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5607A - 灯座和带有该灯座的照明设备 - Google Patents
灯座和带有该灯座的照明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95607A CN101595607A CNA2008800031197A CN200880003119A CN101595607A CN 101595607 A CN101595607 A CN 101595607A CN A2008800031197 A CNA2008800031197 A CN A2008800031197A CN 200880003119 A CN200880003119 A CN 200880003119A CN 101595607 A CN101595607 A CN 1015956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mp
- movement parts
- installation site
- contact
- lamp so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Connecting Device With Hol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运动件和支承件的灯座。在打开位置下,支承件支承运动件使得运动件不会阻止将灯沿特定方向移至或移出安装位置。所述特定方向与灯脚的突出方向相交。当能够沿特定方向将灯移出安装位置时,支承件支承运动件使得触头相应地不与灯脚接触。在关闭位置下,支承件支承运动件使得运动件阻止将灯沿特定方向移出或移至安装位置。当灯的状态为上述状态时,支承件支承运动件使得触头相应地与灯脚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灯座,具体地涉及如下灯座,其用于具有从一个灯头伸出的用于供电的灯脚的灯并将灯置于并固定在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处,以及涉及该照明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直管型日光灯的灯具有相应地固定在其灯管两端的两个灯头。每个灯头具有用于供电的两个灯脚,灯脚沿灯管的长度(轴线)方向从灯头的端面突出。迄今已经提供了许多这种用于将灯置于并固定在灯具的安装位置处的灯座。
例如一种灯座,其具有灯座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中的转子和两个触头。灯座壳体固定于照明设备的体部。两个触头能够相应地与从灯的一端(灯头)突出的两个灯脚接触。转子由灯座壳体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灯座外壳具有圆筒形侧部,侧部形成有狭缝(固定狭缝),两个灯脚可通过狭缝。另一方面,转子的一个表面为与灯的灯头相对的表面并且对应于圆筒形灯座壳体的一个端面。该相对表面也形成有狭缝(旋转狭缝)。灯座壳体中的两个触头设置成使得当旋转狭缝与固定狭缝对齐时旋转狭缝沿其宽度方向介于两个触头之间。
现将说明将灯附连至具有一对灯座的照明设备的步骤。在每个灯座中,当旋转狭缝与固定狭缝对齐时,从固定狭缝起沿着旋转狭缝将两个灯脚插入灯座壳体中。然后绕灯管的轴线(灯脚的突出方向和灯头的中心轴线)旋转灯。由此,两个灯脚相应地与两个触头连接。同时,两个灯脚也因此无法通过固定狭缝。即,将灯固定至两个灯座,这样完成了将灯附连至安装位置。同样,当灯附连时,如果绕相反的方向旋转灯,则能够将两对灯脚相应地从两个灯座的固定狭缝拉出。因此,能够将灯从安装位置拆除。
顺便提及,在上述灯座中,在灯的周围需要用手在安装位置旋转灯的空间。然而,近年来由于照明设备的尺寸逐渐减少等原因导致诸如反射面板等结构构件的定位常常邻近于处于安装位置的灯。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确保灯的周围有足够的空间,因此难以用手来旋转灯。
由此,2005年10月20日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5-294239(下文称为“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灯座,通过这种灯座,即使在不握住灯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使灯旋转。如图1所示,专利文献1的灯座1具有与转子600合成一体的操作臂600a。该操作臂600a形成为从灯座壳体610的圆筒形侧部伸出。在该灯座中,通过移动操作臂600a来使转子600旋转,灯随着转子600的旋转狭缝620一起旋转。即,即使不握住灯仍然能够使灯旋转。
顺便提及,在图1的灯座中,当附连或拆卸灯时,灯绕着灯管的轴线旋转。因此,可将两个灯座1用于具有直线型灯管及固定于灯管两端的两个灯头的直管日光灯。然而,这种灯座1不能用于具有非直线型灯管及固定至灯管两端的两个灯头的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无需旋转灯的情况下将灯附连至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或从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卸下。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座,其用于相对照明设备限定灯的安装位置并将置于安装位置处的灯固定。其中灯具有从灯头突出的用于供电的灯脚。灯座包括运动件和支承件。在运动件中具有能够相应地与灯脚电连接的触头。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支承件支承运动件使得运动件能够在预定的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运动。如果运动件处于打开位置,则支承件支承运动件使得运动件不会阻止将灯沿特定方向移至或移出安装位置。所述特定方向为当灯处于安装位置时与灯脚的突出方向相交的方向。如果运动件处于打开位置并且灯处于其能够沿特定方向移出安装位置的状态,则支承件支承运动件使得触头相应地不与灯脚接触。如果运动件处于关闭位置,则支承件支承运动件使得运动件阻止将灯沿特定方向移出或移至安装位置。如果运动件处于关闭位置并且灯的状态与打开位置的所述状态相同,则支承件支承运动件使得触头相应地与灯脚接触。
在这种结构中,当运动件处于打开位置时,能够将灯沿特定方向移至或置于安装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运动件移至关闭位置,则运动件阻止将灯沿特定方向移出安装位置。同样,触头相应地与灯脚接触。另一方面,如果运动件移至打开位置,则触头相应地不与灯脚接触。同样,能够将灯沿特定方向移出安装位置。因此,如果照明设备包括本发明的灯座,则能够在不旋转灯的情况下将灯附连至安装位置或从安装位置卸下。因此,灯无需在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处旋转,从而,本发明的灯座还可用于包括非直线型灯管和固定于灯管两端的两个灯头的灯。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灯具有如所述灯脚的两个灯脚。运动件包括如所述触头的两个触头和中空的内体部。两个触头以彼此相对设置的方式设置于在内体部中。内体部形成为具有旋转轴的形状。内体部形成有操作柄和用于将两个灯脚插入到两个触头之间的导入口。支承件包括圆筒形表面和端面表面,并且支承件支承内体部使得内体部能够绕圆筒形表面内的旋转轴旋转。圆筒形表面具有开口,操作柄从该开口突出。当灯置于安装位置处时,端面表面面对灯头的端面。端面表面形成有引导狭缝,引导狭缝呈直线形状并结合至圆筒形表面的开口。引导狭缝具有的深度长于灯脚的间距并且具有的宽度窄于所述间距。所述特定方向对应于当运动件处于打开位置时经过引导狭缝的顶部和底部的方向。当运动件处于打开位置时,从导入口到触头之间的空间的方向对应于引导狭缝的深度方向。当运动件处于关闭位置时,从导入口到触头之间的空间的方向与所述深度方向相交。
在这种结构中,操作柄从圆筒形表面的开口突出并且引导狭缝结合至所述开口,因此能够缩窄操作柄的运动范围并能够缩小灯座的尺寸。同样能够缩小包括本发明的灯座的照明设备的尺寸。
