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574953A - 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4953A
CN101574953A CNA2009100228746A CN200910022874A CN101574953A CN 101574953 A CN101574953 A CN 101574953A CN A2009100228746 A CNA2009100228746 A CN A2009100228746A CN 200910022874 A CN200910022874 A CN 200910022874A CN 101574953 A CN101574953 A CN 101574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holder
air bag
gas
gas storage
storag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228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运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9100228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749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574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4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解决现有气囊打开后工作时间短、药量大、污染大、造价高、对行人、双方车内乘员、双方车辆碰撞前和碰撞后的二次碰撞、车辆翻滚和车辆追尾等不足。其特征是由四个或一个储气阀与主储气瓶内部连接的副储气瓶和气囊组成气体发生器气囊模块,当传感器发出电路指令工作后,使主储气瓶和副储气瓶内压缩惰性气体分别冲入前后保险杠气囊和主副驾驶气囊、前后窗气帘、发动机护盖气囊、左右侧窗气帘和左右侧气囊内,形成气囊后工作时间3000毫秒,对道路行人、双方车内乘员、物体、双方车辆碰撞前和碰撞后的二次碰撞、车辆翻滚和车辆追尾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

Description

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属于汽车在行驶中的安全保护装置中的充气式安全气囊与气体发生器。
二、背景技术:
在背景技术中,汽车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汽车在行驶中发生碰撞前打开的安全气囊属于主动安全保护装置,在发生碰撞后打开的安全气囊属于被动安全保护装置。现有市场上销售的汽车安全气囊只有被动安全气囊并安全气囊与气体发生器有不足之处:气体发生器采用烟火爆炸式、药剂量大、噪音大、温度高、造价高、气囊打开时冲击波大容易伤人并产生大量有害毒性气体、异味大不利于环保、气囊表面温度高容易烫伤人的皮肤、气囊打开有效工作时间短,在双方车辆发生碰撞前和碰撞后的二次碰撞、车辆翻滚、道路行人及车辆追尾时起不到保护作用。国家在汽车碰撞试验标准中规定主要碰撞的条件是:碰撞车速为48-50km/h、使用模拟假人体重为70公斤(单人体重)、身高1.75米、在碰撞瞬间气囊打开工作时间为30-80毫秒、并配合安全带使用才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如碰撞车速在60km/h以上时气囊就起不到保护作用;在国外为了延长气囊打开后有效工作时间,最新技术采用二次连续起爆和采用气泵式二次充气,结构复杂、造价高且还在研制试验中;据统计我国在交通事故中造成人员伤亡80%以上的车速在60km/h以上;经实验表明,市场上现有销售的汽车装配的安全气囊采用的烟火式起爆药,在瞬间爆炸中产生的是冲击波冲入气囊内使气囊打开后有效工作时间只有30-80毫秒,且起爆后瞬间温度高达1300度,瞬间气囊表面温度90度以上。而本发明所研制的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经实验表明,在车辆发生碰撞前或碰撞后,气囊打开后有效工作时间为30至3000毫秒以上,使气囊打开后的有效工作时间提高了2920毫秒,有效工作时间长、无异味、无残渣、噪音小、环保、安全、重量轻、体积小、温度低、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形成充气式环保型安全气囊,解决了双方车辆在碰撞前和碰撞后的二次碰撞、车辆翻滚、车速、驾驶员、乘员身高和体重的限制,对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双方车内的乘员、驾驶员、车辆及车辆追尾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在现代生活中,随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在选购汽车时对安全性、“以人为本”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汽车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伤害,我国的道路交通情况复杂,多数属于一二级混合交叉道路,车辆、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情况多,每年因交通事故丧生的人数达10万人以上、伤残人数40万人以上,并每年在逐步递增,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损失,所以研制一种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已刻不容缓。
三、技术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在发明人原专利技术“带有主动防撞气囊保护功能汽车保险杠”(申请号200410073418.1)和“车船主动安全气囊的高压气瓶触气阀”(申请号200610105390.4)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原技术,同时提高储气阀工作稳定性、安全性、时效性、有效性,解决汽车在主动与被动安全保护装置中的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使汽车在行驶中发生碰撞前或碰撞后,前后保险杠气囊、主副驾驶气囊、左右侧气囊、左右窗气帘、前后窗气帘及发动机护盖气囊打开后的有效工作时间达到30至3000毫秒以上,形成充气式环保型安全气囊,对双方车内的乘员、驾驶员、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双方车辆、碰撞后的二次碰撞、车辆翻滚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伤残、物体及车辆因碰撞而带来的损失。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由主储气瓶5和副储气瓶19的储气瓶瓶嘴23、排气管接头9与四个阀体25上装配密封挡帽26组件和点火组件组成,其特征是:主储气瓶5内部通过气瓶支架21与副储气瓶19连接;主储气瓶5左端的储气瓶瓶嘴23、挡帽26与储气阀A1阀体25的右端连接,阀体25左端通过气囊盒12、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双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主驾驶气囊65、副驾驶气囊63和前窗气帘64连接;储气阀B2的阀体25左端通过挡帽26与储气瓶瓶嘴23右端连接,阀体25右端通过气囊盒12、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发动机护盖气囊52连接;主储气瓶5中部下端与储气管10连接;储气阀C3的阀体25左端通过挡帽26与储气管接头16连接,右端通过气囊盒12、支架13、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右侧窗气帘53和右侧气囊60连接;储气阀D4的阀体25右端通过内六方压帽螺栓29和挡帽26与储气管接头16连接,左端通过气囊盒12、支架13、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左侧窗气帘53和左侧气囊60连接;储气阀A1-D4阀体25内部上下端连接双相点火管18,左右端连接双相挡帽26,内端中部点火药储存室45内镶嵌胶囊式点火药17,点火管18上的点火线50与气囊盒12下端插座11连接,气囊盒12两端支架13的支架孔14与车体55连接组成气体发生器气囊模块;当储气阀A1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B2、C3、D4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B2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A1、C3、D4不导通不工作且同时瞬间二次碰撞时储气阀A1导通工作;当储气阀C3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A1、B2、D4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D4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A1、B2、C3不导通不工作。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包括:
所述的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主储气瓶5的储气瓶瓶嘴23和排气管接头9与三个阀体25上装配密封挡帽26组件和点火组件组成,由主储气瓶5内部,通过气瓶支架21与副储气瓶19连接;主储气瓶5左端的储气瓶瓶嘴23、挡帽26与储气阀A1阀体25的右端连接,阀体25左端通过气囊盒12、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双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主驾驶气囊65、副驾驶气囊63和前窗气帘64连接;主储气瓶5右端的外部通过气囊盒12固定连接;主储气瓶5中部下端与储气管10连接;储气阀C3的阀体25左端通过挡帽26与储气管接头16连接,右端通过气囊盒12、支架13、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右侧窗气帘53和右侧气囊60连接;储气阀D4的阀体25右端通过内六方压帽螺栓29和挡帽26与储气管接头16内外部分别连接,左端通过气囊盒12、支架13、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左侧窗气帘53和左侧气囊60连接;储气阀A1、C3和D4阀体25内部上下端连接双相点火管18或单相点火管18,左右端连接双相挡帽26,内端中部点火药储存室45内镶嵌胶囊式点火药17,点火管18上的点火线50与气囊盒12下端插座11连接,气囊盒12两端支架13的支架孔14与车体55连接组成气体发生器气囊模块;当储气阀A1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C3、D4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C3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A1、D4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D4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A1、C3不导通不工作。
所述的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主储气瓶5和副储气瓶19的储气瓶瓶嘴23与三个阀体25上装配密封挡帽26组件和点火组件组成,由主储气瓶5内部通过气瓶支架21连接;主储气瓶5左端的储气瓶瓶嘴23下端与储气管10和副储气瓶19的储气瓶瓶嘴23连接为一体;储气阀D4阀体25右端通过气囊盒12、螺栓螺帽螺垫35、内六方压帽螺栓29和挡帽26与主储气瓶5的左端储气瓶瓶嘴23内外部分别连接,左端和上端通过压帽螺栓34、挡帽26、密封圈24、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左侧窗气帘53和左侧气囊60连接,下端通过压帽螺栓34与点火管18连接;储气阀C3阀体25右端和上端通过挡帽26、密封圈24、压帽螺栓34、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右侧窗气帘53和右侧气囊60连接,左端通过气囊盒12、螺栓螺帽螺垫35、内六方压帽螺栓29和挡帽26与主储气瓶5的右端储气瓶瓶嘴23内外部分别连接,下端通过压帽螺栓34与点火管18连接;储气阀A1阀体25右端通过气囊盒12、螺栓螺帽螺垫35、内六方压帽螺栓29和挡帽26与副储气瓶19的左端储气瓶瓶嘴23内外部分别连接,左端通过排气管接头9、挡帽26、双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主驾驶气囊65、副驾驶气囊63和前窗气帘64连接,下端通过压帽螺栓34与点火管18连接,上端与堵头15连接;副储气瓶19右端的外部通过气囊盒12固定连接;储气阀D4、C3和A1的阀体25内端中部点火药储存室45内镶嵌胶囊式点火药17组成气体发生器气囊模块;当储气阀D4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C3和A1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C3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D4和A1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A1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D4和C3不导通不工作。
所述的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主储气瓶5的储气瓶瓶嘴23与两个阀体25上装配密封挡帽26组件和点火组件组成,由主储气瓶5内部通过气瓶支架21与副储气瓶19中端连接,气瓶支架21上的支架排气孔22和副储气瓶19上的副储气瓶排气孔20与压缩惰性气体30互通;主储气瓶5左右端储气瓶瓶嘴23的内部与挡帽26、密封圈24和内六方压帽螺栓29连接;储气阀C3阀体25上端通过压帽螺栓34与点火管18连接,右端与储气瓶瓶嘴23的左端内部连接,左端和下端通过挡帽26、压帽螺栓34、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前保险杠气囊62、后保险杠气囊56、发动机护盖气囊52或左右侧窗气帘53和左右侧气囊60连接;储气阀D4阀体25上端通过压帽螺栓34与点火管18连接,左端与储气瓶瓶嘴23的右端内部连接,右端和下端通过挡帽26、压帽螺栓34、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前保险杠气囊62、后保险杠气囊56、发动机护盖气囊52或左右侧窗气帘53和左右侧气囊60连接组成气体发生器气囊模块;当储气阀C3的点火管18接到雷达探测器66或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D4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D4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C3不导通不工作;或者当储气阀C3和D4的点火管18同时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同时导通工作。
所述的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主储气瓶5的储气瓶瓶嘴23与一个阀体25上装配密封挡帽26组件和点火组件组成,由主储气瓶5内部通过气瓶支架21与副储气瓶19中端连接并与压缩惰性气体30互通;主储气瓶5的一个储气瓶瓶嘴23内端与挡帽26、密封圈24和内六方压帽螺栓29连接;储气阀A1、B2、D4阀体25左端与主储气瓶5的储气瓶瓶嘴23外端连接,阀体25内部上下左右端连接双相点火管18或者单相点火管18、挡帽26、压帽螺栓34、支架13;阀体25右端通过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与由金属或软管制成的气体扩散器6内部镶嵌气体过滤网27、扩散器排气孔7、右端螺栓螺帽螺垫35压封或者堵头15连接;阀体25内端中部的点火药储存室45内镶嵌胶囊式点火药17组成储气阀A1、B2、D4,并通过右端连接的气体扩散器6与左右侧窗气帘53或者左右侧气囊60、发动机护盖气囊52、主驾驶气囊65和副驾驶气囊63连接组成气体发生器气囊模块;当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分别导通工作。
