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712346B - 车辆的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2346B
CN101712346B CN 200910174641 CN200910174641A CN101712346B CN 101712346 B CN101712346 B CN 101712346B CN 200910174641 CN200910174641 CN 200910174641 CN 200910174641 A CN200910174641 A CN 200910174641A CN 101712346 B CN101712346 B CN 1017123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cover
dazzle device
proterosoma
device parts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7464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2346A (zh
Inventor
高桥大辅
桥本义春
吉田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12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2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2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23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62J17/04Wind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对具有遮光板部件的车辆的前部结构而言,可以提高车辆的外观性。该车辆的前部结构具有:手柄罩后半体(44)、手柄罩前半体(43)、设于手柄罩前半体(43)的上前部的遮光板部件(46)。在遮光板部件(46)的左右端部,设有将遮光板部件(46)安装于手柄罩前半体(43)的遮光板安装部(114L、114R),在手柄罩前半体(43)上,以覆盖遮光板安装部(114L、114R)的方式安装有装饰部件(48L、48R),该装饰部件的后部(49)一直延伸到手柄罩后半体(44)侧。

Description

车辆的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的改进,该车辆前部结构在手柄罩上安装有用于遮挡直射阳光的遮光板部件。
背景技术
已知有如下车辆,该车辆设有构成车体罩的一部分且覆盖手柄管的手柄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6592号公报(图3)
在专利文献1的图3中,覆盖作为手柄管的手柄杆的手柄罩50(附图标记借用该公报中的附图标记,以下相同)由手柄罩前半体51和手柄罩后半体52构成。
在手柄罩前半体51上设有用于配置前灯的前灯用开口54,在手柄罩后半体52上设有用于配置仪表的仪表用开口57。
但对专利文献1的车辆而言,若研究在手柄罩50上安装遮光板部件的情况,则设于遮光板部件且安装于手柄罩50的安装部在手柄罩50的表面露出。由于安装部露出,因此,在车辆的外观性方面存在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对具有遮光板部件的车辆的前部结构而言可以提高车辆的外观性。
第一方面发明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具有:头管、能够转向地设于该头管的手柄管、覆盖该手柄管的后方且与手柄管一体地转动的手柄罩后半体、覆盖该手柄管的前方且与手柄管一体地转动的手柄罩前半体、设于该手柄罩前半体的上前部且遮挡直射阳光的遮光板部件,该车辆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在遮光板部件的左右端部,设有将遮光板部件安装于手柄罩前半体的遮光板安装部,在手柄罩前半体上,以覆盖遮光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有装饰部件,该装饰部件的后部一直延伸到手柄罩后半体侧。
第二方面发明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手柄罩前半体上配置有头灯的透镜,该透镜配置于遮光板部件的下方,沿着该透镜的左右的轮廓部且以使透镜和遮光板部件连续的方式配置有遮光板部件的轮廓,装饰部件以沿着透镜的左右端部的方式配置。
第三方面发明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手柄罩后半体上安装有仪表单元,沿该仪表单元的侧面配置有装饰部件。
