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0052A - 门把手和锁定系统 - Google Patents
门把手和锁定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80052A CN101580052A CNA2009101352736A CN200910135273A CN101580052A CN 101580052 A CN101580052 A CN 101580052A CN A2009101352736 A CNA2009101352736 A CN A2009101352736A CN 200910135273 A CN200910135273 A CN 200910135273A CN 101580052 A CN101580052 A CN 1015800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ip handle
- power pack
- door
- indicating section
- antenn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6—Detection of handle operation; Detection of a user approaching a handle; Electrical switching actions performed by door handles
- E05B81/78—Detection of handle operation; Detection of a user approaching a handle; Electrical switching actions performed by door handles as part of a hands-free locking or unlocking operat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10—Illuminating devices on or for locks or keys;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lock parts; Indicator lights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944—Details of 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1/00—Locks with visible indication as to whether the lock is locked or unlocked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 - G07C9/38
- G07C2209/6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174 - G07C9/00944
- G07C2209/62—Comprising means for indicating the status of the lock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 - G07C9/38
- G07C2209/6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174 - G07C9/00944
- G07C2209/63—Comprising locat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data carrier, i.e. within the vehicle or within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vehicle
- G07C2209/65—Comprising locat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data carrier, i.e. within the vehicle or within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vehicle using means for sensing the user's ha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门把手和锁定系统。用于打开和关闭门(2)的门把手(1)包括:发射天线(19),其向用户携带的便携式装置(5)发射通信信号;指示部分(10),其以可见光在视觉上向用户指示门(2)的状态,包括门(2)的锁定和解锁状态;以及第一供电部分(11a),其电磁耦合到发射天线(19)并响应于通信信号的发射向指示部分(10)供应电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门上提供的用于开门和关门的门把手。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该门把手的锁定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的锁定系统(智能入口系统)在乘坐者携带的便携式装置与车辆上提供的主装置之间执行通信,识别该便携式装置,并对车辆的门(其在下文中将被称为车门)进行自动锁定和解锁。在该锁定系统中,由于对与识别出便携式装置之后解锁车门相关的安全性考虑,当检测到乘坐者对门把手的操作时,比如,当检测到乘坐者接触在车门上提供的门把手时,车门才可以被解锁。在这种情况下,可向乘坐者通知对便携式装置的识别结果(即,在识别出便携式装置之后,车门是否处于等待乘坐者的操作输入(等待解锁车门的命令)的状态)。例如,当未识别出便携式装置且乘坐者接触门把手时,车门不会被解锁。因此,乘坐者需要通过遥控器或机械钥匙对车门进行解锁,锁定系统可能变得不方便。此外,当车门被锁定时,乘坐者在每次锁定操作时都需要检查车门是否被锁定。因此,锁定系统可能变得不方便。因而,当未向乘坐者通知车门的锁定或解锁状态以及便携式装置的识别状态时,锁定系统可能变得不方便。
JP2004-108059A(其在下文中将被称为参考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门把手。根据参考文献1的门把手包括指示器,且所述门把手指示锁定确认期限。所述指示器设置在门把手上或门把手附近,并且由发光二极管(LED)形成。此外,根据JP2007-254993A(其在下文中将被称为参考文献2),以无线方式对嵌入门把手的LED进行供电。
参考文献2中公开的用于车辆的门把手省略了用于向LED供应电源的配线。因此,可在不修改已知门把手的配线的情况下添加充当指示部分的LED。然而,必需在门板和门把手上分别提供功率发射部分和功率接收部分以用于无线供电。因此,整个系统的尺寸将增大。
因此,需要一种门把手,其中能够以简单的配置向设置在门上的指示部分供电,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控制来指示门把手的状态。此外,需要一种具有上述门把手的锁定系统。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打开和关闭门的门把手包括:发射天线,其向用户携带的便携式装置发射通信信号;指示部分,其以可见光在视觉上向用户指示门的状态,包括门的锁定和解锁状态;以及第一供电部分,其电磁耦合到发射天线,并响应于通信信号的发射而向指示部分供应电力。
因此,仅通过发射通信信号来在门把手上提供指示部分,而无需额外地提供用于向指示部分供应电力的配线。因此,以简单的结构向设置在门把手上的指示部分供应电力。此外,向指示部分供应的电力由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便携式装置的通信信号产生,且指示部分通过所述电力以可见光在视觉上指示门的状态。因此,门的状态通过指示部分来指示,而无需额外地提供用于控制所述指示部分的控制部分。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把手通过简单控制来指示门把手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打开和关闭门的门把手包括:操作检测部分,其检测用户关于门把手的操作;指示部分,其以可见光在视觉上向用户指示门的状态,包括门的锁定和解锁状态;以及供电部分,其电磁耦合到以交流电进行驱动的操作检测部分,并根据操作检测部分的驱动向指示部分供应电力。
