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6669A - 一种汽车碰撞主动保护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碰撞主动保护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06669A CN101306669A CNA2008100118436A CN200810011843A CN101306669A CN 101306669 A CN101306669 A CN 101306669A CN A2008100118436 A CNA2008100118436 A CN A2008100118436A CN 200810011843 A CN200810011843 A CN 200810011843A CN 101306669 A CN101306669 A CN 1013066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ffer
- connecting rod
- pipe
- energy disperser
- gas gene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防止汽车碰撞用的一种汽车碰撞主动保护缓冲装置主要缓冲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雷达传感器构成即由限位钢丝、缓冲器盖、弹簧、环形活塞、缓冲器、缓冲器内管、活塞卡槽、微处理器、雷达传感器、加长内管、缓冲连杆、缓冲连杆限位槽、缓冲连杆限位器、气体发生器、泄气阀、O型活塞限位卡簧、泄压孔、进油孔、保险杠骨架、加长内管盖、油封组成;限位钢丝挤压在缓冲连杆限位器与缓冲器盖间,缓冲器盖与缓冲器螺纹连接,气体发生器装入缓冲器中,弹簧挤压入环形活塞与气体发生器间,环形活塞与缓冲器、缓冲器内管滑动连接,微处理器与雷达传感器、气体发生器线束连接;缓冲器内管中设有泄压孔和进油孔。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少防瞬间碰撞的问题,可用于汽车行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汽车碰撞保护用的一种汽车碰撞主动保护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关于汽车碰撞的安全装置,大都以微处理器检测出安全距离,提醒驾驶员刹车或强制刹车,或通过油压电动机控制前杠慢速少量向外延伸,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性不足,那就是缺少瞬间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碰撞主动保护缓冲装置,该装置利用现有的雷达和微机技术,能在碰撞前几十毫秒时间快速弹出,达到最快捷、最大限度增加汽车碰撞的缓冲距离,可有效保护汽车和乘客的安全,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少瞬间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问题。该装置设在后杠上,还可以有效防止追尾,起到增加缓冲距离的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碰撞主动保护缓冲装置主要缓冲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雷达传感器构成即由限位钢丝、缓冲器盖、弹簧、环形活塞、缓冲器、缓冲器内管、活塞卡槽、微处理器、雷达传感器、加长内管、缓冲连杆、缓冲连杆限位槽、缓冲连杆限位器、气体发生器、泄气阀、O型活塞限位卡簧、泄压孔、进油孔、保险杠骨架、加长内管盖、油封组成;将限位钢丝挤压在缓冲连杆限位器与缓冲器盖之间,缓冲器盖与缓冲器螺纹连接,气体发生器装入缓冲器中,将弹簧挤压入缓冲器前部的环形活塞与气体发生器之间,环形活塞与缓冲器、缓冲器内管滑动连接,O型活塞限位卡簧与环形活塞卡槽连接,在缓冲器内管上设有活塞卡槽,加长内管与缓冲器内管,缓冲连杆与缓冲内管、加长内管与缓冲连杆均为滑动连接;雷达传感器与保险杠骨架、缓冲连杆与保险杠骨架、缓冲连杆限位器与加长内管、泄气阀与缓冲器、加长内管盖与加长内管均为螺栓连接;微处理器与雷达传感器、气体发生器为线束连接;在缓冲器内管中设有10-30个泄压孔和进油孔。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现有的雷达和微机技术及时监测两车或车与障碍物的相对速度,计算出将要发生碰撞(或追尾)的安全距离前点燃气体发生器,使环形活塞向右快速移动而推动液压油通过进油孔流向缓冲器内管,推动缓冲连杆和加长内管,从而使保险杠骨架迅速弹出,增加液压缓冲器的缓冲距离,同时环形活塞向右移动到最右边并把进油孔堵住,O型活塞限位卡簧便卡在活塞槽中阻止环形活塞向左移动,车辆碰撞时,液压油从缓冲器内管通过多个泄压孔泄压,起到缓冲作用,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汽车碰撞的强度,达到有效吸能,达到保护车辆及乘客安全的目的,实现软碰撞,该保护缓冲装置在图1中的状态为正常非碰撞时的状态,当两车或车与障碍物相对速度低于设定速度时,微处理器将不引爆气体发生器,这时的液压缓冲距离就是常态下图1中所示的距离,这时主要靠的是弹簧的缓冲,当两车或车与障碍物的距离小于设计引爆的安全距离时,不管相对速度多大,都将不引爆气体发生器,防止发生碰撞时还没有点燃气体发生器而造成二次碰撞,同时也可以防止会车或近距离用锤子等物体快速敲打雷达传感器时误引爆气体发生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图1中泄气阀起到防止由于气体发生器引爆后气压达大而压破缓冲器,另外能保证保险杠骨架冲击后迅速泄出气压,在迎接碰撞时给液压油留出足够的泄压空间,起到缓冲泄压的目的。