在第二方面中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圆筒形表面的开口将操作柄的旋转范围限制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的范围。在这种结构中,因为通过圆筒形表面的开口限制操作柄的旋转范围,所以能够容易地使操作柄在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处停止。因此,附连或拆卸灯时的操作性得到改善。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方式中,运动件包括沿所述旋转轴的方向穿透内体部的两个插孔。两个触头相应地电连接至插入两个插孔中的电线的两个导线。在这种结构中,两个导线相应地通过两个插孔与两个触头电连接。因为能够相对地减小电线在灯座中的穿行区域,所以无需在电线周围提供额外的空间。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灯具有如所述灯脚的两个灯脚。运动件包括如所述触头的两个触头和中空的内体部。两个触头以彼此相对设置的方式设置于内体部中。内体部形成为具有旋转轴的形状。内体部形成有操作柄和用于将两个灯脚插入到两个触头之间的导入口。支承件包括圆筒形表面和端面表面,并且支承内体部使得内体部能够绕圆筒形表面内的所述旋转轴旋转。圆筒形表面具有开口,操作柄从所述开口突出。当灯置于安装位置时端面表面面对灯头的端面。端面表面形成有结合至圆筒形表面的开口的引导开口。引导开口具有的深度长于灯脚的间距。所述特定方向对应于当运动件处于打开位置时经过引导开口的顶部和底部的方向。当运动件处于打开位置时,从导入口到触头之间的空间的方向对应于引导开口的深度方向。当运动件处于关闭位置时,从导入口到触头之间的空间的方向与所述深度方向相交。引导开口包括凹进切口,当置于安装位置处的灯沿运动件的运动方向旋转时两个灯脚进入凹进切口。
在这种结构中,当运动件处于打开位置时,即使用户使灯沿特定方向运动并置于安装位置处之后错误地沿运动件的运动方向旋转灯,灯的两个灯脚就会进入凹进切口。因为灯脚没有抵压灯座,因此能够阻止向灯脚和灯座施加大的载荷。因而能够防止灯脚和灯座的破坏。
在第三方面中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引导开口具有如所述凹进切口的两个凹进切口。两个凹进切口形成为使得置于安装位置处的灯能够沿运动件的运动方向旋转大致90度。与形成为使得灯能够沿运动件的运动方向旋转超过大致90度的两个凹进切口相比,在这种结构中能够减小两个凹进切口的尺寸。因此,具有两个触头的运动件能够置于形成有包括小的凹进切口的引导开口的支承件中。同样,灯能够沿运动件的运动方向旋转大致90度,因此用户能够注意到错误操作或者意识到灯已经被充分旋转。因此,可以获得几乎等同于形成为使得灯能够旋转超过大致90度的两个凹进切口的性能。例如,可以实现防止灯脚或灯座破坏的优点。
在第三方面中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引导开口还包括引导切口,该引导切口结合至如所述两个凹进切口的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中的第一凹进切口。引导切口形成为使得当灯旋转超过大致90度时,位于第一切口中的灯脚从第一切口进入引导切口同时引导位于第二切口中的灯脚朝向引导开口的顶部侧。与灯能够沿运动件的运动方向旋转大致90度的上述结构相比,在这种结构中能够更好地防止灯脚或灯座的破坏。而且,引导开口仅设有引导切口,因此能够抑制引导开口的面积增加。
本发明的照明设备包括本发明的灯座。在该照明设备中,可以在不旋转灯的情况下将灯附连至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或从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卸下。因此,该照明设备还能够用于包括非直线型灯管和固定于灯管两端的两个灯头的灯。
附图说明
现在将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根据以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好理解,附图中:
图1是传统的灯座的立体图;
图2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灯座的照明设备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灯座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中的灯座的分解立体图;
图5A和图5B图示出图2中的灯座,具体地,图5A示出当运动件处于打开位置时的灯座,而图5B示出当运动件处于关闭位置时的灯座;
图6A至图6C图示出图2中的灯座的操作,具体地,图6A示出当运动件处于打开位置时的灯座的操作,图6B示出当运动件处于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的中间位置时的灯座的操作,而图6C示出当运动件处于关闭位置时的灯座的操作;
图7A和图7B是图2中的灯座的后视立体图,图7A示出当运动件处于打开位置时的灯座,而图7B示出当运动件处于关闭位置时的灯座;
图8A和图8B是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灯座的另一照明设备的立体图,具体地,图8A示出照明设备,其中灯从照明设备卸下,图8B示出照明设备,其中将灯附连至照明设备;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灯座的前视图;
图10A和图10B是图2中的灯座的出口位置的说明图;
图11A至图11C是图9中的灯座的说明图;
图12A和图12B图示出能够与图9中的灯座一起使用的灯座;
图13A和图13B是图12中的灯座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灯座的前视图;
图15A和图15B是图14中的灯座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灯座的前视图;
图17A至图17C是图16中的灯座的操作的说明图;以及
图18A至图18C是图16中的灯座的操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两个灯座1。每个灯座1固定于照明设备250的体部260的给定位置,以便将灯200附连至照明设备250的安装位置(适当的位置)。即,灯座1用于限定灯200在照明设备250上的安装位置并用以将置于安装位置处的灯200固定。在图2的示例中,体部260为矩形板的形状,并且两个灯座1沿长度方向固定在体部260的两端。体部260还设有镇流器(未示出)。另一方面,灯200是直管型日光灯,并且灯管的每一端设有灯头220,用于供电的两个灯脚(见图8A中的230)沿灯200的长度(轴)方向从灯头突出。
如图3和图4所示,灯座1由运动件2和支承件6形成。运动件2具有两个触头30。两个触头30相应地可与灯200的对应灯头220的两个灯脚230接触并电连接。支承件6支承运动件2,使得运动件2能够在预定的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运动。
运动件2由两个导电板3、内体部4以及内罩5形成。每个导电板3形成有触头30、接线端31以及耦联件32。接线端31可与为灯200供电的电线400电连接并机械地保持电线400。耦联件32连续地且电力地耦联触头30与接线端31。内体部4是例如由用于绝缘的树脂材料制成的合成树脂模制件,并且为具有开口和底部的圆筒形状。内罩5附连至内体部4的开口侧,使得两个导电板3置于内体部4与内罩5之间。运动件2包括沿内体部4的轴(旋转轴)方向穿透内体部4的底部的两个插孔40。由此,两个触头30相应地电连接至插入两个插孔40中的电线400的两根导线400a。
接线端31由连接件310、导线插入件311以及锁定件312形成。连接件310沿电线400的导线400a的插入方向从耦联件32的后端延伸。导线插入件311以直角弯曲的方式从连接件310的末端延伸并具有孔311a,导线400a插入到该孔。锁定件312从导线插入件311的末端延伸至连接件310,并与连接件310协同作用来固定导线400a。即,接线端31就是所谓的快接接线端(quick terminal),并且其在锁定件312的末端边缘与连接件310之间夹紧插入孔311a中的导线400a。由此,接线端31与电线400电连接同时机械地保持电线400。