因此,仅通过发射通信信号来在门把手上提供指示部分,而无需额外地提供用于向指示部分供应电力的配线。因此,以简单的结构向设置在门把手上的指示部分供应电力。此外,根据以交流电进行驱动的操作检测部分的驱动来产生向指示部分供应的电力,且指示部分通过所述电力以可见光在视觉上指示门的状态。因此,门的状态可通过指示部分来指示,而无需额外地提供用于控制所述指示部分的控制部分。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门把手可通过简单控制来指示门把手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述门把手还包括:操作检测部分,其检测用户对门把手的操作;以及第二供电部分,其电磁耦合到以交流电进行驱动的操作检测部分,并根据操作检测部分的驱动向指示部分供应电力。
因此,仅通过发射通信信号来在门把手上提供指示部分,而无需额外地提供用于向指示部分供应电力的配线。因此,以简单的结构向设置在门把手上的指示部分供应电力。此外,向指示部分供应的电力由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便携式装置的通信信号产生,且所述指示部分通过电力以可见光在视觉上指示门的状态。此外,根据以交流电进行驱动的操作检测部分的驱动来产生向指示部分供应的电力,且所述指示部分通过电力以可见光在视觉上指示门的状态。因此,仅通过以交流电驱动操作检测部分而通过所述指示部分来指示门的状态,无需额外地提供用于控制所述指示部分的控制部分。此外,在不同的时间对发射天线和操作检测部分执行不同的控制。因此,基于来自发射天线的通信信号的发射以及操作检测部分的驱动,执行不同的指示。所述不同的指示不是通过额外的控制部分来控制的,而是基于对发射天线和操作检测部分的已知控制来控制的。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门把手通过简单控制来指示门把手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指示部分包括:以来自第一供电部分的电力进行供电的第一指示部分和以来自第二供电部分的电力进行供电的第二指示部分。
因此,如前述,在不同的时刻对发射天线和操作检测部分执行不同的控制。因此,基于来自发射天线的通信信号的发射和操作检测部分的驱动,执行不同的指示。当所述供电部分包括以来自第一供电部分的电力进行供电的第一指示部分和以来自第二供电部分的电力进行供电的第二指示部分时,可清楚地辨别不同的指示。因而,可改善乘坐者的可视性,且可成功地指示门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操作检测部分包括具有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所述静电电容传感器设置在门把手上并以交流电进行驱动。
因此,即使当乘坐者不接触门把手时,静电电容传感器也可成功地检测乘坐者对门把手的操作。此外,静电电容传感器可以容易地应用于门把手。因此,静电电容传感器成功地充当操作检测部分,以便以简单的结构向设置在门把手上的指示部分供应电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述发射天线包括通过将线形导体缠绕在棒形软铁氧体芯周围而形成的棒形天线。操作检测部分包括具有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所述静电电容传感器设置在门把手上并以交流电进行驱动。第一供电部分包括第一供电电路,所述第一供电电路具有电磁耦合到发射天线的第一连接线圈。第二供电部分包括第二供电电路,所述第二供电电路具有电磁耦合到传感器电极的第二连接线圈。指示部分包括通过以来自第一供电部分和第二供电部分的电力进行供电而发光的发光元件。并且,其中,所述门把手还包括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具有:天线插入部分,其在所述棒形天线的末端部分容纳和保持芯;电极插入部分,其在传感器电极的末端部分容纳和保持传感器电极;以及基板,其上安装有所述第一供电部分和所述第二供电部分的电路。第一连接线圈螺旋形地缠绕在插入天线插入部分的芯的周围,并且第二连接线圈的一端面对插入电极插入部分的传感器电极。所述发光元件、天线插入部分、电极插入部分、第一连接线圈、第二连接线圈和基板通过树脂模而一体地形成。
因此,发光模块充当用于保持发射天线和传感器电极的保持构件。第一和第二供电部分与充当保持构件的发光模块一体地设置。因此,仅通过将发射天线和传感器电极保持在发光模块中,借助于发射天线和传感器电极来产生电力。此外,以来自第一和第二供电部分的电力被供电的发光元件与发光模块一体地设置。因此,用于向各个发光元件供应电力的配线容纳于所述发光模块中,而不单独提供用于向各个发光元件供应电力的配线。因而,可防止配线随着年月老化,并可保证防水性。因此,提高了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供电部分和指示部分的门把手的可靠性。此外,因为仅通过向已知的门把手添加一个部件来提供所述指示部分,因此防止了产品成本和制造成本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锁定系统,用于向用户携带的便携式装置发射通信信号,接收来自便携式装置的接收信号,基于所述接收信号中所包括的标识数据来识别便携式装置,在识别出便携式装置之后基于用户对门的操作而对门进行解锁,并在持有便携式装置的用户处于门的外部时基于预定条件对门进行锁定,所述锁定系统包括:发射天线,其向便携式装置发射信号;指示部分,其以可见光在视觉上向用户指示门的状态,包括门的锁定和解锁状态;供电部分,其电磁耦合到发射天线并根据所述通信信号的操作向指示部分供应电力;以及系统控制部分,其通过根据门的状态改变所述通信信号的载波的持续时间,经由发射天线发射通信信号并经由指示部分指示门的状态。
因此,在门把手上提供指示部分,而无需额外地提供用于向指示部分供应电力的配线。因此,以简单的结构向设置在门把手上的指示部分供应电力。此外,向指示部分供应的电力由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便携式装置的通信信号产生,且指示部分通过电力以可见光在视觉上指示门的状态。因此,仅通过发射通信信号,经由指示部分指示门的状态,而无需额外地向系统控制部分提供用于对指示部分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分。此外,通过改变通信信号的载波的持续时间,系统控制部分可根据门的状态有效地执行所述指示。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仅通过改变通信信号的载波的持续时间来指示门的状态,而无需额外地提供用于对指示部分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分。因此,可容易地提供多种指示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述门把手设置在车门上。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以上和另外的特征和特性将从以下参考附图考虑的详细说明中变得明显,在附图中:
图1为图示了配置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把手的车门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2为示意性地图示了锁定系统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3方门把手的侧视图;
图4为示意性地图示了指示部分和供电部分的配置的框图;
图5为发光模块的透视图;
图6为发光模块的横截面图;
图7为示意性地图示了指示序列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8为图示了指示部分的另一配置的框图;以及
图9为图示了指示序列的另一示例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提供对应用于锁定系统(智能入口系统)的用于车辆4的门把手1(门把手)的详细描述。在下文中,用于车辆4的门把手1将被称为门把手1。
[第一实施例]
下文将提供对锁定系统的描述。图1为图示了用于车辆4的门2(门)(其在下文中将被称为车门2)的示例的透视图,在车门2上提供有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门把手1。图2为示意性地图示了锁定系统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图3为图示了门把手1的把手体1a的侧视图。可通过锁定系统来控制车门的打开和关闭。然而,下文将描述不是控制车门2的打开和关闭而是控制车门2的锁定和解锁的系统,以作为用于解释性目的的示例。
