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9591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99591B CN101599591B CN200910145635XA CN200910145635A CN101599591B CN 101599591 B CN101599591 B CN 101599591B CN 200910145635X A CN200910145635X A CN 200910145635XA CN 200910145635 A CN200910145635 A CN 200910145635A CN 101599591 B CN101599591 B CN 1015995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tainer
- connector
- wall portion
- housing
- sid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08000002925 dental caries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tris Chemical compound OCC(N)(CO)CO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4350 Strabism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45 nipp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01R13/4362—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comprising a temporary and a final locking position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在不被扩大的情况下可靠地检测保持器的不充分插入。连接器设有可装配到配合连接器(50)的插座(52)中的壳体(10),以及从侧面插入到壳体(10)中的保持器(20)。在壳体(10)中,并排布置有用于容纳端子的多个腔体(12A,12B)。保持器(20)包括:主体(21),在该主体(21)中并排布置有可与端子接合的多个接合部(26A,26B),以及一对侧壁部(31),该对侧壁部(31)设置在沿着接合部(26A,26B)的布置方向的相对端处,并且沿着与配合连接器(50)的连接方向从主体(21)向前突出。加强部(34)设置在侧壁部(31)的沿着保持器(20)进入壳体(10)的插入方向的后端处,该加强部(34)从侧壁部(31)的沿着与配合连接器(50)的连接方向的前端部向内突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有侧式保持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被设计为通过将保持器经过壳体的侧表面插入来双重锁定端子的连接器。在这些安装有侧面式保持器的连接器中的待装配到配合连接器的插座内的连接器中,如果保持器未充分插入,则保持器的从壳体的侧表面突出的一部分与插座形成接触,从而阻碍连接器的连接,由此检测到保持器的不充分插入。因此,将保持器重新插入并且将端子容纳在适当的位置以可靠地双重锁定。
侧面式保持器具有各种形状。在一种侧面式保持器中,一对侧壁部设置在主体的相对侧(沿着接合部的布置方向的相对侧),在该主体内并排布置有可与端子接合的多个接合部(例如,参见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1-332335)。这种保持器一般形成为使得侧壁部比所述主体更向前(沿着与配合连接器的连接方向向前)突出,并且通过使侧壁部从所述主体的突出距离根据安装在连接器中的端子数量而不同来以正确的组合安装在对应的连接器中。
然而,如果上述的包括侧壁部的保持器未充分插入,则只有侧壁部的前端与插座形成接触。因此,如果将连接器强行连接,则侧壁部可能变形或者损坏,并且可以不顾保持器的不充分插入状态而完成连接器的连接操作。
为了可靠地检测保持器的不充分插入,考虑增加侧壁部的厚度并提高强度。然而,这导致使连接器沿宽度方向扩大的问题。
还考虑在一对侧壁部的内侧上设置一体地联接相对的侧壁部的底端(当保持器未充分插入时,与插座形成接触的部分)的联接部,从而加强侧壁部。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容纳该联接部的凹部需要形成在壳体的壁(其中形成保持器插入口的壁)中,从而导致壳体的壁沿宽度方向变薄与该凹部一样多的问题。如果壳体的壁变薄,则壳体的强度降低并且树脂的流动恶化。这可能特别不利地影响树脂向待成为用于初次锁定端子的锁定矛杆的部分的流动。如果将壳体的壁加厚以克服该问题,这导致使连接器沿高度方向扩大那么多并增加材料成本的问题。
鉴于上述情形开发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在不被扩大的情况下可靠地检测保持器的不充分插入。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解决了该目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壳体,该壳体可至少部分地装配到配合连接器的插座中;以及
至少一个保持器,该至少一个保持器沿着与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的连接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上垂直的插入方向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壳体中;
其中:
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一个或多个端子的一个或多个腔体布置在所述壳体中,
所述保持器包括:主体以及多个侧壁部,在该主体中布置有可与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合的一个或多个接合部;所述侧壁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相反端部且左右间隔,并且沿着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的连接方向从所述主体向前突出,并且
