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597311A - 红霉素衍生物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红霉素衍生物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7311A
CN101597311A CNA200910012341XA CN200910012341A CN101597311A CN 101597311 A CN101597311 A CN 101597311A CN A200910012341X A CNA200910012341X A CN A200910012341XA CN 200910012341 A CN200910012341 A CN 200910012341A CN 101597311 A CN101597311 A CN 101597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optionally substituted
alkyl
hydrogen
alken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123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7311B (zh
Inventor
张为革
包凯
吴英良
梁隆
祝华军
程志鹏
张传良
田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01234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973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97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7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7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73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红霉素衍生物,其结构如(I)所示:右面结构式(I)中,a和e可选自0和1,b、c、d可选自0、1、2和3,但a、b、c、d、e不同时为0。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结构式所示衍生物所形成的在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毒盐及其水合物。该类衍生物具有较好的抑瘤活性,可用于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剂在制备肿瘤的药物方面的应用。

Description

红霉素衍生物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红霉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剂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严重疾病,在中国为重要致死病因。
红霉素(erythromycin)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多种感染;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泰利霉素(telithromycin)等红霉素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常用的抗感染药物。红霉素衍生物除具有抗菌活性之外,还呈现出其它的生物活性,包括促进消化道运动活性、抗炎活性、拮抗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活性等。红霉素等药物对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红霉素衍生物与肿瘤治疗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红霉素衍生物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未见文献报道。相关报道参见Agouridas C.,et al.J.Med.Chem.,1998,41(10):1651-1659;Faghih R.,et al.J.Med.Chem.,1998,41(17):3402-3408;Mereu A.,et al.Bioorg.Med.Chem.Lett.,2006,16(22):5801-5804;Randolph J.T.,et al.J.Med.Chem.,2004,47(5):1085-10997;Hamada K.,et al.Chemotherapy,2000,46(1):49-6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合成具有良好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红霉素衍生物;所制备的化合物在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测试中显现良好的结果。
本发明涉及的式(I)化合物或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或外消旋混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水合物或前药:
上面结构式(I)中,a和e可选自0和1,b、c、d可选自0、1、2和3,但a、b、c、d、e不同时为0。
R1单独代表羟基、或式(II)、式(III)的基团。
Figure A20091001234100181
式(II)中,f选自0和1;R9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RaRb(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炔基、任选取代的环烷基、任选取代的(C5-C7)环烯基以及任选取代的-NRa(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NRa(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NRa(C2-C8)炔基;其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氧代、芳基、杂芳基、杂环基、CN、硝基、-COORc、-OCORc、-ORc、-SRc、-SORc、-SO2Rc、-NRcRd、-CONRcRd、-OCONRcRd、-NHCORc、-NHCOORc和-NHCONRcRd;其中,Ra和Rb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杂环基烷基、COORc和CONRcRd;Rc和Rd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和杂环基烷基。式(III)中,R10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RaRb(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炔基、任选取代的环烷基、任选取代的(C5-C7)环烯基以及任选取代的-NRa(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NRa(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NRa(C2-C8)炔基;其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氧代、芳基、杂芳基、杂环基、CN、硝基、-COORc、-OCORc、-ORc、-SRc、-SORc、-SO2Rc、-NRcRd、-CONRcRd、-OCONRcRd、-NHCORc、-NHCOORc和-NHCONRcRd;其中,Ra和Rb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杂环基烷基、COORc和CONRcRd;Rc和Rd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和杂环基烷基。
当R1单独代表羟基、或式(II)、式(III)的基团时,R2代表氢;或者,R2和R1一起代表羰基。
R3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RaRb(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炔基、任选取代的环烷基以及任选取代的(C5-C7)环烯基;其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氧代、芳基、杂芳基、杂环基、CN、硝基、-COORc、-OCORc、-ORc、-SRc、-SORc、-SO2Rc、-NRcRd、-CONRcRd、-OCONRcRd、-NHCORc、-NHCOORc和-NHCONRcRd;其中,Ra和Rb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杂环基烷基、COORc和CONRcRd;Rc和Rd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和杂环基烷基。
R4代表氢或羟基保护基。
R5单独代表羟基、或式(II)、式(III)的基团,其中,R9和R10各自独立地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RaRb(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炔基,任选取代的环烷基,任选取代的(C5-C7)环烯基,以及任选取代的-NRa(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NRa(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NRa(C2-C8)炔基。其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氧代、芳基、杂芳基、杂环基、CN、硝基、-COORc、-OCORc、-ORc、-SRc、-SORc、-SO2Rc、-NRcRd、-CONRcRd、-OCONRcRd、-NHCORc、-NHCOORc和-NHCONRcRd;其中,Ra和Rb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杂环基烷基、COORc和CONRcRd;Rc和Rd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和杂环基烷基。
当R5单独代表羟基、或式(II)、式(III)的基团时,R6代表氢;或者,R5和R6一起代表羰基。
