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552885A -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ic内部组成部件的分散调节方法及ic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ic内部组成部件的分散调节方法及ic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52885A
CN101552885A CNA2009101325372A CN200910132537A CN101552885A CN 101552885 A CN101552885 A CN 101552885A CN A2009101325372 A CNA2009101325372 A CN A2009101325372A CN 200910132537 A CN200910132537 A CN 200910132537A CN 101552885 A CN101552885 A CN 101552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djusting
integrated circuit
advanc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325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52885B (zh
Inventor
冈田隆宏
三浦清志
吉田成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52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2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52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28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JTUNING RESONANT CIRCUITS; SELECTING RESONANT CIRCUITS
    • H03J1/00Details of adjusting, driving, indicating, or mechanical 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resonant circuits in general
    • H03J1/0008Details of adjusting, driving, indicating, or mechanical 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resonant circuits in general using a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e.g. a microprocess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1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calibration; for correcting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JTUNING RESONANT CIRCUITS; SELECTING RESONANT CIRCUITS
    • H03J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tuning resonant circuits and selecting resonant circuits
    • H03J2200/04Alignment of a transmitter during fabr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集成电路,包括内部组成部件、非易失存储器、及接口部分;测试信号生成部分,配置为生成要供给到第一集成电路的测试信号;第二集成电路,包括:配置为处理第一集成电路的输出信号的处理部分、第一集成电路的接口部分连接到其上的信号处理器、以及配置为检测用来判定所述处理部分进行的测试信号的处理结果的判定信息的检测部分;及控制部分,配置为将来自测试信号生成部分的测试信号,代替输入信号,供给到第一集成电路,并且将指令发给第二集成电路的信号处理器以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IC内部组成部件的分散调节方法及IC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含涉及2008年3月31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8-093574的主题,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括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电视广播接收机之类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IC(集成电路)内部组成部件的分散(dispersion)调节方法、及IC。
背景技术
例如,电视广播接收机的调谐器的前端部件要求各种种类的调节,如调谐电路的跟踪滤波器的调谐频率或增益的调节、和用于图像中间频率的带通滤波器的图像干扰去除特性的调节。
例如,如果可变电容二极管包括在IC中,一般在它们之中使特性均匀。然而,由于线圈不能包括在IC中,所以电感在它们之中分散。结果,调谐线圈的电感的分散引起调谐电路的调谐频率的跟踪误差。
尽管在相关技术中,跟踪误差的调节通过手工调节空心线圈而进行,但小型化受到干扰,因为空心线圈具有大尺寸。进一步,调节具有需要手工操作的缺陷。
对刚才描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例子例如公开在日本专利公开No.Hei 11-168399(下文称作专利文件1)。尤其地,专利文件1公开了一种接收机,其中用于每个接收频率的跟踪误差的调节数据(就是说,要供给到可变电容二极管的调节数据)被预先存储在非易失存储器中,并用来自动调节跟踪误差。
尤其地,在实际接收机中,要供给到可变电容二极管的调谐数据被调节,从而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对每个接收频率可以具有最大值以确定最优值。然后,这样的最优值作为跟踪误差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被存储到非易失存储器中。然后,对于用户选择的任一个接收频率,从非易失存储器中读出相应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以自动调节跟踪误差。
发明内容
顺便说明,跟踪误差等可能依据长期变化(secular change)、实际使用环境温度等而变化。因此,有可能即使使用非易失存储器中存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来调节跟踪误差等,也可能不会实现精确调节。
因此,要求有可能与长期变化或使用环境一致地进行适当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有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集成电路,包括:用来处理输入信号的能够使用调节数据被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非易失存储器,其中存储对内部组成部件预先进行的调节结果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及接口部分,其具有将从非易失存储器读出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传送到外部的功能和存储从外部发送给其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存储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供给到内部组成部件的另一功能;测试信号生成部分,配置为生成要供给到第一集成电路的测试信号;第二集成电路,包括配置为处理第一集成电路的输出信号的处理部分、第一集成电路的接口部分所连接的信号处理器、及配置为检测用来判定所述处理部分进行的测试信号处理的结果的判定信息的检测部分,作为其内部组成部件;及控制部分,配置为将来自测试信号生成部分的测试信号,代替所述输入信号,供给到第一集成电路,并且将指令发给第二集成电路的信号处理器以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在接收到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指令时信号处理器重复如下处理:通过接口部分接收从非易失存储器读出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从接收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初始值,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初始值发送到接口部分,基于来自检测部分的判定信息更新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以生成更新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以及将更新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发送到接口部分以生成最优实际使用调节数据。
在电子设备中,控制部分将来自测试信号生成部分的测试信号供给到第一集成电路,并且将指令发给第二集成电路的信号处理器以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当第二集成电路接收指令以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其信号处理器通过接口部分获得第一集成电路的非易失存储器中存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
然后,信号处理器从接收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初始值,并且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初始值发送到接口部分。此后,信号处理器基于来自检测部分的判定信息更新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以生成更新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且将更新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发送到所述接口部分。信号处理器重复刚才描述的校准过程,以生成最优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IC内部组成部件的分散调节方法,包括步骤:将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写入到第一集成电路的非易失存储器,第一集成电路包括:用来处理输入信号的能够使用调节数据被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其中存储对内部组成部件预先进行的调节结果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非易失存储器,以及接口部分,其具有将从非易失存储器读出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传送到外部的功能和存储从外部发送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存储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供给到内部组成部件的另一功能;通过控制部分,将来自测试信号生成部分的测试信号,代替所述输入信号,供给到第一集成电路,并且将指令发给第二集成电路的信号处理器以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第二集成电路包括:配置为处理第一集成电路的输出信号的处理部分,第一集成电路的接口部分所连接的信号处理器,以及配置为检测用来判定所述处理部分进行的测试信号处理的结果的判定信息的检测部分,作为内部组成部件;以及通过所述信号处理器,在从控制部分接收到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指令时,重复如下处理:通过接口部分接收从非易失存储器读出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从接收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初始值,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初始值发送到接口部分,基于来自检测部分的判定信息更新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以生成更新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以及将更新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发送到接口部分以生成最优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有一种集成电路,包括:作为内部组成部件,处理部分,配置为处理另一个另一集成电路的输出信号,所述另一集成电路包括:能够使用调节数据被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其中存储对内部组成部件预先进行的调节结果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非易失存储器,以及接口部分,其具有将从非易失存储器读出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传送到外部的功能和存储从外部发送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存储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供给到所述内部组成部件的另一功能;信号处理器,所述另一集成电路的接口部分连接到其上,信号处理器从控制部分接收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指令;以及检测部分,配置为检测用来判定所述处理部分进行的测试信号处理的结果的判定信息。