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541105B -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1105B
CN101541105B CN2009101194037A CN200910119403A CN101541105B CN 101541105 B CN101541105 B CN 101541105B CN 2009101194037 A CN2009101194037 A CN 2009101194037A CN 200910119403 A CN200910119403 A CN 200910119403A CN 101541105 B CN101541105 B CN 1015411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criber identity
destination address
preferred
communication
identity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194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1105A (zh
Inventor
傅诗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esh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2/234,02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20090239575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41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1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1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11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according to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5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multiple identity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3Location-dependent; Proximity-depend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其中通信装置包含:至少一个无线电收发模块;第一用户识别卡,经由无线电收发模块驻留于归属于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一单元;第二用户识别卡,经由无线电收发模块驻留于归属于第二无线网络的第二单元;存储装置,储存多个电话簿项目;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耦接于第一与第二用户识别卡、存储装置及无线电收发模块,处理器接收装置发端通信请求,为第一目的地址确定优选用户识别卡,通过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中的一个,与对应第一目的地址的同级装置建立无线通信。利用本发明,能够实现在一个移动台中使用不同或相同的通信技术提供多重无线通信服务,并提供更加有效的界面及更加可靠的服务。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apparatus originatedcommunication request)与设备识别请求的处理方法,更具体地,是关于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术语“无线”,通常指一种电气或电子操作,能够在不使用“硬布线”连接的情况下实现。“无线通信”,指不使用电导体或电线情况下,将信息传送一段距离。所述距离可以很短(如电视遥控的几米)或很长(如无线通信的几千千米或几百万千米)。较为熟知的无线通信的示例为移动电话。移动电话使用无线电波以使操作者能够从全球许多位置与另一方打电话。只要存在具有传送及接收信号的基站设备,移动电话就可在任何地方使用,其中,该信号被处理以用于移动电话的发送及接收语音和数据。
多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完备,定义完善,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即为一种定义完善且广泛采用的通信系统,GSM采用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技术,TDMA是一种移动电话与基站之间用以传送语音、数据及信令(signaling)数据(如已拨电话号码)的数字无线电多址方式。CDMA2000是一种混合移动通信2.5G/3G技术标准,CDMA2000使用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技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是一种3G移动通信系统,UMTS可于2G GSM系统上提供多重服务的加强型范围(enhanced range)。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是一种由802.11b工程标准定义的技术,可用于本地网络(home networks)、移动电话、视频游戏等,以提供高频无线局域网。
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在一个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中使用不同或相同的通信技术提供多重无线通信服务变为可能,但如何提供有效界面及可靠服务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因繁琐人机界面操作所产生的电力消耗,提供有效界面及可靠服务,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
一种通信装置,包含:至少一个无线电收发模块;第一用户识别卡,经由无线电收发模块待接于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归属于第一无线网络;第二用户识别卡,经由无线电收发模块待接于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归属于第二无线网络;存储装置,储存多个电话簿项目,并且每个所述电话簿项目更包含指示第一承载项和第二承载项中的一个作为对应目的地址的优选承载项的信息,多个电话簿项目中的每一个包含目的地址及用于指示对应目的地址的优选用户识别卡的信息,其中优选用户识别卡为第一与第二用户识别卡中的一个;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耦接于第一用户识别卡、第二用户识别卡、存储装置及无线电收发模块,处理器接收包含第一目的地址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通过检验电话簿项目确定对应第一目的地址的优选用户识别卡,以及通过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中的一个,与对应第一目的地址的同级装置建立无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更通过检验所述电话簿项目,为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确定优选承载项,并通过所述优选承载项,与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同级装置建立所述无线通信。