R7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RaRb(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炔基,任选取代的环烷基,以及任选取代的(C5-C7)环烯基。其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氧代、芳基、杂芳基、杂环基、CN、硝基、-COORc、-OCORc、-ORc、-SRc、-SORc、-SO2Rc、-NRcRd、-CONRcRd、-OCONRcRd、-NHCORc、-NHCOORc和-NHCONRcRd;其中,Ra和Rb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杂环基烷基、COORc和CONRcRd;Rc和Rd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和杂环基烷基。
R8代表氢或羟基保护基。
X1和X2各自独立代表羰基、或式(IV)、式(V)、式(VI)的基团。
Figure A20091001234100191
式(IV)中,R11代表-N(CO)kR13R14或-O(CO)lR15。其中k和l可选自0、1;R13、R14、R15各自独立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RaRb(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炔基、任选取代的环烷基以及任选取代的(C5-C7)环烯基;其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氧代、芳基、杂芳基、杂环基、CN、硝基、-COORc、-OCORc、-ORc、-SRc、-SORc、-SO2Rc、-NRcRd、-CONRcRd、-OCONRcRd、-NHCORc、-NHCOORc和-NHCONRcRd;其中,Ra和Rb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杂环基烷基、COORc和CONRcRd;Rc和Rd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和杂环基烷基;式(V)中,R12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RaRb(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炔基、任选取代的环烷基以及任选取代的(C5-C7)环烯基;其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氧代、芳基、杂芳基、杂环基、CN、硝基、-COORc、-OCORc、-ORc、-SRc、-SORc、-SO2Rc、-NRcRd、-CONRcRd、-OCONRcRd、-NHCORc、-NHCOORc和-NHCONRcRd;其中,Ra和Rb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杂环基烷基、COORc和CONRcRd,或Ra和Rb一起代表氧;Rc和Rd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和杂环基烷基;式(VI)中,g、h、i、j可选自0、1、2和3;Y代表亚甲基、氧或NH;Z选自氢、任选取代的-N(CO)mR16R17或-O(CO)nR18;其中m、n选自0、1,R16、R17、R18各自独立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RaRb(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炔基、任选取代的环烷基以及任选取代的(C5-C7)环烯基;其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氧代、芳基、杂芳基、杂环基、CN、硝基、-COORc、-OCORc、-ORc、-SRc、-SORc、-SO2Rc、-NRcRd、-CONRcRd、-OCONRcRd、-NHCORc、-NHCOORc和-NHCONRcRd;其中,Ra和Rb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杂环基烷基、COORc和CONRcRd;Rc和Rd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和杂环基烷基;
其前提条件是:
当R1、R5同为为式(II)(f为0,R9为氢),R2、R3、R4、R6、R7、R8同为氢,a、c、e同为0,且b、d同为1时,则X1、X2不同时为氢。
当R1、R5同为为式(II)(f为0,R9为氢),R2、R4、R6、R8为氢,R3、R7为甲基,a、c、e同为0,且b、d同为1时,则X1、X2不同时为氢。
当R1、R5同为式(II)(f为0,R9为氢),R2、R3、R4、R6、R7、R8同为氢,a、e同为0,且b、c、d同为1时,则X1、X2不同时为氢。
当R1、R5同为式(II)(f为0,R9为氢),R2、R4、R6、R8同为氢,R3、R7同为甲基,a、e同为0,且b、c、d同为1,则X1、X2不同时为氢。
就上面的描述而言,某些定义解释如下:
除另有说明外,在本文公开内容中使用的标准命名法下,首先描述指定侧链的末端部分,随后是连接于连接位点的相邻官能团。
除另有说明外,术语“烷基”、“链烯基”和“炔基”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作为取代基的一部分,均包括具有1-8个碳原子或这一范围内任何数目碳原子的直链和支链。术语“烷基”是指直链或支链烃。“链烯基”是指含至少一个碳-碳双键的直链或支链烃。“炔基”是指含至少一个碳-碳三键的直链或支链烃。例如,烷基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3-(2-甲基)丁基、2-戊基、2-甲基丁基、新戊基、正己基、2-己基和2-甲基戊基。“烷氧基”表示由前述直链或支链烷基形成的氧醚。“环烷基”含有3-8个环碳原子,优选含5-7个环碳原子。“环烯基”含有5-8个环碳原子和至少一个碳-碳双键。这些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烯基和烷氧基可独立地被一个或多个基团取代,这些基团包括但不限于卤素、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烷氧基、氧代、杂芳基、杂环基、CN、硝基、-OCORa、-ORa、-SRa、-SORa、-COORa、-NRaRb、-CONRaRb、-OCONRaRb、-NHCORa、-NHCOORa、和-NHCONRaRb;其中Ra和Rb独立地选自H,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和杂环基烷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和“杂环基烷基”分别是指被芳基、杂芳基和杂环基取代的烷基。“芳基链烯基”、“杂芳基链烯基”和“杂环基链烯基”分别是指被芳基、杂芳基和杂环基取代的链烯基。“芳基炔基”、“杂芳基炔基”和“杂环基炔基”分别是指被芳基、杂芳基和杂环基取代的炔基。
本文所用术语“酰基”,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作为取代基的一部分,是指通过去除羟基而由有机酸形成的具有2-6个碳原子(支链或直链)的有机基团。本文所用术语“Ac”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作为取代基的一部分,是指乙酰基。
术语“卤代”或“卤素”是指氟、氯、溴和碘。(单-、二-、三-和全-)卤代-烷基是指其中氢原子通过独立置换被卤素取代的烷基。
“芳基”或“Ar”,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作为取代基的一部分,是指碳芳环基,包括但不限于苯基、1-或2-萘基等。碳环芳基中的1-3个氢原子通过独立置换而被以下基团取代:卤素、OH、CN、巯基、硝基、氨基、C1-C8-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C1-C8-烷氧基、C1-C8-烷硫基、C1-C8-烷基-氨基、二(C1-C8-烷基)氨基、(单-、二-、三-和全-)卤代的烷基、甲酰基、羧基、烷氧基羰基、C1-C8-烷基-CO-O-、C1-C8-烷基-CO-NH-、或胺甲酰基(carboxamide)。代表性的芳基包括例如苯基、萘基、联苯基、二氟苯基、苄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乙氧基羰基苯基、乙酰基苯基、乙氧基苯基、苯氧基苯基、羟基苯基、羧基苯基、三氟甲基苯基、甲氧基乙基苯基、乙酰氨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二甲基氨基甲酰基苯基等。
不管是单独使用还是作为取代基的一部分,“杂芳基”是指具有5-10个环原子的完全不饱和环状基团,其中一个环原子选自S、O和N,0-3个环原子是另外独立选自S、O和N的杂原子,剩余的环原子是碳原子。所述基团可通过任何环原子与分子的剩余部分连接。典型的杂芳基包括例如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哒嗪基、吡咯基、吡唑基、咪唑基、噻唑基、噁唑基、异噁唑基、噻二唑基、三唑基、三嗪基、噁二唑基、噻吩基、呋喃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吲哚基、异噻唑基、N-氧化吡啶基、1,1-二氧化噻吩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吩基、N-氧化喹啉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吡喃基、苯并异噻唑基、苯并异噁唑基、苯并二嗪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呋喃基、喹喔啉基、吡咯并吡啶基、呋喃并吡啶基(如呋喃并[2,3-c]吡啶基、呋喃并[3,2-b]吡啶基或呋喃并[2,3-b]吡啶基)、咪唑并吡啶基(如咪唑并[4,5-b吡啶基或咪唑并[4,5-c]吡啶基)、萘啶基、2,3-二氮杂萘基、嘌呤基、吡啶并吡啶基、喹唑啉基、噻吩并呋喃基、噻吩并吡啶基和噻吩并噻吩基。杂芳基可以通过卤素、OH、CN、巯基、硝基、氨基、C1-C8-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C1-C8-烷氧基、C1-C8-烷硫基、C1-C8-烷基-氨基、二(C1-C8-烷基)氨基、(单-、二-、三-和全-)卤代烷基、甲酰基、羧基、烷氧基羰基、C1-C8-烷基-CO-O-、C1-C8-烷基-CO-NH或胺甲酰基(carboxamide)独立地置换其上的1-3个氢原子而被取代。杂芳基可被单氧代基团取代,得到例如4-氧代-1H-喹啉。
术语“杂环”、“杂环的”和“杂环基”是指任选取代的完全饱和、部分饱和或非芳香性的环状基团,例如3-至7-元单环,7-至11-元二环或10-至15-元三环环系,该环系在含至少一个碳原子的环中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含杂原子的杂环基中的每个环具有1、2或3个独立选自氮原子、氧原子和硫原子的杂原子,其中的氮和硫原子可任选被氧化。氮原子可任选季铵化。杂环基可以通过杂原子或碳原子发生连接。