在所述保持器插入所述壳体的插入方向上,所述侧壁部的后端分别设置有加强部,且所述加强部左右间隔开,所述加强部沿着所述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的连接方向从所述侧壁部的前端部向内且朝向彼此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端子的多个腔体并排布置在壳体中,并且其中保持器包括:主体,在该主体中并排布置有可与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合的一个或多个接合部;以及一对侧壁部,该对侧壁部设置在主体的沿着接合部的布置方向的相对端处。
根据本发明更优选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壳体,该壳体可装配到配合连接器的插座中,以及
保持器,该保持器从与配合连接器的连接方向成横向的侧面插入到壳体中,
其中:
用于容纳端子的多个腔体并排布置在所述壳体中,
所述保持器包括:主体,在该主体中并排布置有可与端子接合的多个接合部;以及一对侧壁部,该对侧壁部设置在沿着接合部的布置方向的相对端处并且沿着与配合连接器的连接方向从主体向前突出,并且
加强部设置在侧壁部的沿着保持器进入壳体的插入方向的后端处,所述加强部从该对侧壁部的沿着与配合连接器的连接方向的前端部向内突出。
根据这种构造,由于保持器的在该保持器未充分插入时与插座形成接触的部分被加强,能够防止不顾这些部分的损坏等而执行与配合连接器的连接操作,因此能够可靠地检测保持器的不充分插入。这种加强部设置在侧壁部的沿着保持器的插入方向的后端处,并且从侧壁部的前端部向内突出。因此,不必增加整个侧壁部的厚度并使连接器沿宽度方向(腔体的布置方向)扩大。此外,由于仅在壳体的相对端处使壳体的壁变薄以形成用于容纳加强部的凹部,所以可以将对树脂流动的影响抑制为最小程度,并且不需要加厚壳体的壁。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不使连接器扩大的情况下可靠地检测保持器的不充分插入。
大型和小型端子可以容纳在壳体中,其中小型端子容纳在壳体的沿着腔体的布置方向的中央部分中,而大型端子容纳在壳体的相对端部处。
根据这种构造,与小型端子容纳在壳体的相对端部中的情况相比,壳体的壁在相对横向端处的厚度不可避免地增大了。因此,用于容纳加强部的凹部合理地设置在壳体的壁厚度不可避免地变大的部分中。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对树脂流动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在不被扩大的情况下可靠地检测保持器的不充分插入。
优选地,一体地或整体地设置侧壁部和一个或多个加强部。
更优选地,加强部形成为相对于插入方向基本上与侧壁部的后端连续,并且/或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上以直角弯曲,并且/或当沿着连接方向观察保持器时,加强部和侧壁部基本上为L形。
再优选地,加强部沿前后方向的尺寸基本上等于侧壁部从底壁部的突出距离,使得加强部的前端表面与侧壁部的前表面形成基本上平的接触表面。
更优选地,加强部的前端表面与侧壁部的前表面形成一个或多个接触表面,该一个或多个接触表面基本平行于保持器的主体的前表面,并且/或与连接器的连接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上垂直。
再优选地,当沿着连接方向观察时,所述接触表面基本上为L形。
最优选地,保持器设置为具有如下功能:当插入到壳体中时,如果一个或多个端子未插入到壳体中的适当深度,则将一个或多个端子向前推动到适当位置。
通过阅读下面的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应当理解,尽管单独描述了这些实施例,但它们的单个特征可以组合成另外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中未充分插入的保持器与插座接触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是连接器的正视图,其中保持器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
图3是示出保持器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4是保持器的正视图,
图5是保持器的平面图,
图6是沿图4的A-A的截面图,以及
图7示出未充分插入的保持器与插座接触的状态的底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C ...连接器
10 ...壳体
12A、12B ...腔体
20 ...保持器
21 ...主体
26A ...大型接合部
26B ...小型接合部
31 ...侧壁部
34 ...加强部
50 ...配合连接器
52 ...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图1至7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C优选为其中至少部分地混合容纳有大型和小型端子的所谓的混合式连接器,并且它可与包括插座52的配合连接器50连接。在下文中,在各个构成元件中,两个连接器C、50的待连接的侧称为前侧,而图2的上、下、左和右侧称为上、下、左和右侧。
配合连接器50包括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51,并且具有开口前侧的基本为管状的插座52基本上设置在该壳体51的前部分(优选基本为前半部分)中。至少部分地保持在壳体51中或壳体51处的一个或多个(未示出)配合端子的一个或多个舌片向前突出到插座52中。此外,向上竖立或向内突出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肋(未示出)设置在插座52的横向(底)壁上。
