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1588A - 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41588A CN101541588A CNA2007800438921A CN200780043892A CN101541588A CN 101541588 A CN101541588 A CN 101541588A CN A2007800438921 A CNA2007800438921 A CN A2007800438921A CN 200780043892 A CN200780043892 A CN 200780043892A CN 101541588 A CN101541588 A CN 1015415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 vehicle seat
- function
- operating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125000000524 functiona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272720 Medialuna californi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89 upper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at adjustment
- B60N2/0228—Hand-activated mechanical switch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20/00—Computerised treatment of data for controlling of seats
- B60N2220/10—Computerised treatment of data for controlling of seats using a databas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4—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 H01H25/041—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having a generally flat operating member depressible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o operate different controls
- H01H2025/043—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having a generally flat operating member depressible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o operate different controls the operating member being rotatable around wobbling axis for additional switching fun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or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covered by H01H
- H01H2300/008—Application power sea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4—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 H01H25/041—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having a generally flat operating member depressible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o operate different contr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6),其包括用于致动操作车辆用座椅(1)所设有的多个电动功能的操作构件(10)。用于切换操作构件(10)的枢转位置的操作结构被构造为用于选择作为操作对象的电动功能的切换结构。用于切换操作构件(10)在径向上的滑动位置的操作结构被构造为致动操作被选择作为操作对象的电动功能的操作控制结构。操作构件(10)的推动操作结构被构造为用于切换电动功能组的类别的切换结构。操作构件(10)的推动操作结构设置有复位机构,该复位机构用于通过对操作构件(10)施力而使被推动操作的操作构件(10)返回到推动操作之前的初始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分别致动操作车辆用座椅所设有的多个电动功能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地,存在一种设有能够电动地调整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以及座垫的前后滑动位置的电动功能的车辆用座椅。例如由配置在座垫的外侧部的开关来致动操作电动功能。
这里,日本特开2004-288393号公报公开了上述开关的配置结构。根据该公开内容,为了能够分别调整座椅靠背和座垫的姿势位置,分别布置用于切换调整对象的切换开关和用于调整所选对象在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的移动的调整开关。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实现上述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的改进。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包括用于致动操作车辆用座椅所设有的多个电动功能的操作构件。该操作构件被布置在车辆用座椅的外部位置并且能够由坐在车辆用座椅上的就座者操作。操作构件被构造成能够绕轴枢转操作并且能够在径向上滑动移动操作。此外,用于切换操作构件的枢转位置的绕轴枢转操作结构被构造为用于从多个电动功能中选择作为操作对象的电动功能的电动功能模式切换结构。此外,用于切换操作构件在径向上的滑动位置的滑动移动操作结构被构造为用于致动操作被选择作为操作对象的电动功能的操作控制结构。此外,操作构件被构造成还允许在绕轴枢转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的推动操作。此外,操作构件的推动操作结构被构造为用于在第一电动功能组和除了第一电动功能组之外的第二电动功能组之间相互切换的电动功能类别切换结构,该第一电动功能组包括关于能够使车辆用座椅的部件的布置位置移动的位置调整功能的电动功能。操作构件的推动操作结构设置有复位机构,该复位机构能够通过对操作构件施力而使被推动操作的操作构件返回到推动操作之前的初始位置。
这里,作为“车辆用座椅所设有的多个电动功能”,包括如下功能。例如,包括如能够电动调整座椅靠背的背部倾斜角度或者座垫的前后滑动位置的位置调整功能以及用于改进如腰椎支撑、按摩用颤震器等的就座时的舒适性的舒适性改进功能等电动功能。此外,关于电动功能,“致动操作”指的是用于切换电动功能的ON/OFF、调整输出的强弱、切换操作方向等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构成,通过使操作构件绕轴枢转操作来切换枢转位置,从车辆用座椅所设有的多个电动功能中选择作为操作对象的电动功能。此外,通过使操作构件沿径向滑动移动操作来切换滑动位置,致动操作被选择作为操作对象的电动功能。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操作单个操作构件来进行电动功能的选择和电动功能的致动二者。此外,在电动功能的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用于通过使操作构件绕轴枢转操作来选择电动功能的枢转位置的设定数量来应对上述情况。此外,通过推动操作构件的操作,在第一电动功能组和第二电动功能组之间相互切换选择电动功能组的状态。因此,能够在不增加电动操作装置的安装空间的情况下增加用于选择电动功能的操作构件的枢转位置的设定数量。此外,由复位机构使被推动操作的操作构件返回到推动操作之前的初始位置。因此,可以总是由相同的操作感觉来进行操作构件的推动操作。
此外,可以如下构造本发明。即,电动功能类别切换结构被设定成在操作构件的推动操作之前的初始状态下呈选择第一电动功能组的状态。在由操作构件的推动操作选择第二电动功能组的状态下,通过使操作构件的操作放置给定时间而使电动功能组的选择状态返回到选择第一电动功能组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该构成,通过推动操作构件的操作,使选择电动功能组的状态从第一电动功能组切换到第二电动功能组。此外,当操作构件的操作在该状态下被放置给定时间时,使电动功能组的选择状态再次返回到第一电动功能组。因此,通过考虑在操作构件的操作被放置给定时间的状态下选择电动功能组的状态总是选择作为初始状态的第一电动功能组的状态,能够容易地判断选择状态。此外,因为设定为包括位置调整功能的第一电动功能组被选择作为初始状态,因此,可以通过容易地选择使用频率高的功能来进行致动操作。