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由于在手柄罩前半体上以覆盖设于遮光板部件的遮光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有装饰部件,由于装饰部件覆盖住遮光板安装部,因此,可以提高遮光板部件周边部的外观性。
除此之外,由于装饰部件的后部一直延伸到手柄罩后半体侧,因此,手柄罩前半体和手柄罩后半体的配合部被装饰部件覆盖。由于利用装饰部件覆盖住配合部,因此,可以提高手柄罩的外观性。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由于沿着头灯的透镜的左右轮廓部,以使透镜和遮光板部件连续的方式配置有遮光板部件的轮廓,因此,可以使自透镜的左右轮廓部到遮光板部件的轮廓线连续。
除此之外,由于装饰部件以沿着透镜的左右端部的方式配置,因此,可以使透镜和装饰部件之间的轮廓线突出。
分别沿透镜的左右轮廓部及端部来配置遮光板部件和装饰部件,由此,根据车辆前部可以具有更有特征性的外观。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在手柄罩后半体上安装有仪表单元,沿该仪表单元的侧面配置有装饰部件。除手柄罩后半体之外,使装饰部件沿着仪表单元的侧面,因此,可以提高仪表单元周围的外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车辆前部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从3方向看到的图;
图4是图2的从4方向看到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车辆前部的前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把手柄罩的分解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在支承部件支承手柄罩后半体及头灯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在设于手柄罩前半体的缺口部可装卸地安装盖部件的后视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可以使风窗玻璃的支柱穿过在手柄罩前半体设置的缺口部的后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手柄罩周围的分解立体图;
图11(a)和11(b)是本发明的遮光板部件的外观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遮光板部件和手柄罩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剖面图;
图13(a)和13(b)是本发明的安装于手柄罩的遮光板部件的作用说明图;
图14是图8的14-14线剖面图及作用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机动二轮车(车辆)        11头管
17手柄管                  43手柄罩前半体
44手柄罩后半体            46遮光板部件
48L、48R装饰部件          52仪表单元
53仪表单元的侧面          54头灯的透镜
55透镜的左轮廓部          56透镜的右轮廓部
57遮光板部件的轮廓(上)    58遮光板部件的轮廓(左)
59遮光板部件的轮廓(右)
114L、114R第一遮光板安装部(遮光板安装部)
115L、115R第二遮光板安装部(遮光板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图中,“上”、“下”、“左”、“右”、“前”、“后”分别表示以驾驶者为基准的方向。另外,图面是从附图标记的指向看到的图。
图1是本发明的车辆的侧视图,作为车辆,机动二轮车10为低底盘式机动二轮车,自头管11延伸有侧面看为U字形的主架12,并自该主架12延伸有座位导轨13构成车架,将前叉15可旋转地安装于头管11,将前轮16安装于该前叉15,在前叉15的上端,将手柄管17可转向地安装于头管11,将动力单元18上下可摇动地安装于主架12的后部,将后轮19安装于该动力单元18,在动力单元18和座位导轨13之间设置后缓冲器22,将前后二人座23载置于座位导轨13,将燃料箱24配置于该前后二人座23的下方,并且配置可收纳头盔25的收纳箱26,由与手柄管17一体地转动的手柄罩42包围手柄管17,由前罩27及腿部遮护板28包围头管11及主架12的一部分,由脚踏板29及下罩31包围主架12的剩余部分,并由侧罩32及后罩33包围座位导轨13。
在图1中,附图标记34是前挡泥板、35是制动钳、36是后挡泥板、37是空气滤清器、38是方向指示灯。
图2是本发明的车辆前部的侧视图,车辆前部40具有:前罩27;设于该前罩27的上方且覆盖驾驶员操纵的手柄管17的前方,并且与手柄管17一体地转动的手柄罩前半体43;自后方与该手柄罩前半体43对接且覆盖手柄管17的后方,并且与手柄管17一体地转动的手柄罩后半体44;设于手柄罩前半体43的方向指示灯38及头灯39;设于手柄罩前半体43的上前部且遮挡直射阳光的遮光板部件46;自上方覆盖当手柄罩前半体43的后端面43b和手柄罩后半体44的前端面44a对接时形成的配合部47的装饰部件48。