连接器C包括壳体10,该壳体10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可至少部分地装配或插入到配合连接器50的插座52中。一种或多种、优选为两种的大型和小型端子(未示出)与容许电流值的大小一致的方式至少部分地容纳在该壳体10中。端子分别与未示出的电线的端部连接,并且包括可与配合端子的舌片电连接的连接部。应当注意,用于高电流的大型端子和用于低电流的小型端子在连接部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上尤其不同。
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一个或多个大型端子(作为优选的第一种端子)的一个或多个大型腔体12A(作为优选的第一腔体类型)形成在壳体10的沿宽度方向WD(横向方向)的相对端部处,并且/或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一个或多个小型端子(作为不同于第一种端子的优选的第二种端子)的一个或多个小型腔体12B(作为不同于第一腔体类型的优选的第二腔体类型)形成在壳体10的中间部分(优选基本为中央部分)处(参见图2)。大型腔体12A和小型腔体12B分别形成在一个或多个水平或台阶上、优选形成在上下两个水平上,并且/或沿宽度方向WD并排布置,优选基本上在每一水平上处于相同的高度。
特别地,四个大型腔体12A形成在壳体10的每个相对端部处,并且上水平上的大型腔体12A和下水平上的大型腔体12A基本布置在竖直对准的位置上。此外,六个小型腔体12B特别设置在上水平上并且四个小型腔体12B设置在下水平上。上水平上的小型腔体12B优选沿宽度方向WD以等间隔布置,并且/或下水平上的小型腔体12B优选形成在与上水平上的小型腔体12B中的相应一个竖直对准的位置上。用于允许插座52的一个或多个肋通过的一个或多个肋插入槽13形成在下水平上的小型腔体12B的最外面的那些的内侧处。
大型腔体12A组和小型腔体12B组以稍大于相邻的小型腔体12B之间的间隔的距离隔开或偏移。在壳体10的周壁中,底壁10U在大型腔体12A下面的部分优选稍厚于在小型腔体12B下面的部分。此外,在壳体10的周壁中,左壁10L和右壁10R例如比仅形成有小型腔体的壳体或在相对端部处形成有小型腔体的壳体的左和右壁厚。
大型腔体12A和小型腔体12B都形成为基本上沿前后方向贯穿壳体10。可沿横向或竖直方向弹性移位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基本为悬臂状的)锁定矛杆14A、14B分别形成在各个腔体12A、12B的壁表面处。当大型端子和小型端子分别在相应的腔体12A、12B中至少部分地容纳至适当深度的位置时,锁定矛杆14A、14B与各个端子(优选与其连接部的后端)弹性接合以保持端子(初次锁定)。随着各个端子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相应腔体12A、12B的基本适当深度的位置,小型端子的连接部的后端位置和大型端子的连接部的后端位置优选地沿横向方向对准,并且/或大型端子的连接部的后端位于比小型端子的连接部的后端更靠后。
壳体10的底壁10U形成有保持器插入口15,用于二次锁定端子的保持器20通过该保持器插入口15插入或可以至少部分地插入。保持器插入口15在描述了保持器20之后详细描述。
连接器C包括从下方(从与配合连接器50的连接方向成横向的一侧)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壳体10中的保持器20。保持器20优选具有横向长的形状,并且其宽度基本上等于壳体10沿宽度方向WD(横向方向)的尺寸。
保持器20的主体21设有分别插入到大型腔体12A和/或小型腔体12B的基本上沿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分中的大型壁部21A和/或小型壁部21B。大型壁部21A设置在小型壁部21B的相对横向(左和右)侧,并且/或具有沿前后方向小于小型壁部21B的宽度。
一个或多个底壁部22设置在大型壁部21A前方或附近。每个底壁部22优选基本上是与大型壁部21A的底端、小型壁部21B的底端和或稍后描述的侧壁部31的底端成一体或整体的大致水平板的形式。当保持器20安装在完全锁定位置(作为优选的安装位置)时,底壁部22至少部分地封闭保持器插入口15的在大型壁部21A前方的部分。保持器插入口15的其他部分分别被小型壁部21B、大型壁部21A和/或侧壁部31至少部分地封闭。
保持器20可在允许各个端子插入和拔出的部分锁定位置(作为优选的备用位置)和保持各个端子的完全锁定位置(作为优选的安装位置)之间移动。当保持在完全锁定位置时,保持器20优选基本上整个容纳在壳体10中,同时优选其底表面基本上与壳体10的底表面保持齐平。当保持器20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时,保持器20的底端部从壳体10向外或向下突出,并且/或(优选基本上整个)底壁部22从该壳体向外或向下突出(参见图2)。
底壁部22的一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向后凹进(在下文中,这些凹进部分被称为夹具接触部22A)。在夹具接触部22A的前边缘和保持器插入口15的前边缘之间限定可将夹具至少部分地插入其中的间隙(参见图7)。通过将夹具的前端插入到该间隙中,可以容易地卸下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壳体10中的保持器20。每个夹具接触部22A的上表面都优选倾斜为使得夹具接触部22A朝着前方逐渐变薄(参见图3)。
一个或多个大型通孔23A(作为优选的第一种孔)和/或一个或多个小型通孔23B(作为优选的第二种孔)形成为基本上沿前后方向分别贯穿大型壁部21A和小型壁部21B。当保持器20安装在完全锁定位置(安装位置)时,大型通孔23A和/或小型通孔23B分别与形成在下水平上的大型腔体12A和/或小型腔体12B连通。作为大型通孔23A和小型通孔23B的顶板的上板部24优选为构成上水平上的大型腔体12A和小型腔体12B的底壁的部分,并且一个或多个分隔壁25设置在该上板部24的上表面上,与分隔上水平上的各个大型腔体12A和各个小型腔体12B的分隔壁的位置一致。
保持器20的主体21包括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大型接合部26A和/或一个或多个小型接合部26B,它们优选地沿宽度方向WD基本上并排布置,并且/或可以与容纳在大型腔体12A和/或小型腔体12B中的一个或多个大型端子和/或一个或多个小型端子接合。
