,套上半导电热缩管并加热收缩,使保护盖10固定在半圆形光纤接头盒8上,可以保护盘在半圆形接头盒内的光纤及熔接头不受外力破坏。半导电热缩管可以与连接盒的橡胶绝缘体2内的高压屏蔽电极实现有效的等电位连接,然后进行连接盒的其他操作。
本发明的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连接盒可使两段被连接的电缆内设置的测量电缆运行时,导体温度变化的光纤实现了连续测量,同时也可以测量电缆导体连接管1表面的温度。裸光纤的弯曲半径一般在大于30毫米时传输损耗可忽略不计,光纤熔接保护管8的长度为40-60毫米。一般平面接头盒的有效盘纤尺寸为长150毫米,宽90毫米。本发明所采用的半圆形光纤接头盒9的长度为160毫米,最小半圆直径为60毫米,等效宽度大于90毫米,光纤在盒内可沿平面和弧面两个方向弯曲,可以保证每个方向的弯曲半径都大于30毫米。
连接盒的橡胶绝缘件2的安装要求是电缆导体压接后安装在导体外的金属或半导电屏蔽罩的外径要求,是小于电缆绝缘4的外径2-6毫米。本发明的半圆形光纤接头盒9的最小外径尺寸为60毫米加上容纳光纤熔接保护管8的深度、加上保护盖10的厚度、加上半导电热缩管的厚度最大外径约为72毫米。本发明的连接盒适用于电缆绝缘外径大于75毫米的超高压交联聚乙绝缘的分割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的连接。
Claims (2)
1.一种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连接盒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盒是专用于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的主要由电缆导体连接管、连接盒的橡胶绝缘体、金属保护管、光纤熔接保护管、半圆形光纤接头盒、保护盖构成的连接盒,具体应用的操作步骤是:
步骤一:设置被连接的两段所述电缆预留长度分别不小于所述保护盖长度的2倍,按正常的施工方法去掉上述电缆预留长度的塑料护套、金属护套;
步骤二:沿轴向将所述电缆预留长度的线芯表面的电缆绝缘切除,露出电缆扇形导体单元绞合成的圆形分割导体;
步骤三:将所述扇形导体单元分开,把带不锈钢护套的光纤从电缆圆形分割导体中相邻的两扇形导体单元之间的缝隙引出;
步骤四:将引出所述带不锈钢护套的光纤的电缆圆形分割导体的扇形导体单元恢复初始绞合形状,切除等于所述保护盖长度的电缆圆形分割导体,将余下的所述电缆圆形分割导体,与所述电缆导体连接管按正常的压接方法连接好;
步骤五:在所述电缆导体连接管的表面扣上两个所述半圆形光纤接头盒,并将所述半圆形光纤接头盒与所述电缆导体连接管用螺栓固定,引出导体外的所述带不锈钢护套的光纤保留30毫米长的不锈钢护套,其余的不锈钢护套去掉后,露出裸光纤,将所述光纤熔接保护管套到待熔接的裸光纤的一端;
步骤六:按正常的光纤熔接前的处理方法将所述裸光纤的端头处理好,并进行裸光纤熔接,在光纤熔接处套上所述光纤熔接保护管;
步骤七:先将所述光纤熔接保护管固定在所述半圆形光纤接头盒内,再将余长的光纤规整的盘在所述半圆形光纤接头盒内固定;
步骤八:扣上所述半圆形光纤接头盒上的两个半圆形的所述保护盖,并使所述保护盖与半圆形光纤接头盒等电位连接在所述保护盖外,套上半导电热缩管并加热收缩,使所述保护盖固定在所述半圆形光纤接头盒上,所述半导电热缩管与所述连接盒的橡胶绝缘体内的高压屏蔽电极实现有效的等电位连接,然后进行连接盒的其他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连接盒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包括将圆形导体分割成形状相同的扇形导体单元,绞合围绕成的圆形分割导体中相邻的两个扇形导体单元之间用绝缘隔层隔开,带不锈钢护套的光纤置入圆形分割导体中心围成的有固定形状的空间内,在之后的电缆制造的所有各个工序、出厂试验及电缆在施工现场铺设的过程中,上述空间都不会改变或变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488625A CN101719651B (zh) | 2009-12-29 | 2009-12-29 | 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连接盒的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488625A CN101719651B (zh) | 2009-12-29 | 2009-12-29 | 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连接盒的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19651A CN101719651A (zh) | 2010-06-02 |
CN101719651B true CN101719651B (zh) | 2011-12-14 |
Family
ID=42434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4886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19651B (zh) | 2009-12-29 | 2009-12-29 | 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连接盒的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1965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60632B (zh) * | 2011-10-08 | 2013-04-17 | 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 智能电网光纤复合缆终端预留光纤工艺方法 |
