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3423A - 收纳托盘及收纳体 - Google Patents
收纳托盘及收纳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33423A CN101633423A CN200910139559A CN200910139559A CN101633423A CN 101633423 A CN101633423 A CN 101633423A CN 200910139559 A CN200910139559 A CN 200910139559A CN 200910139559 A CN200910139559 A CN 200910139559A CN 101633423 A CN101633423 A CN 1016334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y
- receiving
- thin plate
- receiving tray
- overlapp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90 polystyre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61 swel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allets (AREA)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收纳托盘及收纳体。具体而言,为了能够收纳具有凸部的多个被收纳物,并且,能够对凸部不造成任何影响地进行重叠,而且能够尽量降低重叠时的整体高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收纳具有凸部(M1)的被收纳物(M)的收纳托盘,该收纳托盘具备能够相互重叠的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该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分别具有:薄板;多个收纳部(11),其在沿相互垂直的纵向和横向的两方向排列为格子状的状态下,凹陷形成在该薄板上,并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以及位于薄板的剩余区域中相邻的收纳部的开口之间的间隙区域(15),其确保在薄板的下面侧具有峡谷状地洼陷的间隙(16)。当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两托盘时,上层侧的托盘的间隙位于下层侧的托盘的收纳部的上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纳机械钟表和电子部件等的被收纳物的收纳托盘。尤其涉及用于保管、搬送在一部分上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突出的凸部的被收纳物的收纳托盘及具备该收纳托盘的收纳体,这些被收纳物例如为具有指针轴(凸部)的钟表驱动装置(钟表机芯)。
背景技术
为了保管、搬送以钟表机芯为代表的小型的机械部件或电子部件,一般使用形成有将其收纳的多个收纳部的收纳托盘。即,通过分别将其收纳在多个收纳部内,能够用一个收纳托盘保管或搬送多个被收纳物。
然而,这种被收纳物通常是被大量生产出来的,在保管、搬送的情况下,将收纳托盘重叠为多层来处理。例如,在一个收纳托盘中收纳数十个至百个左右的被收纳物,重叠数十层至百层左右的该收纳托盘来处理。
作为这种收纳托盘的一种,已知有收纳具有指针轴的钟表机芯的箱体(参照专利文献1)。
该箱体是通过成形加工热可塑性树脂而形成的,在整个面上形成有用于收纳钟表机芯的多个收纳部,这些各收纳部为从箱体的上面向下凹陷的凹部,在其中央形成有梯形状凸部。因此,在收纳部收纳钟表机芯的情况下,以在梯形状凸部的上面进行载置的状态进行收纳。
而且,通过将这些箱体重叠多层,能够一次保管、搬送大量的钟表机芯。
然而,由于诸如钟表机芯的小型部件容易破损,因而在收纳的情况下,必须要注意。尤其是,由于指针轴突出,因而必须以不接触该指针轴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这一点上,上述的箱体在载置有钟表机芯的梯形状凸部的背侧形成有空间。因此,即使将箱体重叠多层,收纳于第一层的收纳托盘中的钟表机芯的指针轴也进入形成于在第2层的收纳托盘上形成的梯形状凸部的背面侧的空间内。所以,能够不对指针轴造成任何影响地将箱体重叠多层。
如此,优选将箱体作为托盘而使用,该托盘收纳在一部分上具有诸如指针轴的时钟机芯的凸部的被收纳物。
专利文献:日本实开S60-133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作为现有的收纳托盘的箱体,形成有在重叠多层时用于防止对指针轴进行干涉的梯形状凸部,因而,无论如何,厚度均变厚了。因此,如果将箱体重叠多层,则层数越高,重量越大,因而难以处理。
尤其是在重叠收纳托盘后由人工进行搬送的情况下,体积大且重量重,因而搬送者的负担变大。因此,重叠的层数有限,不能进行效率良好的搬送。另外,在将其以卡车或飞机进行运送的情况下,运送费因容积而变化,因而层数与运送费的收支平衡不符,导致成本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纳托盘和具备该收纳托盘的收纳体,该收纳托盘能够收纳多个具有凸部的被收纳物,并且能够不对凸部造成任何影响地进行重叠,而且能够尽量降低重叠时的整体高度。
本发明提供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以下装置。
本发明的收纳托盘是一种收纳在上面的一部分上具有凸部的被收纳物的收纳托盘,该收纳托盘具备能够相互重叠的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分别具有:薄板;多个有底状的收纳部,其在沿相互垂直的纵向和横向的两方向排列为格子状的状态下,以薄板的上面侧为开口的方式凹陷形成在该薄板上,并在内部收纳所述被收纳物;以及间隙区域,其位于薄板的剩余区域中的相邻的收纳部的开口之间,并确保在薄板的下面侧具有峡谷状地洼陷的间隙。其中,当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上层侧的托盘的所述间隙位于下层侧的托盘的所述收纳部的上方。
在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能够以在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中分别收纳多个被收纳物的状态交互地重叠两托盘。因此,能够一次收纳大量的被收纳物并能够进行保管和搬送等。
具体而言,首先,在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的薄板上形成有多个收纳部。该收纳部是以薄板的上面侧成为开口的方式凹陷形成的有底状物体,因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从正上方收纳被收纳物。这时,以凸部朝向上方的方式收纳被收纳物。于是,能够在两托盘中分别收纳多个被收纳物。
接着,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收纳有被收纳物的两托盘。这时,可以在第1收纳托盘上重叠第2收纳托盘,也可以在第2收纳托盘上重叠第1收纳托盘。无论那种情况,如果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两托盘,则上层侧的托盘的间隙,即形成在因凹陷而突出的收纳部间的峡谷状的洼陷,位于下层侧的托盘的收纳部的上方。因此,能够在收纳于下层侧的托盘中的被收纳物的上方确保空间。所以,即使两托盘的厚度薄至被收纳物的凸部从薄板的上面突出的程度,在重叠时,上层的托盘也不接触凸部,不对该凸部造成任何影响(负荷)。所以,能够尽量降低重叠时的整体高度,同时能够防止与凸部的冲突于未然,并防止造成坏影响。
另外,本发明的收纳托盘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在所述薄板上形成有用于识别重叠时的朝向的标记。
在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由于在薄板上形成有方向识别用的标记,因而,在手动或用机器人等机械来自动地重叠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时,能够不搞错朝向,可靠地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两托盘。所以,能够更高效地进行重叠操作。尤其是在用机器人等的机械来进行重叠操作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将该标记作为标志进行程序设计,因而控制变得非常容易。