在接收到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指令时,信号处理器重复如下处理:通过接口部分接收从非易失存储器读出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从接收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初始值,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初始值发送到接口部分,基于来自检测部分的判定信息更新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以生成更新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以及将更新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发送到接口部分以生成最优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有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集成电路,包括用来处理输入信号的能够使用调节数据被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和配置为存储从外部发送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存储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供给到内部组成部件的数据存储部分;非易失存储器,其中存储对第一集成电路的内部组成部件预先进行的调节结果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测试信号生成部分,配置为生成要供给到第一集成电路的测试信号;第二集成电路,包括:配置为处理第一集成电路的输出信号的处理部分,第一集成电路的数据存储部分所连接的信号处理器,以及配置为检测用来判定所述处理部分进行的测试信号的处理结果的判定信息的检测部分,作为内部组成部件;以及控制部分,配置为将来自测试信号生成部分的测试信号,代替所述输入信号,供给到第一集成电路,并且将指令发给第二集成电路的信号处理器以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信号处理器在接收到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指令时重复如下处理:接收从非易失存储器读出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从接收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初始值,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初始值发送到数据存储部分,基于来自检测部分的判定信息更新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以生成更新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以及将更新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发送到所述数据存储部分以生成最优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
使用所述电子设备,通过使用非易失存储器中存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进行校准过程,可生成与长期变化或使用环境相一致的精确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然后,由于基于非易失存储器中存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进行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校准,减小了进行校准直到得到最优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所需要的时间。
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由联系附图所作的如下描述和附属权利要求书将成为显而易见,附图中类似零件或元件由类似附图标记指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方块图,表示作为应用本发明的一种形式的电子设备的电视广播接收机的配置例子概况;
图2是方块图,表示图1的电视广播接收机的前端电路部分的具体配置例子;
图3是表明图2的前端电路部分使用的调节数据例子的视图;
图4是方块图,显示将调节数据写入图2的前端电路部分的非易失存储器;
图5是方块图,显示将调节数据写入图2表示的非易失存储器时的过程;
图6是显示写入图2表示的非易失存储器的调节数据的数据格式;
图7A至7C是显示将调节数据写入图2表示的非易失存储器时的错误校正编码过程的例子视图;
图8A和8B是显示将调节数据写入图2表示的非易失存储器时的错误校正编码过程的另一例子视图;
图9A和9B是显示将调节数据写入图2表示的非易失存储器时的错误校正编码过程的又一例子视图;
图10是显示图2表示的非易失存储器的存储内容管理方法的视图;
图11是流程图,显示图2表示的非易失存储器的存储内容管理方法;
图12A至12C是显示在接通电源后直到断开电源图1的电视广播接收机的处理操作的视图;
图13是流程图,显示在接通电源后直到断开电源图1的电视广播接收机的处理操作;
图14是显示图1的电视广播接收机使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15是流程图,显示图1的电视广播接收机从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过程的例子;
图16是代表图15所示的过程的表达式的视图;
图17是显示图1的电视广播接收机从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时使用的内插过程的例子;
图18是方块图,表示图1的电视广播接收机执行校准所需的元件部分;
图19是流程图,显示图1的电视广播接收机执行校准中的处理操作的流程;
图20是方块图,表示图1的电视广播接收机执行校准所需的元件部分的另一例子;及
图21是方块图,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另一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将电视广播接收机作为例子,描述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视广播接收机的部分配置例子。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电视广播接收机具有使用IC的简化配置,并且包括前端电路IC 1、解调电路IC 2、图像输出放大器3及微计算机形成的系统控制器4,作为其主要元件。解调电路IC 2包括微计算机形成的信号处理器61。
远程控制信号接收部分8连接到系统控制器4。远程控制信号接收部分8从远程控制信号发送器9接收远程控制信号,并且将远程控制信号传送到系统控制器4。系统控制器4分析接收的远程控制信号,判定电源通/断操作或频道切换操作之类的用户操作,并且响应判定结果进行适当控制。
电视广播信号接收天线5接收的电视广播信号通过开关电路6和天线终端插头T11供给到前端电路IC 1。电视广播接收机还包括用来生成测试信号的测试信号生成部分7,测试信号供下述的前端电路部分10的调节部分的校准之用。来自测试信号生成部分7的测试信号通过开关电路6和天线终端插头T11供给到前端电路IC 1。
本实施例中,调节前端电路部分10的调节部分时,如接收频道切换时,解调电路IC 2的信号处理器61自动进入校准模式,其中执行下文描述之类的校准。
校准模式开始时,信号处理器61自动将开关电路6切换到测试信号生成部分7,并且使测试信号生成部分7开始生成测试信号。来自测试信号生成部分7的测试信号是特定单个频率的信号。另一方面,校准模式结束时,信号处理器61将开关电路6切换回电视广播信号接收天线5侧,以恢复接收电视广播信号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前端电路IC 1包括:前端电路部分10,作为可使用调节数据被调节的内部元件的例子;非易失存储器51,用来存储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及接口(I/F)部分52。
前端电路部分10包括下文描述之类的多个调节部分。每一个调节部分关于一个或多个调节项被调节。在电视广播接收机从制造厂装运之前关于前端电路部分10的调节部分的调节项预先确定的调节数据,作为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被存储到非易失存储器51。要注意本电视广播接收机配置为,在其装运之后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也可额外存储到非易失存储器51。
非易失存储器51连接到接口部分52。接口部分52通过前端电路IC 1的终端插头T14连接到解调电路IC 2的下述的微计算机形式的信号处理器61。
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预先获得调节数据,测试器被用来首先调节关于调节部分的调节项的调节数据,从而在本实施例中改变被选择频道的频率的参数的预先确定值,可得到最优状态。然后,将得到最优状态时的调节数据,以对应参数值(就是说,相应频率值)的对应关系,通过信号处理器61被存储到非易失存储器51,作为预先获得调节数据。
要注意,可替换地,测试器可以不通过信号处理器61而是通过接口部分52写入预先获得调节数据。
本实施例中,至于存储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参数值,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不必对与所有被选择的频道相对应的频率而获得,而可以是离散的参数值。如下述那样,与离散参数值之间的参数值相对应的调节数据可如下述那样从非易失存储器存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通过内插过程获得。
例如,在带通滤波器从中间频带的图像干扰去除被用作调节项的场合,例如在高频带或低频带或在UHF频带在两个最大和最小VCO频率或在另外的VCO频率进行用于图像干扰去除的调节。然后,得到最优状态的调节数据,作为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以与频率参数的关联关系被存储到非易失存储器51。
然后,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如下述那样受到信号处理器61的错误校正编码过程处理,并且被存储到非易失存储器51。
要注意,在测试器通过接口部分52写入预先获得调节数据时,用于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错误校正编码过程由测试器执行。
在非易失存储器51中存储的一些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其不随参数(诸如频率)改变,如果它们经受错误校正编码过程,则按原样作为实际调节数据供给到前端电路部分10的一些调节部分。
然而,如果试图对所有参数值存储主要调节数据(关于其频道频率被用作参数),那么如上述那样必须存储大量数据。因此,如上述那样存储仅关于离散参数值的较小量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相应地,这种情况下,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不是按原样供给到前端电路部分10的各个调节部分的实际调节数据,而是由下述的解调电路IC 2的微计算机形式的信号处理器,当它通过内插过程生成实际调节数据时,用作基本数据。
非易失存储器51中存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根据从解调电路IC2的信号处理器61通过接口部分52接收的读出请求被读出。接口部分52具有根据读出请求将从非易失存储器51读出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传送到信号处理器61的功能。
如下述那样,信号处理器61从非易失存储器51读出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且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发送到前端电路IC 1。接口部分52具有从信号处理器61接收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和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存储到内建其中的寄存器然后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供给到前端电路部分10的各个调节部分的功能。
前端电路部分10将接收的电视广播信号转换成中间频率信号。然后,前端电路部分10通过终端插头T12将中间频率信号发给解调电路IC 2。
本实施例中,解调电路IC 2包括用来从中间频率信号生成图像输出信号的解调电路部分60、和上述是微计算机的信号处理器61。解调电路IC 2还包括用来检测校准模式中的校准结果的检测电路62、AGC电压生成电路63、及放大器调节电压生成电路64。