一种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其中通信装置包含至少一个无线电收发模块,第一用户识别卡,第二用户识别卡,存储装置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其中,第一用户识别卡经由无线电收发模块待接于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一单元,第二用户识别卡经由无线电收发模块待接于第二无线网络的第二单元,存储装置储存多个电话簿项目,每个电话簿项目更包含指示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优选通话线路选择服务,其中所述优选通话线路选择服务为第一通话线路选择服务与第二通话线路选择服务中的一个,且多个电话簿项目中的每一个包含目的地址及用于指示对应目的地址的优选用户识别卡的信息,其中优选用户识别卡为第一与第二用户识别卡中的一个,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耦接于第一用户识别卡、第二用户识别卡、存储装置及无线电收发模块,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以控制第一与第二用户识别卡、存储装置及无线电收发模块的运作,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包含:接收包含第一目的地址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确定对应第一目的地址的优选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是否储存在多个电话簿项目中的一个中;对应第一目的地址的优选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已储存时,通过优选用户识别卡待接的第一或第二单元中的一个,与对应第一目的地址的同级装置建立无线通信;以及确定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所述优选通话线路选择服务是否已储存在所述多个电话簿项目中的一个中;当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所述优选通话线路选择服务已储存时,通过所述优选通话线路选择服务,与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所述同级装置建立所述无线通信。
一种通信装置,包含:无线电收发模块;第一插槽,对应于第一设备识别码;第二插槽,对应于第二设备识别码;第一用户识别卡,插入第一插槽,并经由无线电收发模块待接于第一单元,其中第一单元归属于第一无线网络;第二用户识别卡,插入第二插槽,并经由无线电收发模块待接于第二单元,其中第二单元归属于第二无线网络;存储装置,储存第一设备识别码与第二设备识别码;以及处理器,耦接于第一用户识别卡、第二用户识别卡、存储装置及无线电收发模块,处理器经由无线电收发模块接收设备识别请求信息,确定设备识别请求信息由第一单元或是由第二单元发送,当设备识别请求信息由第一单元发送时,处理器经由无线电收发模块以第一设备识别码来响应,当设备识别请求信息由第二单元发送时,处理器经由无线电收发模块以第二设备识别码来响应。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能够实现在一个移动台中使用不同或相同的通信技术提供多重无线通信服务,并提供更加有效的界面及更加可靠的服务,通过优化人机界面操作来降低电力消耗。
以下是根据多个图式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后应可明确了解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较佳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5为GSM中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逻辑信道指配及信令处理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话簿项目的数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联系列表的数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入电话簿项目的对应栏的流程图,该操作由人机界面来实施。
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话簿项目的对应区域的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提供IMEI的流程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识别处理的顺序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识别处理中设备识别请求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然该描述乃以说明本发明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A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处理装置发端通信请求及设备识别请求,其中装置发端通信请求也称为移动发起(Mobile Originated,MO)呼叫请求。如图1所示,通信装置100A包含用户识别卡101和用户识别卡102,基带模块103,以及无线电收发模块104,其中基带模块103耦接于用户识别卡101和用户识别卡102及无线电收发模块104。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电收发模块104接收无线电频率信号,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以便于基带模块103的处理,或者,无线电收发模块104接收来自基带模块103的基带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无线电频率信号,以传送至一同级装置。无线电收发模块104可包含多个硬件装置以执行无线电频率转换。例如,无线电收发模块104可包含一混频器,该混频器使基带信号与一载波相乘,该载波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频率振荡产生,其中,举例而言,对于GSM该无线频率可以为900MHz或1800MHz,对于UMTS该无线频率可以为1900MHz。