此外,可以如下构造本发明。即,操作构件被布置在车辆用座椅的外侧部。此外,朝向车辆用座椅的内侧进行操作构件的推动操作。根据本发明的该构成,操作构件被布置在车辆用座椅和如车门装饰件(door trim)等侧壁构件之间的窄间隙位置,该侧壁构件被布置在车辆用座椅的外侧(车窗侧)。然而,即使在窄间隙内,也能够通过朝向间隙内侧的推动操作容易地进行操作构件的推动操作。
此外,可以如下构造本发明。即,关于用于改进就座者的舒适性的舒适性改进功能的功能被包括在多个电动功能中。操作构件在径向上的滑动移动操作的方向被设定为车辆用座椅的前后上下方向。通过使操作构件向车辆用座椅的上方和下方滑动移动操作,将由操作构件进行的关于舒适性改进功能的电动功能的致动操作切换到ON/OFF。此外,根据由操作构件进行的关于舒适性改进功能的电动功能的致动操作,通过使操作构件在车辆用座椅的向前或向后方向上滑动移动操作,来切换输出的强弱或作用部位。这里,作为“舒适性改进功能”,包括用于改进就座时的舒适性的如腰椎支撑、按摩用颤震器、通风器和座椅加热器等的电动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该构造,在选择关于舒适性改进功能的电动功能的状态下,通过使操作构件在车辆用座椅的向上和向下方向上滑动移动操作,将电动功能切换到ON/OFF。此外,通过使操作构件向车辆用座椅的前方或后方滑动移动操作,来切换电动功能的输出的强弱或作用部位。这样,可以以容易形象化的操作感觉进行关于舒适性改进功能的电动功能的致动操作,并且可以容易地进行操作。
此外,可以如下构造本发明的构成。即,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包括:滑动方向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操作构件滑动移动操作的径向;枢转位置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操作构件绕轴枢转操作的枢转位置;推动操作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被推动操作的操作构件的移动;以及输出装置,其用于基于由各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检测信息将由操作构件致动操作电动功能的状态作为图像或者语音输出到配置在车室内的车载显示器或者语音扬声器。
根据本发明的该构成,就座者可以利用车载显示器或者语音扬声器通过视觉或听觉来识别由操作构件致动操作电动功能的状态。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各电动功能的选择以及致动操作的判断。
此外,可以如下构造本发明的构成。即,在操作构件被操作时,将由操作构件致动操作电动功能的状态作为插入(interrupted)图像或者插入语音输出到车载显示器或语音扬声器。根据本发明的该构成,在操作构件被操作时,由操作构件致动操作电动功能的状态被插入输出,因此,通常地,可以通过输出如地图信息、电视图像等主图像或者输出如音乐等主语音来使用车载显示器或者语音扬声器。此外,当操作构件被操作时,通过由插入图像或者插入语音输出操作状态,能够告知操作状态从而引起注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的示意性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关于位置调整功能的电动功能组的示意性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关于舒适性改进功能的电动功能组的示意性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1中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电动操作装置的内部结构。
图5是电动操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转动构件的俯视图。
图7是滑动构件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滑动触点(slider)和固定接点相互对准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使操作构件从图8的状态沿纸面中的向右方向滑动移动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10是示出从图8的状态推动操作操作构件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11是示出操作构件的电动功能模式切换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操作构件的致动控制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操作构件的电动功能类别切换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切换座椅加热器的作用部位的设定模式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实施例2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的示意性构成的立体图。
图16是电动操作装置的控制方框图。
图17是示出在车载显示器上显示的插入图像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的实施例。
首先,将参照图1至图14说明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1被配置成车辆的驾驶员座椅,该车辆用座椅1包括构成靠背的座椅靠背2、构成就座部的座垫3以及构成头部支撑的头枕4。此外,遮蔽部(shield)5被安装到车辆用座椅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用于从外侧覆盖座椅靠背2和座垫3之间的连接部。此外,电动操作装置6的操作构件10被布置在配置于车辆车窗侧(纸面中的右侧:外侧)的遮蔽部5上。
操作构件10被形成为具有向遮蔽部5的外侧(车窗侧)突出的圆筒形状,并且操作构件10被布置在座垫3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的位置。因此,坐在车辆用座椅1上的就座者的手能够容易地够到操作构件10,操作构件10被配置在车辆用座椅1与车身100的车窗侧的车门110的车门装饰件111(侧壁构件)之间的窄间隙。然而,即使操作构件10被配置在该窄间隙内,也能够通过将手放到该间隙中而容易地操作操作构件10。
这里,如图2和图3所示,车辆用座椅1设有由操作构件10致动操作的多个电动功能。具体地,电动功能是能够使座椅靠背2和座垫3的部件的配置位置移动的位置调整功能(参见图2)以及能够改进如按摩用颤震器K、通风器M、座椅加热器J等的舒适性的舒适性改进功能(参照图3)。这里,关于图2所示的位置调整功能的电动功能组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电动功能组,关于图3所示的舒适性改进功能的电动功能组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电动功能组。
这里,将顺次说明上述各电动功能。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在座椅靠背2内,设置有能够使安装在座椅靠背2的上面部的头枕4升降移动的头枕升降装置A。此外,在座椅靠背2内,设置有能够使就座者的背部倾斜姿势弯折以使上体向前抬高的座椅靠背中间弯折装置B。通过使支撑就座者的背部的上体的上体支撑部2A相对于支撑下体的下体支撑部2B向前弯折移动,座椅靠背中间弯折装置B能够使就座者的上体向前抬高而呈中间弯折状态。
此外,在座椅靠背2内,设置有侧部支撑装置C,并且该侧部支撑装置C能够通过以宽度方向的两侧部2C、2C向内定位的方式使两侧部2C、2C向前移动变形来支撑就座者的两侧部。此外,在座椅靠背2内,能够调整将支撑板Da放置在腰部上的高度位置和前后位置的腰椎支撑装置D被设置为用于增加就座者的腰部的支撑强度的装置。此外,在座椅靠背2和座垫3之间的连接部,设置有能够调整座椅靠背2的背部倾斜角度的倾角调整装置E。
此外,在座垫3内,设置有座垫前部可动装置F,并且该座垫前部可动装置F能够通过使沿前后方向划分的前部3A相对于后部3B前后上下移动来调整座垫3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和前部3A的就座面的高度位置。此外,在座垫3的下侧,设置有能够调整座垫3(整个车辆用座椅1)相对于车辆地板面的高度位置的升降装置G。升降装置G被构造成由于致动器Gb的操作导致连接座垫3和安装于车辆地板的移动台Gc的连杆机构部Ga的枢转升降操作而调整座垫3的就座高度位置。
