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7469B - 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47469B CN101547469B CN2008101025354A CN200810102535A CN101547469B CN 101547469 B CN101547469 B CN 101547469B CN 2008101025354 A CN2008101025354 A CN 2008101025354A CN 200810102535 A CN200810102535 A CN 200810102535A CN 101547469 B CN101547469 B CN 1015474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cket
- carrier frequency
- sends
- buffer memory
- load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属于通信领域。方法包括:基站将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下发的数据包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进行发送,并分别在预设的缓存中将所述加载到各载频上的数据包进行备份保存;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根据所述发送状态删除所述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将所述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未正确发送的备份数据包加载到另一载频进行发送。系统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基站。本发明通过在基站NodeB增加预设的缓存,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缓存备份,需要重传时直接从基站的缓存获取数据包,从而减少了对RNC和NodeB的Iub接口造成的流量冲击,避免不必要的RLC层重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背景技术
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g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是采用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宽带码分多址接入)空中接口技术的第三代通信系统,通常也会将UMTS系统称为WCDMA通信系统。UMTS系统采用与第二代通信移动系统类似的结构架构,包括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络)和CN(Core Network,核心网络)。参见图1,提供了一种UMTS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包括:UE(User Equipment,终端)、RAN、CN以及外部网络,如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络)、Internet;其中,RAN包括Node B(基站)和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Node B通过标准的Iub接口和RNC互连,RNC用于对其控制的Node B的无线数据资源进行管理等。
该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分组数据传输需要经过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和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协议)层,其中,PDCP层对业务数据进行处理,提供头压缩算法,压缩来自网络层的分数数据的冗余头部,提高无线信道的利用率;RLC层接收来自PDCP层处理后的数据,将数据进行分段等处理,为用户提供数据的分段和重传业务。当RLC层形成PDU(Protoc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后,将PDU单元发送至位于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的Node B,NodeB提供载频,将数据发送至UE。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无线业务需要,Node B支持多载波通信,所谓多载波通信是指可以同时在两个或更多个载频上传输数据,对一个终端来说它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可以同时使用相同或不同个数的载频进行通信,当下行链路同时使用两个载频时,如果这两个载频由Node B的同一个处理板提供,则在Node B侧只存在一个MAC-ehs(Medium Access Control enhace high speed,媒体接入控制增强高速共享)队列和一个调度器;如果两个载频在Node B不同的处理板上,Node B侧会存在两个完全独立的MAC-ehs队列和调度器,此时需要将来自同一个业务源的数据分发到不同的MAC-ehs队列上进行数传,并在终端进行重组。由于终端的不同,以及需要处理的业务类型不同会导致两个MAC-ehs队列引入的时延可能存在很大差别。
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案:通过由RNC向一个MAC-ehs队列发送数据PDU,并根据接收端返回的状态报告,对于状态报告中指示没有正确接收的PDU都直接进行重传。该方法只适用于一个MAC-ehs队列的情况。当存在两个MAC-ehs队列时,由于两个MAC-ehs队列引入的时延不一致,当一个MAC-ehs队列上的PDU先到达接收端的RLC层时,接收端返回的状态报告会指示另一个MAC-ehs队列上的PDU没有正确接收,如果RLC继续按该现有技术对这些PDU进行重传,那么会导致大量PDU的无效重传。
现有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案:终端UE通过MAC-e(新增的MAC实体)PDU将RLC AMD(Acknowledge Mode,确认模式)PDU的重传指示上传给Node B,Node B直接获取重传指示。如果在Node B的队列中缓存了需要重传的数据,就可以在Node B内发起重传,取消RnC的下行RLC重传,由Node B完成RLC AMD PDU的重传,从而减小下行的传输时延,该方法称为Hybrid ARQ重传增强技术。但是该方法,对UE侧的RLC和MAC层合作的有较高的要求,必须利用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另外还要求Node B能够识别MAC-e中是否携带了重传指示,对现有的协议修改较大。
现有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案:在RNC侧的RLC层维护记录表,用于记录所有RNC已发送但还没有被确认正确接收的数据包PDU是在哪个载频上发送;每次RLC根据Node B请求的数据量(即Node B的每个频点能够发送的数据量,称为频点的发送能力credit),在发送相应的数据量给Node B的时候更新该记录表。
其中,RNC会接收来自终端UE的状态报告后,根据数据包所在载频按如下原则处理数据重传:
如果状态报告中指明:载频1上最后一个正确接收的PDU之前,存在载频1上发送但还没有正确接收的PDU,那么在载频1上重传这个PDU。
如果状态报告中指明:载频2上最后一个正确接收的PDU之前,存在载频2上发送但还没有正确接收的PDU,那么在载频2上重传这个PDU。
对于每个载频上最后一个正确接收的数据包PDU的序号SN进行比较,选取SN最大的那个载频的SN记做SNack,然后找出另外一个载频中SNx<(SNack-ΔSN)的RLC PDU转换到该载频上发送,即使这个数据包需要在原来的载频(如载频2)上重传,此时也只在该载频(载频1)上重传此PDU,同时修改RLC维护的这个数据包所在的发送载频。其中,ΔSN的含义可以是两个频点RLC PDU的SN的差值,为一种可配置门限,它决定了数据包PDU最大允许的等待时间。通过控制状态报告返回的间隔可以保证每个数据包在重传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进行再次重传,避免重复。但是该方法尽管在发送重传数据时,发送的频点队列更换了,但是仍然无法避免从RLC层向Node B的Mac-ehs发送重传的数据包,增加了Iub接口的数据流量,同样也增加了数据包重传的时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多载波通信系统中数据的传输时延,保证数据传输效率,避免不必要的RLC层数据包重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基站将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下发的数据包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进行发送,并分别在预设缓存中将上述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上的数据包进行备份保存;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根据上述发送状态删除上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将上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未正确发送的备份数据包加载到另一载频进行发送;
所述将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未正确发送的备份数据包加载到另一载频进行发送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当前最大正确发送的数据包的序号和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的序号的差值,当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满足预设的切频发送的条件时,将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加载到所述最大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所在的载频进行发送,并在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所在的原载频中删除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
一种发送数据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其中,上述基站用于将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下发的数据包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进行发送,并分别在预设缓存中将上述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上的数据包进行备份保存,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根据上述发送状态删除上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将上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未正确发送的备份数据包加载到另一载频进行发送;
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RNC下发的数据包;
加载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包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进行发送;
保存模块,用于分别在预设缓存中将所述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上的数据包进行备份保存;
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状态;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状态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发送状态,删除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正确发送的数据包;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状态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发送状态,将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未正确发送的备份数据包加载到另一载频进行发送;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当前最大正确发送的数据包的序号和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的序号的差值,当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满足预设的切频发送的条件时,将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加载到所述最大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所在的载频进行发送,并在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所在的原载频中删除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 据包;
上述RNC用于向上述基站下发数据包。