触头30从耦联件32的前端延伸。当两个导电板3置于内体部4中时两个触头30彼此相对地设置在内体部4的开口侧。具体地,两个接线端31置于内体部4中,使得两个导线插入件311相应地面对两个插孔40。这里,两个导电板3合并到内体部4中,使得触头30的间距大于每个灯脚230的直径并窄于两个灯脚230的间距。由此,每个耦联件32的纵向截面形成为方的C字形,并且内体部4中形成有用于定位两个耦联件32的两个固定槽41。在图3的示例中,两个耦联件32能够相应地配合到两个固定槽41中,因此两个耦联件32、即两个导电板3得到定位。两个触头30相应地形成有沿彼此远离的方向折转的两个钩部301。两个钩部301悬挂到内罩5的部分上,因此两个触头30附连到运动件2内。每个触头30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央处还形成有凹进灯脚保持部302。当两个导电板3置于内体部4中时,两个灯脚保持部302彼此相对设置。因此,两个灯脚230在两个触头30之间插入用以相应地配合到两个灯脚保持部302中,因此灯脚230相应地与触头30机械连接及电连接。
内体部4可分成大直径部4a和小直径部4b。大直径部4a形成为使其直径大于小直径部4b。大直径部4a和小直径部4b相应地设置在内体部4的开口侧和底部侧。触头30和耦联件32置于大直径部4a中,而接线端31置于小直径部4b中。大直径部4a形成有导入口42和操作柄43。导入口42形成在两个触头30的钩部301的旁边,使得触头30之间的空间通过导入口42敞开。操作柄43沿大直径部4a的周向紧邻导入口42定位,并沿大直径部4a的径向突出。稍后将讨论该操作柄43的功能。
内罩5具有马蹄形前壁50和U形侧部51。前壁50形成有球形的灯脚插孔500。侧部51从前壁50的外缘向后延伸。侧部51形成有结合至灯脚插孔500的开口500a的切口511以及相应地对应于两个耦联件32的两个切口512。将侧部51插入内体部4的大直径部4a中,由此内罩5与内体部4合并。这里,从大直径部4a的内表面突起的两个接合爪44相应地与穿透侧部51的两个接合孔510接合。于是,内罩5耦联至内体部4,并且两个导电板3固定在内体部4与内罩5内。此外,两个触头30的钩部相应地悬挂于侧部51的切口511的两边。因此,当内罩5耦联至内体部4时,灯脚插孔500的开口500a与内体部4的导入口42相连,并且灯脚插孔500的基部(圆形部)置于两个触头30之前。该基部的直径设定成大于从灯头220突出的两个灯脚230的间距。
支承件6由外体部7和外罩8形成,它们分别是由用于绝缘的树脂材料制成的合成树脂模制件。外体部7的树脂材料相对于内体部4的树脂材料尤其具有良好的滑动性能。外体部7例如为圆筒形形状,其具有相应地对应于大直径部4a和小直径部4b的大直径开口70和小直径开口71。外罩8附连于外体部7的大直径开口70侧,使得运动件2能够在外体部7与外罩8之间旋转。
外体部7可分成滑动部7a和插入部7b。滑动部7a形成有具有预定角度的操作窗72。插入部7b具有朝后部逐渐变细的锥形表面。滑动部7a设定成使其直径大于插入部7b。即,滑动部7a的内径设定成与运动件2的大直径部4a的外径几乎相同。插入部7b的小直径开口71设定成与小直径部4b的外径几乎相同。其中,大直径部4a置于滑动部7a中,使得操作柄43可在操作窗72内运动。另一方面,小直径部4b插入到插入部7b中。简而言之,当运动件2合并到外体部7中时,运动件2的大直径部4a配合到滑动部7a中,而小直径部4b的后部从小直径开口71向外突出。
外罩8具有前壁80和U形侧部81。前壁80包括相对于灯头220的端面的端面表面。侧部81从前壁80的外缘向后延伸并形成有切口810。将外体部7的滑动部7a插入侧部81中,由此外罩8与外体部7合并。这里,从滑动部7a的外表面突起的三个接合爪73相应地与穿透侧部81的三个接合孔811接合。因此,外罩8耦联至外体部7,使得运动件2能够在外体部7与外罩8之间转动。其中,支承件6具有由滑动部7a和侧部81形成的圆筒形表面,并且该圆筒形表面对应于本发明的支承件的圆筒形表面。支承件6还具有由操作窗72和切口810形成的开口,并且该开口对应于本发明的圆筒形表面的开口。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切口810设定成沿周向大于操作窗72。外罩8的前壁80形成有呈直线形状的引导狭缝800,引导狭缝800结合到圆筒形表面的开口——即切口810和操作窗72。引导狭缝800的深度设定成其尺寸长于两个灯脚230的间距,使得两个灯脚230能够插入引导狭缝800中。而且,引导狭缝800的宽度设定成其尺寸窄于两个灯脚230的间距且稍大于每个灯脚230的直径。
前壁80的背后形成有从中央向后突出的U形轴801。即,轴801具有结合至引导狭缝800的贯穿狭缝。该贯穿狭缝设定成其尺寸长于插入引导狭缝800中的两个灯脚230的任意长度。此外,轴801的外径设定成其尺寸短于两个灯脚230的间距。因此,轴801存在于插入引导狭缝800的两个灯脚230之间。当运动件2合并到支承件6中时,轴801经灯脚插孔500插入运动件2中,从而介于两个触头30之间。
通过将运动件2置于支承件6中而形成灯座1。如图2所示,支承件6的外体部7包括基部74,通过使用例如螺钉将基部74固定于照明设备250的体部260。在图2的示例中,两个灯座1固定于体部260使得外罩8的前壁80设置成彼此相对。灯200附连于两个灯座1使得两个灯头220的端面相应地面对两个前壁80。
在灯座1中,运动件2由支承件6支承使得运动件2能够绕轴801旋转。运动件2的旋转范围受限于外体部7的操作窗72的尺寸(所述预定角度)。即,运动件2的操作柄43从操作窗72突出,并且因此能够在操作柄43触及操作窗72的开口边缘的旋转范围内旋转。简而言之,操作柄43和运动件2的共同的旋转范围受限于操作窗72的尺寸(由切口810和操作窗72形成的开口)。
运动件2的旋转范围(θ1)限于图5A所示的位置与图5B所示的位置之间。图5A所示的位置称为“打开位置”,而图5B所示的位置称为“关闭位置”。当运动件2(操作柄43)处于打开位置时,从导入口42到触头30之间的空间的方向对应于引导狭缝800的深度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导入口42与引导狭缝相连。当运动件2处于关闭位置时,从导入口42到触头30之间的空间的方向与引导狭缝800的深度方向相交。在这种情况下,导入口42与引导狭缝800的开口(顶部)脱离接合并利用支承件6的圆筒形表面(外体部7的滑动部7a)挡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关闭位置是运动件2从其打开位置顺时针旋转大致90度时的位置。此外,经过引导狭缝800的顶部和底部的方向对应于本发明的特定方向。
具体地,当运动件2处于打开位置时,导入口42与引导狭缝800重合,而且运动件2的灯脚插孔500通过导入口42、操作窗72以及切口810横向敞开。因此,能够将两个灯脚230从导入口42侧沿引导狭缝800插入灯脚插孔500中,并且能够将灯200置于照明设备250的安装位置处。反之,能够将两个灯脚230经导入口42侧沿引导狭缝800拔出灯脚插孔500,并且能够将灯200从安装位置拆除。在这些情况下,灯例如大致平行于包括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的平面运动。
如图6A所示,当运动件处于打开位置时,从导入口42到触头30之间的空间的方向对应于引导狭缝800的深度方向。这里,触头30的间距大于每个灯脚230的直径,因此,插入灯脚插孔500中的两个灯脚230不与触头30接触且不与触头30电连接。
然后,将运动件2从图6A的位置经由图6B的位置顺时针(见箭头A)旋转至图6C的位置。当运动件2处于关闭位置时,导入口42离开引导狭缝800的开口并利用支承件6的圆筒形表面(外体部7的滑动部7a)挡住。因此,利用运动件2将两个灯脚230挡住,并且不能沿所述特定方向将两个灯脚230移动和拔出灯脚插孔500。因此,在将灯200置于照明设备250的安装位置之后,将每个运动件2运动至关闭位置,由此能够将灯200固定至安装位置(每个灯座1)。
如图6C所示,当运动件2处于关闭位置时,从导入口42到触头30之间的空间的方向与引导狭缝800的深度方向以大致90度相交。这里,触头30的间距窄于两个灯脚230的间距,因此插入灯脚插孔500中的两个灯脚230与触头30接触且电连接。此外,两个灯脚230还相应地配合到两个触头30的灯脚保持部302中并由其保持。由于触头30是导电板3的一部分,因此通过导电板3的弹性来确保触头30对灯脚230的接触压力。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当灯200处于照明设备250的安装位置处时,将每个运动件2旋转并移至关闭位置,从而能够将灯200固定于安装位置。同样,将每个运动件2旋转并移至打开位置,从而能够将灯200从安装位置拆除。在此,两对灯脚230相应地存在于两个支承件6的引导狭缝800中,从而将灯200保持在使其能够从安装位置沿特定方向移动并且不与运动件2一起旋转的状态。