如图1和3所示,门把手1由把手框支撑,所述把手框设置在车门2的门板3的内部。如图3所示,门把手1包括铰接部分1d和臂部分1e。铰接部分1d充当拉动门把手1时的支点。门把手1还包括把手体1a和把手帽1b。把手帽1b包括锁芯1c,所述锁芯1c用于通过乘坐者(用户)的手动操作对车门2进行机械锁定和解锁。门把手1的把手体1a的面对车门2(门板3)的表面形成凹面。因此,在门把手1的把手体1a与门板3之间产生可插入乘坐者的手的间隙。如图1所示,在面对把手体1a的门板3上可提供凹陷部分,从而使把手体1a的尺寸减小,且在门把手1与门板3之间充分产生插入乘坐者的手的间隙。
如图2所示,通过形成系统电子控制单元(ECU)41(系统控制部分)作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锁定系统的核心,来构成所述锁定系统。系统ECU 41应用于车辆4。通过微型计算机或电子电路来构成系统ECU 41。当持有便携式装置5的乘坐者(驾驶员)接近车辆4时,系统ECU 41将便携式装置5识别为对应于车辆4的便携式装置5或不对应于车辆4的便携式装置5。当系统ECU 41将便携式装置5识别为对应于车辆4的便携式装置5时,系统ECU 41通过门电子控制单元(ECU)31在预定条件下驱动锁定致动器32,由此对车门2进行解锁。锁定致动器32为马达或螺线管,其基于电信号来致动车门2的锁定机构。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预定条件为预定的活动操作被施加到门把手1。例如,预定的活动操作包括乘坐者接触门把手1以及乘坐者拉动门把手1。通过操作检测部分12检测预定的活动操作,并借助于电配线8、经由车辆外部接口33将所述预定的活动操作发射到系统ECU 41,其中所述车辆外部接口33设置在门板3的内部。根据第一实施例,操作检测部分12为静电电容传感器(在下文中描述)。下文将顺序地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锁定系统的解锁控制控制的示例。
当车辆4被锁定并停放时,系统ECU 41通过设置在门板3内部的车辆外部接口33、电配线8以及设置在门把手1内部的第一发射天线19(发射天线)向设置在车辆4外部的便携式装置5发射请求信号(通信信号)。第一发射天线19例如为通过将谐振线圈19a(导体)缠绕在芯19a周围而构成的软铁氧体棒形天线(参看图4)。车辆外部接口33包括第一发射电路34,比如振荡电路和调制电路,以通过第一发射电路34发射请求信号。通过约130kHz的低频(LF)带载波、以预定时间间隔间歇地发射请求信号。在每次间歇地发射请求信号时,在预定的持续时间内发射载波。
当便携式装置5进入请求信号可到达的范围(即,车辆4附近的预定范围)时,便携式装置5的控制部分51经由第一接收天线52和第一接收电路53接收请求信号。随后,便携式装置5经由第二发射电路54和第二发射天线55发射对所述请求信号的响应信号。当便携式装置5发射响应信号时,便携式装置5在所述响应信号中包括ID代码(标识数据)。通过约300MHz的超高频(UHF)带的载波来发射所述响应信号。
便携式装置5还充当遥控器,通过所述遥控器,根据乘坐者的按钮操作对车门2的锁定和解锁进行远程控制。当便携式装置5充当遥控器时,通过UHF带的载波来发射锁定和解锁请求信号。通过例如设置在车辆4内部的门镜处的第二接收天线43接收从便携式装置5发射出的响应信号以及锁定和解锁请求信号,随后经由设置在车辆4内部的第二接收电路42将这些信号发射到系统ECU 41。系统ECU 41基于来自便携式装置5的锁定和解锁请求信号以及响应信号中所包括的ID代码,执行对便携式装置5的识别。
当接收到的ID代码与预定ID代码匹配时,系统ECU 41将发射响应信号或锁定和解锁请求信号的便携式装置5识别为对应于车辆4的便携式装置5。当系统ECU 41基于锁定和解锁请求信号识别出便携式装置5时,系统ECU 41驱动锁定致动器32以对车门2进行锁定和解锁。当系统ECU41基于对请求信号的响应信号识别出便携式装置5时,系统ECU 41处于等待对车门2进行解锁的命令的状态(即,系统ECU 41等待乘坐者的操作输入)。
对车门2进行解锁的命令(即,乘坐者的操作输入)的示例为乘坐者对门把手1进行活动操作,从而使乘坐者抓住门把手1。当具有便携式装置5的乘坐者接近车辆4并接触门把手1时,通过设置于门把手上1上的操作检测部分12来检测乘坐者的活动操作。经由车辆外部接口33将操作检测部分12的检测结果发射到系统ECU 41。系统ECU 41经由门ECU 31驱动锁定致动器32以对车门2进行解锁。或者,操作检测部分12的检测结果可以直接被发射到门ECU 31。更具体地说,系统ECU 41可向门ECU31发送命令以等待车门2的解锁,且门ECU 31处于等待对车门2进行解锁的命令(即,门ECU 31等待乘坐者的操作输入)的状态。当操作检测部分12的检测结果被发射到处于等待状态的门ECU 31时,门ECU 31驱动锁定致动器32以对车门2进行解锁。
上文描述了在解锁时的控制。在锁定时可执行类似的控制。系统被配置为在持有便携式装置5的乘坐者离开车辆4并执行预定的活动操作比如接触门把手1等时锁定车门2。根据实施例,当乘坐者离开车辆4且随后推动锁定开关14时,锁定车门2。对锁定开关14的操作信号经由电配线8和车辆外部接口33被发射到系统ECU 41。系统ECU 41经由门ECU 31控制锁定致动器32以锁定车门2。
已知的锁定系统不是基于乘坐者的活动操作,而是基于便携式装置5与车辆4之间的距离的确定,根据便携式装置5的响应信号的强度和便携式装置5接收到的请求信号的强度来控制车门的锁定和解锁。尽管可应用此类锁定系统,但是在第一实施例中,作为示例,下文将描述基于乘坐者的活动操作的锁定系统。
当车门2处于锁定状态且系统ECU 41处于在要解锁时等待乘坐者的操作输入的状态时,向乘坐者通知车门2的状态。根据第一实施例,指示部分10设置在门把手1上。指示部分10通过可见光在视觉上向乘坐者指示车门2的状态。图4为示意性地图示了具有指示部分10的门把手1的配置(即,指示部分10和供电部分11(在下文中描述)的配置)的框图。指示部分10包括发光部分13。发光部分13由红色、蓝色或黄色发光二极管(LED)等构成,其充当用于输出可见光波长的光的发光元件。当供电部分11向发光部分13(指示部分10)提供电力时,发光部分13(指示部分10)发光。
如上所述,第一发射天线19为通过将谐振线圈19b缠绕在芯19a周围而构成的棒形天线。谐振线圈19b为线形导体。芯19a形成为棒形且为软铁氧体。操作检测部分12为具有传感器电极12a的电容传感器。由设置在车辆外部接口33上的传感器控制电路35以交流电(AC)驱动传感器电极12a。例如,传感器控制电路35向传感器电极12a施加交流电,并通过已知的开关电容器控制等检测传感器电极12a的静电电容。当乘坐者操作门把手1时,传感器电极12a的静电电容发生变化。传感器控制电路35向系统ECU 41和门ECU 31输出检测到的静电电容、操作时间与非操作时间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差、以及基于静电电容的变化等检测到的操作结果。
根据第一实施例,供电部分11包括第一供电部分11a和第二供电部分11b,其中每个供电部分均向指示部分13供应电力。第一供电部分11a电磁耦合到第一发射天线19,并根据请求信号(通信信号)的发射向指示部分10供应电力。第二供电部分11b电磁耦合到传感器电极12a(操作检测部分12),并根据操作检测部分12的驱动向指示部分10供应电力。
供电部分11包括连接线圈21、调谐电容器22以及整流二极管23。调谐电路(第一供电电路、第二供电电路)由各个连接线圈21和调谐电容器22构成。如图4所示,第一供电部分11a和第二供电部分11b的配置类似。因此,在第一供电部分11a和第二供电部分11b中以相同的参考数字示出类似的部件。然而,根据电磁耦合方(electromagnetic couplingpartner)来选择性地确定连接线圈21、调谐电容器22和整流二极管23中每一个器件的变量,并且所述变量并不总是相同的值。通过供电部分11产生直流电源的原理是已知的。因此,不提供对该原理的详细描述。
下文将描述将供电部分11和指示部分10装配到门把手1上的方式。供电部分11和指示部分10一体地提供在发光模块60上并装配在门把手1的内部。图5为图示了发光模块60的透视图。图6为图示了发光模块60的横截面图。
发光模块60由供电部分11和充当发光部分13的LED(发光元件)构成,供电部分11和LED各自被密封并通过树脂模65保持在发光模块60的内部。如图5所示,发光模块60包括天线插入部分61。天线插入部分61呈凹槽形以在第一发射天线19的末端部分容纳和保持芯19a。第一供电部分11a的第一连接线圈21a被密封并保持在天线插入部分61的侧壁63的内部。第一连接线圈21a缠绕在芯19a的周围,且第一发射天线19被保持在天线插入部分61上。