基带模块103更将基带信号转换为多个数字信号,并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反过来也是一样(vice versa),基带模块103将多个数字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对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基带模块103也可包含多个硬件装置以执行基带信号处理。基带信号处理可包含模数转换(Analog to Digital Conversion,ADC)/数模转换(Digital to Analog Conversion,DAC),增益调整,调制/解调,编码/译码,等等。基带模块103更包含存储装置106及处理器105,处理器105用以分别控制基带模块103、无线电收发模块104、以及插入两插槽的用户识别卡101和102的运作。处理器105可以从已插入的用户识别卡101和用户识别卡102读取数据,以及向已插入的用户识别卡101和用户识别卡102写入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存储装置106亦可在基带模块103之外配置,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通信装置包含多于一个的用户识别卡,通信装置亦可包含分别对应每个用户识别卡的多于一个的基带模块与无线电收发模块,图2与图3分别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即通信装置100B以及通信装置100C。如图2与图3所示,通信装置100B与通信装置100C分别包含用户识别卡101和用户识别卡102,基带模块103A和基带模块103B,以及无线电收发模块104A和无线电收发模块104B,其中基带模块103A耦接于用户识别卡101和无线电收发模块104A,以及基带模块103B耦接于用户识别卡102和无线电收发模块104B。基带模块103A和基带模块103B的运作类似于图1所述的基带模块103,简洁起见在此不再赘述。相似地,无线电收发模块104A和无线电收发模块104B的运作类似于图1所述的无线电收发模块103,简洁起见在此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在图2中,基带模块103A包含存储装置106A和处理器105A,处理器105A用以分别控制用户识别卡101、基带模块103A及无线电收发模块104A的运作,以及基带模块103B亦包含存储装置106B和处理器105B,处理器105B用以分别控制用户识别卡102、基带模块103B及无线电收发模块104B的运作。处理器105A和105B可相互耦接及通信。储存于存储装置106A和存储装置106B中的数据可由处理器105A和105B共享及存取。例如,处理器105A和处理器105B中的一个可为主处理器,以及另外一个可为从属处理器以配合主处理器。如图3所示,仍然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通信装置100C可包含一个存储装置106C和一个处理器105C,处理器105C用以分别控制用户识别卡101和用户识别卡102、基带模块103A和基带模块103B、以及无线电收发模块104A和无线电收发模块104B的运作。处理器105C的运作类似于图1所述的处理器105,简洁起见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处理器105、105A、105B及105C可为通用处理器,且当执行程序代码时,上述处理器105、105A、105B及105C执行上述控制运作。上述存储装置106、106A、106B及106C可包含至少一个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NOR快闪存储器以及NAND快闪存储器,以储存程序代码和数据。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较佳网络拓扑示意图。图4所示的通信装置100,可以是先前图1至图3所示的通信装置100A、100B及100C。因此,简洁起见,在下文中,通信装置100用以代表所有类似先前所述的通信装置。通信装置100设备有多个用户识别卡,且当用户识别卡待接(camping on)于或结合(associating with)由访问站(access station)201和访问站202管理的网络单元之后,通信装置100可同时访问(access)多个相同或不同通信技术的网络203和网络204,其中,网络203或网络204可为GSM网络、WCDMA网络、Wi-Fi网络、CDMA2000网络或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SCDMA)网络,或互联网,或其它类似网络,访问站201或访问站202可为一基站,一节点B(node-B),或一与802.1a、802.1b或802.1g相容的访问点。通信装置100可经由对应中间装置205和中间装置206的网络203和网络204中的至少一个,或经由公用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PSTN)207或上述网络的任意组合,利用设备的任意用户识别卡向被叫方(即对应同级的另一有线或无线通信装置)发出装置发端通信请求,如语音呼叫、数据呼叫、视频呼叫或互联网协议上的语音呼叫(voice overInternet Protocol,VOIP)。其中,网络203和网络204可例如:对应移动交换中心MSC的GSM网络,对应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的WCDMA/TD-SCDMA网络,或对应会话初始化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服务器的互联网。另外,通信装置100可接收装置收端通信请求(apparatus terminated communicationrequest),装置终端通信请求也称为移动终止(Mobile Terminated,MT)呼叫请求,如来自呼叫方的任意用户识别卡的拨入电话呼叫。需要理解,在不同类型网络之间有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网关。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用户识别卡101和用户识别卡102可与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种类型相关。例如,用户识别卡101或用户识别卡102可为对应GSM的用户识别卡(SIM卡),或对应UMTS的用户识别卡(USIM卡),或对应CDMA2000通信系统的可移动用户识别卡(RUIM卡)或CDMA用户识别卡(CSIM卡),或其它。典型的SIM卡包含用户账号信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及一组SIM应用开发工具(SIMapplication toolkit,SAT)命令集,且SIM卡为联络电话簿(phone book contacts)提供存储空间。基带模块(如基带模块103,103A或103B)的处理器(如105,105A,105B或105C),可与SIM卡的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 Unit,MCU)交互作用,以从已插入的SIM卡中获取数据或SAT命令。当SIM卡插入通信装置100之后,通信装置100立即执行操作。SIM卡亦可进行处理从而为个性化服务显示用户选项单。通信装置100中亦可插入USIM卡以进行UMTS(也称为3G)电话通信。USIM卡储存用户账户信息,IMSI,认证信息,及USIM应用开发工具(USIM Application Toolkit,USAT)命令集,USIM卡为文本信息和联络电话簿提供存储空间。