因此,如图2的箭头A所示,旋转运动件2,由此能够在不旋转灯200的情况下将其固定于照明设备250的安装位置。类似地,沿箭头A的反方向旋转运动件2,由此能够在不旋转灯200的情况下将其拆离安装位置。由于无需旋转灯200,因此即使在灯200的周围无法确保用手旋转灯200的空间,仍然能够将灯200容易地附连于安装位置或从安装位置卸下。在传统的灯座中,当附连或拆卸灯时需要旋转灯,因此对于大型的灯,当附连或拆除灯时操作性变差。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无论灯的大小,仅需通过运动运动件2就能够容易地将灯附连或拆卸。
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两个可弯曲件802相应地由两个U形狭缝形成并且位于外罩8的前壁80中的轴801的两侧。这两个可弯曲件802的顶端侧可弯曲,并且从两个可弯曲件802的顶端相应地向后突出两个突起803。另一方面,内罩5的前壁50形成有多个孔501。两个突起803中的每一个可配合到孔501中的任意一个中。在图3的示例中,多个孔501包括当运动件2处于打开位置时突起803相应地配合到其中的两个孔501以及当运动件2处于关闭位置时其中一个突起803配合到其中的孔501。当运动件2处于关闭位置时,其中另一个突起803配合到灯脚插孔500的开口侧中。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孔501可包括当运动件2处于关闭位置时突起803相应地配合到其中的两个孔。因此,如果运动件2从打开位置旋转,则相应地将两个突起803从两个孔501推出同时使两个可弯曲件802弯曲。因此,如果运动件2移至关闭位置,则两个突起803相应地配合到孔501和灯脚插孔500的开口侧中。这里,能够得到卡合感。类似地,当运动件2从关闭位置移至打开位置时也能够得到卡合感。
如图7A和7B所示,运动件2包括沿内体部4的轴(旋转轴)的方向穿透内体部4的底部的两个插孔40。在这种情况下,电线400的两根导线400a(外皮未示出)相应地沿运动件2的旋转轴的方向插入两个插孔40中。因此,即使运动件2如由箭头A所示在图7A所示的打开位置与图7B所示的关闭位置之间旋转,仍然能够相对减小电线400进入运动件2的穿行区域C1。即,无需在两个插孔40周围确保将电线400的两根导线400a插入其中的额外空间。
如图5A所示,操作柄43的导入口42侧的表面是与内体部4中的导入口42的部分孔口平面连续的平整表面。因此,当两个灯脚230从导入口42侧沿平整表面插入灯脚插孔500中时,灯脚230由平整表面引导。因此,能够将灯脚230容易地插入或拔出灯脚插孔500。
如图2所示,照明设备250的体部260设有用于将灯200暂时保持在安装位置的暂时保持件270。暂时保持件270包括例如分别由具有弹性的板材形成的两个弹簧夹。无论运动件2的位置(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如何,暂时保持件270都在安装位置处夹紧并暂时保持灯200的中部。两个弹簧夹相应地具有彼此面对的两个弧形凹部280,每个弧形凹部具有对应于灯200的侧部的形状。当运动件2处于打开位置时,能够通过扩开弹簧夹的弯曲顶部而拆除灯200。例如,暂时保持件270可以与支承件6合成一体。
设置了暂时保持件270,由此无论运动件2的位置如何,都能够在安装位置处暂时保持灯200。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工或用户仅需利用操作柄43旋转运动件2而无需用手旋转灯200,因此能够容易地固定(锁定)灯200或将灯200释放。另外,当将灯200释放时,即当运动件2处于打开位置时,灯脚230与触头30不接触。
除了用于图2中的直管型日光灯的照明设备250之外,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灯座1还可应用于例如图8A和图8B中示出的非直管型日光灯的照明设备250。图8A和图8B中的照明设备250的灯200具有两个灯头220,但是从两个灯头220突出的两对灯脚230的各自的突出方向不在相同的直线上。即,两个灯头220结合于耦联件240的两端,使得两对灯脚230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因此,灯头220之间的灯管(未示出)变成非直管型。例如,灯管可以具有如下形状,即:从两个灯头220延伸的两个部分沿逆时针方向螺旋弯曲(例如1 1/2转)从而在耦联件240的中间彼此结合。图8A和图8B的照明设备250具有圆盘状体部260,并且两个灯座基于对应于两个灯头220的位置固定于体部260。
在图8A和图8B的灯200中,由于两对灯脚230的各自的突出方向不在相同的直线上,因此灯200不能和直管型日光灯一样绕灯管的中心轴旋转。为此,在具有图1的灯座的照明设备中,不能采用图8A和图8B的灯200。另一方面,在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灯座1的照明设备中,图8A和图8B的灯200无需被旋转,因此能够采用灯200。即,如图8A所示,当每个运动件2处于打开位置时,能够将灯200置于照明设备250的安装位置处。这里,如由箭头B所示的方式运动灯200,使得灯200中的两对灯脚230相应地插入两个灯座1的灯脚插孔500中。如由图8A的箭头A所示,将每个运动件2移至关闭位置,由此将灯200固定至安装位置,并完成灯200的附连和电连接。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灯座1中,能够在不旋转灯200的情况下将灯200进行附连和拆除。因此,即使两对灯脚230的各自的突出方向不在相同的直线上,仍然能够将灯附连于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或从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卸下。而且,由于无需用于旋转灯的空间,因此能够缩小照明设备的尺寸。
图8A和图8B的照明设备具有暂时保持件270,用于通过夹紧固定在耦联件240的两端的灯头220而暂时保持灯200。由此,能够在没有载荷加载到灯管的状态下暂时保持灯200。此外,由于没有载荷加载到灯管,因此能够采用具有如下玻璃灯管的灯200,即,因变细的灯管和复杂的形状而难于提高强度的玻璃灯管。
在一实施方式中,外罩8具有用于阻止导电板3脱离内体部4的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去内罩5。在一实施方式中,外罩8与照明设备250的体部260合成一体。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支承件6由沿着经过引导狭缝的长度方向分离的两个构件形成。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灯座1。形成该灯座1用以解决第一实施方式的灯座的问题。
首先说明所述问题,在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灯座1的照明设备中,在不旋转灯200的状态下旋转灯座2的运动件2,由此能够将灯200附连至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类似地,能够将灯200从安装位置卸下。这种附连和拆卸机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机构,即,使直管型日光灯旋转并因此能够将直管型日光灯附连至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或从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卸下。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如图10A所示将灯(直管型日光灯)置于的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之后,可能执行如图10B所示的试图使灯旋转的错误操作。