CA2877305C (en) * | 2012-06-21 | 2016-05-24 | Abb Technology Ltd | A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jointing a first and a second optical fibre of a composite cable |
CN103208770B (zh) * | 2013-04-28 | 2016-08-10 |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 110kV电缆中间接头附件及其连接方法 |
CN105118563B (zh) * | 2015-08-10 | 2017-07-25 | 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光纤复合架空绝缘集束电缆的连接装置及使用方法 |
CN106855443B (zh) * | 2015-12-09 | 2019-12-24 | 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电缆中间接头导体温度测量结构 |
KR101785014B1 (ko) | 2017-05-18 | 2017-10-12 | 주식회사 정화엔지니어링 | 고정력을 향상시킨 배전 케이블 연결 커플러 |
CN107990990A (zh) * | 2017-12-15 | 2018-05-04 | 安徽龙联智能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温度检测电缆 |
CN107884080A (zh) * | 2017-12-15 | 2018-04-06 | 安徽龙联智能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电缆光纤转接组件 |
CN108269651B (zh) * | 2018-01-18 | 2024-04-26 | 浙江图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半导电带及半导电带在高压电缆接头内的绕包方法 |
CN110082659A (zh) * | 2019-06-11 | 2019-08-02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内置式高压电缆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JP7580358B2 (ja) | 2021-10-01 | 2024-11-11 |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の接続構造及び光ファイバの接続方法 |
-
2009
- 2009-12-29 CN CN2009102488625A patent/CN10171965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19651A (zh) | 2010-06-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19651B (zh) | 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连接盒的使用方法 | |
CN201160014Y (zh) | 复合光纤的高压电力电缆 | |
CN206379213U (zh) | 一种全阻水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 |
CN101714433A (zh) | 复合电力电缆导体中心绞合光纤的方法 | |
CN114171250B (zh) | 坚强智能电网特高压系统智控配电装置专用特种控制电缆 | |
CN101458978B (zh) | 复合光纤的高压电力电缆 | |
CN101719650B (zh) | 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户外终端的应用 | |
CN102231508B (zh) | 一种oplc电缆终端头光电分离方法 | |
CN112071497A (zh) | 一种额定电压的10kv~35kv光纤复合架空绝缘电缆 | |
CN112635121A (zh) | 同心式光纤复合导线电缆及其制备工艺 | |
CN111477399A (zh) | 光纤感温智能供电电缆 | |
CN101719652B (zh) | 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gis终端的应用 | |
CN113949028A (zh) | 一种城域配电网用光纤复合架空绝缘电缆敷设接续总成 | |
CN209199655U (zh) | 光纤复合高压电力电缆 | |
CN214313717U (zh) | 一种用于光纤复合电缆的中间接头 | |
EP3782170A1 (de) | Unterirdisch verlegbares energiekabel, insbesondere seekabel | |
CN209233446U (zh) | 一种复合中压交联电力电缆接头 | |
CN213660059U (zh) | 一种110kV轨道交通用轻型绝缘光电复合交流电力电缆 | |
CN212516674U (zh) | 一种额定电压的10kv~35kv光纤复合架空绝缘电缆 | |
CN209148930U (zh) | 一种带绝缘光缆的光纤复合架空相线 | |
CN101930807A (zh) | 一种综合贯通地线 | |
CN215577884U (zh) | 一种光纤复合高压电力电缆 | |
CN221126876U (zh) | 一种内置测温光纤高压电缆接头 | |
CN2632815Y (zh) | 具有温度监视功能的电缆 | |
CN202373380U (zh) | 智能测温圆形光纤多芯交联电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 Termination date: 201612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