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1335B - 电子设备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51335B CN101651335B CN2009101742120A CN200910174212A CN101651335B CN 101651335 B CN101651335 B CN 101651335B CN 2009101742120 A CN2009101742120 A CN 2009101742120A CN 200910174212 A CN200910174212 A CN 200910174212A CN 101651335 B CN101651335 B CN 10165133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conversion module
- electronic equipment
- output
- buffer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切断电子设备电源后,在环境参数满足预定要求时重新使电子设备恢复工作的问题。该装置包括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用于将外部电源电压变换为控制隔离电路(40)所需的工作电压;控制隔离电路(40)在传感器输出管脚输出预定告警电压时,向电子设备中的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输出的电压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在传感器输出管脚处于开漏状态时,向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输出的电压不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在控制隔离电路(40)输入电压低于自身关闭电压时输出电压为零,否则将外部电源电压变换为电子设备中的负载所需的电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保护装置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各种电子设备有时会由于电子设备中的风扇等降温通风装置出现故障而导致电子设备的温度过高,从而可能缩短电子设备中对温度要求比较苛刻的芯片等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甚至可能造成元器件被烧毁的严重后果。
现有技术提出了电子设备过温保护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现有过温保护方案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将多个温度传感器安置于电子设备中的环境温度采集点上,例如对计算机实施过温保护时,将温度传感器安置于CPU散热片、硬碟机等处,在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向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中运行的过温保护控制程序反馈信息,过温保护控制程序向用户发出警告,在发出警告之后的预定时间段用户仍未采取关闭电子设备等有利于降低电子设备温度的措施时,过温保护控制程序将执行存储资料、切断电源的动作以防止电子设备持续升温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然而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在运行于电子设备中的过温保护控制程序切断电子设备的电源后,虽然可以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但是运行在电子设备中的该控制程序本身也就无法运行了,而且有的温度传感器也需要电源供应才能工作,而现有方案中温度传感器通常都是由电子设备来提供电源的,因此除非后续人工重新启动电子设备,否则电子设备、以及运行在电子设备中的过温保护控制程序、温度传感器等无法在温度降低到预定范围内后自动重新工作。对于路由器、交换机等需要在无人值守环境下长期工作的电子设备而言,在需要尽量缩短业务中断的时间时,上述过温保护方案将难以满足要求。
除了上述基于温度传感器的过温保护方案之外,借助于检测灰尘密度、湿度等其他环境参数的传感器的电子设备保护方案类似地也难以在无人工参与的条件下,在环境参数满足预定要求后使电子设备重新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保护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在切断电子设备电源后,在环境参数满足预定要求时重新使电子设备恢复工作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装置,包括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和控制隔离电路(40),所述控制隔离电路(40)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负载提供工作电压,其中:
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用于将外部电源的电压变换为控制隔离电路(40)所需的工作电压;
控制隔离电路(40),在安置于所述电子设备上的环境参数传感器输出管脚输出预定告警电压时,向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输出的电压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在所述环境参数传感器输出管脚处于开漏状态时,通过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提供的工作电压拉高环境参数传感器输出管脚向控制隔离电路(40)输入的电压,向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输出的电压不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所述环境参数传感器的输出管脚在环境参数的检测值超过预定值时输出预定告警电压,在环境参数的检测值未超过预定值时处于开漏状态;
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在从控制隔离电路(40)输入的电压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时,输出电压为零,在从控制隔离电路(40)输入的电压不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时,将外部电源的电压变换为电子设备中的负载所需的工作电压。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装置,包括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逻辑器件(70)、控制隔离电路(40),所述电子设备保护装置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负载提供工作电压,其中:
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用于将外部电源的电压变换为控制隔离电路(40)所需的工作电压;
逻辑器件(70)接收至少一个安置于所述电子设备上的环境参数传感器输出管脚的输出电压,所述环境参数传感器的输出管脚在环境参数的检测值超过预定值时输出预定告警电压,在环境参数的检测值未超过预定值时处于开漏状态;
逻辑器件(70)在至少有一个环境参数传感器输出管脚输出预定告警电压时,输出告警电压,否则,无输出电压;
控制隔离电路(40)在逻辑器件(70)无输出电压时,通过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提供的工作电压拉高逻辑器件(70)输入的电压,向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输出的电压不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在逻辑器件(70)输出所述告警电压时,向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输出的电压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
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在从控制隔离电路(40)输入的电压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时,输出电压为零,在从控制隔离电路(40)输入的电压不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时,将外部电源的电压变换为电子设备中的负载所需的工作电压。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和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装置, 所述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负载提供工作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保护装置中的第一电源变换模块将外部电源的电压变换为第一电压,为控制隔离电路提供电源,控制隔离电路在环境参数传感器检测到环境参数超过预定范围时,指示第二电源变换模块不向电子设备提供工作电压;控制隔离电路在环境参数传感器检测到环境参数恢复到预定范围时,指示第二电源变换模块将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变换为电子设备的工作电压,并提供给向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保护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一种开关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隔离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隔离电路的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可以保证电子设备中元器件正确上电顺序的改进的电子设备结构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监控多点环境参数的电子设备保护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现有电子设备保护方案在安置在电子设备中环境参数采集点的传感器检测到当前周边的环境参数超过预定范围时,运行于电子设备中的保护程序通常会采用切断电源的方式来防止环境参数继续恶化,例如温度继续上升等,以此来保护电子设备的元器件不受损坏。然而上述方案存在着在无人工参与的情况下,无法在电子设备的环境参数改善后重新使电子设备恢复工作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利用三极管的导通特性,在外部电源和电子设备之间,增加 控制隔离电路和电源转换模块,在所述控制隔离电路中包含三极管,通过独立于电子设备的电子器件而不是电子设备中的控制程序,来根据传感器的反馈控制何时停止和恢复为电子设备提供电源供应。
下面将依据本发明上述发明原理,详细介绍一个实施例来对本发明方法的主要实现原理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请参照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保护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和隔离控制电路40,其中隔离控制电路40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连接。现有的电子设备中的负载(包括各个元器件)所需的工作电压有很大差异,而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通常都是有统一标准的,例如通常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为12v,因此很多电子设备中都内置有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用于将电子设备的电源插头输入的电压转换为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负载需要的工作电压,并提供给电子设备中的负载。
环境参数传感器20安置于电子设备中的温度采集点上,环境参数传感器用于检测采集点处的温度、湿度、灰常密度或特定气体浓度等环境参数。在本实施例中以温度传感器为例进行介绍,现有的温度传感器有很多种类,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具有输出引脚的温控芯片作为温度传感器,可通过两线式或四线式串行总线对该温控芯片的寄存器执行写操作来设定预定温度范围,并通过串行总线对该温控芯片的寄存器执行读操作来读取温控芯片检测到的当前温度值。在该温控芯片检测到周围环境温度在预定温度范围时,温控芯片的输出引脚处于OD门开漏输出状态,可以被等效看作处于高阻态;在该温控芯片检测到周围环境温度超过预定温度范围时,温控芯片的输出引脚输出较低的预定告警电压,例如0.3v。