装饰部件48的后部49一直延伸到手柄罩后半体44侧。即,配合部47的上方被装饰部件48覆盖。
设于手柄罩前半体43上部的遮光板部件46一并具有对行进风进行整流的功能。关于遮光板部件46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图3是图2的从3所示的方向看到的图,在手柄罩后半体44上安装有包含速度计、行驶距离累计指示仪等的仪表单元52,沿该仪表单元的侧面53、53,装饰部件48L、48R连续地配置。
除手柄罩后半体44之外,使装饰部件48L、48R沿着仪表单元的侧面53,因此可以使仪表单元52周围的外观性显眼。
图4是图2的从4所示的方向看到的图,在手柄罩前半体43上配置有头灯39的透镜54,该透镜54配置于遮光板部件46的下方,沿着该透镜54左右的轮廓部55、56且以使透镜54和遮光板部件46连续的方式配置有遮光板部件46的轮廓57,并且,装饰部件48L、48R配置成沿着作为透镜端部的轮廓部55、56。
由于沿着头灯39的透镜54的轮廓部55、56且以使透镜54和遮光板部件46连续的方式配置有遮光板部件的轮廓57~59,因此,可以使自透镜54的轮廓部55、56到遮光板部件46的轮廓线连续。
通过在透镜的轮廓部55、56上配置遮光板部件的轮廓57~59,并且配置装饰部件48L、48R,由此可以使车辆前部具有更有特征性的外观。
以下,在图5~图7中,对安装于手柄管17的部件、向设于手柄管17的支承部件安装的手柄罩42和头灯39等部件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图5是本发明的车辆前部的前视图,在手柄罩前半体43上安装有方向指示灯38L、38R(L是表示左、R是表示右的尾标。以下相同)和头灯39,在手柄管17的左侧具有左把手61L、左制动杆62L、左液压主缸64L及左支承部件65L。在手柄管17的右侧具有右把手61R、右制动杆62R、右液压主缸64R及右支承部件65R。
安装于手柄管17的左右支承部件65L、65R是用于安装手柄罩42并且支承头灯39的部件。关于详细结构将在后面叙述。
在本实施例中,设于左右的液压主缸64L、64R都用于制动器,也可以将它们中的一个用于离合器。
图6是本发明的手柄罩的分解图,手柄罩42考虑到向手柄管17的装卸,其由手柄罩前半体43、手柄罩后半体44和将这些半体43、44连结的小螺钉68L、69L、68R、69R构成。
在手柄罩前半体43的中央具有头灯用开口71,并且,在该头灯用开口71的上方和下方具有安装头灯的三个拧入支座面72、73L、73R。
手柄罩后半体44具有仪表单元52嵌入的仪表用开口74,在仪表用开口74的下方左右,具有所述液压主缸64L、64R的左右开口部75L、75R。左右开口部75L、75R是对贮油箱的油量进行检查的检查孔并兼作光轴调整孔,对该光轴调整孔而言,在头灯39左右的光轴调整螺钉(图7中的附图标记149)上插入有工具。
在手柄罩42的内侧设有仪表单元52。
以下参照图5及图6对方向指示灯38L、38R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在设于手柄罩前半体43的下部且与手柄罩后半体44的配合部相连的底部152上开设方向指示灯安装孔151L、151R。在底部152的内侧,自所述底部152的下方通过螺钉连结而安装具有连结部件153...(...表示多个)的左右转向灯支架154L、154R。在自转向灯支架154L、154R向下方延伸的延伸片155L、155R上分别经由螺母156、156安装有左右的方向指示灯38L、38R。
转向灯支架154L、154R由如下部件构成:安装于底部152内侧面的支座部158L、158R;安装有左右方向指示灯38L、38R的延伸片155L、155R,该延伸片155L、155R与该支座部158L、158R成大致直角地设置且自支座部158L、158R穿过方向指示灯安装孔151L、151R而向下方延伸。
根据该方向指示灯38L、38R的安装结构,由于转向灯支架154L、154R设于手柄罩前半体43的内侧,因此,不用担心有损车辆的外观性。除此之外,由于事先在手柄罩前半体43上,以使延伸片155L、155R自方向指示灯安装孔151L、151R向下方延伸的方式安装转向灯支架154L、154R,并在该延伸片155L、155R上安装方向指示灯38L、38R,因此,涉及方向指示灯38L、38R的组装,可以得到良好的作业性。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在支承部件65支承手柄罩后半体44及头灯39的情况的侧视图。
在手柄管17上安装有具有手柄罩的支承部76及头灯的支承部77的支承部件65,在该支承部件65上安装有作为手柄罩42的构成部件的手柄罩后半体44。
此外,在支承部件65上设有可安装风窗(スクリ一ン)支架(图9中的附图标记99)的支架保持部78,该风窗支架支承后述的风窗。支架保持部78由如下部件构成:承接风窗支架99的支座部81;设于该支座部81且自风窗支架99侧插入的未图示的连结部件被拧入的焊接螺母82、82。