单环杂环基包括吡咯烷基、氧杂环丁基、吡唑啉基、咪唑啉基、咪唑烷基、噁唑啉基、噁唑烷基、异噁唑啉基、噻唑烷基、异噻唑烷基、四氢呋喃基、哌啶基、哌嗪基、2-氧代哌嗪基、2-氧代哌啶基、2-氧代吡咯烷基、4-哌啶酮基、四氢吡喃基、四氢噻喃基、四氢噻喃基砜、吗啉基、硫代吗啉基、硫代吗啉基砜、硫代吗啉基亚砜、1,3-二氧戊环基、二噁烷基、硫杂丁环基、2-氧杂卓基、氮杂卓基等。典型的二环杂环基包括奎宁环基、四氢异喹啉基、二氢异吲哚基、二氢喹啉唑基(如3,4-二氢-4-氧代-喹啉唑基)、二氢苯并呋喃基、二氢苯并噻吩基、苯并噻喃基、二氢苯并噻喃基、二氢苯并噻喃基砜、苯并吡喃基、二氢苯并吡喃基、吲哚啉基、色酮基、香豆素基、异苯并二氢吡喃基、异吲哚啉基、胡椒基、四氢喹啉基等。杂环基可以通过用OH、CN、巯基、硝基、氨基、C1-C8-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C1-C8-烷氧基、C1-C8-烷硫基、C1-C8-烷基-胺基、二(C1-C8-烷基)-胺基、(单-、二-、三-和全-)卤代烷基、甲酰基、羧基、烷氧基羰基、C1-C8-烷基-CO-O-、C1-C8-烷基-CO-NH-或胺甲酰基(carboxamide)独立置换上的1-3个氢原子而被取代。
取代芳基、取代杂芳基和取代杂环也可被另一个取代芳基、另一个取代杂芳基或另一个取代杂环取代,形成例如4-吡唑-1-基-苯基或4-吡啶-2-基-苯基。
碳原子的标示数目(例如C1-8)独立地是指烷基或环烷基部分中的碳原子数目或是指其中烷基作为其词头、词尾出现的更大取代基中的烷基部分的碳原子数。
除非另有说明外,在分子特定位置上的取代基或变量的定义与它在分子中其它位置上的定义是相互独立的。应当理解本发明化合物上的取代基和取代模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选择,以提供化学上稳定的并通过本领域已知技术以及本文所述方法易于合成的化合物。
术语“羟基保护基”是指用于此目的的本领域已知基团。常用的羟基保护基描述于例如T.H.Greene和P.G.M.Wuts,《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第二版,John Wiley&Sons,NewYork(1991),其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说明性的羟基保护基包括但不限于四氢吡喃基、苄基、甲硫基甲基、乙硫基甲基、苯璜酰基、三苯甲基、三取代的甲硅烷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丁基甲硅烷基、三异丙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叔丁基甲硅烷基、甲基二苯基甲硅烷基、乙基二苯基甲硅烷基和叔丁基二苯基甲硅烷基;酰基和芳酰基如乙酰基、新戊酰基、苯甲酰基、4-甲氧基苯甲酰基和4-硝基苯甲酰基;以及烷氧基羰基如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苄氧基羰基。
当本发明化合物具有至少一个立体中心时,它们可相应地作为对映体存在。本发明化合物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立体中心的,它们还可以以非对映体形式存在。此外,化合物的一些晶体形式可作为多晶形式存在,而且这些多晶型也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另外,一些化合物可以与水(即水合物)或常用有机溶剂形成溶剂化物,这些溶剂化物也同样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某些本发明化合物可能具有反式和顺式异构体。此外,当按照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产生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时,这些异构体可用常规技术例如制备色谱分离。这些化合物可以制成单一的立体异构体形式或外消旋形式如一些可能的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非外消旋形式可以通过合成或拆分方式获得。例如,这些化合物可以用标准技术如通过成盐形成非对映体对而拆分成不同组分的对映体。这些化合物也可以通过共价键连接于手性助剂上,继而色谱分离和/或结晶分离,随后出去手性助剂的方式拆分。另一方面,这些化合物还可以用手性色谱拆分。
短语“可药用盐”是指一种或多种游离碱的盐,这些盐具有需要的游离碱的药理活性,而且既非生物不良性的也不具有其它不良性质。这些盐可衍生于有机或无机酸。无机酸的实例是盐酸、硝酸、氢溴酸、硫酸或磷酸。有机酸的实例是乙酸、丙酸、羟基乙酸、乳酸、丙酮酸、丙二酸、琥珀酸、苹果酸、马来酸、富马酸、酒石酸、柠檬酸、苯甲酸、肉桂酸、扁桃酸、甲磺酸、乙磺酸、对甲苯磺酸、水杨酸等。另外,适宜的盐还有无机或有机碱的盐,这些碱如KOH、NaOH、Ca(OH)2、Al(OH)3、哌啶、吗啉、乙胺、三乙胺等。
在本发明范围内还包括含不同数量水的所述化合物的水合物形式,结晶水数目为0~16中的任意实数。
本发明在其范围内还包括本发明化合物的前药。这种前药通常是所述化合物的功能性衍生物,它们在体内易转化为所需化合物。因此,在本发明的治疗方法中,术语“给药”将包括用具体公开的化合物或用未具公开但在给予患者后能在体内转化为特定化合物的化合物治疗所述各种疾病。用于选择和制备适宜前药衍生物的常规方法描述于例如《前药设计》(Designof Prodrugs)中(H.Bundgaard,Elsevier,1985)。
本发明优选的部分化合物结构如下:
化合物1
Figure A20091001234100241
化合物2
Figure A20091001234100242
化合物3
Figure A20091001234100243
化合物4
Figure A20091001234100244
化合物5
Figure A20091001234100245
化合物6
化合物7
化合物8
Figure A20091001234100253
化合物9
Figure A20091001234100254
化合物10
Figure A20091001234100255
化合物11
Figure A20091001234100261
化合物12
Figure A20091001234100262
化合物13
Figure A20091001234100263
化合物14
Figure A20091001234100264
化合物15
Figure A20091001234100265
化合物16
Figure A20091001234100271
化合物17
Figure A20091001234100272
化合物18
Figure A20091001234100273
化合物19
Figure A20091001234100274
化合物20
Figure A20091001234100275
化合物21
Figure A20091001234100281
化合物22
Figure A20091001234100282
化合物23
Figure A20091001234100283
化合物24
Figure A20091001234100284
化合物25
Figure A20091001234100285
化合物26
Figure A20091001234100291
化合物27
Figure A20091001234100292
化合物28
Figure A20091001234100293
化合物29
化合物30
化合物31
Figure A20091001234100301
化合物32
Figure A20091001234100302
化合物33
Figure A20091001234100303
化合物34
Figure A20091001234100304
化合物35
Figure A20091001234100305
化合物36
Figure A20091001234100311
化合物37
化合物38
Figure A20091001234100313
化合物39
Figure A20091001234100314
化合物40
Figure A20091001234100315
化合物41
Figure A20091001234100321
化合物42
Figure A20091001234100322
化合物43
Figure A20091001234100323
化合物44
化合物45
Figure A20091001234100325
化合物46
Figure A20091001234100331
化合物47
Figure A20091001234100332
化合物48
Figure A20091001234100333
化合物49
Figure A20091001234100334
化合物50
Figure A20091001234100335
化合物51
Figure A20091001234100341
化合物52
Figure A20091001234100342
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产率稳定,制备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述实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限于所举实例。其中,没有采取任何尝试来优化这些反应获得的收率,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通过改变反应时间、温度、溶剂和/或试剂的方式来提高收率是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所用试剂均为市售,核磁共振谱由AVANCE-400、BrukerARX-300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质谱由Brukee Esqure 2000、Shimadzu GCMS-QP5050A型质谱仪测定。
实施例1:化合物1的制备
步骤A
将红霉素(6.00g,8.18mmol)溶入100mL甲醇中,然后加入NaBH4(0.93g,24.54mmol),室温下搅拌反应24h。随后加入10mL蒸馏水并将甲醇蒸除,然后将溶液倒入水中并用氯仿萃取,水洗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随后将溶液浓缩蒸干,所得粗品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氯仿∶甲醇∶氨水=10∶0.5∶0.01~10∶1∶0.05)得9(S)-羟基红霉素4.38g,收率70%。
步骤B
将步骤A所得产品(3.00g,4.08mmol),醋酸钠(2.80g,20.4mmol)溶于100mL甲醇和20mL水中。随后加入碘(1.24g,4.90mmol),50℃条件下搅拌反应6h,并且用1N的NaOH控制溶液pH值8.0~9.0。反应结束后将甲醇蒸除,然后将溶液倒入水中并用氯仿萃取,水洗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随后将溶液浓缩蒸干,所得粗品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氯仿∶甲醇∶氨水=10∶0.5∶0.01~10∶1∶0.05)得白色固体2.32g,收率79%。
步骤C
将步骤B所得产品(0.50g,0.69mmol)溶于10mL无水DMF中,然后依次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2.42mL,13.88mmol),1-溴-2-氯乙烷(1.20mL,13.88mmol)。室温下搅拌反应48h,然后将反应液倒入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水洗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随后将溶液浓缩蒸干,所得粗品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氯仿∶甲醇∶氨水=10∶0.5∶0.01~10∶1∶0.05)得标题化合物0.46g,收率91%;MS 1470.1[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2:化合物2的制备