发光模块60还包括电极插入部分62。电极插入部分62在操作检测部分12的传感器电极12a的末端部分容纳并保持传感器电极12a。第二供电部分11b的第二连接线圈21b的一个末端部分面对传感器电极12b。第二连接线圈21被密封并保持在电极插入部分62的侧壁的内部。如图3中所示,传感器电极12a设置在门把手1的内部,尽可能靠近门把手1的面对门板的一侧,从而精确地检测乘坐者的手和门把手1之间的静电电容。因此,用于容纳传感器电极12a的电极插入部分62的面对门板3的侧壁的厚度(即,图5中的发光模块60的下部)很薄。在图5和6所示的示例中,电极插入部分62包括面对门板3的侧壁。然而,可以不提供电极插入部分62的面对门板3的侧壁,电极插入部分62可以仅包括三个侧壁。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发光模块60与把手体1a一起对传感器电极12a进行固定。
基板20被密封并保持在发光模块60的中间部分。第一和第二供电部分11a和11b的调谐电容器22和整流二极管23安装在基板20上。此外,第一和第二连接线圈21a和21b的端子安装在基板20上。因而,供电部分11配置在基板20上。此外,充当发光部分13的LED安装在基板20上。由第一和第二供电部分11a和11b通过安装在基板20上的配线向发光部分13提供电力,从而使发光部分13发光。光扩散部分64一体地设置在发光模块60上。光扩散部分64扩散通过充当发光部分13的LED发出的光。发光模块60设置在门把手1上,使得光扩散部分64暴露于门把手1的外部。光扩散部分64充当门把手1上的光装饰部分1f(指示部分10)。
如上所述,发光模块60由第一和第二连接线圈21a和21b、其上安装有第一和第二供电部分11a和11b的电路的基板20以及发光部分13形成,通过树脂模65使它们各自一体地设置在发光模块60上。
下文将参照图7来描述通过使用门把手1来指示车门2的状态的序列,其中门把手1的配置如上所述。如上所述,当停放车辆4时(即,在乘坐者走出车辆4且车门2处于锁定状态之后),以预定的时间间隔从第一发射天线19间歇地发射请求信号。在间歇发射的请求信号的每次发射时,将载波发射预定的持续时间。通过约130kHz的LF带的载波来发射请求信号。请求信号的每次发射的持续时间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时间帧T1。
在从第一发射天线19发射无线电波(载波)的时间帧T1期间,第一供电部分11a的第一连接线圈21a磁耦合到第一发射天线19以产生电力。因而,以第一供电部分11a提供的电力对发光部分13进行供电。因为请求信号间歇地被发射,所以发光部分13间歇地发光。由此,通知乘坐者锁定系统正常运行。
接收到请求信号的便携式装置5发射响应信号。系统ECU 41基于所述响应信号执行对便携式装置5的识别。当对便携式装置5的识别在图7所示的时间t1结束时,操作检测部分12处于等待操作输入的状态,且传感器电极12a由交流电驱动。第二供电部分11b的第二连接线圈21b电磁耦合到传感器电极12a以产生电力。因而,以来自第二供电部分11b的电力对发光部分13进行供电。因为传感器电极12b受交流电驱动直到操作输入,所以发光部分13连续地发光。由此,通知乘坐者便携式装置5被识别为对应于车辆4的便携式装置5,且当乘坐者的手接近门把手1时门把手1被解锁。
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一发射天线19在时间t1之后继续发射请求信号。此外,在时间t1之后,便携式装置5继续对请求信号发射响应信号。换句话说,系统ECU 41继续确定便携式装置5继续处于预定范围内。如果持有便携式装置5的乘坐者接近接近车辆4但无意进入车辆4并离开车辆4,且如果系统ECU 41继续处于等待操作输入的状态,则允许通过第三方进行解锁。根据第一实施例,系统ECU 41继续对便携式装置5的识别以防止通过第三方进行解锁并确保安全。然而,可在时间t1之后停止请求信号的发射。在这种情况下,当在预定时间内未输入操作输入时可取消对便携式装置5的识别并且可停止驱动传感器电极12a,以确保安全。
当在图7所示的时间t2检测到乘坐者的操作输入时,解锁车门2并停止对传感器电极12a的驱动。因而,第二供电部分11b停止产生电力,且发光部分13处于关断状态。此外,通过乘坐者的操作输入对车门2进行解锁。因此,第一发射天线19不发射请求信号,且第一供电部分11b停止产生电力。因而,发光部分13不连续发光,并且处于关断状态。
当乘坐者走出车辆4且车门2锁定时,第一发射天线19开始发射请求信号。第一供电部分11a的第一连接线圈21a电磁耦合到第一发射天线19以向发光部分13供应电力。请求信号间歇地被发射,并且发光部分13间歇地发光。由此,通知乘坐者锁定系统正常运行且车门2锁定。
当便携式装置6在时间t3之后对来自第一发射天线19的请求信号做出响应时,可在例如图7所示的时间t4立即满足对便携式装置5进行识别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中的虚线所示,传感器电极12a可从时间t4到时间t6被驱动。当传感器电极12a被驱动时,第二供电部分11b向发光部分13供应电力,且发光部分13连续地发光。通过发光部分13的连续发光,再次通知乘坐者锁定系统正常运行并且车门2锁定。当持有便携式装置5的乘坐者离开请求信号所到达的范围时,或当预定时间帧T4在时间t6逝去时,停止驱动传感器电极12a。
根据第一实施例,描述了当通过与第一发射天线19的电磁耦合对发光部分13进行供电时发光部分13间歇地发光,且当通过与传感器电极12a的电磁耦合对发光部分13进行供电时发光部分13连续地发光的示例。然而,发光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提供上述示例以简化描述和理解,而不是限制本发明和本发明的实施例。即使当通过与第一发射天线19的电磁耦合而间歇地产生电力且发光部分13间歇地发光时,人眼也可能将所述光看作是连续发光。此外,即使当间歇地发射请求信号时,时间间隔可以很短且可能不会间歇地产生电力。此外,可以通过交流电间歇地驱动传感器电极12a,且可以通过与传感器电极12a的电磁耦合而使发光部分13间歇地发光。
如上所述,门把手1包括:第一发射天线19,其向乘坐者携带的便携式装置5发射请求信号(通信信号);操作检测部分12,其检测乘坐者对门把手1的操作;指示部分10,其通过可见光在视觉上向乘坐者指示车门2的状态车门2的状态,包括车门2的锁定和解锁状态;第一供电部分11a(11),其电磁耦合到第一发射天线19以根据通信信号的发射来向指示部分10供应电力;以及第二供电部分11b(11),其电磁耦合到由交流电驱动的操作检测部分12,以根据操作检测部分12的驱动来向指示部分10供应电力。因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门把手1根据请求信号的发射和操作检测部分12的驱动、经由指示部分10来指示车门2的状态,而无需额外地包括用于控制指示部分10的控制部分。
[第二实施例]
图8为示意性地图示了指示部分10的另一配置的框图。根据第一实施例,指示部分10包括一个发光部分13,所述发光部分13通过以来自第一和第二供电部分11a和11b的电力供电而发光。然而,如图8所示,指示部分10可包括具有第一发光部分13a(第一指示部分)和第二发光部分13b(第二指示部分)的发光部分13,其中第一发光部分13a以来自第一供电部分11a的电力供电,第二发光部分13b以来自第二供电部分11b的电力供电。第一和第二发光部分13a和13b可由不同颜色的LED构成以改善可视性。此外,当提供多个发光部分13(例如,提供两个发光部分13)时,可在发光模块60上一体地提供多个LED(发光元件)。
[第三实施例]
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供电部分11包括:第一供电部分11a,其电磁耦合到第一发射天线19;以及第二供电部分11b,其电磁耦合到传感器电极12a。然而,供电部分11可仅包括第一供电部分11a或第二供电部分11b中的任一个。下文将描述参照图9来描述供电部分11仅包括第一供电部分11a的供电部分11。将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描述。
如同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在时间t1前(即,在完成对携式装置5的识别之前)通过第一发射天线19发射请求信号。如同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用于每个请求信号的发射的载波持续时间为时间帧T1。根据第三实施例,通过调节第一供电部分11a(供电部分11)的电路常数和发光部分13的电路常数,配置发光部分13以使其不发光。换句话说,用于从发光部分13发出乘坐者可看到的光的电力不通过在时间帧T1期间发射的请求信号产生。或者,设定发光部分13的电路常数(例如,LED的串联电阻的值等),以使发光部分13不会以通过在时间帧T1期间发射的请求信号所产生的电力发出乘坐者可见的光。
