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3036B - 移动台、无线接入网络装置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台、无线接入网络装置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53036B CN101653036B CN2008800108235A CN200880010823A CN101653036B CN 101653036 B CN101653036 B CN 101653036B CN 2008800108235 A CN2008800108235 A CN 2008800108235A CN 200880010823 A CN200880010823 A CN 200880010823A CN 101653036 B CN101653036 B CN 1016530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travelling carriage
- uplink channel
- special uplink
- network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nobelium Chemical compound [No]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与移动台之间,使用上行占有信道、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以及下行信令控制信道进行通信的无线接入网络装置包括:上行占有信道分配部件,对开始或者重新开始通信的移动台,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上分配该移动台应使用的上行占有信道;占有信道接收检测部件,在所述分配的上行占有信道上,检测来自该移动台的上行发送的接收;以及下行发送部件,在检测到该移动台的占有信道接收的情况下,对该移动台使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以及下行信令控制信道来发送响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台、无线接入网络装置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3G系统中研究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中,在移动台与无线网络装置eNB开始或者重新开始通信时,如图1所示,通过移动台对无线接入网络装置发送竞争信道信号(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preamble)从而请求开始通信。由于多个移动台能够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因此无线网络装置事先对各个移动台通知各个移动台可使用的多个标识符(识别符(Signature))。移动台从事先通知的多个标识符(识别符(Signature))中随机选择1个标识符(识别符(Signature)),并利用所选择的标识符(识别符(Signature))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检测到一个或多个标识符(识别符(Signature))的无线网络装置在共享数据信道上返回对于检测到的一个或多个识别符(Signature)的一个或多个竞争信道响应信号(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
但是,由于接收了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无线网络装置不能识别移动台是要新开始通信,还是新连接到切换目的地的小区,还是重新开始通信,因此对接收到的各个标识符(识别符(Signature))一律都新分配以下的3种通信设定信息。
·上行分配资源(UL批准(grant))
·上行定时信息(UL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
·小区固有的用户专用标识符(小区特有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Cell specific radio network temporal identifier))
发送了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移动台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网络装置的随机接入响应,接收对本台发送的标识符(识别符(Signature))分配的UL grant、ULtiming advance、C-RNTI,利用这些3种通信设定信息,开始或重新开始通信。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这样利用随机接入前导码来开始通信时,存在多个移动台选择使用同一个标识符(识别符(Signature))的可能性,此时,存在产生标识符(识别符(Signature))的冲突,多个移动台会利用相同的资源来发送,在无线接入网络装置中图1的(3)专用信道发送是从多个移动台使用相同的上行无线资源同时发送的,不能正确地接收上行信号的问题点。
此外,在LTE中的随机接入响应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点:由于与移动台的状态无关地,需要对各个标识符(识别符(Signature))一律返回UL grant、Timing advance、C-RNTI,因此对于已经持有切换目的地小区的用户专用标识符(C-RNTI)的移动台、或者为了重新开始数据发送而已经持有用户专用标识符(C-RNTI)的移动台,还分配不需要的信息,浪费下行无线资源。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无线接入网络装置是与移动台之间,使用上行占有信道、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以及下行信令控制信道进行通信的无线接入网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装置包括:
上行占有信道分配部件,对开始或者重新开始通信的移动台,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上分配该移动台应使用的上行占有信道;
占有信道接收检测部件,在所述分配的上行占有信道上,检测来自该移动台的上行发送的接收;以及
下行发送部件,在检测到该移动台的占有信道接收的情况下,对该移动台使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以及下行信令控制信道来发送响应。
通过这样构成,本无线接入网络装置可有效地利用下行无线资源。
此外,本发明的移动台是与无线接入网络装置之间,使用上行占有信道、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以及下行信令控制信道进行通信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包括:
上行占有信道分配信息接收部件,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上,接收应使用的上行占有信道的分配信息;
上行占有信道设定部件,设定所述被分配的上行占有信道;
上行发送部件,在所述设定的上行占有信道上进行上行发送;以及
数据接收部件,在所述上行发送结束后,通过用户专用标识符来进行下行接收。
通过这样构成,本移动台可有效地利用下行无线资源。
此外,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是在移动台和无线接入网络装置之间,使用上行占有信道、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以及下行信令控制信道来进行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接入网络装置包括:
上行占有信道分配部件,对开始或者重新开始通信的移动台,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上分配该移动台应使用的上行占有信道;
占有信道接收检测部件,在所述分配的上行占有信道上,检测来自该移动台的上行发送的接收;以及
下行发送部件,在检测到该移动台的占有信道接收的情况下,对该移动台使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以及下行信令控制信道来发送响应,
所述移动台包括:
上行占有信道分配信息接收部件,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上,接收应使用的上行占有信道的分配信息;
上行占有信道设定部件,设定所述被分配的上行占有信道;
上行发送部件,在所述设定的上行占有信道上进行上行发送;以及
数据接收部件,在所述上行发送结束后,通过用户专用标识符来进行下行接收。
通过这样构成,本移动通信系统可有效地利用下行无线资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可有效地利用下行无线资源的移动台、无线接入网络装置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开始/重新开始移动台的通信的时序的时序图。
图2是由无线接入网络装置以及移动台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概略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功能方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接入网络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标号说明
100移动台
102数据发送接收单元
104上行占有(dedicated)信道分配信息接收单元
106上行占有信道设定单元
108发送信号生成单元
200无线接入网络装置
202数据发送接收单元
204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下行信令控制信道生成单元
206上行占有信道选择单元
208通信开始/重新开始判定单元
210上行占有信道检测单元
212移动台确定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以下的实施例并参照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另外,在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全部附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使用相同标号,省略重复说明。
在LTE中关于以下的时序,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讨论:无线接入网络装置对移动台发送切换请求信号时,为了避免标识符(识别符(Signature))的冲突,无线接入网络装置将切换请求信号与移动台在向切换目的地小区连接时要使用的用户专用的标识符(识别符(Signature))一同分配给移动台。接收了切换请求信号的移动台使用已分配的用户专用标识符(识别符(Signature)),对切换目的地小区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检测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无线网络装置返回随机接入响应。
参照图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10包括移动台100以及无线接入网络装置200。
移动台100和无线接入网络装置200利用上行占有信道、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以及下行信令控制信道来进行通信。
接着,参照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100的结构。
移动台100包括:具有天线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102、连接到数据发送接收单元102的上行占有信道分配信息接收单元104、连接到上行占有信道分配信息接收单元104的上行占有信道设定单元106、以及连接到上行占有信道设定单元106以及数据发送接收单元102的发送信号生成单元108。
数据发送接收单元102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例如,移动台100可以基于在下行信令控制信道上接收到的用户专用标识符(C-RNTI),判断下行信令控制信道是否发往该移动台。此外,发往该移动台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的无线资源也可以从在所述下行信令控制信道上发送的下行无线资源信息接收。
上行占有信道分配信息接收单元104在由数据发送接收单元102接收的信号中接收用于表示对该移动台分配的上行占有信道分配信息的上行占有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例如,上行占有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作为切换请求信号、或请求重新开始下行发送的信号的一部分,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上发送。此外,上行占有信道分配信息例如是用于设定在接入前导码中使用的移动台专用标识符(识别符(Signature))、在上行中使用的标识符或者代码号(code number)、上行无线资源的任一个的通信设定信息。
另外,在无线接入网络装置中预先准备的上行占有信道中产生了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下行共享数据信道对移动台通知在上行链路中应该使用竞争信道信号或随机接入前导码信号的情况。
在上行占有信道设定单元106中,根据由上行占有信道分配信息接收单元104接收到的上行占有信道分配信息,进行上行占有信道的设定。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108生成在由上行占有信道设定单元106设定的上行占有信道上发送的信号,并将生成的信号发送给数据发送接收单元102。移动台100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102将生成的信号无线发送给无线接入网络装置。这样,移动台例如将接入前导码发送给无线接入网络装置。
从数据发送接收单元102发送了生成信号的移动台100基于该移动台专用标识符(C-RNTI),接收下行信令控制信道以及下行共享数据信道。
接着,参照图4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接入网络装置200。为了便于说明,说明与移动台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接入网络装置,但更一般地说,无线接入网络装置可以与除了移动台之外还包括固定台(fixed station)的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进行通信。
无线接入网络装置200包括数据发送接收单元202、连接到数据发送接收单元202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下行信令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04、连接到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下行信令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04的上行占有信道选择单元206、以及连接到上行占有信道选择单元206的通信开始/重新开始判定单元208。而且,无线接入网络装置200还包括连接到数据发送接收单元202和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下行信令控制信道的上行占有信道检测单元210、以及连接到上行占有信道检测单元210的移动台确定单元212。