此外,座垫3的下部设置有滑动装置H,该滑动装置H能够使座垫3(整个车辆用座椅1)的就座位置相对于车辆地板面滑动移动。滑动装置H具有如下构成:被布置成与上述移动台Gc的下表面部固定成一体的上导轨Ha被装配到固定于车辆地板面的下导轨Hb,从而滑动装置H能够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此外,由致动器Hc的操作使上导轨Ha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操作。
此外,如图3所示,在车辆用座椅1内,设置有能够加热如就座者的背部或者腰部以及大腿部等接触面的座椅加热器J。座椅加热器J分别被配置在上述座椅靠背2的上体支撑部2A和下体支撑部2B以及座垫3的前部3A和后部3B内。此外,如稍后参照图14所说明的那样,座椅加热器J被构造成能够根据使用的目的选择应用加热功能的操作部。
此外,再次参照图3,在车辆用座椅1内,设置有能够通过使座垫3的就座面部颤震来使就座者颤震而施加按摩效果的颤震器K。此外,在车辆用座椅1内,设置有座椅存储器L,该座椅存储器L能够将座椅靠背2的背部倾斜角度和座垫3的前后方向的滑动位置的配置状态等切换到预先登记的姿势状态。
座椅存储器L能够通过从预先登记的多个(例如,三个)登记内容中选择一个而将车辆用座椅1的姿势状态切换到登记姿势状态。此外,在座椅存储器L中,不仅能够登记关于上述位置调整功能的电动功能的状态而且能够登记关于舒适性改进功能的电动功能的ON/OFF状态以及输出的强弱状态等。
此外,车辆用座椅1设置有作为鼓风机的通风器M,用于在车辆内通风。此外,车辆用座椅1设置有D·P开关N,该D·P开关N能够在作为驾驶员座椅的车辆用座椅1和乘客座椅侧的座椅(未示出)之间切换电动功能的操作对象。
根据上述电动功能,通过使操作构件10绕轴枢转操作来选择操作对象。此外,根据电动功能,通过使操作构件10在径向上滑动移动操作来致动操作被选择作为操作对象的电动功能。
此外,根据电动功能,通过在绕轴的枢转运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进行操作构件10的推动操作,在图2所示的关于位置调整功能的电动功能组的类别和图3所示的关于舒适性改进功能的电动功能组的类别之间切换被选择的电动功能组的类别。具体地,在进行操作构件10的推动操作之前的初始状态下,状态是选择了关于位置调整功能的电动功能组。并且,通过进行操作构件10的推动操作,状态被切换成选择了关于舒适性改进功能的电动功能组。
这里,根据电动操作装置6,当在给定时间(例如10至20秒)没有进行操作构件10的操作时,电动功能组的选择状态返回到初始状态(即,选择了关于位置调整功能的电动功能组的状态)。因此,在操作构件10的操作被放置(left)给定时间的状态下,电动功能组的选择状态被认为是总是选择了关于位置调整功能的电动功能组的状态,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选择状态的判断。此外,对于初始状态,进行如下设定:选择如位置调整功能那样的使用频率高的电动功能组,因此,能够进一步容易地使用使用频率高的位置调整功能。
下面将具体说明电动操作装置6的构成。如图5所示,电动操作装置6被构造成具有操作构件10、转动构件20、滑动构件30、外周环40、内周环50以及基部60。此外,电动操作装置6的基本构成是在如日本特开2005-317377号公报等文献中公开的公知构成,因此,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征部分的构成。
首先,将说明操作构件10。操作构件10被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通过被装配到转动构件20而与车辆用座椅1组装。因此,操作构件10被构造成能够进行绕轴的枢转操作、沿径向的滑动移动操作以及沿轴向的推动操作。
具体地,虽然图4中省略了图解,但是操作构件10的圆筒形状的底面部形成有具有半月形截面的装配槽10A。此外,转动构件20的前端形成有装配部21(参见图5),该装配部21具有能够与装配槽10A装配的半月形截面。因此,通过将装配部21装配到装配槽10A使操作构件10与转动构件20一体地连接。
这里,操作构件10被安装成使得其周缘部11与遮蔽部5的外侧面5a处于非接触状态。因此,当使操作构件10绕轴枢转操作或者沿径向滑动移动操作时,能够在操作构件10未受到由与遮蔽部5接触而引起的滑动摩擦的情况下平滑地操作操作构件10。
接着,将说明转动构件20。如图5所示,转动构件20包括圆板形状的台座部22以及形成在台座部22上的圆柱形状的装配部21。此外,装配部21被构造成具有如下构造:装配部21的前端部被部分挖空成如上所述的半月形状,并且被装配到操作构件10的装配槽10A(参见图4)。因此,使转动构件20与操作构件10一体地绕轴枢转操作、沿径向滑动移动操作、或者推动操作。
此外,在台座部22的图示的上表面(座面22A)上,设置有由导电构件构成的薄弯板状的滑动触点22B。滑动触点22B的一端被固定地安装到座面22A并且另一端的形状形成为朝向纸面中的上侧翘曲。此外,向上侧翘曲的自由端侧的端部具有以分叉的方式分开的形状。如图6所示,仅在座面22A的圆周方向的一个位置设置滑动触点22B。
此外,再次参照图5,台座部22的周缘部形成有从座面22A向上突出的环形突缘22C。如图4所示,突缘22C被构造成在转动构件20与滑动构件30组装的状态下与稍后说明的台阶部32的内底面32A接触。
如图4所示,在电动操作装置6的组装状态下,由设置在稍后说明的内周环50的底板部51上的多个压缩弹簧U..弹性地支撑转动构件20。因此,通过使转动构件20处于形成在周缘部的突缘22C与滑动构件30的台阶部32的内底面32A接触的状态而将转动构件20保持在滑动触点22B(未示出)弹性压靠内底面32A的状态。
此外,因为上述原因,操作构件10可以抵抗压缩弹簧U..施加的力而朝向如图所述的下侧、即朝向中心轴线的方向进行推动操作。此外,通过停止上述推动操作,由压缩弹簧U..施加的力使操作构件10返回到推动操作之前的初始位置。这里,用于由施加的力使操作构件10返回到推动操作之前的初始位置的结构对应于本发明的复位机构。
这里,每个压缩弹簧U..均被构造成其一端被接合安装到内周环50的底板部51上且另一端与转动构件20的台座部22的底面接触。因此,压缩弹簧U..处于被固定到内周环50的底板部51的状态,并且不跟随转动构件20的沿径向的滑动移动和绕轴的转动运动。
接着,将再次参照图5说明滑动构件30。滑动构件30被形成为台阶状的圆筒形状并且包括圆筒形状的主干部(barrelportion)31、台阶部32和颈部33。通过从向主干部31的如图所示的下侧开口的开口部31C插入上述转动构件20,将转动构件20组装在滑动构件30的圆筒内。
具体地,如图4所示,转动构件20在装配部21从颈部33的圆筒内的开口部33C向上突出的状态下与滑动构件30组装。因此,在突缘22C与台阶部32的内底面32A接触的状态下组装转动构件20。
这里,滑动构件30的内径尺寸被设定为用于使转动构件20松装配在圆筒内的尺寸。因此,尽管滑动构件30不跟随绕转动构件20的轴的相对枢转运动,但是关于转动构件20的沿径向的滑动移动,滑动构件30可与转动构件20一体地沿径向滑动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转动构件20在使突缘22C在滑动构件30的台阶部32的内底面32A上滑动的状态下绕轴枢转。
这里,如图7所示,在台阶部32的内底面32A上,呈平面状并且由导电构件构成的固定接点34A至34E和共用接点35被一体地设置并且彼此齐平。固定接点34A至34E被布置在内底面32A上的圆周方向上的五个位置。
另一方面,以沿圆周方向通过固定接点34A至34E的径向内侧的圆弧的方式形成共用接点35。固定接点34A至34E和共用接点35被配置成彼此间隔开,由经过滑动构件30的主干部31的内周面31A的配线,将固定接点34A至34E和共用接点35电连接到设置于稍后说明的基部60的端子63。
在组装状态下,如图8所示,如上所述构成的滑动构件30处于设置在转动构件20的座面22A上的滑动触点22B被台阶部32的内底面32A按压而挠曲变形的状态。因此,滑动触点22B被保持在其分叉端部弹性压靠设置于内底面32A的共用接点35和固定接点34A至34E中的任一个的状态。
此外,当在该状态下进行绕转动构件20的轴的枢转操作时,滑动触点22B的一个分叉端部沿着共用接点35的构造在圆周方向上滑动,而另一分叉端部沿圆周方向在固定接点34A至34E上滑动从而顺次通过固定接点34A至34E。因此,根据滑动触点22B,随着转动构件20绕轴枢转操作,在总是维持与共用接点35的压接状态的情况下,顺次切换与固定接点34A至34E的压接状态。
这里,图8示出了滑动触点22B与固定接点34B位置对准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滑动触点22B以及固定接点34B和共用接点35处于彼此压接从而能够彼此导电的状态。此外,转动构件20被构造成使得在滑动触点22B与固定接点34A至34E中的任一个对准的枢转位置,对于其枢转操作力给予一定的咔嗒感(click feel)。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使转动构件20与上述枢转位置对准的枢转操作。
接着,将参照图5说明外周环40。外周环40被形成为具有顶板部41的圆筒形状。根据外周环40,当上述转动构件20和滑动构件30从下侧的开口部42C插入到圆筒部42中时,转动构件20和滑动构件30被组装在圆筒内。具体地,如图4所示,通过使颈部33处于被插入到形成于顶板部41的通孔41C的孔中的状态并且通过使台阶部32的上表面32B处于与外周环40的顶板部41的内底面41A的面接触状态,将滑动构件30组装在外周环40的圆筒内。
