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6819A - 清洁装置、墨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洁装置、墨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66819A CN101566819A CNA2008101489289A CN200810148928A CN101566819A CN 101566819 A CN101566819 A CN 101566819A CN A2008101489289 A CNA2008101489289 A CN A2008101489289A CN 200810148928 A CN200810148928 A CN 200810148928A CN 101566819 A CN101566819 A CN 1015668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eaning member
- image
- cleaning
- image holder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墨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清洁装置包括:清洁部件,其沿与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与该像保持体表面接触,用于清除像保持体表面的显影剂;壳体,其具有收纳被除掉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部;封闭部件,其配置成比位于显影剂收纳部的清洁部件长边方向端部侧的第一边缘更靠外侧,封闭壳体和清洁部件间的间隙;滑动部件,其在清洁部件长边方向上配置成比封闭部件更靠外侧,并与像保持体表面接触地相对于像保持体表面擦动;固定材料,其在以液体状涂布于滑动部件和壳体之间后凝固,将滑动部件固定于壳体,和壁部,其配置在固定材料的周围,且配置有清洁部件一侧的预定部位相对于像保持体的高度设定得比其他部位要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像保持体上的多余物刮掉的清洁装置,具有该清洁装置的墨盒,以及具有该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形成于像保持体表面的显影像转印并定影于记录介质上,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中所述像保持体保持通过调色剂形成的显影像。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有些会具有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使刮板的前端与像保持体的表面接触地来进行将显影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后残留在像保持体的表面的残留调色剂等残留物的清洁。
在这样进行残留物的清洁的清洁装置中,有的清洁装置将由刮板刮掉的残留物回收到壳体内,并且将该刮板固定于该壳体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清洁装置中,有的清洁装置用矩形的刮板局部地覆盖与壳体的内部相连的矩形开口,并且将余下的开口部分压靠在像保持体上,将被作为上述余下的开口部分的周缘的一部分的刮板前端刮掉的残留物,穿过上述余下的开口部分导入到壳体内。
此外,在采用上述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防止残留物从刮板和壳体之间的间隙等泄漏,在它们之间的间隙中夹入了弹性密封材料来作为封闭材料。
图1是表示现有的清洁装置的壳体的开口的图。
在图1中对壳体21所具有的、与回收残留物的凹部空间相连的开口210a,以及对形成该开口210a的周缘的各周缘部分标以标号A、B、C、D的状况进行表示。另外,这些标号A、B、C、D是为了使以下进行的说明方便而标示的,并不是实际地标于壳体21上。此外,与周缘部分A、周缘部分B和周缘部分C存在于同一面上相对,周缘部分D存在于与该面相交的面上。
此外,图1中表示了后面会详细叙述的粘贴有薄片的毛毡粘贴面2103,该薄片在表面上有与像保持体接触的毛毡层。
图2是表示粘贴了毛毡部件的壳体的图。
图2中表示了以靠近固定于壳体21的刮板22的角的方式配置有毛毡部件25的状况。另外,此处仅表示了刮板22的一个端部,另一端部也是同样的。
图3是表示将清洁装置压靠在像保持体上的状况的图。
图3中表示了从周缘部分D侧观察清洁装置压靠于像保持体10的状况的情况,所述清洁装置中刮板22经由弹性密封材料90固定于壳体21。该毛毡部件25由上侧的毛毡层251和下侧的弹性层252构成,毛毡部件25经由双面胶带26粘贴于毛毡粘贴面2103上。此外,该毛毡部件25用于使压靠于旋转的像保持体10的清洁装置通过图3所示的刮板22的端缘221刮掉的残留物不会从图3中的左右侧漏出。另外,通过粘贴于周缘部分D的薄膜部件(此处未图示)防止了残留物从图3所示的近前侧漏出。
在引用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回收废调色剂(废弃显影剂)的容器1中,为了防止回收到密闭容器1中的废调色剂(废弃显影剂)从在该容器1与刮板2之间产生的间隙泄漏,在间隙中涂布液体状弹性材料5来作为密封剂。
此外,在引用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结构:在显影容器的显影套管的端部密封座面部上,在形成于显影容器3端部的凹面形状的端部密封连接座部3b的内表面,形成有多个肋部53,以填埋这些肋部53的方式通过注射法注射适当量的由发泡氨酯构成的弹性部52并使之发泡,由此来形成弹性部52,并且相对于该弹性部52,将毛毡50以适当压力压靠于显影剂载持体(显影套管)上,并附加充分发挥毛毡50的调色剂防漏功能所必需的弹性加压力,即记载了这样的结构:伴随着液体状材料的采用,将图3所示的毛毡部件25的弹性层252代替为具有弹性的该液体状材料。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628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3142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抑制了封闭性的降低的清洁装置,具有该清洁装置的墨盒,以及具有该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清洁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清洁装置包括:
清洁部件,其沿与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与该像保持体表面接触,用于清除该像保持体表面上的显影剂;
壳体,其具有收纳被所述清洁部件清除掉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部;
封闭部件,其配置成比位于所述显影剂收纳部的所述清洁部件长边方向端部侧的第一边缘更靠外侧,用于封闭所述壳体和所述清洁部件之间的间隙;
滑动部件,其在所述清洁部件长边方向上配置成比所述封闭部件更靠外侧,并且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接触地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擦动;以及
