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背景
丙森锌(propineb)属于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纯品为略带特殊气味的白色粉末。在干燥条件下稳定,在潮湿、酸、碱性条件下分解。分子式:(C5H8N2S4Zn)x,化学名称:丙烯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丙森锌是一种速效长残留广谱的保护型杀菌剂,其杀菌机制不固定,作用部位多,主要抑制病原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对蔬菜、葡萄、烟草和啤酒花等作物的霜霉病、番茄和马铃薯的早、晚疫病均有优良的保护性作用,并且对白粉病、锈病和葡萄孢属的病害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嘧菌酯(Azoxystorbin)是一种全新的β甲氧基丙烯酸脂类杀菌剂,是由先正达公司开发的产品。原药外观为浅棕色固体,无特殊气味。分子式:C22H17N3O5,化学名称:(E)-2-{2-[6(2-氰基苯氧基)嘧啶-4-基氧]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酯。嘧菌酯属于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三重功效,通过抑制病菌的呼吸作用来破坏细菌的能量合成而使其丧失生命力。嘧菌酯具有良好的作物安全性和非常突出的环境相容性。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主要用于谷物、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果树、蔬菜、咖啡等。
无论是丙森锌还是嘧菌酯,与许多高效、广谱的杀菌剂一样。长期大量的单一使用,都会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增加使用量,加大防治成本,同时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办法就是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进行复配,这种方法不仅能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实际作用效果、还能延缓病毒抗药性的产生。
关于丙森锌与嘧菌酯这两种有效成分间的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这两种成分进行复配,是具有一定新颖性和独特性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文提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杀菌范围广、使用成本低、实际使用效果好的含丙森锌和嘧菌酯的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丙森锌与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丙森锌与嘧菌酯重量百分比为5~80∶40~1。
所述的含丙森锌与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优选后的活性成分重量百分比为10~70∶30~5。
所述的含丙森锌与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加入助剂及赋型剂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
所述的助剂及赋型剂选自: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抗冻剂、消泡剂、增稠剂、填料或去离子水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嘧、脂肪胺聚氧乙烯嘧、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嘧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湿润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抗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增稠剂选自:黄原酸胶、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聚乙烯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含丙森锌与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番茄早疫病、黄瓜霜霉病、苹果斑点落叶病、香蕉叶斑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用的丙森锌是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嘧菌酯是β甲氧基丙烯酸脂类杀菌剂;两者相互混配不会产生抵触,减少了用药量,扩大了杀菌谱,降低了成本。(2)本发明组合药效比单独使用各成分药效高,且适用范围增加,适用于防治禾谷类、果树及蔬菜作物病害。尤其是番茄、黄瓜、苹果、香蕉等作物的病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生物活性部分的处理剂量均为有效成分含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实施应用例一实施配方例
实施例180%丙森锌·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丙森锌50%、嘧菌酯30%、木质素磺酸盐4%、聚羧酸盐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白炭黑9%,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80%丙森锌·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50%丙森锌·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丙森锌44%、嘧菌酯6%、聚羧酸盐4%、十二烷基苯磺酸4%、白炭黑5%、高岭土37%,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0%丙森锌·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25%丙森锌·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丙森锌20%、嘧菌酯5%、烷基苯磺酸钙盐4%、皂角粉5%、白炭黑8%、高岭土58%,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25%丙森锌·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80%丙森锌·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丙森锌70%、嘧菌酯1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3.5%、聚羧酸盐3%、十二烷基硫酸钠4.5%、淀粉9%,混合制得80%丙森锌·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570%丙森锌·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丙森锌57%、嘧菌酯13%、脂肪酸聚氧乙烯酯4%、聚羧酸盐3%、十二烷基硫酸钠5%、尿素2%、淀粉16%,混合制得70%丙森锌·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630%丙森锌·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丙森锌26%、嘧菌酯4%、木质素磺酸盐5%、皂角粉4%、硫酸铵2%、淀粉10%、高岭土49%,混合制得30%丙森锌·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740%丙森锌·嘧菌酯悬浮剂