此外,外周环40被组装成处于形成在顶板部41中的通孔41C与形成在遮蔽部5中的通孔5C轴向对准的状态。外周环40的上表面41B被配置成离开遮蔽部5的内侧面5b从而不与该内侧面5b接触。
此外,再次参照图5,通过将两个接合爪42D、42D装配到贯通稍后说明的基部60形成的接合孔61、61中并且使两个接合爪42D、42D分别与接合孔61、61接合,将外周环40安装到基部60,其中,两个接合爪42D、42D被形成为在圆筒部42的下边缘侧的部分突出。如图4所示,在上述转动构件20和滑动构件30以及稍后说明的内周环50被组装在圆筒内的状态下,外周环40被安装到基部60。
这里,外周环40的圆筒部42被形成为具有大的内径尺寸,从而允许滑动构件30的主干部31在圆筒内沿径向滑动。此外,形成在顶板部41中的通孔41C也被形成为具有大的直径尺寸,从而当使上述滑动构件30滑动移动时允许颈部33移动。此外,当使滑动构件30滑动移动时,滑动构件30沿径向滑动移动,而台阶部32的上表面32B在外周环40的顶板部41的内底面41A上滑动。
接着,将参照图5说明内周环50。内周环50被形成为具有底板部51的圆筒形状。当内周环50从下侧的开口部42C被插入到外周环40的圆筒部42中时,内周环50被组装在圆筒内。因此,如图4所示,在上述滑动构件30和转动构件20被置于底板部51和外周环40的顶板部41之间的状态下组装内周环50。
在内周环50的组装状态下,滑动构件30的主干部31的上下侧的表面部分别与顶板部41和底板部51面接触。因此,滑动构件30能够在不发出噪音的情况下在内周环50和外周环40之间沿径向滑动移动。
这里,在内周环50的圆筒部52和滑动构件30的主干部31之间设置四个压缩弹簧R..。压缩弹簧R..被均匀地配置在圆周方向上的四个位置,从而能够对主干部31施加朝向圆筒部52的径向中心位置的力。因此,当滑动构件30抵抗压缩弹簧R..施加的力而沿任一径向滑动时,停止滑动移动操作使滑动构件30由于压缩弹簧R..施加的力而返回到圆筒部52的中心位置。
此外,如图4所示,在圆筒部52和主干部31之间沿圆周方向均一地配置四个滑动检测开关T..(滑动方向检测装置)。该滑动检测开关T..被布置成埋设在圆筒部52中并且处于滑动检测开关T..的前端部从内周面52A径向向内突出的状态。这里,四个滑动检测开关T..被配置在沿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1)的前后方向定向的两个位置和沿上下方向定向的两个位置。
因此,通过使操作构件10在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1)的前后上下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滑动移动,如图9所示,推动滑动构件30的主干部31的外周面31B使其与滑动检测开关T..中的任一个接触,从而检测滑动构件30的滑动移动操作。
这里,如图8所示,由导电构件构成的定置接点53A至53E被设置在底板部51的上表面51A上。定置接点53A至53E被布置在布置上述固定接点34A至34E的圆周方向上的五个位置。定置接点53A至53E总是与上述各固定接点34A至34E的下端部电接触,上述各固定接点34A至34E被延伸至在底板部51的上表面51A上滑动的滑动构件30的主干部31的下缘侧部分。
定置接点53A至53E被形成为沿上表面51A的面内方向扩展,从而即使当滑动构件30在底板部51的上表面51A上沿前后上下方向滑动移动时,定置接点53A至53E也能够总是与各固定接点34A至34E接触。此外,尽管省略了图解,但是,与定置接点53A至53E类似的定置接点也被设置在与共用接点35的下端部接触的位置,该共用接点35被延伸至滑动构件30的主干部31的下缘侧部分。
此外,如图4所示,在内周环50的底板部51和转动构件20的台座部22之间设置推动开关S(推动操作检测装置)。该推动开关S被布置成埋设在底板部51中并且处于推动开关S的前端部从上表面51A沿如图所述的向上方向(轴向)突出。因此,如图10所示,通过沿轴向推动操作构件10的操作,推动转动构件20的台座部22与推动开关S接触,从而检测推动操作。
此外,将再次参照图5说明基部60。基部60被形成为板状,并且通过将上述外周环40的接合爪42D、42D装配到沿厚度方向贯通板形成的两个接合孔61、61而使基部60与外周环40一体地组装。
这里,如图4所示,基部60设置有端子63,该端子63被电连接到埋设在内周环50的圆筒部52中的滑动检测开关T..、推动开关S、埋设在台阶部32中的固定接点34A至34E(参见图8)以及共用接点35。
如图9和图10所示,端子63被构造成将如下信息传递到未示出的控制部:通过使操作构件10沿径向滑动移动操作而按下任一滑动检测开关T..时的滑动位置信息;按下推动开关S时的操作构件10的推动操作信息;以及通过使操作构件10绕轴枢转操作而使滑动触点22B与共用接点35和固定接点34A至34E中的任一接点导电地面接触时的转动位置信息。
根据具有上述构成的电动操作装置6,通过使操作构件10绕轴枢转或者使操作构件10在径向上滑动移动的操作,如下切换电动功能的选择状态或者致动操作电动功能。此外,通过推动操作构件10的操作,电动操作装置6如下切换作为选择对象的电动功能组的类别。
这里,如图11所示,设定用于操作构件10的枢转操作的五个位置P1至P5。位置P1至P5是当操作构件10被设定到枢转位置时,图8中的滑动触点22B和固定接点34A至34E彼此电接触的枢转位置。
这里,位置P1被设定成操作构件10所设定的指标部12位于上侧并且稍微指向后方而表示通常使用的座椅靠背2的姿势方向的枢转位置。此外,位置P2被设定成位置P1和稍后说明的位置P3之间的大致中间的枢转位置。此外,位置P3被设定成指标部12指向前方而表示座垫3的姿势方向的枢转位置。
此外,位置P4被设定成指标部12相对于位置P1指向后侧的枢转位置,即表示座椅靠背2向后倾斜的方向的枢转位置。此外,位置P5被设定成指标部12相对于位置P3指向下方的枢转位置,即表示座垫3的姿势方向向下倾斜的方向的枢转位置。
首先,在操作构件10的指标部12被设定到表示座椅靠背2的姿势方向的位置P1的状态下,基于转动位置信息,得到选择倾角调整装置E和头枕升降装置A作为操作对象的状态。
此外,在该状态下,当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2)的前方、即图12的纸面中的右方(径向)滑动移动时,倾角调整装置E被电动地操作,并且座椅靠背2的背部倾斜角度沿与操作构件10的操作方向相同的向前倾斜方向变化。从而,当进行上述滑动移动操作时,布置在其移动侧的滑动检测开关T(参见图9)被按下,并且基于该滑动位置信息,电动地操作倾角调整装置E。
此外,当停止操作构件10的滑动移动操作时,使操作构件10返回到操作之前的中心位置,并且停止倾角调整装置E的操作。此外,当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2)的后方、即图12的纸面中的左方(径向)滑动移动时,基于滑动位置信息,座椅靠背2的背部倾斜角度沿与操作构件的操作方向相同的向后倾斜方向变化。
此外,当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2)的上方、即图12的纸面中的上方(径向)滑动移动时,基于滑动位置信息,电动地操作头枕升降装置A,并且与操作构件10的操作方向相同地向上抬高头枕4的高度位置。
此外,当停止操作构件10的滑动移动操作时,使操作构件10返回到操作之前的中心位置,并且停止头枕升降装置A的操作。此外,当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2)的下方、即图12的纸面中的下方(径向)滑动移动时,基于滑动位置信息,与操作构件10的操作方向相同地向下降低头枕4的高度位置。
接着,当通过使操作构件10绕轴枢转操作而将指标部12设定到位置P2时,基于转动位置信息,得到选择腰椎支撑装置D作为操作对象的状态。此外,在该状态下,当使操作构件10在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2)的前后上下方向上滑动移动时,基于滑动位置信息,电动地操作腰椎支撑装置D。
因此,使支撑就座者的腰部的支撑板Da的位置在与操作构件10的操作方向相同的前后上下方向上移动操作。此外,与上述操作结构类似,通过停止操作构件10的滑动移动操作,来停止腰椎支撑装置D的操作。
接着,当通过使操作构件10绕轴枢转操作而将指标部12设定到表示座垫3的姿势方向的位置P3时,基于转动位置信息,得到选择滑动装置H和升降装置G作为操作对象的状态。
此外,在该状态下,当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2)的前方或者后方滑动移动时,基于滑动位置信息,电动地操作滑动装置H。因此,通过在与操作构件10的操作方向相同的向前或者向后方向上的滑动移动,来改变与车辆地板面相对的座垫3(整个车辆用座椅1)的位置。
此外,当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2)的上方或者下方滑动移动时,基于滑动位置信息,电动地操作升降装置G。因此,使与车辆地板面相对的座垫3(整个车辆用座椅1)的高度位置沿与操作构件10的操作方向相同的向上或者向下方向移动操作。此外,与上述操作结构类似,通过停止操作构件10的滑动移动操作,来停止滑动装置H或者升降装置G的操作。