固定材料,其在以液体状涂布于所述滑动部件和所述壳体之间后凝固,用于将所述滑动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
配置在所述固定材料的周围、并且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的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的高度,设定得比其他壁部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的高度要低。
在本发明的清洁装置中,将滑动部件固定于内部填充有固定材料的被壁部包围起来的部位。即,在本发明的清洁装置中,滑动部件即使受到来自接触的像保持体的压力,由于固定材料被壁部所包围,固定材料不易横向扩张,滑动部件与像保持体的接触压力不会降低。此外,即使是固定材料的填充量过多的情况下,多余部分从配置有清洁部件一侧的壁部溢出,由此,该多余部分不会蔓延到滑动部件的与像保持体周面的接触面上。因而,根据本发明的清洁装置,能够抑制滑动部件与像保持体的接触压力下降所引起的封闭性降低,或者由液体状材料的多余部分蔓延到滑动部件的与像保持体周面的接触面上而引起的封闭性降低。
这里,优选的是,在向所述壁部的内部加入了液体状的固定材料的基础上,将所述滑动部件以将该固定材料向该壁部的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挤压的方式进行放置。
即使是盛在壁部内部的固定材料过多的情况下,当像这样使滑动部件将固定材料向配置有清洁部件的一侧挤压地进行放置时,与将固定材料向配置有清洁部件的一侧以外的方向挤压地进行放置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液体状材料的多余部分蔓延到滑动部件的与像保持体的周面的接触面上。
此外,优选方式是,所述壁部内侧的底部具有这样的部位:在所述清洁部件的长边方向上,离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越远,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距离就越短。
这样,能够可靠地使液体状材料的多余部分流向配置有清洁部件的一侧。
这里,优选的是,所述壁部内侧的底部具有这样的凹部或者凸部:在所述清洁部件的长边方向上,越靠近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越朝向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下游侧倾斜,另外,优选的方式是,所述壁部的靠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的壁面,在所述清洁部件的长边方向上,越靠近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越朝向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下游侧倾斜。
这样,与移动的像保持体相接触的滑动部件从像保持体受到的力成为将固定材料压靠向封闭部件侧的力,有利于壳体和清洁部件之间的间隙的封闭性的提高。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封闭部件与所述固定材料由相同的材料构成,与该固定材料的涂布连续地在所述第一边缘的外侧涂布该封闭部件。
这样,提高了从配置有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溢出的固定材料与封闭材料的密闭性,有助于提高壳体和清洁部件之间的间隙的封闭性。
其中,优选的是,该清洁装置包括:
凸出部分,其设于所述滑动部件,相对于所述清洁部件和所述像保持体的周面接触的部位,该凸出部分在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上游侧,从所述滑动部件向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凸出;以及
止挡部,其设于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滑动部件的凸出部分和所述像保持体的周面接触的部位,该止挡部在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上游侧阻挡涂布于所述壳体的封闭部件。
具有这样的止挡部的话,能够使液体状材料在水平方向的流动转向垂直方向。由此,能够提高容易产生封闭性降低的比凸出部分更靠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上游侧的封闭性。
此外,优选的方式是,所述止挡部具有:第一壁,其横穿设有该止挡部的边缘;以及第二壁,其与该第一壁相连,并沿该边缘与所述开口的边界在所述凸出部分侧延伸。
当止挡部为上述情况时,能够有效地提高比凸出部分更靠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上游侧的封闭性。
进而,优选的方式是,所述凸出部分的所述清洁部件侧与该清洁部件接触,所述第二壁的前端的位置比所述凸出部分的清洁部件侧与该清洁部件的边界更靠所述第一壁侧。
如果第二壁超过边界而延伸至清洁部件侧,被该第二壁挡住的封闭部件会对清洁部件施加压力,清洁部件对像保持体的抵接压力会改变,但是通过如上述结构能够避免这个问题。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墨盒的特征在于,该墨盒包括:
像保持体,其表面进行移动,并且在该表面上保持像;
清洁部件,其沿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与该像保持体表面接触,用于清除该像保持体表面上的显影剂;
壳体,其具有收纳被所述清洁部件清除掉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部;
封闭部件,其配置成比位于所述显影剂收纳部的所述清洁部件长边方向端部侧的第一边缘更靠外侧,用于封闭所述壳体和所述清洁部件之间的间隙;
滑动部件,其在所述清洁部件长边方向上配置成比所述封闭部件更靠外侧,并且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接触地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擦动;以及
固定材料,其在以液体状涂布于所述滑动部件和所述壳体之间后凝固,用于将该滑动部件固定于该壳体,
配置在所述固定材料的周围、并且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的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的高度,设定得比其他壁部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的高度要低。
根据本发明的墨盒能够实现抑制显影剂漏出的环保墨盒。
这里,优选的是,在向所述壁部的内部加入了液体状的固定材料的基础上,将所述滑动部件以将该固定材料向该壁部的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挤压的方式进行放置。
此外,优选方式是,所述壁部内侧的底部具有这样的部位:在所述清洁部件的长边方向上,离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越远,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距离就越短。