通过终端插头T21供给来自前端电路IC 1的中间频率信号,到解调电路部分60。解调电路部分60解调输入的中间频率信号以生成图像输出信号,并且通过终端插头T22将图像输出信号供给到图像输出放大器3。
信号处理器61通过终端插头T23连接到前端电路IC 1的接口部分52,并且还通过终端插头T25连接到系统控制器4。要注意,本实施例中,预先获得调节数据通过终端插头T25发送到信号处理器61,并且信号处理器61进行通过接口部分52将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写入非易失存储器51的过程。
检测电路62进行判定信号的检测,用来在校准模式中或当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要被确定时,判定供给到前端电路部分10的各个调节部分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是否是最优的。检测电路62将代表检测结果的判定信号发送到信号处理器61。
在校准模式中,信号处理器61将按照判定信号生成的最优调节数据值发送到接口部分52,以存储到接口部分52。然后,当校准模式结束时,信号处理器61将开关电路6切换到电视广播信号接收天线5侧,并且停止来自测试信号生成部分7的测试信号的生成。
信号处理器61具有对非易失存储器51进行写入/读出访问的功能、和错误校正并解码从非易失存储器51获得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以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功能。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功能包括从预先获得调节数据通过内插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功能和如上述那样执行校准以生成最优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功能。
解调电路IC 2的AGC电压生成电路63响应解调电路部分60的输入信号生成用来控制前端电路部分10的增益调节电路的AGC电压。在校准模式中,前端电路部分10的增益调节电路生成固定AGC电压,从而可以得到固定增益。在本实施例中的AGC电压生成电路63由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生成电路形成。
在校准模式中,信号处理器61进行转换,从而它不将解调电路部分60生成的AGC控制信号而是将用于固定增益的控制信号输出到AGC电压生成电路63。AGC电压生成电路63通过终端插头T27和终端插头T13将AGC电压(其脉冲宽度使用控制信号被调节)供给到前端电路部分10。因此,如下述那样进行中间频率信号的AGC控制。
进一步,放大器调节电压生成电路64生成要供给到图像输出放大器3的放大器增益调节电压。在本实施例中的这个放大器调节电压生成电路64也由PWM信号生成电路形成。
从图像输出放大器3输出的图像输出信号是模拟信号,并且必须从其特性以精确电平输出。然而,由于解调电路IC 2的分散,诸如解调电路IC 2的D/A转换器的分散,或电源电压、图像输出放大器3的分散,以及电路的每一个电阻元件的分散的存在,图像输出信号不一定以精确电平输出。
在相关技术中,可变电阻器连接到图像输出放大器3,从而图像输出信号的输出电平可以落在规定范围内。因此,该对策因为可变电阻器的使用而具有零件成本问题,并且因为调节需要大量时间具有调节成本的另一问题。
考虑到所述对策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图像输出放大器3由可变增益放大器形成,并且PWM信号生成电路形成的放大器调节电压生成电路64如上述那样提供在解调电路IC 2中。用来调节要输出的PWM信号的脉冲宽度的调节数据从信号处理器61供给,到放大器调节电压生成电路64。放大器调节电压生成电路64通过终端插头T28将放大器增益调节电压(其脉冲宽度使用调节数据被调节)供给到图像输出放大器3。因此,来自图像输出放大器3的图像输出信号的输出电平控制成落在规定范围内。
要从信号处理器61供给到放大器调节电压生成电路64的调节数据被存储在前端电路IC 1的非易失存储器51。信号处理器61从非易失存储器51获得用于图像输出放大器3的增益调节的调节数据,并且将调节数据供给到放大器调节电压生成电路64。
图像输出放大器3的增益调节数据在电视广播接收机从工厂装运之前,使用测试器将图像输出放大器3的图像输出信号的输出电平调节成落在规定范围内,而被确定。然后,在电视广播接收机从工厂装运之前,将确定的增益调节数据与用于前端电路IC 1的上述调节数据一起写入非易失存储器51。
尤其地,本实施例中,不仅用于前端电路IC 1的调节部分的调节数据、而且用于其它电路的调节数据被存储到前端电路IC 1的非易失存储器51。进一步,由于解调电路IC 2包括信号处理器或微计算机,所以信号处理器读出并获得在非易失存储器51中存储的全部调节数据。然后,信号处理器61,如有必要,将预定过程应用于获得的调节数据,并且然后将调节数据供给到相应目标部分。
相应地,在需要除前端电路IC 1之外的任何其它电路部分的调节的场合,除了用于图像输出放大器3的调节数据之外,必需的调节数据可写入非易失存储器51。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调节数据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被存储在非易失存储器51,使得信号处理器61可识别它与什么调节部分相关联,如前端电路部分10或图像输出放大器3。
[前端电路IC 1的具体例子]
图2表示本实施例中前端电路IC 1的(尤其是前端电路部分10的)具体例子。
各种频率或频道在不同的国家用于电视广播,并且NTSC制、PAL制、SECAM制等适于作为彩色电视制。进一步,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也是可用的。
因此,有希望的对策似乎是将用于电视广播的接收信号系统划分成用来接收电视广播并输出中间频率信号的前端电路、和用来处理前端电路的输出并输出彩色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的基带处理电路。该对策处理电视广播的广播系统的差别。
图2表示配置为在各个国家接收电视广播而与广播形式无关的前端电路的例子。图2的前端电路将不同国家的电视广播中使用的频率划分成包括如下的三个频带
(A)46至147MHz(VHF-L频带),
(B)147至401MHz(VHF-H频带),及
(C)401至887MHz(UHF频带)
从而要使用的频率可按照每一个接收频带中的目标频道被改变。
参照图2,点划线包围的方块1指示如上述那样形成为单芯片IC的前端电路。
电视广播的广播波信号由天线接收,并且接收的广播波信号的接收信号经终端插头T11通过开关电路11选择性地供给到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在这种情况下,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分别准备用于上文给出的(A)至(C)的接收频带。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的每一个改变调谐电容器的电容以改变调谐频率,从而被调谐到目标频率或频道的接收信号。
来自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的接收信号分别通过高频放大电路13A至13C然后通过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供给到开关电路15。开关电路15以与开关电路11的互锁关系被切换,并且相应地,从开关电路15抽取目标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SRX。然后,抽取的接收信号SRX供给到混频电路21I和21Q。
要注意,尽管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也与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相似地形成,级间调谐电路14A被形成为解调调谐电路。进一步,如下述那样,调谐电路12A至12C和14A至14C的调谐电容器内建在前端电路IC 1中,但调谐线圈提供在前端电路IC 1的外部。
VCO(压控振荡器)31形成预定频率的振荡信号。VCO 31用来形成局部振荡信号,并且形成PLL电路30的一部分。尤其地,VCO 31的振荡信号供给到可变分频电路32,通过可变分频电路32被分频成1/N(N是正整数)频率的信号。分频信号供给到相位比较电路33。进一步,近似1至2MHz频率的时钟脉冲从外部通过终端插头T17供给到信号形成电路34,通过信号形成电路34被分频成预定频率f34的信号。分频信号作为基准信号供给到相位比较电路33。
然后,相位比较电路33的比较输出供给到环路滤波器35,并且环路滤波器35取出直流电压,直流电压的电平响应于可变分频电路32的输出信号与信号形成电路34的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而变化。直流电压作为振荡频率f31的控制电压而供给到VCO 31。要注意,平滑电容器C11从外部通过终端插头T18连接到环路滤波器35。
相应地,VCO 31的振荡频率f31由如下给出
f31=N·f34                 …(表达式2)
因此,VCO 31的振荡频率f31由系统控制器4通过信号处理器61控制分频比N而改变。例如,响应于接收频带和接收频率或接收频道,振荡频率f31是1.8至3.6GHz。
然后,VCO 31的振荡信号供给到可变分频电路36,由可变分频电路36被分频成1/M的频率(例如,M=2、4、8、16或32)。可变分频电路36的分频比M也通过信号处理器61由系统控制器4控制。
然后,来自可变分频电路36的分频信号供给到分频电路37,由分频电路37被分频成分频信号SL0I和SL0Q,其具有一半频率并具有彼此正交的相位。分频信号SL0I和SL0Q作为局部振荡信号分别供给到混频电路21I和21Q。
这里,如果
fL0:分频信号SL0I和SL0Q的频率
那么
fL0=f31/(2M)
=N·f34/(2M)
=f34·N/(2M)
相应地,通过改变分频比M和N,在宽广范围能以预定频率步幅改变局部振荡频率fL0。
进一步,
SRX:要接收的接收信号
SUD:图像干扰信号
并且,为了简化
SRX=ERX·sinωRXt
ERX:接收信号SRX的振幅
ωRX=2πfRX
fRX:接收信号SRX的中心频率
SUX=EUD·sinωUDt
EUD:图像干扰信号SUD的振幅
ωUD=2πfUD
fUD:图像干扰信号SUD的中心频率
进一步,分频信号SL0I和SL0Q被设置为
SL0I=EL0·sinωL0t
SL0Q=EL0·cosωL0t
EL0:分频信号SL0I和SL0Q的振幅
ωL0=2πfL0
然而,这种情况下,如果
ωIF=2πfIF
fIF:中间频率。例如,4至5.5MHz(依据广播系统变化)。那么,在上部外差系统的情况下
fRX=fL0-fIF
fUD=fL0+fIF
相应地,混频电路21I和21Q分别输出如下信号SIFI和SIFQ。尤其地,如下信号SIFI和SIFQ
SIFI=(SRX+SUD)×SL0I
=ERX·sinωRXt×EL0·sinωL0t
+EUD·sinωUDt×EL0·sinωL0t
=α{cos(ωRX-ωL0)t-cos(ωRX+ωL0)t}
+β{cos(ωUD-ωL0)t-cos(ωUD+ωL0)t}
SIFQ=(SRX+SUD)×SL0Q
=ERX·sinωRXt×EL0·cosωL0t
+EUD·sin ωUDt×EI0·cosωL0t
=α{sin(ωRX+ωL0)t+sin(ωRX-ωL0)t}
+β{sin(ωUD+ωL0)t+sin(ωUD-ωL0)t}
α=ERX·EL0/2
β=EUD·EL0/2
被输出。
然后,信号SIFI和SIFQ供给到低通滤波器22,其比图像中间频率信号和声音中间频率信号的占据带宽(例如是6至8MHz)具有更大带宽。结果,低通滤波器22去除求和角频率(ωRX+ωL0)和(ωUD+ωL0)(和分频信号SL0I和SL0Q)。因此,
SIFI=α·cos(ωRX-ωL0)t+β·cos(ωUD-ωL0)t
=α·cosωIFt+β·cosωIFt    …(表达式4)
SIFQ=α·sin(ωRX-ωL0)t+β·sin(ωUD-ωL0)t
=-α·sinωIFt+β·sinωIFt   …(表达式5)
从低通滤波器22抽取。
然后,信号SIFI和SIFQ通过下述的振幅相位校正电路23供给到复带通滤波器24,复带通滤波器24是多相带通滤波器。复带通滤波器24具有如下特性(a)至(d):
(a)它具有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b)它具有相移特性,并将信号SIFI的相位移动是任意值的值
Figure A20091013253700211
(c)它具有相移特性,并且类似地将信号SIFQ的相位移动值
Figure A20091013253700212
Figure A20091013253700213
(d)它具有两种带通特性,其具有频率f0和另一频率-f0(在频率轴关于零频率对称),作为其中心频率,并且两种带通特性之一可由输入信号之间的相对相位选择。
相应地,复带通滤波器24由以上项(b)和(c)将信号SIFQ相对于信号SIFI延迟90°,如下给出那样
SIFI=α·cosωIFt+β·cosωIFt    …(表达式6)
SIFQ=-α·sin(ωIFt-90°)+β·sin(ωIFt-90°)
=α·cosIFt-β·cosωIFt          …(表达式7)
简单地说,在信号SIFI和信号SIFQ中,信号分量α·cosωIFt具有彼此相同的相位,而信号分量β·cosωIFt具有彼此相反的相位。
然后,信号SIFI和SIFQ供给到电平校正放大器25,通过电平校正放大器25它们彼此相加。因此,从电平校正放大器25抽取下面所述这样一种信号SIF。
尤其地,
SIF=SIFI+SIFQ
=2α·cosωIFt
=ERX·EL0·cosωIFt    …(表达式8)
被抽取。当接收信号SRX按照上部外差系统被接收时,抽取信号SIF只是中间频率信号。这个中间频率信号不包括图像干扰信号SUD。要注意,振幅相位校正电路23校正信号SIFI和SIFQ的振幅和相位,从而可以足以满足(表达式8),就是说,可以使图像干扰信号SUD最小。
进一步,这时,电平校正放大器25校正信号SIF的电平,从而即使信号SIFI和SIFQ的电平依据广播系统而不同,下述的AGC特性(尤其是AGC的开始电平)等可以不变。
然后,中间频率信号SIF通过用于AGC的可变增益放大器26和用于直流分量截止和混叠(aliasing)的带通滤波器27输出到终端插头T12。
相应地,如果分频比M和N改变,那么目标频率或频道可按照(表达式3)选择,并且如果输出到终端插头T12的中间频率信号SIF按照广播系统被解调,那么可欣赏目标广播。