优选地,大型接合部26A和小型接合部26B设置成与各个大型通孔23A和小型通孔23B一一对应,并且/或(也)与上板部24的各个分隔壁25一一对应。当保持器20位于部分锁定位置(备用位置)时,大型接合部26A和/或小型接合部26B分别缩回至不干涉大型端子和/或小型端子的位置,而当保持器20移动到完全锁定位置(安装位置)时,大型接合部26A和/或小型接合部26B至少部分地突出到对应的腔体12A、12B中以与对应的端子(优选与其连接部的后端)接合。大型接合部26A和/或小型接合部26B的一个或多个接合表面27A、27B(优选基本为前表面)优选分别形成为与大型壁部21A和小型壁部21B的前表面基本齐平,其中大型接合部26A的接合表面27A比小型接合部26B的接合表面27B更靠后。
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侧壁部31设置在保持器20的(优选基本上相对的)横向端处。各个侧壁部31呈从保持器20的主体21向前和向后突出的壁的形式(参见图5)。各个侧壁部31优选地从大型壁部21A向前和向后突出基本相同的距离,并且比小型壁部21B和/或底壁部22更向前突出。应当注意,当沿竖直方向观察时,保持器20整体上优选基本上为H形。
向上竖立或向外突出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锁定臂32设置在侧壁部31(优选为该对侧壁部31中的每一个的前和/或后端)处。该对锁定臂32优选可以沿朝着彼此的方向弹性移位。沿着与锁定臂32的面对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一个或多个锁定部32A设置在各个锁定臂32的前端处或附近。该对锁定臂32中的后面一个可以与壳体10的部分锁定突起(未示出)接合,并且前面的锁定臂32可与完全锁定突起(未示出)接合。这样,将保持器20保持在各自的部分锁定位置和完全锁定位置。
每个侧壁部31均包括在该对锁定臂32之间向上竖立或突出的中间壁33。中间壁33沿前后方向的宽度优选大于各个锁定臂32沿前后方向的宽度,并且/或等于大型壁部21A沿前后方向的宽度。各个侧壁部31大部分与大型壁部21A形成为一体或整体,并且仅其上端从大型壁部21A向上突出。锁定臂32和中间壁33优选具有基本相同的高度。
一个或多个加强部34设置在各个侧壁部31的突出部分的底端(沿保持器20进入壳体10的插入方向ID的后端)处。加强部34优选为从各个侧壁部31的底端(或其附近)向内(优选基本上沿着该对侧壁部31的面对方向)突出的板的形式。加强部34优选形成为基本上与侧壁部31的底端连续,并且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以直角弯曲,并且当从前面观察保持器20时,加强部34和侧壁部31优选基本上为L形(参见图4)。加强部34沿前后方向的尺寸优选等于侧壁部31从底壁部22的突出距离,从而加强部34的前端表面和侧壁部31的前表面形成平面(在下文中为“接触表面35”)。接触表面35优选基本上平行于保持器20的主体21的前表面,并且/或与连接器C、50的连接方向C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上垂直。当从前面观察时,这些接触表面35优选基本上为L形。
加强部34具有与底壁部22相同的厚度(竖直尺寸),并且/或与底壁部22形成为一体或整体。加强部34从底壁部22向前突出并且/或从侧壁部31向内突出,从而当沿竖直方向观察时,优选具有正方形形状。加强部34的横向尺寸优选稍大于各个侧壁部31的厚度,并且/或优选基本上等于底壁部22的位于夹具接触部22A和侧壁部31之间的部分的横向尺寸。
保持器插入口15优选整体上具有沿着壳体10的宽度方向WD(各个腔体12A、12B的布置方向)较长的大致矩形的形状(参见图7)。保持器插入口15的相对端作为将保持器20的侧壁部31插入其中或可以至少部分地插入其中的侧壁插入部16。此外,侧壁插入部16之间的部分优选作为将保持器20的主体21插入其中或至少部分地插入其中的主体插入部17。
主体插入部17优选整体上具有沿着宽度方向WD较长的大致矩形的形状,并且/或其沿前后方向的宽度基本上等于保持器20的小型壁部21B沿前后方向的尺寸(优选基本在整个宽度上)。在主体插入部17上方,跨下水平上的大型腔体12A和小型腔体12B沿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有与上水平上的各个腔体12A、12B连通的空穴。形成在加强部的大型壁部21A至少部分地插入其中的主体插入部17上方的该空穴的部分沿前后方向的宽度与大型壁部21A沿前后方向的宽度一致地变窄。因此,优选通过使大型壁部21A至少部分地插入其中的主体插入部17的一部分凹进来形成具有与底壁部22的厚度相等的深度的底壁容纳部18。当保持器20位于完全锁定位置(安装位置)时,底壁部22优选装配在底壁容纳部18中。
侧壁插入部16整体上具有沿前后方向窄而长的大致矩形的形状,并且/或其前和后端部从主体插入部17向前和向后突出。相对的侧壁插入部16形成在壳体10的左和右壁10L、10R中(参见图2)。在各个侧壁插入部16的上方,形成将侧壁部31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空穴,并且可与侧壁部31的锁定臂32接合的部分锁定突起和/或完全锁定突起形成在这些空穴的壁表面上。应当注意,完全锁定突起形成在后壁表面上而部分锁定突起形成在前壁表面上,完全锁定突起形成在比部分锁定突起更深的位置(上方的位置)上。
将保持器20的一个或多个加强部34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加强部容纳部19形成在主体插入部17的(优选基本上相对的)横向端处。加强部容纳部19优选通过使壳体10的底壁10U凹进来形成,从而基本上与主体插入部17的底壁容纳部18和侧壁插入部16连续,并且/或其深度优选基本上等于底壁容纳部18的深度。加强部容纳部19大部分形成在壳体10的左壁10L或右壁10R的范围内。
壳体10的底壁10U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夹具凹部18A。夹具凹部18A形成在保持器插入口15的位于将夹具接触部22A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其中的保持器插入口15的部分前方的外周边缘中或外周边缘处。夹具凹部18A形成为比保持器插入口15的底壁容纳部18浅,以利于将夹具插入到夹具接触部22A中。
接下来,描述上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功能和效果。