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连接在外部电源和控制隔离电路40之间,用于将外部电源的输入电压,例如常见的12v电压变换为控制隔离电路40所需的工作电压,例如3.3v电压。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环境参数传感器20需要3v~5.5v电压供应才能工作,因此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还用于与环境参数传感器20的输 入端连接,用于将外部电源的12v电压变换为环境参数传感器20所需的工作电压3.3v,这样无论通过第二电压变换模块30为电子设备中的负载提供的电源是否被切断,只要外部电源正常,环境参数传感器20都可以工作,而不会像现有技术一样,电子设备的电源被切断后,环境参数传感器20也无法工作了。
控制隔离电路40有两个输入端,分别为第一输入端401和第二输入端402,其中第一输入端401用于与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连接,用以提供控制隔离电路40所需的工作电压,控制隔离电路40的第二输入端402与环境参数传感器20的输出引脚连接,第一输入端401输入的电压用于在环境参数传感器20检测到温度在正常范围内输出引脚处于开漏状态时,拉高环境参数传感器20输出引脚处(即第二输入端402处)的电压,在环境参数传感器20检测到温度在正常范围内时,第二输入端402处的电压介于第一输入端401处的电压和环境参数传感器20检测到温度超过正常范围时输入的预定告警电压之间。
控制隔离电路40为一个比较开关电路,在第二输入端402输入预定告警电压时,例如预定告警电压可以为0.3v。输出端403的输出电压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例如0.3v,在第二输入端402的电压被第一输入端401输入的电压拉高时,输出端403的输出电压不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
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具备输入引脚301、反馈补偿引脚302和输出引脚303,用于在反馈补偿引脚302的控制下,将输入引脚301连接的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变换为预定输出电压,所述预定输出电压可以是电子设备所需的工作电压。在使用现有的DC-DC电源作为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时,反馈补偿引脚为COMP(compensation)引脚。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在反馈补偿引脚302的输入电压低于自身的关闭电压,即电压转换门限值时,例如0.3v时,不进行电压变换处理,输出引脚无输出电压或输出电压为零电平,即切断向电子设备提供的电源;在反馈补偿引脚的输入电压高于所述关闭电压时,例如0.3v时,将 外部电源提供的12v电压变换为电子设备所需的工作电压1.2v,并通过输出引脚将变换后获得的1.2v电压提供给电子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反馈补偿引脚302与控制隔离电路40的输出端403连接。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输入引脚301与外部电源连接。
上述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可以由现有的开关稳压电源来实现。请参照附图2,为现有的一种开关稳压电源DC-DC电源的结构示意图。该开关稳压电源中包含一个DC-DC控制器、开关A和开关B两个电子开关以及反馈控制引脚。该开关稳压电源工作时,周期性的打开或关闭开关A或开关B来产生一个周期性方波,然后通过电感和电容对上述方波进行整形滤波得到平稳的输出引脚输出的直流输出电压。可以将COMP引脚连接在输出引脚处监控输出电压,DC-DC控制器通过COMP引脚的反馈信号调整开关A和开关B的开关时间以确定输出电压,以及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在COMP引脚的输入电压低于预定值时,不进行电压变换处理,无输出电压。
在附图1中前级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应选用变换效率较高的开关稳压电源,以免造成过大的转换损耗。
上述控制隔离电路40的功能可以由单片机来实现,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的电路来实现。
电路一
请参照附图3,电阻R2连接在控制隔离电路40的第一输入端401与控制隔离电路40的第二输入端402之间;
第二输入端402通过电阻R1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
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第二输入端402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输出端403连接,发射极接地。
电路二
请参照附图4,为了保证附图3中第一输入端401输入电压的稳定性,还 可以将一个接地的滤波电容C与第一输入端401连接。
为了便于后续对控制隔离电路40进行测试,还可以将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与输出端403连接,在无需使用该电子设备保护装置时,只需将R5摘除,并将外部电源直接与控制隔离电路40的输出端403连接即可。
在环境参数传感器20检测到温度值在正常范围内时,环境参数传感器20的输出引脚处于开漏状态,与环境参数传感器20输出引脚连接的控制隔离电路40的第二输入端402处的电压被第一输入端401处的电压拉高,附图3中三极管Q1的基极也处于高电平,使得Vbe>Von,从而使三极管Q1处于导通状态,三极管Q1集电极的电压被拉低,从而使三极管Q2的基极电压被拉低,使得Vbe<Von,三极管Q2处于关断状态,因此与控制隔离电路40的输出端403连接的三极管Q2的集电极处于高电平,控制隔离电路40的输出端403连接的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在反馈补偿引脚的输入电压高于自身的关闭电压,因此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将外部电源提供的12v电压变换为电子设备所需的工作电压1.2v。环境参数传感器20输出引脚处于开漏状态,第二输入端402处的电压被第一输入端401输入的电压拉高时,第二输入端402处的电压应高于三极管Q1的导通电压。
在环境参数传感器20检测到温度值超过正常范围时,环境参数传感器20的输出引脚输出预定告警电压,在本实施例中为告警电压0.3v,这时与环境参数传感器20输出引脚连接的控制隔离电路40的第二输入端402的电压也被拉低,该告警电压应低于三极管Q1的导通电压,附图3中三极管Q1的基极也处于低电平,使得B1be<V1on,从而使三极管Q1处于关断状态,三极管Q1集电极的电压被拉高,从而使三极管Q2的基极电压也相应被拉高,使得V2be>V2on,三极管Q2处于导通状态,因此与控制隔离电路40的输出端403连接的三极管Q2的集电极处于低电平,此时与控制隔离电路40的输出端403连接的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在反馈补偿引脚的输入电压低于自身的关闭电压,因此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不再进行电压变换处理,切断提供给向电子设备的 1.2v工作电压。