此外,优选的是,该墨盒包括:凸出部分,其设于所述滑动部件,相对于所述清洁部件和所述像保持体的周面接触的部位,该凸出部分在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上游侧,从所述滑动部件向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凸出;以及
止挡部,其设于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滑动部件的凸出部分和所述像保持体的周面接触的部位,该止挡部在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上游侧阻挡涂布于所述壳体的封闭部件。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像保持体,其表面进行移动,并且在该表面上保持像;
像形成部,该像形成部具有:使所述像保持体表面带有电荷的带电单元;通过对带电后的该像保持体表面进行曝光来形成潜像的曝光单元;通过显影剂使该潜像显影并在该像保持体表面上形成显影像的显影单元;和将该显影像转印至被转印体的转印单元;以及
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具有:清洁部件,其沿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与该像保持体表面接触,用于清除该像保持体表面上的显影剂;壳体,其具有收纳被所述清洁部件清除掉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部;封闭部件,其配置成比位于所述显影剂收纳部的所述清洁部件长边方向端部侧的第一边缘更靠外侧,用于封闭所述壳体和所述清洁部件之间的间隙;滑动部件,其在所述清洁部件长边方向上配置成比所述封闭部件更靠外侧,并且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接触地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擦动;以及固定材料,其在以液体状涂布于所述滑动部件和所述壳体之间后凝固,用于将所述滑动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在该清洁装置中,配置在所述固定材料的周围、并且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的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的高度,设定得比其他壁部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的高度要低。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实现抑制了装置内部的显影剂漏出的环保的图像形成装置。
这里,优选的是,在向所述壁部的内部加入了液体状的固定材料的基础上,将所述滑动部件以将该固定材料向该壁部的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挤压的方式进行放置。
此外,还优选的方式是,所述壁部内侧的底部具有这样的部位:在所述清洁部件的长边方向上,离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越远,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距离就越短。
此外,优选的是,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凸出部分,其设于所述滑动部件,相对于所述清洁部件和所述像保持体的周面接触的部位,该凸出部分在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上游侧,从所述滑动部件向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凸出;以及
止挡部,其设于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滑动部件的凸出部分和所述像保持体的周面接触的部位,该止挡部在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上游侧阻挡涂布于所述壳体的封闭部件。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抑制了封闭性降低的清洁装置,具有该清洁装置的墨盒,以及具有该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的清洁装置的壳体的开口的图。
图2是表示粘贴有毛毡部件的壳体的图。
图3是表示将清洁装置压靠于像保持体上的状况的图。
图4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图5是清洁装置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支撑有刮板的状态下的刮板支撑板的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支撑有刮板的状态下的刮板支撑板的剖视图。
图8是壳体的外观图。
图9是表示清洁装置的组装流程的图。
图10是表示变窄了的开口的图。
图11是止挡部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毛毡部件的粘贴所伴随的热塑性弹性材料的流动状况的图。
图13是毛毡部件的俯视图。
图14是沿图13所示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沿图13所示的D-D’线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2:清洁装置;20:热塑性弹性材料;21:壳体;210:主体部;210a:开口;211:保持部;2104:立壁部;2104a:开口部;22:刮板;23:刮板支撑板;24:薄膜部件;25:毛毡部件;250:凸出部;2511:肋部;30:止挡部件;301:第一壁部;302:第二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4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在图4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通过带电辊11而被施加了预定的电荷的、朝向箭头A方向旋转的作为像保持体的一个例子的感光鼓10的表面上,通过根据从外部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照射由曝光器12产生的曝光光,形成有静电潜像,通过在具有向箭头C方向旋转的显影辊131的显影器13中收纳的调色剂,使该静电潜像显影。通过该显影得到的显影像通过向箭头D方向旋转的转印辊14,转印到从未图示的纸盒中抽出并向箭头B方向搬送来的记录用纸上,通过用定影器15进行定影,在记录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该图像形成装置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