在头灯的支承部77上开设支承孔83,自头灯的后面39b向后方延伸的突出部84与该支承孔83卡合,由此,头灯39被支承部件65支承。
另外,在手柄罩的支承部76上开设止动孔85,以与该止动孔85吻合的方式在手柄罩后半体44的前面设有安装座86,通过将止动螺钉87自前方拧入手柄罩后半体44,从而在支承部件65上安装手柄罩后半体44。
手柄管17周围的组装顺序如下:首先,在手柄罩前半体(图2中的附图标记43)上安装头灯39并安装左右方向指示灯(图5中的附图标记38L、38R),接着,在手柄罩后半体44上安装仪表单元(图3中的附图标记52)并在手柄罩的支承部76上安装手柄罩后半体44,最后,在手柄罩后半体44上安装手柄罩前半体43,由此进行手柄周围的组装。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在设于手柄罩前半体43的缺口部可装卸地安装盖部件的情况的后视图,在设于手柄罩前半体43的上端部左右的缺口部89L、89R,可装卸地设置有盖部件91L、91R。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可以使风窗玻璃的支柱穿过在手柄罩前半体设置的缺口部的情况的后视图。
作为手柄罩42的构成部件的手柄罩前半体43具有缺口部89L、89R。缺口部89L、89R兼作拆下遮光板部件46并将另外准备的风窗玻璃95安装到手柄管(图5中的附图标记17)时的开口,在该缺口部89L、89R配置有风窗玻璃的支柱96L、96R,在这些风窗玻璃的支柱96L、96R上安装有风窗玻璃95。在风窗玻璃的支柱96L、96R的下端部安装有风窗支架99L、99R,在风窗支架99L、99R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设于支承部件65的焊接螺母82...(...表示多个,以下相同)的孔97...。
一并参照图8,由于使缺口部89L、89R兼作用于安装到手柄管17的开口,因此,通过拆下盖部件91L、91R,使支柱96L、96R穿过缺口部89L、89R,并在这些支柱96L、96R上安装风窗玻璃95,由此,可以将风窗玻璃95简单地安装于车体侧而不会有损车辆的外观性。
图10是本发明的手柄罩42周围的分解立体图,说明将遮光板部件46和装饰部件48L、48R安装到手柄罩42的情况。
在手柄罩前半体43的上面设有使遮光板部件46固定的第一遮光板止动部111L、111R,在这些第一遮光板止动部111L、111R的后方形成有纵壁部113L、113R,在这些纵壁部113L、113R上设有第二遮光板止动部112L、112R。
另一方面,在遮光板部件46的左右端部,设有第一及第二遮光板安装部114L、114R、1115L、115R,它们用于将遮光板部件46安装到在手柄罩前半体43上设置的第一及第二遮光板止动部111L、111R、112L、112R。
另外,在手柄罩前半体43上,以覆盖在遮光板部件46上设置的第一及第二遮光板安装部114L、114R、1115L、115R的方式安装有装饰部件48L、48R。
图中,附图标记117...是将遮光板部件46安装于手柄罩前半体43的第一连结螺钉,121L~123L、121R~123R是在装饰部件48L、48R的下面延伸成爪状且进行与手柄罩前半体43的定位的第一~第三装饰卡合部,124L~126L、124R~126R是在手柄罩前半体43上开设且插入第一~第三装饰卡合部的第一~第三装饰卡合孔,118、118是将装饰部件48L、48R安装于手柄罩后半体44的第二连结螺钉。左右的方向指示灯38L、38R安装于手柄罩前半体43。
图11(a)和11(b)是本发明的遮光板部件46的外观图,图11(a)是从侧面看到的图,图11(b)是从斜下方看到的图。
遮光板部件46由如下部件构成:左右设置的第一遮光板安装部114L、114R;自第一遮光板安装部114L、114R大致垂直地延伸的左右侧壁部93L、93R;设于这些左右侧壁部93L、93R的第二遮光板安装部115L、115R;以及跨设在左右侧壁部93L、93R之间的前壁部94。
图中,附图标记161L、161R是前后方向台阶部,162L、162R是上下方向台阶部,前后方向台阶部161L、161R和上下方向台阶部162L、162R分别连结且从侧面看呈L字形。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遮光板部件46和手柄罩42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剖面图,是从斜下方看遮光板部件46的图。
遮光板部件46由左右侧壁部93L、93R和前壁部94构成,该前壁部94跨设在这些左右侧壁部93L、93R之间且与手柄罩42的上面42U分开地设置。在手柄罩42的上面42U和遮光板部件46之间形成有将行进风引导至遮光板部件46背面46b的导风路径128,该导风路径128由手柄罩42的上面42U、左右侧壁部93L、93R和前壁部94包围而形成。
另外,缺口部89L、89R设于构成遮光板部件46的侧壁部93L、93R的后端附近。
图13(a)和13(b)是本发明的安装于手柄罩42的遮光板部件46的构造及作用说明图。
