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3066B - 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 - Google Patents
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73066B CN101673066B CN2009101499020A CN200910149902A CN101673066B CN 101673066 B CN101673066 B CN 101673066B CN 2009101499020 A CN2009101499020 A CN 2009101499020A CN 200910149902 A CN200910149902 A CN 200910149902A CN 101673066 B CN101673066 B CN 1016730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ner
- resin
- particles
- parts
- fine particl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及图像形成装置。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具有调色剂母粒和添加到调色剂母粒的树脂微粒及疏水性二氧化硅。树脂微粒含有聚合物,该聚合物含有来自具有异冰片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元。本发明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及图像形成装置可以良好地维持带电性,且可以抑制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树脂微粒附着到感光体表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打印机、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要求高画质化、长寿命化,进一步要求高速化。针对这些要求,期待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以下,有时仅称为“调色剂”)的小粒子化。
但是,调色剂的粒径越小则调色剂粒子的带电量的控制等越易变得困难。因此,在长寿命化、高速化上存在局限性。
因此,已知有对构成调色剂母粒的带电控制剂、或者外部添加(添加)到调色剂母粒的外部添加剂的种类或量进行改变来控制调色剂的带电量的方法。
作为外部添加剂多使用疏水性二氧化硅、氧化钛等,以前进行了这些功能材料的开发,但是最近作为外部添加剂的树脂微粒受到关注。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即使在长时间反复复印、高温高湿或低温低湿等特殊的环境下,也使调色剂的带电量稳定,公开了使用正电性硅酸微粉和负电性含氟树脂微粒作为向调色剂母粒外部添加的外部添加剂的显影剂。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为了防止调色剂对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的感光体、带电辊的熔合以及维持显影剂的带电量,公开了将具有两种粒度的苯乙烯-丙烯酸系的树脂微粒和无机微粉添加到调色剂母粒而得到的显影剂。
如专利文献1、2所述,通过使用树脂微粒作为外部添加剂,即使长时间使用显影剂后也可以维持调色剂的带电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8-124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274249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2中使用的含氟树脂微粒、苯乙烯-丙烯酸系的树脂微粒这样的作为外部添加剂通常使用的树脂微粒,带电量容易过度升高,并且因机械性强度低而比较容易熔融,所以容易附着在感光体上。通常,附着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和外部添加剂通过用于清扫感光体表面的清洁部件等除去,但是由于树脂微粒与调色剂母粒和其它的外部添加剂(例如疏水性二氧化硅、氧化钛等)相比粒径小,从而会避过清洁部件,因此不易除去。
特别是,若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连续进行印刷,则以附着在感光体上的树脂微粒为起点,树脂微粒进一步附着成好像是用笔拖出来的破折号状。感光体表面的树脂微粒附着的部位难以带电。因此,若通过显影装置形成图像,则由于该部位的带电电位低,调色剂从显影装置附着到该部位。然后,将该调色剂转印在用纸上,在形成在用纸的图像上出现不期望的黑点、黑色条纹。换而言之,若树脂微粒附着在感光体表面,则由于图像出现黑点、黑色条纹,易产生图像不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可以良好地维持带电性、且可以抑制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树脂微粒附着在感光体表面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具有调色剂母粒和添加到调色剂母粒的树脂微粒及疏水性二氧化硅,其特征在于,树脂微粒含有聚合物,该聚合物含有来自具有异冰片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元。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潜像载体,使潜像载体带电的带电部,通过对利用带电部带电的潜像载体进行曝光而在潜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部,通过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对利用曝光部形成在潜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和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在记录 材料上的转印部;其特征在于,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为本发明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得到可以良好地维持带电性,且可以抑制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树脂微粒附着在感光体表面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及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图像形成装置
