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572038A - 平板显示器及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 - Google Patents

平板显示器及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2038A
CN101572038A CNA2009101322158A CN200910132215A CN101572038A CN 101572038 A CN101572038 A CN 101572038A CN A2009101322158 A CNA2009101322158 A CN A2009101322158A CN 200910132215 A CN200910132215 A CN 200910132215A CN 101572038 A CN101572038 A CN 101572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azzle film
flat
haze value
panel mon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322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72038B (zh
Inventor
大江直人
山田敦
长塚辰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72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2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72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20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9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adapted to provide an additional optical effect, e.g. anti-reflection or filt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板显示器,其不会降低在精细度等方面越来越多的品种的LCD等平板显示器的特性,并可视性得以提高。另外,提供上述平板显示器中使用的防眩薄膜。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的特征在于,其在可视侧表面具有防眩薄膜,上述平板显示器具有黑矩阵图案,上述黑矩阵图案的开口率A、上述防眩薄膜的表面的平均凹凸间距离Sm以及表面雾度值H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并且总雾度值为15以下,A>(100Sm-0.142H+5.1)/0.26(1)Sm:根据1994年版的JIS B 0601测定的表面的平均凹凸间距离,其单位为mm,其中,所述开口率A和所述表面雾度值H分别以百分数表示,所述平均凹凸间距离Sm的单位是mm。

Description

平板显示器及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板显示器及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技术的进步,作为图像显示装置,除了以往的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还开发了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及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等,并已经实用化。对于图像显示装置表面,为防止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表面的由荧光灯或太阳光等外光的反射和图像映入所造成的对比度降低,实施了防眩(anti-glare)处理,特别是随着图像显示装置大画面化的发展,安装了防眩性的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在不断增加。
近年来,为使图像质量变得良好,像素尺寸小的高精细的图像显示装置在不断增加。如果在这种高精细的图像显示装置中配置以往的防眩薄膜,则像素中存在的亮度不均匀现象会被强化而引起可目视的故障(眩光故障),从而产生图像质量恶化的现象。以往,为应对高精细的图像显示装置,提出过利用由向上述防眩薄膜中添加微粒等引起的内部散射来消除上述眩光(ギラツキ)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但是,如果为消除眩光而利用内部散射,则所显示的图像就会变得不清晰,从而有对比度降低的问题。另外,存在与用途相配的各种各样尺寸的图像显示装置,其像素的尺寸或形态也多种多样。为此,希望与各个图像显示装置相适应,提供没有对比度的降低、也不产生眩光的防眩薄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053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7436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显示器,其不会降低在精细度等方面越来越多的品种的LCD等平板显示器的特性而使可视性得以提高。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显示器,其具有优异的防眩性、并且眩光小、对比度的降低少、且具有适于上述面板的防眩薄膜。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平板显示器中所用的防眩薄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的特征在于,在可视侧表面具有防眩薄膜,上述平板显示器具有黑矩阵图案(black matrix pattern),上述黑矩阵图案的开口率A(%)、上述防眩薄膜的表面的下述平均凹凸间距离Sm(mm)以及下述表面雾度值H(%)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并且下述的总雾度值为15以下。
A>(100Sm-0.142H+5.1)/0.26        (1)
Sm:根据JIS B0601(1994年版)测定的表面的平均凹凸间距离(mm)
表面雾度值H:总雾度值-内部雾度值
总雾度值:以JIS K7136(2000年版)为标准的防眩薄膜整体的雾度值(浊度)(%)
内部雾度值:在将上述防眩薄膜表面形成为平滑面的情况下,所测定的防眩薄膜整体的雾度值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安装于平板显示器的可视侧表面,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的平板显示器具有黑矩阵图案,根据上述黑矩阵图案的开口率A(%),将上述防眩薄膜的表面的下述平均凹凸间距离Sm(mm)以及下述表面雾度值H(%)设计为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并且下述的总雾度值为15以下。
A>(100Sm-0.142H+5.1)/0.26    (1)
Sm:根据JIS B0601(1994年版)测定的表面的平均凹凸间距离(mm)
表面雾度值H:总雾度值-内部雾度值
总雾度值:以JIS K7136(2000年版)为标准的防眩薄膜整体的雾度值(浊度)(%)
内部雾度值:在将上述防眩薄膜表面形成为平滑面的情况下,所测定的防眩薄膜整体的雾度值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的特征在于,其在可视侧表面具备防眩薄膜,上述防眩薄膜为上述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
根据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可以不降低在精细度等方面越来越多的品种的LCD等平板显示器的特性而使可视性得以提高。即,可以提供具有优异的防眩性、并且眩光小、对比度的降低少、且具备适于上述面板的防眩薄膜的平板显示器。另外,可以适合上述面板地提供上述平板显示器中所用的防眩薄膜。所以,具有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的平板显示器成为显示特性优异的显示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的一例的构成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的另一例子的构成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内部雾度值的测定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说明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眩光的测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眩光的测定中的亮度不均的分析方法的图像的一例。(a)是12bit灰色标度变换后的图像,(b)是高速傅立叶变换后的图像,(c)是高频截断后的图像,(d)是反傅立叶变换后的图像,(e)是反傅立叶变换后的图像的直方图分析数据。
图7是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眩光的测定中所用的掩模图案的照片。
符号说明
1:透明塑料薄膜基材,2:防眩层,2’:涂布层,3:防反射层,4:平滑面,10、20:防眩薄膜,11:涂布机构,12:压花辊,13:固化机构,41:玻璃板,42:掩模图案,43:平面灯,44:照相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中,上述防眩薄膜优选不含有重量平均粒径为50nm以上的微粒。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中,上述平板显示器的对比度相对于从上述平板显示器取下上述防眩薄膜而测定的对比度的降低率优选小于10%。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中,上述防眩薄膜的上述Sm(mm)优选处于0.01<Sm<0.5的范围。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中,上述防眩薄膜的下述Ra(μm)优选处于0.01<Ra<0.5的范围。
