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1476A - 壁挂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壁挂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81476A CN101581476A CNA2008100531151A CN200810053115A CN101581476A CN 101581476 A CN101581476 A CN 101581476A CN A2008100531151 A CNA2008100531151 A CN A2008100531151A CN 200810053115 A CN200810053115 A CN 200810053115A CN 101581476 A CN101581476 A CN 1015814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suction
- foreign substances
- filter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壁挂式空调器,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前方并形成空气吸入口的吸入单元;安装于吸入单元和机架一侧,并形成有空气排出口的排出单元;设置于机架与吸入单元之间过滤空气中异物质的过滤器;引导过滤器的异物质与空气一同吸入的吸入引导装置;使吸入引导装置内产生吸入力,通过吸入引导装置吸入的异物质和空气沿着圆筒部的内壁面回旋流动并进行分离,从而排出空气并汇集异物质的离心分离器。空气和异物质在离心分离器的圆筒部的内部通过气旋原理进行分离,不需要用于分离空气和异物质的网格等过滤构件,从而使空调器的结构简化,同时,由于离心分离器的内部不妨碍空气和异物质的流动,可提高过滤器的清扫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气旋原理分离过滤器中吸入异物质和空气的壁挂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空调器是利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和蒸发器对室内进行制冷/制热操作的装置。在安装有用于净化空气的净化单元的情况下,还可具备净化室内空气环境的功能。
空调器中安装有多种净化单元,特别是,安装有可拆装的用于过滤空气中异物质的过滤器。在空调器进行操作时,将通过上述过滤器过滤空气中的异物质并净化室内环境,随后取出过滤器进行清扫或替换。
韩国公开专利公报10-2006-0073936号公开的空调器,包括:具有可吸入室内机上粘贴尘埃的吸入孔的吸嘴;连接吸嘴并通过吸嘴吸入空气的吸排气装置;一端连接吸排气装置,而另一端与室外连通的排气风道。其中,吸排气装置安装于室内机的侧面,吸排气装置中设置有通过吸排气电机进行旋转的离心式吸排气风扇,容纳吸排气风扇的外壳,一体安装于外壳上侧的吸入盖。
但是,在韩国公开专利公报10-2006-0073936号公开的空调器中,由于通过排气风道向室外排出离心式吸排气风扇吸入的异物质和空气,排气风道需要贯通室内,并向室外延长形成,从而在安装上存在问题。
此外,授权专利公告10-073666号公开的空调器的过滤器装置,包括有:用于汇集通过吸嘴吸入异物质的集尘装置;一侧与吸入风道进行连接,在吸入的空气流道的下侧形成有汇集尘埃的过滤器,在过滤器的下方形成汇集尘埃并可拆装的凹陷部。
但是,在授权专利公告10-073666号公开的空调器的过滤器装置中,在集尘装置的内部附加形成有另外的过滤器,并在过滤器的下方设置有另外的凹陷部,从而导致过滤器装置整体结构复杂,成本费增多,而且,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过滤器将粘贴尘埃,会导致其性能降低,因此需要周期性的清扫或更换过滤器,从而在具体使用中存在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壁挂式空调器,利用气旋原理分离过滤器中吸入的异物质和空气,并汇集异物质。本发明提供的壁挂式空调器,将清扫过滤器所需的构件安装于电装室中,从而使整体结构紧凑化,容易实现电线等的配线作业。
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机架;设置于机架的前方,与机架之间形成空间,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的吸入单元;安装于吸入单元和机架中的一侧,并形成有空气排出口的排出单元;设置于吸入单元与机架之间,并过滤空气中异物质的过滤器;用于引导过滤器的异物质与空气一同吸入的吸入引导装置;使吸入引导装置产生吸入力,通过吸入引导装置吸入的异物质和空气沿着圆筒部的内壁面旋回流动并进行分离,从而排出空气并汇集异物质的离心分离器。