接着,当通过使操作构件10绕轴枢转操作而将指标部12设定到表示指向座椅靠背2的后方的位置的位置P4时,基于转动位置信息,得到选择座椅靠背中间弯折装置B和侧部支撑装置C作为操作对象的状态。
此外,在该状态下,当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2)的前方或者后方滑动移动时,基于滑动位置信息,电动地操作座椅靠背中间弯折装置B。因此,使座椅靠背2的支撑就座者的背部的上体的上体支撑部2A与操作构件10的操作方向相同的沿向前方向相对于下体支撑部2B弯折地移动或者沿向后方向返回。
此外,当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2)的上方或者下方滑动移动时,基于滑动位置信息,电动地操作侧部支撑装置C。因此,座椅靠背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2C、2C被变形成以朝向彼此向内侧移动的方式向前移动或者向后返回。此外,与上述操作结构类似,通过停止操作构件10的滑动移动操作,来停止座椅靠背中间弯折装置B或者侧部支撑装置C的操作。
接着,当通过使操作构件10绕轴枢转操作而将指标部12设定到位置P 5的枢转位置时,基于转动位置信息,得到选择座垫前部可动装置F作为操作对象的状态。此外,在该状态下,当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2)的前方或后方或者车辆用座椅1的上方或下方移动时,基于滑动位置信息,电动地操作座垫前部可动装置F。
因此,使座垫3的前部3A与操作构件10的操作方向相同的沿向前或向后方向或者向上或向下方向相对于后部3B移动操作。此外,与上述操作结构类似,通过停止操作构件10的滑动移动操作,来停止座垫前部可动装置F的操作。
接着,当进行推动操作构件10的操作时,如图13所示,电动功能组的类别被从关于上述位置调整功能的电动功能组切换到如图所示的关于舒适性改进功能的电动功能组。因此,例如,在将操作构件10的指标部12设定到位置P1的枢转位置的状态下,基于转动位置信息,得到选择座椅加热器J作为操作对象的状态。
根据座椅加热器J,如图14所示,通过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3)的前方或者后方滑动移动,从如图所示的设定模式中切换操作部。此外,根据该实施例,可以在四个模式之间切换设定模式,这四个模式包括仅加热座垫3的前部3A的模式、加热整个座垫3(前部3A和后部3B)的模式、加热整个座垫3和座椅靠背2的下体支撑部2B的模式以及加热座垫3和整个座椅靠背2(下体支撑部2B和上体支撑部2A)的模式。此外,可以根据使用目的适当地改变设定模式的种类或者数量。
此外,在该状态下,当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3)的上方、即图13的纸面中的上方(径向)滑动移动时,座椅加热器J被切换到ON状态。因此,对应上述设定模式的部分被加热。此外,通过在座椅加热器J的ON状态下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3)的前方或者后方滑动移动,能够切换作用部位。此外,通过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3)的下方滑动移动,将座椅加热器J切换到OFF状态。
接着,当通过使操作构件10绕轴枢转操作而将指标部12设定到位置P2时,基于转动位置信息,得到选择颤震器K作为操作对象的状态。此外,当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3)的上方滑动移动时,颤震器K被切换到ON状态。此外,通过使操作构件10向前或者向后滑动移动,能够以逐步的方式调整颤震器K的输出的强弱。此外,通过使操作构件10向下滑动移动,将颤震器K切换到OFF状态。
接着,当通过使操作构件10绕轴枢转操作而将指标部12设定到位置P3时,基于转动位置信息,得到选择座椅存储器L作为操作对象的状态。此外,在该状态下,当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3)的前方或者后方滑动移动时,能够切换设定模式。此外,通过使操作构件10向上滑动移动,将车辆用座椅1切换到所选择的设定模式的姿势或者位置。此外,通过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3)的下方滑动移动,使车辆用座椅1返回到初始姿势状态。
接着,当通过使操作构件10绕轴枢转操作而将指标部12设定到位置P4时,基于转动位置信息,得到选择通风器M作为操作对象的状态。此外,在该状态下,当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3)的上方滑动移动时,通风器M被切换到ON状态。此外,通过使操作构件10向前或者向后滑动移动,能够以逐步的方式调整通风器M的输出的强弱。此外,通过使操作构件10向下滑动移动,将通风器M切换到OFF状态。
接着,当通过使操作构件10绕轴枢转操作而将指标部12设定到位置P5时,基于转动位置信息,得到选择D·P开关N作为操作对象的状态。此外,在该状态下,当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3)的前方或者后方滑动移动时,可以在驾驶员座椅(车辆用座椅1)和乘客座椅(未示出)之间切换电动功能的致动操作的对象。此外,通过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参见图3)的上方或者下方滑动移动,也可以切换操作对象。
此外,根据电动操作装置6,在进行操作构件10的推动操作之后,通过将电动操作装置6放置给定时间而不进行操作构件10的如绕轴的枢转操作或者在径向上滑动移动的操作等操作,使选择电动功能组的类别的状态返回到选择关于位置调整功能的电动功能组的状态或者初始状态。例如,通过为接收操作构件10的各种类型的操作信息的传递的控制部(未示出)设置计时器,进行用于使选择电动功能组的类别的状态返回到初始状态的控制。
这样,根据该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通过使操作构件10绕轴枢转操作而切换枢转位置,从车辆用座椅1所设有的多个电动功能中选择作为操作对象的电动功能。此外,通过使操作构件10在径向上滑动移动操作而切换滑动位置,致动操作被选择作为操作对象的电动功能。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操作单个操作构件10来进行电动功能的选择和电动功能的致动操作二者。
此外,在增加电动功能的数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用于通过使操作构件10绕轴枢转操作来选择电动功能的枢转位置的设定数量来应对上述情况。此外,通过推动操作构件10的操作,来切换电动功能组的选择状态。因此,可以在不增加电动操作装置6的安装空间的情况下增加用于选择电动功能的操作构件10的枢转位置的设定数量。此外,通过施加力使被推动操作的操作构件10返回到推动操作之前的初始位置,因此,可以总是由相同的操作感觉来进行操作构件10的推动操作。
此外,在选择关于舒适性改进功能的电动功能的状态下,通过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的上方和下方滑动移动操作,来切换电动功能的ON/OFF。此外,通过使操作构件10向车辆用座椅1的前方和后方滑动移动操作,来切换电动功能的输出的强弱或作用部位。这样,可以以容易形象化的操作感觉来进行关于舒适性改进功能的电动功能的致动操作,并且可以容易地进行操作。
实施例2
随后,将参照图15至图17说明实施例2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具有与实施例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的构成和操作基本上相同的构成和操作的部分,将省略这些部分的说明,并且将详细说明不同的部分。
根据该实施例,操作构件10被形成为在径向上较长地延伸的形状。因此,由较长延伸方向指示操作构件10的枢转位置。具体地,操作构件10的指示枢转位置的一侧的端部被形成为使得其形状从枢转中心侧的端部逐渐变细。因此,通过触觉容易地感觉径向延伸方向的哪一侧是操作构件10的指标方向。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由安装到车辆的内部的车载显示器120或语音扬声器112将操作构件10的操作状态输出为图像或语音。车载显示器120通常显示作为主图像的地图信息并且被设置在车辆用座椅1的斜前方位置,作为驾驶员座椅的车辆用座椅1的就座者能够容易地观察到该车载显示器120。
如图16的控制方框图所示,车载显示器120和语音扬声器112被连接到EMV(导航仪,electromultivision)。此外,借助于E CU(电子控制模块)将各种类型的操作信息从操作构件10传递到EMV。因此,由操作构件10设定的关于电动功能的操作状态的图像信息和语音信息被作为插入图像或者插入语音输出到车载显示器120和语音扬声器112。这里,EMV和ECU对应于本发明的输出装置。
这里,图17示出了如何在车载显示器120上显示作为插入图像的电动功能的操作状态。该图示出了当在将操作构件10设定到位置P1的状态下进行推动操作时的操作状态。因此,在该状态下,电动功能组的类别的选择状态变为选择关于舒适性改进功能的电动功能的状态。此外,由设置于操作构件10的枢转中心部的按钮10C的推动操作来进行操作构件10的推动操作。