如上所述,在时间t1结束对便携式装置5的识别之后,驱动操作检测部分12的传感器电极12a。经由第一发射天线19继续发射请求信号,同时以交流电对传感器电极12a进行驱动。然而,系统ECU 41将传感器电极12a被驱动时每个请求信号的发射的持续时间设定为长于时间帧T1的时间帧T2。设定第一供电部分11a的电路常数和发光部分13的电路常数,以使发光部分13通过在时间帧T2期间请求信号的发射所产生的电力来发光。因而,发光部分13间歇地发光,同时操作检测部分12的传感器电极12a以交流电被驱动。因而,在视觉上指示车门2的状态,同时驱动操作检测部分12而无需与传感器电极12a的电磁耦合。
当在时间t2检测到乘坐者对门把手1的操作时,停止发射请求信号,且发光部分13关断。当持有便携式装置5的乘坐者走出车辆4且车门2在时间t3锁定时,开始发射请求信号。因为便携式装置5处于车辆4的附近,所以在时间t4结束对便携式装置5的识别,且系统ECU 41处于等待操作输入的状态。在系统ECU 41处于等待操作输入的状态的同时,继续发射请求信号。因为每个请求信号的发射所需的时间帧T2被设定为长于时间帧T1,所以发光部分13间歇地发光,同时操作检测部分12的传感器电极12a被驱动。因而,在视觉上通知乘坐者车门2被锁定。
当持有便携式装置5的乘坐者离开请求信号所到达的范围且系统ECU 41在时间t5未接收到来自便携式装置5的响应信号时,停止驱动传感器电极12a。因而,系统ECU 41使载波的持续时间恢复到时间帧T1并发射请求信号。因此,发光部分13关断。或者,如图7所示,当预定时间帧T4在时间t6逝去时,停止驱动传感器电极12a。此外,系统ECU41可在时间t5或时间t6中较早的一个时间停止传感器电极12a的驱动,且载波的持续时间可恢复到时间帧T1。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系统ECU 41可在时间t5或时间t6中较早的一个时间停止传感器电极12a的驱动。
因而,当供电部分11仅包括第一供电部分11a时,成功地指示了车门2的状态。
[第四实施例]
下文将参照图9所示的指示模式2来描述供电部分11仅包括第二供电部分11b的示例。从第一发射天线19发射的请求信号的载波的持续时间可如同第一实施例一样为时间帧T1,或可如同第三实施例一样为变量。
如同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在时间t1之前(即,在完成对便携式装置5的识别之前)经由第一发射天线19发射请求信号。此时,传感器电极12a未被驱动,因此发光部分13不发光。如上所述,当在时间t1完成对便携式装置5的识别时,以交流电驱动操作检测部分12的传感器电极12a。第二供电部分11b(供电部分11)电磁耦合到传感器电极12a以产生电力。所产生的电力被供应到发光部分13,发光部分连续发光。因而,可在视觉上指示车门2的状态,同时驱动操作检测部分12,而无需通过与第一发射天线19的电磁耦合产生电力。
当在时间t2检测到乘坐者对门把手的操作时,停止驱动传感器电极12,且发光部分13关断。当持有便携式装置5的乘坐者走出车辆4且车门2在时间t3锁定时,开始发射请求信号。因为便携式装置5处于车辆4的附近,在时间t4结束对便携式装置5的识别,且系统ECU 41处于等待操作输入的状态。换句话说,以交流电驱动操作检测部分12的传感器电极12a,且第二供电部分11b被电磁耦合到以交流电进行驱动的传感器电极12a,以产生电力。所产生的电力被供应到发光部分13,发光部分13连续地发光。因而,在视觉上通知乘坐者车门2被锁定。
当持有便携式装置5的乘坐者离开请求信号所到达的范围且系统ECU 41在时间t5未接收到来自便携式装置5的响应信号时,停止驱动传感器电极12a。当停止驱动传感器电极12a时,第二供电部分11b停止产生电力,发光部分13关断。如图7所示,当预定时间帧T4在时间t6逝去时,可停止驱动传感器电极12a。此外,系统ECU 41可在时间t5或时间t6中较早的一个时间停止传感器电极12a的驱动。
因而,当供电部分11仅包括第二供电部分11b时,成功地指示了车门2的状态。
[其它实施例]
当如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那样,供电部分11仅包括第一供电部分11a或第二供电部分11b时,可相应地对发光模块60进行修改。例如,当供电部分11仅包括第一供电部分11a时,与第二供电部分11b相关的电路(即,第二连接线圈21b、调谐电容器22、整流二极管23)无需一体地形成在发光模块60上。可形成电极插入部分62以保持传感器电极12a,或可以不形成电极插入部分62。
当供电部分11仅包括第二供电部分11b时,与第一供电部分11a相关的电路(即,第一连接线圈21a、调谐电容器22、整流二极管23)无需一体地形成在发光模块60上。可形成天线插入部分61以保持第一发射天线19,或可以不形成天线插入部分61。
第三实施例中描述了一种控制在供电部分11产生的电力的大小的方法,以及通过改变从第一发射天线19发射的通信信号的载波的持续时间来从发光部分13发光的方式(连续发光、间歇性发光等)。当供电部分11仅包括第一供电部分11a时,可通过调节电力和发光部分13的电路常数来控制多个发光部分13的发光。例如,可提供通过以小于预定值的电力供电而发光的发光部分13以及通过以大于预定值的电力供电而发光的发光部分13。所述发光部分13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可根据所产生的电力的大小而发光。当构成发光部分的LED具有不同颜色时,还可改善可视性。此外,可通过对两种颜色的LED进行混合来使用混合色。
根据第三实施例,描述了当供电部分11仅包括第一供电部分11a时改变从第一发射天线19发射的通信信号的载波的持续时间的示例。然而,当供电部分11包括多个供电部分11时,系统ECU 41也可改变从第一发射天线19发射的通信信号的载波的持续时间。因而,可以另外的变化来指示车门2的状态。
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例,描述了静电电容传感器充当操作检测部分12的示例。然而,包括设置在门把手1上的以交流电进行驱动的部分的其它传感器也可充当操作检测部分12。例如,超声波传感器的振动片、夹有压电传感器的压电体的电极板等可充当传感器电极12a。在这种情况下,超声波传感器和压电传感器可充当操作检测部分12。
如第三实施例中所描述,当供电部分11仅包括第一供电部分11a时,成功地向乘坐者指示了车门2的状态。因此,所述实施例可应用于以下锁定系统:所述锁系统不包括操作检测部分12,且通过基于第一发射天线19与便携式装置5之间的通信的无线电波的强度来确定第一发射天线19与便携式装置5之间的距离,执行车门2的锁定和解锁。
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例,门把手1应用于车门2。然而,门把手1的应用并不局限于车门2。例如,可将门把手1应用于锁定和解锁设备,比如房门等。在这种情况下,车门2充当房门,而在车辆中提供的系统ECU41充当设置在房屋内部的系统ECU。
如所述实施例中所述,提供了以简单配置向设置在车门2上的指示部分10供应电力、且通过简单控制来指示门把手1的状态的门把手1。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打开和关闭门(2)的门把手(1),包括:
发射天线(19),其向用户携带的便携式装置(5)发射通信信号;
指示部分(10),其以可见光在视觉上向用户指示门(2)的状态,包括门(2)的锁定和解锁状态;以及
第一供电部分(11a),其电磁耦合到发射天线(19),并响应于所述通信信号的发射向指示部分(10)供应电力。
2.一种用于打开和关闭门(2)的门把手(1),包括:
操作检测部分(12),其检测用户对门把手(1)的操作;
指示部分(10),其以可见光在视觉上向用户指示门(2)的状态,包括门(2)的锁定和解锁状态;以及
供电部分(11),其电磁耦合到以交流电进行驱动的操作检测部分(12),并根据操作检测部分(12)的驱动向指示部分(10)供应电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1),还包括:
操作检测部分(12),其检测用户对门把手(1)的操作;以及
第二供电部分(11b),其电磁耦合到以交流电进行驱动的操作检测部分(12),并根据操作检测部分(12)的驱动向指示部分(10)供应电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把手(1),其中,
指示部分(10)包括以来自第一供电部分(11a)的电力进行供电的第一指示部分(13a)和以来自第二供电部分(11b)的电力进行供电的第二指示部分(13b)。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把手(1),其中,
操作检测部分(12)包括具有传感器电极(12a)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所述静电电容传感器设置在门把手(1)上并以交流电进行驱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把手(1),其中,