所述吸入引导装置包括:沿着过滤器进行移动的吸嘴;与可移动吸嘴连通的吸入风道;连接吸入风道和离心分离器的连接软管。
所述过滤器安装在过滤器框架上,所述吸入风道安装在过滤器框架上。
所述离心分离器包括:具有空气异物质吸入口、空气排出口和异物质排出口的气旋器(cyclone)本体;使气旋器本体产生吸入力的吸排出器;用于汇集异物质排出口排出异物质的集尘筒。空气异物质吸入口与吸入引导装置连接,空气异物质吸入口穿过气旋器本体圆筒部的内壁面并沿切线方向形成。空气排出口用于排出与异物质分离的空气,异物质排出口用于排出与空气分离的异物质。
所述机架包括有设置可旋转风扇的送风流道部,以及安装风扇电机的电装室,气旋器本体和吸排出器位于电装室中。
所述集尘筒与气旋器本体的异物质排出口连通,可在气旋器本体上进行拆装。
所述吸入单元在电装室的前方形成,设置用于集尘筒出入的集尘筒出入口。
所述吸排出器包括:与空气排出口连通的安装清扫风扇壳体,可旋转设置于清扫风扇壳体的清扫风扇,用于旋转清扫风扇的清扫风扇电机。
所述清扫风扇壳体上,向风扇电机一侧开口形成有用于排出空气的排出口。
如上所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器,过滤器的异物质与空气一同通过吸入引导装置吸入到离心分离器的内部,吸入的空气和异物质在离心分离器的圆筒部的内部利用气旋原理进行分离,因此,将不需要用于分离空气和异物质的网格等过滤构件,其结构简化。同时,由于离心分离器的内部不妨碍空气和异物质的流动,从而将可提高过滤器的清扫性能。
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离心分离器安装于电装室中,这将使离心分离器中连接电装部件和控制箱的电线的长度最小化,并可容易进行配线作业。同时,与离心分离器安装于电装室以外的情况比较时,将可使空调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化。
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器,用于汇集异物质的集尘筒可与用于分离异物质的气旋器本体进行拆装,因此,在无需分解空调器的外观的情况下,可清空集尘筒内的异物质。
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器,用于产生吸入力的吸排出器的排出部面向风扇电机形成,这将利用与异物质分离的空气提高风扇电机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器前面部开放的立体图。
图3是将图2中图示出的集尘筒向前方拉出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纵截面图。
图5是将图1至图4中图示出的前面框架分离的立体图。
图6是将图1至图4中图示出的前面框架分离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器一部分的简单分解立体图。
图8是图5至图7中图示出的离心分离器的纵截面图。
图9是图5至图7中图示出的离心分离器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
附图主要部分的标记说明
2:本体 4:空气吸入口
5:前面开口部 6:空气排出口
10:机架 12:流道引导装置
13:电装室 20:前面框架
21:吸入格栅 24:集尘筒出入口
25:支撑肋 26:前面板
30:排出单元 50:送风机
60:热交换器 80:过滤器
90:过滤器框架 110:吸嘴
135:吸入风道 138:软管连接部
170:连接软管 180:离心分离器
182:气旋器本体 183:吸入口
184:空气排出口 185:异物质排出口
186:圆筒部 187:上部本体
188:下部本体 189:垫圈
190:吸排出器 191:清扫风扇电机
192:清扫风扇 193、194:清扫风扇壳体
195:导流孔 196:排出部
200:集尘筒 201:筒体
202:筒盖 203:异物质吸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中的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器中,本体2中形成有室内空气通过的送风流道部和安装有各种电装部件的电装室,在送风流道部的上部形成有空气吸入口4,在送风流道部的下部形成有空气排出口6,通过上部吸入的室内空气在内部进行空气调节后,通过下部再排回到室内。
本体2大体上包括有:机架10、前面框架20、吸入格栅21、前面板26及排出单元30。
其中,机架10安装于墙面上,它形成有空气通过的送风流道,并且是用于安装各种部件的外壳体。
机架10可通过螺钉等结合构件直接安装于墙面上,也可通过螺钉等结合构件将另外的安装板11固定于墙面上,再将机架10通过挂钩等悬挂于安装板11上或通过螺钉等结合构件进行固定。