Ra:JIS B0601(1994年版)中所规定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μm)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中,上述防眩薄膜的表面的凹凸形状优选利用压花加工来形成。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中,上述防眩薄膜优选不含有重量平均粒径为50nm以上的微粒。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中,上述防眩薄膜的上述Sm(mm)优选处于0.01<Sm<0.5的范围。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中,上述防眩薄膜的下述Ra(μm)优选处于0.01<Ra<0.5的范围。
Ra:JIS B0601(1994年版)中所规定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μm)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中,上述防眩薄膜的表面的凹凸形状优选利用压花加工来形成。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受以下的记载的限制。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在可视侧表面具有的防眩薄膜以及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例如是在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至少一面具有防眩层的薄膜。
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可见光的透光率优异(优选透光率为90%以上)、透明性优异(优选雾度值为1%以下)的基材。作为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形成材料,例如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类聚合物,二乙酰基纤维素、三乙酰基纤维素(TAC)等纤维素类聚合物,聚碳酸酯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类聚合物等。此外,作为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形成材料,例如可列举出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苯乙烯类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环状或降冰片烯结构的聚烯烃、乙烯-丙烯共聚物等烯烃类聚合物,氯乙烯类聚合物、尼龙、或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类聚合物等。而且,作为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形成材料,例如可列举出酰亚胺类聚合物、砜类聚合物、聚醚砜类聚合物、聚醚醚酮类聚合物、聚苯硫醚类聚合物、乙烯醇类聚合物、偏二氯乙烯类聚合物、乙烯醇缩丁醛类聚合物、芳基化物类聚合物、聚甲醛类聚合物、环氧类聚合物、或上述聚合物的共混物等。在上述材料当中,优选使用光学双折射小的材料。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例如也可以作为保护膜在偏振片中使用,此时,作为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优选为由TAC、聚碳酸酯、丙烯酸类聚合物、具有环状或降冰片烯结构的聚烯烃等形成的薄膜。且在本发明中,如后所述,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也可以是起偏器本身。如果是此种构成,则不需由TAC等形成的保护层而可使偏振片的结构简单化,因此可减少偏振片或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步骤的数量,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如果是此种结构,可使偏振片更加薄层化。而且,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为起偏器时,上述防眩层可起到以往的作为保护层的作用。另外,只要是此种结构,上述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例如被安装在液晶单元等的表面时,还可同时发挥盖板的功能。
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例如从强度、处理性等操作性及薄层性等方面考虑,优选为10~50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20~300μm的范围,最优选为30~200μm的范围。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折射率没有特别限制。上述折射率例如为1.30~1.80的范围,优选为1.40~1.70的范围。
上述防眩层是使用上述防眩层形成材料来形成的。作为上述防眩层形成材料,例如可列举出热固化型树脂、用紫外线或光固化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它们当中,特别优选使用可以利用紫外线照射的固化处理这样的简单的加工操作来有效地形成防眩层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而且,在上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中,配合有紫外线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上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酯类、丙烯酸类、聚氨酯类、硅氧烷类、环氧类等各种树脂。在该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中,包含紫外线固化型的单体、低聚物、聚合物等。作为特别优选使用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是具有紫外线聚合性的官能团的树脂,尤其可以举出包含具有2个以上、特别是3~6个上述官能团的丙烯酸类单体或低聚物的树脂。
作为此种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多元醇的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树脂;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由二异氰酸酯、多元醇及丙烯酸的羟基烷基酯合成的多官能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由多元醇及甲基丙烯酸的羟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合成的多官能性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等。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优选使用具有丙烯酸酯系的官能基的聚醚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醇酸树脂、螺缩醛树脂、聚丁二烯树脂、聚硫醇聚烯树脂等。另外,也可以优选使用蜜胺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醇酸类树脂、硅氧烷类树脂等。
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使用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苯乙酮、二苯甲酮、呫吨酮、3-甲基苯乙酮、4-氯二苯甲酮、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苯偶姻丙基醚、苄基二甲基缩酮、N,N,N’,N’-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酮、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等,此外,还可使用噻吨酮类化合物等。
上述树脂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另外,作为上述树脂,也可以使用市售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等。
上述防眩层形成材料通过含有重量平均粒径小于50nm的微粒,就可以调整例如上述防眩层的折射率。从防止在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与上述防眩层界面中产生的干涉光等方面考虑,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与上述防眩层的折射率差较小是优选的。利用上述干涉光,就会产生射入防眩薄膜的外光的反射光呈现出彩虹色的色相的现象。最近,在办公室等中,多使用明亮性优异的三波长荧光灯。在上述三波长荧光灯之下,可以明显地显现出上述干涉光。基于这些方面等,在上述防眩层形成材料的配制时,优选以使上述折射率差变小的方式来调整上述微粒的成分或配合量。而且,如果含有上述平均粒径为50nm以上的微粒,则上述防眩层的内部雾度值就会变大,容易引起对比度的降低,因此并不优选含有上述平均粒径为50nm以上的微粒。