操作检测部分(12)包括具有传感器电极(12a)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所述静电电容传感器设置在门把手(1)上并以交流电进行驱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把手(1),其中,
发射天线(19)包括通过将线形导体(19b)缠绕在棒形软铁氧体芯(19a)周围而形成的棒形天线;
操作检测部分(12)包括具有传感器电极(12a)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所述静电电容传感器设置在门把手(1)上并以交流电进行驱动;
第一供电部分(11a)包括第一供电电路,所述第一供电电路具有电磁耦合到发射天线(19)的第一连接线圈(21a);
第二供电部分(11b)包括第二供电电路,所述第二供电电路具有电磁耦合到传感器电极(12a)的第二连接线圈(21b);
指示部分(10)包括通过以来自第一供电部分(11a)和第二供电部分(11b)的电力进行供电而发光的发光元件;并且
其中,所述门把手(1)还包括发光模块(60),所述发光模块(60)具有:天线插入部分(61),其在所述棒形天线的末端部分容纳和保持芯(19a);电极插入部分(62),其在传感器电极(12a)的末端部分容纳和保持传感器电极(12a);以及基板(20),其上安装有所述第一供电部分(11a)和所述第二供电部分(11a)的电路,
第一连接线圈(21a)螺旋形地缠绕在插入天线插入部分(61)的芯(19a)的周围,并且第二连接线圈(21b)的一端面对插入电极插入部分(62)的传感器电极(12a),且
所述发光元件、天线插入部分(61)、电极插入部分(62)、第一连接线圈(21a)、第二连接线圈(21b)和基板(20)通过树脂模(65)而一体地形成。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把手(1),其中,
发射天线(19)包括通过将线形导体(19b)缠绕在棒形软铁氧体芯(19a)周围而形成的棒形天线;
操作检测部分(12)包括具有传感器电极(12a)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所述静电电容传感器设置在门把手(1)上并以交流电进行驱动;
第一供电部分(11a)包括第一供电电路,所述第一供电电路具有电磁耦合到发射天线(19)的第一连接线圈(21a);
第二供电部分(11b)包括第二供电电路,所述第二供电电路具有电磁耦合到传感器电极(12a)的第二连接线圈(21b);
指示部分(10)包括通过以来自第一供电部分(11a)和第二供电部分(11b)的电力进行供电而发光的发光元件;并且
其中,所述门把手(1)还包括发光模块(60),所述发光模块(60)具有:天线插入部分(61),其在所述棒形天线的末端部分容纳和保持芯(19a);电极插入部分(62),其在传感器电极(12a)的末端部分容纳和保持传感器电极(12a);以及基板(20),其上安装有所述第一供电部分(11a)和所述第二供电部分(11a)的电路,
第一连接线圈(21a)螺旋形地缠绕在插入天线插入部分(61)的芯(19a)的周围,并且第二连接线圈(21b)的一端面对插入电极插入部分(62)的传感器电极(12a),且
所述发光元件、天线插入部分(61)、电极插入部分(62)、第一连接线圈(21a)、第二连接线圈(21b)和基板(20)通过树脂模(65)而一体地形成。
9.一种锁定系统,用于向用户携带的便携式装置(5)发射通信信号,接收来自便携式装置(5)的接收信号,基于所述接收信号中所包括的标识数据来识别便携式装置(5),在识别出便携式装置(5)之后基于用户对门(2)的操作而对门(2)进行解锁,并在持有便携式装置(5)的用户处于门(2)的外部时基于预定条件对门(2)进行锁定,所述锁定系统包括:
发射天线(19),其向便携式装置(5)发射所述通信信号;
指示部分(10),其以可见光在视觉上向用户指示门(2)的状态,包括门(2)的锁定和解锁状态;
供电部分(11),其电磁耦合到发射天线(19)并根据所述通信信号的操作向指示部分(10)供应电力;以及
系统控制部分(41),其通过根据门(2)的状态改变所述通信信号的载波的持续时间,经由发射天线(19)发射所述通信信号并经由指示部分(10)指示门(2)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把手(1),其中,
门把手(1)设置在车辆(4)的门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29746 | 2008-05-16 | ||
JP2008129746 | 2008-05-16 | ||
JP2008129746 | 2008-05-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80052A true CN101580052A (zh) | 2009-11-18 |
CN101580052B CN101580052B (zh) | 2014-03-12 |
Family
ID=40568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3527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0052B (zh) | 2008-05-16 | 2009-05-12 | 门把手和锁定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69615B2 (zh) |
EP (1) | EP2119852A3 (zh) |
JP (1) | JP5365853B2 (zh) |
CN (1) | CN101580052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16161A (zh) * | 2012-01-24 | 2013-07-24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车门的锁止解除装置 |
CN103909899A (zh) * | 2013-01-09 | 2014-07-09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车辆门闭锁系统和方法 |
CN104018743A (zh) * | 2013-02-28 | 2014-09-03 |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 带天线装置的汽车门把手 |
CN104047482A (zh) * | 2013-03-15 | 2014-09-17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双重功能电子控制单元 |
CN106023379A (zh) * | 2016-06-07 | 2016-10-12 | 林杨 | 基于工单管理的配线端子箱智能锁具系统 |
CN106408692A (zh) * | 2015-07-30 | 2017-02-15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车辆开合构件锁定与解锁装置 |
CN108884685A (zh) * | 2016-02-26 | 2018-11-23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锁装置 |
CN112543837A (zh) * | 2018-05-28 | 2021-03-23 | 纬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利用杠杆臂上的靶通过感应来检测锁定机动车门的意图的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51860B2 (ja) * | 2007-07-27 | 2011-08-17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DE102008054526A1 (de) * | 2008-12-11 | 2010-06-17 |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 Türgriff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DE102010016526A1 (de) | 2010-04-19 | 2011-10-20 |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 Türaußengriff mit Passive-Entry-Baugruppen und einer Beleuchtungsbaugruppe |