如图7所示,机架10中形成有用于将通过空气吸入口4吸入的空气引导到空气排出口6的流道引导装置12,在流道引导装置12的左或右的一侧旁形成有安装下述的控制箱70等各种电装部件的电装室13。下面,是以电装室13形成于流道引导装置12的右侧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机架10中形成的流道引导装置12用于形成下述风扇54的流道。流道引导装置12包括有:向机架10前方凸出的左、右引导装置15、16,设置于左、右引导装置15、16之间的中央引导装置17。
机架10中安装有热交换器支架18,热交换器支架18用于支撑下述的热交换器60,并将形成空气的流道。
在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左、右引导装置15、16中的一个引导装置16起到形成空气的流道并支撑热交换器60的引导装置/支架的作用,热交换器支架18将与左、右引导装置15、16中的另一个引导装置15进行结合。
此外,在机架10的电装室13中,向前方凸出形成有用于放置支撑风扇电机52的电机安装部14a,还向前方凸出形成有放置支撑清扫装置中的清扫风扇壳体184、185的外壳安装部14b。
此外,前面框架20和吸入格栅21及前面板26将构成用于向本体2的内部吸入空气的吸入单元。
如图1至图4所示,前面框架20设置于机架10的前方,并与机架10之间形成空间。前面框架20与机架10一同形成送风流道部,并用于保护机架10中的电装室13。
前面框架20在其上面和前面形成有开口部,其中,上面开口部作为空气吸入口4,前面开口部5作为空气吸入流道使用。
前面框架20在机架10的流道引导装置12的前方形成有前后方向开口的前面开口部5,并在机架10的流道引导装置12的前方上侧形成有上下方向开口的上面开口部。
吸入格栅21形成于前面框架20的上面开口部中。
此外,在前面框架20的前面部,特别是在机架10的电装室13前方部位前后方向开口形成有集尘筒出入口24,集尘筒出入口24用于取放清扫装置的集尘筒200。
即,集尘筒出入口24与前面开口部5相隔形成。
集尘筒出入口24整体结构大于集尘筒200的风道形状,它具备引导集尘筒200的前后移动的结构。
前面板26用于开闭前面框架20的前方,它具备同时开闭前面开口部5和集尘筒出入口24的结构。
即,前面框架20形成于集尘筒出入口24被前面板26遮挡的位置上,前面板26的左侧端和右侧端之间的长度大于前面开口部5的左侧端到集尘筒出入口24的右侧端的长度,前面板26的高度也大于前面框架20的前面开口部高度及集尘筒出入口24高度。
前面板26整体结构呈板体形状,其上部通过合叶方式连接于前面框架20的上部。
在前面框架20和前面板26中的某一个的上部向两侧形成有左、右方向水平的合叶轴,在前面框架20和前面板26中的另一个的上部两侧形成有可旋转连接合叶轴的合叶连接部。
排出单元30用于排出引导在本体2的内部得到调节的空气,它将通过结合构件等结合装置或卡钩等的悬挂装置装配于机架10和前面框架20中的至少一个上。
如图4及图6所示,排出单元30的上面形成有用于汇集从热交换器60落下的冷凝水的接水部32,接水部32连接有用于将冷凝水引导到本体2外部的排水连接软管33,在接水部32的下部开口形成有空气排出口6。
在排出单元30中,可在接水部32的左、右侧面部向下方凸出,并在与机架10的流道引导装置15、16、17下部之间形成空气排出口6;也可在排出部32的左、右侧面部向下方凸出的同时,形成用于衔接左、右侧端部下端的下部水平部,并在接水部32和左、右侧面部及下部水平部之间形成空气排出口6。
排出单元30中可旋转设置调节通过空气排出口6的空气的上下风向并开闭空气排出口6的出风板34,安装有用于旋转出风板34的出风板电机35,并可旋转设置调节通过空气排出口6的空气的左右风向的摆叶36。
此外,本体2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向空气吸入口4吸入空气,使其通过本体2的内部后,将吸入的空气排出到排出口6的送风机50;用于将吸入到本体2的内部的空气与冷媒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60。
如图7所示,送风机50中包括有:机架10特别是电装室13中形成的电机安装部14a内设置的风扇电机52;安装于风扇电机52的旋转轴上,并位于流道引导装置12的风扇54;安装于机架10,并用于遮挡风扇电机52的电机盖56。
风扇54由在流道引导装置15、16、17特别是在左、右流道引导装置15、16之间左右方向延长形成的贯流风扇构成。
热交换器60设置于本体2的内部空间,特别是前面框架20的后部,位于空气吸入口4和风扇54之间的位置,热交换器60的下端位于接水部32的上侧。
热交换器60包括有:垂直形成于接水部32上侧的垂直部62;在垂直部62的上侧向后方上侧倾斜形成的前方倾斜部64;在前方倾斜部64的上部向后方下侧倾斜形成的后方倾斜部66。
热交换器60连接有用于与室外机(图中未示)连接的冷媒配管68。
此外,在本体2的内部特别是电装室13安装有用于控制空调器的控制箱70,控制箱70通过卡钩或螺钉等结合构件安装于机架10中。
控制箱70中安装有用于控制风扇电机52等的空调操作中所需的各种电装部件的主印刷电路板72,以及用于控制下述的清扫装置的各种电装部件的清扫印刷电路板74。