首先,在连接器C与配合连接器50连接之前,将保持器20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备用位置),并且将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端子从插入侧、优选基本上从后方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对应的腔体12A、12B中。在将所有端子插入之后,沿插入方向ID将保持器20推动或移位至完全锁定位置(安装位置)。然后,保持器20的大型接合部26A和/或小型接合部26B分别与端子接合,这些端子则被锁定矛杆14A、14B和保持器20双重锁定。当然后沿连接方向CD朝着配合连接器50推动连接器C时,优选基本上完全容纳在壳体10中的保持器20不干涉插座52。因此,壳体10平滑地装配到插座52中,从而两个连接器C、50达到适当连接状态。
另一方面,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在完成将端子插入到各个腔体12A、12B中之后忘记将保持器20移动到完全锁定位置(安装位置),或者即使尝试将保持器20移动到完全锁定位置,但是将保持器20留在中途而没有完全推动。在这些情况下,保持器20的底端部优选从壳体10突出,并且如果尝试朝着配合连接器50推动连接器C,则在底端部中位于最前方的接触表面35与插座52的开口端形成接触,从而防止任何更进一步的连接操作。因此,能够检测到保持器20未充分插入,而不将其完全推动至完全锁定位置。这里,在仅侧壁部的前端如前所述地与插座52形成接触的构造的情况下,侧壁部可能例如被损坏并且两个连接器可能被强制连接,结果可能无法检测到保持器的不充分插入。然后,可能无法可靠地双重锁定端子。如果端子没有插入到适当深度,则保持器20具有如下功能:通过推动或移动或移位至完全锁定位置来将端子向前推动至适当位置。然而,如果连接器被强制连接并且端子和保持器未充分插入,则被推动到中途的保持器可能使端子变形。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侧壁部31的突出端处设置向内突出的加强部34,使保持器20的在保持器20未充分插入时与插座52形成接触的部分加强。因此,例如,能够防止执行与配合连接器52的连接操作和损坏这些部分,并且能够可靠地检测保持器20的不充分插入。由于这种加强部34仅设置在侧壁部31的底端处,并且从各个侧壁部31的前端部向内突出,因此不必增加侧壁部31的整个厚度和使连接器C沿宽度方向(腔体12A、12B的布置方向)扩大。由于加强部34仅形成在保持器20的主体21的相对端处,所以优选使壳体10的底壁10U变薄以仅在壳体10的相对端处(形成加强部容纳部19的位置)至少部分地容纳加强部34。因而,能够将对树脂流动的影响抑制为最小程度,因此不需要加厚壳体10的壁。换句话说,根据上述构造,能够在不引起连接器C的扩大的情况下可靠地检测保持器20的不充分插入。
由于一体地或整体地设置侧壁部31和一个或多个加强部34,所以,即使将壳体10倾斜地推入到配合连接器50中,也能够防止侧壁部31的损坏等。换句话说,在沿着保持器的宽度方向隔开的位置处形成加强部和侧壁部的情况下,只有加强部或侧壁部可以与插座52形成接触,并且如果将壳体稍微倾斜地推入到插座52中,则可能无法避免损坏等。然而,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一体地或整体地设置侧壁部31和一个或多个加强部34,所以接触力不变地产生同时在侧壁部31和一个或多个加强部34之间分担,并且即使将壳体10倾斜地推入,也能够可靠地检测保持器20的不充分插入。
由于一个或多个大型和一个或多个小型端子优选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壳体10中,其中小型端子容纳在壳体10的横向中间或中央部分中,而大型端子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壳体10的(优选基本上相对的)端部处,所以与小型端子容纳在壳体的相对端处的情况相比,壳体10的横向(左和/或右)壁10L、10R的厚度不可避免地变大。因此,用于容纳加强部34的加强部容纳部19合理地设置在壳体10的壁厚度不可避免地变大的部分中。
因此,为了提供一种能够在不被扩大的情况下可靠地检测保持器的不充分插入的连接器,连接器设有:壳体10,该壳体10可沿连接方向CD至少部分地装配到配合连接器50的插座52中;以及保持器20,该保持器20沿着与连接方向C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上垂直的插入方向ID(优选基本上从侧面)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壳体10中。在壳体10中,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一个或多个端子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腔体12A、12B优选基本上并排布置。保持器20包括:主体21,在该主体21中优选基本上并排布置有可与端子接合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接合部26A、26B;以及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侧壁部31,所述侧壁部31设置在沿着接合部26A、26B的布置方向的(优选基本上相对的)端部处或附近,并且沿着与配合连接器50的连接方向CD从主体21向前突出。一个或多个加强部34设置在侧壁部31的沿着保持器20进入壳体10的插入方向ID的后端处或附近,该一个或多个加强部34从侧壁部31的沿着与配合连接器50的连接方向CD的前端部向内突出。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面描述和示出的实施例。例如,下列实施例也被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包括。
(1)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所谓的混合式连接器C,但它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连接器C(例如具有相同或相似类型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而不限于上述应用。