例如,如果用户执行这样的错误操作,则灯200中的两对灯脚230相应地撞击两个引导狭缝800的边缘,并分别对灯脚230和支承件6施加载荷。这里,如果用户继续旋转灯230,则灯230或支承件6会被损坏。例如,灯脚弯折。或者引导狭缝800被扩开然后将外罩8破坏。
第二实施方式的灯座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连和拆卸机构,并且能够防止由前述错误操作导致的灯和支承件6的破坏。
即,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第二实施方式的灯座1用于对照明设备限定灯的安装位置并将置于安装位置处的灯固定。灯座1同样具有运动件2和支承件6,并且能够给固定在安装位置处的灯通电。支承件6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件。其它结构则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相同并且此处不再详述。
如图9所示,支承件6的外罩8形成有引导开口804而非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引导狭缝800。该引导开口804为如下形状,即,在引导狭缝800的中央部分的两侧形成有两个凹进切口805。两个凹进切口805形成为使得当处于安装位置处的直管型日光灯绕灯管的轴旋转时,两个对应的灯脚能够相应地进入两个凹进切口805。简而言之,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承件6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还设有两个凹进切口。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承件6没有设置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轴801(见图4)的实际轴,而是具有从圆柱形形状所获得的中心(旋转)轴。
在图9的示例中,两个凹进切口805形成为使得允许处于安装位置处的灯能够沿运动件2运动方向旋转360度。具体地,引导开口804的上部(800)具有的宽度窄于两个灯脚230的间距且稍大于每个灯脚230的直径。每个凹进切口805为轮廓向外弯曲的形状,由此引导开口804具有圆形部。该圆形部具有对应于运动件2的旋转轴的中心且其直径大于两个灯脚的间距。如图9等所示,下文中,左凹进切口和右凹进切口相应地由805A和805B指出。如图11A所示,为了区分两个灯脚230,直接将灯沿特定方向置于安装位置之后的上灯脚和下灯脚相应地由230A和230B来指出。
如图11A所示,即使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将灯沿特定方向置于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处,运动件2仍然必须处于打开位置。即,当运动件2处于打开位置时,将灯沿特定方向移动,然后将两对灯脚230沿引导开口804的深度方向从导入口42侧插入到灯脚插孔500中。随后,如果通过操作柄43使运动件2移至关闭位置,则能够将灯固定至安装位置,并且可以给灯通电。
然而,即使不是运动件2而是灯(直管型日光灯)如图11A的箭头A所示绕灯管的轴旋转,两个灯脚230中的每一个也能够相应地进入两个对应的凹进切口805。具体地,如图11B所示,灯脚230A和230B能够相应地进入凹进切口805A和805B。因此,即使将处于安装位置的灯绕灯管的轴旋转,外罩8与每个灯脚230之间仍然不会产生大的应力。当移至图11B的位置时,灯脚230A和230B同样相应地与两个触头30接触并电连接。这里,灯脚230A和230B相应地配合并固定在两个灯脚保持部302中。另外,由于引导开口804的上部窄于灯脚230A和230B的间距,因此灯无法通过该上部。如果灯从图11B的位置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则灯脚230A和230B如图11C所示相应地移至引导开口804的底部侧和顶部侧并且随后移至1/2转的位置。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外罩8与每个灯脚230之间不会产生大的应力。
类似地,即使灯沿箭头A的反方向旋转,两个灯脚230也会分别相应地进入两个对应的凹进切口805。即,灯脚230A和230B能够相应地进入凹进切口805B和805A,并且外罩8与每个灯脚230之间不会产生大的应力。当灯旋转大致90度时,灯脚230A和230B相应地配合并固定到两个灯脚保持部302中。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灯无法通过引导开口804的上部。当灯进一步沿箭头A的反方向旋转时,灯脚230A和230B相应地移至引导开口804的底部侧和顶部侧并且随后移至1/2转的位置。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外罩8与每个灯脚230之间不会产生大的应力。
如图9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两个触头30彼此相对地设置在引导开口804后面,使其具有的间距宽于引导开口804的上部。因此,处于图11A的位置处的灯脚230能够沿引导开口804自由运动而不与两个触头30接触。所以,当运动件2处于如图11A所示的打开位置时,能够沿特定方向将灯插入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或从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卸下。详细地讲,当沿特定方向将灯置于安装位置时,将两个灯脚230分别从导入口42侧沿引导开口804插入灯脚插孔500中。然后将处于图11A的位置处的运动件2移至关闭位置,由此两个触头30旋转大致90度以相应地与处于图11A的位置处的两个灯脚230接触。这里,导入口42也旋转大致90度从而离开引导开口804且引导开口804的顶部利用运动件2关闭,使得将两个灯脚230固定于安装位置。因此,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能够在不旋转灯的情况下将其固定在安装位置,同时能够给灯通电。
另外,即使处于图11A的位置处的灯旋转,两个灯脚230也会相应地进入两个对应的凹进切口805,因此在外罩8与每个灯脚230之间不会产生大的应力。由此,当附连或拆卸灯时,能够防止因错误操作而导致的灯和支承件6的破坏。因此,在具有第二实施方式的灯座1的照明设备250中,能够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将灯附连至安装位置或从安装位置卸下。而且,当附连或拆卸灯时,能够防止因错误操作而导致的灯和支承件6的破坏。
在一实施方式中,采用图12A、12B、13A及13B中示出的灯座10来替代两个灯座1中的其中一个。灯座10包括固定于照明设备体部的壳体11。壳体11具有灯脚插孔130,置于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处的灯的两个灯脚插入该灯脚插孔中。
该壳体11中还设有类似灯座1的彼此相对设置的两个导电板3,但是两个导电板3旋转大致90度从而如图12A所示横向地设置。两个触头30和两个接线端31同样置于壳体11中并且相应地设置在壳体11的前部和后部。
如图12B所示,壳体11由体部12和罩13形成。体部12和罩13分别是由用于绝缘的树脂材料制成的合成树脂模制件。罩13附连至体部12的前部,体部中置有两个导电板3。
体部12形成为圆筒形形状,其具有相应地设置在其前部和后部处的开口和底部。体部12还具有两个插孔(未示出),插孔穿透体部12的底部并相应地设置在两个接线端31的后面。因此,如果电线的两根导线相应地插入两个插孔中,则两根导线相应地与两个接线端31连接。体部12的基座120通过例如螺丝固定等方法固定于照明设备的体部。
罩13具有前壁131和外周壁132。前壁131为圆盘的形状,其覆盖体部12的开口。罩13还具有穿透前壁131的前述灯脚插孔130。灯脚插孔130具有的直径大于两个灯脚230的间距(外部宽度),使得体部12中的两个导电板3的触头30露出。因此,当两个灯脚230插入灯脚插孔130中时,灯200能够绕灯脚插孔130的中心轴旋转360度。外周壁132从前壁131的外缘向后突出。该罩13与体部12合并并且固定至体部12,使得体部12的前侧插入外周壁132中。