在通信开始/重新开始判定单元208中,判断无线接入网络装置的管理对象移动台是否开始通信,或者重新开始通信。开始通信是指例如被指示了切换的移动台与切换目的地无线接入网络装置的开始通信等。此外,重新开始通信是指例如在产生了对于进行了间歇接收的移动台的下行数据的情况下的重新开始通信等。
在上行占有信道选择单元206中,对需要开始通信、或者重新开始通信的移动台,选择该移动台使用的上行占有信道分配信息。上行占有信道分配信息是指例如接入前导码的识别符(Signature)、上行标识符或代码号、上行无线资源的任一个。
另外,在无线接入网络装置中预先准备的上行占有信道产生了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下行共享数据信道对移动台通知在上行链路中应该使用竞争信道信号或随机接入前导码信号。
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下行信令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04中,生成用于表示在上行占有信道选择单元206中选择的上行占有信道分配信息的上行占有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上行占有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例如作为切换请求信号或请求重新开始下行数据发送的信号的一部分,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上对移动台发送。
在上行占有信道检测单元210中,接收作为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下行信令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04中生成的信号的一部分来发送的上行占有信道分配,并检测该上行占有信道中的上行发送的有无。上行占有信道的检测例如通过与作为占有信道分配信息而分配的接入前导码的识别符(Signature)的相关(correlation)值来检测。
在移动台确定单元212中,通过在上行占有信道检测单元210中检测到的上行占有信道,确定移动台。例如,在作为上行占有信道而分配了在接入前导码中使用的移动台专用标识符(识别符(Signature))的情况下,基于该标识符(识别符(Signature))确定移动台。此外,例如,在作为上行占有信道分配信息而分配了移动台专用码的情况下,基于该移动台专用码的鉴定结果,确定移动台。
移动台确定单元212将移动台确定的结果发送给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下行信令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04。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下行信令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04判断是否需要对该被确定的移动台发送两种通信设定信息(上行分配资源(UL grant)、上行定时信息(UL timing advance))、或者仅发送上行定时信息(UL timing advance),并利用移动台专用标识符(C-RNTI),通过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下行信令控制信道发送需要的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网络装置200若是切换时则判断为需要所述两种通信设定信息,若是重新开始发送下行数据时,则判断为仅需要上行定时信息(UL timing advance)。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实现通过不进行上行分配资源(UL grant)、上行定时信息(UL timing advance)、或者小区固有的用户标识符(C-RNTI:Cell specific radio network temporal identifier)的不需要的发送,从而可有效地利用下行无线资源的移动台、无线接入网络装置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如上所述那样,为了减少多个移动台选择相同的识别符(Signature)而冲突的概率,对于已经持有用户专用标识符(C-RNTI)的移动台,在一定期间对该移动台分配事先准备的专用识别符(Dedicated Signature)。这样的移动台的典型例包括:(1)在切换时,从切换源小区接受了切换目的地小区的用户专用标识符(C-RNTI)和专用识别符(Signature)的分配作为切换请求信号(Handover command)的移动台;(2)已经持有C-RNTI、且在重新开始发送下行数据时,接受了在上行同步确立时使用的专用前导码(Dedicatedpreamble)的分配的移动台等。
但是这样的冲突概率的降低方法在占有信道或者专用前导码(Dedicatedpreamble)全部正在使用时,需要等待专用前导码的分配,直至专用前导码空闲为止,导致切换命令(Handover command)的发送定时的延迟、以及重新开始发送下行数据的延迟,也许存在无线质量的劣化以及服务质量劣化的顾虑。
因此,在专用前导码全部正在使用的情况下(或者发生了不足的情况下),基站eNB对移动台UE指示:利用随机选择的一个识别符(Signature),移动台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具体地说,(1)作为基站对移动台发送的信号的一部分,可以发送用于表示随机选择识别符(Signature),并应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情况的任意的指示符(这例如可以称为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指示符),或者(2)也可以指示表示在这样的状况下应该使用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特别的专用识别符(Signature)。例如,(1)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指示符可以由ON或者OFF这样的标志位(flag bit)来表示,(2)的专用识别符(Signature)号可以被设定为0(即,“0”被规定为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
由此,即使在专用前导码都正在使用的情况下,也不会延迟切换命令的发送和重新开始发送下行数据,移动台能够迅速地确立上行同步,并开始或者重新开始通信。
另一方面,从基站接收了(1)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指示符、或者(2)用于表示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专用识别符(Signature)号的移动台,根据来自基站的指示,从可作为随机接入前导码而发送的识别符(Signature)中随机地选择一个识别符(Signature),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以上,本发明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实施例仅仅是简单的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各种变形例、修正例、替代例、置换例等。也许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利用具体的数值例来进行了说明,但在没有特别禁止的情况下,这些数值仅仅是简单的一例,可以使用合适的任何值。为了便于说明,利用功能方框图来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但这样的装置可以由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各种变形例、修正例、替代例、置换例等包含在本发明中,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本发明的移动台、无线接入网络装置以及移动通信系统能够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