附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保护装置可以被设计为独立于电子设备的模块,通过如附图1所示的连接方式与要保护的电子设备连接;也可以作为电子设备中的一个功能模块,即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电子设备,请参照附图5所示。
电子设备中不同芯片、元器件所需的工作电压不同,例如有的元器件需要5v工作电压,而其他元器件需要3.3v、2.5v、1.8v或1.2v的工作电压,而且不同工作电压的元器件之间存在上电时序的要求,例如,工作电压为1.2v的元器件需要在其他工作电压的元器件之前被上电,因此1.2v可以作为第二级电压,其他电压都可以由1.2v的第二级电压后续通过电压变换模块变换获得,作为第三极电压、第四级电压等。请参照附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保护功能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含第二级电路,第二级电路中包含有控制隔离电路50和第三电源变换模块60,控制隔离电路50用于根据附图5中的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转换出的第二级电压来控制第三电源变换模块60是否将外部电源的电压转换为第三级电压。控制隔离电路50与附图1或附图5中的控制隔离电路40的结构功能是类似的,区别在于控制隔离电路50的第二输入端502是与附图4中的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输出端连接的。
同理,还可以有第三级电路、第四级电路,其中每级电路中的控制隔离电路根据前一级电路中的第二电源变换模块的输出电压,来控制本级电源变换模块是否将外部电源的电压转换为第四级电压或第五级电压,在这里不再详述。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保证电子设备中各个元器件的正确上电时序,避免因上电下电时序不当对电子设备中的元器件造成损耗。
较佳地,附图1中的电子设备保护装置还可以有以下扩展方案,请参照附图7,可以在电子设备的多个环境参数采集点安置环境参数传感器201~环境参数传感器209,将环境参数传感器201~环境参数传感器209,多个环境参数传感器的输出引脚的信号输入到逻辑器件中70进行“与”操作后,将逻辑器件70的输出信号连接到控制隔离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由于环境参数传感器的输出 的预定告警电压为低电平,用数字表示为“0”,因此只要有其中一个环境参数传感器检测到安置该环境参数传感器的采集点的温度或其他环境参数检测值超过了预定范围,经逻辑器件70“与”操作后,都会输出一个低电平,从而切断为电子设备提供的工作电源,实现保护的目的。只有在所有采集点的环境参数都符合预定要求时,电子设备才能够获得工作电源。
附图7中的扩展方案可以与附图6中的方案结合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保护装置结构简单,环境参数传感器和少量的三极管不会消耗过多电能,也不会明显影响电子设备周边的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独立于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保护装置,该装置中的第一电源变换模块将外部电源的电压变换为第一电压,为环境参数传感器和控制隔离电路提供电源,控制隔离电路在环境参数传感器检测到环境参数超过预定范围时,指示第二电源变换模块不向电子设备提供工作电压;控制隔离电路在环境参数传感器检测到环境参数在预定范围时,指示第二电源变换模块将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变换为电子设备的工作电压,并提供给向电子设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和控制隔离电路(40),所述控制隔离电路(40)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负载提供工作电压,其中:
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用于将外部电源的电压变换为控制隔离电路(40)所需的工作电压;
控制隔离电路(40),在安置于所述电子设备上的环境参数传感器输出管脚输出预定告警电压时,向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输出的电压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在所述环境参数传感器输出管脚处于开漏状态时,通过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提供的工作电压拉高环境参数传感器输出管脚向控制隔离电路(40)输入的电压,向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输出的电压不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所述环境参数传感器的输出管脚在环境参数的检测值超过预定值时输出预定告警电压,在环境参数的检测值未超过预定值时处于开漏状态;
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在从控制隔离电路(40)输入的电压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时,输出电压为零,在从控制隔离电路(40)输入的电压不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时,将外部电源的电压变换为电子设备中的负载所需的工作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环境参数传感器需要工作电源时,所述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还用于将外部电源的输入电压变换为环境参数传感器所需的工作电压,并将变换后的电压提供给环境参数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隔离电路(40)包括:
电阻R2,连接在用于接收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变换后的电压的第一输入端(401)和用于接收所述环境参数传感器输出管脚输出电压的第二输入端(402)之间;
电阻R1,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端(402)和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