为了根据主印刷电路板72的控制信号控制清扫装置的各种电装部件,清扫印刷电路板74通过引线与主印刷电路板72进行连接,其中,考虑到清扫装置的选择性安装,引线将通过连接器连接到主印刷电路板72。
控制箱70的前面处于开放状态,其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主印刷电路板72和清扫印刷电路板74的容纳部,控制箱70的前面设置有用于关闭其内部的箱盖75。
为了控制下述的吸嘴移动用电机121及清扫风扇电机181,控制箱70特别是清扫印刷电路板74将通过引线与吸嘴移动用电机121及清扫风扇电机181进行连接。
此外,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在本体2的外面或内部安装有用于过滤空气中的异物质并进行空气净化的过滤器80,以及用于清扫过滤器80中过滤的异物质的清扫装置。
过滤器80是用于过滤通过空气吸入口4并向流道引导装置12吸入的空气中的异物质的一种净化单元,它设置于送风流道部,并可设置有单个或左、右设置有多个。
过滤器80中包含有:水平方向形成的水平部82;在水平部82的前端向下方倾斜形成的倾斜部83。
此外,在本体2中安装有用于安装过滤器80的过滤器框架90。
过滤器80可拆装设置于过滤器框架90上,或可固定安装于过滤器框架90上,还可一体形成于过滤器框架90上。下面,以其可拆装设置于过滤器框架90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过滤器框架90安装于空气吸入口4和热交换器60之间的位置,并形成有用于空气通过并设置过滤器80的开口部91。
过滤器框架90包括有:水平方向形成的水平部92,在水平部92的前端向下方倾斜形成的倾斜部93。
在过滤器框架90中,水平部92在热交换器60的后方倾斜部66的上侧水平方向设置,倾斜部93在热交换器60的前方倾斜部64的前方上侧与前方倾斜部64并排设置。
过滤器框架90的水平部92的后端结合于机架10,在过滤器框架90的左、右两侧后方凸出形成有结合部96,结合部96形成有用于贯通螺钉等结合构件95的结合孔,在机架10的上部与结合孔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用于结合结合构件95的结合轴套10a,过滤器框架90的水平部92的两侧后端将通过结合构件95结合于机架10上。
过滤器框架90由合成树脂等构成,由于太靠近热交换器60的情况下将可能发生热膨胀等而引起的噪音,过滤器框架90最好整体上与热交换器60相隔进行安装。如图4所示,过滤器框架90的倾斜部93中凸出设置有热交换器固定部97,热交换器固定部97将固定热交换器60,并具有一定的高度。
热交换器固定部97由插入热交换器60的冷媒管之间、并支撑热交换器60的冷媒管的凸出部特别是凸出肋构成,其一侧形成有插入到热交换器60的冷媒管之间的部分实现弹性弯曲的切开部97a。
清扫装置包括有:用于引导过滤器80的异物质与空气一同吸入的吸入引导装置100;用于向吸入引导装置100产生吸入力,利用气旋原理将通过吸入引导装置100引导的异物质和空气进行分离后,只排出空气并汇集异物质的离心分离器180。
吸入引导装置100包括有吸嘴110、吸入风道组件130及连接软管170。
吸嘴110沿着过滤器80移动,将过滤器80上的异物质与空气一同吸入,它可移动的设置于送风流道部中。
吸嘴110可大致上下方向延长形成,并沿着过滤器80左右方向进行滑动;或设可大致左右方向延长形成,并沿着过滤器80上下方向进行滑动。下面,以其整体上为上下方向延长形成、左右方向进行滑动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吸嘴110具有与过滤器80及过滤器框架90相同的弯曲形状,即,面对过滤器80水平部的水平部和面对过滤器80倾斜部的倾斜部与过滤器80的弯曲相同或具有类似弯曲。
吸嘴110在面对过滤器80的面形成有作为开口部的吸入部112。
在吸嘴110中,面对过滤器80的面上安装有刷子113,刷子113在吸嘴110移动时用于将过滤器80中的异物质从过滤器80上分离。
此外,吸嘴110的内部形成有异物质和空气通过的流道114。
吸嘴110的下部设置有作为异物质和空气排出口的排出部115,排出部115以矩形风道形状凸出形成。
吸嘴110中包括有:安装有刷子113并形成吸入部112和排出部115的下部本体116A;与下部本体116A进行结合,并在与下部本体116A之间形成流道114的上部本体116B。
清扫装置中还包括有使吸嘴110移动的移动装置120。
如图4及图7所示,移动装置120中包括有:与吸嘴110一同移动,并作为吸嘴110驱动源的吸嘴移动用电机121;通过吸嘴移动用电机121进行旋转的驱动齿轮123;形成于过滤器80和过滤器框架90及吸入风道组件130中的一侧,并与吸嘴110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延长形成的固定齿轮124;与驱动齿轮123及固定齿轮124进行啮合,并在驱动齿轮123进行旋转时,随着固定齿轮124移动的从动齿轮125、126。
为了使吸嘴110可向左、右两方向进行移动,吸嘴移动用电机121由其旋转轴121b可实现正/逆旋转的双向旋转电机构成。