另外,本发明的收纳托盘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在所述薄板的外缘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向该薄板的上方弯曲后,再向薄板的下方弯曲的膨胀部,当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通过所述膨胀部彼此重叠来将两托盘相对于所述两方向进行定位。
在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由于在薄板的外缘上形成有膨胀部,因而,当重叠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时,能够该将膨胀部用作重叠开始的把手。所以,能够更迅速地进行重叠操作。而且,由于通过膨胀部彼此重叠来相对于纵向和横向的两方向(面内方向)定位两托盘,因而在重叠的过程中不偏移。所以,能够以更稳定的状态进行重叠,并且能够可靠地持续维持不对被收纳物的凸部造成任何负担的状态。此外,膨胀部可以遍及薄板的外缘的圆周或形成在外缘的一部分上。即,可以形成在外缘的至少一部分上。
另外,本发明的收纳托盘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具备:多个突起部,其形成为从所述薄板比所述收纳部更向下方突出;以及多个嵌合孔,其形成在所述薄板上,当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所述突起部嵌入且被容纳于其中。其中,当以与预先确定的朝向不同的朝向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所述多个突起部与所述间隙区域的上面和收纳于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被收纳物的上面中的至少一者相接。
在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当重叠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时,即使不以预先确定的朝向而以不同的朝向进行重叠,也能够防止对被收纳物的凸部施加负荷。
具体而言,在以不同的朝向重叠两托盘的情况下,形成在上层侧的托盘上的突起部与下层侧的托盘的间隙区域的上面或所收纳的被收纳物的除了凸部之外的上面中的至少一者相接。而且,突起部形成为比收纳部更向下方突出,因而其在两托盘完全重合之前相接。因此,两托盘无法继续重叠。所以,能够防止造成上层侧的托盘接触凸部等的负荷。结果,能够维持被收纳物的品质,成为可靠性更高的收纳托盘。
另一方面,在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两托盘的情况下,形成在上层侧的托盘上的突起部嵌入形成在下层侧的托盘上的嵌合孔内并被收纳。因此,能够不被突起部干扰并完全重叠两托盘。
另外,本发明的收纳托盘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为相同的托盘,所述多个收纳部形成为,当以相同的朝向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各个收纳部重叠,并且,当以相对于第1收纳托盘绕垂直于所述两方向的垂直轴将第2收纳托盘旋转180度的状态重叠两托盘时,上层侧的托盘的所述间隙位于下层侧的托盘的所述收纳部的上方。
在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不是不同的托盘,而是多个收纳部的配置等完全相同的同样的托盘。
这时,多个收纳部形成为,当以相同的朝向重叠两托盘时,当将第2收纳托盘相对于与其相互重叠的第1收纳托盘旋转180度,以反向的状态进行重叠时,上层侧的托盘的间隙位于下层侧的托盘的收纳部的上方。所以,以预先确定的朝向进行重叠是指从两托盘为相同的朝向的状态将一个托盘旋转180度,以反向的状态进行重叠。由此,能够不对被收纳物的凸部造成任何影响而重叠两托盘。
尤其是,由于能够使两托盘为相同的托盘,因而能够廉价地制作托盘,并能够实现被收纳物的低成本化。
另外,本发明的收纳托盘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所述薄板形成为所述纵向的长度长于所述横向的长度的平面矩形状,所述多个收纳部,相对于所述纵向,以所述薄板的横中心线为中心形成为左右对称,并且,相对于所述横向,以所述薄板的纵中心线为中心形成为左右不对称。
在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由于多个收纳部,相对于纵向,以薄板的横中心线为中心形成为左右对称,并且,相对于横向,以薄板的纵中心线为中心形成为左右不对称,因而,当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时,两托盘的收纳部成为在横向上偏离半个节距的状态并重叠。在该状态下,能够不对被收纳物的凸部造成任何负荷而重叠两托盘。
另外,本发明的收纳托盘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所述多个收纳部,形成为以空出一定间隔的状态在所述横向上排列为多列,并且,排列在两端的两列上的收纳部从所述薄板的外缘分别离开以下所示的距离。
排列在一列上的所述收纳部离开距离B1,排列在另一列上的所述收纳部离开距离[B1+(D+B0)/2]。
D为所述收纳部的横向的长度。
B0为所述一定间隔。
在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多个收纳部形成为以空出一定间隔的状态在横向上排列为多列,并形成为排列在两端的两列中的一列上的收纳部从薄板的外缘离开距离B1,排列在另一列上的收纳部从薄板的外缘离开距离[B1+(D+B0)/2]。因此,当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两托盘时,两托盘的收纳部可靠地以在横向上偏离半个节距的状态进行重叠。
另外,本发明的收纳托盘是一种收纳在上面的一部分上具有凸部的被收纳物的收纳托盘,该收纳托盘具备能够相互重叠的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分别具有:薄板;多个有底状的收纳部,其在沿相互垂直的纵向和横向的两方向排列为格子状的状态下,凹陷形成在薄板上,以所述凸部朝下的状态在内部收纳所述被收纳物;以及洼陷部,其在这些多个收纳部之间凹陷形成在薄板上。其中,当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上层侧的托盘的所述收纳部位于下层侧的托盘的所述洼陷部的上方,并且,收纳部的一部分进入洼陷部内且被容纳。
在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能够以在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中分别收纳多个被收纳物的状态交互地重叠两托盘。因此,能够一次收纳大量的被收纳物并进行保管和搬送等。
具体而言,首先,在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的薄板上形成有多个收纳部。该收纳部是以薄板的上面侧成为开口的方式凹陷形成的有底状物体,因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从正上方收纳被收纳物。这时,以凸部朝向下方的方式收纳被收纳物。于是,能够在两托盘中分别收纳多个被收纳物。尤其是,由于凸部在收纳部内被保护,因而凸部不受到来自外部的任何影响(负荷)。
接着,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收纳有被收纳物的两托盘。这时,可以在第1收纳托盘上重叠第2收纳托盘,也可以在第2收纳托盘上重叠第1收纳托盘。无论那种情况,如果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两托盘,则上层侧的托盘的收纳部位于下层侧的托盘的洼陷部的上方,并且,收纳部的一部分进入洼陷部内且被容纳。所以,即使收纳部的一部分为了收纳被收纳物的凸部而向托盘的下方突出,也能够用洼陷部吸收该突出的部分的厚度。所以,能够尽量降低重叠时的整体高度。而且,由于被收纳物的凸部在收纳部内被保护,因而能够在重叠时防止与凸部的冲突于未然,并防止对凸部造成坏影响。
另外,本发明的收纳托盘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在所述薄板上形成有用于识别重叠时的朝向的标记。
在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由于在薄板上形成有方向识别用的标记,因而,在用手动或机器人等的机械来自动地重叠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时,能够不搞错朝向,可靠地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两托盘。所以,能够更高效地进行重叠操作。尤其是在用机器人等的机械来进行重叠操作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将该标记作为标志进行程序设计,因而控制变得非常容易。