上述防眩层的折射率优选处于1.40~1.65的范围,更优选处于1.45~1.59的范围。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与上述防眩层的折射率差优选为0.04以下,更优选为0.02以下。具体来说,例如在使用PET薄膜(折射率:约1.64)作为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时,通过使用氧化钛作为上述微粒,将其相对于上述防眩层形成材料的全部树脂成分配合30~40重量%左右,就可以将上述折射率差控制为0.02以下,从而可以抑制干涉条纹的产生。另外,例如在使用TAC薄膜(折射率:约1.48)作为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时,通过使用氧化硅(二氧化硅)作为上述微粒,将其相对于上述防眩层形成材料的全部成分配合35~45重量%左右,就可以将上述折射率差控制为0.02以下,从而可以抑制干涉条纹的产生。
上述防眩层的厚度优选为1~3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2~20μm的范围。如果上述厚度为上述规定的范围,则可以形成所需的凹凸形状,并且还可以确保上述防眩层的机械的强度。另外,在上述厚度大于上述规定的范围时,会有卷曲增大、涂布时的作业线移动性降低的问题,另外,上述厚度比上述规定的范围小时,会有硬涂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的总雾度值优选为15%以下。上述总雾度值是按照JIS K7136(2000年版)的防眩薄膜整体的雾度值(浊度)。上述总雾度值优选为10%以下,优选为不使防眩性变差的范围中的低雾度。为使上述总雾度值在上述范围内,优选不含有重量平均粒径为50nm以上的微粒,或将上述防眩薄膜表面的凹凸形状设为适度的形状。通过上述总雾度值在上述范围,可得到鲜明的图像,且可提高在暗处的对比度。上述总雾度值过低时,容易引发眩光故障,然而如果是根据所安装的平板显示器的黑矩阵图案而具有以上述式(1)的范围设计的表面雾度值H的防眩薄膜,则可以防止眩光。
上述表面雾度H可以利用“总雾度值-内部雾度值”的计算式算出。这里,所谓内部雾度值是将上述防眩薄膜表面形成为平滑面时所测定的防眩薄膜整体的雾度值。在形成上述平滑面时,例如只要在防眩薄膜表面涂布上述防眩层形成材料的树脂即可。通过形成上述平滑面而测定雾度值,就可以得到减去了由表面散射成分造成的影响的雾度值(内部雾度值)。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在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状方面,优选使上述Sm(mm)处于0.01<Sm<0.5的范围,更优选为0.02<Sm<0.3的范围。通过使上述Sm超过0.01mm,可以防止白色模糊,因而优选。另外,为了改善防眩薄膜表面的外光或图像的映入,优选上述Sm小于0.5mm。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在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状方面,JIS B0601(1994年版)中规定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μm)优选处于0.01<Ra<0.5的范围,更优选处于0.02<Ra<0.2的范围。为防止防眩薄膜的表面的外光或图像的映入,需要一定程度的表面粗糙,通过使Ra超过0.01μm就可改善上述映入,因此优选。此外,为防止白色模糊,优选使上述Ra小于0.5μm。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例如可通过下述方法来进行制造,即,准备含有溶剂的防眩层形成材料,将上述防眩层形成材料涂布在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以形成涂膜,使上述涂膜固化,从而形成上述防眩层。或者,在防眩层形成材料为液状组合物的形态时,可以不添加溶剂,直接在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上涂布来形成涂膜。
上述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各种溶剂,例如可列举出二丁基醚、二甲氧基甲烷、二甲氧基乙烷、二乙氧基乙烷、环氧丙烷、1,4-二噁烷、1,3-二氧戊环、1,3,5-三噁烷、四氢呋喃、丙酮、甲基乙基酮(MEK)、二乙基酮、二丙基酮、二异丁基酮、环戊酮、环己酮、甲基环己酮、甲酸乙酯、甲酸丙酯、甲酸正戊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乙酸正戊酯、乙酰丙酮、二丙酮醇、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1-戊醇、2-甲基-2-丁醇、环己醇、乙酸异丁酯、甲基异丁基酮(MIBK)、2-辛酮、2-戊酮、2-己酮、2-庚酮、3-庚酮、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醚等。这些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
在上述防眩层形成材料中可添加各种流平剂。作为上述流平剂,例如可以列举出氟类或硅氧烷类的流平剂,优选硅氧烷类流平剂。作为上述硅氧烷类流平剂,例如可列举出反应性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烷基硅氧烷等。这些硅氧烷类流平剂中,特别优选上述反应性硅氧烷。通过添加上述反应性硅氧烷,可赋予表面光滑性且长期地持续耐擦伤性。另外,如果使用具有羟基的反应性硅氧烷作为上述反应性硅氧烷,则如后所述地在上述防眩层上形成含有硅氧烷成分的树脂层作为防反射层(低折射率层)时,会提高上述防反射层和上述防眩层的粘附性。
上述流平剂的配合量为,相对于100重量份上述全部树脂成分,例如为5重量份以下,优选为0.01~5重量份的范围。
在上述防眩层形成材料中,也可根据需要在不损害性能的范围内添加颜料、填充剂、分散剂、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表面活性剂、防污剂、抗氧化剂、触变助剂等。这些添加剂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防眩薄膜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首先,在所搬送的透明塑料薄膜基材1上,涂布防眩层形成材料的溶液而形成涂布层2’。防眩层形成材料如上述说明所示。在防眩层形成材料为液状组合物的形态时,可以直接涂布。也可以将上述防眩层形成材料用规定的溶剂稀释,或者通过添加增稠剂来调整粘度后进行涂布。通过调整粘度,就可以调整涂布厚度,其结果是,可以调整防眩层的厚度。根据需要,也可以在涂布后进行规定的加热处理,防止或抑制涂布层2’的流动。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可以根据防眩层形成材料的组成、溶剂的种类及含量、涂布液的粘度、所需的厚度等适当地调整。而且,涂布层2’可以不夹隔粘接层等直接形成于上述基材1上。根据需要,也可以对上述基材1实施后述的改善基材与涂布层的粘附性的处理。
在上述防眩层形成材料的涂布机构11中,可以采用任意的适当的方法。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气刀涂布、刮刀涂布、刮板涂布、反转涂布、传送辊涂布、凹版涂布、吻合涂布、铸涂、喷雾涂布、狭缝涂布、辊压机涂布、电沉积涂布、浸涂、模涂等涂布法;苯胺印刷等凸版印刷法、直接凹版印刷法、胶版凹版印刷法等凹版印刷法、胶板印刷法等平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等孔版印刷法等印刷法。
然后,在上述涂布层2’表面形成凹凸形状。上述凹凸形状的形成优选利用压花加工来进行。更具体来说,压花加工是通过使上述基材1/上述涂布层2’的层叠体通过压花辊12而进行的。通过使用上述压花辊12,可以得到以下的优点。即:
(1)与将粒子分散而形成凹凸形状的情况相比,由于在凹凸形状的再现性方面相当优异,因此可以明显地防止每个防眩薄膜的特性的偏差;
(2)由于只要加工压花辊表面而将其形状向涂布层2’转印即可,因此与在防眩层上直接形成凹凸形状的情况相比,可以形成如所设计的那样的凹凸形状,并且此种凹凸形状的设计极为容易;
(3)由于可以对连续地搬送的上述叠层体实施压花加工,因此生产率极为优异。
然后,利用固化机构13使在表面形成了凹凸的涂布层2’完全固化,从而形成防眩层2。固化方法及固化条件可以根据上述防眩层形成材料的种类适当地选择,但优选热固化或电离放射线固化,更优选电离放射线固化。例如,如果上述防眩层形成材料是电子束固化型树脂(例如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则只要照射电子束(例如紫外线)即可,如果是热固化型树脂,则只要加热即可。在使用电子束固化型树脂时,也可以在照射电子束而将涂布层固化后,根据需要实施加热处理而使溶剂蒸发。在电离放射线固化的机构中可以使用各种活性能量,但优选紫外线。作为能量线源,例如优选高压水银灯、卤素灯、氙灯、金属卤化物灯、氮激光器、电子束加速装置、放射性元素等线源。能量线源的照射量以紫外线波长为365nm的累积曝光量计优选为50~5000mJ/cm2。如照射量为50mJ/cm2以上,则固化会更充分,所形成的防眩层的硬度也更充分。另外,如果为5000mJ/cm2以下,则可防止所形成的防眩层的着色。
按照如上所述,得到具有透明塑料薄膜基材1和防眩层2的防眩薄膜10。在单独使用上述防眩层2的情况下,只要将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1剥离即可。此时,只要对上述基材1预先实施任意的适当的剥离处理即可。而且,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也可以利用上述的方法以外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将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的一例表示于图1的剖面示意图中。如图所示,该例的防眩薄膜10在透明塑料薄膜基材1的一方的面上形成有防眩层2。上述防眩层2的表面成为凹凸形状。而且,该例子中,在透明塑料薄膜基材1的一面形成有防眩层2,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透明塑料薄膜基材1的两面形成了防眩层2的防眩薄膜。另外,该例子的防眩层2是单层,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上述防眩层2也可以是层叠了两层以上的多层结构。