处理器105、105A、105B或105C可与USIM卡的MCU交互作用,以从已插入的USIM卡中获取数据或USAT命令。与SIM卡相比,USIM卡的电话簿进行了加强。为认证的目的,USIM卡可储存长期(long-term)预共享(preshared)的密钥K,密钥K共享于网络的认证中心(Authentication Center,AuC)。USIM卡的MCU可利用窗口机制以避免回放攻击,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一组序列号码,并产生对话密钥CK和IK,以用于UMTS中KASUMI(也称为A5/3)区块加密的保密性与完整性算法。当USIM卡插入通信装置100之后,通信装置100立即进行操作。IMSI为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用户或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网络用户相关的唯一号码。IMSI可由通信装置100发送至GSM或UMTS网络,以获取移动用户在本地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HLR),或作为本地复制,在拜访位置寄存器(VisitorLocation Register,VLR)中的其它细节。典型IMSI的数字长度有15位,但是亦可更短。前3位为移动国家码(Mobile Country Code,MCC),紧接着2位(欧洲标准)或3位(北美标准)为移动网络码(Mobile Network Code,MNC),剩下几位为GSM或UMTS网络用户的移动用户识别码(mobile 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number,MSIN)。
图5为GSM中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逻辑信道指配及信令处理示意图。在GSM中,呼叫控制(Call Control,CC)包含建立、控制及终止通信服务的处理,且呼叫控制为连接管理(Connection Management,CM)的步骤之一。当通信装置100准备发起一项通信服务如语音呼叫服务时,呼叫控制实体首先经由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向基站系统(Base Station System,BSS)发送信道请求来请求本地移动性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MM)实体的MM连接(阶段1)。对于标准呼叫,通信装置100可能需要在无线网络中登记,然而对于紧急呼叫,可选择性进行登记。也就是说,通信装置100不需要在无线网络中登记,就可以于未加密的无线电资源(Radio Resource,RR)连接之上建立紧急呼叫。无线网络中的基站系统(Base Station System,BSS)可经由允许接入信道(Access Grant Channel,AGC)传送的立即指配(Immediate Assignment)指配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tand-alone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SDCCH)或业务信道(TrafficChannel,TCH)。接着,呼叫控制实体经由SDDCH向移动交换中心MSC发送出CM服务请求(阶段2),MSC收到CM服务请求后向呼叫控制实体发送认证请求,呼叫控制实体经由SDDCH向MSC发送包含用户识别卡数据的信息作为认证响应(阶段3),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通过MSC对传送的信息进行加密(阶段4)。当阶段2至阶段4完成之后,建立MM连接。当成功建立MM连接及启动用户数据加密之后,报告呼叫控制服务请求实体。因此,连接的信号需要连接至移动交换中心MSC(建立)。MSC可以多种方式响应连接请求。MSC可利用呼叫进行(Call Proceeding)信息(阶段5-1)指示呼叫请求已被接受及建立呼叫的必要信息已具备。另外,呼叫请求可利用释放完成(Release Compelte)信息拒绝呼叫请求。接下来,当MSC尝试连接至被叫方时,通信装置100接收告警(Alert)信息(阶段5-2)。一旦被叫方接收告警信息并接受呼叫,通信装置100就接收指配命令(Assign Command),通信装置100经由快速随路控制信道(FastAssociated Control Channel,FACCH)指配专用信道(dedicated channel),以响应指配完成(Assignment Complete)信息(阶段5-3)。接下来,当通信装置100接收来自MSC的连接信息之后,以连接确定(Connect Acknowledge)信息来响应(阶段5-4);TCH上的业务信道建立成功,以及,通信装置100,现在可以开始与被叫方通信。需要注意,WCDMA或TD-SCDMA系统的呼叫控制处理类似于GSM系统的呼叫控制处理,简洁起见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通信装置中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将在下文中予以说明,其中,通信装置可如先前所述的通信装置100A、100B或100C,简洁起见,下文所提及的通信装置100代表所有类似先前所述的装置。在通信装置100中,存储装置(如先前所述的106、106A、106B或106C)可储存多个电话簿项目(phonebook entries)。每个电话簿项目可包含联系名称、目的地址、优选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优选承载项(bearer)及优选通话线路选择服务(Alternative Line Service,ALS),及类似信息。通信装置100中的存储装置106、106A、106B或106C可为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即便当通信装置100断电时,存储装置106、106A、106B或106C仍能储存数据。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话簿项目600的数据结构示意图,其中电话簿项目600可储存于存储装置(如先前所述的存储装置106、106A、106B或106C)中。名称栏601可用于储存另一同级用户的联系名称。号码栏602可为指向同级用户的一串预设号码,如VOIP呼叫的IP地址,或电路交换呼叫的另一有线或无线通信装置的电话号码,或其它。优选用户识别卡栏603可用于储存关于优选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其中,优选用户识别卡是当发端与同级用户连接时,用户优先使用的用户识别卡。如图1至图3所示,由于通信装置100A、100B或100C包含多个用户识别卡,通信装置用户可选择一个针对同级用户的优选用户识别卡,并将该选择储存在优选用户识别卡栏603,以便当用户准备发端与同级用户的连接时,使用优选用户识别卡。根据本实施例,由于每个用户识别卡包含唯一的识别码,如先前所述的IMSI,优选用户识别卡栏603可储存已选的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以区别于其它用户识别卡。