吸嘴移动用电机121可直接旋转驱动齿轮123,或者可在旋转轴121b上安装用于旋转驱动齿轮123的电机齿轮121a。
从动齿轮125、126可设置为一个,或是可左、右相隔设置有多个。为了使吸嘴110左、右稳定进行移动,从动齿轮125、126最好左、右相隔设置有多个,并与吸嘴110一同进行旋转。
如图4所示,吸入风道组件130包括有:形成与吸嘴110的排出部115连通的空间,并形成用于吸嘴110移动的开口面的吸入风道135;与吸嘴110进行连接,通过吸嘴110移动并遮住开口面134的遮蔽构件150。
即,在吸嘴排出部115贯通吸入风道135的开口面,排出部115的下端位于吸入风道135的内部,使排出部115插入到吸入风道135内侧的状态下,吸嘴110将沿着开口面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
吸入风道135是整体上用于向左右方向延长形成的固定型筒体,它在作为向着吸嘴110面的上面使开口面形成上下开口。
吸入风道135中包含有:相邻的两面开放的风道外壳136;遮住风道外壳136的一面,并在与风道外壳136之间形成开口面的风道盖137。
吸入风道135的一部分位于送风流道部,其余部分位于电装室13的前方,在位于电装室13前方的部分设置有用于结合连接软管170的软管连接部138。
此外,如图4所示,遮蔽构件150与吸入风道135一同在吸入风道135的内部形成封闭的吸入流道133。它在吸入风道135的开口面中除了吸入风道135的排出部115以外遮住其余所有部分,它的一侧开口形成有用于贯通吸嘴110的排出部115的贯通部151。
遮蔽构件150可通过粘接剂等结合装置直接固定于吸嘴110,或是可通过另外的固定构件155固定于吸嘴110。下面,以通过固定构件155进行固定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固定构件155用于与吸嘴110进行结合,并防止遮蔽构件150脱离,在与吸嘴110进行结合时,它将位于遮蔽构件150的内侧空间,并使遮蔽构件150的一部分位于与吸嘴110之间的位置,从而可通过吸嘴110和固定构件155约束遮蔽构件150。
固定构件155中形成有用于贯通吸嘴110的排出部115的开口部156。
连接软管170用于引导通过吸入风道组件130的异物质和空气,如图5及图6所示,其一端连接于吸入风道组件130特别是吸入风道135的连接软管连接部138,另一端则连接于离心分离器180,其整体上位于电装室13中而不是送风流道部。
离心分离器180连接有吸入引导装置100特别是连接软管170。
离心分离器180大体上由气旋器本体182和吸排出器190及集尘筒200构成。
图8是图5至图7中图示出的离心分离器的纵截面图;图9是图5至图7中图示出的离心分离器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
如图7至图9所示,气旋器本体182包括有:用于吸入空气和异物质的吸入口183;用于排出与异物质分离的空气的空气排出口184;用于排出与空气分离的异物质的异物质排出口185。由此,利用气旋原理将吸入到吸入口183的空气和异物质进行分离后,通过空气排出口184排出空气,并通过异物质排出口185排出异物质。
在气旋器本体182中,吸入口183形成于其外围部,空气排出口184形成于其上部,异物质排出口185形成于其下部。气旋器本体182中包括有:使空气和异物质旋回流动并进行分离的圆筒部186,其内壁面以切线方向形成有吸入口183;结合于圆筒部186的上部,并形成有空气排出口184的上部本体187;结合于圆筒部186的下部,并形成有异物质排出口185的下部本体188。
气旋器本体182通过螺钉等结合构件结合于机架10上,特别是电装室13中,并使圆筒部186位于电装室13中。
吸入口183由在圆筒部186在水平方向凸出形成的管构成,它的一端与圆筒部186的内部连通,而另一端位于圆筒部186的外部。在吸入口183中,圆筒部186的外部凸出的部分中将插入吸入引导装置100的连接软管170,并与连接软管170进行结合。
空气排出口184为在圆筒部186的内侧空间凸出有用于空气吸入的圆管部。为了防止吸入口183吸入的空气和异物质中的一部分直接吸入到空气排出口184而不在圆筒部186的内部旋回,圆管部的下端以低于吸入口183的高度凸出形成。
为了使集尘筒200可在前向进行拆装,异物质排出口185由向前方凸出的管部构成。
气旋器本体182中安装有垫圈189,垫圈189用于缓冲异物质排出口185结合集尘筒200时的冲击,并紧贴集尘筒200的异物质吸入部。
吸排出器190用于向气旋器本体182及吸入引导装置100产生吸入力,其包括有:清扫风扇电机191;通过清扫风扇电机191进行旋转的清扫风扇192;与清扫风扇电机191结合,并围住清扫风扇192的清扫风扇壳体193、194。
清扫风扇192可旋转设置于清扫风扇壳体193、194中,并由涡流风扇构成。
清扫风扇壳体193、194与气旋器本体182的空气排出口184连通。
吸排出器190设置于电装室13中,清扫风扇电机191和清扫风扇壳体193、194中的至少一个将通过螺钉等结合构件安装于机架10特别是电装室13中。