12:感光体
16:中间转印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以下,有时仅称为“调色剂”)为向调色剂母粒外部添加(添加)外部添加剂而成的调色剂。外部添加到调色剂母粒的外部添加剂附着在调色剂母粒的表面。而且,外部添加的外部添加剂的一部分也可以不附着在调色剂母粒上而以游离的状态包含于调色剂中。
<调色剂母粒>
调色剂母粒含有粘结树脂和着色剂。
(粘结树脂)
作为粘结树脂不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使用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乙烯基醚系树脂、N-乙烯基系树脂、苯乙烯-丁二烯树脂等热塑性树脂。这些树脂中,优选使用聚酯系树脂作为粘结树脂。
作为聚酯系树脂,可以举出例如通过醇成分与羧酸成分的缩聚或共缩聚得到的树脂。
(着色剂)
对于着色剂,例如:作为黑色颜料,可以使用乙炔黑、灯黑、苯胺黑等炭黑;作为黄色颜料,可以使用铬黄、锌铬黄、镉黄、氧化铁黄、矿物坚牢黄(mineral fast yellow)、镍钛黄、拿浦黄、萘酚黄S、汉撒黄G、汉撒黄10G、联苯胺黄G、联苯胺黄GR、喹啉黄色淀、永固黄NCG、酒石黄色淀;作为橙色颜料,可以使用铅铬橙、钼橙、永固橙GTR、吡唑啉酮橙、耐硫化橙、阴丹士林亮橙RK、联苯胺橙G、阴丹士林亮橙GK;作为红色颜料,可以使用铁丹、镉红、铅丹、硫化汞镉、永固红4R、立索尔红、吡唑啉酮红、沃丘格红(Watchung red)钙盐、色淀红D、亮洋红6B、曙红色淀、若丹明色淀B、茜素色淀、亮洋红3B;作为紫色颜料,可以使用锰紫、坚牢紫B、甲基紫色淀;作为蓝色颜料,可以使用普鲁士蓝、钴蓝、碱性蓝色淀、维多利亚蓝色淀、酞菁蓝、无金属酞菁蓝、酞菁蓝部分氯化物、坚牢天蓝、阴丹士林蓝BC;作为绿色颜料,可以使用铬绿、氧化铬、颜料绿B、孔雀绿色淀、法哪黄绿G;作为白色颜料,可以使用锌白、氧化钛、锑白、硫化锌;作为体质颜料,可以使用重晶石粉、碳酸钡、粘土、二氧化硅、白炭黑、滑石、矾土白等。
相对于粘结树脂100质量份,着色剂的含量优选为1.0~20.0质量份、更优选为3.0~10.0质量份。
(其它)
调色剂母粒还可以进一步含有带电控制剂、蜡。
带电控制剂用于控制调色剂的摩擦带电特性,根据所需的调色剂的带电极性,使用带正电控制用和/或带负电控制用的带电控制剂。
作为带电控制剂的种类不特别限制,但是例如使用显示带正电性的带电控制剂时,可以举出苯胺黑、季铵盐化合物、使树脂与胺系化合物结合而成的树脂型带电控制剂等。将带电控制剂用于彩色调色剂中时,优选为无色或白色的带电控制剂。
相对于粘结树脂100质量份,带电控制剂的含量优选为0.1~10.0质量 份、更优选为0.5~5.0质量份。
作为蜡不特别限制,但是可以举出例如巴西棕榈蜡或糖蜡、木蜡等植物性蜡,蜂蜡或虫蜡、鲸蜡、羊毛蜡等动物性蜡,侧链具有酯的费-托合成(以下,有时记为“FT”)蜡或聚乙烯蜡、聚丙烯蜡等合成烃系蜡等。这些蜡中,从分散性方面考虑,优选侧链具有酯的FT蜡或聚乙烯蜡。
相对于粘结树脂100质量份,蜡的含量优选为0.5~15.0质量份、更优选为1.0~10.0质量份。
(调色剂母粒的制备方法)
调色剂母粒可以通过公知的混炼粉碎法、聚合法、纺丝法等制备。例如,使用混炼粉碎法时,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制备。首先,将上述粘结树脂、符合调色剂的颜色的着色剂、带电控制剂、蜡等必要的原料用亨舍尔混合机等混合机混合。然后,用双轴挤出机等进行熔融混合后,用锤碎机等粉碎机进行粉碎。然后,通过用气流式分级机等分级机进行分级,可以得到调色剂母粒。
如此得到的调色剂母粒的体积基准的平均粒径优选为3.0μm~10.0μm。
而且,调色剂母粒的体积基准的平均粒径例如可以使用BECKMANCOULTER社制粒度分布测定装置“multisizer-3”测定。使用该测定装置时,调色剂母粒的体积基准的平均粒径以由孔径100μm条件下测定的粒度分布的测定值算出的值表示。
<外部添加剂>
(树脂微粒)
本发明中,作为向调色剂母粒外部添加的外部添加剂使用树脂微粒。树脂微粒带电性高,可以充分确保、维持调色剂的比表面积。因此,即使长时间使用调色剂后也可以保持调色剂的带电量,可以稳定地形成高画质的图像。“长时间使用调色剂”指的是用显影装置等长时间搅拌调色剂。
而且,本发明中,“微粒”为粒径小于调色剂母粒的粒子。
本发明中使用的树脂微粒含有聚合物,该聚合物含有来自具有异冰片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元。该聚合物含有来自下式(1)所示的具有异冰片基 的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异冰片酯)的单元。因此,可以稳定地维持外部添加有具有该聚合物的树脂微粒的调色剂母粒的带电量,且可以提高树脂微粒本身的机械性强度、耐高温性。因此,本发明中使用的树脂微粒与含氟树脂微粒、苯乙烯-丙烯酸系树脂微粒等现有的树脂微粒相比,不易熔融,不易附着在感光体上。
上述聚合物可以为对丙烯酸异冰片酯进行均聚而成的聚合物,也可以为对可与丙烯酸异冰片酯共聚的其它的单体和丙烯酸异冰片酯进行共聚而成的共聚物。此外,作为树脂微粒,可以并用这些均聚物和共聚物。
作为其它的单体,优选为苯乙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但是具有异冰片基的单体除外)。