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RNC下发的数据包;加载模块,用于将上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包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进行发送;保存模块,用于分别在预设缓存中将上述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上的数据包进行备份保存;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状态;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上述状态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发送状态,删除上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正确发送的数据包;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上述状态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发送状态,将上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未正确发送的备份数据包加载到另一载频进行发送;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当前最大正确发送的数据包的序号和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的序号的差值,当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满足预设的切频发送的条件时,将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加载到所述最大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所在的载频进行发送,并在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所在的原载频中删除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
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在Node B增加缓存,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缓存备份,减少了由于RNC进行数据包重传对Iub接口造成的流量冲击,避免不必要的RLC层数据包重传。由于是在NodeB内部实现,不需要修改RLC PDU的格式,对UE侧没有影响,还能够减小RLC层重传的重传量时延较大的那条分支上的PDU,特别是针对数据在两个载频上传输引入的时延相差很大时,例如某个载频上的信号突然恶化,导致数据发不出去,可以实现将这部分数据调度转换到另一个频点的载频进行发送,避免数据在UE侧的RLC层等待很长时间无法往上递交。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UMTS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发送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发送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发送数据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基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应于多载频的Node B而言,常见存在单MAC-ehs队列调度和双MAC-ehs队列调度的情况,所以实施例1和2将分别以上述单、双调度队列为例,详细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以常见的双队列为例,当下行链路同时使用两个载频时,如果两个载频在NodeB不同的处理板上,Node B侧会存在两个完全独立的MAC-ehs调度队列和调度器,此时需要将来自同一个业务源的数据分发到不同的MAC-ehs调度队列上进行数传,并在接收端UE进行重组,参见实施例1,给出了该情况下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2以常见的单队列为例,当下行链路同时使用两个载频时,如果这两个载频在NodeB的同一个处理板上,则在Node B侧只存在一个MAC-ehs调度队列和一个调度器,参见实施例2,给出了该情况下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以下行链路同时使用两个载频为例,且两个载频在Node B不同的处理板上,相应地,Node B侧会存在两个完全独立的MAC-ehs队列和调度器,此时需要将来自同一个业务源的数据分发到不同的MAC-ehs队列上进行数传为例进行说明,此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内容如下:
步骤201,RNC的RLC层根据Node B的两个载频f0和f1的发送能力,向Node B下发数据包:
其中,RNC的RLC层下发的RLC PDU中携带各自在RLC层的序号SN。当RLC层可发送的数据量RLC PDU充足时,可以按Node B请求的数据量进行发送;
当RLC层可发送的数据量不足时,则按Node B的载频的请求的数据量(发送能力)的比例,根据预设的分配原则将有限的PDU分配到两个Node B的两个载频上进行发送。其中,分配原则可以为:假设RLC层可发送的数据量PDU为A个,MAC层在载频f0和载频f1上请求的数据量分别为B和C,且A<B+C(即表示RLC层可发送的PDU不足),则在载频f0上发送A*B/(B+C)(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整)个RLC PDU,在载频2上发送剩下的RLC PDU。下面以一个具体示例说明该分配过程:
例如,MAC-ehs向RNC的RLC层请求在载频f0上发送5个RLC PDU,在载频f1上发送3个RLC PDU,如果RLC层只可以发送SN为1~10的PDU(即RLC层可发送10个PDU,此时RLC层可发送的PDU充足),则在载频f0上发送SN为1~5的PDU(即5个PDU),在载频f1上发送SN为6~8的PDU(即3个PDU);如果RLC层只可以发送SN为1~5的PDU(即RLC层仅可发送5个PDU,此时RLC层可发送的PDU不足),则根据计算公式A*B/(B+C)得到5*5/(5+3)=3,于是,在载频f0上发送SN为1~3的PDU(即3个PDU),在载频2上发送SN为4~5的PDU(剩下的2个RLC层可提供的PDU)。
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具体的分发的方式,且以RNC的RLC层能够提供足够的RLC PDU的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202,Node B接收来自RNC的RLC发送的RLC PDU,将RLC PDU发送至各自对应的载频队列的同时,Node B在预设的缓存中保存RLC PDU以及RLC PDU所在载频和与该PDU的SN的对应关系。
其中,上述在Node B中预设的缓存(还可以为该缓存配置对应的控制单元),还用于整合两个载频的发送能力credit的上报。例如:当两个载频能够平稳发送的时候,控制单元不需要更改两个载频的Mac-ehs的发送能力credit的能力上报,但是某个频点(例如f1)的信道质量快速变化的时候(通常为劣化),原本能够正常速度发送的数据包不能发送成功,而f0将自身获取到的数据包发送成功后,f0将其自身的credit通过预设缓存控制单元向RLC请求新的数据包的时候,预设缓存控制单元会整合f1的credit能力和f0的credit能力,将此时f0的credit能力进行修改更新,从而使f0向RLC在请求新的数据包时,可以相应的减少一些,该减少的量等于f1上还没有正确发送的数据包且这些数据包的序号小于f0上已经正确发送 的最大的数据包序号SN-Tmax-ΔSN。即,当存在两个调度队列时,如果某一个载频的调度队列发送完毕自身获取的各数据包,而另一个载频的调度队列中的某数据包还处于未正确发送状态时,且该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满足换频发送的条件时,此时,需要整合该两各调度队列的credit能力后,再向RNC进行上报。