此外,在车载显示器120上显示表示操作构件10被设定到位置P1的用于选择座椅加热器J的作用部位的四个设定模式的图片。此外,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的左侧位置,除了表示操作构件10的操作方向的向左和向右箭头标记,还显示文字“模式”。此外,在向左和向右箭头标记的左侧位置,除了向上和向下方向的箭头标记,还显示文字“ON”和“OFF”。因此,操作者能够容易地进行座椅加热器J的作用部位的切换操作以及用于基于在车载显示器120上显示的图像信息切换ON/OFF的操作。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解,但是,通过较强地照亮或者熄灭所选的图片(项目),来重点显示在车载显示器120上显示的设定模式的图片。因此,能够通过视觉容易地识别设定模式的选择状态。
此外,通过使操作构件10绕轴枢转操作而将指标部12设定到位置P2至P5,车载显示器120显示关于所选的电动功能的图片或者操作方向的图像信息等。例如,在选择颤震器K或者通风器M的状态下,车载显示器120显示表示输出的强弱的文字“弱”、“中”和“强”。
此外,在选择座椅存储器L的状态下,车载显示器120显示表示登记项目的文字“1”、“2”、“3”。此外,在选择D·P开关N的状态下,显示作为切换对象的文字“D:驾驶员座椅”、“P:乘客座椅”。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解,但是,操作构件10的各种类型的操作信息可以作为来自语音扬声器112的语音输出。例如,在实施例1所示的滑动装置H的致动操作期间,通过输出语音“座椅正在滑动操作!!”,操作者(就座者)可以通过听觉识别滑动装置H的操作状态。此外,可以引起其它乘客注意到车辆用座椅1正在移动。
这样,根据该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通过车载显示器120或者语音扬声器112,就座者能够通过视觉或者听觉识别由操作构件10设定的电动功能的致动操作的状态。因此,能够进一步容易地进行电动功能的选择和致动操作的判断。
此外,当操作构件10被操作时,由操作构件10设定的电动功能的致动操作的状态被插入输出,因此,通常地,可以通过输出如地图信息、电视图像等主图像或者输出如音乐等主语音来使用车载显示器120或者语音扬声器112。此外,当操作构件10被操作时,通过由插入图像或者插入语音输出操作状态,能够告知操作状态从而引起注意。
虽然已经根据上述两个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还能够以各种类型的构造来实施本发明。
例如,关于腰椎支撑装置或者侧部支撑装置,可以如下构造:一旦使操作构件滑动移动操作,即使不是连续地进行操作,操作构件也被移动到作为支撑状态的使用位置,或者使操作构件返回到作为初始状态的非使用位置。
此外,在推动操作构件的操作之前的初始状态下,可以选择关于舒适性改进功能的电动功能组。此外,虽然在实施例2中由按钮进行操作构件的推动操作,但是,也可以将整个操作构件构造成按钮型。此外,虽然该构造公开了在关于位置调整功能的电动功能组和关于舒适性改进功能的电动功能组之间切换类别,但是,类别混合的构造也是可以的。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其包括:
操作构件,其用于致动操作车辆用座椅所设有的多个电动功能;
其中,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车辆用座椅的外部位置并且能够由坐在所述车辆用座椅上的就座者操作;
所述操作构件被构造成能够绕轴枢转操作并且能够在径向上滑动移动操作,用于切换所述操作构件的枢转位置的绕轴枢转操作结构被构造为用于从所述多个电动功能中选择作为操作对象的电动功能的电动功能模式切换结构,并且用于切换所述操作构件在径向上的滑动位置的滑动移动操作结构被构造为用于致动操作被选择作为所述操作对象的电动功能的操作控制结构;以及
所述操作构件被构造成还允许在绕轴枢转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的推动操作,所述操作构件的推动操作结构被构造为用于在第一电动功能组和除了所述第一电动功能组之外的第二电动功能组之间相互切换的电动功能类别切换结构,所述第一电动功能组包括关于能够使所述车辆用座椅的部件的布置位置移动的位置调整功能的电动功能,所述操作构件的推动操作结构设置有复位机构,该复位机构能够通过对所述操作构件施力而使被推动操作的所述操作构件返回到推动操作之前的初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功能类别切换结构被设定成在所述操作构件的推动操作之前的初始状态下呈选择所述第一电动功能组的状态;以及
在由所述操作构件的推动操作选择所述第二电动功能组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放置给定时间而使电动功能组的选择状态返回到选择所述第一电动功能组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构件被布置在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外侧部,并且朝向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内侧进行所述操作构件的推动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关于用于改进就座者的舒适性的舒适性改进功能的功能被包括在所述多个电动功能中;
所述操作构件在径向上的滑动移动操作的方向被设定为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前后上下方向;以及
通过使所述操作构件向所述车辆用座椅的上方和下方滑动移动操作,将由所述操作构件进行的关于所述舒适性改进功能的电动功能的致动操作切换到ON/OFF,并且通过使所述操作构件向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前方和后方滑动移动操作来切换输出的强弱或作用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包括:
滑动方向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所述操作构件滑动移动操作的径向;
枢转位置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所述操作构件绕轴枢转操作的枢转位置;
推动操作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被推动操作的所述操作构件的移动;以及
输出装置,其用于基于由各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检测信息将由所述操作构件致动操作电动功能的状态作为图像或者语音输出到布置在车室内的车载显示器或者语音扬声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操作构件被操作时,将由所述操作构件致动操作电动功能的状态作为插入图像或者插入语音输出到所述车载显示器或所述语音扬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321584A JP4917416B2 (ja) | 2006-11-29 | 2006-11-29 | 車両用シートの電動操作装置 |
JP321584/2006 | 2006-11-29 | ||
PCT/JP2007/069944 WO2008065816A1 (en) | 2006-11-29 | 2007-10-12 | Electric operation device for vehicle sea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41588A true CN101541588A (zh) | 2009-09-23 |
CN101541588B CN101541588B (zh) | 2011-05-11 |
Family
ID=39467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4389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1588B (zh) | 2006-11-29 | 2007-10-12 | 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10379B2 (zh) |
EP (1) | EP2095991B1 (zh) |
JP (1) | JP4917416B2 (zh) |
CN (1) | CN101541588B (zh) |
AT (1) | ATE516993T1 (zh) |
WO (1) | WO2008065816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05278A (zh) * | 2012-03-13 | 2014-12-10 |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 操作设备 |
CN107406012A (zh) * | 2015-02-23 | 2017-11-28 | 捷豹路虎有限公司 | 座椅控制装置 |