(2)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加强部34从底壁部22向前突出并且从侧壁部31向内突出,并且/或当沿竖直方向观察时基本上为正方形,但加强部34的形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具有例如其横向宽度向后逐渐减少的梯形形状。
Claims (12)
1.一种连接器(C),包括:
壳体(10),该壳体(10)能够至少部分地装配到配合连接器(50)的插座(52)中,以及
至少一个保持器(20),该至少一个保持器(20)可沿着插入方向(ID)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壳体(10)中,所述插入方向(ID)与所述连接器(C)和配合连接器(50)的连接方向(C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
其中:
在所述壳体(10)中布置有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一个或多个端子的一个或多个腔体(12A,12B),
所述保持器(20)包括:主体(21)以及多个侧壁部(31),在该主体(21)中布置有能够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端子相接合的一个或多个接合部(26A,26B),所述侧壁部(31)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21)的相反端部且左右间隔,并且沿着所述连接器(C)与配合连接器(50)的连接方向(CD)从所述主体(21)向前突出,并且
在所述保持器(20)插入所述壳体(10)的插入方向(ID)上,所述侧壁部(31)的后端分别设置有加强部(34),且所述加强部左右间隔开,所述加强部(34)沿着所述连接器(C)与配合连接器(50)的连接方向(CD)从所述侧壁部(31)的前端部向内且朝向彼此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端子的多个腔体(12A,12B)并排布置在所述壳体(10)中,并且所述保持器(20)包括:主体(21),在该主体(21)中并排布置有能够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合的一个或多个接合部(26A,26B);以及一对侧壁部(31),所述侧壁部(31)设置在所述主体(21)沿着接合部(26A,26B)的布置方向的相反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大型和小型端子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壳体(10)中,并且所述小型端子沿着所述腔体(12A,12B)的布置方向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壳体(10)的中间部分中,所述大型端子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壳体(10)的相反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侧壁部(31)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加强部(34)一体地或整体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加强部(34)形成为相对于插入方向(ID)基本上与所述侧壁部(31)的后端连续,并且/或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弯曲,并且/或当沿着连接方向(CD)观察所述保持器(20)时,所述加强部(34)和所述侧壁部(31)基本上为L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加强部(34)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基本上等于所述侧壁部(31)从所述保持器的底壁部(22)的突出距离,从而所述加强部(34)的前端表面与侧壁部(31)的前表面形成基本上平坦的接触表面(3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加强部(34)的前端表面与侧壁部(31)的前表面形成一个或多个接触表面(35),该一个或多个接触表面(35)基本平行于所述保持器(20)的主体(21)的前表面,并且/或与所述连接器(C,50)的连接方向(C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沿着所述连接方向(CD)观察时,所述接触表面(35)基本上为L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沿着所述连接方向(CD)观察时,所述接触表面(35)基本上为L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入方向(ID)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连接方向(CD)。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加强部(34)以直角弯曲。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一个或多个接触表面(35)与所述连接器(C,50)的连接方向(CD)垂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46110 | 2008-06-03 | ||
JP2008146110A JP5181843B2 (ja) | 2008-06-03 | 2008-06-03 | コネクタ |
JP2008-146110 | 2008-06-0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99591A CN101599591A (zh) | 2009-12-09 |