以这种方式,使用本前端电路部分10,从46至887MHz的宽广频率范围可由单芯片IC应付。进一步,前端电路部分10可使用减少数量的零件来实施,而不降低在宽频率范围的抗干扰特性。进一步,前端电路部分10可应付在模拟广播与数字广播之间广播系统的差别或应付世界不同地区中广播系统的差别。
进一步,时钟信号的谐波的接收干扰被减少,作为结果,接收灵敏度被改进。此外,由于除电容器C11之外的PLL电路30的所有电路元件可形成在芯片上,所以PLL电路30耐干扰并且较不可能受到干扰。进一步,由于只有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分别连接到高频放大电路13A至13C,所以负载很轻,并且高频放大电路13A至13C的信号失真很低。
[AGC的例子]
AGC电压VAGC是由前端电路IC 1的下一级的解调电路IC 2的AGC电压生成电路63形成,并且作为增益控制信号通过终端插头T13供给到可变增益放大器26用于AGC。相应地,普通AGC,就是中间频率的AGC,通过增益控制信号进行。
进一步,例如,如果目标接收信号SRX的电平过高或者高电平的干扰波信号包括在接收信号SRX中,那么普通AGC不能应付这个。因此,从低通滤波器22输出的信号SIFI和SIFQ供给到电平检测电路41,电平检测电路41检测在AGC放大器26进行AGC之前信号SIFI和SIFQ的电平是否超过预定值。然后,电平检测电路41的检测信号和终端插头T15的AGC电压VAGC供给到加法电路42,并且从加法电路42加法输出被供给到延迟AGC电压形成电路43,该延迟AGC电压形成电路43形成延迟AGC电压VDAGC。延迟AGC电压VDAGC作为增益控制信号供给到高频放大电路13A至13C以执行延迟AGC。
相应地,由于最优AGC操作可由要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和不要接收的多个信号的强度的D/U实现,所以来自数字广播、模拟广播或数字和模拟广播中的期望广播可被顺利接收。
[测试和调节电压的例子]
从低通滤波器22输出的信号SIFI和SIFQ供给到线性检测电路44,由该线性检测电路44它们被检测和平滑,以形成代表信号SIFI和SIFQ的电平的直流电压V44。直流电压V44输出到终端插头T16。
输出到终端插头T16的直流电压V44在前端电路IC 1的测试或调节时被使用。例如,直流电压V44可被使用以在宽频率范围检查输入信号(即接收信号)的电平。尤其地,与来自窄频带的中间频率滤波器的输出的不同,可直接检查在宽频带沿信号线从天线终端插头T11到混频电路21I和21Q的衰减特性。
进一步,在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和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要被调节的场合,如果测试信号施加到天线终端插头T11,并且供给到终端插头T13的AGC电压VAGC被固定到预定值,那么从直流电压V44的变化可进行跟踪调节。进一步,前端电路IC 1的各种功能的调节和特性的测量可使用数字数据进行,并且可进行自动调节和自动测量。
[恒压电路]
本实施例中的前端电路IC 1包括恒压电路53,电源电压+VCC通过终端插头T19供给到恒压电路53。恒压电路53利用PN结的带隙从电源电压+VCC形成预定值的恒定电压,并且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恒定电压供给到前端电路IC 1的元件电路。要注意,恒压电路53的输出电压可精细地调节,并且用于其的调节数据存储在非易失存储器51。信号处理器61从非易失存储器51获得用于精细调节的调节数据以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且通过接口部分52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供给到恒压电路53。
相应地,恒压电路53的输出电源电压是为每个前端电路IC 1精细调节的恒定电压。因此,即使在元件电路由MOSFET形成的场合,供给到电路的电源电压也可设置到相当高的值。因此,可最大抽取MOSFET的性能。
使用图2表示的前端电路IC 1的配置,可接收上文给出的项(A)至(C)中所指示的频带46至887MHz中的电视广播。这时,由于复带通滤波器24的中心频率和通带宽度是可变的,所以不仅可应付日本的地波数字电视广播和地波模拟电视广播,而且可应付日本以外的这些广播。
[非易失存储器51中存储的调节数据的例子]
图3显示在非易失存储器51中存储的调节数据的例子。如上述那样,非易失存储器51配置为,它不仅存储用于前端电路IC 1本身的调节部分的调节的调节数据,而且存储用于除了那些前端电路IC 1之外的电路部分的调节数据。
首先,描述用于前端电路IC 1的调节部分的调节的调节数据。
跟踪滤波器调节数据是用来调节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和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的滤波器通带的数据。跟踪滤波器调节数据吸收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和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中内建的电容器和外部连接到这些电路的线圈的分散。本例子中,调节数据是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和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的滤波器的频带的最大频率的设置信息。
IQ振幅调节数据和IQ相位调节数据是用来调节中间频率滤波器的特性(尤其是图像干扰去除特性)的调节数据。作为调节数据,存储上述三个接收频带的每一个的多个接收频道频率的调节数据。换句话说,关于作为变化参数的接收频道频率,将多个间断接收频道频率的调节数据存储为调节数据。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接收频道频率(在其存储调节数据)不表示每一个接收频带中的所有接收频道频率,而是表示在多个接收频道频率间隔的间断接收频道频率。其中调节数据未存储在非易失存储器51中的那些接收频道频率的调节数据,是通过从其中调节数据已存储在非易失存储器51的接收频道频率的调节数据的内插过程而确定。这类似地也应用于下面描述的其它调节数据。
VCO电流调节数据是用来吸收形成VCO的电路的内部电阻的分散的电流分散的调节数据,以便实施正常稳定性能。
IF BPF的截止频率调节数据是用来设置带通滤波器24的截止频率的调节数据,并且用来吸收带通滤波器24中电阻器和电容器的分散。IF BPF的截止频率调节数据同时也有用于带通滤波器24的截止频率的切换的作用。
图3显示的例子中,IF BPF的截止频率调节数据是用来设置是与上述三个接收频带相对应的带宽BW的6MHz/7MHz/8MHz的三个不同截止频率的调节数据。
调谐频率设置调节数据被用来设置并调节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和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的调谐频率,并且关于多个接收频道频率而被存储。
电平校正放大器调节数据是用于电平校正放大器25的增益调节的调节数据,并且吸收电平校正放大器25中内建的电阻器的分散。
调节器电压设置调节数据是用于恒压电路53的输出电压的精细调节的调节数据。
本实施例中,至于用于除前端电路IC 1本身那些之外的电路部分的调节数据,用于图像输出放大器3的增益调节数据如上述那样存储。至于增益调节数据,关于多个接收频道频率的调节数据可以在需要时存储。
[调节数据的写入(包括错误校正编码过程)]
图4显示调节数据的获得及调节数据到非易失存储器51的写入过程。
参照图4,调节目标部分100是上述前端电路部分10的调谐电路、带通滤波器或放大器的调节部分。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例的电视广播信号接收设备从工厂装运之前的调节步骤,测试器200用来进行调节目标部分100的每个调节部分的调节。然后,测试器200为每个调节项获得当调节得到最优状态时的调节数据。关于调节项得到的调节数据是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这种情况下,至于在多个接收频道频率获得其调节数据的任何调节项,使用每一个接收频道频率进行调节,并且为每个调节项获得当得到最优状态时的调节数据。
然后,将测试器200获得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通过解调电路IC 2的信号处理器61写入非易失存储器51。这时,预先获得调节数据通过信号处理器61的控制部分(CPU)61a的软件受到错误校正编码过程处理,然后被写入非易失存储器51。
尤其,参照图5,在测试器200的调节数据缓冲装置200BF存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供给到ECC(错误校正码)编码器61Ec,ECC编码器61Ec由信号处理器61的控制部分61a提供为软件处理功能。
ECC编码器61Ec生成GF(28)上的Reed-Solomon(RS)码用于来自调节数据缓冲装置200BF的调节数据。然后,把ECC编码器61Ec将RS码添加到其上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通过接口部分52按照信号处理器61的控制指令写入非易失存储器51。
图6是显示本实施例使用的RS码的格式。参照图6,调节数据是384字节的三页数据,每一页由128字节形成。对于一页的每127字节应用RS码。进一步,本实施例中,使用2字节可校正RS码,并且对于123字节的调节数据(信息数据)生成4字节的奇偶且将4字节的奇偶添加到123字节的调节数据。
要注意,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不是按照为每个调节项划分为页的形式记录在非易失存储器51,而是所有调节项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被记录在3页中,对这3页形成并添加错误校正码。
因而,以上描述的三页调节数据下文称作宏数据,并且信号处理器61从非易失存储器51以宏数据单位读出调节数据。然后,调节数据的宏数据受到信号处理器61的控制部分61a提供为软件处理功能的错误校正解码器的错误校正解码过程处理。
可校正误差被错误校正解码过程校正之后,将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存储到信号处理器61的高速缓冲存储器61b。如果从非易失存储器51读出的调节数据包括不能校正的误差,那么信号处理器61例如重新试图从非易失存储器51读出。
要注意,在电源接通的同时,信号处理器61如上述那样使用高速缓冲存储器61b中存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执行调节部分的调节过程。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例中,错误校正码被添加到非易失存储器51存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相应地,即使从非易失存储器51读出存储数据时发生误差,如果它们是可校正误差,那么它们被校正。因此,改进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可靠性。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错误校正解码过程不必在提供非易失存储器51的前端电路IC 1进行,而是可由解调电路IC 2的信号处理器进行,解调电路IC 2原始包括信号处理器。相应地,效果在于信号处理器不需要提供在前端电路IC 1中,由于前端电路IC 1的配置难以在前端电路IC 1中提供信号处理器。
以上描述中,必要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获得、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错误校正编码、以及编码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到非易失存储器51中的写入由使用测试器200的单个周期处理进行。然而,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获得或许不能由单个周期处理进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额外地记录调节数据。如下,描述要求调节数据的这种额外记录的错误校正码数据的生成及添加过程。
<调节数据的附加写入的第一例和ECC添加过程>
图7A至7C显示调节数据到非易失存储器51中的附加写入的第一例子以及这样附加写入时错误校正码数据的生成及添加过程。尽管错误校正码数据如上文参照图6描述的那样具有页单位的格式结构,但在图7A至7C中,为了说明方便,宏数据单位被显示为被划分成信息数据部分(信息数据存储区)和奇偶部分(奇偶存储区)的形式。这类似地也应用于下述的第二和第三例子。
如图7A看到的那样,由于非易失存储器51刚刚构造之后没有东西写入其中,所以它在完全自由状态下。为了在这种状态进行使用测试器200获得预先获得调节数据Seq-1和将预先获得调节数据Seq-1写入非易失存储器51的过程,如果不考虑调节数据的附加写入,那么(1)将预先获得调节数据Seq-1写入到信息数据部分的空区,然后(2)参考包括预先获得调节数据Seq-1的信息数据部分,生成错误校正码数据ECC/Seq-1,并且将其写入到奇偶部分,如图7B看到那样。
然而,已知紧跟在第一预先获得调节数据Seq-1之后要另外写入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Seq-2存在时,不能应用图7B的方法。这是因为,一旦错误校正码数据在被写入中途,就不能写入关于包括以后附加写入数据的新数据部分的新错误校正码数据。
因此,本第一例子中,已知紧跟在第一预先获得调节数据Seq-1之后要另外写入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Seq-2存在时,执行图7C所示的这样一种过程。尤其地,参照图7C,(1)将第一预先获得调节数据Seq-1写入到信息数据部分的空区,并且不进行错误校正码数据的生成,(2)将下一预先获得调节数据Seq-2写入到信息数据部分的另一空区。此后,基于包括预先获得调节数据Seq-1和Seq-2的信息数据部分,生成错误校正码数据ECC/Seq-1和ECC/Seq-2,并且将它们写入到奇偶部分,如在图7C看到那样。
<调节数据附加写入的第二例子和ECC添加过程>