丙森锌35%、嘧菌酯5%、木质素磺酸盐4%、无患子粉4%、硅油0.06%、聚乙烯醇0.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0%丙森锌·嘧菌酯悬浮剂。
实施例830%丙森锌·嘧菌酯悬浮剂
丙森锌27%、嘧菌酯3%、烷基苯磺酸钙盐4%、蚕沙5%、硅油0.08%、黄原酸胶0.3%、丙三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丙森锌·嘧菌酯悬浮剂。
实施例915%丙森锌·嘧菌酯悬浮剂
丙森锌13%、嘧菌酯2%、聚羧酸盐5%、十二烷基硫酸钠4%、硅油0.08%、羟乙基纤维素0.2%、乙二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15%丙森锌·嘧菌酯悬浮剂。
实施应用例二:丙森锌与嘧菌酯混配对香蕉叶斑病室内毒力测定
此实验安排在山东农业大学植保院,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香蕉叶斑病的毒力。96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丙森锌、嘧菌酯及其混用对香蕉叶斑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可知,丙森锌、嘧菌酯对香蕉叶斑病的EC50分别为11.74mg/L和2.75mg/L。嘧菌酯的毒力高于丙森锌的毒力。丙森锌与嘧菌酯配比1∶1、4∶1、7∶1、10∶1、13∶1的增效比值分别为1.07、1.84、2.13、1.98、1.48,两者配比为4∶1、7∶1、10∶1时表现为一定增效作用。
实施例应用三丙森锌与嘧菌酯混配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蒲城县植保站,试验药剂由陕西蒲城县美邦农药有限责任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市购)、25%嘧菌酯悬浮剂(市购)。
药前调查计算苹果病情指数,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末次施药后7天、30天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丙森锌、嘧菌酯及其混配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 |
稀释倍数 |
末次药后7天防效(%) |
末次药后30天防效(%) |
80%丙森锌·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
4000倍 |
70.39 |
84.72 |
70%丙森锌·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
3000倍 |
69.27 |
86.45 |
30%丙森锌·嘧菌酯悬浮剂 |
800倍 |
71.42 |
85.09 |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
800倍 |
55.17 |
72.46 |
25%嘧菌酯悬浮剂 |
2000倍 |
60.84 |
72.00 |
由表2可以看出,丙森锌与嘧菌酯复配后能有效的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并且持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危害。
实施应用例四:丙森锌与嘧菌酯混配防治番茄早疫病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蒲城县陈庄镇,试验药剂由陕西蒲城县美邦农药有限责任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市购)、25%嘧菌酯悬浮剂(市购)。
药前调查计算番茄早疫病病情,于6月3日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3丙森锌、嘧菌酯及其混配防治番茄早疫病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 |
制剂用药量 |
末次药后7天防效(%) |
末次药后20天防效(%) |
50%丙森锌·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
60克/亩 |
63.72 |
89.42 |
80%丙森锌·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
40克/亩 |
68.45 |
88.74 |
15%丙森锌·嘧菌酯悬浮剂 |
150克/亩 |
60.32 |
90.08 |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
120克/亩 |
57.04 |
81.37 |
25%嘧菌酯悬浮剂 |
30克/亩 |
62.27 |
85.12 |
由表3可以看出,丙森锌与嘧菌酯复配后能有效的防治番茄早疫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危害。
实施应用例五:丙森锌与嘧菌酯混配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蒲城县美邦农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药前调查计算黄瓜霜霉病病情,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分别与第二次药前、第二次药后7天、20天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4丙森锌、嘧菌酯及其混配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 |
制剂用药量 |
二次药前防效(%) |
二次药后7天防效(%) |
二次药后20天防效(%) |
25%丙森锌·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
90克/亩 |
42.71 |
69.05 |
87.45 |
30%丙森锌·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
80克/亩 |
40.72 |
71.32 |
89.34 |
40%丙森锌·嘧菌酯悬浮剂 |
70克/亩 |
39.55 |
71.55 |
86.50 |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
140克/亩 |
23.09 |
60.41 |
65.44 |
25%嘧菌酯悬浮剂 |
40克/亩 |
40.58 |
68.75 |
78.39 |
由表4可以看出,丙森锌与嘧菌酯复配后能有效的防治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