以罗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1中步骤B、C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88%;MS 837.4[M/2+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3:化合物3的制备
步骤A
将红霉素(12.00g,16.36mmol),三乙胺(5.71mL,40.90mmol)及盐酸羟胺(5.70g,81.98mmol)溶入12mL甲醇中,搅拌回流反应24h。然后将反应液冷却至0℃,此时有固体析出,过滤并用冷的甲醇将滤饼洗涤两次。将固体溶于10mL甲醇中,向溶液中加入4mL氨水,搅拌30分钟后再加入4mL蒸馏水。随后有晶体析出,再加入10mL蒸馏水,抽滤,干燥得白色固体9(E)-红霉素肟6.36g,收率52%。
步骤B
将步骤A所得产品(0.85g,1.13mmol)溶于10mL无水乙醚和1mLDMF中,然后向溶液中加NaH(95%)(42.69mg,1.69mmol)。当溶液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向其中加入3-氯-1-丙烯(0.09g,1.27mmol),室温下搅拌30分钟,然后将反应液倒入水中,用氯仿萃取三次,水洗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随后将溶液浓缩蒸干,所得粗品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氯仿∶甲醇∶氨水=10∶0.5∶0.01~10∶1∶0.05)得白色泡沫状固体0.73g,收率82%。
将上步所得产品(0.50g,0.63mmol),醋酸钠(0.29g,2.99mmol)溶于20mL甲醇和2mL水中。随后加入碘(0.18g,0.72mmol),50℃条件下搅拌反应6h,并且用NaOH控制溶液pH值8.0~9.0。反应结束后将甲醇蒸除,然后将溶液倒入水中并用氯仿萃取,水洗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随后将溶液浓缩蒸干,所得粗品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氯仿∶甲醇∶氨水=10∶0.5∶0.01~10∶1∶0.05)得白色固体0.39g,收率80%。
步骤C
以步骤B所得产品为原料,以实施例1中步骤C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78%;MS 1576.1[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4:化合物4的制备
除了使用相应的原料外,以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74%;MS 1664.3[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5:化合物5的制备
步骤A
将克拉霉素(12.00g,16.05mmol),三乙胺(5.60mL,40.13mmol)及盐酸羟胺(5.65g,80.98mmol)溶入150mL甲醇中,搅拌回流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将甲醇蒸除,然后将溶液倒入水中并用氯仿萃取,水洗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随后将溶液浓缩蒸干,所得粗品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氯仿∶甲醇∶氨水=10∶0.5∶0.01~10∶1∶0.05)得9(E)-克拉霉素肟7.71g,收率63%。
步骤B
以步骤A所得产品为原料,以实施例1中步骤B、C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84%;MS 1524.2[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6:化合物6的制备
除了使用相应的原料外,以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35%;MS 1703.8[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7:化合物7的制备
步骤A
以克拉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1中步骤B相同的方法制备3′N-单去甲克拉霉素,收率80%。
步骤B
将步骤A所得产品(2.00g,2.73mmol)溶于70mL甲醇和10mL水中,逐滴加入36%盐酸以控制pH值4.0~5.0,室温下搅拌24h。反应结束后,用饱和Na2CO3调pH值8.0~9.0,随后用氯仿萃取,水洗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将溶液浓缩蒸干,所得粗品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氯仿∶甲醇∶氨水=10∶0.5∶0.01~10∶1∶0.05)得白色固体0.93g,收率59%。
步骤C
将步骤A所得产品(0.20g,0.27mmol)、步骤B所得产品(0.16g,0.27mmol)溶于10mL无水DMF中,然后依次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0.94mL,5.40mmol),1-溴-2-氯乙烷(1.00mL,5.40mmol)。室温下搅拌反应50h,然后将反应液倒入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水洗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随后将溶液浓缩蒸干,所得粗品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氯仿∶甲醇∶氨水=10∶0.5∶0.01~10∶1∶0.05)得标题化合物0.10g,收率28%;MS 1336.0[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8:化合物8的制备
以9(E)-克拉霉素肟为原料,以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23%;MS 1365.8[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9:化合物9的制备
步骤A
将克拉霉素(6.00g,8.03mmol)溶于70mL甲醇和10mL水中,逐滴加入36%盐酸以控制pH值4.0~5.0,室温下搅拌24h。反应结束后,用饱和Na2CO3调pH值8.0~9.0,随后用氯仿萃取,水洗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将溶液浓缩蒸干,所得粗品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氯仿∶甲醇∶氨水=10∶0.5∶0.01~10∶1∶0.05)得3-去红霉糖克拉霉素2.79g,收率59%。
步骤B
以步骤A所得产品为原料,以实施例1中步骤C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83%;MS 1177.7[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10:化合物10的制备
以9(S)-羟基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86%;MS 1154.0[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11:化合物11的制备
步骤A
分别以红霉素、罗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1中步骤B相同的方法制备3′N-单去甲红霉素和3′N-单去甲罗红霉素,收率分别为78%。、83%。
步骤B
以3′N-单去甲红霉素和3′N-单去甲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1中步骤C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30%;MS 1568.9[M+H]+
实施例12:化合物12的制备
以3′N-单去甲克拉霉素和3′N-单去罗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1中步骤C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19%;MS 1583.2[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13:化合物13的制备
以3′N-单去甲克拉霉素和实施例1中步骤B所得产品为原料,以实施例1中步骤C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24%;MS 1482.0[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14:化合物14的制备
步骤A
以9(S)-红霉素胺为原料,以实施例1中步骤B相同的方法制备3′N-单去甲-9(S)-红霉素胺,收率分别为79%。
步骤B
以步骤A所得产品和3′N-单去甲克拉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1中步骤C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29%;MS 1480.7[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15:化合物15的制备
步骤A
以实施例3中步骤A所得9(E)-红霉素肟为原料,以实施例1中步骤B相同的方法制备3′N-单去甲-9(E)-红霉素胺,收率分别为79%。
步骤B
以步骤A所得产品和3′N-单去甲罗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1中步骤C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28%;MS 1583.3[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16:化合物16的制备
步骤A
将实施例3中步骤A所得9(E)-红霉素肟(1.70g,2.26mmol)溶于15mL无水乙醚和2mL DMF中,然后向溶液中加入NaH(95%)(85.38mg,3.38mmol)。当溶液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向其中加入氯苄(0.29mL,2.54mmol),室温下搅拌50分钟,然后将反应液倒入水中,用氯仿萃取三次,水洗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随后将溶液浓缩蒸干,所得粗品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氯仿∶甲醇∶氨水=10∶0.5∶0.01~10∶1∶0.05)得白色泡沫状固体1.52g,收率80%。