优选承载项栏604可用于储存优选承载项服务,优选承载项服务是当发起与同级用户的连接时,用户优先使用的承载项。承载项表示信息发送路径,如语音呼叫,数据呼叫,VOIP呼叫,视频呼叫,或其它。用户可选择关于优选承载项服务的识别码,并将该选择储存在优选承载项栏604中,以便当用户准备发起与同级用户的连接时,使用优选承载项。优选通话线路选择服务栏605可用于储存关于优选ALS的识别码,优选通话线路选择服务是当发端与同级用户的连接时,用户优先使用的ALS。需要理解,ALS为通信装置100提供联合(associating)具有一个IMSI的两个可选通话线路的能力(capability)。用户能够根据需求拨打或接收来自任一条通话线路的电话,并为每条通话线路的电话分别付费。每条通话线路与唯一的电话簿号码(例如,移动台的全球唯一电话号码MSISDN)和唯一的用户特定文件(subscription profile)相关联。储存于电话簿项目中的信息可由用户经由人机界面(Man-Machine Interface,MMI)来输入。
作为选择,当为每个电话簿项目记录优选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时,通信装置100的存储装置(如先前所述的存储装置106、106A、106B或106C),或用户识别卡101和用户识别卡102中的一个,可为每个用户识别卡储存并保持联系列表(或号码列表)。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联系列表的数据结构示意图。联系列表701和702分别记录用户识别卡101的联系号码1、2和4,及用户识别卡102的联系号码3和5。如上所述,用户识别卡101和用户识别卡102(如IMSI 1和IMSI 2),可用以联系列表的相互区别。若联系号码呈现在用户识别卡101的联系列表中,则表示用户更倾向于经由用户识别卡101,而非用户识别卡102,与对应联系号码的同级用户相连接。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入电话簿项目的对应栏的流程图,该操作由人机界面来实施;人机界面可包含屏幕选项单和图标,命令语言和在线求助,以及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如触控面板、键盘的实体按键、按钮、拖动游戏杆(dragging jog)及其它类似装置,其中,屏幕选项单和图标、命令语言和在线求助显示于通信装置100的显示装置之上。通过使用人机界面的输入装置,用户可手动触控、按压、点击、旋转或移动输入装置以操作通信装置100。经由使用人机界面,用户首先将联系名称及号码输入电话簿项目(步骤S801)。接着,用户为输入的联系名称和号码选择表示优选用户识别卡的特定选项单项目或图标(步骤S802)、表示优选承载项服务的相关选项单项目或图标(步骤S803)、及表示优选通话线路选择服务的特定选项单项目或图标(步骤S804)。最后,将已输入的数据和选择储存在存储装置的电话簿项目的相关字段(步骤S805)。需要理解,用户可以不确定优选用户识别卡、优选承载项服务及优选ALS中的至少一个,而将空(null)数据或特定代码储存在电话簿项目的对应字段。
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通信装置可如先前所述的通信装置100、100A、100B或100C。当用户准备向另一同级用户发起通信服务时,用户经由人机界面从联系选项单中选择同级用户的联系名称,或者用户经由人机界面从联系选项单中选择同级用户的电话或移动台的特定号码,或者用户经由人机界面输入同级用户的电话或移动台的特定号码。当用户按下如图10所示的发送按键301之后,根据图6所示的对应电话簿项目的优选设定,或根据图7所示的联系列表的优选设定,通过用户识别卡101或用户识别卡102可发端通信请求。如图9所示,处理器(如处理器105、105A、105B或105C)接收包含同级用户的目的地址的通信请求(步骤S901)。接着,处理器确定是否定义了对应接收的目的地址的优选用户识别卡(步骤S902),更具体地,处理器通过检验已储存的电话簿项目,确定电话簿项目的优选用户识别卡栏(如优选用户识别卡栏603)中是否储存有表示优选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其中,该电话簿项目对应同级用户的接收的目的地址。当未发现优选识别码时,处理器启动人机界面以便用户可以选择一个目前已插入的用户识别卡(步骤S903),例如图11所示已插入插槽303和插槽304的用户识别卡。接着,处理器可帮助用户经由人机界面确定建立新电话簿项目或更新已存在的电话簿项目(步骤S904),其中,电话簿项目与接收的目的地址相关,更具体地,更新已存在的电话簿项目包含更新已存在的优选用户识别卡栏。需要注意,步骤S904为可选步骤,亦可忽略。当发现优选识别码时,处理器更确定已发现的识别码是否等于目前已插入的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步骤S905),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如用户识别卡101或用户识别卡102的IMSI。当已发现的识别码等于目前已插入的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之一时,处理器经由对应已发现的识别码的用户识别卡待接的单元,或已选择的用户识别卡待接的单元,与对应目的地址的同级装置建立无线通信(步骤S906)。当已发现的识别码不等于目前已插入的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时,处理器启动人机界面以便用户可以选择一个目前已插入的用户识别卡来使用(步骤S903),并帮助用户确定建立新电话簿项目或更新已存在的电话簿项目(步骤S904),以响应已选择的用户识别卡,其中,电话簿项目与接收的目的地址相关。需要注意,步骤S904为可选步骤,亦可忽略。与上述步骤S906相同,当处理器获得指示用户识别卡的信号之后,处理器经由对应单元,利用已选择的用户识别卡,与目的地址建立无线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装置发端通信服务可经由优选承载项来建立,其中,该优选承载项是先前用户经由检验对应电话簿项目的优选承载项栏来选择的。图1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其中,通信装置例如先前所述的通信装置100、100A、100B或100C。当用户准备与另一同级用户发起通信服务时,用户经由人机界面从联系选项单中选择同级用户的联系姓名,或者同级用户的电话或移动台的特定号码,或者用户经由人机界面输入的同级用户的电话或移动台的特定号码。当用户按下如图10所示的发送按键301之后,根据对应电话簿项目的优选承载项设定,经由优选承载项可发起通信请求。如图12所示,处理器(如处理器105、105A、105B或105C)接收包含同级用户的目的地址的通信请求(步骤S1201)。接着,处理器确定是否定义了对应接收的目的地址的优选承载项(步骤S1202),更具体地,处理器通过检验已储存的电话簿项目,确定电话簿项目的优选承载项栏(如优选承载项栏604)中是否储存有优选承载项,其中该电话簿项目对应同级用户的接收的目的地址。当发现优选承载项时,选择优选承载项,处理器经由已选择的承载项与对应目的地址的同级装置建立无线通信(步骤S1203)。当未发现优选承载项时,处理器启动人机界面以便用户选择承载项或使用预设承载项(步骤S1204)。接着,处理器可帮助用户经由人机界面确定建立新电话簿项目或更新已存在的电话簿项目(步骤S1205),其中,电话簿项目与接收的目的地址相关,更具体地,更新已存在的电话簿项目包含更新已存在的优选承载项栏。需要注意,步骤S1205为可选步骤,亦可忽略。