在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中,在上述防眩层上,也可以配置防反射层(低折射率层)。将具有防反射层的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的一例表示于图2的剖面示意图中。如图所示,该例子的防眩薄膜20是如下的构成,即,在透明塑料薄膜基材1的一面,形成表面成为凹凸形状的防眩层2,在该防眩层2上形成防反射层3。一旦光照射到物体上就会反复出现在其界面上的反射、内部的吸收、散射这样的现象而向物体的背面透过。例如,在图像显示装置上安装了防眩薄膜的情况下,作为降低图像的可视性的要因之一,空气与防眩层界面的光的反射被提高了。防反射层是减少该表面反射的层。而且,图2所示的防眩薄膜20中,防眩层2及防反射层3形成于透明塑料薄膜基材1的一面,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透明塑料薄膜基材1的两面形成防眩层2及防反射层3。另外,图2所示的防眩薄膜中,防眩层2及防反射层3分别为单层,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防眩层2及防反射层3也可以分别是层叠了两层以上的多层结构。
本发明中,上述防反射层优选为严格地控制了厚度及折射率的光学薄膜或将上述光学薄膜层叠了两层以上的层。上述防反射层通过利用光的干涉效应将入射光和反射光逆转之后的相位相互抵消来体现防反射功能。体现防反射功能的可见光线的波长区域例如为380~780nm,特别是视感度高的波长区域为450~650nm的范围,优选以使作为其中心波长的550nm的反射率为最小的方式来设计防反射层。
在基于光的干涉效应的上述防反射层的设计中,作为提高其干涉效应的方法,例如有增加上述防反射层和上述防眩层之间的折射率之差的方法。一般来说,在层叠了二至五层光学薄层(严格控制了厚度及折射率的薄膜)而得到的结构的多层防反射层中,通过将折射率不同的成分只按规定厚度形成多层,即可提高防反射层的光学设计的自由度,并进一步提高防反射效果,分光反射特性在可见光区域中也能变均匀(平坦)。由于在上述光学薄膜中要求具有高的厚度精度,所以,各层的形成一般用干式的真空蒸镀、溅射、除了在实施例1中使用等实施。
作为多层防反射层,优选为在折射率高的氧化钛层(折射率:约1.8)上层叠了折射率低的氧化硅层(折射率:约1.45)而得到的二层结构,更优选在氧化钛层上层叠氧化硅层,在该氧化硅层上层叠氧化钛层,再在该氧化钛层上层叠氧化硅层的四层结构。通过形成这些双层防反射层或四层防反射层,可均匀降低可见光线的波长区域(例如为380~780nm的范围)的反射。
另外,通过在防眩层上形成单层的光学薄膜(防反射层),也可发挥防反射效果。一般来说,在单层防反射层的形成中可采用例如湿式的喷注式涂布、模涂、旋转涂布、喷雾涂布、凹版涂布、辊涂、棒涂等涂布法。
单层防反射层的形成材料例如可列举出紫外线固化型丙烯酸树脂等树脂类材料、使胶体二氧化硅等无机微粒在树脂中分散的混合类材料、使用了四乙氧基硅烷、四乙氧基钛等金属醇盐的溶胶-凝胶类材料等。另外,在上述形成材料中,为赋予表面防污染性,优选是含有氟取代基的材料。在上述形成材料中,从耐擦伤性等理由出发,优选无机成分含量多的形成材料,更优选上述溶胶-凝胶类材料。上述溶胶-凝胶类材料可部分缩合后使用。
在防反射层(低折射率层)中,为提高膜强度,也可含有无机溶胶。作为上述无机溶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出二氧化硅、氧化铝、氟化镁等无机溶胶,其中优选二氧化硅溶胶。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上述防反射层形成材料的全部固体成分,上述无机溶胶的配合比例例如为10~80重量份的范围。上述无机溶胶中无机微粒的粒径优选为2~50nm的范围,更优选为5~30nm的范围。
在上述防反射层的形成材料中,优选含有中空且球状的氧化硅超微粒。上述氧化硅超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300nm左右,更优选为10~200nm的范围。上述氧化硅超微粒例如是在具有细孔的外壳内部形成有空洞的中空球状,在其空洞内包含上述氧化硅超微粒制备时的溶剂及气体中的至少一方。另外,优选使用于形成上述氧化硅超微粒的上述空洞的前体物质残留在上述空洞内。上述外壳的厚度为1~50nm左右的范围,且优选为上述氧化硅超微粒的平均粒径的1/50~1/5左右的范围。上述外壳优选由多层被覆层形成。另外,在上述氧化硅超微粒中,优选上述细孔被封堵、且上述空洞被上述外壳密封。这是因为在上述防反射层中,可以维持上述氧化硅超微粒的多孔质或空洞,并进一步降低上述防反射层的折射率。作为此种中空且球状的氧化硅超微粒的制造方法,例如优选采用日本特开2001-233611号公报中公开的二氧化硅类微粒的制造方法。
形成防反射层(低折射率层)时的干燥及固化温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60~150℃的范围,优选为70~130℃的范围,上述干燥及固化的时间例如为1~30分钟的范围,考虑到生产率时,优选为1~10分钟的范围。另外,通过在上述干燥及固化后进一步进行加热处理,可得到具有防反射层的高硬度的防眩薄膜。上述加热处理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40~130℃的范围,优选为50~100℃的范围,上述加热处理时间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1分钟~100小时,从提高耐擦伤性的观点来看,更优选进行10小时以上。上述加热处理可通过使用加热板、烘箱、带式炉等的方法实施。
将具有防反射层的防眩薄膜安装在图像显示装置上时,因上述防反射层成为最外层的频率高,所以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污染。防反射层与单纯的透明板等相比,污染更容易被注意到,有如下情况:例如由于指纹、手渍、汗或头发整理剂等污染物的附着而使表面反射率发生变化、或者附着物发白地浮现而使显示内容变得不鲜明。为防止污染物的附着及提高除去附着的污染物的容易性,优选将由含有氟取代基的硅烷类化合物或含有氟取代基的有机化合物等形成的防污染层层叠在上述防反射层上。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中,优选对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及上述防眩层中的至少一方进行表面处理。如果对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则可进一步提高与上述防眩层的粘附性。此外,如果对上述防眩层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则可进一步提高与上述防反射层的粘附性。作为上述表面处理,例如可列举出低压等离子体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电晕处理、火炎处理、酸或碱处理。作为在使用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来作为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时的表面处理,优选为碱处理。该碱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在使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表面与碱溶液接触后进行水洗、干燥来实施。作为上述碱溶液,例如可使用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上述碱溶液的氢氧化物离子的规定浓度优选为0.1~3.0N(mol/L)的范围,更优选为0.5~2.0N(mol/L)的范围。
对于在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上述防眩层的防眩薄膜,为防止卷曲发生,可对另一个面进行溶剂处理。上述溶剂处理可通过使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与可溶解的溶剂或可溶胀的溶剂进行接触来实施。通过上述溶剂处理,对上述另一面也施加了欲卷曲的力,由此来抵消因上述防眩层的形成而产生的欲卷曲的力,从而可防止卷曲的发生。同样,对于在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上述防眩层的防眩薄膜,为防止卷曲的发生,也可在另一面上形成透明树脂层。作为上述透明树脂层,例如可列举出以热塑性树脂、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热固化型树脂、其他反应型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层。在这些之中,特别优选以热塑性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层。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通常可将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侧借助粘合剂或粘接剂贴合在平板显示器中所用的光学部件上。另外,在该贴合时,也可以对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表面进行如上所述的各种表面处理。
作为上述光学部件,例如可列举出起偏器或偏振片。偏振片一般是在起偏器的单侧或两侧具有透明保护薄膜的结构。在起偏器的两面均设置透明保护薄膜时,表面和背面的透明保护薄膜可以是同样的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材料。在为液晶单元时,偏振片通常配置在单元的两侧。而且以使2片偏振片的吸收轴基本上相互正交的方式配置偏振片。
也可以通过将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使用粘接剂或粘合剂等与起偏器或偏振片层叠,来得到具有本发明的功能的偏振片。