图1中限位钢绳起到限制加长内管的作用,防止加长内管由于惯性继续向外弹出,缓冲连杆限位器在缓冲连杆弹出时与缓冲连杆限位槽共同作用,防止缓冲连杆从加长内管弹出,缓冲器盖和油封起到限位和防尘的作用;使用时把液压缓冲器固定在汽车的前后大梁上,把雷达传感器装在保险杠骨架上,根据车身重量的不同及设计最高车速上限来决定泄压孔的多少和大小,以便适用于不同的车型,微处理器通过雷达传感器随时计算出两车或车与障碍物的相对速度与相对距离,及时监控不可避免的碰撞发生前几十毫秒引爆气体发生器,使保险杠骨架以最短时间快速弹出,达到最快速、最大限度增加汽车碰撞的缓冲距离,有效保护汽车和乘客的安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行车安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采用了雷达和微处理技术及时监控不可避免的碰撞发生前几十毫秒引爆气体发生器,使保险杠骨架以几毫秒的时间快速弹出,达到最快速、最大限度增加汽车碰撞的缓冲距离,有效的保护汽车和乘客的安全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缓冲装置弹出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限位钢丝,2、缓冲器盖,3、弹簧,4、环形活塞,5、缓冲器,6、缓冲器内管,7、活塞卡槽,8、微处理器,9、雷达传感器,10、加长内管,11、缓冲连杆,12、缓冲连杆限位槽,13、缓冲连杆限位器,14、气体发生器,15、泄气阀,16、O型活塞限位卡簧,17、泄压孔,18、进油孔,19、保险杠骨架,20、加长内管盖,21、油封。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2中,一种汽车碰撞主动保护缓冲装置主要缓冲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雷达传感器构成即由限位钢丝1、缓冲器盖2、弹簧3、环形活塞4、缓冲器5、缓冲器内管6、活塞卡槽7、微处理器8、雷达传感器9、加长内管10、缓冲连杆11、缓冲连杆限位槽12、缓冲连杆限位器13、气体发生器14、泄气阀15、O型活塞限位卡簧16、泄压孔17、进油孔18、保险杠骨架19、加长内管盖20、油封21组成;将限位钢丝1挤压在缓冲连杆限位器13与缓冲器盖2之间,缓冲器盖2与缓冲器5螺纹连接,气体发生器14装入缓冲器5中,将弹簧3挤压入缓冲器5前部的环形活塞4与气体发生器14之间,环形活塞4与缓冲器5、缓冲器内管6滑动连接,O型活塞限位卡簧16与环形活塞4卡槽连接,在缓冲器内管6上设有活塞卡槽7,加长内管10与缓冲器内管6,缓冲连杆11与缓冲内管6、加长内管10与缓冲连杆11均为滑动连接;雷达传感器9与保险杠骨架19、缓冲连杆11与保险杠骨架19、缓冲连杆限位器13与加长内管10、泄气阀15与缓冲器5加长内管盖20与加长内管10均为螺栓连接;微处理器8与雷达传感器9、气体发生器14为线束连接;在缓冲器内管6中设有10-30个泄压孔17和进油孔18。
Claims (1)
1、一种汽车碰撞主动保护缓冲装置主要缓冲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雷达传感器构成即由限位钢丝(1)、缓冲器盖(2)、弹簧(3)、环形活塞(4)、缓冲器(5)、缓冲器内管(6)、活塞卡槽(7)、微处理器(8)、雷达传感器(9)、加长内管(10)、缓冲连杆(11)、缓冲连杆限位槽(12)、缓冲连杆限位器(13)、气体发生器(14)、泄气阀(15)、O型活塞限位卡簧(16)、泄压孔(17)、进油孔(18)、保险杠骨架(19)、加长内管盖(20)、油封(21)组成,其特征在于:将限位钢丝(1)挤压在缓冲连杆限位器(13)与缓冲器盖(2)之间,缓冲器盖(2)与缓冲器(5)螺纹连接,气体发生器(14)装入缓冲器(5)中,将弹簧(3)挤压入缓冲器(5)前部的环形活塞(4)与气体发生器(14)之间,环形活塞(4)与缓冲器(5)、缓冲器内管(6)滑动连接,O型活塞限位卡簧(16)与环形活塞(4)卡槽连接,在缓冲器内管(6)上设有活塞卡槽(7),加长内管(10)与缓冲器内管(6)、缓冲连杆(11)与缓冲内管(6)、加长内管(10)与缓冲连杆(11)均为滑动连接;雷达传感器(9)与保险杠骨架(19)、缓冲连杆(11)与保险杠骨架(19)、缓冲连杆限位器(13)与加长内管(10)、泄气阀(15)与缓冲器(5)加长内管盖(20)与加长内管(10)均为螺栓连接;微处理器(8)与雷达传感器(9)、气体发生器(14)为线束连接;在缓冲器内管(6)中设有10-30个泄压孔(17)和进油孔(1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8100118436A CN100569561C (zh) | 2008-06-13 | 2008-06-13 | 一种汽车碰撞主动保护缓冲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8100118436A CN100569561C (zh) | 2008-06-13 | 2008-06-13 | 一种汽车碰撞主动保护缓冲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06669A true CN101306669A (zh) | 2008-11-19 |
CN100569561C CN100569561C (zh) | 2009-12-16 |
Family
ID=40123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81001184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9561C (zh) | 2008-06-13 | 2008-06-13 | 一种汽车碰撞主动保护缓冲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69561C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86668A (zh) * | 2013-12-19 | 2014-05-14 | 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汽车头安全防撞底架装置 |
CN104118379A (zh) * | 2013-04-25 | 2014-10-29 | 林文初 | 气压式汽车防撞装置 |
CN104309553A (zh) * | 2014-09-29 | 2015-01-28 | 镇江市博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车用弹射流体缓冲装置 |
CN104401275A (zh) * | 2014-11-16 | 2015-03-11 | 银世德 | 能前后自动伸缩的汽车保险杠 |
CN105253081A (zh) * | 2015-10-28 | 2016-01-20 | 胡达广 | 液气混合式主动防撞汽车 |
CN107539254A (zh) * | 2017-09-29 | 2018-01-05 | 安吉华众汽车修理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配件的固定装置 |