WO2012021782A2 (en) * | 2010-08-13 | 2012-02-16 | Robert Bingle | Door handle assembly |
US8579481B2 (en) | 2010-10-28 | 2013-11-12 |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 Lit door handle for a vehicle |
US8599035B2 (en) | 2011-01-28 | 2013-12-03 | Dell Products L.P. | Equipment module indicator handle and methods for indicating equipment module status |
JP5715253B2 (ja) * | 2011-06-23 | 2015-05-0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盗難防止装置 |
US8801245B2 (en) | 2011-11-14 | 2014-08-12 |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 Illumination module for vehicle |
JP5974693B2 (ja) * | 2012-07-10 | 2016-08-23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駆動装置 |
GB2517348B (en) | 2012-09-25 | 2015-09-23 | Jaguar Land Rover Ltd | Retractable handle arrangement |
DE102012020411A1 (de) * | 2012-10-18 | 2014-04-24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Schließ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FR3007876B1 (fr) * | 2013-06-28 | 2016-09-16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France | Procede de traitement de signal de presence dans un systeme d'acces main libre d'un vehicule a capteurs capacitifs |
US9972148B2 (en) * | 2013-10-16 | 2018-05-1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otor vehicle unlocking method and system |
JP6115731B2 (ja) * | 2014-02-10 | 2017-04-1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制御装置 |
ES2615164B1 (es) * | 2015-11-05 | 2018-03-28 | Ontech Security Sl | Sistema y método de seguridad para vehículos |
JP6700585B2 (ja) * | 2016-02-29 | 2020-05-27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
JP1576171S (zh) * | 2016-09-30 | 2017-10-30 | ||
US11408206B2 (en) * | 2018-04-19 | 2022-08-09 |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 Indicator lever |
US10563425B2 (en) * | 2018-04-19 | 2020-02-18 |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 Indicator lever |
EP4305754A1 (de) * | 2021-03-10 | 2024-01-17 |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 Modulbauteil für ein bewegliches teil eines fahrzeuges und ein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modulbauteil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24732A (zh) * | 2003-02-26 | 2004-09-01 | ���ž�����ʽ���� |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
CN101140635A (zh) * | 2006-09-08 | 2008-03-12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具有非接触充电功能的传感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容器类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31651A (ja) * | 1997-02-20 | 1998-09-02 | Omron Corp |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 |
JP2001217620A (ja) * | 2000-02-01 | 2001-08-10 | Yoshimitsu Suda | 電磁波検知器 |
JP3071278U (ja) * | 2000-02-24 | 2000-08-29 | 有限会社モスト | 携帯型通信機用アンテナ装置 |
JP4142378B2 (ja) * | 2002-09-19 | 2008-09-03 |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 車両ドア施錠/解錠制御システム |
JP4257601B2 (ja) * | 2004-06-24 | 2009-04-22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JP2007138565A (ja) * | 2005-11-18 | 2007-06-07 | Aisin Seiki Co Ltd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JP2007254993A (ja) | 2006-03-22 | 2007-10-04 | Toyoda Gosei Co Ltd | 車両の外装用ドアハンドル |
JP2008082069A (ja) * | 2006-09-28 | 2008-04-10 | Aisin Seiki Co Ltd |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 |
-
2009
- 2009-03-25 US US12/410,915 patent/US826961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3-30 EP EP09156736.2A patent/EP2119852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5-12 CN CN200910135273.6A patent/CN10158005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5-15 JP JP2009118796A patent/JP536585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24732A (zh) * | 2003-02-26 | 2004-09-01 | ���ž�����ʽ���� |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