图8A和8B显示调节数据到非易失存储器51的附加写入的第二例子和这样附加写入时错误校正码数据的生成及添加过程。在第二例子,即使错误校正码数据在被写入途中,也可写入关于包括以后附加写入数据的新数据部分的新错误校正码数据。
参照图8A和8B,在所示的第二例子,为奇偶部分准备附加存储器区,其数量等于写入错误校正码数据之后要额外写入调节数据的次数。在图8A和8B的例子中,写入错误校正码数据之后,调节数据被额外写入一次。因此,奇偶部分被划分成包括第一奇偶部分和第二奇偶部分的两个部分,从而可写入两个不同的错误校正码数据。
图8A显示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第一次写入过程顺序,它与图7C显示的大体相同。然而,第一次错误校正码数据ECC 1ST(=ECC/Seq-1,2)被写入第一奇偶部分,其是用于奇偶部分的第一次写入的区域。
在第一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第一次写入过程序列之后,用于下一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第二次写入过程序列如图8B所示那样。尤其地,(1)将用于第二次写入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Seq-3写入信息数据部分的空区。
然后,(2-1)基于包括预先获得调节数据Seq-1、Seq-2及Seq-3的信息数据部分,生成第二次错误校正码数据ECC2ND(=ECC/Seq-1,2,3),并且将它们写入第二奇偶部分,其是用于奇偶部分的第二次写入的区域。
代替以上描述序列(2-1)可以执行如下序列(2-2)。尤其地,(2-2)基于包括信息数据部分的部分(该信息数据部分包括预先获得调节数据Seq-1、Seq-2及Seq-3)和第一次错误校正码数据ECC 1ST,生成第二次错误校正码数据ECC 2ND,并且将其写入第二奇偶部分,其是用于奇偶部分的第二次写入的区域。
根据第二例子的方法,奇偶部分具有的容量足以在其中写入与调节次数相等数量的错误校正码数据。因此,即使在调节的每个周期中生成及添加错误校正码数据,能够额外写入调节数据。
<调节数据附加写入的第三例子和ECC添加过程>
图9A和9B显示附加写入调节数据到非易失存储器51的第三例子和这样附加写入时错误校正码数据的生成及添加过程。也在第三例子中,即使错误校正码数据在被写入途中,也可写入关于包括以后附加写入数据的新数据部分的新错误校正码数据。
在本第三例子,非易失存储器51具有包括n个存储器块B1、B2、...、Bn的存储器区域,所述存储器块各自具有用于一个宏块的存储容量。然后,在第一、第二、第三、...写入周期的每一个周期中在获得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以及写入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到非易失存储器51时,生成并写入错误校正码数据。
然而,在本第三例子,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和错误校正码数据在每个写入周期中被写入不同的存储器块。进一步,从非易失存储器51读出并由信号处理器61利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被写入在最后写入周期中写入的存储器块中。
尤其地,在第一次写入预先获得调节数据时,用于第一次写入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Seq-1被写入存储器块B1的信息数据部分,并且关于包括预先获得调节数据Seq-1的信息数据部分的错误校正码数据ECC 1ST被写入存储器块B1的奇偶部分。
然后,在第二次写入预先获得调节数据时,用于第一次写入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Seq-1被抄写(transcribe)到存储器块B2,如在图9B看到那样。然后,用于第二次写入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Seq-2被写入到同一存储器块B2的空区。然后,基于包括预先获得调节数据Seq-1和Seq-2的信息数据部分,生成第二次错误校正码数据ECC2ND,并且将其写入存储器块B2的奇偶部分。
要注意,还在本第三例子,与以上描述的第二例子的(2-2)的情况相类似,可以不仅基于信息数据部分、还基于额外包括之前操作周期中的错误校正码数据,生成第二次错误校正码数据ECC 2ND。
根据第三例子,即使在每个调节周期中生成及添加错误校正码数据,与第二例子相似地,也允许调节数据的附加写入。
[工厂装运之前的调节数据和后续调节数据]
以上涉及电视广播接收机从工厂装运之前写入到非易失存储器中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然而,在工厂装运之后,例如,操作人员可以在用户的使用环境中获得关于一定调节项的调节数据并额外地将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写入到非易失存储器中。
本实施例中,还注意在这样的工厂装运之后的调节数据。尤其地,本实施例中,非易失存储器51包括在图10中所示的多个存储池,尤其在图10的例子中,包括四个存储池Bank0、Bank1、Bank2、及Bank3。
存储池Bank0和存储池Bank2被用作在工厂装运之前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存储区域。同时,存储池Bank1和存储池Bank3被用作在工厂装运之后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存储区域。然后,存储池Bank0和存储池Bank1成对地使用,并且存储池Bank2和存储池Bank3成对地使用,如图10看到那样。
因而,在工厂装运之前,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从用于工厂装运之前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存储区域的存储池Bank0和Bank2之间写入到存储池Bank0。
同时,允许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写入到形成用于工厂装运之前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存储区域的存储池Bank1和Bank3之一。如果工厂装运之后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被存储到存储池Bank1,那么由于在工厂装运之前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被写入在存储池Bank0,如果从彼此成对的存储池Bank0和Bank1读出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则没有问题发生。
然而,如果在工厂装运之后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被存储到存储池Bank3,那么在这种状态下,在工厂装运之前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不存储在存储池Bank2。因此,如果在工厂装运之后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被存储到存储池Bank3,那么存储池Bank0中的在工厂装运之前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被拷贝和存储在存储池Bank2。然后,当在工厂装运之前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被存储在存储池Bank2时,表示这个的写入标志FB_2被设置为“0”,指示存储池Bank2在被写入状态。
而且,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在工厂装运之后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被存储到存储池Bank3,那么信号处理器61参考存储池Bank2的写入标志FB_2以从彼此成对的存储池Bank2和Bank3读出预先获得调节数据。
这种情况下通过信号处理器61的使用存储池确定处理例行程序表示在图11。
参照图11,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101在从非易失存储器51读出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之前读出存储池Bank2的写入标志FB_2。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102判定写入标志FB_2是否是“0”。
如果在步骤S102判定写入标志FB_2不是“0”,那么信号处理器61判定以在步骤S103从彼此成对的存储池Bank0和Bank1读出预先获得调节数据。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02判定写入标志FB_2是“0”,那么信号处理器61判定以在步骤S104从彼此成对的存储池Bank2和Bank3读出预先获得调节数据。
通过以这种方式在工厂装运之前和之后改变非易失存储器51的存储区域,工厂装运之前和之后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被没有任何麻烦地写入到非易失存储器中。要注意,工厂装运之后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也以具有上述校正码的格式被存储到非易失存储器51。
[电源接通之后直到电源断开期间使用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调节操作]
每当电视广播接收机由用户改变选择频道时,进行使用非易失存储器51中存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调节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考虑到电流消耗和非易失存储器51的寿命,则每当改变选择频道时从信号处理器61访问非易失存储器51不是优选的。
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电视广播接收机被配置为,当使电源可用时(就是说,当电源接通时),才进行对来自非易失存储器51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读出访问。
图12A至12C表示刚才描述的配置。尤其地,如图12A由半色调点网指示的那样,当电源对电视广播接收机可用时,信号处理器61将对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传输请求发送到非易失存储器51以从非易失存储器51读出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然后,信号处理器61将从非易失存储器51获得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存储到其中内建的高速缓冲存储器61b。
在电源保持接通的电视广播接收机的操作期间,信号处理器61的控制部分61a使用高速缓冲存储器61b存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如图12B由半色调点网指示的那样。然后,信号处理器61的控制部分61a将生成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供给到前端电路部分10的调节目标部分100。这时,信号处理器61的控制部分61a还进行从高速缓冲存储器61b存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通过内插过程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过程。
如果到电视广播接收机的电源被切断,那么信号处理器61的高速缓冲存储器61b中存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消失,如图12C看到那样。然后,如果再次使电源对电视广播接收机可用,那么重新建立图12A的状态。因而,重复上述这样的操作序列。
图13显示接通到信号处理器61的电源之后直到它被断开的处理操作的流程。
信号处理器61监视来自系统控制器4的指令,以在步骤S201判定到电视广播接收机的电源是否接通。然后,如果判定电源被接通,那么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202通过前端电路IC 1的接口部分52将对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读出请求发送到非易失存储器51。
然后,信号处理器61通过接口部分52获得从非易失存储器51读出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并且在步骤S203对获得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进行错误校正解码过程。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204将由错误校正已校正误差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存储到内建其中的高速缓冲存储器61b。
然后,信号处理器61通过系统控制器4接收例如最新频道的信号,并且将选择最新频道的信息发送到前端电路IC 1。这种信息包括要供给到PLL电路30的分频电路32和36的分频比的信息,和用于以上描述的前端电路部分10的调节部分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尤其地,信号处理器61从高速缓冲存储器61b存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生成关于最新频道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在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时,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205在需要时进行内插过程,如使用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线性内插。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206进行对必要调节项的校准过程。在进行校准过程时,信号处理器61将测试信号生成部分7控制到操作状态以如上述那样生成测试信号,并且将开关电路6转换到测试信号生成部分7侧。校准过程结束之后,信号处理器61将测试信号生成部分7控制到非操作状态以停止测试信号的生成,并且将开关电路6转换到接收天线5侧。因此,电视广播接收机进入最新频道的接收状态。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207监视来自系统控制器4的表示电源切断的信息,以判定电源切断操作是否由用户执行。然后,如果在步骤S207判定电源切断操作未由用户进行,那么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208监视来自系统控制器4的表示选中频道被转换的信息,以判定选中频道是否由用户转换。