另外,本发明的收纳托盘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在所述薄板的外缘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向该薄板的上方弯曲后,再向薄板的下方弯曲的膨胀部,当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通过所述膨胀部彼此重叠来将两托盘相对于所述两方向进行定位。
在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由于在薄板的外缘上形成有膨胀部,因而,当重叠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时,能够将该膨胀部用作重叠开始的把手。所以,能够更迅速地进行重叠操作。而且,由于通过膨胀部彼此重叠来相对于纵向和横向的两方向(面内方向)定位两托盘,因而在重叠的过程中不偏移。所以,能够以更稳定的状态进行重叠,并且能够可靠地持续维持不对被收纳物的凸部造成任何负担的状态。此外,膨胀部可以遍及薄板的外缘的圆周或形成在外缘的一部分上。即,可以形成在外缘的至少一部分上。
另外,本发明的收纳托盘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具备:多个突起部,其形成为从所述薄板比所述收纳部更向下方突出;以及多个嵌合孔,其形成在所述薄板上,当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所述突起部嵌入且被容纳。其中,当以与预先确定的朝向不同的朝向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所述多个突起部与收纳于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被收纳物相接。
在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当重叠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时,在不以预先确定的朝向而错误地以不同的朝向进行重叠的时候,能够快速地识别朝向的错误。
具体而言,在以不同的朝向重叠两托盘的情况下,形成在上层侧的托盘上的突起部与以朝下的状态收纳于下层侧的托盘中的被收纳物的下面相接。而且,突起部形成为比收纳部更向下方突出,因而其在两托盘完全重合之前相接。因此,两托盘无法继续重叠,上层侧的托盘成为浮起些许的状态。所以,能够快速地识别朝向的错误。
另一方面,在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两托盘的情况下,形成在上层侧的托盘上的突起部嵌入形成在下层侧的托盘上的嵌合孔内并被收纳。因此,能够不被突起部干扰并完全重叠两托盘。
另外,本发明的收纳托盘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为相同的托盘,所述多个收纳部形成为,当以相同的朝向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各个收纳部重叠,并且,当将第2收纳托盘以相对于第1收纳托盘绕垂直于所述两方向的垂直轴旋转180度的状态重叠两托盘时,上层侧的托盘的所述收纳部位于下层侧的托盘的所述洼陷部的上方。
在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不是不同的托盘,而是多个收纳部的配置等完全相同的同样的托盘。
这时,多个收纳部形成为,当以相同的朝向重叠两托盘时,当将第2收纳托盘相对于与其重叠的第1收纳托盘旋转180度,以反向的状态进行重叠时,上层侧的托盘的收纳部位于下层侧的托盘的洼陷部的上方。所以,以预先确定的朝向进行重叠是指从两托盘为相同的朝向的状态将一个托盘旋转180度,以反向的状态进行重叠。由此,能够不对被收纳物的凸部造成任何负荷而重叠两托盘。
尤其是,由于能够使两托盘为相同的托盘,因而能够廉价地制作托盘,并能够实现被收纳物的低成本化。
另外,本发明的收纳托盘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所述薄板形成为所述纵向的长度长于所述横向的长度的平面矩形状,所述多个收纳部,相对于所述纵向,以所述薄板的横中心线为中心形成为左右对称,并且,相对于所述横向,以所述薄板的纵中心线为中心形成为左右不对称。
在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由于多个收纳部,相对于纵向,以薄板的横中心线为中心形成为左右对称,并且,相对于横向,以薄板的纵中心线为中心形成为左右不对称,因而,当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时,两托盘的收纳部成为在横向上偏离半个节距的状态并重叠。在该状态下,能够不对被收纳物的凸部造成任何负荷而重叠两托盘。
另外,本发明的收纳托盘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所述多个收纳部,形成为以空出一定间隔的状态在所述横向上排列为多列,并且,排列在两端的两列上的收纳部从所述薄板的外缘分别离开以下所示的距离。
排列在一列上的所述收纳部离开距离B1,排列在另一列上的所述收纳部离开距离[B1+(D+B0)/2]。
D为所述收纳部的横向的长度。
B0为所述一定间隔。
在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中,多个收纳部形成为以空出一定间隔的状态在横向上排列为多列,并形成为排列在两端的两列中的一列上的收纳部从薄板的外缘离开距离B1,排列在另一列上的收纳部从薄板的外缘离开距离[B1+(D+B0)/2]。因此,当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两托盘时,两托盘的收纳部可靠地以在横向上偏离半个节距的状态进行重叠。
另外,本发明的收纳体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本发明的收纳托盘、以及在上面的一部分上具有凸部且收纳于所述收纳托盘的所述收纳部中的被收纳物。
依照本发明的收纳体,能够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以较少的空间高效地保管大量的被收纳物、不导致高成本、不对人手造成负担地进行搬送。
另外,本发明的收纳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收纳体中,所述凸部为指针轴,所述被收纳物为钟表驱动装置。
依照本发明的收纳体,能够保管并搬送具有指针轴的钟表驱动装置。
依照本发明的收纳托盘,能够收纳具有凸部的多个被收纳物,并且,能够不对凸部造成任何影响地进行重叠。而且,在重叠时能够尽量降低整体高度。结果,能够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以较少的空间高效地保管大量的被收纳物、不导致高成本、不对人手造成负担地进行搬送。
另外,依照本发明的收纳体,由于具有上述收纳托盘,因而能够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以较少的空间高效地保管大量的被收纳物、不导致高成本、不对人手造成负担地进行搬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收纳托盘的第1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显示收纳于图1所示的收纳托盘中的钟表机芯的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3是构成图1所示的收纳托盘的第1收纳托盘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第1收纳托盘的从箭头A-A看去的截面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第1收纳托盘的从箭头B-B看去的截面图。
图6是图3所示的第1收纳托盘的从箭头C-C看去的截面图。
图7是显示在图3所示的第1收纳托盘的各收纳部中收纳钟表机芯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8是显示在图1所示的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的各收纳部中收纳钟表机芯后,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两托盘时的朝向的图。
图9是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时的截面图。