所述的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由金属制成的挡帽26,上部呈拱体形或者半圆体形,中部呈锥体形或者喇叭口形,下部呈圆体形或圆柱体形;与出气口连接的挡帽26外形呈草帽形,上部呈拱体形或半圆形,下部呈平面形或圆体形,并可互换连接,壁厚均采用0.3至3.8毫米之间任意数值,挡帽26内顶部有压制的挡帽内十字线36。
所述的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由金属制成的内六方压帽螺栓29、左端挡帽压头39、挡帽压头支架38、排气孔41、丝母37和密封槽40与金属制成的挡帽26、密封圈24压封连接后外形呈子弹形,右端中部丝母37用右顶端内部的内六方帽44与储气瓶瓶嘴23或储气管10连接,内部的点火药储存室45内镶嵌胶囊式点火药17。
所述的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主储气瓶5和副储气瓶19的两端带有一个储气瓶瓶嘴23或者两个储气瓶瓶嘴23,分别连接一个阀体25或者两个阀体25,主储气瓶5内部连接的副储气瓶19的带有一个储气瓶瓶嘴23与主储气瓶5的储气瓶瓶嘴23连接或者不连接,在主储气瓶5内部的气体储存室33通过气瓶支架21连接副储气瓶19,气瓶支架21上的支架排气孔22和副储气瓶19上的副储气瓶排气孔20与压缩惰性气体30互通;在主储气瓶5的储气瓶瓶嘴23外端通过储气管10连接副储气瓶19的储气瓶瓶嘴23外端并气体互通,在主储气瓶5的中端外部与储气管10连接并气体互通,内部的气体储存室33存储惰性气体30。
所述的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储气阀A1-D4阀体25左右端挡帽压头39与挡帽26和排气管接头9一端连接储气瓶瓶嘴23的外端,另一端与挡帽26和排气管接头9、储气管接头16的外端连接,阀体25中端内部的上下左右带有一至四个孔连接点火管18或者与压帽螺栓34、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支架13连接,内部点火药储存室45内镶嵌胶囊式点火药17;储气阀A1、C3、D4阀体25中端外形呈六方或八方体形和圆柱体形,左端外形呈圆体形或圆柱体形并带凸凹槽,内部带有丝母37或者外部带有丝母37,右端呈圆体形或圆柱体形并外部带有丝母37,右端顶部呈锥体形或者喇叭口形下部呈圆体形或圆柱体形,储气阀A1、B2、C3的阀体25中端外形呈六方或八方体形和圆柱体形;左右端呈圆体形或圆柱体形并外部带有丝母37,左右端顶部呈锥体形或者喇叭口形下部呈圆体形或圆柱体形。
所述的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主动保护安全气囊,汽车行驶后设定车速达到20km/h至50km/h以上时控制电路自动导通,同时安装在车体55前后左右的雷达探测器66和碰撞传感器59导通工作,当雷达探测器66探测到车体55前方出现障碍物时,能报警或语言提醒驾驶员、后尾灯闪亮,通过自动刹车或人工刹车后设定车速仍在的20km/h至50km/h以上,并雷达探测器66探测到障碍物距车体55前2-5米时,主动气囊迅速充气膨胀,推出前保险杠气囊62、后保险杠气囊56、发动机护盖气囊52气囊扣板57,在车体55前后和发动机护盖51的下部形成充气气囊,同时发动机护盖51和发动机护盖支架67升起,形成首次主动保护安全气囊,对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双方车内的乘员、司机、物体、车辆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收能量保护作用,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所述的被动保护安全气囊,汽车行驶后控制电路自动导通,同时安装在车体55前后左右的碰撞传感器59导通工作,当车体55前方碰到障碍物时被动气囊迅速充气膨胀,推出主驾驶气囊65、副驾驶气囊63、前窗气帘64、后保险杠气囊56、发动机护盖气囊52同时发动机护盖51升起,当车体55左右端碰到障碍物时推出左右侧窗气帘53和左右侧气囊60,形成二次被动保护安全气囊,对双方车内的乘员、驾驶员、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双方车辆、碰撞后的二次碰撞、车辆翻滚及车辆追尾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伤残、物体及车辆因碰撞而带来的损失。
本发明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1.储气瓶瓶嘴与挡帽阀体密封连接组成的储气阀,使储气瓶内部的压缩惰性气体密封率15年不漏气并时刻接到控制电路指令后及时打开工作,将储气瓶内储存的压缩惰性气体冲入气囊内瞬间气囊表面温度为10度左右。
2.储气阀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能够及时打开,使气囊打开后的有效工作时间为3000毫秒以上,所要求的气压工作状态强度不变,无异味、无残渣、环保、安全、温度低、噪音小、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3.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适合于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以及交通工具上的救生用品,用途广泛,如做成救生艇和救生衣,飞机救生气垫、充气气模、灭火器、一次性高压阀和高压容器的密封与快速充气等。
四、附图说明:
图1:主副储气瓶与储气阀、双点火管和气体扩散器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外形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和图2连接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4:是图1、图2和图3外形连接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5:主副储气瓶与储气阀、双点火管和气体扩散器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5外形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7:主副储气瓶与储气阀、单点火管和气囊盒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8:是图7外形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9:主副储气瓶与储气阀、单点火管和排气管道连接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10:是图9外形连接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11:内六方压帽螺栓与挡帽和密封圈外形连接装配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12:是图11连接装配后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13:储气瓶与触气阀阀体、挡帽、双点火管、排气管和储气瓶瓶嘴连接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14:储气管与触气阀阀体、内六方压帽螺栓和挡帽、双点火管、储气管和排气管接头连接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15:储气瓶与触气阀阀体、内六方压帽螺栓、挡帽、压帽螺栓、点火管、储气瓶瓶嘴和排气管接头连接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16:是图15储气阀工作后连接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17:车体前后保险杠气囊、发动机护盖气囊、左右侧窗气帘和左右侧气囊工作后连接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18:车体前保险杠气囊、主副驾驶气囊和前窗气帘工作后结构正视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1-储气阀A,2-储气阀B,3-储气阀C,4-储气阀D,也称作触气阀、触发器、高压电子阀、气体发生器等,5-主储气瓶,6-气体扩散器,也称作气体分流器,7-扩散器排气孔,8-排气管道,9-排气管接头,10-储气管,11-插座,12-气囊盒,13-支架,14-支架孔,15-堵头,16-储气管接头,17-胶囊式点火药,18-点火管,19-副储气瓶,20-副储气瓶排气孔,21-气瓶支架,22-支架排气孔,23-储气瓶瓶嘴,24-密封圈,25-阀体,26-挡帽,27-气体过滤网,28-进气与排气孔,29-内六方压帽螺栓,30-惰性气体,31-点火管排火孔,32-气囊盒调节槽,33-气体储存室,34-压帽螺栓,35-螺栓螺帽螺垫,36-挡帽内十字线,37-丝母,38-挡帽压头支架,39-挡帽压头,40-密封槽,41-挡帽压头排气孔,42-压帽锥度密封面,43-挡帽锥度密封面,44-内六方帽,45-点火药储存室,46-静电过滤圈,47-压盖,48-排气管锥度接口,49-点火管压封圈,50-点火线,51-发动机护盖,52-发动机护盖气囊,53-左右侧窗气帘,54-气囊拉带,55-车体,56-后保险杠气囊,57-气囊扣板,58-后保险杠,59-碰撞传感器,60-左右侧气囊,61-前保险杠,62-前保险杠气囊,63-副驾驶气囊,64-前窗气帘,65-主驾驶气囊,也称作主驾驶气袋,66-雷达探测器,67-发动机护盖支架。