上述预设的缓存还可以和RNC侧RLC层交互数据是否正确发送的信息,以便让RLC层减少无效的重传。例如:预设缓存设置的缓存的数据包的最大缓存时间到达之后,仍然没有接收到Mac-ehs队列的正确发送指示,就会从预设缓存中删除它,然后将这个数据包序号通知RNC的RLC层。这时RLC层可以立即重传这个数据。其中,再进行与RNC的交互时,采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R7协议的保留字段实现,对该FP(Frame Packet,帧分组数据包)重传指示通过现有3GPP R7协议中的保留字段实现,利用3GPP R7协议中的保留spare字段和保留的扩展字段spare extension这两个字段联合指示重传的数据SN,如置spare bit为01时,指示数据包重传,利用spare extension标示出需要进行重传的数据包的SN序号。
下面,本实施例以载频f0对应的队列为A;载频f1对应的队列为B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203,队列A和队列B收到各自的RLC PDU,进行发送。
步骤204,判断队列A和队列B对应的数据包是否发送成功,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5;否则执行步骤206。
其中,队列A和队列B在进行数据包的发送时,会分别和Node B的缓存进行通信,及时将某个RLC PDU的发送状态通告给缓存。其中,具体的发送状态的设置可以根据系统的与需要进行配置,例如配置发送状态包括:数据包PDU发送中、发送成功收到终端UE返回的ACK确认、发送失败收到UE返回的NACK确认,以及数据包PDU未调度中(即还在等待发送)等等。
步骤205,Node B删除自身缓存中保存的数据包,并向RNC RLC上报发送能力,请求新的数据量。
此时,当接收端UE侧接收到Node B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数据重组并产生相应的状态报告。
步骤206,Node B的缓存比较当前最大的正确发送序号SN_Tmax之前的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包括未发送数据包、发送失败的数据包)和最大正确发送数据包的SN差值,在大于设定的ΔSN的时候,会将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且不在SN_Tmax的对应的频点队列送到具有最大的正确发送序号SN_Tmax的频点队列中要求它优先发送,同时通知该未正确发送的数 据包原来所在的频点队列将之删除。
其中,在将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切频发送时,通过获取Node B的缓存中保存的该数据包的备份数据包,然后将该备份数据包进行切频发送,从而有效地克服了RNC和Node B之间的Iub接口的流量。
例如,预设缓存在f0上将自己的队列数据包SN1max发送完成后,请求新数据的时候,如果f1中的数据SN2<SN1max-ΔSN仍然没有发送成功,则缓存会将保存的上述f1上未发送成功的数据SN2送到f0的队列中发送,同时通知f1频点队列将相应的数据进行删除。
针对上述切频发送,Node B可以为预设缓存设置ΔSN,让它可以判断SN_max-ΔSN之前的数据是否需要转移频点发送(即是否满足切频发送的条件),这样对于满足预设的切频发送条件的数据包(如收到NACK、或很久没有机会调度的数据包)都可以实现切换频点发送,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切频发送的条件,对于不满足切频发送的数据包,不执行切频的发送。
接收端UE,接收到数据包可以按照现有的3GPP 25.322协议规定的方式进行数据的重组并产生状态报告,指示出所有正确接收或丢失的PDU的SN;相应地,RNC侧的RLC层需要控制接收端状态报告产生的方式和时间,以最大限度的减少RLC层向NodeB发送重传数据包;进一步地,RNC侧RLC层接收到终端UE发送的状态报告后,还可以选择不立即重传这个数据包,而是在收到NodeB的预设缓存向RNC的RLC返回的状态报告后再向Node B重传这个数据包;还可以选择在收到满足预设次数的来自终端UE发送的状态报告之后再向Node B重传这个数据包等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以具体示例的形式给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数据的方法的处理过程,内容如下:
1.RNC侧RLC层得到了两个载频的发送能力分配之后,开始发送数据包RLC PDU到两个载频。假设两个载频的发送能力相同,每个载频各发送了6个数据包到NodeB。
2.NodeB接收到RLC层的数据包分别送往载频各自对应的的Mac-ehs队列,同时送往Node B的预设缓存进行数据包的缓存备份,预设缓存通过读取RLC PDU的包头,获取该RLCPDU的SN序号,然后将这些数据包RLC PDU按照RLC SN进行顺序存放。
3.NodeB的两个载频Mac-ehs队列各自调度发送数据,参见表1,假设发送数据包情况如下:载频f0的调度队列将6个数据包顺序发送成功,每发送成功一个,就相应地删除在缓存中保存的该数据包。所有的数据包初传完毕后,都得到了UE的ACK响应,表明数据包成功发送。因此f0可以向RNC侧RLC请求新的数据发送,f0的credit指明它可以再下一个发送时段中能发送6个新的数据包。而载频f1的头两个数据包正确发送,但是第3个数据包没 有正确发送,对应为NACK响应;第4数据包初传中,第5,6个数据包还没有得到调度。
表1
RLC PDU S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初始频点 | f0 | f1 | f0 | f1 | f0 | f1 | f0 | f1 | f0 | f1 | f0 | f1 |
发送情况 | ACK | ACK | ACK | ACK | ACK | NACK | ACK | 初 传 中 | ACK | 未 调 度 | ACK | 未 调 度 |
4.NodeB的预设缓存将正确发送的(即ACK对应)的RLC PDU删除,记录最大的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序号SN_Tack=11。目前由于对于RLC PDU SN=6的数据包在发送的时候,收到了NACK,即SN_Tnack=6,缓存进行是否该数据包是否满足换频发送的判断,即判断是否SN_Tack-SN_Tnack>=ΔSN,(即正确发送的数据包的最大序号和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的序号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门限),假设ΔSN=5,如果满足换频发送,缓存(具体为该缓存的控制单元)通知频点f0来取自身预存的该满足换频发送的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即将预存的RLC PDU6送给f0,利用载频f0进行发送。同时,缓存将f0原本的为6的credit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credit为5后,然后将修改后的credit发送给RNC侧的RLC。RLC层收到f0的credit后,根据credit,只发送5个新数据包给f0的队列。
5.f0的队列会优先把RLC PDU6发送,缓存也通知f1从队列中删除RLC PDU6。