如图12A所示,在灯座10中,两个导电板3置于壳体11中,使得两个触头30彼此相对设置。因此,如图13A所示,两个灯脚230通过灯脚插孔130插入壳体11中。即,两个灯脚230沿每个触头30的长度方向设置,然后插入两个触头30之间。然后使灯沿例如箭头C的方向(顺时针方向)绕灯脚插孔130的中心轴旋转。随后,将两个灯脚230相应地配合到两个灯脚保持部302中,由此将灯的一侧端部固定于灯座10。
该实施方式的照明设备设有灯座10以及例如第二实施方式的灯座1。现说明灯200对该照明设备的附连。首先,将灯座1的运动件2设定在打开位置。然后如图13A所示,将灯的一个灯头的两个灯脚230通过灯脚插孔130插入壳体11中。随后,使灯200绕灯脚插孔130的中心轴旋转,并且将另一灯头的两个灯脚230从导入口42侧沿引导开口804插入灯脚插孔500中。最后,将运动件2从打开位置旋转至关闭位置。
这样,采用了灯座1和灯座10,由此操作运动件2的次数能够减少为一次。因此,能够将灯容易地附连至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以及同样从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卸下。当灯置于安装位置处时,无需旋转灯,因而即使灯周围的空间狭小仍然能够容易地固定置于安装位置处的灯。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灯座1相比较,灯座10结构简单、部件数量少且制造成本低,因此能够降低整个照明设备的制造成本。
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每个灯座1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而是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进行改型。同样,灯座1也不局限于用于图8A和图8B中示出的灯200的照明设备250。例如,灯座1还能够用于如下照明设备,即用于图2所示的直管型日光灯等的照明设备,并且不局限于特定种类的照明设备。图12A的灯座10可与不同于灯座10、但又不局限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灯座1的任意灯座结合。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灯座1。除了第三实施方式的两个凹进切口805各自形状不同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凹进切口的形状之外,该灯座1以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形成。因此,在此不再详细描述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如图14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两个凹进切口805形成为使得置于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处的灯(例如,直管型日光灯)能够沿运动件2的运动方向旋转大致90度。在图14的示例中,两个凹进切口805形成为使得灯能够沿箭头A的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大致90度。
具体地,两个凹进切口805相应地形成为扇形,其分别具有大致90度的中心角并且关于对应于外罩8轮廓的圆的中心对称设置。此外,两个凹进切口805的两个弧部之间的距离(直径)设定成其尺寸大于两个灯脚230的间距。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15A所示,当运动件2处于打开位置时,两个灯脚230沿引导开口804的深度方向设置,并从导入口42侧沿该深度方向插入灯脚插孔500中。这里,灯几乎不能顺时针旋转,但是能够沿箭头A的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且如图15B所示,即使灯逆时针旋转,灯脚230A和230B也会相应地进入两个凹进切口805A和805B。因此,在灯大致旋转90度之前,外罩8与每个灯脚230之间不会产生大的应力。当旋转至图15B的位置时,两个灯脚230配合到两个灯脚保持部302中,从而相应地与两个触头30电连接。引导开口804的上部同样窄于两个灯脚230的间距,因此灯无法通过上部。
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凹进切口相比,能够缩小第三实施方式的每个凹进切口805。相应地,具有触头30的运动件2可以优选地置于如下支承件6中,其中形成有具有较小的凹进切口805的引导开口804。灯还能够绕灯管的轴旋转大致90度,因此用户能够注意到操作错误或者意识到灯被充分旋转。因此,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灯座可具有几乎等同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的凹进切口805形成为使得灯能够旋转超过90度的灯座的性能(例如,能够防止灯座和每个灯脚破坏的能力)。而且,能够在不旋转灯的情况下将其固定至安装位置,同时可以给灯通电。
在替代示例中,两个凹进切口形成为使得灯能够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大致90度。然而,并非局限于90度,每个凹进切口可以为具有如下角度的形状,即,使得两个灯脚230能够相应地与两个触头30接触的角度。这种形状可以根据情况改变。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灯座1。除外罩8的引导开口804的形状不同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引导开口的形状之外,该灯座1以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形成。因此,在此不在详细描述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如图16、17A-17C以及18A-18C所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引导开口804具有形成为类似于第三实施方式的两个凹进切口805以及结合至两个凹进切口805中的其中一个的引导切口806。该引导切口806结合至当灯沿箭头A的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灯脚230A进入的凹进切口805A。另外,引导切口806形成为使得当灯旋转超过大致90度时灯脚230A从凹进切口805A进入引导切口806同时引导灯脚230B朝向开口804的顶部侧。
具体地,引导切口806为半圆形形状,其从对应于凹进切口805A中的灯脚230A的灯脚保持部302侧(参见图9)向外(图17C中的朝左方向)延伸。半圆形引导切口806的直径设定成略大于每个灯脚230的直径的值。如图17C和图18A所示,引导切口806延伸成使得触头30被灯脚230A按压而弯曲并且由此灯脚230A能够向左运动,同时灯脚230B能够从凹进切口805B向引导开口804的上部运动。因此,凹进切口805B与上部之间的交界为圆拱表面的形状。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17A所示,当运动件2处于打开位置时,两个灯脚230沿引导开口804的深度方向设置并从导入口42侧沿该深度方向插入灯脚插孔500中。这里,灯几乎不能顺时针旋转,但是能够沿箭头A的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且如图17B所示,即使灯逆时针旋转,灯脚230A和230B也会相应地进入两个凹进切口805A和805B。因此,在灯旋转大致90度之前,外罩8与每个灯脚230之间不会产生大的应力。如果灯旋转至图17C的位置,则两个灯脚230相应地配合到两个灯脚保持部302中并由此与两个触头30电连接。同样,引导开口804的上部窄于两个灯脚230的间距,因此灯无法通过上部。