如果在步骤S208判定选中频道未由用户转换,那么信号处理器61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207以重复从步骤S207开始的步骤过程。
然后,如果在步骤S208判定选中频道由用户转换,那么信号处理器61通过系统控制器4接收在频道转换之后的频道信息,并且将用来选择选中频道转换之后的频道的信息发送到前端电路IC 1。这一信息包括要供给到PLL电路30的分频电路32和36的分频比的信息,和用于前端电路部分10的调节部分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尤其地,信号处理器61从高速缓冲存储器61b存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生成关于选中频道转换之后的频道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在这样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时,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209在需要时进行内插过程,如使用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的线性内插。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210进行对必要调节项的校准过程。在进行校准过程时,信号处理器61将测试信号生成部分7控制到操作状态以生成测试信号,并且将开关电路6转换到测试信号生成部分7侧,如上述那样。
校准过程结束之后,信号处理器61将测试信号生成部分7控制到非操作状态以停止测试信号的生成,并且将开关电路6转换到接收天线5侧。相应地,电视广播接收机建立在选中频道转换之后的频道接收状态。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207,以重复从步骤S207开始的步骤过程。
如果在步骤S207判定电源切断操作由用户进行,那么信号处理器61结束图13的处理例行程序。这时,高速缓冲存储器61b的调节数据在步骤S211消失。要注意,步骤S211的过程不是由信号处理器61执行的过程,而是指示如下确认:当电源切断时,高速缓冲存储器61b的存储内容丢失。
[信号处理器61的内插过程的例子]
本实施例中,用于中间频率的带通滤波器24的中间频率带宽能够使用高速缓冲存储器61b中存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内的图3所示的“IF BPF的截止频率调节数据”为所有广播系统作好准备。进一步,通过响应于希望的中间频率带宽使用图3显示的“IF BPF的截止频率调节数据”进行内插过程,有可能进行截止频率的精细调节设置。
图14显示非易失存储器51存储的“IF BPF的截止频率调节数据”。参照图14,用于中间频率的带通滤波器24的中间频率带宽的最小频率被固定,并且不包括在非易失存储器51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中。
“IF BPF的截止频率调节数据”分别包括关于与三个接收频带的带宽6MHz/7MHz/8MHz相对应的截止频率的如下预先获得调节数据:
IF_BPF_COFF_6M,
IF_BPF_COFF_7M,及
IF_BPF_COFF_8M。
信号处理器61使用以上给出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通过内插过程确定与选中接收频道相对应的最优截止频率用于带通滤波器24。在这种情况下信号处理器61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表示在图15。
信号处理器61首先在步骤S301从高速缓冲存储器61b读出预先获得调节数据IF_BPF_COFF_6M、IF_BPF_COFF_7M、及IF_BPF_COFF_8M。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302将与选中接收频道相对应的最优期望IF带宽IFBW和三个接收频带的带宽6MHz/7MHz/8MHz彼此相比较,以选择接近期望IF带宽IFBW的两个数据。
尤其地,两个数据中最接近期望IF带宽IFBW的第一个由IFBW1表示,带宽IFBW1从三个接收频带的带宽6MHz/7MHz/8MHz中选择。然后,截止频率调节数据(是关于选中带宽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表示为调节数据IF_BPF_COFF1。
两个数据中的第二接近期望IF带宽IFBW的第二个表示为IFBW2,带宽IFBW2从三个接收频带的带宽6MHz/7MHz/8MHz中选择。然后,截止频率调节数据(是关于选中带宽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表示为调节数据IF_BPF_COFF2。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303使用按以上述这样一种方式选择的数据执行图16(表达式A)表示的内插处理数学运算,以计算最优的截止频率调节数据IF_BPF_COFF。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304将计算的截止频率调节数据IF_BPF_COFF存储到寄存器中。在电源保持接通时,带通滤波器24的截止频率使用寄存器存储的截止频率调节数据IF_BPF_COFF被精细调节。
要注意,以上描述的带通滤波器24的截止频率调节的内插过程是图13的步骤S205进行的内插过程的例子。
现在,描述在图13的步骤S209进行的内插过程的例子。一些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取决于与选中频道相对应的RF频率的变化,如图17看到那样。因此,每当选中频道变化时,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然而,此时,直接与选中频道相对应的RF频率相对应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可能没有存储在非易失存储器51中。在图17显示的是用于间断频率f1、f2、f3、...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D1、D2、D3、...被存储在非易失存储器51。
在直接与选中频道相对应的RF频率相对应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以这种方式存储在非易失存储器51中时,信号处理器61执行内插过程以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
例如,如果与选中频道相对应的RF频率是图17中频率f1和f2之间的频率f12,那么信号处理器61执行下述的内插过程。尤其地,信号处理器61使用在频率f12的相对侧的频率f1和f2的数据D1和D2进行内插过程,以计算频率f12的实际调节数据D12。下面给出的数学运算表达式用于内插过程。
尤其地,频率f12与频率f1之间的差由k1表示并且在频率f12与频率f2之间的差由k2表示,实际调节数据D12由如下数学表达式(B)确定:
D12={k2/(k1+k2)}D1+{k1/(k1+k2)}D2
                                   …(表达式B)
[校准的例子]
现在,描述在图13的流程图的步骤S206或步骤S210进行的校准的例子。下面描述的例子旨在中间频率滤波器的(即,带通滤波器24的)图像干扰去除特性的调节。图像干扰去除特性的校准下文称作IMRR校准。
为了本例的IMRR校准,解调电路IC 2包括检测电路62。
<用于IMRR校准的检测电路62的第一配置例子>
检测电路62的具体配置的第一例子表示在图18。参照图18,在所示例子中,解调电路部分60包括用来将来自前端电路IC 1的中间频率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601、以及解调处理部分602。来自A/D转换器601的数字中间频率信号供给到检测电路62。
检测电路62包括乘法器621、振荡器622、低通滤波器623及电平检测器624。
振荡器622生成中间频率的振荡信号。数字中间频率信号供给到乘法器621,并且振荡器622的振荡信号也供给到乘法器621。从乘法器621得到与数字中间频率信号和振荡信号之间的差的频率相对应的输出信号。乘法器621的输出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623供给到电平检测器624。电平检测器624检测乘法器621的输出信号的电平,并且将检测结果供给到信号处理器61。
尽管用于IMRR校准的来自测试信号生成部分7的测试信号具有固定频率,所述频率由信号处理器61设置到选中接收频道的图像干扰频率。
相应地,当测试信号在IMRR校准模式中从天线终端插头T11输入时,如果带通滤波器24的图像干扰去除特性在最优状态,那么检测电路62的电平检测器624的检测电平理想地等于零。
信号处理器61参考检测电路62的电平检测器624的检测电平,以调节带通滤波器24的图像干扰去除特性的调节数据。然后,信号处理器61校准调节数据,从而可得到最优图像干扰去除特性。
<信号处理器61的IMRR校准时的操作例子>
图19显示信号处理器61执行的图像干扰去除特性的校准时的处理操作流程图。
参照图19,信号处理器61在开始最新频道的频道选择时、或开始在选中频道转换之后的频道选择时,在步骤S400开始IMRR校准的处理例行程序。
在IMRR校准之前,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01如上述那样,首先从高速缓冲存储器61b读出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以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且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供给到前端电路IC 1。由信号处理器61生成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内的关于图像干扰去除特性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被确定为IMRR校准目标的调节数据的缺省值。
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02控制测试信号生成部分7以生成用于选中频道的测试信号,并且将开关电路6转换到测试信号生成部分7侧以使IMRR校准模式生效。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03进行IMRR校准的调节设置值的初始化。尤其地,信号处理器61将IMRR校准的设置值x的初始值设置到进行IMRR校准的范围内的最小值x=a-MRANGE。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04设置相对高值MAXVAL,作为与电平检测器624的输出电平相比较的变量minmag的初始值。换句话说,信号处理器61将变量minmag设置为MAXVAL。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05将设置值x发送到前端电路IC 1,从而设置值x被设置为前端电路部分10的带通滤波器24的图像干扰去除特性调节数据。
此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06读出检测电路62的电平检测器624的检测电平amp。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07将电平检测器624的检测电平amp和变量minmag彼此相比较,以判定是否满足amp<minmag。
如果在步骤S407判定满足amp<minmag,那么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08,将设置值x存储为最优值x_opt,并且将变量minmag确定为与设置值x相对应的电平检测器624的检测电平amp。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407判定不满足amp<minmag,那么信号处理器61不进行最优值x_opt和变量minmag的更新。
此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09判定设置值x是否高于进行IMRR校准的范围内的最大值(a+PRANGE)。如果判定设置值x不高于最大值(a+PRANGE),那么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10将下个调节值设置为设置值x。下个调节值响应于IMRR校准的调节步幅宽度由信号处理器61确定。设置下个调节值之后,信号处理器61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405,以重复从步骤S405开始的步骤过程。
如果在步骤S409判定设置值x高于最大值(a+PRANGE),那么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11将当前保持为最优值x_opt的调节值设置为关于图像干扰去除特性的最优调节值。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12,将IMRR校准模式设置为无效并且将这通知给系统控制器4。此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13进入接收频道的正常操作的状态。