树脂微粒优选含有共聚物,该共聚物含有来自具有异冰片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元和来自苯乙烯单体的单元(含异冰片基的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通过使丙烯酸异冰片酯与苯乙烯单体共聚,可以使树脂微粒的带电量更稳定。
作为树脂微粒,还可以并用含有上述来自具有异冰片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元的聚合物以外的其它树脂微粒。
作为其它的树脂微粒,可以举出丙烯酸系聚合物,含有来自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元和来自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元的共聚物等。
相对于调色剂母粒100质量份,树脂微粒的添加量优选为0.01~5.00质量份、更优选为0.05~2.00质量份。若树脂微粒的添加量为0.01质量份以上,则由于可以良好地维持调色剂的带电量,可以抑制调色剂飞散,减少图像模糊的产生。另一方面,若树脂微粒的添加量为5.00质量份以下,则 由于可以减少向记录介质定影图像时的熔化残留,可以抑制图像对记录介质的定影不良。
作为树脂微粒并用其它的树脂微粒时,其添加量优选为含有来自具有异冰片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元的聚合物的添加量的1/2倍~1/4倍。
而且,对于树脂微粒的添加量,使用拍摄调色剂表面得到的SEM照片计测树脂微粒个数和面积,由此可以统计地算出。
树脂微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130℃~200℃,更优选为150℃~170℃。若Tg为130℃以上,则由于可以充分地保持机械性强度,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不易熔融,可以抑制向感光体附着。另一方面,若Tg为200℃以下,则由于向记录介质定影图像时,可以在规定的温度下充分地熔融,可以抑制调色剂图像对记录介质的定影不良。
树脂微粒的Tg的测定如下进行。
使用市场上销售的差示扫描量热计(DSC),将树脂微粒以升温速度10℃/分钟升温,一旦高于Tg的温度后进行降温,再次升温至高于Tg的温度,为了稳定温度,维持该温度10分钟。算出进行该一系列温度扫描时的吸热峰的值,将其作为树脂微粒的Tg。
(疏水性二氧化硅)
本发明中,将疏水性二氧化硅与树脂微粒一起并用作为外部添加剂。通过将疏水性二氧化硅与树脂微粒并用,调色剂的流动性增加,调色剂的带电均匀性提高。
相对于调色剂母粒100质量份,疏水性二氧化硅的添加量优选为0.1~5.0质量份、更优选为0.5~2.0质量份。
(其它的外部添加剂)
本发明中,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作为外部添加剂还可以并用上述树脂微粒和疏水性二氧化硅以外的其它外部添加剂。
作为其它的外部添加剂,可以举出例如氧化铝、磁铁矿、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锶等。其中,优选为氧化钛。
相对于调色剂母粒100质量份,其它的外部添加剂的添加量优选为0.1~5.0质量份、更优选为0.5~2.0质量份。
<调色剂的制备方法>
调色剂通过向对应于上述各颜色的调色剂母粒加入(外部添加)外部添加剂,利用例如亨舍尔混合机等混合机混合来得到。
如此得到的调色剂可以直接用作单组分显影剂,也可以与载体组合用作双组分显影剂。
与载体组合时,相对于载体100质量份,调色剂的添加量优选为3.0~20.0质量份、更优选为5.0~15.0质量份。
作为载体,可以举出磁性体的粒子、或在粘结树脂中分散有磁性体的树脂粒子。
作为磁性体,可以举出例如铁、镍、钴等磁性体金属,它们的合金或含有稀土类的合金类,赤铁矿、磁铁矿、锰-锌系铁氧体、镍-锌系铁氧体、锰-镁系铁氧体、锂系铁氧体等软磁铁氧体、铜-锌系铁氧体等铁系氧化物,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粘结树脂,可以举出例如乙烯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脲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纤维素树脂、聚醚树脂、它们的混合物等。
磁性体的粒子通过烧结法、雾化法等公知的方法制备。
载体可以在其表面具有含涂布树脂的被覆层。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由于使用含有聚合物(该聚合物含有来自具有异冰片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元)的树脂微粒作为外部添加剂,可以提高树脂微粒本身的机械性强度、耐热性。其结果,由于树脂微粒在显影时的温度下不易熔融,可以防止向感光体附着。
因此,本发明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可以良好地维持带电量,且可以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抑制树脂微粒附着在感光体表面,因此可以形成高画质的图像。
此外,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以0.2%左右的低印字率连续进行印刷后,进一步提高印字率进行印刷的苛刻条件下,调色剂显著劣化,调色剂的带电量易降低。通常,若由于长期使用显影剂而消耗调色剂,则向显影机补给新的调色剂。此时,在显影装置内劣化的调色剂与新的调色剂产生带电量差异,带电量低的劣化的调色剂易从显影装置飞散。其结果,易产生图像模糊(灰雾)等图像不良问题。
但是,若为本发明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则由于使用树脂微粒作为外部添加剂,可以良好地维持调色剂的带电量。因此,即使在上述苛刻的条件下也可以减少调色剂的带电量的降低。由此,即使补给新的调色剂、带电量的差异也小,所以可以抑制调色剂的飞散。