随后,当灯进一步沿逆时针旋转时,灯脚230B触及凹进切口805B,由此灯脚230A挤压触头30并使触头30弯曲并且然后向左运动从而进入引导切口806。接着,灯脚230B越过凹进切口805B与引导开口804上部之间的交界,并且然后移向引导开口804(图17C和18A-18B)。此后,如图18C所示,能够经由导入口42将两个灯脚230拔出引导开口804。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引导开口804仅设有一个引导切口806,由此灯能够旋转超过90度。因此,与第三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有利地防止灯和支承件6的破坏。由于引导开口804仅设有一个引导切口806,因此能够抑制引导开口804的面积增加。而且,能够在不旋转灯的情况下将其固定至安装位置,同时能够给灯通电。
尽管已经参照某些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多种改型和变体。
Claims (9)
1.一种灯座,所述灯座用于相对照明设备限定灯的安装位置并将置于所述安装位置处的所述灯固定,所述灯具有从灯头突出的用于供电的灯脚,所述灯座包括:
运动件,在所述运动件中具有触头,所述触头能够相应地与所述灯脚电连接,以及
支承件,所述支承件支承所述运动件使得所述运动件能够在预定的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如果所述运动件处于所述打开位置,则所述支承件支承所述运动件使得所述运动件不会阻止将所述灯沿特定方向移至或者移出所述安装位置,所述特定方向为当所述灯处于所述安装位置时与所述灯脚的突出方向相交的方向,如果所述运动件处于所述打开位置并且所述灯处于其能够沿所述特定方向移出所述安装位置的状态,则所述支承件支承所述运动件使得所述触头相应地不与所述灯脚接触,如果所述运动件处于所述关闭位置,则所述支承件支承所述运动件使得所述运动件阻止将所述灯沿所述特定方向移出或移至所述安装位置,如果所述运动件处于所述关闭位置并且所述灯的状态与所述打开位置的所述状态相同,则所述支承件支承所述运动件使得所述触头相应地与所述灯脚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座,其中,
所述灯具有如所述灯脚的两个灯脚,
所述运动件包括如所述触头的两个触头和中空的内体部,所述两个触头以彼此相对设置的方式置于所述内体部中,所述内体部形成为具有旋转轴的形状,所述内体部形成有操作柄和用于使所述两个灯脚插入到所述两个触头之间的导入口,
所述支承件包括圆筒形表面和端面表面,并且所述支承件支承所述内体部使得所述内体部能够绕所述圆筒形表面内的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圆筒形表面具有开口,所述操作柄从所述开口突出,当所述灯置于所述安装位置时所述端面表面面对所述灯头的端面,所述端面表面形成有引导狭缝,所述引导狭缝呈直线形状并结合至所述圆筒形表面的开口,所述引导狭缝具有的深度长于所述灯脚的间距并且具有的宽度窄于所述间距,
所述特定方向对应于当所述运动件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经过所述引导狭缝的顶部和底部的方向,并且
当所述运动件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从所述导入口到所述触头之间的空间的方向对应于所述引导狭缝的深度方向,并且此外当所述运动件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从所述导入口到所述触头之间的空间的方向与所述深度方向相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灯座,其中,
所述圆筒形表面的开口将所述操作柄的旋转范围限制在所述打开位置与所述关闭位置之间的范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灯座,其中,
所述运动件包括沿所述旋转轴的方向穿透所述内体部的两个插孔,并且
所述两个触头相应地电连接至插入所述两个插孔中的电线的两个导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座,其中,
所述运动件包括沿所述旋转轴的方向穿透所述内体部的两个插孔,并且
所述两个触头相应地电连接至插入所述两个插孔中的电线的两个导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座,其中,
所述灯具有如所述灯脚的两个灯脚,
所述运动件包括如所述触头的两个触头和中空的内体部,所述两个触头以彼此相对设置的方式置于所述内体部中,所述内体部形成为具有旋转轴的形状,所述内体部形成有操作柄和用于将所述两个灯脚插入到所述两个触头之间的导入口,
所述支承件包括圆筒形表面和端面表面,并且所述支承件支承所述内体部使得所述内体部能够绕所述圆筒形表面内的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圆筒形表面具有开口,所述操作柄从所述开口突出,当所述灯置于所述安装位置时所述端面表面面对所述灯头的端面,所述端面表面形成有结合至所述圆筒形表面的开口的引导开口,所述引导开口具有的深度长于所述灯脚的间距,
所述特定方向对应于当所述运动件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经过所述引导开口的顶部和底部的方向,
当所述运动件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从所述导入口到所述触头之间的空间的方向对应于所述引导开口的深度方向,并且此外当所述运动件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从所述导入口到所述触头之间的空间的方向与所述深度方向相交,并且
所述引导开口包括凹进切口,当置于所述安装位置的所述灯沿所述运动件的运动方向旋转时所述两个灯脚进入所述凹进切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座,其中,
所述引导开口具有如所述凹进切口的两个凹进切口,所述两个凹进切口形成为使得置于所述安装位置的所述灯能够沿所述运动件的运动方向旋转大致90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座,其中,
所述引导开口还包括引导切口,所述引导切口结合至如所述两个凹进切口的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中的第一凹进切口,并且
所述引导切口形成为使得当所述灯旋转超过大致90度时,位于所述第一切口中的灯脚从所述第一切口进入所述引导切口同时引导位于所述第二切口中的灯脚朝向所述引导开口的顶部侧。
9.一种照明设备,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17071/2007 | 2007-01-26 | ||
JP2007017071 | 2007-01-26 | ||
JP133299/2007 | 2007-05-18 | ||
JP2007133299A JP4950758B2 (ja) | 2007-05-18 | 2007-05-18 | ランプソケット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照明器具 |
PCT/JP2008/050757 WO2008090863A1 (ja) | 2007-01-26 | 2008-01-22 | ランプソケ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照明器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95607A true CN101595607A (zh) | 2009-12-02 |
CN101595607B CN101595607B (zh) | 2011-05-11 |
Family
ID=39782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0311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5607B (zh) | 2007-01-26 | 2008-01-22 | 灯座和带有该灯座的照明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038779B2 (zh) |