作为上述起偏器,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各种起偏器。作为上述起偏器,例如可列举出在聚乙烯醇类薄膜、部分缩甲醛化的聚乙烯醇类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部分皂化薄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薄膜上吸附碘、双色性染料等双色性物质并进行单轴拉伸后的薄膜;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或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聚烯类取向薄膜等。其中由聚乙烯醇类薄膜和碘等双色性物质组成的起偏器的偏振双色比高,所以优选。上述起偏器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5~80μm左右。
将聚乙烯醇类薄膜用碘染色、并进行单轴拉伸后的起偏器例如可通过将聚乙烯醇类薄膜浸渍在碘的水溶液中而进行染色并拉伸到原长的3~7倍来制备。上述碘的水溶液还可根据需要而含有硼酸、或硫酸锌、氯化锌等。另外,也可将聚乙烯醇类薄膜另外浸渍在含有硼酸、或硫酸锌、氯化锌等的水溶液中。而且根据需要,也可在染色之前将聚乙烯醇类薄膜浸渍在水中而进行水洗。通过将聚乙烯醇类薄膜水洗,可洗净聚乙烯醇类薄膜表面的污垢或防粘连剂,此外,通过使聚乙烯醇类薄膜溶胀,也具有防止染色不均等不均匀的效果。拉伸可在用碘染色后进行,也可在染色的同时进行拉伸,另外也可在拉伸之后用碘染色。也可在硼酸、或碘化钾等的水溶液中或在水浴中进行拉伸。
作为在上述起偏器的一个面或两面上设置的透明保护薄膜,优选为在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水分阻断性、相位差值的稳定性等方面均优异的薄膜。作为形成上述透明保护薄膜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出与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同样的材料。
另外,作为透明保护薄膜,还可以列举出日本特开2001-343529号公报(WO01/37007)中记载的高分子薄膜。上述公报中记载的高分子薄膜例如可以列举出由含有(A)在侧链上具有取代亚氨基及非取代亚氨基中的至少一个亚氨基的热塑性树脂、和(B)在侧链上具有取代苯基及非取代苯基的至少一个的苯基以及腈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高分子薄膜。作为由上述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高分子薄膜,例如可列举出由含有由异丁烯和N-甲基马来酰亚胺组成的交替共聚物和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高分子薄膜。上述高分子薄膜可通过将上述树脂组合物挤出成型为薄膜状来进行制造。因上述高分子薄膜的相位差小,光弹性模量小,所以在用于偏振片等的保护薄膜时,可消除因变形引起的不均匀等不良状况,且因透湿度小,因而加湿耐久性优异。
上述透明保护薄膜从偏振特性、耐久性等方面来看,优选三乙酰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类树脂制的薄膜及降冰片烯类树脂制的薄膜。作为上述透明保护薄膜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出商品名“FUJITAC”(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商品名“ZEONOR”(日本Zeon公司制)、商品名“ARTON”(JSR公司制)等。
上述透明保护薄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从强度、处理性等操作性、薄层性等方面来看,例如为1~500μm的范围。只要为上述范围,即能够以机械方式保护起偏器,即使暴露在高温高湿下,起偏器也不会收缩,能够保持稳定的光学特性。上述透明保护薄膜的厚度优选为5~20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10~150μm的范围。
将上述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层叠后的偏振片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在上述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上按透明保护薄膜、上述起偏器及上述透明保护薄膜的顺序层叠而构成,也可在上述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上按上述起偏器、上述透明保护薄膜的顺序层叠而构成。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除使用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以外,是与以往的平板显示器同样的构成。例如,为LCD时,可通过适当组装液晶单元、偏振片等光学部件及根据需要使用的照明系统(背光灯等)等各构成元件并安装驱动电路等来进行制造。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由于可以在精度度等方面适用于多个品种,因此可以用于广泛的用途中。其用途例如可以是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复印机等OA机器、移动电话、钟表、数码照相机、便携式信息终端(PDA)、便携式游戏机等便携式机器、摄像机、电视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后视监视器(backmonitor)、汽车导航系统用监视器、汽车音响等车载用机器、商店用信息用监视器等展示机器、监视用监控器等警备机器、护理用监视器、医疗用监视器等护理与医疗机器等。
实施例
下面,就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一并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及比较例。另外,以下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各种特性是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评价或测定的。
(透明塑料薄膜基材及防眩层的折射率)
透明塑料薄膜基材及防眩层的折射率是使用Atago公司制的阿贝折射率仪(商品名:DR-M2/1550),选择一溴代萘作为中间液,对上述薄膜基材及上述防眩层的测定面入射测定光,通过上述装置中所示的规定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微粒的重量平均粒径)
根据库尔特计数法测定微粒的重量平均粒径。具体地说,使用利用了细孔电阻法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商品名:Coulter Multisizer、BeckmanCoulter,Inc.制),通过测定微粒通过细孔时的与微粒体积相对应的电解液的电阻来测定微粒的数量和体积,从而算出重量平均粒径。
(防眩层的厚度)
使用日本MITUTOYO株式会社制的微量规(microgauge)式厚度仪测定防眩薄膜的整体厚度,通过从上述整体厚度减去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厚度算出防眩层的厚度。
(表面粗糙度测定)
依照JIS B0601(1994年度版),测定了平均凹凸间距离Sm(mm)及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μm)。具体来说,在防眩薄膜的未形成防眩层的面上,用粘合剂贴合玻璃板(MATSUNAMI公司制、MICRO SLIDE GLASS、型号S、厚度1.3mm、45×50mm),制作了试样。使用具有顶端部(金刚石)的曲率半径R=2μm的测定针的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定器(小阪研究所株式会社制、高精度微细形状测定器、商品名“Sufcorder ET4000”),在扫描速度0.1mm/秒、截断值(cutoff value)0.8mm、测定长度4mm的条件下,沿一定方向测定上述试样的表面形状,求得平均凹凸间距离Sm(mm)及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μm)。另外,根据所得的表面粗糙度曲线求出平均倾斜角度θa(°)。而且,上述高精度微细形状测定器自动算出上述各测定值。
(总雾度值)
总雾度值的测定方法是以JIS K7136(2000年版)为标准的雾度值(浊度),使用雾度仪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株式会社制、商品名“HM150”)进行测定的。
(内部雾度值)
如图4所示,将透明塑料薄膜基材1上的防眩层2的表面的凹凸利用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各个防眩层形成材料形成为平滑面4,将与上述总雾度值相同地测定的值设为内部雾度值。而且,在防眩层形成材料中含有重量平均粒径为50nm以上的微粒时,使用不含有上述微粒的树脂来形成平滑面4。
(表面雾度值)
表面雾度值是利用下面的式子求得的。
表面雾度值=总雾度值-内部雾度值
(眩光评价)
将眩光的评价方法表示于图5中。在防眩薄膜10的未形成防眩层的面上,使用粘合剂(未图示)贴合玻璃板41(MATSUNAMI公司制、MICROSLIDE GLASS、型号S、厚度1.3mm、45×50mm),制作了试样。以使防眩层为上的方式将该试样配置在放置于平面灯43(Hakuba写真产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Light Viewer 5700”、平均亮度1000cd/m2)上的掩模图案42上。当在该状态下点亮上述平面灯43时,根据防眩薄膜10及掩模图案42的种类而产生微小区域的亮度不均,可以将其作为眩光来辨认。在暗室内用数码照相机44(SONY株式会社制、商品名“Cyber-shot DSC-H5”)拍摄该眩光。拍摄条件是将从防眩薄膜10表面到上述数码照相机44的透镜的距离固定为100mm,利用手动对焦将焦点对准上述防眩薄膜10表面,将图像尺寸设定为7M,将画质设定为精细,将ISO灵敏度设定为自动,进行了拍摄。在该条件下得到与目视评价的相关性,误差变小。将所拍摄的图像输入电脑,利用图像分析软件(Media Cybernetics公司制、“Image ProPlus Ver6.2”)如下所示地进行了分析。将分析图像的一例表示于图6中。指定评价范围内的500×500个像素,变换为12bit灰色标度(图6(a)),进行高速傅立叶变换(图6(b)),除去作为来源于掩模图案的亮度不均的高频成分(图6(c))后,进行反傅立叶变换(图6(d)),仅提取起源于防眩薄膜的亮度不均。进行该反傅立叶变换后的图像的直方图分析(图6(e)),以亮度不均的标准偏差作为“眩光值”。根据目视评价,如果眩光值为120以下,则判断为没有问题的级别。将所用的掩模图案42的照片表示于图7中。作为上述掩模图案42,使用了开口率(精细度)为(a)25%(212ppi)、(b)47%(106ppi)、(c)57%(143ppi)、(d)69%(106ppi)的图案。