6.如果f0向RNC RLC获取到新数据后,此时假设发送的SN_Tack=15,RLC PDU8传送成功,RLC PDU 10没有得到调度,缓存检查15-10,即RLC PDU 10满足换频转发的条件(SN_Tack-SN_Tnack>=ΔSN),缓存会通知f0取走自身预存的数据包RLC PDU10,同时通知f1队列删除RLC PDU10。f1删除RLC PDU10之后,可能会向RNC发送credit请求数据,此时缓存会修改f1的credit将其请求的数据量减小1。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Node B增加预设的缓存,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缓存备份,当Mac-ehs队列正确传送数据包之后将通知该缓存丢弃这个数据,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该缓存中某个数据包RLC SNx还没有收到ACK应答,而RLC SNy收到ACK应答,且y>x时,Mac-ehs队列取新的数据时就会向缓存中取,而不是向RLC要数据,不会对RNC和NodeB的Iub接口造成流量的冲击,由于是在NodeB内部实现,不需要修改RLC PDU的格式,对UE侧没有影响,还能够减小RLC层重传的重传量时延较大的那条分支上的PDU, 特别是针对数据在两个载频上传输引入的时延相差很大时,例如某个载频上的信号突然恶化,导致数据发不出去,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进行识别,然后将这部分数据调度转换到一个频点的载频进行发送,避免数据在UE侧的RLC层等待很长时间无法往上递交。
实施例2
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其中,以下行链路同时使用两个载频,且这两个载频在Node B的同一个处理板上,相应地,在Node B侧只存在一个MAC-ehs队列和一个调度器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此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内容如下:
步骤301,RNC的RLC层根据Node B的两个载频f0和f1的发送能力,向Node B下发数据包;
其中,由于载频f0和f1公用一个MAC-ehs调度队列,可以将f0和f1等价于一个载频fx。
步骤302,Node B接收来自RNC的RLC层下发的数据包;
步骤303,由于对于两个载频只存在一个MAC-ehs队列,Node B的调度器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对通过不同载频发送的数据包进行连续编号;
例如,载频f0请求的数据包的个数为3个,载频f1请求的数据包的个数为2个,此时,获取到的RNC的RLC层下发的数据包PDU为5个,MAC-ehs队列调度器将其中的3个分配给载频f0,将其中的2个PDU分配给载频f1,对数据包PDU进行编号,载频f0的PDU分别为1、2、3;载频f1的PDU分别为4、5。
步骤304,Node B将编号后的数据包分别对应的发送至对应的载频中;
其中,通过载频将数据发送至终端UE。
步骤305,Node B判断MAC-ehs队列中的数据包是否能正确发送,如果是,执行步骤306,否则执行步骤307;
其中,NodeB自身会保持队列和缓存的通信,及时获取队列的发送响应,根据获取到的发送响应,执行响应的动作,如调度队列对于数据包发送成功,则向缓存发送ACK响应,表示该数据包通过该调度队列成功发送;如调度队列对数据包未发送成功,则向缓存返回NACK响应,表示该数据包未被该调度队列成功发送(如可能处于正在等待发送中,或者处于未调度中等等)。
步骤306,NodeB根据收到的ACK发送响应,删除在缓存中保存的该数据包;
其中,当队列中的所有的数据包都被正确发送成功,NodeB向RNC RLC获取新的数据 包;
步骤307,NodeB根据收到的NACK发送响应,在缓存中获取到备份保存的同一个数据包,进行重新发送。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对现有的RLC层/MAC层没有影响,只对MAC-ehs队列的编号TSN设置有影响: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在Node B增加预设的缓存,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缓存备份,当Mac-ehs队列正确传送数据包之后将通知这个缓存丢弃这个数据,如果没有正确发送数据包,则向预设的缓存中获取预存的数据包,减少了RNC和Node B的Iub接口的数据流量,不需要修改现有的RLC PDU的格式,对协议没有影响。
实施例3
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数据的系统,其中,系统包括: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其中,
RNC向基站下发数据包;
基站通过自身的接收模块接收到来自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下发的数据包,然后通过加载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进行发送,同时,通过保存模块分别在基站自身预设的缓存中将加载到各载频上的数据包进行备份保存,其中,该保存模块可以在预设的缓存中保存数据包的同时保存数据包的序号和承载该数据包的载频的对应关系。此时,通过载频将数据包进行发送,基站通过状态获取模块及时获取到载频队列中数据包的发送状态;如:发送成功ACK响应,未发送成功NACK响应等等;基站根据状态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进行相应的处理,当状态获取模块获取状态为数据包发送成功,则基站的第一处理模块删除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实现释放预设缓存中资源的目的;当状态获取模块获取状态为数据包发送未成功,则基站的第二处理模块从预设的缓存中获取之前备份保存的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的备份数据包,然后将该备份数据包加载到另一载频进行发送。
其中,用于当将缓存中保存的备份数据包加载到另一载频进行发送,且上述另一载频将自身加载的数据包发送完毕,该另一载频需要通过向RNC上报发送能力来获取新的数据,此时,基站的发送能力修改模块修改该另一载频的发送能力,然后将修改后的发送能力进行上报,从而实现整合载频的发送能力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不需要修改RLC PDU的格式,保证了对现有的设备资源的 最大的利用,并且能够减少RLC层重传的重传量时延较大的载频频点队列的PDU的个数,特别是针对两个载频传输引入的时延相差较大时,可以将在某个劣化的载频的上传输的数据信号转移到另一个载频上进行传输,有效的避免了UE侧的RLC层等待传输数据时间过长,而出现无法向PDCP层提交的情况。
实施例4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预设了缓存,将从RNC RLC接收到的数据包,不仅发送到基站的频点对应的队列中,还会在自身预设的缓存中进行预存备份,从而有效的实现了数据的发送,减少了RLC层的重传量,基站包括:接收模块、加载模块、保存模块、状态获取模块以及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其中,各模块的具体作用如下:
基站通过自身的接收模块接收到来自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下发的数据包,然后通过加载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进行发送,同时,通过保存模块分别在基站自身预设的缓存中将加载到各载频上的数据包进行备份保存,其中,该保存模块可以在预设的缓存中保存数据包的同时保存数据包的序号和承载该数据包的载频的对应关系。此时,通过载频将数据包进行发送,基站通过状态获取模块及时获取到载频队列中数据包的发送状态;如:发送成功ACK响应,未发送成功NACK响应等等;基站根据状态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数据包的发送状态,进行相应的处理,当状态获取模块获取状态为数据包发送成功,则基站的第一处理模块删除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实现释放预设缓存中资源的目的;当状态获取模块获取状态为数据包发送未成功,则基站的第二处理模块从预设的缓存中获取之前备份保存的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的备份数据包,然后将该备份数据包加载到另一载频进行发送。
其中,用于当将缓存中保存的备份数据包加载到另一载频进行发送,且上述另一载频将自身加载的数据包发送完毕,该另一载频需要通过向RNC上报发送能力来获取新的数据,此时,基站的发送能力修改模块修改该另一载频的发送能力,然后将修改后的发送能力进行上报。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基站还能够及时和RNC的交互功能,提供用于表示数据是否正确被发送的信息,以便让RNC的RLC层减少无效的重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在基站中预设缓存,使得数据包传输时,不需要修改RLC PDU的格式,保证了对现有的设备资源的最大的利用,并且能够减少RLC层重传的重传量时延较大的载频频点队列的PDU的个数,特别是针对两个载频传输引入的时延相差较大 时,可以将在某个劣化的载频的上传输的数据信号转移到另一个载频上进行传输,有效的避免了UE侧的RLC层等待传输数据时间过长,而出现无法向PDCP层提交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Node B增加预设的缓存,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缓存备份,当Mac-ehs队列正确传送数据包之后将通知这个缓存丢弃这个数据,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缓存中某个数据包RLC SNx还没有收到ACK应答,而RLC SNy收到ACK应答,且y>x时,Mac-ehs队列取新的数据时就会向缓存中取,而不是向RLC要数据,不会对RNC和NodeB的Iub接口造成流量的冲击,由于是在NodeB内部实现,不需要修改RLC PDU的格式,对UE侧完全没有影响,还能够减小RLC层重传的重传量时延较大的那条分支上的PDU,特别是针对数据在两个载频上传输引入的时延相差很大时,例如某个载频上的信号突然恶化,导致数据发不出去,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进行识别,然后将这部分数据调度转换到一个频点的载频进行发送,避免数据在UE侧的RLC层等待很长时间无法往上递交。其中,上述Mac-ehs队列也可以替换为Mac-hs(Medium AccessControl high speed,媒体接入控制高速共享)队列,替换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数据的方法步骤如前所述,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部分步骤,可以利用软件实现,相应的软件程序可以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光盘或硬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凡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将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下发的数据包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进行发送,并分别在预设缓存中将所述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上的数据包进行备份保存;
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状态;
根据所述发送状态删除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将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未正确发送的备份数据包加载到另一载频进行发送;
所述将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未正确发送的备份数据包加载到另一载频进行发送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当前最大正确发送的数据包的序号和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的序号的差值,当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满足预设的切频发送的条件时,将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加载到所述最大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所在的载频进行发送,并在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所在的原载频中删除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在预设缓存中将所述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上的数据包进行备份保存,具体为:
在预设缓存中保存数据包,并保存所述数据包的序号和所述数据包与载频的对应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正确发送的数据包的序号和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的序号的差值大于所述基站预设的切换门限,则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满足切频发送的条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将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未正确发送的备份数据包加载到另一载频进行发送,且所述另一载频将自身加载的数据包发送完毕,所述基站修改所述另一载频的发送能力。
5.一种发送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其中,
所述基站,用于将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下发的数据包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进行发送,并分别在预设缓存中将所述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上的数据包进行备份保存,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状态;根据所述发送状态删除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将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未正确发送的备份数据包加载到另一载频进行发送;
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RNC下发的数据包;