CN110329189A (zh) * | 2019-07-08 | 2019-10-15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汽车追尾缓冲装置 |
CN111012644A (zh) * | 2020-01-14 | 2020-04-17 | 晋江市德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锻炼和康复按摩腿脚与腰部的装置 |
CN113799841A (zh) * | 2021-10-20 | 2021-12-17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列车防爬器及轨道列车 |
WO2023066015A1 (zh) * | 2021-10-20 | 2023-04-27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列车智能防爬系统、控制方法及轨道列车 |
-
2008
- 2008-06-13 CN CNB2008100118436A patent/CN10056956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18379A (zh) * | 2013-04-25 | 2014-10-29 | 林文初 | 气压式汽车防撞装置 |
CN103786668A (zh) * | 2013-12-19 | 2014-05-14 | 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汽车头安全防撞底架装置 |
CN104309553A (zh) * | 2014-09-29 | 2015-01-28 | 镇江市博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车用弹射流体缓冲装置 |
CN104401275A (zh) * | 2014-11-16 | 2015-03-11 | 银世德 | 能前后自动伸缩的汽车保险杠 |
CN105253081A (zh) * | 2015-10-28 | 2016-01-20 | 胡达广 | 液气混合式主动防撞汽车 |
CN107539254A (zh) * | 2017-09-29 | 2018-01-05 | 安吉华众汽车修理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配件的固定装置 |
CN110329189A (zh) * | 2019-07-08 | 2019-10-15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汽车追尾缓冲装置 |
CN111012644A (zh) * | 2020-01-14 | 2020-04-17 | 晋江市德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锻炼和康复按摩腿脚与腰部的装置 |
CN113799841A (zh) * | 2021-10-20 | 2021-12-17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列车防爬器及轨道列车 |
WO2023066015A1 (zh) * | 2021-10-20 | 2023-04-27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列车智能防爬系统、控制方法及轨道列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69561C (zh) | 2009-1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69561C (zh) | 一种汽车碰撞主动保护缓冲装置 | |
US7416043B2 (en) | Safety arrangement | |
CN202896488U (zh) |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 |
CN101327774A (zh) | 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 | |
CN106467076A (zh) | 车辆 | |
CN201056189Y (zh) | 触发式汽车相撞缓冲装置 | |
CN101746345A (zh) | 车辆用行人保护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车辆 | |
CN103010132B (zh) |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 |
CN117881581A (zh) | 汽车碰撞冲击衰减装置 | |
CN104442649A (zh) | 气囊式撞车缓冲装置 | |
CN101574953A (zh) | 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 | |
KR20100018747A (ko) | 차량용 프레임의 충격흡수 시스템 | |
CN209719505U (zh) | 一种防撞梁吸能盒 | |
CN202429163U (zh) |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 | |
CN210554641U (zh) | 一种汽车一体化防撞系统 | |
RU2257303C1 (ru) | Безопасный легковой автомобиль | |
CN201633683U (zh) | 自动弹起发动机罩保险杠 | |
CN102219006A (zh) | 一种防小汽车钻撞装置 | |
CN208278004U (zh) | 汽车缓冲碰撞保护装置 | |
CN105857237B (zh) | 车辆 | |
CN207311341U (zh) | 一种用于厢式货车的后防撞梁总成 | |
CN203093973U (zh) | 一种汽车侧碰保护装置 | |
CN106043194A (zh) | 弹簧驱动打开的智能安全气囊 | |
CN201792820U (zh) | 一种防止小车钻入大货车的防钻撞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小汽车 | |
CN105083182A (zh) | 汽车碰撞缓冲吸能、复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16 Termination date: 2017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