(对比度)
将从笔记本电脑(DELL公司制、Wide 17型、商品名“INSPIRON630m”)中取出的液晶单元的可视侧的偏振片改贴为没有防眩薄膜的市售的偏振片(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PF-TEG1465DU”)。在上述改贴后的偏振片上,使用粘合剂贴合防眩薄膜的未形成防眩层的面。在暗室中,使用色彩亮度计(株式会社TOPCON TECHNOHOUSE制、商品名“BM-5”)测定了笔记本电脑的黑显示时及白显示时的正面亮度。根据(白显示时的亮度/黑显示时的亮度)求得对比度,求出从未贴合防眩薄膜时的对比度算起的降低率。
(实施例1)
作为防眩层形成材料,以紫外线固化型丙烯酸树脂(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ビ一ムセツト”)作为透明塑料薄膜基材,准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Toray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ルミラ一U-34”、厚:100μm)。在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一面,使用逗号涂布机涂布上述防眩层形成材料,形成了厚10μm的涂膜。在将按照使压花加工后的防眩层的凹凸形状为Sm:0.020mm、Ra:0.043μm、θa:1.17°的方式设计、制作的压花辊向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涂布了防眩层形成材料的一侧压推的同时,从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侧照射365nm的紫外线(照射强度80mW/cm2、累积光量300mJ/cm2),使上述防眩层形成材料固化,得到了实施例1的防眩薄膜。
(实施例2)
除了在实施例1中使用了具有不同的表面形状的压花辊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了实施例2的防眩薄膜。
(实施例3)
除了在实施例1中使用了具有不同的表面形状的压花辊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了实施例3的防眩薄膜。
(实施例4)
除了在实施例1中使用了具有不同的表面形状的压花辊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了实施例4的防眩薄膜。
(实施例5)
除了在实施例1中使用了具有不同的表面形状的压花辊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了实施例5的防眩薄膜。
(实施例6)
除了在实施例1中使用了具有不同的表面形状的压花辊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了实施例6的防眩薄膜。
(实施例7)
除了在实施例1中使用了具有不同的表面形状的压花辊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了实施例7的防眩薄膜。
(比较例1)
除了在实施例1中使用了具有不同的表面形状的压花辊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了比较例1的防眩薄膜。
(比较例2)
除了在实施例1中使用了具有不同的表面形状的压花辊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了比较例2的防眩薄膜。
(比较例3)
准备了由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及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氨酯形成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上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固化皮膜的折射率为1.53。在每100重量份上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树脂固体成分中,将流平剂(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DEFENSA MCF323”)0.5重量份、聚苯乙烯粒子(综研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ケミスノ一SX350H”、重量平均粒径:3.5μm、折射率:1.59)14重量份及光聚合引发剂(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制、商品名“Irgacure184”)5重量份溶解或分散到混合溶剂(甲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86.5∶1.0∶12.5(重量比))中,使固体成分浓度为45重量%,从而制备了比较例3的防眩层形成材料。
作为透明塑料薄膜基材,准备了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D80UL”、厚:80μm、折射率:1.48)。在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一面,使用逗号涂布机涂布上述防眩层形成材料而形成了涂膜。然后,通过在100℃加热1分钟而将上述涂膜干燥。其后,从上述涂膜侧照射365nm的紫外线(金属卤化物灯、照射强度80mW/cm2、累积光量300mJ/cm2),使上述涂膜固化,形成厚5μm的防眩层,得到比较例3的防眩薄膜。
(比较例4)
准备了含有下述所示的成分的树脂(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GRANDIC PC 1097”、固体成分:66重量%)。上述树脂的固化皮膜的折射率为1.53。每100重量份上述树脂的树脂固体成分,混合了丙烯酸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SSX-108TNL”、重量平均粒径:8μm、折射率:1.495)20重量份、流平剂(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GRANDIC PC-F479”)0.1重量份。将此混合物使用乙酸乙酯稀释到固体成分浓度为55重量%,将如此制备的材料作为比较例4的防眩层形成材料。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类聚氨酯丙烯酸酯(100重量份)
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38重量份)
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40重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5.5重量份)
具有以下通式(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合物、共聚物或上述聚合物及共聚物的混合物(30重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制)1.8重量份以及Lucirin型光聚合引发剂5.6重量份。
混合溶剂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重量比)=3∶4
[化1]
Figure A20091013221500251
上述式(1)中,R1表示-H或-CH3,R2表示-CH2CH2OX或以下通式(2)所表示的基团,上述X表示-H或以下通式(3)所表示的丙烯酰基。
[化2]
Figure A20091013221500261
上述通式(2)中,上述X表示-H或以下通式(3)所表示的丙烯酰基,上述X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化3]
作为透明塑料薄膜基材,准备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D80UL”、厚:80μm、折射率:1.48)。在上述透明塑料薄膜基材的一个面上,使用逗号式涂布器涂布上述防眩层形成材料而形成涂膜。其后,通过在100℃下加热1分钟而使上述涂膜干燥。其后,从上述涂膜侧照射365nm的紫外线(高压水银灯、照射强度80mW/cm2、累积光量300mJ/cm2),使上述涂膜固化,形成厚度为24μm的防眩层,从而得到比较例4的防眩薄膜。
对如此得到的实施例1~7及比较例1~4的各防眩薄膜,测定了各种特性。将其结果表示于下述表1中。
Figure A20091013221500271
如上述表1所示,实施例中,在以上述式(1)算出的开口率范围中,可以得到眩光值小并且对比度降低也少的防眩薄膜。另一方面,比较例中,虽然以上述式(1)算出的开口率范围的眩光值小,但是由于总雾度值大,因此只能得到对比度的降低显著、即达到26%以上的防眩薄膜,不能同时实现防止眩光和维持对比度两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可将作为相矛盾的课题的高对比度化、确保防眩性、防止白色模糊、应对高精细的问题全部解决。因此,本发明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可优选用于例如偏振片等光学部件、液晶面板及LCD等图像显示装置,其用途不受限制,可适用于广泛的领域。

Claims (12)

1、一种平板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在可视侧表面具有防眩薄膜,所述平板显示器具有黑矩阵图案,所述黑矩阵图案的开口率A、所述防眩薄膜的表面的下述平均凹凸间距离Sm以及下述表面雾度值H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并且下述的总雾度值为15以下,