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对照图17和图18,由主储气瓶5、副储气瓶19、排气管接头9与四个阀体25上装配密封挡帽26组件和点火组件组成,主储气瓶5内部通过气瓶支架21与副储气瓶19连接;主储气瓶5左端的储气瓶瓶嘴23、挡帽26与储气阀A1阀体25的右端连接,阀体25左端通过气囊盒12、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双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主驾驶气囊65、副驾驶气囊63和前窗气帘64连接;储气阀B2的阀体25左端通过挡帽26与储气瓶瓶嘴23右端连接,阀体25右端通过气囊盒12、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发动机护盖气囊52连接;主储气瓶5中部下端与储气管10连接;储气阀C3的阀体25左端通过挡帽26与储气管接头16连接;右端通过气囊盒12、支架13、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右侧窗气帘53和右侧气囊60连接;储气阀D4的阀体25右端通过内六方压帽螺栓29和挡帽26与储气管接头16连接,左端通过气囊盒12、支架13、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左侧窗气帘53和左侧气囊60连接;储气阀A1-D4阀体25内部上下端连接双相点火管18,左右端连接双相挡帽26,内端中部点火药储存室45内镶嵌胶囊式点火药17,点火管18上的点火线50与气囊盒12下端插座11连接,气囊盒12两端支架13的支架孔14与车体55连接组成气体发生器气囊模块;当储气阀A1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点燃胶囊式点火药17,冲开储气阀1A内部左右端双向挡帽26,同时主储气瓶5、副储气瓶19和储气管10内压缩惰性气体30瞬间通过点火药储存室45、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气体过滤网27和扩散器排气孔7冲入主驾驶气囊65、副驾驶气囊63和前窗气帘64内,使副储气瓶19内压缩惰性气体30延长充气时间,储气阀B2、C3、D4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B2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点燃胶囊式点火药17,冲开储气阀B2内部左右端双向挡帽26,使副储气瓶19、主储气瓶5和储气管10内压缩惰性气体30瞬间通过点火药储存室45、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气体过滤网27和扩散器排气孔7冲入发动机护盖气囊52内,储气阀A1、C3、D4不导通不工作并同时瞬间二次碰撞时A1导通工作使主驾驶气囊65、副驾驶气囊63打开工作;当储气阀C3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点燃胶囊式点火药17,冲开储气阀C3内部左右端双向挡帽26,使储气管10、主储气瓶5和副储气瓶19内压缩惰性气体30瞬间通过点火药储存室45、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气体过滤网27和扩散器排气孔7冲入右侧窗气帘53和右侧气囊60内,使副储气瓶19内压缩惰性气体30延长充气时间,储气阀A1、B2、D4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D4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点燃胶囊式点火药17,冲开储气阀D4内部左右端双向挡帽26,使储气管10、主储气瓶5和副储气瓶19内压缩惰性气体30瞬间通过点火药储存室45、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气体过滤网27和扩散器排气孔7冲入左侧窗气帘53和左侧气囊60内,使副储气瓶19内压缩惰性气体30通过点火药储存室45、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气体过滤网27和扩散器排气孔7延长充气时间,储气阀A1、B2、C3不导通不工作。
参见图5、图6,对照图1、图17和图18,由主储气瓶5的储气瓶瓶嘴23和排气管接头9与三个阀体25上装配密封挡帽26组件和点火组件组成,主储气瓶5内部通过气瓶支架21与副储气瓶19连接;主储气瓶5左端的储气瓶瓶嘴23、挡帽26与储气阀A1阀体25的右端连接,阀体25左端通过气囊盒12、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双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主驾驶气囊65、副驾驶气囊63和前窗气帘64连接;主储气瓶5右端的外部通过气囊盒12固定连接;主储气瓶5中部下端与储气管10连接;储气阀C3的阀体25左端通过挡帽26与储气管接头16连接,右端通过气囊盒12、支架13、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右侧窗气帘53和右侧气囊60连接;储气阀D4的阀体25右端通过内六方压帽螺栓29和挡帽26与储气管接头16内外部分别连接,左端通过气囊盒12、支架13、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左侧窗气帘53和左侧气囊60连接;储气阀A1、C3和D4阀体25内部上下端连接双相点火管18或单相点火管18,左右端连接双相挡帽26,内端中部点火药储存室45内镶嵌胶囊式点火药17,点火管18上的点火线50与气囊盒12下端插座11连接,气囊盒12两端支架13的支架孔14与车体55连接组成气体发生器气囊模块;当储气阀A1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点燃胶囊式点火药17,冲开储气阀1A内部左右端双向挡帽26,同时主储气瓶5、副储气瓶19和储气管10内压缩惰性气体30瞬间通过点火药储存室45、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气体过滤网27和扩散器排气孔7冲入主驾驶气囊65、副驾驶气囊63和前窗气帘64内,使副储气瓶19内压缩惰性气体30延长充气时间,储气阀C3、D4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C3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点燃胶囊式点火药17,冲开储气阀C3内部左右端双向挡帽26,使储气管10、主储气瓶5和副储气瓶19内压缩惰性气体30瞬间通过点火药储存室45、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气体过滤网27和扩散器排气孔7冲入右侧窗气帘53和右侧气囊60内,使副储气瓶19内压缩惰性气体30延长充气时间,储气阀A1、D4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D4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点燃胶囊式点火药17,冲开储气阀D4内部左右端双向挡帽26,使储气管10、主储气瓶5和副储气瓶19内压缩惰性气体30瞬间通过点火药储存室45、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气体过滤网27和扩散器排气孔7冲入左侧窗气帘53和左侧气囊60内,使副储气瓶19内压缩惰性气体30通过点火药储存室45、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气体过滤网27和扩散器排气孔7延长充气时间,储气阀A1、C3不导通不工作。