在图13(a)中,手柄罩42在构成遮光板部件46的侧壁部93L、93R(仅表示图中跟前侧的附图标记93L)的后端附近具有缺口部89L、89R(仅表示图中跟前侧的附图标记89L)。在该缺口部89L、89R具有可装卸的盖部件91L、91R(仅表示图中跟前侧的附图标记91L),表示行进风在将行进风引导至遮光板部件46背面(图11中的附图标记46b)的导风路径128沿箭头m方向流动的状态。
图13(b)是图13(a)的b-b线剖面图,在侧壁部93L的后端93Lb,朝车辆的外侧形成有侧壁台阶部131L。另外,右侧的侧壁台阶部与左侧的侧壁台阶部的结构相同,省略说明。
由导风路径128输入的行进风的流动因侧壁台阶部131L而分离并产生紊乱。即,由侧壁台阶部131L产生紊流。由于紊流在导风路径128流动,因此,在进行转向操作时,与未设置侧壁台阶部131L时的情况相比,可以通过更小的输入来改变车辆的方向。即,利用侧壁台阶部131L,可以适当调整转向操作时的输入。
另外,关于设于侧壁台阶部131L的相反侧的侧壁台阶部131R的作用,与侧壁台阶部131L的作用相同,省略说明。
图14是图8的14-14线剖面图及作用说明图,一并参照图13(a)进行说明。
在侧壁部93L的后端附近具有缺口部89L,在该缺口部89L具有可装卸的盖部件91L。
当盖部件91L安装于缺口部89L时,侧壁台阶部131L与形成于缺口部89L和盖部件91L之间的台阶部133一并作用,可以使通过导风路径128的行进风更有效地产生紊乱。
另外,即便是在缺口部89L未安装盖部件91L的情况,利用该缺口部89L,也可以使通过导风路径128的行进风更有效地产生紊乱。
另外,侧壁台阶部131R的结构/作用与侧壁台阶部131L相同,省略说明。
一并参照图12,导风路径128由手柄罩42的上面42U、左右的侧壁部93L、93R和前壁部94构成。由于在遮光板部件46上具有左右侧壁部93L、93R,因此,可以使前壁部94自手柄罩42的上面42U离开任意距离,从而可以确保导风路径128的截面积大。若导风路径128的截面积增大,则与遮光板部件46的大小对应地可以使所需足够量的行进风在遮光板部件46的背面46b流动。
以往,为了提高空气动力特性,设于遮光板部件的导风路径由平滑的曲面及平面形成。这样,在直线行进时,通过导风路径的行进风可以顺畅地向后方流动而不会产生紊乱。但是,在转向操作时,因顺畅的行进气流在导风路径流动,故存在容易感到转向操作沉重的倾向。
关于这一点,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左右侧壁部93L、93R的后端形成有侧壁台阶部131L、131R,并且,在侧壁部93L、93R的后端附近且在手柄罩前半体43上具有缺口部89L、89R,在该缺口部89L、89R具有盖部件91L、91R,因此,自导风路径128输入的行进风的流动,被侧壁台阶部131L、131R和形成于盖部件91L、91R与手柄罩前半体43之间的台阶部133分离而产生紊乱。即,由侧壁台阶部131L、131R和台阶部13、133产生紊流。
由于紊流在导风路径128流动,因此,在进行转向操作时,与未设置侧壁台阶部131L、131R和台阶部133、133时的情况相比,可以通过更小的输入来进行转向操作。即,利用侧壁台阶部131L、131R和台阶部133、133,可以适当调整转向操作时的输入。
在缺口部89L、89R未安装盖部件91L、91R时,利用该缺口部89L、89R,可以使通过导风路径128的行进风更有效地产生紊乱。
另外,在缺口部89L、89R未安装盖部件91L、91R时,如上所述,可以使通过导风路径128的行进风有效地产生紊乱。而且,在转向操作时,可以使用更小的输入进行转向操作。即,利用缺口部89L、89R或台阶部133、133等,可以适当地调整转向操作时的输入。
并且,在图11中,利用设于遮光板部件46外侧的前后方向台阶部161L、161R和上下方向台阶部162L、162R,也能使行进风产生紊乱,根据这些台阶部的作用,也可以适当地调整转向操作时的输入。
除此之外,由于缺口部89L、89R设于侧壁部93L、93R的内侧,故可以使缺口部89L、89R和盖不显眼,可以使其无损车辆的外观性。
一并参照图10,在手柄罩前半体43上,以覆盖作为遮光板安装部的第一遮光板安装部114L、114R及第二遮光板安装部115L、115R的方式安装有装饰部件48L、48R。
除此之外,由于装饰部件48的后部49一直延伸到手柄罩后半体44侧,因此,作为手柄罩前半体43和手柄罩后半体44的对接部的配合部47被装饰部件48L、48R覆盖。由于利用装饰部件48L、48R覆盖住配合部47,因此,可以提高手柄罩42的外观性。
并且,由于作为遮光板安装部的第一遮光板止动部111L、111R、、第二遮光板止动部112L、112R以及配合部47被装饰部件48L、48R覆盖,因此,可以将遮光板安装部的尺寸公差、第一遮光板安装部114L、114R、第二遮光板安装部115L、115R的尺寸公差、以及手柄罩前半体43和手柄罩后半体44对接的配合部47的尺寸公差成为宽松(緩めた)的值。若可以使各部件的尺寸公差宽松,则可以抑制各部件的成本上升。
另外,本发明在实施例中适用于机动二轮车,但也可适用于三轮车,若具有与手柄管一体地转动的手柄罩及遮光板,则可以适用于一般的鞍乘型车辆。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合于具有遮光板部件的机动二轮车。

Claims (1)