与上述步骤S1203相同,当处理器获得指示已选择的承载项的信号之后,处理器经由已选择的承载项,与目的地址建立无线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装置发端通信请求服务可经由优选ALS来建立,其中,优选ALS是先前用户经由检验对应电话簿项目的优选通话线路选择服务栏来选择的。图1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其中,通信装置可例如先前所述的通信装置100、100A、100B或100C。当用户准备向另一同级用户发起通信服务时,用户经由人机界面从联系选项单中选择同级用户的联系名称,或者电话或移动台的特定号码,或者用户经由人机界面输入的电话或移动台的特定号码。当用户按下如图10所示的发送按键301之后,根据对应电话簿项目的优选ALS设定,通信请求可通过优选ALS发起通信请求。如图13所示,处理器(如处理器105、105A、105B或105C)接收包含同级用户的目的地址的通信请求(步骤S1301)。接着,处理器确定是否定义了优选ALS(步骤S1302),更具体地,处理器通过检验已储存的电话簿项目,确定电话簿项目的优选ALS栏中是否储存有优选ALS,其中,该电话簿项目对应同级用户的接收的目的地址。当发现优选ALS·时,选择优选ALS,处理器经由已选择的ALS与对应目的地址的同级装置建立无线连接(步骤S1303)。当未发现优选ALS时,处理器启动人机界面以允许用户选择ALS或使用预设ALS(步骤S1304)。接着,处理器可帮助用户经由人机界面确定建立新电话簿项目或更新已存在的电话簿项目(步骤1305),其中,电话簿项目与接收的目的地址相关,更具体地,更新已存在的电话簿项目包含更新已存在的优选ALS栏。需要注意,步骤S1305为可选步骤,亦可忽略。当处理器获得指示已选择的ALS的信号之后,处理器经由已选择的ALS与对应目的地址的同级装置建立无线通信(步骤S130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存储装置(如存储装置106、106A、106B或106C)更可于某个时刻储存多个先前已插入的用户卡的识别码,例如,先前的开机后的即刻,其中,如图11所示,用户识别卡(例如用户识别卡101和102)可分别插入插槽303和插槽304。需要理解,先前已插入的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储存在存储装置的非易失性区域中。由于用户可替换任意用户识别卡,处理器更通过比较储存在存储装置中的识别码与目前插入插槽303和插槽304的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来侦测用户识别卡是否已改变。根据本实施例,该侦测可于通信装置100开机后执行,且已记录的识别码可为用户识别卡的IMSI或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d Circuit Card Identity,ICCID)。图1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话簿项目的对应区域的更新方法的流程图,首先,处理器(如处理器105、105A、105B或105C)从存储装置中读取先前已插入的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步骤S1401)。接着,处理器通过比较已读取的识别码与目前已插入的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来确定用户识别卡是否改变了至少一个(步骤S1402)。当处理器侦测到任意用户识别卡发生改变,或新插入用户识别卡时,处理器更启动人机界面,以允许用户确定是否更新对应的电话簿项目或联系列表,从而反映已侦测的改变(步骤S1403),其中,对应的电话簿项目或联系列表与移除的用户识别卡相关。例如,当在已插入的用户识别卡之一中发现存储装置中的IMSI,并在所有已插入的用户识别卡中未发现存储装置中的另一IMSI时,处理器侦测到改变,并确定含有未发现的IMSI的用户识别卡已被另一用户识别卡替换,该另一用户识别卡的IMSI未记录在存储装置中。当用户确定更新时,处理器更新电话簿项目或联系列表(步骤S1404),其中,更新电话簿项目包含更新所有优选用户识别卡栏(如优选用户识别卡栏603),将优选用户识别卡栏中记录的对应已移除的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替换为对应新插入的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更新联系列表(如联系列表701或702),即将联系列表中包含的已移除的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替换为新插入的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需要理解,当如图14所示的侦测之后,存储装置中完成更新以储存目前已插入的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通信装置100A具有多个已插入的用户识别卡,并可处理来自多个待接单元的多个设备识别请求,以提供更可靠的服务。典型地,通信装置通过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EquipmentIdentity,IMEI)来唯一识别。IMEI可包含批准型号码(Type Approval Code,简称TAC,6位)、最后组装地码(Final Assembly Code,简称FAC,2位)、序列号(Serial Number,简称SNR,6位)以及备用位(Spare,简称SP,1位)。TAC代表移动通信设备的型号。FAC识别移动通信设备的制造/最后组装地。SNR唯一识别每个TAC与FAC内的移动通信设备(例如通信装置100A)。当通信装置(例如通信装置100A)发送IMEI时,备用位SP可以为零。如图1所示,由于通信装置100A设备一个单一无线电收发模块104及基带模块103,基带模块103可在存储装置106中为两张用户识别卡储存两个IMEI,其中,两张用户识别卡分别插入两个插槽(如插槽303和插槽304)。假定用户识别卡分别插入插槽A和插槽B(如插槽303和插槽304),那么,当制造通信装置100A时,可分别提供对应插槽A和插槽B的IMEI A和IMEI B,并可将IMEI A和IMEI B储存在存储装置的非易失性区域中。图15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提供IMEI的流程图。首先,提供第一插槽的第一设备识别码(步骤S1501)。接着,提供第二插槽的第二设备识别码(步骤S1502)。最后,将第一设备识别码与第二设备识别码储存在存储装置的非易失性区域中(步骤S1503)。
多种处理方法可用于无线电界面的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及非GPRS服务的移动性管理。移动性管理子层(MM子层)的主要作用包含支持通信装置的移动性,如将目前位置报告给无线网络及为用户提供识别码认证。MM子层更为上层连接管理子层(CM子层)的不同项目提供链接管理服务。MM处理可定义为两组:非GPRS服务的MM处理和GPRS服务的MM处理。同时,可以提供三种类型的MM处理:MM通用处理、MM特定处理和MM连接管理处理,其中MM处理的启动与环境无关。只要存在RR连接时,就启动MM通用处理;若没有其它MM特定处理运作或不存在MM连接时,也可以启动MM特定处理;MM连接管理处理用于建立、保持及释放通信装置与无线网络间的MM连接。同时,上层CM层的实体可与同级交换信息。同时,提供了两种GPRS移动性管理(GPRS Mobility Management,GMM)处理:GMM通用处理和GMM特定处理。只要存在分封交换信令连接,就启动GMM通用处理;GMM特定处理通过无线网络启动并由无线网络的IMSI使用,以释放GMM内容,其中,该无线网络用于GPRS服务和/或非GPRS服务。