CN101599591B true CN101599591B (zh) | 2012-08-08 |
Family
ID=41335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45635XA Active CN101599591B (zh) | 2008-06-03 | 2009-05-27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28607B2 (zh) |
JP (1) | JP5181843B2 (zh) |
CN (1) | CN101599591B (zh) |
DE (1) | DE102009020822B4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52603B2 (ja) * | 2007-01-31 | 2009-04-08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556568B2 (ja) * | 2010-10-08 | 2014-07-2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707252B2 (ja) * | 2011-06-24 | 2015-04-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8951066B2 (en) * | 2011-07-22 | 2015-02-10 | Lea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5814316B2 (ja) * | 2013-08-28 | 2015-11-1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9153894B2 (en) * | 2013-11-11 | 2015-10-06 |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with dual primary lock reinforcement and independent secondary lock |
JP6176544B2 (ja) | 2015-07-16 | 2017-08-0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560273B2 (ja) * | 2017-02-06 | 2019-08-1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嵌合コネクタ |
CN107221811B (zh) * | 2017-07-03 | 2023-06-02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 |
US10276966B1 (en) * | 2017-12-04 | 2019-04-30 |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lignment plate and seal |
CN107887775B (zh) * | 2017-12-08 | 2024-11-19 | 佛山市鹰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线束端子插入机构 |
JP7396155B2 (ja) * | 2020-03-26 | 2023-12-12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37565A (en) * | 1993-01-14 | 1995-08-01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 Connector |
EP0817322A2 (en) * | 1996-06-26 | 1998-01-07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Retainer for terminals in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6935904B2 (en) * | 2003-05-28 | 2005-08-30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
CN1815819A (zh) * | 2005-02-02 | 2006-08-09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连接器测试设备及方法 |
US7204725B2 (en) * | 2004-09-09 | 2007-04-17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10545Y2 (ja) * | 1991-09-04 | 1996-09-1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の二重係止機構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
JP2725756B2 (ja) * | 1993-09-01 | 1998-03-1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係止具付コネクタ |
JP2797923B2 (ja) * | 1993-09-20 | 1998-09-1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3074433B2 (ja) * | 1994-03-17 | 2000-08-0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二重係止確認可能なコネクタ |
JP3175575B2 (ja) * | 1996-02-14 | 2001-06-1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3120725B2 (ja) * | 1996-03-13 | 2000-12-2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リテーナ付きコネクタ |