1.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具有:头管、能够转向地设于该头管的手柄管、覆盖该手柄管的后方且与所述手柄管一体地转动的手柄罩后半体、覆盖该手柄管的前方且与所述手柄管一体地转动的手柄罩前半体、设于该手柄罩前半体的上前部且遮挡直射阳光的遮光板部件,该车辆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遮光板部件的左右端部,设有将所述遮光板部件安装于所述手柄罩前半体的遮光板安装部,
在所述手柄罩前半体上,以覆盖所述遮光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有装饰部件,该装饰部件的后部一直延伸到所述手柄罩后半体侧,
在所述手柄罩前半体上配置有头灯的透镜,该透镜配置于所述遮光板部件的下方,沿着所述透镜的左右的轮廓部且以使所述透镜和所述遮光板部件连续的方式配置有所述遮光板部件的轮廓,所述装饰部件以沿着所述透镜的左右端部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手柄罩后半体上安装有仪表单元,沿该仪表单元的侧面配置有所述装饰部件,
将所述装饰部件配置在所述手柄罩前半体与所述手柄罩后半体的配合部的上方。
CN 200910174641 2008-09-29 2009-09-21 车辆的前部结构 Active CN1017123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51744A JP5171515B2 (ja) 2008-09-29 2008-09-29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251744/08 2008-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2346A CN101712346A (zh) 2010-05-26
CN101712346B true CN101712346B (zh) 2013-01-23

Family

ID=41489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74641 Active CN101712346B (zh) 2008-09-29 2009-09-21 车辆的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168855B1 (zh)
JP (1) JP5171515B2 (zh)
CN (1) CN101712346B (zh)
ES (1) ES2541920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28346B2 (ja) * 2011-09-20 2015-06-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構造
DE102012211182A1 (de) * 2012-06-28 2014-04-0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stelleinrichtung zum Verstellen eines Windschilds
EP3887238A4 (en) * 2018-11-29 2022-08-10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SADDLE VEHIC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4749A (zh) * 2004-09-28 2006-04-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摩托车的车把罩装置
CN1248902C (zh) * 2002-09-10 2006-04-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防风装置
CN1323891C (zh) * 2003-07-07 2007-07-0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座式车辆的防风装置
CN101037123A (zh) * 2006-03-15 2007-09-1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5349B2 (ja) * 1992-07-31 2003-02-1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用ハンドルカバー
JP3632432B2 (ja) * 1998-03-31 2005-03-23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ランプ取付構造
JP4198286B2 (ja) * 1999-10-13 2008-12-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ーハンドル型車両の風防装置