此外,图4中表示了清洁装置2,该清洁装置2与感光鼓10的完成了显影像向记录用纸的转印的部分接触,用于除去残留在感光鼓10的表面上的残留物。此外,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中,感光鼓10和清洁装置2被墨盒化,它们装填成可以自由地从该打印机1内部拉出。由此,在产生了由感光鼓10或者清洁装置2引起的图像缺陷等的情况下,用户能够用手更换墨盒20。该墨盒20是本发明的墨盒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5是清洁装置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5中表示了从显影器13侧越过像保持体观察清洁装置2的情况下的、该清洁装置2的端部。由于该清洁装置2左右对称,因此以下仅对此处所示的端部进行说明。该清洁装置2是本发明的清洁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
清洁装置2包括: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壳体的一个例子的清洁架体21、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清洁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刮板22、支撑该刮板22的刮板支撑板23、薄膜部件24、以及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滑动部件的一个例子的毛毡部件25。
刮板22通过使前端部221接触感光鼓10,来除去残留于感光鼓10表面的残留物。
刮板支撑板23是支撑刮板22的金属制的板材,其通过固定螺钉230固定在壳体21上。
清洁架体21具有收纳从感光鼓10的表面除去的多余物的凹部空间,并且具有主体部210以及保持部211,支撑刮板22的刮板支撑板23螺纹固定在主体部210上,保持部211将感光鼓10的两端保持成可自由旋转。另外,在主体部210上,除了用于刮板支撑板23的定位的凸起2101之外,还具有凸起2102,凸起2102用于将该清洁架体21配备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预定位置。此外,支撑有刮板22的刮板支撑板23在清洁架体21上的螺纹固定是隔着热塑性弹性材料20(参照图10)进行的,所述热塑性弹性材料20是涂布于清洁架体21的开口210a的周缘的液体状密封材料,对此将在下文中详细叙述。由此,回收于凹部空间中的残留物不会从壳体21和刮板支撑板23之间的间隙中漏出。
图6是表示支撑有刮板的状态下的刮板支撑板的图。
图6中表示螺纹固定于图5所示清洁装置2的壳体21之前的、支撑有刮板22的状态下的刮板支撑板23,并且以刮板支撑板23的与壳体21对置一侧的面朝上的状态进行表示。另外,图6中表示了这样的状况:设置有孔23a和孔23b,图5所示的螺钉230贯穿孔23a,壳体21的凸起2101贯穿孔23b。
此外,在图6中,刮板支撑板23的粗糙面部分231用斜线表示,该粗糙面部分231设于刮板支撑板23的与壳体21对置一侧的面上,并且平滑度比壳体21的开口210a的周缘部分表面的平滑度要低。图6中用斜线表示的粗糙面部分231是该刮板支撑板23螺纹固定于壳体21时,与涂布于壳体21的开口210a的周缘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参照图10)接触的部分。
图7是图6所示的支撑有刮板的状态下的刮板支撑板的剖视图。
图7中表示了从图6所示的孔23a、23b一侧观察A-A’截面的情况。这样,通过使刮板支撑板23的与热塑性弹性材料20接触的部分的平滑度比壳体21的开口210a的周缘部分表面的平滑度更低,在从使用完的清洁装置2中取下该刮板支撑板23将壳体21进行重复利用时,由于热塑性弹性材料20附着于刮板支撑板23上,因此省去了取下对壳体21来说是异物的密封材料的麻烦。在此回到图5继续进行说明。
毛毡部件25是在上表面具有毛毡层的薄片,在感光鼓10保持于壳体21的保持部211的状态下,毛毡部件25与感光鼓10接触,用于防止残留物从刮板22的长边方向漏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毛毡部件25也可由热塑性弹性材料20支撑。在图5中表示了这样的状况:该毛毡部件25具有凸出部250,该凸出部250向通过刮板22的前端221从感光鼓10刮落残留物之前的位置凸出,但是对该凸出部250的详细叙述将在后面进行。
薄膜部件24是聚氨酯制的片状部件,在感光鼓10保持于壳体21的保持部211的状态下,通过使薄膜部件24的前端部241与感光鼓10的接触,防止了残留物从刮板22的相反侧漏出。
然而,仅在粘贴有毛毡部件25的部分单纯地涂布热塑性弹性材料20的话,热塑性弹性材料20会因压力而扩散至较大范围,由于毛毡部件25相对于感光鼓10的密闭性的波动,存在封闭性降低的危险。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中,设置了立壁部2104,该立壁部2104包围涂布热塑性弹性材料20的部位的周围,所述热塑性弹性材料20用于固定毛毡部件25,由此,能够防止热塑性弹性材料20扩散至较大范围。
图8是壳体的外观图。
在图8中表示了将支撑有刮板22的状态下的刮板支撑板23、毛毡部件25以及薄膜部件24安装到主体部210上之前的状态的壳体21,这里表示了回收残留物的凹部空间的开口210a露出的状况。
此外,在图8中,表示了形成凹部空间的开口210a的周缘的周缘部分A、周缘部分B、周缘部分C以及周缘部分D,周缘部分A、周缘部分B以及周缘部分C存在于同一个面上,与此相对,该周缘部分D存在于与上述面相交的面上。此外,被围部分E的靠周缘部分B侧的一侧虽然位于周缘部分A和周缘部分C所在的平面上,但是该被围部分E形成为离周缘部分B越远位置越高的形状。
并且,图8中表示了立壁部2104,关于壳体上的与图5所示的毛毡部件25对应的部位,该立壁部2104将该对应部位的除了周缘部分B侧的位置之外的地方包围起来,被围部分E是被该立壁部2104围起来的部位。另外,在图8中,对形成开口210a的周缘标以标号A至标号E,但是这仅是为了以下说明的方便而标注的,它们并不是实际地标在壳体21上。此外,对于标有标号A到标号E中的标号A到标号C以及标号E的周缘部分,涂布有热塑性弹性材料20。
此外,图8中表示了在周缘部分B上的靠周缘部分D的一侧具有止挡部件30的状况,对止挡部件30的说明留到后面。
这里,参照图8~图10对清洁装置2的组装方法简单地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清洁装置的组装流程的图。
在图9中,步骤S1中,将以液体状涂布并固化从而密封部件之间的间隙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涂布在形成图8所示的壳体21的开口210a的周缘部分的周缘部分A、周缘部分B、周缘部分C以及被围部分E上。步骤S2中,将薄膜部件24粘贴于周缘部分D。此处,薄膜部件24的下部通过双面胶带26(参照图15)粘贴于周缘部分D。步骤S3中,将支撑有刮板22的状态下的刮板支撑板23通过螺纹紧固而固定于壳体21。在该阶段中,关于开口210a的周缘部分,除了周缘部分B和周缘部分C的各一部分之外,被支撑有刮板22的状态下的刮板支撑板23和薄膜部件24所覆盖,开口210a的大小也形成为比图8所示窄很多的状态。
图10是表示变窄后的开口的图。另外,在图10中,对于被部件所覆盖而看不见的开口的边缘用单点划线表示,对于被部件所覆盖而看不见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用虚线表示。另外,此处为了防止复杂化,省略了该阶段中已经组装好的薄膜部件24的图示。
图10中表示了图8所示的开口210a被刮板22等覆盖而变窄的状况。
此外,图10中表示了这样的状况:涂布于构成开口210a的周缘的周缘部分A、周缘部分B、周缘部分C和被围部分E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中,被刮板22和刮板支撑板23覆盖的部分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因支撑刮板22的刮板支撑板23在壳体21上的固定而被压碎扩散开来。