以上,本发明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实施例仅仅是简单的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各种变形例、修正例、替代例、置换例等。也许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利用具体的数值例来进行了说明,但在没有特别禁止的情况下,这些数值仅仅是简单的一例,可以使用合适的任何值。各个实施例的区别不是本发明的本质,根据需要可以使用2个以上的实施例。为了便于说明,利用功能方框图来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但这样的装置可以由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各种变形例、修正例、替代例、置换例等包含在本发明中,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本国际申请主张基于2007年2月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28627号的优先权,将其全部内容引用到本国际申请中。
本国际申请主张基于2007年6月2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167008号的优先权,将其全部内容引用到本国际申请中。
Claims (11)
1.一种无线接入网络装置,与移动台之间,使用上行专用信道、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以及下行信令控制信道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装置包括:
上行专用信道分配部件,对开始或者重新开始通信的移动台,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上分配该移动台应使用的上行专用信道的分配信息;
专用信道接收检测部件,在所述分配的上行专用信道上,检测接收来自该移动台的接入前导码;以及
下行发送部件,在检测到接收了来自该移动台的专用信道的情况下,使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以及下行信令控制信道对该移动台发送响应,
所述上行专用信道分配部件分配该移动台应使用的标识符,
还分配该移动台应使用于接入前导码发送的识别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入网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接入网络装置还包括基于所述分配的识别符,确定该移动台的移动台确定部件,
基于所述移动台确定,在对该移动台响应时,所述专用信道分配部件不发送不需要的通信设定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接入网络装置,其中,
在预先准备的上行专用信道发生了不足的情况下,对所述移动台通知在上行链路中应使用竞争信道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接入网络装置,其中,
通过下行信号中的标志位来表现在上行链路中是否应使用竞争信道信号。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接入网络装置,其中,
在上行链路中应使用竞争信道信号的情况下,指示特定的识别符。
6.一种移动台,与无线接入网络装置之间,使用上行专用信道、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以及下行信令控制信道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包括:
上行专用信道分配信息接收部件,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上,接收应使用的上行专用信道的分配信息;
上行专用信道设定部件,设定所述被分配的上行专用信道;
接入前导码发送部件,在所述设定的上行专用信道上进行接入前导码发送;以及
数据接收部件,在所述接入前导码发送结束后,通过用户专用标识符来进行下行接收,
通过所述上行专用信道分配信息接收部件,接收本移动台应使用的识别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上行专用信道分配信息接收部件,接收本移动台应使用的接入前导码的识别符。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台,其中,
在预先准备的上行专用信道产生了不足的情况下,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装置接收通知在上行链路中应使用竞争信道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台,其中,
通过判定下行信号中的标志位,从而判定在上行链路中是否应使用竞争信道信号。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台,其中,
通过判定是否指示了特定的识别符,从而判定在上行链路中是否应使用竞争信道信号。
1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台和无线接入网络装置,在移动台和无线接入网络装置之间,使用上行专用信道、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以及下行信令控制信道来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接入网络装置包括:
上行专用信道分配部件,对开始或者重新开始通信的移动台,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上分配该移动台应使用的上行专用信道的分配信息;
专用信道接收检测部件,在所述分配的上行专用信道上,检测接收来自该移动台的接入前导码;以及
下行发送部件,在检测到接收了来自该移动台的专用信道的情况下,对该移动台使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以及下行信令控制信道来发送响应,
所述移动台包括:
上行专用信道分配信息接收部件,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上,接收应使用的上行专用信道的分配信息;
上行专用信道设定部件,设定所述被分配的上行专用信道;
接入前导码发送部件,在所述设定的上行专用信道上进行接入前导码发送;以及
数据接收部件,在所述接入前导码发送结束后,通过用户专用标识符来进行下行接收,
所述上行专用信道分配部件分配该移动台应使用的标识符,还分配该移动台应使用于接入前导码发送的识别符,
通过所述上行专用信道分配信息接收部件接收本台应使用的识别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028627 | 2007-02-07 | ||
JP028627/2007 | 2007-02-07 | ||
JP167008/2007 | 2007-06-25 | ||
JP2007167008A JP4533915B2 (ja) | 2007-02-07 | 2007-06-25 | 移動局、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PCT/JP2008/051959 WO2008096789A1 (ja) | 2007-02-07 | 2008-02-06 | 移動局、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3036A CN101653036A (zh) | 2010-02-17 |