图10是显示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时的突起部和嵌合孔的关系的截面图。
图11是显示以与预先确定的朝向不同的朝向重叠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时的突起部和钟表机芯的关系的截面图。
图12是显示本发明的收纳托盘的第2实施例的图,是显示多个收纳部以纵中心线和横中心线为中心,在任意方向上均形成为左右非对称的托盘的图。
图13是显示在图12所示的托盘中收纳钟表机芯后进行重叠的状态的图。
图14是重叠两托盘时的台阶部周边的放大图。
图15是重叠两托盘时的截面图。
图16是显示本发明的收纳托盘的变形例的图,是在钟表机芯朝下的状态下重叠托盘时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M:钟表机芯(被收纳物)
P:收纳包装体(收纳体)
M1:指针轴(凸部)
C1:纵中心线
C2:横中心线
1、23、30:收纳托盘
2、20、31:第1收纳托盘
3、21、32:第2收纳托盘
10:薄板
11、35:收纳部
12:膨胀部
14:切口部(标记)
15:间隙区域
16:间隙
17:突起部
18:嵌合孔
36:洼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至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其中,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被收纳物的一个示例,以收纳在上面的一部分上具有指针轴(凸部)M1的钟表机芯(被收纳物)M的托盘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收纳托盘1具备能够分别收纳钟表机芯M的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此外,如果在收纳托盘1中收纳多个钟表机芯M,则成为收纳包装体(收纳体)P。
在此,简单地说明钟表机芯M。如图2(a)和图2(b)所示,本实施例的钟表机芯M是直径为23mm~24mm左右的小型部件,指针轴M1在其上面的中心突出。该指针轴M1是直径为0.2mm左右的轴,当组装到钟表内时,安装有针。另外,钟表机芯M以在边缘形成有凸缘部M2且下面侧形成有台阶的方式形成外形。
如图1所示,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是能够分别收纳50个钟表机芯M的托盘,能够相互重叠。即,能够将第2收纳托盘3重叠在第1收纳托盘2上,也能够将第1收纳托盘2重叠在第2收纳托盘3上。
此外,本实施例的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不是不同的托盘,而是后述的收纳部11的配置完全相同的同样的托盘。因此,在此以第1收纳托盘2为代表,详细地说明。另外,本实施例中,以重叠两托盘2、3时,通过上层侧的托盘2(或3)的收纳部11的下面与下层侧的托盘3(或2)的间隙区域15的上面相接来进行高度方向(上下方向)的定位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第1收纳托盘2例如为通过真空成形等方法对厚度1mm以下的薄板10进行成形而成的托盘,在整个面上收纳钟表机芯M的多个(50个)收纳部11以沿着相互垂直的纵向(箭头L1方向)和横向(箭头L2方向)的两方向排列为格子状的状态形成。
薄板10是由聚苯乙烯树脂等形成的树脂板,形成为纵向的长度长于横向的长度的平面矩形状。在该薄板10的外缘,大致遍及整个圆周地形成有向该薄板10的上方弯曲后,再向薄板10的下方弯曲成外扩锥状的膨胀部12。
当将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重叠时,该膨胀部12与形成在上层侧的托盘上的膨胀部12重叠。由此,针对纵向和横向的两方向(面内方向)将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定位。
另外,膨胀部12的下端成为向水平方向弯曲的缘部13。该缘部13的相当于薄板10的四角的4个角部中的3处被进行曲面加工(R加工),1处成为被斜着切下的切口部14。该切口部14作为用于识别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重叠时的朝向的标记而起作用。
上述收纳部11通过以薄板10的上面侧成为开口的方式凹陷形成在该薄板10上,从而形成为有底状。这时,收纳部11按照钟表机芯的外形而凹陷形成为台阶,并具有钟表机芯M的凸缘部M2所接触的台阶部11a。于是,在收纳部11内,能够以指针轴M1朝向上方的状态收纳钟表机芯M。
另外,收纳部11形成为,在横向上以空出一定间隔的方式排列成5列,并且,在每列的纵向上连续排列10个。这时,收纳部11在纵向上以薄板10的横中心线C2为中心,形成为左右对称,并且,在横向上以薄板10的纵中心线C1为中心,形成为左右不对称。
在此,详细地说明与横向有关的收纳部11的排列。
首先,收纳部11以空出一定间隔B0的状态排列成5列。而且,将排列在两端的两列上的收纳部11设计成从形成在薄板10的外缘上的膨胀部12的外侧分别离开以下所示的距离。
即,排列在一列上的收纳部11离开距离B1,排列在另一列上的收纳部11离开距离[B1+(D+B0)/2]。
其中,上述D是收纳部11的横向的长度。
因此,50个收纳部11整体上偏向一侧(图3的纸面的右侧),且如上所述,以纵中心线C1为中心成为左右不对称。由于如此地设计收纳部11的形成位置,因而,在将第2收纳托盘3相对于第1收纳托盘2绕垂直于两方向的垂直轴旋转180度的状态重叠两托盘2、3的情况下,两托盘2、3的收纳部11成为在横向上偏离半个节距的状态并重叠,而且,上层侧的一个托盘的后述的间隙16位于下层侧的另一个托盘的收纳部11的上方。即,上层侧的一个托盘的收纳部11的下面与下层侧的另一个托盘的后述的间隙区域15的上面相接。
另一方面,在以相同的朝向来重叠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的情况下,各个收纳部11重叠。
另外,位于薄板10的其他区域中的相邻的收纳部11的开口之间的区域为间隙区域15。该间隙区域15可以确保在薄板10的下面侧具有峡谷状地洼陷的间隙16。即,如图4所示,由于收纳部11是凹陷形成的,因而,在收纳部11之间,存在着峡谷状地洼陷的间隙16。而且,在薄板10的下面侧确保该间隙16的区域成为间隙区域15。
而且,如果以预先确定的朝向,即以第2收纳托盘3相对于第1收纳托盘2为反向的状态重叠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则上层侧的一个托盘的收纳部11的下面与下层侧的另一个托盘的间隙区域15的上面相接,并且,上层侧的一个托盘的间隙16位于下层侧的另一个托盘的收纳部11的上方。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另外,如图3、图5及图6所示,在薄板10上,分别形成有多个突起部17和嵌合孔18。本实施例中,以分别形成12个的情况为例。
突起部17形成为从薄板10比收纳部11更向下方突出。另外,当以预先确定的朝向来重叠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时,嵌合孔18形成在与突起部17相对的位置上,突起部17嵌入其中且被容纳。
另外,当以与预先确定的朝向不同的朝向重叠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即以相同的朝向重叠两托盘2、3时,多个突起部17与收纳于收纳部11中的钟表机芯M的上面相接。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详细地说明。
另外,在从薄板10的外缘离开距离[B1+(D+B0)/2]的列的收纳部11和膨胀部12之间,形成有多个凹陷为长穴状的凹部19。该凹部19用于防止薄板的刚性下降的增强目的,其沿纵向以空出间隔的状态形成在膨胀部12的附近。
此外,该凹部19的下面设计成与收纳部11的下面相同的高度成为同一面,当重叠两托盘2、3时,起到从上方压收纳于下层的托盘中的钟表机芯M的作用。
此外,由于如上所述,第2收纳托盘3是与第1收纳托盘2相同的托盘,因而省略说明。
接着,说明利用如此构成的收纳托盘1来收纳钟表机芯M的情况。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以先在多个所准备的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中收纳钟表机芯M,然后进行重叠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分别准备多个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接着,如图1所示,先依次在形成于第1收纳托盘2上的50个收纳部11中收纳钟表机芯M。这时,如图7所示,以指针轴M1朝向上方的方式收纳钟表机芯M。如此,则以凸缘部M2载置在收纳部11的台阶部11a上的状态收纳钟表机芯M。于是,钟表机芯M成为稳定且可靠地收纳于各收纳部11中的状态。