A>(100Sm-0.142H+5.1)/0.26    (1)
Sm:根据1994年版的JIS B 0601测定的表面的平均凹凸间距离,其单位是mm;
表面雾度值H:总雾度值-内部雾度值;
总雾度值:以2000年版的JIS K 7136为标准的防眩薄膜整体的雾度值即浊度,其以百分数表示;
内部雾度值:在将所述防眩薄膜表面形成为平滑面的情况下,所测定的防眩薄膜整体的雾度值,
其中,所述开口率A和所述表面雾度值H分别以百分数表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所述防眩薄膜不含有重量平均粒径为50nm以上的微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所述平板显示器的对比度相对于从所述平板显示器取下所述防眩薄膜而测定的对比度的降低率小于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所述防眩薄膜的所述Sm处于0.01<Sm<0.5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所述防眩薄膜的下述Ra处于0.01<Ra<0.5的范围,
Ra:1994年版的JIS B 0601中所规定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其单位是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所述防眩薄膜的表面的凹凸形状利用压花加工来形成。
7、一种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安装于平板显示器的可视侧表面,所述安装的平板显示器具有黑矩阵图案,根据所述黑矩阵图案的开口率A,将所述防眩薄膜的表面的下述平均凹凸间距离Sm以及下述表面雾度值H设计为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并且下述的总雾度值为15以下,
A>(100Sm-0.142H+5.1)/0.26    (1)
Sm:根据1994年版的JIS B 0601测定的表面的平均凹凸间距离,其单位是mm;
表面雾度值H:总雾度值-内部雾度值;
总雾度值:以2000年版的JIS K 7136为标准的防眩薄膜整体的雾度值即浊度,其以百分数表示;
内部雾度值:在将所述防眩薄膜表面形成为平滑面的情况下,所测定的防眩薄膜整体的雾度值,
其中,所述开口率A和所述表面雾度值H分别以百分数表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其中,所述防眩薄膜不含有重量平均粒径为50nm以上的微粒。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其中,所述防眩薄膜的所述Sm处于0.01<Sm<0.5的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其中,所述防眩薄膜的下述Ra处于0.01<Ra<0.5的范围,
Ra:1994年版的JIS B 0601中所规定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其单位是μm。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其中,所述防眩薄膜的表面的凹凸形状利用压花加工来形成。
12、一种平板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在可视侧表面具备防眩薄膜,所述防眩薄膜是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
CN2009101322158A 2008-04-28 2009-04-28 平板显示器及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20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17282A JP5014240B2 (ja) 2008-04-28 2008-04-28 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用防眩フィルム
JP117282/2008 2008-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2038A true CN101572038A (zh) 2009-11-04
CN101572038B CN101572038B (zh) 2012-09-26

Family

ID=41214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221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2038B (zh) 2008-04-28 2009-04-28 平板显示器及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68301A1 (zh)
JP (1) JP5014240B2 (zh)
KR (1) KR101102296B1 (zh)
CN (1) CN101572038B (zh)
TW (1) TWI398675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2898A (zh) * 2010-08-05 2013-04-17 3M创新有限公司 包括哑光表面层的多层膜和制品
CN103414964A (zh) * 2013-08-29 2013-11-27 刘骏涛 一种迷你音响
CN105319615A (zh) * 2014-08-05 2016-02-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5319614A (zh) * 2014-08-05 2016-02-10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抗反射结构及电子装置
CN105612435A (zh) * 2013-10-04 2016-05-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膜
CN105988619A (zh) * 2015-02-12 2016-10-0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显示触控装置
CN106415333A (zh) * 2014-03-14 2017-02-15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显示器的罩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9690012B2 (en) 2014-08-05 2017-06-27 Innolux Corporation Anti-reflection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403588A (zh) * 2016-07-28 2017-11-28 Dia成型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用前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62457A (zh) * 2017-04-11 2019-11-15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物品
CN112020249A (zh) * 2019-05-29 2020-12-01 苹果公司 用于显示器应用的纹理化盖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75490B1 (ko) * 2013-02-18 2019-05-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커버 윈도우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JP2016109761A (ja) * 2014-12-03 2016-06-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部品および時計
KR20160095869A (ko) * 2015-02-04 2016-08-12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방현 필름
JP6706088B2 (ja) * 2015-03-02 2020-06-03 株式会社きもと 表示装置、それに用いられる保護フィルム、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および保護フィルムを使用する方法
JP2017111592A (ja) * 2015-12-16 2017-06-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検出装置
DE102016115270A1 (de) * 2016-08-17 2018-02-22 B. Braun Avitum Ag Medizintechnisches Gerät mit Monitoreinrichtung
US20230229036A1 (en) 2020-05-15 2023-07-2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film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WO2023074774A1 (zh) 2021-10-28 2023-05-04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78750B2 (ja) * 1996-05-27 2000-08-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3515426B2 (ja) * 1999-05-28 2004-04-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05314A (ja) * 2000-04-19 2001-10-31 Nitto Denko Corp アンチグレア層、アンチグレアフィルムおよび光学素子