CN101140635A (zh) * | 2006-09-08 | 2008-03-12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具有非接触充电功能的传感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容器类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16161A (zh) * | 2012-01-24 | 2013-07-24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车门的锁止解除装置 |
CN103216161B (zh) * | 2012-01-24 | 2016-08-03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车门的锁止解除装置 |
CN103909899A (zh) * | 2013-01-09 | 2014-07-09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车辆门闭锁系统和方法 |
CN104018743A (zh) * | 2013-02-28 | 2014-09-03 |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 带天线装置的汽车门把手 |
CN104047482A (zh) * | 2013-03-15 | 2014-09-17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双重功能电子控制单元 |
CN104047482B (zh) * | 2013-03-15 | 2017-04-12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双重功能电子控制单元 |
CN106408692A (zh) * | 2015-07-30 | 2017-02-15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车辆开合构件锁定与解锁装置 |
CN106408692B (zh) * | 2015-07-30 | 2019-03-12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车辆开合构件锁定与解锁装置 |
CN108884685A (zh) * | 2016-02-26 | 2018-11-23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锁装置 |
CN108884685B (zh) * | 2016-02-26 | 2020-11-17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锁装置 |
CN106023379A (zh) * | 2016-06-07 | 2016-10-12 | 林杨 | 基于工单管理的配线端子箱智能锁具系统 |
CN106023379B (zh) * | 2016-06-07 | 2018-02-13 | 林杨 | 基于工单管理的配线端子箱智能锁具系统 |
CN112543837A (zh) * | 2018-05-28 | 2021-03-23 | 纬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利用杠杆臂上的靶通过感应来检测锁定机动车门的意图的装置 |
CN112543837B (zh) * | 2018-05-28 | 2022-01-25 | 纬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利用杠杆臂上的靶通过感应来检测锁定机动车门的意图的装置 |
US12000181B2 (en) | 2018-05-28 | 2024-06-04 |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 Device for detecting by induction an intention to lock a motor vehicle door with a target on a lever ar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80052B (zh) | 2014-03-12 |
US20090284358A1 (en) | 2009-11-19 |
JP5365853B2 (ja) | 2013-12-11 |
US8269615B2 (en) | 2012-09-18 |
EP2119852A3 (en) | 2016-12-28 |
EP2119852A2 (en) | 2009-11-18 |
JP2009299455A (ja) | 2009-1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80052B (zh) | 门把手和锁定系统 | |
US7049940B2 (en) | Door opening/clos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and a method of recognizing an opening/closing operation of a vehicle door | |
KR100966498B1 (ko) | 스위치 장치 | |
EP2116677B1 (en) | Door handle apparatus for vehicle | |
CN101271600B (zh) | 运输工具用的访问装置 | |
US20050285717A1 (en) | Opening/clos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door | |
JP5200105B2 (ja) | ユーザ識別装置 | |
US20070230201A1 (en) | Outside door handle for vehicle | |
WO2009055842A1 (en) | Electronic access system | |
US20200300006A1 (en) | Emergency actuating device for a movable part of a vehicle | |
US9996994B2 (en) |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module for locking/unlocking a movable panel of a motor vehicle, associated control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and hands-free access system | |
CN100381326C (zh) | 车辆电子钥匙系统 | |
US7663472B2 (en) | Electronic key system for motorcycle | |
US20200122599A1 (en) | Vehicle Battery Remot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9147098A (zh) | 处理无钥匙进入及启动遥控器电池自放电的方法和系统 | |
GB2333388A (en) | Portable remote control unit | |
CN113436368A (zh) | 无源锁具及开锁/关锁方法 | |
CN106274804B (zh) | 车辆钥匙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US20080055057A1 (en) | Remote engine starting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3538516A (zh) | 有光源的在电子模块与检测传感器之间的通信设备和方法 | |
KR100767479B1 (ko) | 차량 보안 상태 표시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스마트 키시스템 | |
US20030122428A1 (en) | Security system | |
WO2009056265A1 (en) |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entralized motor vehicle lock | |
JP2009221841A (ja) | 遠隔制御用送信装置、及び遠隔制御用受信装置 | |
JP2007067920A (ja) | 受信機及び送信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5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