清扫风扇壳体193、194包括有:贯通清扫风扇电机191旋转轴的第1本体193;与第1本体193结合,并在与第1本体193之间形成送风流道的第2本体194。在第1、2本体193、194中,面对清扫风扇192的吸入面的本体中一体形成有将空气及异物质引导到清扫风扇192的导流孔195。
清扫风扇壳体193、194结合于气旋器本体182的上侧,并使导流孔195与气旋器本体182的空气排出口184进行连通。
为了提高风扇电机52的散热性能,清扫风扇壳体193、194的用于排出空气的排出部196面向风扇电机52侧开口形成。
集尘筒200是用于汇集气旋器本体182中排出异物质的异物质收集器,它可拆装设置于气旋器本体182上,并与异物质排出口185进行连通。
集尘筒200包括有:一面开放的集尘筒体201;结合于集尘筒体201,并用于遮住集尘筒体201开放面的集尘筒盖202。
集尘筒200形成有异物质吸入部203,异物质吸入部203用于吸入气旋器本体182异物质排出口185中排出的异物质。
集尘筒200具有在下部堆积异物质的结构,异物质吸入部203将形成于集尘筒200的上部。
集尘筒200的筒体201的上面开放,异物质吸入部203形成于筒体201上,筒盖202遮住筒体201的上面。
在集尘筒200的背面部形成有风道形状的异物质吸入部203,异物质吸入部203将紧贴于气旋器本体182特别是垫圈189。
为了使用户等容易握住集尘筒200,集尘筒200中向前方凸出形成有把手204。
下面,将对如上所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主印刷电路板72中将通过壁挂式空调器中安装的控制面板或远程操作壁挂式空调器的远程遥控器输入过滤器清扫命令,或是壁挂式空调器的操作条件为过滤器清扫条件时,将周期性的向清扫印刷电路板74输出清扫过滤器的信号。
当输入清扫过滤器的信号时,清扫印刷电路板74在驱动吸嘴移动用电机121的同时,输出用于驱动清扫风扇电机191的控制信号,从而使吸嘴移动用电机121和清扫风扇电机191进行驱动。
当吸嘴移动用电机121进行驱动时,驱动齿轮122进行旋转,从动齿轮125、126通过驱动齿轮123进行旋转,并随着固定齿轮124移动,吸嘴110将沿着过滤器80与固定齿轮124的长度方向平行移动,从而将从过滤器框架90的左、右中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此时,过滤器80中的异物质将通过刷子113与过滤器80分离。
当吸嘴110从过滤器框架90的左、右中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时,吸嘴移动用电机121进行逆驱动,使其旋转轴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吸嘴110将从过滤器框架90的左、右中的另一端向一端返回移动。
此外,在吸嘴110进行移动和与此对应的异物质分离操作的同时,清扫风扇192将通过清扫风扇电机191的驱动进行旋转,气旋器本体182的内部和连接软管170的内部、吸入风道135的内部、吸嘴110中将有清扫风扇192的吸入力作用。
当有吸入力作用时,从过滤器80上分离的异物质将与空气一同依次通过吸嘴110、吸入风道135和连接软管170,在通过气旋器本体182的吸入口183流入到气旋器本体的圆筒部186的内壁面,并沿着其内壁面旋回流动,同时,在旋回流动于气旋器本体182的圆筒部186内壁面时,利用气旋原理进行离心分离。
与异物质分离的空气在流动到气旋器本体182的圆筒部186中央空间后,将通过空气排出口184吸入到吸排出器190的清扫风扇壳体193、194的内部,随后将通过清扫风扇壳体193、194的排出部196向电装室13特别是风扇电机52的周围吹送。
同时,与空气分离的异物质将掉落到气旋器本体182的下侧,并将通过异物质排出口185排出到集尘筒200,由此,集尘筒200的内部将汇集异物质。
此外,随着过滤器的清扫操作反复进行,集尘筒200的内部将逐渐堆积有异物质,当用户掀开前面板26并握住把手204向前方拉出时,集尘筒200的异物质吸入部203将远离气旋器本体182并分离,从而使集尘筒200通过集尘筒出入口24向前方拉出。
随后,将筒盖202从筒体201上分离,取出或扫除筒体201内的异物质并清空其内部后,用筒盖202盖在筒体201的上面,并使筒盖202和筒体201结合。
随后,将使结合的集尘筒200置于前面框架20的集尘筒出入口24前方后插入到集尘筒出入口24,将集尘筒200向后方推移,并向本体2的内部较深插入,此时,集尘筒200的异物质吸入部203将紧贴于气旋器本体182上。
最后,将前面框架20前面的前面板26向下转动,前面板26将遮住前面开口部5的前方和集尘筒出入口24的前方,并将结束集尘筒200的清扫作业。
Claims (9)