然后,与第1收纳托盘2相同,在第2收纳托盘3中也收纳50个钟表机芯M。于是,在多个所准备的两托盘2、3中分别收纳有50个钟表机芯M。即,能够得到在由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构成的收纳托盘1中收纳钟表机芯M的、如图1所示的收纳包装体P。
接着,如图8所示,交互重叠收纳有钟表机芯M的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其中,在图8中,仅显示了4层。这时,以预先确定的方向重叠两托盘2、3。即,如图8所示,以第2收纳托盘3相对于第1收纳托盘2反向旋转180度的状态,重叠两托盘2、3。这时,由于在两托盘2、3上形成有方向识别用的切口部14,因而通过以该切口部14的朝向交互地位于相反侧的方式进行重叠,能够不弄错地以预先确定的朝向可靠地重叠两托盘2、3。
所以,能够可靠且高效地进行重叠操作。而且,在两托盘2、3上,薄板10的外缘的大致整个圆周上形成有膨胀部12,因而能够将该膨胀部12用作重叠开始的把手。所以,能够迅速地进行重叠操作。
此外,在将第2收纳托盘3重叠于第1收纳托盘2上之后,如图8所示,进而以第1收纳托盘2、第2收纳托盘3、第1收纳托盘2…的方式交互地重叠。这时,每次重叠两托盘2、3时,一边如上述般用切口部14确认朝向,一边重叠。
如果重叠两托盘2、3,则如图9所示,上层侧的第2收纳托盘3的收纳部11的下面与下层侧的第1收纳托盘2的间隙区域15的上面相接。于是,在高度方向上定位两托盘2、3,并成为以紧贴的状态稳定地重叠的状态。其中,在图9中,仅图示了4层。
而且,这时,上层侧的第2收纳托盘3的间隙16,即形成在因凹陷形成而突出的收纳部11之间的峡谷状的洼陷,位于下层侧的第1收纳托盘2的收纳部11的上方。因此,能够在收纳于下层侧的第1收纳托盘2中的钟表机芯M的上方确保空间。
所以,即使两托盘2、3的厚度薄至钟表机芯M的指针轴M1从薄板10的上面突出的程度,在重叠时,上层的第2收纳托盘3也不接触指针轴M1,不对该指针轴M1造成任何影响(负荷)。所以,能够尽量降低重叠时的整体高度,同时能够防止与指针轴M1的接触于未然,并防止造成坏影响。结果,能够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以较少的空间高效地保管大量的钟表机芯、不导致高成本、不对人手造成负担地进行搬送。
另外,分别形成在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上的多个收纳部11,在横向上以纵中心线C1为中心,形成为左右非对称。即,形成为以空出一定间隔的状态在横向上排列为多列(5列),并形成为排列在两端的2列中的一列上的收纳部11从薄板10的外缘离开B1距离,排列在另一列上的收纳部11从薄板10的外缘离开距离[B1+(D+B0)/2]。
因此,当重叠两托盘2、3时,两托盘2、3的收纳部11成为在横向上偏离半个节距的状态地进行重叠。所以,能够高精度地使上层侧的托盘的间隙16位于收纳在收纳部11中的钟表机芯M的上方。
另外,由于能够交互地稳定重叠两托盘2、3,因而即使重叠多层,稳定性也优异。尤其是,如果重叠两托盘2、3,则如图9所示,膨胀部12彼此重叠。因此,由于相对于面内方向定位两托盘2、3,因而其在重叠的过程中不会偏移。所以,能够以更稳定的状态进行重叠,并且能够可靠地持续维持不对钟表机芯M的指针轴M1造成任何负担的状态。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为同样的托盘,因而能够一次大量地制作托盘,因此能够使成本低廉。结果,能够实现钟表机芯M自身的低成本化。
另外,当重叠两托盘2、3时,如图10所示,形成在上层侧的第2收纳托盘3上的突起部17嵌入形成在下层侧的第1收纳托盘2上的嵌合孔18内并被收纳。因此,能够不被该突起部17干扰并完全重叠两托盘2、3。
接着,对重叠两托盘2、3时,不以预先确定的朝向而错误地以不同的朝向,即以相同的朝向重叠两托盘2、3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该情况下,如图11所示,形成在上层侧的第2收纳托盘3上的突起部17与收纳于下层侧的第1收纳托盘2的收纳部11中的钟表机芯M的除了指针轴M1之外的上面相接。而且,突起部17形成为比收纳部11更向下方突出,因而,在两托盘2、3完全重叠之前相接。因此,两托盘2、3无法继续重叠。所以,能够防止上层侧的第2收纳托盘3接触指针轴M1并造成负荷。
所以,即使在以错误的朝向进行重叠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钟表机芯M的品质。结果,能够成为可靠性高的收纳托盘1。此外,本实施例中,当以相同的朝向重叠两托盘2、3时,构成为突起部17与收纳于下层侧的托盘中的钟表机芯M的除了指针轴M1之外的上面相接,但不限于该情况,可以构成为与下层的托盘的间隙区域15的上面相接,也可以构成为与两者相接。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以先在多个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中收纳钟表机芯M,然后进行重叠的情况为例,但不限于该情况。例如,可以为这样的顺序:在第1收纳托盘2中收纳钟表机芯M之后,重叠空的第2收纳托盘3,然后在该第2收纳托盘3中收纳钟表机芯M。在该情况下,接着重复进行重叠空的第1收纳托盘2,然后在该第1收纳托盘2中收纳钟表机芯M,随后重叠空的第2收纳托盘3的工序。
即使是这样的顺序,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
(第2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12至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其中,在该第2实施例中,对与第1实施例中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2实施例和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多个收纳部11的排列不同。即,不同点在于,在第1实施例中,多个收纳部11以薄板10的纵中心线C1为中心形成为左右不对称,并以横中心线C2为中心形成为左右对称,但在第2实施例中,多个收纳部11以纵中心线C1和横中心线C2为中心分别形成为左右不对称。
即,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收纳托盘23具备多个收纳部11以薄板10的纵中心线C1和横中心线C2为中心,分别形成为左右不对称的第1收纳托盘20和第2收纳托盘21。
另外,本实施例的第1收纳托盘20和第2收纳托盘21具备当重叠两托盘20、21时用于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定位的台阶部12a。即,本实施例中,膨胀部12的外侧部分地形成有台阶,形成于该台阶上的部分为台阶部12a。该台阶部12a分别在薄板10的上侧形成2处,在下侧形成2处,在左侧形成4处,在右侧形成3处。而且,台阶部12a的位置以上侧和下侧的位置不同且左侧和右侧的位置不同的方式形成,从而在将第2收纳托盘21相对于第1收纳托盘20旋转180度的朝向进行重叠时不发生重叠。
于是,当重叠两托盘20、21时,上层侧的收纳托盘的台阶部12a不与下层侧的收纳托盘的台阶部12a相重叠,并且,如图14所示,上层侧的收纳托盘的台阶部12a与下层侧的收纳托盘的膨胀部12的上面相重叠。如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层侧的台阶部12a位于下层侧的膨胀部12上来进行两托盘20、21的高度方向上的定位。
简单地说明利用如此构成的收纳托盘23来收纳钟表机芯M的情况。
首先,在两收纳托盘20、21中收纳钟表机芯之后,如果以预先确定的朝向(相互反向180度)重叠两收纳托盘20、21,则如图14所示,以上层侧的收纳托盘的台阶部12a位于下层侧的收纳托盘的膨胀部12上的状态稳定地重叠。而且,如图13和图15所示,在两托盘20、21中分别收纳的钟表机芯M成为交错地排列的状态。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多个收纳部11以薄板10的纵中心线C1和横中心线C2为中心,分别形成为左右不对称,因而以排列为交错状的形式被收纳。
尤其是,依照本实施例的收纳托盘23,由于两托盘20、21以上层侧的台阶部12a位于下层侧的膨胀部12上的状态重叠,因而如图15所示,上层侧的收纳托盘不接触被收纳的钟表机芯M。因此,成为重叠多层时的负重通过台阶部12a和膨胀部12而向下方传导的形式。所以,由于能够尽量防止用被收纳的钟表机芯M传导负重,因此是更为优选的。
此外,适用于在重叠多层(例如10层以上)后,利用塑料绳等的线材捆扎、捆包多个收纳托盘20、21的情况。即,在用线材进行捆扎的情况下,经由线材向膨胀部施加力,但由于在膨胀部12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台阶部12a,因此膨胀部12自身的刚性提高,该膨胀部12不轻易因外力而变形。所以,在捆扎时,收纳托盘20、21难以歪斜,能够抑制因歪斜而对钟表机芯M的负荷。所以,在重叠收纳托盘20、21后,即使利用线材进行捆扎、捆包,也难以对钟表机芯M造成影响,能够持续维持品质。