此外,图10中表示了这样的状况:从周缘部分B与周缘部分D的边界附近到周缘部分B与开口210a的边界附近,具有用于阻挡热塑性弹性材料20的止挡部件30。
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2中,为了促使热塑性弹性材料20蔓延到毛毡部件25的凸出部250(参照图5)与薄膜部件24之间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难以蔓延到的空间中,在周缘部分B、C上的靠周缘部分D一侧分别具有止挡部件30。
图11是止挡部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11所示的止挡部件30由横穿周缘部分B的第一壁部301以及第二壁部302构成,第二壁部302的端部与该第一壁部301相连、并沿该周缘部分B与开口210a的边界附近延伸。第一壁部301从包含周缘部分D的面凸出,凸出量相当于双面胶带26的厚度,该双面胶带26粘贴于周缘部分D,用于粘贴薄膜部件24,并且第一壁部301沿周缘部分D略有倾斜,第二壁部302垂直地竖立设置。回到图9继续进行说明。
在步骤S4中,将毛毡部件25配置在立壁部2104的上表面。
图12是表示毛毡部件的粘贴所伴随的热塑性弹性材料的流动状况的图。
图12(a)中表示了盛在由立壁部2104围起来的被围部分E的中央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和涂布于相邻的周缘部分B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
此外,图12(a)中表示了开口部2104a,开口部2104a配置于靠近刮板22的一侧、与其他部位相比相对于感光鼓10的高度设定得较低。本实施例中,开口部2104a设定为与涂布有热塑性弹性材料20的面相同的高度,也可以改变相对于该面的高度。通过改变开口部2104a的高度,与热塑性弹性材料20固化后变形的高度不同的区域接触,由此,能够限制毛毡部件25因感光鼓10的旋转而移动。此外,为了限制毛毡部件25因感光鼓10的旋转而移动,优选在被围部分E中设置与感光鼓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凸部或者凹部。关于这些凸部或者凹部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此外,在图12(a)中也表示了周缘部分B上具有的止挡部件30的第二壁部302。
在图12(b)中,表示了对图12(a)的B-B’截面沿箭头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
如图12(b)所示,该被围部分E具有这样的形状:在中央部分,离周缘部分B越远,向开口部2104a的倾斜越明显,即相对于感光鼓10的高度变得越高。
图12(c)中表示了这样的状况:毛毡部件25的与凸出部250相反一侧的边缘与立壁部2104的周缘部分B的相反侧的边缘对齐地覆盖在立壁部2104的上表面。在该清洁装置2的组装中,将该毛毡部件25覆盖到立壁部2104的上表面时,如图12(c)所示,在进行凸出部250相反侧的边缘与立壁部2104上表面的周缘部分B相反侧的边缘的定位之后,以将盛在被围部分E中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朝向立壁部2104的开口部2104a挤压的方式,将毛毡部件25覆盖到立壁部2104的上表面。这样覆盖毛毡部件25是为了使得:即使是盛在内部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过多的情况下,通过使多余部分从开口部2104a中溢出,来使毛毡部件25和感光鼓10的接触压力适当。
图12(d)中表示了立壁部2104的上表面完全被毛毡部件25所覆盖,进而从其上压靠有感光鼓10的状态。
此外,图12(d)中表示了这样的状况:从立壁部2104的开口部2104a流出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与涂布于周缘部分B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完全汇合。这是因为:如上所述,从周缘部分B相反侧的边缘到周缘部分B侧的边缘逐渐覆盖立壁部2104的上表面的同时,将毛毡部件25盖在上表面上,由此盛在被围部分E中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被压碎而扩散到立壁部2104的内部空间中,接着,通过压靠感光鼓10,在立壁部2104的内部没有了去处的多余部分从开口部2104a中流出。在该清洁装置2的组装中,像这样,关于毛毡部件25,即使从接触的感光鼓10受到压力,热塑性弹性材料20仍围于立壁部2104中,由此,该热塑性弹性材料20不会扩散到较大范围而使毛毡部件25与感光鼓10的接触压力下降,此外,即使是在热塑性弹性材料20的填充量过多的情况下,通过使多余部分从设于立壁部2104的开口部2104a中流出,可以防止热塑性弹性材料20蔓延到毛毡部件25与感光鼓10的接触面。由此,毛毡部件25与感光鼓10以适当的压力紧密接触,抑制了封闭性的降低。此外,即使热塑性弹性材料20从开口部2104a向周缘部分B流出,由于会与涂布于周缘部分B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汇合,因而有利于周缘部分B的间隙的封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周缘部分B与被围部分E使用相同材料。
图13是毛毡部件的俯视图。另外,此处省略了压靠在毛毡部件25上的感光鼓10和薄膜部件24的图示。
图13(a)中表示了立壁部2104上盖有毛毡部件25的状况,并且表示了毛毡部件25的凸出部250向通过刮板22刮落残留物之前的位置凸出,并与刮板22的角部紧密接触的状况。
当没有凸出部250的毛毡部件25接触刮板22的两端时,存在残留物沿毛毡部件25与刮板22的侧面222的接触面从开口210a中漏出的危险,该凸出部250用于截断该漏出路径。此外,由于使热塑性弹性材料20承担了作为毛毡部件25的支撑体所必需的弹性性能,因此能够实现毛毡部件25的厚度变薄。由此,由感光鼓10与毛毡部件25接触引起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的变形量减少,此外,毛毡部件25陷入热塑性弹性材料20中的陷入量也减小。
在图13(b)中,作为所述凸部或者凹部的一个例子,表示了在与感光鼓10接触的面的背侧面具有肋部2511的毛毡部件25。该肋部2511形成为随着靠近刮板22侧而向感光鼓10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倾斜,因此,伴随着感光鼓10的旋转而受到了压力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向开口210a侧靠近,更有助于周缘部分B的间隙的封闭。此外,在使立壁部2104的靠感光鼓10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壁面形成为随着靠近刮板22侧而向感光鼓10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倾斜的情况下,也是同样地,伴随着感光鼓10的旋转而受到了压力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向开口210a侧靠近,更有助于周缘部分B的间隙的封闭。再次回到图9继续进行说明。
在步骤S5中,在使薄膜部件24的前端241倒向毛毡部件25侧的状态下,将感光鼓10安装于清洁架体21。