JP3666358B2 (ja) | 2000-05-24 | 2005-06-2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
JP2003142195A (ja) * | 2001-11-05 | 2003-05-16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JP4752655B2 (ja) * | 2006-07-19 | 2011-08-1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730237B2 (ja) * | 2006-07-20 | 2011-07-2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
2008
- 2008-06-03 JP JP2008146110A patent/JP5181843B2/ja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05-11 DE DE102009020822A patent/DE102009020822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5-18 US US12/467,371 patent/US7828607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5-27 CN CN200910145635XA patent/CN1015995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37565A (en) * | 1993-01-14 | 1995-08-01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 Connector |
EP0817322A2 (en) * | 1996-06-26 | 1998-01-07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Retainer for terminals in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6935904B2 (en) * | 2003-05-28 | 2005-08-30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
US7204725B2 (en) * | 2004-09-09 | 2007-04-17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
CN1815819A (zh) * | 2005-02-02 | 2006-08-09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连接器测试设备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181843B2 (ja) | 2013-04-10 |
CN101599591A (zh) | 2009-12-09 |
US20090298353A1 (en) | 2009-12-03 |
DE102009020822A1 (de) | 2009-12-24 |
DE102009020822B4 (de) | 2012-08-16 |
JP2009295349A (ja) | 2009-12-17 |
US7828607B2 (en) | 2010-1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99591B (zh) | 连接器 | |
US8210873B2 (en) | Connector | |
US7736197B2 (en) | Connector with restricting means | |
US8784144B2 (en) | Terminal fitting having a retracted portion extending from one side plate to another side plate | |
KR101202523B1 (ko) | 단자 피팅 | |
US8708739B2 (en) | Connector | |
US879500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retainer | |
JP2000058180A (ja) | コネクタ | |
CN102655299A (zh) |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
US7520785B2 (en) | Connector | |
US6851987B2 (en) | Connector | |
EP1801926B1 (en) | A conne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
US7695325B2 (en) | Connector | |
US6702628B2 (en) | Connecto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 |
US8337255B2 (en) | Connector and series of connectors | |
US6692303B2 (en) | Terminal fitting, a connector and a method for forming a terminal fitting that facilitate insertion of the terminal fitting into the connector | |
CN101414714B (zh) | 连接器 | |
US7819695B2 (en) | Multi-unit connector | |
US11728589B2 (en) | Connector | |
JP2001160444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01196122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0282827A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