如图1所示,由于通信装置100A只装备了一个无线电收发模块104与基带模块103,但承载两张用户识别卡,所以通信装置100A可待接于两个单元,其中,两个IMSI分别储存在已插入的用户识别卡101和用户识别卡102中。图16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说明识别处理的顺序图。在MM通用处理或MM特定处理中,如图16所示的识别处理可通过无线网络,用以请求通信装置100A提供特定识别参数(如IMSI或IMEI)至该无线网络。该识别处理可于位置更新或其它状况期间触发。无线网络通过传送识别请求信息至通信装置100A,以启动识别处理。识别请求信息指明了识别类型信息组件的请求识别参数,其中,识别类型可为IMSI或IMEI。当收到IMEI识别码类型集(如IMEI)的识别请求信息后,通信装置100A发回包含一个IMEI的识别响应。有时,两个用户识别卡(如用户识别卡101和102)可待接于相同网络运营商的不同单元,且当以相同IMEI响应不同单元时,就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特别是,在一预设时间间隔内,当网络运营商经由上述识别处理,发现多于两个IMSI与相同IMEI关联时,网络运营商可确定通信装置100A处于非正常情况下,并阻止通信装置100A的通信。
图17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识别处理中设备识别请求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首先,处理器(如处理器105)经由无线电收发模块接收设备识别请求信息(步骤S1701),其中,该设备识别请求信息来自包含于无线网络的单元,且该设备识别请求信息可为包含先前所述的IMEI识别码类型集(如IMEI)的识别请求信息。接着,处理器确定待接于发出设备识别请求信息的单元的用户识别卡为哪个(步骤S1702)。当处理器确定用户识别卡A(如用户识别卡101)待接于发出识别请求信息的单元时,处理器从存储装置中获取或读取插入用户识别卡A的对应插槽A的IMEIA(步骤S1703),并经由无线电收发模块发送包含IMEIA的识别响应信息至无线网络的对应单元(步骤S1704)。当处理器确定用户识别卡B(如用户识别卡102)待接于发出识别请求信息的单元时,处理器从存储装置中获取或读取插入用户识别卡B的对应插槽B的IMEI B(步骤S1705),并经由无线电收发模块发送包含IMEI B的识别响应信息至无线网络的对应单元(步骤S1706)。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阐释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畴。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0)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含:
至少一个无线电收发模块;
第一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无线电收发模块待接于第一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单元归属于第一无线网络;
第二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无线电收发模块待接于第二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单元归属于第二无线网络;
存储装置,储存多个电话簿项目,并且每个所述电话簿项目更包含指示第一承载项和第二承载项中的一个作为对应目的地址的优选承载项的信息,所述多个电话簿项目中的每一个包含目的地址及用于指示对应所述目的地址的优选用户识别卡的信息,其中所述优选用户识别卡为所述第一与第二用户识别卡中的一个;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耦接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所述存储装置及所述无线电收发模块,所述处理器接收包含第一目的地址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并通过检验所述电话簿项目确定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所述优选用户识别卡,以及通过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中的一个,与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同级装置建立无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更通过检验所述电话簿项目,为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确定优选承载项,并通过所述优选承载项,与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同级装置建立所述无线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更接收包含第二目的地址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当在电话簿项目中未发现对应所述第二目的地址的优选用户识别卡时,使用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及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中的一个作为对应所述第二目的地址的用户识别卡,并经由人机界面获取关于对应所述第二目的地址的用户识别卡的信息,以及根据已获取的所述信息,通过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中的一个,与对应接收或未发现的所述第二目的地址的同级装置建立所述无线通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更储存新电话簿项目,所述新电话簿项目包含所述第二目的地址及用于指示对应所述第二目的地址的优选用户识别卡的信息,其中,所述优选用户识别卡是根据已获取的所述信息,经由所述人机界面来选定的所述第一与第二用户识别卡中的一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更接收包含第二目的地址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当在所述电话簿项目中未发现所述第二目的地址时,使用所述第一承载项与所述第二承载项中的一个作为对应所述第二目的地址的承载项,并经由人机界面获取关于对应所述第二目的地址的承载项的信息,以及根据已获取的所述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承载项与所述第二承载项中的一个,与对应接收或未发现的所述第二目的地址的同级装置建立所述无线通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更储存新电话簿项目,所述新电话簿项目包含所述第二目的地址及用于指示对应所述第二目的地址的优选承载项的信息,其中,所述优选承载项是根据已获取的所述信息,经由所述人机界面来选定的所述第一与第二承载项中的一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项为语音呼叫、数据呼叫、视频呼叫或互联网协议上的语音呼叫。