三极管Q1,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所述第一输入端(401)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三极管Q2,其集电极与用于向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输出电压的输出端(403)连接,发射极接地;
所述环境参数传感器输出管脚输出的所述预定告警电压低于三极管Q1的导通电压,所述环境参数传感器输出管脚处于开漏状态时,第二输入端(402)处的电压不低于三极管Q1的导通电压;
所述第一输入端(401)输入的工作电压大于三极管Q2的导通电压;
三极管Q2导通时,控制隔离电路(40)输出端(403)输出的电压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三极管Q2关断时,控制隔离电路(40)输出端(403)输出的电压不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隔离电路(40)的第一输入端(401)通过滤波电容接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隔离电路(40)中,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与输出端(403)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为线性稳压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为开关稳压电源。
8.一种电子设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逻辑器件(70)、控制隔离电路(40),所述电子设备保护装置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负载提供工作电压,其中:
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用于将外部电源的电压变换为控制隔离电路(40)所需的工作电压;
逻辑器件(70)接收至少一个安置于所述电子设备上的环境参数传感器输出管脚的输出电压,所述环境参数传感器的输出管脚在环境参数的检测值超过预定值时输出预定告警电压,在环境参数的检测值未超过预定值时处于开漏状态;
逻辑器件(70)在至少有一个环境参数传感器输出管脚输出预定告警电压时,输出告警电压,否则,无输出电压;
控制隔离电路(40)在逻辑器件(70)无输出电压时,通过第一电源变换模块(10)提供的工作电压拉高逻辑器件(70)输入的电压,向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输出的电压不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在逻辑器件(70)输出所述告警电压时,向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输出的电压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
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在从控制隔离电路(40)输入的电压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时,输出电压为零,在从控制隔离电路(40)输入的电压不低于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的关闭电压时,将外部电源的电压变换为电子设备中的负载所需的工作电压。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装置,所述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负载提供工作电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负载所需的工作电压为所述电子设备中需要最先上电的元器件所需的第二级预定电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控制隔离电路(50)、第三电源变换模块(60),所述第三电源变换模块(60)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中需要在所述最先上电的元器件上电之后上电的元器件提供第三级预定电压,其中:
第二控制隔离电路(50)在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输出电压为零时,向第三电源变换模块(60)输出的电压低于第三电源变换模块(60)的关闭电压,在第二电源变换模块(30)输出所述第二级预定电压时,向第三电源变换模块(60)输出的电压不低于第三电源变换模块(60)的关闭电压;
第三电源变换模块(60),在从第二控制隔离电路(50)输入的电压低于第三电源变换模块(60)的关闭电压时,输出电压为零,在从第二控制隔离电路(50)输入的电压不低于第三电源变换模块(60)的关闭电压时,将外部电源的电压变换为电子设备中的负载所需的第三级预定电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742120A CN101651335B (zh) | 2009-09-23 | 2009-09-23 | 电子设备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742120A CN101651335B (zh) | 2009-09-23 | 2009-09-23 | 电子设备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1335A CN101651335A (zh) | 2010-02-17 |
CN101651335B true CN101651335B (zh) | 2011-08-17 |
Family
ID=41673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7421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1335B (zh) | 2009-09-23 | 2009-09-23 | 电子设备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5133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75671B (zh) * | 2010-11-02 | 2013-03-27 | 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 | 非手持高清数字摄像机 |
CN102004537B (zh) * | 2010-11-04 | 2016-03-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系统上下电控制装置和方法 |