CN (1) | CN10159560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88692A (zh) * | 2020-03-31 | 2020-07-10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消毒柜和应用有该消毒柜的消毒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8005823B4 (de) * | 2008-01-24 | 2013-12-12 | Bjb Gmbh & Co. Kg | Anschlusselement zur elektrischen Anbindung einer LED |
JP2010218769A (ja) * | 2009-03-13 | 2010-09-30 | Koito Mfg Co Ltd | バルブ取付構造 |
DE202009016318U1 (de) * | 2009-12-01 | 2011-04-14 | Zumtobel Lighting Gmbh | Leuchte mit beweglichem Halteelement für ein Lichtaustrittselement |
JP5416646B2 (ja) * | 2010-04-23 | 2014-02-1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ランプソケット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254222A (en) * | 1939-12-22 | 1941-09-02 | Hubbell Inc Harvey | Fluorescent lamp socket |
US2303156A (en) * | 1941-04-23 | 1942-11-24 | Gen Electric | Lamp socket |
DE831570C (de) * | 1949-08-05 | 1952-02-14 | Bender & Wirth | Fassungen fuer zweisockelige Entladungsroehren mit je zwei an den Stirnseiten der Sockel angeordneten Steckerstiften |
JPS5037756Y2 (zh) * | 1972-05-24 | 1975-11-01 | ||
JPS6193988U (zh) * | 1984-11-26 | 1986-06-17 | ||
JPH05114304A (ja) * | 1991-10-22 | 1993-05-07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照明器具 |
CA2230887A1 (en) * | 1996-07-27 | 1998-02-05 | Hiroyoshi Nishihara | Light emitting device, socket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
DE10319431B4 (de) * | 2003-04-29 | 2005-05-25 | Bjb Gmbh & Co.Kg | Lampenfassung für zweiseitig gesockelte Leuchtstofflampen |
ITPD20040030A1 (it) * | 2004-01-30 | 2004-04-30 | Iso Italia Srl | Portalampada per lampade senza filo con attacco rapido e relativa lampada |
CN2701124Y (zh) * | 2004-04-06 | 2005-05-18 | 时运达(深圳)电子有限公司 | 灯座及灯头 |
JP2006331701A (ja) * | 2005-05-24 | 2006-12-07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ランプソケット |
CN2838101Y (zh) * | 2005-09-20 | 2006-11-15 | 华荣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开关式荧光灯座 |
-
2007
- 2007-05-18 JP JP2007133298A patent/JP503877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1-22 CN CN2008800031197A patent/CN10159560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88692A (zh) * | 2020-03-31 | 2020-07-10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消毒柜和应用有该消毒柜的消毒方法 |
CN111388692B (zh) * | 2020-03-31 | 2023-07-25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消毒柜和应用有该消毒柜的消毒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8204932A (ja) | 2008-09-04 |
JP5038779B2 (ja) | 2012-10-03 |
CN101595607B (zh) | 2011-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95607B (zh) | 灯座和带有该灯座的照明设备 | |
US6884103B1 (en) | Secure lamp base and socket | |
US8308497B2 (en) | End cap, socket, and adaptors for use with a lamp | |
JP2005513744A5 (zh) | ||
CN108954086B (zh) | 一种取电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灯具 | |
JPS63248005A (ja) | 直管けい光ランプ用照明器具 | |
CN101523670A (zh) | Xlr-电缆插接连接器 | |
US9564282B2 (en) | UV bulb configuration | |
US20100027279A1 (en) | Lamp socket and luminaire with same | |
US20100120278A1 (en) | Multi-angular power adapter | |
JP2003016828A (ja) | 照明器具 | |
JP2006331701A (ja) | ランプソケット | |
JP4788625B2 (ja) | ランプソケット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照明器具 | |
CN222282437U (zh) | 一种插座模组和插排 | |
CN220648137U (zh) | 照明装置 | |
JP4488587B2 (ja) | ランプソケットおよび照明器具 | |
CN222366370U (zh) | 一种具有旋转和按压功能的按键的耳机 | |
JP3374631B2 (ja) | 照明装置 | |
CN100385748C (zh) | 一种用于安装节能灯的连接装置 | |
JP4966047B2 (ja) | ランプソケット及び照明器具 | |
CN219643176U (zh) | 一种插线板 | |
JP2009152080A (ja) | ランプソケット及び照明器具 | |
JP4950758B2 (ja) | ランプソケット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照明器具 | |
KR200215700Y1 (ko) | 형광등 소켓 구조 | |
JP4255845B2 (ja) | ランプソケッ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60122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