JP4213989B2 (ja) 2003-05-08 2009-01-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6053371A (ja) 2004-08-12 2006-02-23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そのための金型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JP2006206775A (ja) * 2005-01-28 2006-08-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拡散層用塗布組成物、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406770B (zh) * 2005-02-21 2013-09-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optical laminate
JP4820716B2 (ja) * 2005-08-30 2011-11-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070243370A1 (en) * 2006-04-05 2007-10-18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4844254B2 (ja) 2006-06-20 2011-12-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WO2008020612A1 (ja) * 2006-08-18 2010-01-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8058723A (ja) * 2006-08-31 2008-03-13 Sharp Corp 防眩性フィ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89806A (ja) * 2006-09-29 2008-04-17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96781A (ja) * 2006-10-13 2008-04-24 Nof Corp 高精細ディスプレイ用表面材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高精細ディスプレイ及び高精細タッチパネル
US8163393B2 (en) * 2007-03-19 2012-04-24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dazzling optical laminate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2898B (zh) * 2010-08-05 2016-01-20 3M创新有限公司 包括哑光表面层的多层膜和制品
CN103052898A (zh) * 2010-08-05 2013-04-17 3M创新有限公司 包括哑光表面层的多层膜和制品
CN103414964A (zh) * 2013-08-29 2013-11-27 刘骏涛 一种迷你音响
CN105612435A (zh) * 2013-10-04 2016-05-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膜
CN106415333A (zh) * 2014-03-14 2017-02-15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显示器的罩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15333B (zh) * 2014-03-14 2019-01-18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显示器的罩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9690012B2 (en) 2014-08-05 2017-06-27 Innolux Corporation Anti-reflection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319614A (zh) * 2014-08-05 2016-02-10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抗反射结构及电子装置
CN105319615A (zh) * 2014-08-05 2016-02-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5988619A (zh) * 2015-02-12 2016-10-0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显示触控装置
CN105988619B (zh) * 2015-02-12 2019-08-13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显示触控装置
CN107403588A (zh) * 2016-07-28 2017-11-28 Dia成型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用前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62457A (zh) * 2017-04-11 2019-11-15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物品
CN110462457B (zh) * 2017-04-11 2022-02-25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物品
CN112020249A (zh) * 2019-05-29 2020-12-01 苹果公司 用于显示器应用的纹理化盖组件
CN112020249B (zh) * 2019-05-29 2022-05-13 苹果公司 用于显示器应用的纹理化盖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98675B (zh) 2013-06-11
CN101572038B (zh) 2012-09-26
KR20090113781A (ko) 2009-11-02
TW200951505A (en) 2009-12-16
KR101102296B1 (ko) 2012-01-03
JP5014240B2 (ja) 2012-08-29
JP2009265500A (ja) 2009-11-12
US20090268301A1 (en) 2009-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2038B (zh) 平板显示器及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
CN101551474B (zh) 防眩性硬涂薄膜、使用该薄膜的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0523875C (zh) 防眩性硬涂薄膜、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元件、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0582818C (zh) 防眩性硬涂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1089659B (zh) 防眩性硬涂膜、包括该防眩性硬涂膜的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0560353C (zh) 硬涂薄膜、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元件及图像显示装置
US8124215B2 (en) Hard-coated antiglare film,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optical device,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KR100917949B1 (ko) 방현성 하드 코팅 필름, 편광판,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방현성하드 코팅 필름의 제조방법
US9244205B2 (en) Hard-coated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same
US20080026182A1 (en) Hard-coated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ard-coated film
US20090231713A1 (en) Laser pointer visibility improving film, polarizing plate, image display, and laser pointer display method
US20110080643A1 (en) Hard-coated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same
KR100852562B1 (ko) 방현성 하드코팅 필름, 방현성 하드코팅 필름의 제조방법,광학 소자,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467215B (zh) 防眩性硬塗薄膜、使用其之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以及防眩性硬塗薄膜之製造方法
CN101341427A (zh) 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JP5470433B2 (ja)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