CN102243481B (zh) * | 2011-03-28 | 2013-04-24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不同电源供电的模块之间互联的装置、方法及电路 |
CN105807878B (zh) * | 2014-12-27 | 2019-03-08 |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供电保护系统 |
CN105783271A (zh) * | 2016-03-28 | 2016-07-20 | 李连洪 | 一种应用于热水器的控制系统及智能热水器 |
CN109188976A (zh) * | 2018-09-14 | 2019-01-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芯片 |
CN110377078B (zh) * | 2019-07-31 | 2020-12-15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一种低温环境下电子器件工作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0941326B (zh) * | 2019-09-30 | 2022-02-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电压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1449398A (zh) * | 2020-04-10 | 2020-07-28 | 揭阳市恩美五金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带温度检测的吹风机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49073A (zh) * | 2003-05-10 | 2004-11-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
CN201001028Y (zh) * | 2006-09-29 | 2008-01-02 | Bcd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单片式开关电源及其过温保护电路 |
-
2009
- 2009-09-23 CN CN2009101742120A patent/CN10165133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49073A (zh) * | 2003-05-10 | 2004-11-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
CN201001028Y (zh) * | 2006-09-29 | 2008-01-02 | Bcd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单片式开关电源及其过温保护电路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2002-315181A 2002.10.25 |
JP特开2003-209922A 2003.07.2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1335A (zh) | 2010-0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51335B (zh) | 电子设备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2496907B (zh) | 一种机顶盒、掉电保护装置及掉电数据保护方法 | |
CN102032206B (zh) | 风扇延时控制系统 | |
CN104767260A (zh) | 充电器、终端设备和充电系统 | |
CN208112210U (zh) | 一种短路保护电路 | |
CN102541238A (zh) | 用于嵌入式计算机的断电保护器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4536321A (zh) | 一种实现掉电检测及继电器状态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 |
CN112558741B (zh) | 保护方法、保护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 |
CN106797414B (zh) | 一种终端的漏电流检测电路及终端 | |
CN102778849B (zh) | 开关机控制电路、电子设备及开关机控制方法 | |
CN105703021A (zh) | 低功耗待机的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唤醒方法 | |
CN105529944A (zh) | 一种电源转接器及应用其的电子系统 | |
CN105573457A (zh) | 一种通用的计算机电源管理系统 | |
CN202495738U (zh) | 一种欠压保护电路 | |
CN109858600B (zh) | 一种低功耗防盗报警rfid标签 | |
KR101489137B1 (ko) | 포트 인가용 충전 전류를 증대시키기 위한 잉여 충전 전류 쉐어링 장치 | |
CN203179554U (zh) | 存储设备的保护电路 | |
CN103107577B (zh) | 电池管理电路及终端 | |
US8826056B2 (en) | Circuit pro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 |
CN205232010U (zh) | 一种柜台设备的电源控制器 | |
CN210721358U (zh) | 一种OTG设备的Vbus电源自动切换电路 | |
CN104345854A (zh) | 电源供应系统 | |
CN104679133B (zh) | 计算机装置 | |
CN102073366B (zh) | 一种计算机电源芯片的上电方法 | |
CN105633904A (zh) | 保护电路的开关电路和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50002 19 Building, Citrus Industrial Park, 618 Jinshan Road, Cangshan District, Fuzhou, Fujian. Patentee after: RUIJIE NETWORKS Co.,Ltd. Address before: 350002 19 Building, Citrus Industrial Park, 618 Jinshan Road, Cangshan District, Fuzhou, Fujian. Patentee before: Fujian Star-net Ruijie Network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