此外,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分别在薄板10的上侧形成2处、在下侧形成2处、在左侧形成4处、在右侧形成3处台阶部12,但并不限于该数目。另外,可以仅在上下形成台阶部12a,而不是在上下左右形成台阶部,也可以仅在左右形成台阶部12a。即使在这些情况下,也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而且,可以在薄板10上形成多个相当于台阶部12a的突起(形成在当将第2收纳托盘21相对于第1收纳托盘20旋转180度时,突起彼此不重叠的位置),进行高度方向的定位。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作为具有凸部的被收纳物的一个示例,以具有指针轴M1的钟表机芯M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其它机械部件和电子部件。另外,作为钟表机芯的一个示例,以下面侧具有台阶且在周缘形成有凸缘部M2的钟表机芯M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该形状。例如,可以为在周缘没有台阶的平面圆形,可以为平面多边形的钟表机芯。在该情况下,按照钟表机芯的形状改变收纳部11的形状即可。此外,在不具有凸缘部的钟表机芯的情况下,通过与收纳部11的底面接触,从而将其收纳在收纳部11中。在任一种情况下,将收纳时的状态改变些许,其他作用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中,以形成5列×10个的合计50个的多个收纳部11的情况为例,但是,可以自由地设计每一列的数目和列的数目。例如,可以形成为10列×5个合计为50个。另外,合计的数目不限于50个。例如,可以合计为25个或100个。
另外,上述第1实施例中,以分别形成12个突起部17和嵌合孔18的情况为例,但不限于该数目,可以自由地进行设计。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以遍及薄板10的外缘的大致整个圆周上形成膨胀部12的情况为例,但可以部分地形成该膨胀部12,而不是在整个圆周上。通过在至少薄板10的外缘的一部分上形成膨胀部12来进行面内方向的定位即可。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将薄板10形成为平面矩形状,但也可以为平面正方形状。另外,以斜着切下缘部13的一部分的切口部14为方向识别用的标记,但也可以不使用切口,通过标记任意的标志,从而将其作为标记。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可以用机器人等机械来进行在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中收纳钟表机芯M的操作和将两托盘重叠的操作。尤其是在利用机器人等机械来进行将两托盘重叠的操作的情况下,优选形成有切口部14。即,通过将切口部14作为标志的方式进行程序设计,能够高精度地识别两托盘的朝向,因而更可靠地进行操作,并且控制变得非常容易。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以薄板10的纵中心线C1为中心而左右不对称地形成多个收纳部11,并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时,两托盘2、3的收纳部11在横向上偏离半个节距,虽然以此为例,但收纳部11的排列并不限于该情况。例如,可以在纵向上以薄板10的横中心线C2为中心而形成为左右不对称,并且,在横向上以薄板10的纵中心线C1为中心而形成为左右对称。
在如此地形成收纳部11的情况下,当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第1收纳托盘2和第2收纳托盘3时,能够使两托盘2、3的收纳部11在纵向上偏离半个节距。至于其它,能够达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以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为相同的托盘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相同。即,也可以为多个收纳部11的排列和形成位置分别不同的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时,如果一个托盘的收纳部11的下面与另一个托盘的间隙区域15的上面相接,且一个托盘的间隙16位于另一个托盘的收纳部11的上方,则可以分别自由地形成收纳部11。
另外,当重叠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时,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通过上层侧的收纳托盘的收纳部11的下面与下层侧的收纳托盘的间隙区域15的上面相接来进行高度方向上的定位,在第2实施例中,利用膨胀部12的台阶来进行高度方向上的定位,但是,在两实施例中,能够相互利用这些定位方法。即,在第1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膨胀部12的台阶来进行高度方向上的定位。并且,在第2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上层侧的收纳托盘的收纳部11的下面与下层侧的收纳托盘的间隙区域15的上面相接来进行高度方向上的定位。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以在指针轴M1朝上的状态下收纳钟表机芯M的情况为例,但也可以构成为以指针轴M1朝下的状态进行收纳。对这种情况的收纳托盘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收纳托盘30具备分别具有以钟表机芯M朝下的方式进行收纳的多个收纳部35、以及在这些多个收纳部35之间凹陷形成的洼陷部36的第1收纳托盘31和第2收纳托盘32。
收纳部35的一部分为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35a,能够将指针轴M1收纳在内部并进行保护。而且,当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两托盘31、32时,上层侧的收纳托盘的收纳部35位于下层侧的收纳托盘的洼陷部36的上方,并且,收纳部35的一部分,即突出部35a进入洼陷部36内且被容纳于其中。
即使在如此地构成的收纳托盘30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即,如果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两托盘31、32,则上层侧的收纳托盘的收纳部35位于下层侧的收纳托盘的洼陷部36的上方,并且,突出部35a进入洼陷部36内且被容纳于其中。所以,即使突出部35a为了收纳钟表机芯M的指针轴M1而向托盘的下方突出,也能够用洼陷部36来吸收此突出的部分的厚度。
由此,能够尽量降低重叠时的整体高度。而且,由于指针轴M1被保护在收纳部35内,因而能够在重叠时将对指针轴M1的冲突防止于未然,能够防止对指针轴M1造成坏影响。
Claims (16)
1.一种收纳在上面的一部分上具有凸部的被收纳物的收纳托盘,所述收纳托盘包括能够相互重叠的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
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分别具有:
薄板;
多个有底状的收纳部,其在沿相互垂直的纵向和横向的两方向上排列为格子状的状态下,以薄板的上面侧为开口的方式凹陷形成在所述薄板上,并在内部收纳所述被收纳物;以及
间隙区域,其位于薄板的剩余区域中的相邻的收纳部的开口之间,并确保在薄板的下面侧具有峡谷状地洼陷的间隙,
其中,
当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上层侧的托盘的所述间隙位于下层侧的托盘的所述收纳部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托盘,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薄板上形成有用于识别重叠时的朝向的标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纳托盘,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薄板的外缘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向所述薄板的上方弯曲后,再向薄板的下方弯曲的膨胀部,