要注意,尽管以上描述的图19的流程图的过程例子中,最优调节值由完全或穷尽的搜索方法确定,但可以使用诸如二进制搜索方法之类的某些其它搜索方法。
<用于IMRR校准的检测电路62的第二配置例子>
图20表示解调电路IC 2的检测电路62的配置的第二例子。
第二配置例子利用如下事实:解调电路部分60具有OF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解调电路的配置,并且包括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部分。
尤其,在解调电路部分60中,A/D转换器601的输出信号由混频电路正交解调,该混频电路由乘法器603和频率振荡器604形成。然后,混频电路正交解调的信号由FFT部分605转换成频率域的信号。
在本第二配置例子,解调电路部分60的FFT部分605的输出信号供给到检测电路62。检测电路62由最大振幅检测器625形成。最大振幅检测器625从FFT部分605的数学运算的结果确定呈现最大振幅的频率,并且输出该频率的振幅。最大振幅检测器625的振幅输出供给到信号处理器61。
在IMRR校准中,由于图像干扰频率的测试信号通过天线终端插头T11供给,最大振幅检测器625将图像干扰频率中的振幅输出供给到信号处理器61。
相应地,信号处理器61通过IMRR校准通过设置图像干扰去除特性的调节值,可设置图像干扰去除特性的最优调节值,从而最大振幅检测器625的振幅输出可以是零。
通过按以述这样一种方式使用非易失存储器51中存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进行校准,生成适于长期变化和使用环境的精确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这时,由于使用非易失存储器51中存储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作为起点进行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校准,校准到得到最优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所需的时间很短。
要注意,用于校准的测试信号生成部分7还可提供在前端电路IC 1中。
[其它实施例和其它修改]
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用来存储关于前端电路部分10的调节部分的调节数据的非易失存储器51提供在前端电路IC 1中。然而,非易失存储器51还可提供在前端电路IC 1之外。图21表示刚才描述配置的电视广播接收机的配置例子。
参照图21,前端电路IC 1不包括非易失存储器,而仅包括缓冲寄存器54。缓冲寄存器54从解调电路IC 2的信号处理器61接收并存储前端电路部分10的调节部分的调节数据,并且将调节数据供给到前端电路部分10的调节部分。
进一步,本例子中,非易失存储器70提供在前端电路IC 1之外,并且通过终端插头T24连接到信号处理器61。信号处理器61在必要时访问非易失存储器70,以从非易失存储器70读出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然后,与上述实施例相类似地,信号处理器61从非易失存储器70接收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且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供给到缓冲寄存器54。
图21的配置与上述实施例相似地操作,不同之处在于,非易失存储器70提供在前端电路IC 1之外并且实现类似工作效果。
要注意,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校准仅对关于带通滤波器24的图像干扰去除特性的调节数据进行,但校准不限于此。例如,对于跟踪滤波器的调谐频率调节数据或增益调节数据也可以进行校准。进一步,校准也可以应用于带通滤波器24的截止频率调节。此外,对于VCO的电流分散调节数据、或来自恒压电路53的恒压电源的分散调节数据也可以进行校准。
进一步,尽管在实施例的以上描述中,将接收频道频率当作关于调节数据变化的参数的例子,但参数并不限于此。例如,可能将根据长期变化的调节数据存储在非易失存储器中,并且在电子设备中包括用来测量时间的计时器,从而响应于经过的时间从调节数据通过内插过程生成在当前时刻的最优调节数据。
还可能将根据温度变化的调节数据存储在非易失存储器中,并且在电子设备中包括用来测量环境温度的装置,从而在当前时刻的温度由温度测量装置测量,并且根据非易失存储器中存储的调节数据通过内插过程生成适于该温度的调节数据。
进一步,尽管RS码用作写入非易失存储器中的调节数据的错误校正码,自然地可以不仅使用RS码而且使用各种其它错误校正码或误差检测校正码。
要注意,尽管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是电视广播接收机,但自然地本发明可应用于除电视广播接收机之外的各种电子设备。
尽管使用专用术语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这样的描述仅为了说明目的,并且要理解,可以进行变化和变更而不脱离如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或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集成电路,包括:用来处理输入信号的能够使用调节数据被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非易失存储器,其中存储对所述内部组成部件预先进行的调节结果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以及接口部分,其具有将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读出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传送到外部的功能和存储从外部发送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存储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供给到所述内部组成部件的另一功能;
测试信号生成部分,配置为生成要供给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测试信号;
第二集成电路,包括:配置为处理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输出信号的处理部分,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所述接口部分所连接的信号处理器,以及配置为检测用来判定所述处理部分进行的测试信号的处理的结果的判定信息的检测部分,作为内部组成部件;以及
控制部分,配置为将来自所述测试信号生成部分的所述测试信号,代替所述输入信号,供给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并且将指令发给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所述信号处理器以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
所述信号处理器在接收到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指令时重复如下处理:通过所述接口部分接收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读出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从接收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初始值,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初始值发送到所述接口部分,基于来自所述检测部分的判定信息更新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以生成更新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将更新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发送到所述接口部分,从而生成最优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构成配置为接收广播信号的前端部件,并且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构成配置为解调来自所述前端部件的信号的解调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以错误校正编码形式被写入所述非易失存储器,并且由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所述信号处理器进行错误校正解码。
4.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集成电路内部组成部件的分散调节方法,包括步骤:
将预先获得调节数据写入第一集成电路的非易失存储器,该第一集成电路包括:用来处理输入信号的能够使用调节数据被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非易失存储器,其中存储对内部组成部件预先进行的调节结果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以及接口部分,其具有将从非易失存储器读出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传送到外部的功能和存储从外部发送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存储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供给到内部组成部件的另一功能;
通过控制部分,将来自测试信号生成部分的测试信号,代替所述输入信号,供给到第一集成电路,并且将指令发给第二集成电路的信号处理器以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所述第二集成电路包括:配置为处理第一集成电路的输出信号的处理部分,第一集成电路的接口部分所连接的信号处理器,以及配置为检测用来判定所述处理部分进行的测试信号的处理的结果的判定信息的检测部分,作为内部组成部件;及
通过所述信号处理器,从所述控制部分接收到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指令时,重复如下处理:通过接口部分接收从非易失存储器读出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从接收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初始值,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初始值发送到接口部分,基于来自检测部分的判定信息更新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以生成更新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将更新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发送到接口部分,从而生成最优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
5.一种集成电路,作为内部组成部件,包括:
处理部分,配置为处理另一集成电路的输出信号,所述另一集成电路包括:能够使用调节数据被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非易失存储器,其中存储对所述内部组成部件预先进行的调节结果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以及接口部分,其具有将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读出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传送到外部的功能和存储从外部发送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存储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供给到所述内部组成部件的另一功能;
信号处理器,连接有所述另一集成电路的所述接口部分,所述信号处理器从控制部分接收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指令;以及
检测部分,配置为检测用来判定所述处理部分进行的测试信号的处理的结果的判定信息;
所述信号处理器在接收到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所述指令时,重复如下处理:通过所述接口部分接收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读出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从接收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初始值,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初始值发送到所述接口部分,基于来自所述检测部分的判定信息更新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以生成更新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将更新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发送到所述接口部分,从而生成最优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集成电路构成配置为从所述另一集成电路接收信号的解调部件,所述另一集成电路构成配置为接收广播信号的前端部件。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集成电路,包括:用来处理输入信号的能够使用调节数据被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和配置为存储从外部发送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存储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供给到所述内部组成部件的数据存储部分;