参见图7、图8,对照图1、图17和图18,由主储气瓶5、副储气瓶19的储气瓶瓶嘴23与三个阀体25上装配密封挡帽26、压帽螺栓34、排气管接头9组件和点火组件组成,主储气瓶5左端的储气瓶瓶嘴23下端与储气管10和副储气瓶19左端的储气瓶瓶嘴23连接为一体;储气阀D4阀体25右端通过气囊盒12、螺栓螺帽螺垫35、内六方压帽螺栓29和挡帽26与主储气瓶5的左端储气瓶瓶嘴23连接,左端和上端通过压帽螺栓34、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左侧窗气帘53和左侧气囊60连接,下端通过压帽螺栓34与点火管18连接;储气阀C3阀体25右端和上端通过挡帽26、密封圈24、压帽螺栓34、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右侧窗气帘53和右侧气囊60连接,左端通过气囊盒12、螺栓螺帽螺垫35、内六方压帽螺栓29和挡帽26与主储气瓶的右端储气瓶瓶嘴23连接,下端通过压帽螺栓34与点火管18连接;储气阀A1阀体25右端通过气囊盒12、螺栓螺帽螺垫35、内六方压帽螺栓29和挡帽26与副储气瓶19的左端储气瓶瓶嘴23连接,左端通过排气管接头9、挡帽26、双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主驾驶气囊65、副驾驶气囊63和前窗气帘64连接,下端通过压帽螺栓34与点火管18连接,内端中部点火药储存室45内镶嵌胶囊式点火药17,上端与堵头15连接;副储气瓶19右端的外部通过气囊盒12固定连接组成气体发生器气囊模块;当储气阀D4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点燃胶囊式点火药17,冲开储气阀D4内部左右上端挡帽26,使主储气瓶5、储气管10和副储气瓶19内压缩惰性气体30瞬间通过点火药储存室45、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气体过滤网27和扩散器排气孔7冲入左侧窗气帘53和左侧气囊60内,使副储气瓶19内压缩惰性气体30延长充气时间,储气阀C3和A1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C3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点燃胶囊式点火药17,冲开储气阀C3内部左右上端挡帽26,使主储气瓶5、储气管10和副储气瓶19内压缩惰性气体30瞬间通过点火药储存室45、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气体过滤网27和扩散器排气孔7冲入右侧窗气帘53和右侧气囊60内,使副储气瓶19内压缩惰性气体30延长充气时间,储气阀D4、A1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A1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点燃胶囊式点火药17,冲开储气阀A1内部左右端挡帽26,使副储气瓶19、储气管10和主储气瓶5内压缩惰性气体30瞬间通过点火药储存室45、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气体过滤网27和扩散器排气孔7冲入主驾驶气囊65和副驾驶气囊63内,使副储气瓶19内压缩惰性气体30通过点火药储存室45、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气体过滤网27和扩散器排气孔7延长充气时间,储气阀D4和C3不导通不工作。
参见图9、图10,对照图7、图17和图18,由主储气瓶5的储气瓶瓶嘴23与两个阀体25上装配密封挡帽26、压帽螺栓34、排气管接头9组件和点火组件组成,主储气瓶5内部通过气瓶支架21与副储气瓶19中端连接,气瓶支架21上的支架排气孔22和副储气瓶19上的副储气瓶排气孔20与压缩惰性气体30互通;主储气瓶5左右端储气瓶瓶嘴23的内部与挡帽26、密封圈24和内六方压帽螺栓29连接;储气阀C3阀体25上端通过压帽螺栓34与点火管18连接,右端与储气瓶瓶嘴23的左端内部连接,左端和下端通过挡帽26、压帽螺栓34、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前保险杠气囊62、后保险杠气囊56、发动机护盖气囊52或左右侧窗气帘53和左右侧气囊60连接;储气阀D4阀体25上端通过压帽螺栓34与点火管18连接,左端与储气瓶瓶嘴23的右端内部连接,右端和下端通过挡帽26、压帽螺栓34、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前保险杠气囊62、后保险杠气囊56、发动机护盖气囊52或左右侧窗气帘53和左右侧气囊60连接组成气体发生器气囊模块;当储气阀C3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点燃胶囊式点火药17,冲开储气阀C3内部左右下端挡帽26,使主储气瓶5、储气管10内压缩惰性气体30瞬间通过点火药储存室45、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气体过滤网27和扩散器排气孔7冲入前保险杠气囊62、后保险杠气囊56、发动机护盖气囊52或左右侧窗气帘53和左右侧气囊60内,使副储气瓶19内压缩惰性气体30通过点火药储存室45、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延长充气时间,储气阀D4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D4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点燃胶囊式点火药17,冲开储气阀D4内部左右下端挡帽26,使主储气瓶5、储气管10和副储气瓶19内压缩惰性气体30瞬间通过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气体过滤网27和扩散器排气孔7冲入前保险杠气囊62、后保险杠气囊56、发动机护盖气囊52或左右侧窗气帘53和左右侧气囊60内,使副储气瓶19内压缩惰性气体30通过点火药储存室45、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延长充气时间,储气阀C3不导通不工作。
参见图11、图12,对照图13、图14、图15,由金属制成的内六方压帽螺栓29左端挡帽压头支架38、挡帽压头39上的丝母37和密封槽40与密封圈24和挡帽26压封连接,通过内六方压帽螺栓29右端内部的内六方帽44和外端丝母37与储气瓶瓶嘴23或储气管接头16压封连接,同时将胶囊式点火药17镶嵌点火药储存室45内。
参见图13,对照图1和图5,由储气阀A1阀体25内部上下端通过点火管18、密封圈24、静电过滤圈46、压盖47与点火管压封圈49压封连接,阀体25右端挡帽压头39和挡帽压头支架38通过挡帽26、储气瓶瓶嘴23和密封圈24连接,胶囊式点火药17镶嵌点火药储存室45内,阀体25左端挡帽压头39通过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螺栓螺帽螺垫35连接组成储气阀A1。
参见图14,对照图1和图5,由储气阀D4、C3阀体25内部上下端通过点火管18、密封圈24、静电过滤圈46、压盖47与点火管压封圈49压封连接,阀体25右端通过内六方压帽螺栓29、密封圈24、挡帽26、挡帽压头39和挡帽压头支架38、内六方帽44的外端丝母37与储气管接头16内外部连接,胶囊式点火药17镶嵌到点火药储存室45内,阀体25左端挡帽压头39通过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螺栓螺帽螺垫35连接组成储气阀D4、C3。
参见图15和图16,对照图7和图9,由储气阀C3阀体25上端通过挡帽26、密封圈24、压帽螺栓34、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连接,阀体25下端通过点火管18、密封圈24、静电过滤圈46、压盖47和压帽螺栓34连接,阀体25左端通过内六方压帽螺栓29、挡帽26、挡帽压头39和挡帽压头支架38、内六方压帽44外端丝母37与储气瓶瓶嘴23内外部连接,胶囊式点火药17镶嵌到点火药储存室45内,阀体25右端挡帽压头39通过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连接组成储气阀C3。当储气阀C3的点火管18接到雷达探测器66或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点燃胶囊式点火药17,冲开储气阀C3内部左右上端挡帽26,使主储气瓶5和副储气瓶19内压缩惰性气体30瞬间通过挡帽压头支架38、挡帽压头排气孔41、点火管储存室45、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气体过滤网27和扩散器排气孔7冲入左右侧窗气帘53和左右侧气囊60内并气体互通。