CN110712577A (zh) * | 2018-07-13 | 2020-01-21 | 格拉默公司 | 具有操作装置的车辆座椅 |
CN115447448A (zh) * | 2022-09-26 | 2022-12-09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开关调节座椅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7227605A (zh) * | 2023-11-13 | 2023-12-15 | 江苏恩迪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座椅用按摩气管伸缩机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69339A1 (ja) * | 2007-11-29 | 2009-06-04 |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 乗物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のフレーム構造 |
JP5493620B2 (ja) * | 2009-09-14 | 2014-05-14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車載機器操作装置 |
JP5416001B2 (ja) * | 2010-03-16 | 2014-02-12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力覚付与型多方向入力装置 |
CN103153693B (zh) * | 2010-10-12 | 2016-02-10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座椅 |
US9630101B2 (en) | 2012-03-13 | 2017-04-25 | Sony Corporation | Operating device |
WO2014034501A1 (ja) * | 2012-08-31 | 2014-03-06 |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 パワーシート操作装置及びパワーシート |
JP5838947B2 (ja) | 2012-10-15 | 2016-01-0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複合操作装置 |
JP5838946B2 (ja) * | 2012-10-15 | 2016-01-0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複合操作装置 |
JP5874597B2 (ja) * | 2012-10-15 | 2016-03-0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複合操作装置 |
EP2735469A1 (en) * | 2012-11-22 | 2014-05-28 | Volvo Car Corporation | Vehicle seat part selection arrangement |
JP6484495B2 (ja) * | 2015-04-16 | 2019-03-13 |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 パワーシート操作装置及びパワーシート |
JP5944554B2 (ja) * | 2015-04-28 | 2016-07-05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US10632866B2 (en) * | 2016-06-03 | 2020-04-28 |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 Movement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
JP6926267B2 (ja) * | 2016-06-30 | 2021-08-25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車両用シート |
JP2018001924A (ja) * | 2016-06-30 | 2018-01-11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車両用シート |
US20180229752A1 (en) * | 2017-02-16 | 2018-08-1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Heated steering wheel system |
JP7152852B2 (ja) * | 2017-11-22 | 2022-10-13 | 株式会社 Mtg | 電位治療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83337A (en) * | 1967-01-06 | 1969-12-09 | Gen Motors Corp | Six-way rotary inclined plane centering switch |
JPS63153007A (ja) | 1986-12-17 | 1988-06-25 |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シ−ト用調節装置 |
JPS63172350A (ja) | 1987-01-12 | 1988-07-1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自動故障診断装置 |
JPH0439716Y2 (zh) * | 1987-04-30 | 1992-09-17 | ||
JPH0716453B2 (ja) | 1987-06-23 | 1995-03-01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車両用座席等の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JPH02256524A (ja) * | 1989-03-30 | 1990-10-17 | Nissan Motor Co Ltd | 車両用シフトスイッチ装置 |
FR2664544B1 (fr) | 1990-07-12 | 1993-12-17 | Faure Automobile Bertrand | Bloc de commande centralise pour siege de vehicule. |
JPH0647031A (ja) | 1992-07-31 | 1994-02-22 | Hitachi Medical Corp | 操作卓 |
JP3340883B2 (ja) | 1995-03-29 | 2002-11-05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車両用シートの制御装置 |
JPH09109746A (ja) | 1995-10-24 | 1997-04-28 |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
JP3167958B2 (ja) * | 1997-05-08 | 2001-05-21 | コナミ株式会社 | 多方向切替操作装置 |
JP2000113777A (ja) * | 1998-10-07 | 2000-04-21 | Yazaki Corp | 回転・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
JP4013388B2 (ja) * | 1999-03-09 | 2007-11-28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複合スイッチ |
WO2000069669A1 (de) * | 1999-05-18 | 2000-11-23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Steuer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von stellmotoren für die verstellung verschiedener sitzteile eines sitzes |
JP2001202851A (ja) | 2000-01-14 | 2001-07-27 | Alps Electric Co Ltd | ロータリースイッチ |
JP3766776B2 (ja) * | 2000-02-25 | 2006-04-19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複合操作型スイッチ |
DE10124246C1 (de) * | 2001-05-18 | 2002-11-07 | Delphi Tech Inc | Multifunktionsschalter |