加载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包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进行发送;
保存模块,用于分别在预设缓存中将所述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上的数据包进行备份保存;
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状态;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状态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发送状态,删除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正确发送的数据包;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状态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发送状态,将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未正确发送的备份数据包加载到另一载频进行发送;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当前最大正确发送的数据包的序号和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的序号的差值,当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满足预设的切频发送的条件时,将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加载到所述最大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所在的载频进行发送,并在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所在的原载频中删除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
所述RNC,用于向所述基站下发数据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发送能力修改模块,用于当将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未正确发送的备份数据包加载到另一载频进行发送,且所述另一载频将自身加载的数据包发送完毕,所述基站修改所述另一载频的发送能力。
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下发的数据包;
加载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包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进行发送;
保存模块,用于分别在预设缓存中将所述加载到至少两个载频上的数据包进行备份保存;
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状态;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状态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发送状态,删除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正确发送的数据包;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状态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发送状态,将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未正确发送的备份数据包加载到另一载频进行发送;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当前最大正确发送的数据包的序号和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的序号的差值,当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满足预设的切频发送的条件时,将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加载到所述最大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所在的载频进行发送,并在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所在的原载频中删除所述未被正确发送的数据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发送能力修改模块,用于当将所述预设缓存中备份保存的未正确发送的备份数据包加载到另一载频进行发送,且所述另一载频将自身加载的数据包发送完毕,所述基站修改所述另一载频的发送能力。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025354A CN101547469B (zh) | 2008-03-24 | 2008-03-24 | 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PCT/CN2009/070971 WO2009117945A1 (zh) | 2008-03-24 | 2009-03-24 | 发送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025354A CN101547469B (zh) | 2008-03-24 | 2008-03-24 | 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47469A CN101547469A (zh) | 2009-09-30 |
CN101547469B true CN101547469B (zh) | 2011-10-05 |
Family
ID=41112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0253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7469B (zh) | 2008-03-24 | 2008-03-24 | 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47469B (zh) |
WO (1) | WO200911794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47141B (zh) * | 2008-03-25 | 2012-06-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CN103001748B (zh) * | 2012-12-25 | 2015-10-1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重传以及重传数据处理的方法、设备 |
US20150036673A1 (en) * | 2013-07-30 | 2015-02-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multi-destination traffic in a wireless network |