非易失存储器,其中存储对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所述内部组成部件预先进行的调节的结果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
测试信号生成部分,配置为生成要供给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测试信号;
第二集成电路,作为内部组成部件,包括:配置为处理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输出信号的处理部分,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所述数据存储部分连接到其上的信号处理器,以及配置为检测用来判定所述处理部分进行的测试信号的处理的结果的判定信息的检测部分;以及
控制部分,配置为将来自所述测试信号生成部分的所述测试信号,代替所述输入信号,供给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并且将指令发给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所述信号处理器以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
所述信号处理器在接收到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指令时重复如下处理:接收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读出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从接收的预先获得调节数据生成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初始值,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初始值发送到所述数据存储部分,基于来自所述检测部分的判定信息更新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以生成更新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以及将更新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发送到所述数据存储部分以生成最优实际使用调节数据。
CN2009101325372A 2008-03-31 2009-03-31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ic内部组成部件的分散调节方法及ic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528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93574A JP4968146B2 (ja) 2008-03-31 2008-03-31 放送信号受信機およびその受信制御方法、並びにic
JP2008-093574 2008-03-31
JP2008093574 2008-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52885A true CN101552885A (zh) 2009-10-07
CN101552885B CN101552885B (zh) 2011-07-27

Family

ID=40757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253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52885B (zh) 2008-03-31 2009-03-31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ic内部组成部件的分散调节方法及ic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21578B2 (zh)
EP (1) EP2107678B1 (zh)
JP (1) JP4968146B2 (zh)
CN (1) CN1015528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68145B2 (ja) * 2008-03-31 2012-07-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放送信号受信機およびその受信制御方法、並びにic
JP5358338B2 (ja) * 2009-08-06 2013-12-04 セミコンダクター・コンポーネンツ・インダストリーズ・リミテッド・ライアビリティ・カンパニー リモコン信号の受信回路
CN102231843A (zh) * 2011-06-15 2011-11-02 中山大学 一种数字电视集成测试验证平台
US8805313B2 (en) * 2012-10-26 2014-08-12 Tektronix, Inc. Magnitude and phase response calibration of receivers
CN106910326B (zh) * 2015-12-22 2021-04-27 安定宝公司 报警设备校准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03711C2 (de) * 1983-02-04 1985-01-24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7730 Villingen-Schwenningen Abstimmeinheit für Geräte der Nachrichtentechnik
GB2258969A (en) * 1991-08-21 1993-02-24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 Decoding of composite television signals
DE69216554T2 (de) * 1991-11-04 1997-07-10 Motorola Inc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automatischen Abstimmkalibrierung von elektronisch abgestimmten Filtern
JPH08256020A (ja) * 1995-03-16 1996-10-01 Hitachi Denshi Ltd 線形補償回路
JPH09282237A (ja) * 1996-04-19 1997-10-31 Fujitsu General Ltd Eepromを用いた記憶装置
US5910182A (en) * 1996-05-03 1999-06-08 Ericsson Inc. Data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interspersed error detection bits
JPH11168399A (ja) 1997-12-03 1999-06-22 Sony Corp 受信回路
DE19904604A1 (de) * 1999-02-05 2000-06-15 Temic Semiconductor Gmbh Verfahren zum Abgleichen eines Bandpasses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JP4230619B2 (ja) * 1999-07-13 2009-02-25 株式会社東芝 温度補正回路及び温度補正機能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KR20020035144A (ko) 1999-09-22 2002-05-09 추후제출 전자적 조정을 위한 메모리를 갖는 pll
JP3709470B2 (ja) * 2000-02-29 2005-10-2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記録装置
US7120407B2 (en) * 2000-10-02 2006-10-10 Niigata Seimitsu Co., Ltd. Receiver and its tracking adjusting method
US7187913B1 (en) * 2002-01-25 2007-03-06 Sige Semiconductor Inc. Integrated circuit tuner with broad tuning range
JP2003234666A (ja) * 2002-02-07 2003-08-22 Toyota Industries Corp 無線機用半導体集積回路及び無線通信機
JP4553544B2 (ja) * 2002-05-16 2010-09-2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31908B2 (ja) * 2002-09-13 2006-10-11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通信用半導体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4274111A (ja) * 2003-03-05 2004-09-30 Sharp Corp 集積回路
JP3806100B2 (ja) * 2003-04-28 2006-08-09 株式会社東芝 入出力回路
JP2005020349A (ja) * 2003-06-26 2005-01-20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および電子システム
US7587175B2 (en) * 2003-10-20 2009-09-08 Broadcom Corporation Radio frequency unit analog level detector and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JP4061504B2 (ja) * 2004-04-12 2008-03-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機および受信用ic
JP4886435B2 (ja) * 2006-09-05 2012-02-29 株式会社東芝 差動信号振幅の自動調整回路
JP4967582B2 (ja) 2006-10-12 2012-07-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730840B2 (ja) * 2006-11-15 2011-07-20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通信用半導体集積回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端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07678A2 (en) 2009-10-07
US8121578B2 (en) 2012-02-21
JP4968146B2 (ja) 2012-07-04
CN101552885B (zh) 2011-07-27
EP2107678B1 (en) 2014-05-21
EP2107678A3 (en) 2013-05-22
US20090244401A1 (en) 2009-10-01
JP2009246853A (ja) 200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2885B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ic内部组成部件的分散调节方法及ic
CN1894859B (zh) 时间信号接收器和解码器
CN101552883B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集成电路内部组成部件的分散调节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1552882B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调整方法和集成电路
US9991916B2 (en) Receiv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method
US7860477B2 (en) Self-calibrating filter
CN101552884B (zh) 电子装置及其ic内部组成部件的发散调节方法和ic
CN102171939B (zh) 减小方法和设备
US8233864B2 (en)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signal receiving program and signal receiving system
US20050073929A1 (en) Disk reproducing device
JP2004096313A (ja) 受信機およびその調整システム、方法
KR20170043145A (ko)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JP3597035B2 (ja) オートチューニングプローブ
KR20040102135A (ko) 튜닝 장치
CN203747766U (zh) 包括调谐网络的接收机和设备
KR20040110702A (ko) 채널 주파수 자동 검색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7

Termination date: 2017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