本发明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适合用作采用了电子照相方式的通常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它们的复合机等中的显影剂,可以形成高画质的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使用本发明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
在此,对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使用附图进行具体的说明。
图1为表示串联型全彩图像形成装置(以下,简称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该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分别对应于黄(Y)、品红(M)、青(C)、黑(BK)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1。
图像形成单元11具备作为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潜像载体的感光体12、带电部件13、曝光部件14和显影装置15而构成,显影装置15中容纳有本发明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作为感光体12,可以举出非晶硅感光体、有机感光体等。
而且,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1中,通过带电部件13使感光体12均匀地带电至规定电位。带电的感光体12的表面通过曝光部件14使用图像数据进行曝光形成静电潜像。通过使来自显影装置15的调色剂静电性地附着在该 静电潜像上,在感光体12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此外,该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将如此形成在感光体12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的中间转印体16。形成在感光体12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与各图像形成单元11对置的1次转印辊17的作用,1次转印在中间转印体16的表面、即转印面16a上。
转印在中间转印体16的转印面16a上的全彩调色剂图像通过2次转印辊18的作用,进一步2次转印在纸等记录材19上。2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19输送到定影装置24,通过热和压力的作用调色剂图像被定影。然后,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19被输出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部的出纸托盘(未图示)。而且,通过1次转印辊17和2次转印辊18构成转印部。
而且,图中符号20为中间转印体16的驱动辊,符号21为2次转印辊18的支承辊,符号22为中间转印体16的张紧辊,符号23为中间转印体16的清洁刮板。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使用向调色剂母粒外部添加有特定的树脂微粒的本发明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可以良好地维持带电量,且可以抑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树脂微粒附着在感光体表面,可以形成高画质的图像。进一步地,即使在苛刻的条件下也可以减少调色剂的带电量的降低。因此,即使补给新的调色剂,由于新的调色剂的带电量与劣化的调色剂的带电量的差异小,可以抑制调色剂从显影装置飞散。
而且,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定为采用上述串联显影方式的装置,也可以为采用例如旋转显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仅包括容纳黑色调色剂的图像形成单元的单色用图像形成装置。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被以下实施例所限定。
而且,以下所示的“份”和“%”分别表示“质量份”和“质量%”。
[树脂微粒的制备]
<树脂微粒A>
向装配有搅拌器、温度计、氮导入管、回流冷却器和滴液漏斗的2升可拆式烧瓶中,相对于离子交换水100份,混入月桂酸二乙醇酰胺1份,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80℃。然后,向上述的混入有月桂酸二乙醇酰胺的离子交换水中添加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0.1份,进一步滴加苯乙烯40份、丙烯酸异冰片酯30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30份。然后,保持80℃聚合3小时。将得到的液体通过超滤装置纯化后,使用喷雾干燥器进行干燥,得到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50℃的树脂微粒A。
而且,树脂微粒是否含有聚合物(该聚合物含有来自具有异冰片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元)通过调色剂的红外分光分析进行确定。此外,Tg利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测定。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TA Instrument公司制、“Q100”),将树脂微粒以升温速度10℃/分钟升温,一旦高于Tg的温度后进行降温,再次升温至高于Tg的温度,为了稳定温度,维持该温度10分钟。算出进行该一系列温度扫描时的吸热峰的值,将其作为树脂微粒的Tg。
<树脂微粒B>
将丙烯酸异冰片酯的配合量改变为1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配合量改变为45质量份,除此之外与树脂微粒A同样地制备树脂微粒B。树脂微粒B的Tg为130℃。