步骤B
将上步所得产品(0.50g,0.60mmol),醋酸钠(0.29g,2.98mmol)溶于20mL甲醇和2mL水中。随后加入碘(0.18g,0.72mmol),50℃条件下搅拌反应8h,并且用NaOH控制溶液pH值8.0~9.0。反应结束后将甲醇蒸除,然后将溶液倒入水中并用氯仿萃取,水洗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随后将溶液浓缩蒸干,所得粗品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氯仿∶甲醇∶氨水=10∶0.5∶0.01~10∶1∶0.05)得白色固体0.36g,收率72%。
步骤C
将步骤B所得产品(0.36g,0.43mmol)溶于15mL无水二氯甲烷中,然后依次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0.23mL,1.32mmol),反式1,4-二溴丁烯(44.41mg,0.22mmol)。室温下搅拌反应48h,随后将溶液浓缩蒸干,所得粗品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氯仿∶甲醇∶氨水=10∶0.5∶0.01~10∶1∶0.05)得标题化合物0.24g,收率为65%;MS 1702.1[M+H]+
实施例17:化合物17的制备
除了使用相应的原料外,以实施例16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67%;MS 1699.0[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18:化合物18的制备
除了使用相应的原料外,以实施例16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59%;MS 1662.7[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19:化合物19的制备
以实施例7中步骤B所得产品3-去红霉糖克拉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16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25%;MS 1362.6[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20:化合物20的制备
除了使用相应的原料外,以实施例7中步骤B和实施例16中步骤B、C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24%;MS 1391.9[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21:化合物21的制备
以红霉素和克拉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16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20%;MS 1505.6[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22:化合物22的制备
以红霉素和罗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16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29%;MS 789.4[M/2+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23:化合物23的制备
以红霉素和9(S)-羟基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16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20%;MS 1493.8[M+H]+
实施例24:化合物24的制备
以红霉素和实施例16中步骤B所得产品为原料,以实施例16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24%;MS 1597.5[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25:化合物25的制备
将3′N-单去甲红霉素(0.20g,0.28mmol)溶于10mL干燥二氯甲烷中,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0.98mL,5.60mmol),再逐滴加入氯乙酰氯(0.01mL,0.14mmol),室温搅拌48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饱和食盐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水洗并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溶剂浓缩蒸干,所得粗品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氯仿∶甲醇∶氨水=10∶0.5∶0.01~10∶1∶0.05)得标题化合物0.16g,收率75%;MS 1480.5[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26:化合物26的制备
以3′N-单去甲克拉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25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80%;MS 1508.1[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27:化合物27的制备
以3′N-单去甲罗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25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77%;MS 1687.7[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28:化合物28的制备
将3′N-单去甲红霉素(0.20g,0.28mmol)溶于10mL干燥二氯甲烷中,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0.98mL,5.60mmol),再逐滴加入氯乙酰氯(0.02mL,0.28mmol),室温搅拌12小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3′N-单去甲克拉霉素(0.21g,0.28mmol),再室温搅拌48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饱和食盐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水洗并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溶剂蒸干,所得粗品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氯仿∶甲醇∶氨水=10∶0.5∶0.01~10∶1∶0.05)得标题化合物0.12g,收率30%;MS 1494.6[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29:化合物29的制备
以3′N-单去甲克拉霉素和3′N-单去甲罗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28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41%;MS 1596.8[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30:化合物30的制备
以3′N-单去甲红霉素和3′N-单去甲罗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28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53%;MS 1583.4[M+H]+
实施例31:化合物31的制备
以3′N-单去甲红霉素和3′N-单去甲阿奇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28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30%;MS 749.2[M/2+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32:化合物32的制备
以3′N-单去甲克拉霉素和3′N-单去甲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28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65%;MS 1493.8[M/2+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33:化合物33的制备
将3′N-单去甲-9(E)-克拉霉素肟(0.20g,0.27mmol)和3′N-单去甲-9(E)-红霉素肟(0.20g,0.27mmol)溶于10mL无水DMF中,然后依次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0.93mL,5.35mmol),1-溴-2-氯乙烷(0.42mL,5.35mmol)。室温下搅拌反应48h,然后将反应液倒入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水洗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随后将溶液浓缩蒸干,所得粗品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氯仿∶甲醇∶氨水=10∶0.5∶0.01~10∶1∶0.05)得标题化合物0.11g,收率29%;MS 1508.8[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34:化合物34的制备
以3′N-单去甲-9(S)-羟基红霉素和3′N-单去甲罗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33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27%;MS 1571.6[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35:化合物35的制备
以实施例16中步骤B所得产品和3′N-单去甲罗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33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23%;MS 837.4[M/2+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36:化合物36的制备