ITTO20020165A1 (it) | 2002-02-27 | 2003-08-27 | Bitron Spa | Comando manuale per la regolazione della posizione di un sedile. |
JP3864812B2 (ja) * | 2002-03-07 | 2007-01-1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複合操作型電子部品 |
JP2004288393A (ja) | 2003-03-19 | 2004-10-14 | Alps Electric Co Ltd | 車両用パワーシートスイッチ装置 |
DE10353403B4 (de) | 2003-11-07 | 2014-06-05 | Volkswagen Ag | Verstellschalteranordnung zur Einstellung eines Kraftfahrzeugsitzes, insbesondere Joystickverstellung |
JP2005317377A (ja) | 2004-04-28 | 2005-11-10 | Calsonic Kansei Corp | 複合操作入力装置 |
JP2006004091A (ja) | 2004-06-16 | 2006-01-05 | Alps Electric Co Ltd | 力覚付与型入力装置 |
JP2006088718A (ja) * | 2004-09-21 | 2006-04-06 | Honda Motor Co Ltd | シートの調整装置 |
JP4446925B2 (ja) * | 2005-04-28 | 2010-04-07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操作式スイッチ |
JP4560817B2 (ja) * | 2005-04-28 | 2010-10-13 | 東洋電装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パワーシートの操作スイッチ |
-
2006
- 2006-11-29 JP JP2006321584A patent/JP491741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10-12 EP EP07829680A patent/EP2095991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7-10-12 US US12/515,066 patent/US841037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0-12 AT AT07829680T patent/ATE516993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10-12 CN CN2007800438921A patent/CN10154158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0-12 WO PCT/JP2007/069944 patent/WO200806581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05278A (zh) * | 2012-03-13 | 2014-12-10 |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 操作设备 |
CN104205278B (zh) * | 2012-03-13 | 2017-03-08 |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 操作设备 |
US9993725B2 (en) | 2012-03-13 | 2018-06-12 |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 Operating device |
CN107406012A (zh) * | 2015-02-23 | 2017-11-28 | 捷豹路虎有限公司 | 座椅控制装置 |
CN110712577A (zh) * | 2018-07-13 | 2020-01-21 | 格拉默公司 | 具有操作装置的车辆座椅 |
CN115447448A (zh) * | 2022-09-26 | 2022-12-09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开关调节座椅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7227605A (zh) * | 2023-11-13 | 2023-12-15 | 江苏恩迪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座椅用按摩气管伸缩机构 |
CN117227605B (zh) * | 2023-11-13 | 2024-01-26 | 江苏恩迪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座椅用按摩气管伸缩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410379B2 (en) | 2013-04-02 |
EP2095991B1 (en) | 2011-07-20 |
WO2008065816A1 (en) | 2008-06-05 |
US20090294259A1 (en) | 2009-12-03 |
CN101541588B (zh) | 2011-05-11 |
ATE516993T1 (de) | 2011-08-15 |
EP2095991A1 (en) | 2009-09-02 |
JP2008132904A (ja) | 2008-06-12 |
JP4917416B2 (ja) | 2012-04-18 |
EP2095991A4 (en) | 2010-06-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41588B (zh) | 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 | |
CN101952141B (zh) | 操作装置 | |
CN108725265B (zh) | 控制车辆座椅总成的方法 | |
CN101542665B (zh) | 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 | |
CN112135751B (zh) | 用于座椅、特别是车辆座椅的枢转配件以及座椅 | |
JP2007505778A (ja) | 自動車用操作システム | |
EP2216201A1 (en) | Power seat control unit | |
JP7568965B2 (ja) | シートシステム | |
JP4800183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の電動操作装置 | |
US8973999B2 (en) | Reclining vehicle seat with actuator and motor | |
JP4475796B2 (ja) | 設備制御装置 | |
JP4869886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の電動操作装置 | |
US20040251728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a vehicle reclining seat | |
JP2005028964A (ja) | 車両用座席の操作対象報知装置 | |
JP5747492B2 (ja) | 座席用スイッチ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動座席 | |
JP5071839B2 (ja) | シートバックの中折れ・リクライニング式自動車用シート | |
JP6926267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7488180B2 (ja) | シートスイッチ装置 | |
JP6921237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式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JP2024149537A (ja) | シートシステム | |
JP2010100148A (ja) | パワー・シートのスイッチ・アッセンブリに用いるシート型スイッチ・ハンドル | |
JP2009208550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2005104364A (ja) | 乗り物用座席 | |
JP2000276977A (ja) | スイッチの操作ノブ構造と車両のリヤパワーウインドウスイッチ装置 | |
JP2004530591A (ja) | 自動車のリクライニングシートを調整する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41012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