<树脂微粒C>
将丙烯酸异冰片酯的配合量改变为4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配合量改变为15质量份,除此之外与树脂微粒A同样地制备树脂微粒C。树脂微粒C的Tg为200℃。
<树脂微粒D>
将丙烯酸异冰片酯的配合量改变为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配合 量改变为55质量份,除此之外与树脂微粒A同样地制备树脂微粒D。树脂微粒D的Tg为120℃。
<树脂微粒E>
将丙烯酸异冰片酯的配合量改变为5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配合量改变为5质量份,除此之外与树脂微粒A同样地制备树脂微粒E。树脂微粒E的Tg为220℃。
<树脂微粒F>
向装配有搅拌器、温度计、氮导入管、回流冷却器和滴液漏斗的2升可拆式烧瓶中,相对于离子交换水200份,混入十二烷基硫酸钠3份,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80℃。然后,搅拌的同时添加过硫酸铵1份。进一步用1小时滴加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70份和丙烯酸正丁酯30份的单体混合物,接着搅拌1小时,得到乳液。将得到的乳液干燥,得到平均一次粒径为74nm的树脂微粒F。树脂微粒F的Tg为120℃。
而且,树脂微粒F的平均一次粒径为利用与后述调色剂母粒的平均粒径的测定方法相同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值。
<树脂微粒G>
将升温温度从80℃改变为75℃,添加过硫酸铵1份。进一步用5小时滴加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70份和丙烯酸正丁酯30份的单体混合物,除此之外与树脂微粒F同样地进行操作得到平均一次粒径为77nm的树脂微粒G。树脂微粒G的Tg为130℃。
<树脂微粒H>
将丙烯酸异冰片酯的配合量改变为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配合量改变为60质量份,除此之外与树脂微粒A同样地制备树脂微粒H。树脂微粒H的Tg为105℃。
[实施例1]
<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的制备>
向作为粘结树脂的将双酚与富马酸缩合得到的聚酯树脂(三井化学制、 アルマデイクスP645)100份中加入作为着色剂的铜酞菁颜料(颜料蓝15-3(BASF制、Heliogen Blue D7079))4份、作为带电控制剂的季铵盐化合物(ORIENT CHEMICAL社制、“ボントロンP-51”)2份、和作为蜡的费-托合成蜡(NIPPON SEIRO社制、“FT-100”)3份。将该混合物投入到亨舍尔混合机(三井矿山社制),混合2分钟。然后,用双轴挤出机熔融混炼,制备调色剂混炼物。对得到的调色剂混炼物用气流式粉碎机进行细粉碎,用风力分级机进行分级处理,得到体积基准的平均粒径为8μm的调色剂母粒。
而且,调色剂母粒的体积基准的平均粒径使用粒度分布装置(BECKMAN COULTER社制、“multisizer-3”),在孔径100μm的条件下测定粒度分布。而且,由测定的粒度分布的测定值算出体积基准的平均粒径。
相对于得到的调色剂母粒100份,添加作为外部添加剂的0.4份树脂微粒A、1.0份疏水性二氧化硅(CABOT社制、“TG-820”)和1.0份氧化钛(石原产业社制、“TTO-55A”)。将该混合物投入到亨舍尔混合机中,在转速3000rpm下混合10分钟,得到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
然后,配合得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和铁氧体载体(POWDER TECH社制、“EF-60B”,、平均粒径:60μm)以使调色剂浓度为8%,均匀搅拌混合作为双组分显影剂。
<评价>
(评价1:印字率0.2%的情况)
改造京瓷美达制彩色复合机“KM-3232”(搭载非晶硅感光体)用作评价机。在该评价机中安装得到的双组分显影剂,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温度:32.5℃、相对湿度80%RH),打开评价机的电源并稳定后,在用纸上连续地印刷1万张印字率0.2%的图像。然后,印刷样品图像。在样品图像上设置可以测定纯色(solid region)和白色背景(white background region)的部位。使用麦克贝斯反射浓度计(Gretag-Macbeth社制、“RD-19I”)测定样品图 像的纯色内的3个部位的图像浓度(ID),求得该3个部位的平均值。将ID为1.20以上作为合格。结果如表2所示。
此外,使用麦克贝斯反射浓度计测定样品图像的白色背景内的图像浓度(ID),将得到的测定值作为雾浓度(FD)。将FD为0.010以下的情况作为合格。结果如表2所示。
进一步地,通过目视确认了连续印刷后的感光体上是否附着树脂微粒。结果如表2所示。
此外,对于连续印刷1万张后的样品图像,通过目视确认是否出现调色剂飞散、黑点的产生、图像的定影不良等不良问题。结果如表2所示。而且,图像的定影在150℃的条件下进行。
(评价2:印字率5.0%的情况)
评价1之后,进一步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温度:32.5℃、相对湿度80%RH),在用纸上连续印刷印字率5.0%的图像。然后,印刷样品图像。接着,与评价1同样地进行操作,测定样品图像的图像浓度(ID)和雾浓度(FD),通过目视确认在连续印刷后的感光体表面是否附着树脂微粒、以及是否产生不良问题。结果如表2所示。
(综合评价)
在评价1、2中,将雾浓度(FD)满足0.010以下且无各种不良问题的情况作为“○”,FD满足0.010以下、但是存在任意一种不良问题的情况作为“△”,FD超过0.010的情况作为“×”。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2~9]
除了如表1所示改变树脂微粒的种类和添加量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双组分显影剂,进行各种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比较例1~3]