参见图17、图18,对照图1、图9,以小轿车为例,安装在车体55上组成的主动与被动气囊模块:汽车在行驶中接到雷达探测器66或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瞬间在车体55的前保险杠气囊62和后保险杠气囊56推开气囊扣板57、同时发动机护盖气囊52、发动机护盖51和发动机护盖支架67升起,形成首次主动保护安全气囊;汽车在行驶中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瞬间发动机护盖气囊52同时发动机护盖51和发动机护盖支架67升起,主驾驶气囊65、副驾驶气囊63、前窗气帘64、左右侧窗气帘53和左右侧气囊60,形成二次被动保护安全气囊后展开有效工作时间3000毫秒以上。
工作原理:主动保护工作原理是,汽车行驶后设定车速达到30km/h以上时控制电路自动导通,同时安装在车体55前后左右的雷达探测器66和碰撞传感器59导通工作,当雷达探测器66探测到车体55前方出现障碍物时,能报警或语言提醒驾驶员、后尾灯闪亮和通过自动刹车或人工刹车后设定车速仍在的30km/h以上,并雷达探测器66探测到障碍物距车体55前2-5米时,主动气囊迅速充气膨胀,推出前保险杠气囊62、后保险杠气囊56、发动机护盖气囊52和气囊扣板57,在车体55前后和发动机护盖51的下部形成充气气囊,同时发动机护盖51和发动机护盖支架67升起,形成首次主动保护安全气囊,对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双方车内的乘员、司机、物体、车辆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收能量保护作用,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被动保护工作原理是,汽车行驶后控制电路自动导通,同时安装在车体55前后左右的碰撞传感器59导通工作,当车体55前方碰到障碍物时主驾驶气囊65、副驾驶气囊63、前窗气帘64、后保险杠气囊56、发动机护盖气囊52迅速充气膨胀,同时发动机护盖51升起,当车体55左右端碰到障碍物时左右侧窗气帘53和左右侧气囊60迅速充气膨胀,形成二次被动保护安全气囊展开有效工作时间3000毫秒以上,对双方车内的乘员、驾驶员、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双方车辆、碰撞后的二次碰撞、车辆翻滚及车辆追尾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伤残、物体及车辆因碰撞而带来的损失。

Claims (10)

1、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由主储气瓶(5)和副储气瓶(19)的储气瓶瓶嘴(23)、排气管接头(9)与四个阀体(25)上装配密封挡帽(26)组件和点火组件组成,其特征是:主储气瓶(5)内部通过气瓶支架(21)与副储气瓶(19)连接;主储气瓶(5)左端的储气瓶瓶嘴(23)、挡帽(26)与储气阀A(1)阀体(25)的右端连接,阀体(25)左端通过气囊盒(12)、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双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主驾驶气囊(65)、副驾驶气囊(63)和前窗气帘(64)连接;储气阀B(2)的阀体(25)左端通过挡帽(26)与储气瓶瓶嘴(23)右端连接,阀体(25)右端通过气囊盒(12)、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发动机护盖气囊(52)连接;主储气瓶(5)中部下端与储气管(10)连接;储气阀C(3)的阀体(25)左端通过挡帽(26)与储气管接头(16)连接,右端通过气囊盒(12)、支架(13)、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右侧窗气帘(53)和右侧气囊(60)连接;储气阀D(4)的阀体(25)右端通过内六方压帽螺栓(29)和挡帽(26)与储气管接头(16)连接,左端通过气囊盒(12)、支架(13)、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左侧窗气帘(53)和左侧气囊(60)连接;储气阀A(1)、B(2)、C(3)、D(4)阀体(25)内部上下端连接双相点火管(18),左右端连接双相挡帽(26),内端中部点火药储存室(45)内镶嵌胶囊式点火药(17),点火管(18)上的点火线(50)与气囊盒(12)下端插座(11)连接,气囊盒(12)两端支架(13)的支架孔(14)与车体(55)连接组成气体发生器气囊模块;当储气阀A(1)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B(2)、C(3)、D(4)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B(2)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A(1)、C(3)、D(4)不导通不工作且同时瞬间二次碰撞时储气阀A(1)导通工作;当储气阀C(3)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A(1)、B(2)、D(4)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D(4)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A(1)、B(2)、C(3)不导通不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由主储气瓶(5)的储气瓶瓶嘴(23)和排气管接头(9)与三个阀体(25)上装配密封挡帽(26)组件和点火组件组成,其特征是主储气瓶(5)内部,通过气瓶支架(21)与副储气瓶(19)连接;主储气瓶(5)左端的储气瓶瓶嘴(23)、挡帽(26)与储气阀A(1)阀体(25)的右端连接,阀体(25)左端通过气囊盒(12)、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双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主驾驶气囊(65)、副驾驶气囊(63)和前窗气帘(64)连接;主储气瓶(5)右端的外部通过气囊盒(12)固定连接;主储气瓶(5)中部下端与储气管(10)连接;储气阀C(3)的阀体(25)左端通过挡帽(26)与储气管接头(16)连接,右端通过气囊盒(12)、支架(13)、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右侧窗气帘(53)和右侧气囊(60)连接;储气阀D(4)的阀体(25)右端通过内六方压帽螺栓(29)和挡帽(26)与储气管接头(16)内外部分别连接,左端通过气囊盒(12)、支架(13)、螺栓螺帽螺垫(35)、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左侧窗气帘(53)和左侧气囊(60)连接;储气阀A(1)、C(3)和D(4)阀体(25)内部上下端连接双相点火管(18)或单相点火管(18),左右端连接双相挡帽(26),内端中部点火药储存室(45)内镶嵌胶囊式点火药(17),点火管(18)上的点火线(50)与气囊盒(12)下端插座(11)连接,气囊盒(12)两端支架(13)的支架孔(14)与车体(55)连接组成气体发生器气囊模块;当储气阀A(1)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C(3)、D(4)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C(3)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A(1)、D(4)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D(4)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A(1)、C(3)不导通不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由主储气瓶(5)和副储气瓶(19)的储气瓶瓶嘴(23)与三个阀体(25)上装配密封挡帽(26)组件和点火组件组成,其特征是:主储气瓶(5)内部通过气瓶支架(21)连接;主储气瓶(5)左端的储气瓶瓶嘴(23)下端与储气管(10)和副储气瓶(19)的储气瓶瓶嘴(23)连接为一体;储气阀D(4)阀体(25)右端通过气囊盒(12)、螺栓螺帽螺垫(35)、内六方压帽螺栓(29)和挡帽(26)与主储气瓶(5)的左端储气瓶瓶