当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通过所述膨胀部彼此重叠来将两托盘在所述两方向上进行定位。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收纳托盘,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多个突起部,其形成为从所述薄板比所述收纳部更向下方突出;以及
多个嵌合孔,其形成在所述薄板上,当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所述突起部嵌入所述嵌合孔内且被容纳于其中,
其中,
当以与预先确定的朝向不同的朝向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所述多个突起部与所述间隙区域的上面和收纳于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被收纳物的上面中的至少一者相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纳托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为相同的托盘,
所述多个收纳部形成为,当以相同的朝向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各个收纳部重叠,并且,当将所述第2收纳托盘相对于所述第1收纳托盘绕垂直于所述两方向的垂直轴旋转180度的状态重叠两托盘时,上层侧的托盘的所述间隙位于下层侧的托盘的所述收纳部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收纳托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板形成为所述纵向的长度长于所述横向的长度的平面矩形状,
所述多个收纳部,在所述纵向上以所述薄板的横中心线为中心形成为左右对称,并且,在所述横向上以所述薄板的纵中心线为中心形成为左右不对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纳托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收纳部,形成为以空出一定间隔的状态在所述横向上排列为多列,并且,排列在两端的两列上的收纳部从所述薄板的外缘分别离开以下所示的距离,
排列在一列上的所述收纳部离开距离B1,排列在另一列上的所述收纳部离开距离[B1+(D+B0)/2],其中,
D为所述收纳部的横向的长度,
B0为所述一定间隔。
8.一种收纳在上面的一部分上具有凸部的被收纳物的收纳托盘,所述收纳托盘包括能够相互重叠的第1收纳托盘和第2收纳托盘,
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分别具有:
薄板;
多个有底状的收纳部,其在沿相互垂直的纵向和横向的两方向排列为格子状的状态下,凹陷形成在薄板上,以所述凸部朝下的状态在内部收纳所述被收纳物;以及
洼陷部,其在所述多个收纳部之间凹陷形成在薄板上,
其中,
当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上层侧的托盘的所述收纳部位于下层侧的托盘的所述洼陷部的上方,并且,收纳部的一部分进入洼陷部内且被容纳于其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纳托盘,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薄板上形成有用于识别重叠时的朝向的标记。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收纳托盘,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薄板的外缘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向所述薄板的上方弯曲后,再向薄板的下方弯曲的膨胀部,
当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通过所述膨胀部彼此重叠来将两托盘在所述两方向上进行定位。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收纳托盘,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多个突起部,其形成为从所述薄板比所述收纳部更向下方突出;以及
多个嵌合孔,其形成在所述薄板上,当以预先确定的朝向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所述突起部嵌入所述嵌合孔内且被容纳于其中,
其中,
当以与预先确定的朝向不同的朝向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所述多个突起部与收纳于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被收纳物相接。
12.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收纳托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为相同的托盘,
所述多个收纳部形成为,当以相同的朝向重叠所述第1收纳托盘和所述第2收纳托盘时,各个收纳部重叠,并且,当将所述第2收纳托盘相对于所述第1收纳托盘绕垂直于所述两方向的垂直轴旋转180度的状态重叠两托盘时,上层侧的托盘的所述收纳部位于下层侧的托盘的所述洼陷部的上方。
13.如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收纳托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板形成为所述纵向的长度长于所述横向的长度的平面矩形状,
所述多个收纳部,在所述纵向上以所述薄板的横中心线为中心形成为左右对称,并且,在所述横向上以所述薄板的纵中心线为中心形成为左右不对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收纳托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收纳部,形成为以空出一定间隔的状态在所述横向上排列为多列,并且,排列在两端的两列上的收纳部从所述薄板的外缘分别离开以下所示的距离,
排列在一列上的所述收纳部离开距离B1,排列在另一列上的所述收纳部离开距离[B1+(D+B0)/2],其中,
D为所述收纳部的横向的长度,
B0为所述一定间隔。
15.一种收纳体,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纳托盘,以及,
在上面的一部分上具有凸部且收纳于所述收纳托盘的所述收纳部中的被收纳物。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为指针轴,
所述被收纳物为钟表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67714 | 2008-06-26 | ||
JP2008167714 | 2008-06-26 | ||
JP2008167714A JP4420469B2 (ja) | 2008-06-26 | 2008-06-26 | 収納トレー及び収納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33423A true CN101633423A (zh) | 2010-01-27 |
CN101633423B CN101633423B (zh) | 2012-08-08 |
Family
ID=41587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3955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3423B (zh) | 2008-06-26 | 2009-06-25 | 收纳托盘及收纳体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420469B2 (zh) |
CN (1) | CN101633423B (zh) |
HK (1) | HK1140739A1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77514A (zh) * | 2014-11-20 | 2015-04-01 | 沙洲职业工学院 | 一种组合包装吸塑盘 |
CN105197332A (zh) * | 2015-09-25 | 2015-12-30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吸塑托盘 |
CN108136104A (zh) * | 2015-10-06 | 2018-06-08 | 日机装株式会社 | 收纳托盘 |