1、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部分:机架;设置于机架的前方,与机架之间形成空间,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的吸入单元;安装于吸入单元和机架中的一侧,并形成有空气排出口的排出单元;设置于吸入单元与机架之间的空间中,并用于过滤空气中异物质的过滤器;用于引导过滤器的异物质与空气一同吸入的吸入引导装置;使吸入引导装置产生吸入力,并使吸入引导装置吸入的异物质和空气沿着圆筒部的内壁面回旋流动并进行分离,从而排出空气并汇集异物质的离心分离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入装置中包括:沿着过滤器进行移动的吸嘴;与可移动吸嘴连通的吸入风道;连接吸入风道和离心分离器的连接软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入风道安装在过滤器框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分离器包括:具有在圆筒部内壁面沿切线方向形成的吸入空气和异物质吸入口、排出与异物质分离的空气的空气排出口以及排出与空气分离的异物质的异物质排出口的气旋器本体;用于使气旋器本体产生吸入力的吸排出器;用于汇集气旋器本体异物质排出口排出的异物质的集尘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有设置可旋转风扇的送风流道部以及安装风扇电机的电装室,气旋器本体和吸排出器位于电装室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筒与气旋器本体的异物质排出口连通,可在气旋器本体上进行拆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单元在电装室的前方形成,设置用于集尘筒取放的集尘筒出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排出器包括:与空气排出口连通的安装清扫风扇壳体,可旋转设置于清扫风扇壳体的清扫风扇,用于旋转清扫风扇的清扫风扇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风扇壳体上,向风扇电机一侧开口形成有用于排出空气的排出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531151A CN101581476B (zh) | 2008-05-13 | 2008-05-13 | 壁挂式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531151A CN101581476B (zh) | 2008-05-13 | 2008-05-13 | 壁挂式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81476A true CN101581476A (zh) | 2009-11-18 |
CN101581476B CN101581476B (zh) | 2013-03-27 |
Family
ID=41363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531151A Active CN101581476B (zh) | 2008-05-13 | 2008-05-13 | 壁挂式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81476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59106A (zh) * | 2017-12-26 | 2019-07-02 | 航宇智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系统 |
CN112292570A (zh) * | 2018-06-13 | 2021-01-29 | 夏普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6848A (zh) * | 2002-05-09 | 2003-11-1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空气过滤器及使用它的送风装置 |
CN1566778A (zh) * | 2003-06-24 | 2005-01-19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控制盒 |
CN1566788A (zh) * | 2003-06-24 | 2005-01-19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空调机的集尘器支架结构 |
KR100572822B1 (ko) * | 2004-12-23 | 2006-04-26 | 최문창 | 공기냉동사이클 |
KR20070003493A (ko) * | 2005-06-30 | 2007-01-05 | 후루타 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원심식 가습장치 |