嘴(23)内外部分别连接,左端和上端通过压帽螺栓(34)、挡帽(26)、密封圈(24)、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左侧窗气帘(53)和左侧气囊(60)连接,下端通过压帽螺栓(34)与点火管(18)连接;储气阀C(3)阀体(25)右端和上端通过挡帽(26)、密封圈(24)、压帽螺栓(34)、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右侧窗气帘(53)和右侧气囊(60)连接,左端通过气囊盒(12)、螺栓螺帽螺垫(35)、内六方压帽螺栓(29)和挡帽(26)与主储气瓶(5)的右端储气瓶瓶嘴(23)内外部分别连接,下端通过压帽螺栓(34)与点火管(18)连接;储气阀A(1)阀体(25)右端通过气囊盒(12)、螺栓螺帽螺垫(35)、内六方压帽螺栓(29)和挡帽(26)与副储气瓶(19)的左端储气瓶瓶嘴(23)内外部分别连接,左端通过排气管接头(9)、挡帽(26)、双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主驾驶气囊(65)、副驾驶气囊(63)和前窗气帘(64)连接,下端通过压帽螺栓(34)与点火管(18)连接,上端与堵头(15)连接;副储气瓶(19)右端的外部通过气囊盒(12)固定连接;储气阀D(4)、C(3)和A(1)的阀体(25)内端中部点火药储存室(45)内镶嵌胶囊式点火药(17)组成气体发生器气囊模块;当储气阀D(4)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C(3)和A(1)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C(3)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D(4)和A(1)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A(1)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D(4)和C(3)不导通不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主储气瓶(5)的储气瓶瓶嘴(23)与两个阀体(25)上装配密封挡帽(26)组件和点火组件组成,其特征是:主储气瓶(5)内部通过气瓶支架(21)与副储气瓶(19)中端连接,气瓶支架(21)上的支架排气孔(22)和副储气瓶(19)上的副储气瓶排气孔(20)与压缩惰性气体(30)互通;主储气瓶(5)左右端储气瓶瓶嘴(23)的内部与挡帽(26)、密封圈(24)和内六方压帽螺栓(29)连接;储气阀C(3)阀体(25)上端通过压帽螺栓(34)与点火管(18)连接,右端与储气瓶瓶嘴(23)的左端内部连接,左端和下端通过挡帽(26)、压帽螺栓(34)、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前保险杠气囊(62)、后保险杠气囊(56)、发动机护盖气囊(52)或左右侧窗气帘(53)和左右侧气囊(60)连接;储气阀D(4)阀体(25)上端通过压帽螺栓(34)与点火管(18)连接,左端与储气瓶瓶嘴(23)的右端内部连接,右端和下端通过挡帽(26)、压帽螺栓(34)、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气体扩散器(6)与前保险杠气囊(62)、后保险杠气囊(56)、发动机护盖气囊(52)或左右侧窗气帘(53)和左右侧气囊(60)连接组成气体发生器气囊模块;当储气阀C(3)的点火管(18)接到雷达探测器(66)或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D(4)不导通不工作;当储气阀D(4)的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导通工作,储气阀C(3)不导通不工作;或者当储气阀C(3)和D(4)的点火管(18)同时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同时导通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由主储气瓶(5)的储气瓶瓶嘴(23)与一个阀体(25)上装配密封挡帽(26)组件和点火组件组成,其特征是:主储气瓶(5)内部通过气瓶支架(21)与副储气瓶(19)中端连接并与压缩惰性气体(30)互通;主储气瓶(5)的一个储气瓶瓶嘴(23)内端与挡帽(26)、密封圈(24)和内六方压帽螺栓(29)连接;储气阀A(1)、B(2)、D(4)阀体(25)左端与主储气瓶(5)储气瓶瓶嘴(23)外端连接,阀体(25)内部上下左右端连接双相点火管(18)或者单相点火管(18)、挡帽(26)、压帽螺栓(34)、支架(13);阀体(25)右端通过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排气管道(8)与由金属或软管制成的气体扩散器(6)内部镶嵌气体过滤网(27)、扩散器排气孔(7)、右端螺栓螺帽螺垫(35)压封或者堵头(15)连接;阀体(25)内端中部的点火药储存室(45)内镶嵌胶囊式点火药(17)组成储气阀A(1)、B(2)、D(4),并通过右端连接的气体扩散器(6)与左右侧窗气帘(53)或者左右侧气囊(60)、发动机护盖气囊(52)、主驾驶气囊(65)和副驾驶气囊(63)连接组成气体发生器气囊模块;当点火管(18)接到碰撞传感器(59)控制电路指令后分别导通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由金属制成的挡帽(26),与主储气瓶(5)和副储气瓶(19)的储气瓶瓶嘴(23)内连接的挡帽(26)上部呈拱体形或者半圆体形,中部呈锥体形或者喇叭口形,下部呈圆体形或圆柱体形并与阀体(25)出气口连接的挡帽(26)外形呈草帽形,上部呈拱体形或半圆形,下部呈平面形或圆体形,可互换连接,壁厚均采用0.3至3.8毫米之间任意数值,挡帽(26)内顶部有压制的挡帽内十字线(36)。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由金属制成的内六方压帽螺栓(29)、左端挡帽压头(39)、挡帽压头支架(38)、挡帽压头排气孔(41)、丝母(37)和密封槽(40)与金属制成的挡帽(26)、密封圈(24)压封连接后外形呈子弹形,右端中部外丝母(37)用右顶端内部的内六方帽(44)与储气瓶瓶嘴(23)或储气管(10)连接,内部的点火药储存室(45)内镶嵌胶囊式点火药(17)。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主储气瓶(5)和副储气瓶(19)的两端带有一个储气瓶瓶嘴(23)或者两个储气瓶瓶嘴(23),分别连接一个阀体(25)或者两个阀体(25),主储气瓶(5)内部连接的副储气瓶(19)的储气瓶瓶嘴(23)连接或者不连接,在主储气瓶(5)内部的气体储存室(33)通过气瓶支架(21)与副储气瓶(19)的外端连接,气瓶支架(21)上的支架排气孔(22)和副储气瓶(19)上的副储气瓶排气孔(20)与压缩惰性气体(30)互通;在主储气瓶(5)的储气瓶瓶嘴(23)外端通过储气管(10)连接副储气瓶(19)的储气瓶瓶嘴(23)外端并气体互通,在主储气瓶(5)的中端外部与储气管(10)连接并气体互通,内部的气体储存室(33)存储惰性气体(3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储气阀A(1)、B(2)、C(3)、D(4)阀体(25)左右端挡帽压头(39)与挡帽(26)和排气管接头(9)或者一端连接储气瓶瓶嘴(23)的外端,另一端与挡帽(26)和排气管接头(9)、储气管接头(16)的外端连接,阀体(25)中端内部的上下左右带有一至四个孔连接点火管(18)或者与压帽螺栓(34)、挡帽(26)、排气管接头(9)、支架(13)连接,内部点火药储存室(45)内镶嵌胶囊式点火药(17);储气阀A(1)、C(3)、D(4)阀体(25)中端外形呈六方或八方体形和圆柱体形,左端外形呈圆体形或圆柱体形并带凸凹槽,内部带有丝母(37)或者外部带有丝母(37),右端呈圆体形或圆柱体形并外部带有丝母(37),右端顶部呈锥体形或者喇叭口形下部呈圆体形或圆柱体形,储气阀A(1)、B(2)、C(3)的阀体(25)中端外形呈六方或八方体形和圆柱体形;左右端呈圆体形或圆柱体形并外部带有丝母(37),左右端顶部呈锥体形或者喇叭口形下部呈圆体形或圆柱体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主动保护安全气囊,汽车行驶后设定车速达到20km/h至50km/h以上时控制电路自动导通,同时安装在车体(55)前后左右的雷达探测器(66)和碰撞传感器(59)导通工作,当雷达探测器(66)探测到车体(55)前方出现障碍物时,能报警或语言提醒驾驶员、后尾灯闪亮,通过自动刹车或人工刹车后设定车速仍在的20km/h至50km/h以上,并雷达探测器(66)探测到障碍物距车体(55)前2-