图14是沿图13所示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4中表示了对图13所示的C-C’截面沿箭头方向观察的情况,这里,表示了被围部分E具有大致研钵状的表面形状。
此外,该被围部分E之所以具有这样的表面形状,是为了:通过形成为仿照感光鼓10的周面曲面的表面形状,来使毛毡部件25整体以均等的压力与感光鼓10接触。
图15是沿图13所示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5中表示了斜线所示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无间隙地对固定或者粘贴于壳体21上的部件之间进行密封的状态。
此外,图15中表示了凸出部250除了毛毡部件25的上表面之外都陷入到热塑性弹性材料20中的状态。
如图15中的箭头所示,凸出部250正下方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中,由于与感光鼓10的接触所致的凸出部250的陷入而向周缘部分D侧和开口201a侧移动的部分,通过被止挡部件30挡住了去路而猛烈地向上方移动。由此,容易使热塑性弹性材料20蔓延到在不具备止挡部件30时热塑性弹性材料20不易蔓延到的、薄膜部件24和凸出部250之间的空间。
以上,是对本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2的组装流程的说明。另外,该清洁装置2的组装也可以按照如下顺序进行:步骤S1中,将热塑性弹性材料20涂布于壳体21;步骤S2中,固定刮板支撑板23;步骤S3中,配置毛毡部件25;步骤S4中,配置薄膜部件24;步骤S5中,组装感光鼓10。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2,抑制了由毛毡部件25与感光鼓10的接触压力降低而引起的封闭性的降低,或者,抑制了由毛毡部件25与感光鼓10的接触压力过高引起的封闭性的降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2中,通过具有止挡部件30,毛毡部件25的凸出部250陷入到涂布于周缘部分B上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中,由此移动向了周缘部分D侧的热塑性弹性材料20被止挡部件30挡住去路而猛烈地上升,使凸出部250的周缘部分D侧由于热塑性弹性材料20的上涨而被热塑性弹性材料20无间隙地埋没。由此,能够提高薄膜部件24与凸出部250之间的空间的封闭性。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盒20,可实现抑制了残留物的漏出的环保墨盒。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可实现抑制了装置内部的残留物的漏出的环保的图像形成装置。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以毛毡部件25具有凸出部250为优选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毛毡部件不具有该凸出部也能够得到基本的效果。
Claims (17)
1.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清洁装置包括:
清洁部件,其沿与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与该像保持体表面接触,用于清除该像保持体表面上的显影剂;
壳体,其具有收纳被所述清洁部件清除掉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部;
封闭部件,其配置成比位于所述显影剂收纳部的所述清洁部件长边方向端部侧的第一边缘更靠外侧,用于封闭所述壳体和所述清洁部件之间的间隙;
滑动部件,其在所述清洁部件长边方向上配置成比所述封闭部件更靠外侧,并且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接触地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擦动;以及
固定材料,其在以液体状涂布于所述滑动部件和所述壳体之间后凝固,用于将所述滑动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
配置在所述固定材料的周围、并且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的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的高度,设定得比其他壁部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的高度要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壁部的内部加入了液体状的固定材料的基础上,将所述滑动部件以将该固定材料向该壁部的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挤压的方式进行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内侧的底部具有这样的部位:在所述清洁部件的长边方向上,离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越远,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距离就越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内侧的底部具有这样的凹部或者凸部:在所述清洁部件的长边方向上,越靠近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越朝向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下游侧倾斜。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的靠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的壁面,在所述清洁部件的长边方向上,越靠近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越朝向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下游侧倾斜。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部件与所述固定材料由相同的材料构成,与该固定材料的涂布连续地在所述第一边缘的外侧涂布该封闭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清洁装置包括:
凸出部分,其设于所述滑动部件,相对于所述清洁部件和所述像保持体的周面接触的部位,该凸出部分在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上游侧,从所述滑动部件向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凸出;以及