JP2007085661A (ja) * | 2005-09-22 | 2007-04-0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JP2007212118A (ja) * | 2006-02-08 | 2007-08-23 | Makoto Fukada | 冷感度を高めた水冷式冷風扇 |
-
2008
- 2008-05-13 CN CN2008100531151A patent/CN1015814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6848A (zh) * | 2002-05-09 | 2003-11-1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空气过滤器及使用它的送风装置 |
CN1566778A (zh) * | 2003-06-24 | 2005-01-19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控制盒 |
CN1566788A (zh) * | 2003-06-24 | 2005-01-19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空调机的集尘器支架结构 |
KR100572822B1 (ko) * | 2004-12-23 | 2006-04-26 | 최문창 | 공기냉동사이클 |
KR20070003493A (ko) * | 2005-06-30 | 2007-01-05 | 후루타 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원심식 가습장치 |
JP2007085661A (ja) * | 2005-09-22 | 2007-04-0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JP2007212118A (ja) * | 2006-02-08 | 2007-08-23 | Makoto Fukada | 冷感度を高めた水冷式冷風扇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59106A (zh) * | 2017-12-26 | 2019-07-02 | 航宇智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系统 |
CN112292570A (zh) * | 2018-06-13 | 2021-01-29 | 夏普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81476B (zh) | 2013-03-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70986A (zh) | 空调滤网的除尘方法和装置以及带滤网除尘装置的空调器 | |
CN101576286A (zh) | 空调器 | |
EP2181293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101576287B (zh) | 空调器 | |
KR20090022093A (ko) | 공기조화기 | |
KR101392313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01581476B (zh) | 壁挂式空调器 | |
KR20090022106A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10801176A (zh) | 一种吸尘器 | |
CN101581471A (zh) | 空调器 | |
KR20090022103A (ko) | 공기조화기 | |
KR20090022105A (ko) | 벽걸이형 공기조화기 | |
WO2009028765A2 (en) | Air conditioner | |
KR101300921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01581468A (zh) | 空调器 | |
CN101311635B (zh) | 空调 | |
KR101362317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216159251U (zh) | 一种空气净化器 | |
JP4698276B2 (ja) | 空気清浄機 | |
CN100374786C (zh) | 空气净化器 | |
CN222634646U (zh) | 油烟机 | |
CN101684955A (zh) | 空调器 | |
CN100455916C (zh) | 空调器 | |
CN100382849C (zh) | 空气净化器的通道构造 | |
CN101581467A (zh) | 空气调节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