5米时,主动气囊迅速充气膨胀,推出前保险杠气囊(62)、后保险杠气囊(56)、发动机护盖气囊(52)气囊扣板(57),在车体(55)前后和发动机护盖(51)的下部形成充气气囊,同时发动机护盖(51)和发动机护盖支架(67)升起,形成首次主动保护安全气囊后的有效工作时间30至6000毫秒,对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双方车内的乘员、驾驶员、物体、双方车辆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收能量保护作用,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所述的被动保护安全气囊,汽车行驶后控制电路自动导通,同时安装在车体(55)前后左右的碰撞传感器(59)导通工作,当车体(55)前方碰到障碍物时被动气囊迅速充气膨胀,推出主驾驶气囊(65)、副驾驶气囊(63)、前窗气帘(64)、后保险杠气囊(56)、发动机护盖气囊(52)同时发动机护盖(51)升起,当车体(55)左右端碰撞到障碍物时推出左右侧窗气帘(53)和左右侧气囊(60),形成二次被动保护安全气囊后的有效工作时间30至6000毫秒,对双方车内的乘员、驾驶员、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双方车辆、碰撞后的二次碰撞、车辆翻滚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伤残、物体及车辆因碰撞而带来的损失。
CNA2009100228746A 2009-06-08 2009-06-08 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 Pending CN1015749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0228746A CN101574953A (zh) 2009-06-08 2009-06-08 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0228746A CN101574953A (zh) 2009-06-08 2009-06-08 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4953A true CN101574953A (zh) 2009-11-11

Family

ID=41270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0228746A Pending CN101574953A (zh) 2009-06-08 2009-06-08 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7495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4348A (zh) * 2012-08-14 2012-11-14 王运韬 带有延时充气功能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
CN103547487A (zh) * 2011-05-25 2014-01-29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用于气囊的充气机、气囊模块及包含此种气囊模块的车辆
CN103786681A (zh) * 2014-01-16 2014-05-14 江苏大学 校车用主动式儿童安全气囊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06960A (zh) * 2015-01-23 2017-09-26 中山市乐瑞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烟火式气体发生器和对应的儿童看护装置
CN107776526A (zh) * 2016-08-31 2018-03-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气囊系统控制方法、气囊控制器和车辆
CN112043982A (zh) * 2020-09-18 2020-12-08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检测的自动点爆式救生气垫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7487A (zh) * 2011-05-25 2014-01-29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用于气囊的充气机、气囊模块及包含此种气囊模块的车辆
CN102774348A (zh) * 2012-08-14 2012-11-14 王运韬 带有延时充气功能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
CN103786681A (zh) * 2014-01-16 2014-05-14 江苏大学 校车用主动式儿童安全气囊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06960A (zh) * 2015-01-23 2017-09-26 中山市乐瑞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烟火式气体发生器和对应的儿童看护装置
CN107776526A (zh) * 2016-08-31 2018-03-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气囊系统控制方法、气囊控制器和车辆
CN112043982A (zh) * 2020-09-18 2020-12-08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检测的自动点爆式救生气垫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7367A (zh) 汽车主动与被动保护充气式防撞安全气囊
CN101327774A (zh) 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
CN101574953A (zh) 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
CN101214806A (zh) 汽车对行人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
CN201006698Y (zh) 汽车主动安全防撞气囊
CN106585545A (zh) 基于重量判定保护类型的安全气囊控制装置
CN101306669A (zh) 一种汽车碰撞主动保护缓冲装置
CN201056189Y (zh) 触发式汽车相撞缓冲装置
CN202847635U (zh) 一种舱门气囊客车侧翻安全防护装置
CN104442649A (zh) 气囊式撞车缓冲装置
CN201071023Y (zh) 汽车防撞安全装置
CN201347046Y (zh) 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充气式纯气体发生器
CN201472300U (zh) 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汽车安全气袋
CN101428602A (zh) 环保型汽车安全气囊与纯气体发生器
CN201385636Y (zh) 副驾驶座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
CN103523128A (zh) 两轮车安全气囊
CN206383925U (zh) 汽车抗撞新型安全大梁
CN100515832C (zh) 车船主动安全气囊的高压气瓶触气阀
CN201309464Y (zh) 双气室安全气囊装置
CN201002575Y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装置
CN210760622U (zh) 一种汽车抗撞漂浮装置
CN102582484A (zh) 汽车安全防护舱
CN202935312U (zh) 一种新型行人安全气囊应用装置
CN202243322U (zh) 汽车侧面碰撞保护的侧气帘气囊和侧气囊气体发生器
CN207059655U (zh) 一种轮胎爆胎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Wang Yuntao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an Office Ac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