以3′N-单去甲-9(E)-克拉霉素肟和3′N-单去甲罗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33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30%;MS 1598.3[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37:化合物37的制备
将实施例16中步骤B所得产品(0.23g,0.28mmol)和3′N-单去甲罗红霉素(0.20g,0.28mmol)溶于10mL无水二氯甲烷中,然后依次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0.13mL,0.73mmol),反式1,4-二溴丁烯(51.98mg,0.28mmol)。室温下搅拌反应60h。随后将溶液浓缩蒸干,所得粗品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氯仿∶甲醇∶氨水=10∶0.5∶0.01~10∶1∶0.05)得标题化合物0.10g,收率23%。质谱检测1700.1[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38:化合物38的制备
以3′N-单去甲-9(S)-羟基红霉素和3′N-单去甲罗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37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26%;MS 1597.0[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39:化合物39的制备
以3′N-单去甲克拉霉素和3′N-单去甲罗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37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23%;MS 1609.2[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40:化合物40的制备
步骤A
以3′N-单去甲罗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7中步骤B相同方法制备3-去红霉糖-3′N-单去甲罗红霉素,收率为73%;MS 665.5[M+H]+
步骤B
将步骤A所得3-去红霉糖-3′N-单去甲罗红霉素(0.20g,0.30mmol)溶于10mL干燥二氯甲烷中,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1.07mL,6.02mmol),再逐滴加入氯乙酰氯(0.025mL,0.30mmol),室温搅拌12小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3′N-单去甲克拉霉素(0.22g,0.30mmol),再室温搅拌48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饱和食盐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水洗并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溶剂蒸干,所得粗品经硅胶柱层析纯化(氯仿∶甲醇∶氨水=10∶0.5∶0.01~10∶1∶0.05)得标题化合物0.29g,收率68%。质谱检测1438.7[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41:化合物41的制备
以3′N-单去甲罗红霉素和3′N-单去甲克拉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28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71%;MS 1596.8[M+H]+
实施例42:化合物42的制备
以3′N-单去甲罗红霉素和3′N-单去甲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28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53%;MS 1583.5[M+H]+
实施例43:化合物43的制备
以3′N-单去甲罗红霉素和3′N-单去甲阿奇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28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53%;MS 1598.0[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44:化合物44的制备
以实施例7中步骤B所得产品3-去红霉糖克拉霉素和3′N-单去甲罗红霉素为原料,以实施例28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36%;MS1460.8[M+Na]+;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45:化合物45的制备
除了使用相应的原料外,以实施例7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77%;MS 1149.8[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46:化合物46的制备
除了使用相应的原料外,以实施例1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84%;MS 1496.0[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47:化合物47的制备
除了使用相应的原料外,以实施例3相同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75%;MS 1676.9[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48:化合物48的制备
除了使用相应的原料外,以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62%;MS 1856.1[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49:化合物49的制备
除了使用相应的原料外,以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82%;MS 1355.7[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50:化合物50的制备
除了使用相应的原料外,以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57%;MS 1884.6[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51:化合物51的制备
将化合物2(2.50g,1.50mmol)溶于50mL吡啶中,然后向溶液中加入2.5mL醋酸酐,室温下搅拌72h。然后将反应液倒入水中,并用25%NaOH调反应液pH值9,用乙醚萃取三次,水洗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随后将溶液浓缩蒸干,加入40mL苯并有晶体析出。抽滤并干燥得标题化合物2.33g,收率85%;MS 1840.1[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实施例52:化合物52的制备
除了使用相应的原料外,以实施例11相同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收率为22%;MS 1675.0[M+H]+;化合物13C-NMR见表-1。
表-1化合物13C-NMR归属
Figure A20091001234100421
表-1化合物13C-NMR归属
Figure A20091001234100432
表-1化合物13C-NMR归属
Figure A20091001234100433
Figure A20091001234100441
表-1化合物13C-NMR归属
Figure A20091001234100442
Figure A20091001234100451
表-1化合物13C-NMR归属
Figure A20091001234100452
Figure A20091001234100461
表-1化合物13C-NMR归属
Figure A20091001234100462
表-1化合物13C-NMR归属
Figure A20091001234100463
Figure A20091001234100471
表-1化合物13C-NMR归属
Figure A20091001234100472
Figure A20091001234100481
表-1化合物13C-NMR归属
Figure A20091001234100482
Figure A20091001234100491
实施例53:本发明的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
体外活性测试方法和结果如下:其中,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顺铂为阳性对照实验组。
筛选方法:四氮唑盐(micoculture tetrozolium,MTT)还原法
细胞株: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 cell line
作用时间:48h
当各化合物的浓度为1.0μM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见表-2。
表-2

Claims (10)

1、红霉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I)所示:
a和e可选自0和1,b、c、d可选自0、1、2和3,但a、b、c、d、e不同时为0;
R1单独代表羟基、或式(II)、式(III)的基团;
Figure A2009100123410002C2
式(II)中,f选自0和1;R9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RaRb(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炔基、任选取代的环烷基、任选取代的(C5-C7)环烯基以及任选取代的-NRa(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NRa(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NRa(C2-C8)炔基;其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氧代、芳基、杂芳基、杂环基、CN、硝基、-COORc、-OCORc、-ORc、-SRc、-SORc、-SO2Rc、-NRcRd、-CONRcRd、-OCONRcRd、-NHCORc、-NHCOORc和-NHCONRcRd;其中,Ra和Rb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杂环基烷基、COORc和CONRcRd;Rc和Rd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和杂环基烷基;