止挡部,其设于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滑动部件的凸出部分和所述像保持体的周面接触的部位,该止挡部在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上游侧阻挡涂布于所述壳体的封闭部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部具有:第一壁,其横穿设置有该止挡部的边缘;以及第二壁,其与该第一壁相连,并沿该边缘与所述开口的边界在所述凸出部分侧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部分的所述清洁部件侧与该清洁部件接触,
所述第二壁的前端的位置比所述凸出部分的清洁部件侧与该清洁部件的边界更靠所述第一壁侧。
10.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
该墨盒包括:
像保持体,其表面进行移动,并且在该表面上保持像;
清洁部件,其沿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与该像保持体表面接触,用于清除该像保持体表面上的显影剂;
壳体,其具有收纳被所述清洁部件清除掉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部;
封闭部件,其配置成比位于所述显影剂收纳部的所述清洁部件长边方向端部侧的第一边缘更靠外侧,用于封闭所述壳体和所述清洁部件之间的间隙;
滑动部件,其在所述清洁部件长边方向上配置成比所述封闭部件更靠外侧,并且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接触地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擦动;以及
固定材料,其在以液体状涂布于所述滑动部件和所述壳体之间后凝固,用于将该滑动部件固定于该壳体,
配置在所述固定材料的周围、并且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的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的高度,设定得比其他壁部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的高度要低。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壁部的内部加入了液体状的固定材料的基础上,将所述滑动部件以将该固定材料向该壁部的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挤压的方式进行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内侧的底部具有这样的部位:在所述清洁部件的长边方向上,离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越远,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距离就越短。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该墨盒包括:
凸出部分,其设于所述滑动部件,相对于所述清洁部件和所述像保持体的周面接触的部位,该凸出部分在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上游侧,从所述滑动部件向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凸出;以及
止挡部,其设于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滑动部件的凸出部分和所述像保持体的周面接触的部位,该止挡部在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上游侧阻挡涂布于所述壳体的封闭部件。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像保持体,其表面进行移动,并且在该表面上保持像;
像形成部,该像形成部具有:使所述像保持体表面带有电荷的带电单元;通过对带电后的该像保持体表面进行曝光来形成潜像的曝光单元;通过显影剂使该潜像显影并在该像保持体表面上形成显影像的显影单元;和将该显影像转印至被转印体的转印单元;以及
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具有:清洁部件,其沿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与该像保持体表面接触,用于清除该像保持体表面上的显影剂;壳体,其具有收纳被所述清洁部件清除掉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部;封闭部件,其配置成比位于所述显影剂收纳部的所述清洁部件长边方向端部侧的第一边缘更靠外侧,用于封闭所述壳体和所述清洁部件之间的间隙;滑动部件,其在所述清洁部件长边方向上配置成比所述封闭部件更靠外侧,并且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接触地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擦动;以及固定材料,其在以液体状涂布于所述滑动部件和所述壳体之间后凝固,用于将所述滑动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在该清洁装置中,配置在所述固定材料的周围、并且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的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的高度,设定得比其他壁部相对于所述像保持体的高度要低。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壁部的内部加入了液体状的固定材料的基础上,将所述滑动部件以将该固定材料向该壁部的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挤压的方式进行放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内侧的底部具有这样的部位:在所述清洁部件的长边方向上,离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的壁部越远,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距离就越短。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凸出部分,其设于所述滑动部件,相对于所述清洁部件和所述像保持体的周面接触的部位,该凸出部分在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上游侧,从所述滑动部件向配置有所述清洁部件的一侧凸出;以及
止挡部,其设于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滑动部件的凸出部分和所述像保持体的周面接触的部位,该止挡部在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上游侧阻挡涂布于所述壳体的封闭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15798A JP4591538B2 (ja) | 2008-04-25 | 2008-04-25 |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115798 | 2008-04-25 | ||
JP2008115798 | 2008-04-25 | ||