CN104837127B (zh) * | 2014-02-08 | 2019-12-31 | 夏普株式会社 | 由辅基站和主基站执行的通信方法以及相应的基站 |
CN106411478B (zh) * | 2015-08-03 | 2019-06-07 | 苏州简约纳电子有限公司 | 适用于rlc在轮询重传定时器超时后重传pdu的方法 |
CN106603203A (zh) * | 2015-10-15 | 2017-04-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332648B (zh) * | 2017-06-23 | 2021-01-15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其计算机设备 |
WO2019003088A1 (en) * | 2017-06-26 | 2019-01-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BUFFER MANAGEMENT USING INTRABAND CONTROL SIGNALING |
CN107436783B (zh) * | 2017-07-14 | 2021-04-20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差分升级方法、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CN109818719B (zh) * | 2017-11-21 | 2022-03-25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上行数据重传处理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CN110944358B (zh) * | 2018-09-25 | 2021-12-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11106902B (zh) * | 2018-10-26 | 2022-11-15 |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162882B (zh) * | 2019-12-19 | 2023-01-31 |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59716A (zh) * | 2005-09-04 | 2006-1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下行共享信道服务小区更新的方法及设备 |
CN1870591A (zh) * | 2006-02-28 | 2006-1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下行包接入硬切换方法和系统 |
CN1878420A (zh) * | 2006-07-10 | 2006-1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保持无线网络控制器和基站之间资源一致性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36912A (ja) * | 2005-07-29 | 2007-02-08 |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 携帯端末、マルチキャストデータ受信方法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ストデータ受信プログラム |
JP4697874B2 (ja) * | 2006-03-07 | 2011-06-08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再送制御方法 |
-
2008
- 2008-03-24 CN CN2008101025354A patent/CN10154746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3-24 WO PCT/CN2009/070971 patent/WO200911794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59716A (zh) * | 2005-09-04 | 2006-1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下行共享信道服务小区更新的方法及设备 |
CN1870591A (zh) * | 2006-02-28 | 2006-1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下行包接入硬切换方法和系统 |
CN1878420A (zh) * | 2006-07-10 | 2006-1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保持无线网络控制器和基站之间资源一致性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2007-243413A 2007.09.20 |
JP特开2007-36912A 2007.02.0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47469A (zh) | 2009-09-30 |
WO2009117945A1 (zh) | 2009-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47469B (zh) | 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
US1097294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timer for processing data blocks | |
US7715360B2 (en) | Communic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1043301B (zh)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重排重组方法及其基站 | |
KR101137327B1 (ko) | 상향링크 채널 스케쥴링을 위한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상향링크 채널 스케쥴링 방법 | |
KR100949969B1 (ko) | 스케쥴링을 위한 제어 정보 전송방법 | |
US20060062323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lling a protocol data unit of a transmission buffer | |
MXPA04009745A (es) | Acciones de nodo b y rnc durante un cambio de celda de hsdpa de servicio. | |
CN101547141B (zh) | 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
JP4379800B2 (ja) | 受信装置およびそのメモリ解放方法 | |
JP4896073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データ伝送状態をポーリング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GB2383499A (en)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