CN101653036B true CN101653036B (zh) | 2012-10-10 |
Family
ID=39839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108235A Active CN101653036B (zh) | 2007-02-07 | 2008-02-06 | 移动台、无线接入网络装置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113081A1 (zh) |
EP (1) | EP2129144B1 (zh) |
JP (2) | JP4533915B2 (zh) |
KR (1) | KR101126568B1 (zh) |
CN (1) | CN101653036B (zh) |
AU (1) | AU2008212264B2 (zh) |
BR (1) | BRPI0807345A2 (zh) |
CA (1) | CA2676971C (zh) |
MX (1) | MX2009008319A (zh) |
RU (1) | RU2468529C2 (zh) |
WO (1) | WO200809678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88134B2 (en) | 2007-06-06 | 2013-11-1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
US8169992B2 (en) | 2007-08-08 | 2012-05-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plink scrambling during random access |
JP5322832B2 (ja) * | 2009-08-06 | 2013-10-2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 |
US9503931B2 (en) | 2009-08-12 | 2016-11-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nhancements to the MU-MIMO VHT preamble to enable mode detection |
WO2011032308A1 (zh) * | 2009-09-15 | 2011-03-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同步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CN102550117A (zh) * | 2009-09-28 | 2012-07-04 | 诺基亚公司 | 蜂窝辅助d2d网络中的d2d探测的随机接入过程再用 |
JP5278350B2 (ja) | 2010-02-25 | 2013-09-0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識別子割当方法及び識別子割当プログラム |
JP5565475B2 (ja) * | 2011-02-10 | 2014-08-0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受信装置、送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3085438A1 (en) * | 2011-12-06 | 2013-06-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dmission control for control channe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900389D0 (en) * | 1999-01-09 | 1999-02-24 |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963540B2 (en) * | 1999-11-29 | 2005-11-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igning a common packet channel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487184B1 (en) * | 2000-08-25 | 2002-11-26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radio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for a uni-directional user data channel |
JP2002199432A (ja) * | 2000-12-22 | 2002-07-12 | Ntt Docomo Inc | 無線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無線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親局及び子局、無線データ通信方法 |
JP4048106B2 (ja) * | 2002-12-06 | 2008-02-1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周辺セル通知装置、周辺セル通知方法 |
US7200405B2 (en) * | 2003-11-18 | 2007-04-03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hannel assignment information used to support uplink and downlink channels |
KR100720587B1 (ko) | 2005-07-14 | 2007-05-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디지털 멀티미디어 방송 수신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송수신 방법 |
JP2007167008A (ja) | 2005-12-22 | 2007-07-05 |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 豆乳および豆腐の製造方法 |
WO2008042889A1 (en) * | 2006-10-03 | 2008-04-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ynchronization of temporary ue id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08096959A1 (en) * | 2007-02-06 | 2008-08-14 | Lg Electronics Inc. | Use of dedicated rach signatures |
-
2007
- 2007-06-25 JP JP2007167008A patent/JP4533915B2/ja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02-06 BR BRPI0807345-7A patent/BRPI0807345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2-06 RU RU2009132462/07A patent/RU2468529C2/ru active
- 2008-02-06 AU AU2008212264A patent/AU2008212264B2/en active Active