除了如表1所示改变树脂微粒的种类和添加量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双组分显影剂,进行各种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比较例4]
除了不添加树脂微粒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双组分显影剂,进行各种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表2]
由表2可知,使用含异冰片基的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作为树脂微粒 的各实施例中,在高温高湿的苛刻条件下可以维持良好的图像浓度和雾浓度。此外,也可以抑制树脂粒子对感光体的附着。特别是,树脂微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0℃~200℃、树脂微粒的添加量为0.05~2.0质量份的实施例1~5中,经过2万张的印刷也可以抑制调色剂飞散、定影不良等不良问题。
另一方面,将不含有来自具有异冰片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元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用作树脂微粒的比较例1、比较例2中,树脂微粒的机械性强度低、易熔融。因此,由于树脂微粒附着在感光体上,形成在用纸上的图像中产生不期望的黑点。
将不含有来自具有异冰片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元的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用作树脂微粒的比较例3中,树脂微粒的机械性强度低、易熔融。因此,由于树脂微粒附着在感光体上,形成在用纸上的图像中产生不期望的黑点。
不使用树脂微粒的比较例4中,在高温高湿的苛刻条件下调色剂显著劣化,调色剂的带电量易降低。此外,由于在进行2万张印刷期间补给新的调色剂,劣化的调色剂与新的调色剂产生带电量差异,劣化的调色剂易飞散,雾浓度降低。
Claims (6)
1.一种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具有调色剂母粒和外部添加到所述调色剂母粒的树脂微粒及疏水性二氧化硅,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微粒含有聚合物,该聚合物含有来自具有异冰片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元,
所述树脂微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0℃~200℃,
相对于所述调色剂母粒100质量份,所述树脂微粒的添加量为0.05~2.00质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含有来自苯乙烯单体的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含有来自不具有异冰片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含有来自不具有异冰片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微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50℃~170℃。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调色剂母粒100质量份,所述疏水性二氧化硅的添加量为0.1~5.0质量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232245 | 2008-09-10 | ||
JP2008232245 | 2008-09-10 | ||
JP2008232245 | 2008-09-10 | ||
JP2009133087 | 2009-06-02 | ||
JP2009133087A JP5222792B2 (ja) | 2008-09-10 | 2009-06-02 |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2009-133087 | 2009-06-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73066A CN101673066A (zh) | 2010-03-17 |
CN101673066B true CN101673066B (zh) | 2012-10-03 |
Family
ID=42020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499020A Active CN101673066B (zh) | 2008-09-10 | 2009-06-22 | 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730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53203B2 (ja) * | 2010-09-03 | 2014-03-26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2004403A (zh) * | 2010-09-27 | 2011-04-06 | 河北丰华重工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复印墨粉 |
JP6750587B2 (ja) * | 2017-09-21 | 2020-09-0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正帯電性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2成分現像剤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58146A (zh) * | 2004-10-08 | 2006-04-12 | 柯尼卡美能达控股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调色剂和成像方法 |