CN110510258A (zh) * | 2019-09-04 | 2019-11-29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保护板组件及真空包装组件 |
CN111516963A (zh) * | 2020-04-20 | 2020-08-11 | 安徽酷包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侧围后部上段钣金总成的eps包装箱 |
CN112533843A (zh) * | 2018-08-17 | 2021-03-19 | 株式会社大赛璐 | 包装体、内带片剂包装体、包装体的收纳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包装体的收纳部件的制造装置 |
CN113748195A (zh) * | 2019-01-28 | 2021-12-03 | 宝洁公司 | 可回收利用的、可再生的或可生物降解的包装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37840B2 (ja) * | 2010-02-04 | 2014-03-12 | 三甲株式会社 | ダネッジ |
CN102627170B (zh) * | 2011-08-18 | 2014-03-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包装托盘 |
KR101908661B1 (ko) * | 2014-12-16 | 2018-10-16 | 백승욱 | 수직 및 수평 보관이 가능한 행렬 배열식 수납장치 |
JP6501723B2 (ja) * | 2016-03-29 | 2019-04-17 | 株式会社城南村田 | 支持トレイ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71646A (en) * | 1972-06-28 | 1973-11-13 | Plastofilm Ind Inc | Shipping holder for spark plugs or the like |
CN200942927Y (zh) * | 2006-03-27 | 2007-09-05 | 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托盘结构 |
CN1857969B (zh) * | 2006-05-29 | 2012-03-1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板件承载托盘 |
-
2008
- 2008-06-26 JP JP2008167714A patent/JP4420469B2/ja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06-25 CN CN2009101395591A patent/CN10163342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7-23 HK HK10107115.3A patent/HK1140739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77514A (zh) * | 2014-11-20 | 2015-04-01 | 沙洲职业工学院 | 一种组合包装吸塑盘 |
CN105197332A (zh) * | 2015-09-25 | 2015-12-30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吸塑托盘 |
CN105197332B (zh) * | 2015-09-25 | 2017-03-08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吸塑托盘 |
CN108136104A (zh) * | 2015-10-06 | 2018-06-08 | 日机装株式会社 | 收纳托盘 |
CN112533843A (zh) * | 2018-08-17 | 2021-03-19 | 株式会社大赛璐 | 包装体、内带片剂包装体、包装体的收纳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包装体的收纳部件的制造装置 |
CN112533843B (zh) * | 2018-08-17 | 2023-04-04 | 株式会社大赛璐 | 包装体、内带片剂包装体、包装体的收纳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包装体的收纳部件的制造装置 |
CN113748195A (zh) * | 2019-01-28 | 2021-12-03 | 宝洁公司 | 可回收利用的、可再生的或可生物降解的包装 |
CN113748195B (zh) * | 2019-01-28 | 2024-01-19 | 宝洁公司 | 可回收利用的、可再生的或可生物降解的包装 |
CN110510258A (zh) * | 2019-09-04 | 2019-11-29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保护板组件及真空包装组件 |
CN110510258B (zh) * | 2019-09-04 | 2021-06-01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保护板组件及真空包装组件 |
CN111516963A (zh) * | 2020-04-20 | 2020-08-11 | 安徽酷包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侧围后部上段钣金总成的eps包装箱 |
CN111516963B (zh) * | 2020-04-20 | 2022-05-13 | 安徽酷包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侧围后部上段钣金总成的eps包装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33423B (zh) | 2012-08-08 |
JP4420469B2 (ja) | 2010-02-24 |
JP2010006417A (ja) | 2010-01-14 |
HK1140739A1 (en) | 2010-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33423B (zh) | 收纳托盘及收纳体 | |
US8997993B2 (en) | Stackable envelope trays | |
CN109311557B (zh) | 托盘和包装装置 | |
EP2116480A1 (en) | Packaging body for honeycomb structure | |
KR100776337B1 (ko) | 기판 반송용 트레이 | |
WO2012029217A1 (ja) | 包装セット | |
KR101580901B1 (ko) | 전자 소자 적재용 트레이 | |
JP2008308192A (ja) | 電子部品用包装トレイ | |
JP5901961B2 (ja) | 支持構造体及び梱包方法 | |
JP4630925B2 (ja) | 収納トレー及び収納体 | |
JP2010269853A (ja) | 収納トレー及び収納体 | |
CN101830327A (zh) | 交替层叠式托盘 | |
JP2011162236A (ja) | 1つの隅部に突起を有する板状体のための搬送容器 | |
JP3198007U (ja) | 梱包材及び梱包体 | |
JP3176135U (ja) | 梱包用トレイ | |
JP3251847B2 (ja) | 寿司などの食品輸送ケース | |
JP5213653B2 (ja) | 捻り形状スタック | |
JP3213324U (ja) | 梱包材および梱包材集積体 | |
JP2007230633A (ja) | 電子部品収納容器 | |
CN103303598A (zh) | 滚筒收容件 | |
JP5554697B2 (ja) | 運搬陳列兼用ケース | |
JP2011121594A (ja) | 梱包装置 | |
JP3149955U (ja) | パレット用収容容器 | |
JP2010215255A (ja) | 光学物品の梱包容器 | |
JP2017149439A (ja) | 包装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073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073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 Termination date: 2017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