- 2008-02-06 MX MX2009008319A patent/MX2009008319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2-06 US US12/525,557 patent/US2010011308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8-02-06 KR KR1020097017533A patent/KR10112656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2-06 WO PCT/JP2008/051959 patent/WO200809678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2-06 EP EP08710855.1A patent/EP2129144B1/en active Active
- 2008-02-06 CA CA2676971A patent/CA2676971C/en active Active
- 2008-02-06 CN CN2008800108235A patent/CN101653036B/zh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1-29 JP JP2010019583A patent/JP2010141913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NTT DoCoMo, Inc..Uplink synchronization.《3GPP TSG RAN WG2 #56bis R2-070278》.2007,第1,2页. * |
QUALCOMM Europe.RACH and Mobility.《3GPP TSG-RAN WG2 #56 R2-063279》.2006,第1,2页. * |
Texas Instruments Inc.Optimized Handover method for reducing latencies in UL synchronization and initial UL allocation in E-UTRA.《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 56-bis R2-070081》.2007,第1-7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129144B1 (en) | 2016-08-03 |
KR20090109112A (ko) | 2009-10-19 |
KR101126568B1 (ko) | 2012-03-22 |
EP2129144A1 (en) | 2009-12-02 |
CA2676971A1 (en) | 2008-08-14 |
CN101653036A (zh) | 2010-02-17 |
JP2010141913A (ja) | 2010-06-24 |
JP2008219852A (ja) | 2008-09-18 |
MX2009008319A (es) | 2009-08-13 |
JP4533915B2 (ja) | 2010-09-01 |
AU2008212264A1 (en) | 2008-08-14 |
RU2468529C2 (ru) | 2012-11-27 |
WO2008096789A1 (ja) | 2008-08-14 |
RU2009132462A (ru) | 2011-03-20 |
EP2129144A4 (en) | 2011-09-07 |
CA2676971C (en) | 2013-07-16 |
US20100113081A1 (en) | 2010-05-06 |
BRPI0807345A2 (pt) | 2014-05-20 |
AU2008212264B2 (en) | 2013-1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53036B (zh) | 移动台、无线接入网络装置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 |
CN101448313B (zh) | 一种通信系统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 |
CN101155415B (zh) | 基于随机接入信道的切换接入方法和装置 | |
CA2664633C (en) | Handoff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random access channel | |
EP2273803A1 (en) | Method for processing conn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terminal | |
US2008023231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US8340028B2 (en) | Mobile st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apparatu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ethod | |
CN101478828B (zh) | 下行调度消息的发送方法、通信系统及基站 | |
CN101883437A (zh) | 随机接入方法以及基站 | |
CN101820632B (zh) | 频谱共享方法及其相应的基站、移动终端和通信系统 | |
KR101238329B1 (ko) | 채널 할당 장치 및 채널 할당 방법 | |
KR20110103201A (ko) |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페이징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US8195238B2 (en) |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paging method | |
KR101362835B1 (ko)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 있어서의 유저장치, 기지국 및 방법 | |
CN101483881A (zh) | 控制用户设备释放上行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841913B (zh) | 确定ue监听的下行成员载波的方法和基站 | |
CN101212791A (zh) | 一种用户设备接入网络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1389123A (zh) | 发送调度请求的方法、模块及系统 | |
US20090170513A1 (en) | Mobile st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apparatus and resource request method | |
EP2375847B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KR101076877B1 (ko) | 이동단말의 페이징 처리장치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페이징 관리장치 및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페이징 처리방법 | |
US20240306170A1 (en) | Methods for contention-based side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and related wireless devices | |
CN101179823B (zh) | 移动通信系统空中接口信令和数据发送的调度方法和系统 | |
JP4755294B2 (ja) | 移動局、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制御信号受信方法 | |
AU2013100113A4 (en) | Handoff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radom access channe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