JP2008161450A JP5104585B2 (ja) | 2008-06-20 | 2008-06-20 |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
JP2008-161450 | 2008-06-20 | ||
JP2008161450 | 2008-06-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66819A true CN101566819A (zh) | 2009-10-28 |
CN101566819B CN101566819B (zh) | 2011-06-15 |
Family
ID=41283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489289A Active CN101566819B (zh) | 2008-04-25 | 2008-09-17 | 清洁装置、墨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591538B2 (zh) |
CN (1) | CN10156681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37760A (zh) * | 2018-12-13 | 2019-05-10 | 杨柱 | 一种有色金属熔炼除尘工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04585B2 (ja) * | 2008-06-20 | 2012-12-19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
JP5959924B2 (ja) | 2012-04-26 | 2016-08-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746999B2 (ja) * | 2012-05-24 | 2015-07-08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45892B2 (ja) | 2012-08-01 | 2014-12-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弾性シール |
JP6198524B2 (ja) * | 2012-09-27 | 2017-09-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を備え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4071428A (ja) | 2012-10-01 | 2014-04-21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80244A (en) * | 1997-05-13 | 1999-03-09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Sealant materials for toner cartridges |
JP2006251145A (ja) * | 2005-03-09 | 2006-09-21 | Canon Inc |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591284B2 (ja) * | 2005-09-06 | 2010-12-01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異種金属パネルの接合構造 |
-
2008
- 2008-04-25 JP JP2008115798A patent/JP4591538B2/ja active Active
- 2008-09-17 CN CN2008101489289A patent/CN101566819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37760A (zh) * | 2018-12-13 | 2019-05-10 | 杨柱 | 一种有色金属熔炼除尘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66819B (zh) | 2011-06-15 |
JP2009265409A (ja) | 2009-11-12 |
JP4591538B2 (ja) | 2010-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66819A (zh) | 清洁装置、墨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US6487383B2 (en) | Dynamic end-seal for toner development unit | |
CN101609295B (zh) | 清洁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清洁装置 | |
US6336022B2 (en) | Developing unit | |
JP3093918B2 (ja) | 現像装置 | |
US9280135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KR940011867B1 (ko) | 현상장치 | |
JP5104585B2 (ja) |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 |
US20110182639A1 (en) |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JP387405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2278300A (ja) | 電子写真装置のトナー供給方式 | |
JP5326726B2 (ja) | 封鎖構造、現像装置、清掃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611010B2 (ja) | クリ−ニング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 | |
JPH0118558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用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 |
JPS5967562A (ja) | トナ−補充装置 | |
CN101546155A (zh) | 液状材料涂敷方法 | |
CN221039804U (zh) | 粉末传送结构、成像模块及打印机 | |
KR101031003B1 (ko) | 클리닝 장치, 카트리지,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 |
JP3373630B2 (ja) | 現像液供給装置 | |
JPH0315557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の現像装置 | |
CN107643667A (zh) | 一种处理盒以及处理盒的包装盒 | |
JPH0535117A (ja) | 湿式現像装置 | |
KR810001723B1 (ko) | 제럭스 복사기용 현상분 밀봉장치 | |
JPH09281799A (ja) | 現像装置 | |
KR200186334Y1 (ko) | 화상형성장치의 폐토너 회수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