CN1853143A (zh) * | 2003-09-18 | 2006-10-25 | 株式会社理光 | 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盛放容器、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CN101091139A (zh) * | 2004-12-28 | 2007-12-19 |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
-
2009
- 2009-06-22 CN CN2009101499020A patent/CN1016730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53143A (zh) * | 2003-09-18 | 2006-10-25 | 株式会社理光 | 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盛放容器、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CN1758146A (zh) * | 2004-10-08 | 2006-04-12 | 柯尼卡美能达控股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调色剂和成像方法 |
CN101091139A (zh) * | 2004-12-28 | 2007-12-19 |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73066A (zh) | 2010-03-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01228647A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現像剤、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 |
JP6973243B2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白色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5222792B2 (ja) |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
CN102736453B (zh) |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 | |
CN101673066B (zh) | 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 | |
JP3042023B2 (ja) | 静電荷像現像剤 | |
JP4547437B2 (ja) | 現像剤、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3752877B2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剤、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 |
JP2005078095A (ja) | 電子写真用現像剤 | |
JP4011513B2 (ja) |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 |
US6677094B2 (en) | Toner for non-magnetic monocomponent development | |
JPH025070A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 |
JP2784924B2 (ja) |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および電子写真用現像剤 | |
JP3863744B2 (ja) | 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用トナ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トナーリサイクル式現像方法 | |
JP201012244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267248A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 | |
JP2007293004A (ja) | トナー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2006267280A (ja) |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 | |
CN101673065A (zh) | 全彩用调色剂、以及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 |
JP3225093B2 (ja) | 電子写真用二成分系トナー | |
JPWO2005088403A1 (ja)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磁性一成分現像方法 | |
JP2007292854A (ja) | 二成分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H0667456A (ja) |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 |
JP2002372800A (ja) | 一成分系トナー | |
JP201000264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