JP4108286B2 (ja) * 2001-03-28 2008-06-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005041476A (ja) * 2003-07-07 2005-02-17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
JP4563905B2 (ja) * 2005-09-16 2010-10-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カバー締結構造
JP4550735B2 (ja) * 2005-12-27 2010-09-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風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8902C (zh) * 2002-09-10 2006-04-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防风装置
CN1323891C (zh) * 2003-07-07 2007-07-0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座式车辆的防风装置
CN1754749A (zh) * 2004-09-28 2006-04-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摩托车的车把罩装置
CN101037123A (zh) * 2006-03-15 2007-09-1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2-125963A 1987.06.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68855A3 (en) 2013-05-15
JP5171515B2 (ja) 2013-03-27
EP2168855A2 (en) 2010-03-31
ES2541920T3 (es) 2015-07-28
CN101712346A (zh) 2010-05-26
JP2010083201A (ja) 2010-04-15
EP2168855B1 (en)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93135B1 (en) Motorcycle
EP3098150B1 (en) Straddled electric vehicle
EP2111353B1 (en) Protecting structure
EP2093136B1 (en) Motorcycle
JP2006182124A (ja) 自動二輪車
CN101712346B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EP2168856B1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JP546052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CN102205820A (zh) 摩托车
EP3059149B1 (en) Front structure of straddle-type vehicle
CN203283325U (zh) 鞍乘型车辆
CN103171671B (zh) 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
CN104925189A (zh) 摩托车
CN103010349A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00581908C (zh) 踏板式摩托车型车辆的灯光器配置构造
CN102815353B (zh) 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
EP2759461B1 (en) Fork guard structure for a motorcycle
JP2013230757A (ja) 自動二輪車
EP2669160B1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CN216002886U (zh) 轻量化摩托车小飞盖
ITTO971065A1 (it) Struttura di fissaggio di un organo di presa posteriore di una motocic letta.
CN104554525A (zh) 跨坐型车辆
CN106314620A (zh) 踏板型车辆
JPH03136985A (ja) 自動2輪車
ITTO940144A1 (it) Struttura di un contenitore porta oggetti in un veicolo leggero munito di tett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