式(III)中,R10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RaRb(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炔基、任选取代的环烷基、任选取代的(C5-C7)环烯基以及任选取代的-NRa(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NRa(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NRa(C2-C8)炔基;其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氧代、芳基、杂芳基、杂环基、CN、硝基、-COORc、-OCORc、-ORc、-SRc、-SORc、-SO2Rc、-NRcRd、-CONRcRd、-OCONRcRd、-NHCORc、-NHCOORc和-NHCONRcRd;其中,Ra和Rb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杂环基烷基、COORc和CONRcRd;Rc和Rd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和杂环基烷基;
当R1单独代表羟基、或式(II)、式(III)的基团时,R2代表氢;或者,R2和R1一起代表羰基;
R3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RaRb(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炔基、任选取代的环烷基以及任选取代的(C5-C7)环烯基;其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氧代、芳基、杂芳基、杂环基、CN、硝基、-COORc、-OCORc、-ORc、-SRc、-SORc、-SO2Rc、-NRcRd、-CONRcRd、-OCONRcRd、-NHCORc、-NHCOORc和-NHCONRcRd;其中,Ra和Rb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杂环基烷基、COORc和CONRcRd;Rc和Rd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和杂环基烷基;
R4代表氢或羟基保护基;
R5单独代表羟基、或式(II)、式(III)的基团,其中,R9和R10各自独立地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RaRb(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炔基,任选取代的环烷基,任选取代的(C5-C7)环烯基,以及任选取代的-NRa(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NRa(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NRa(C2-C8)炔基;其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氧代、芳基、杂芳基、杂环基、CN、硝基、-COORc、-OCORc、-ORc、-SRc、-SORc、-SO2Rc、-NRcRd、-CONRcRd、-OCONRcRd、-NHCORc、-NHCOORc和-NHCONRcRd;其中,Ra和Rb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杂环基烷基、COORc和CONRcRd;Rc和Rd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和杂环基烷基;
当R5单独代表羟基、或式(II)、式(III)的基团时,R6代表氢;或者,R5和R6一起代表羰基;
R7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RaRb(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炔基,任选取代的环烷基,以及任选取代的(C5-C7)环烯基。其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氧代、芳基、杂芳基、杂环基、CN、硝基、-COORc、-OCORc、-ORc、-SRc、-SORc、-SO2Rc、-NRcRd、-CONRcRd、-OCONRcRd、-NHCORc、-NHCOORc和-NHCONRcRd;其中,Ra和Rb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杂环基烷基、COORc和CONRcRd;Rc和Rd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和杂环基烷基;
R8代表氢或羟基保护基;
X1和X2各自独立代表羰基、或式(IV)、式(V)、式(VI)的基团;
Figure A2009100123410004C1
式(IV)中,R11代表-N(CO)kR13R14或-O(CO)lR15。其中k和l可选自0、1;R13、R14、R15各自独立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RaRb(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炔基、任选取代的环烷基以及任选取代的(C5-C7)环烯基;其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氧代、芳基、杂芳基、杂环基、CN、硝基、-COORc、-OCORc、-ORc、-SRc、-SORc、-SO2Rc、-NRcRd、-CONRcRd、-OCONRcRd、-NHCORc、-NHCOORc和-NHCONRcRd;其中,Ra和Rb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杂环基烷基、COORc和CONRcRd;Rc和Rd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和杂环基烷基;
式(V)中,R12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RaRb(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炔基、任选取代的环烷基以及任选取代的(C5-C7)环烯基;其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氧代、芳基、杂芳基、杂环基、CN、硝基、-COORc、-OCORc、-ORc、-SRc、-SORc、-SO2Rc、-NRcRd、-CONRcRd、-OCONRcRd、-NHCORc、-NHCOORc和-NHCONRcRd;其中,Ra和Rb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杂环基烷基、COORc和CONRcRd,或Ra和Rb一起代表氧;Rc和Rd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和杂环基烷基;
式(VI)中,g、h、i、j可选自0、1、2和3;Y代表亚甲基、氧或NH;Z选自氢、任选取代的-N(CO)mR16R17或-O(CO)nR18;其中m、n选自0、1,R16、R17、R18各自独立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RaRb(C1-C8)烷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链烯基、任选取代的-CRaRb(C2-C8)炔基、任选取代的环烷基以及任选取代的(C5-C7)环烯基;其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氧代、芳基、杂芳基、杂环基、CN、硝基、-COORc、-OCORc、-ORc、-SRc、-SORc、-SO2Rc、-NRcRd、-CONRcRd、-OCONRcRd、-NHCORc、-NHCOORc和-NHCONRcRd;其中,Ra和Rb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杂环基烷基、COORc和CONRcRd;Rc和Rd独立地选自氢、烷基、链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和杂环基烷基;
其前提条件是:
当R1、R5同为为式(II)(f为0,R9为氢),R2、R3、R4、R6、R7、R8同为氢,a、c、e同为0,且b、d同为1时,则X1、X2不同时为氢;
当R1、R5同为为式(II)(f为0,R9为氢),R2、R4、R6、R8为氢,R3、R7为甲基,a、c、e同为0,且b、d同为1时,则X1、X2不同时为氢;
当R1、R5同为式(II)(f为0,R9为氢),R2、R3、R4、R6、R7、R8同为氢,a、e同为0,且b、c、d同为1时,则X1、X2不同时为氢;
当R1、R5同为式(II)(f为0,R9为氢),R2、R4、R6、R8同为氢,R3、R7同为甲基,a、e同为0,且b、c、d同为1,则X1、X2不同时为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霉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霉素衍生物包括涉及的式(I)红霉素衍生物或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或外消旋混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水合物或前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霉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霉素衍生物具有至少一个立体中心时,它们可相应地作为对映体存在;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立体中心的,它们还可以以非对映体形式存在;化合物还可作为多晶形式存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霉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霉素衍生物可以具有反式和顺式异构体,它们是通过如下方法获得的:当产生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时,这些异构体可用常规技术分离,且这些化合物可以制成单一的立体异构体形式或外消旋形式;非外消旋形式可以通过合成或拆分方式获得;或通过共价键连接于手性助剂上,继而色谱分离和/或结晶分离,随后出去手性助剂的方式拆分或用手性色谱拆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霉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可药用盐”是指一种或多种游离碱的盐,这些盐具有需要的游离碱的药理活性,而且既非生物不良性的也不具有其它不良性质,这些盐可衍生于有机或无机酸、无机或有机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霉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酸选自盐酸、硝酸、氢溴酸、硫酸或磷酸;有机酸选自乙酸、丙酸、羟基乙酸、乳酸、丙酮酸、丙二酸、琥珀酸、苹果酸、马来酸、富马酸、酒石酸、柠檬酸、苯甲酸、肉桂酸、扁桃酸、甲磺酸、乙磺酸、对甲苯磺酸、水杨酸;无机或有机碱选自KOH、NaOH、Ca(OH)2、Al(OH)3、哌啶、吗啉、乙胺、三乙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霉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合物的结晶水数目为0~16中的任意实数。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霉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前药是其功能性衍生物,它们在体内易转化为所需化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霉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化合物为以下化合物:
化合物1
化合物2
Figure A2009100123410006C2
化合物3
Figure A2009100123410006C3
化合物4
化合物5
Figure A2009100123410006C5
化合物6
化合物7
化合物8
化合物9
Figure A2009100123410007C4
化合物10
Figure A2009100123410007C5
化合物11
Figure A2009100123410008C1
化合物12
Figure A2009100123410008C2
化合物13
化合物14
Figure A2009100123410008C4
化合物15
Figure A2009100123410008C5
化合物16
Figure A2009100123410009C1
化合物17
Figure A2009100123410009C2
化合物18
Figure A2009100123410009C3
化合物19
化合物20
Figure A2009100123410009C5
化合物21
Figure A2009100123410010C1
化合物22
Figure A2009100123410010C2
化合物23
Figure A2009100123410010C3
化合物24
Figure A2009100123410010C4
化合物25
Figure A2009100123410010C5
化合物26
Figure A2009100123410011C1
化合物27
Figure A2009100123410011C2
化合物28
Figure A2009100123410011C3
化合物29
Figure A2009100123410011C4
化合物30
Figure A2009100123410011C5
化合物31
Figure A2009100123410012C1
化合物32
Figure A2009100123410012C2
化合物33
Figure A2009100123410012C3
化合物34
Figure A2009100123410012C4
化合物35
Figure A2009100123410012C5
化合物36
Figure A2009100123410013C1
化合物37
化合物38
Figure A2009100123410013C3
化合物39
Figure A2009100123410013C4
化合物40
Figure A2009100123410013C5
化合物41
Figure A2009100123410014C1
化合物42
Figure A2009100123410014C2
化合物43
Figure A2009100123410014C3
化合物44
Figure A2009100123410014C4
化合物45
化合物46
Figure A2009100123410015C1
化合物47
化合物48
Figure A2009100123410015C3
化合物49
Figure A2009100123410015C4
化合物50
Figure A2009100123410015C5
化合物51
化合物52
Figure A2009100123410016C2
10、权利要求1-9任何一项所述的红霉素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200910012341.XA 2009-07-02 2009-07-02 红霉素衍生物及其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73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12341.XA CN101597311B (zh) 2009-07-02 2009-07-02 红霉素衍生物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12341.XA CN101597311B (zh) 2009-07-02 2009-07-02 红霉素衍生物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7311A true CN101597311A (zh) 2009-12-09
CN101597311B CN101597311B (zh) 2014-05-21

Family

ID=41418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1234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7311B (zh) 2009-07-02 2009-07-02 红霉素衍生物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9731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1342A (zh) * 2002-10-29 2005-01-05 社团法人北里研究所 对抗真菌活性有增强作用的新大环内酯衍生物
CN101074253A (zh) * 2007-06-22 2007-11-21 山东大学 大环内酯二聚体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药物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1342A (zh) * 2002-10-29 2005-01-05 社团法人北里研究所 对抗真菌活性有增强作用的新大环内酯衍生物
CN101074253A (zh) * 2007-06-22 2007-11-21 山东大学 大环内酯二聚体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药物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长一,等: ""红霉素化学修饰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
张为革: ""红霉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抗炎活性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医药卫生科技辑》 *
张传良: ""红霉素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医药卫生科技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7311B (zh)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6300215B2 (en) Novel dihydropseudoerythromycin derivatives
JP5036558B2 (ja) 抗炎症活性を有するマクロライド
HRP970473A2 (en) 6-0-substituted ketolides havi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CN101454334A (zh) 大环内酯衍生物
RO113469B1 (ro) Derivati de indolopirolocarbazol, procedeu pentru prepararea acestora si compozitie farmaceutica continand acesti derivati
CN101166749A (zh) 6-11桥联的肟乙基琥珀酸红霉素酯衍生物
CN114437109A (zh) 一种十字孢碱卤代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5036557B2 (ja) 抗炎症活性デクラジノシル−マクロライド
CN101619085B (zh) 红霉素衍生物及其作为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剂的用途
CN107652300B (zh) 含1,2,4-三嗪酮结构的鬼臼毒素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JP2008519787A (ja) マクロロン化合物
CN108014113B (zh) 丁酰氨基二甲氧基苯并[d]氮杂*基喹唑啉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宫颈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01597311A (zh) 红霉素衍生物及其用途
CN108084162B (zh) 二甲氧基苯氨基乙酰氨基苯并[d]氮杂*基喹唑啉类化合物及制备和应用
ES2208334T3 (es) Derivados cetolida de 6-0 carbamato.
JP2007501268A (ja) 新規な9−デオキソ−9−ジヒドロ−9a−アザ−9a−ホモエリスロマイシンAの3−デクラジノシル9a−N−カルバモイル及び9a−N−チオカルバモイル誘導体
JP2003501439A5 (zh)
JP2011518799A (ja) 2’−o,3’−n−橋かけマクロライド
JP2006528947A (ja) 4”−置換マクロライド
CN108117542B (zh) 丙酰氨基甲氧苯基苯并[d]氮杂卓基喹唑啉类化合物及制备和应用
CN108329299B (zh) 丁酰氨基氯代苯并[d]氮杂*基喹唑啉类化合物及制备和应用
CN108129461B (zh) 苯甲酰氨基苯并[d]氮杂*基喹唑啉类化合物及制备和应用
EP1259923B1 (en) Anti-infective agents useful against mulitidrug-resistant strains of bacteria
WO2004101589A1 (en) Novel 14 and 15 membered-ring compounds
CN115819424B (zh) 吲唑并喹喔啉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