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中的至少一个为对应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识别卡、对应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通用用户识别卡、或对应CDMA 2000通信系统的可移动用户识别卡或CDMA用户识别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话簿项目更储存至少一个识别码,所述至少一个识别码中的每一个对应一已插入的用户识别卡,以及,其中所述处理器更通过比较所述存储装置中的所述识别码与对应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和对应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来侦测对应所述存储装置中的所述识别码的所述用户识别卡是否替换为所述第一与第二用户识别卡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当侦测到已替换时,所述处理器利用对应新插入的所述第一或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更新储存在所述电话簿项目中的对应被移除的所述用户识别卡的至少一个识别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用户识别卡的所述识别码为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已插入的用户识别卡的所述用户识别码储存在所述存储装置的非易失性区域中。
11.一种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含至少一个无线电收发模块,第一用户识别卡,第二用户识别卡,存储装置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无线电收发模块待接于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一单元,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经由所述无线电收发模块待接于第二无线网络的第二单元,所述存储装置储存多个电话簿项目,每个电话簿项目更包含指示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优选通话线路选择服务,其中所述优选通话线路选择服务为第一通话线路选择服务与第二通话线路选择服务中的一个,且所述多个电话簿项目中的每一个包含目的地址及用于指示对应所述目的地址的优选用户识别卡的信息,其中所述优选用户识别卡为所述第一与第二用户识别卡中的一个,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耦接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所述存储装置及所述无线电收发模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一与第二用户识别卡、所述存储装置及所述无线电收发模块的运作,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包含:
接收包含第一目的地址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
确定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所述优选用户识别卡的识别码是否储存在所述多个电话簿项目中的一个中;
当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所述优选用户识别卡的所述识别码已储存时,通过所述优选用户识别卡待接的所述第一或第二单元中的一个,与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同级装置建立无线通信;以及
确定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所述优选通话线路选择服务是否已储存在所述多个电话簿项目中的一个中;
当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所述优选通话线路选择服务已储存时,通过所述优选通话线路选择服务,与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所述同级装置建立所述无线通信。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更包含:
当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所述优选用户识别卡的所述识别码未储存时,使用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中的一个作为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用户识别卡,并经由人机界面获取关于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用户识别卡的信息;以及
根据已获取的所述信息,通过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中的一个,与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所述同级装置建立所述无线通信。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更包含:
根据已获取的所述信息,经由所述人机界面储存新电话簿项目,所述新电话簿项目包含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及用于指示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所述优选用户识别卡的信息,其中所述优选用户识别卡为所述第一与第二用户识别卡中的一个。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更包含:
当所述优选通话线路选择服务未储存时,使用所述第一通话线路选择服务与所述第二通话线路选择服务中的一个作为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通话线路选择服务,并经由人机界面获取关于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通话线路选择服务的信息;以及
根据已获取的所述信息,通过所述第一通话线路选择服务与所述第二通话线路选择服务中的一个,与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所述同级装置建立所述无线通信。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更包含:
根据已获取的所述信息,经由所述人机界面储存新电话簿项目,所述新电话簿项目包含所述第一目的地址及用于指示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址的优选电话线路选择服务的信息,其中所述优选电话线路选择服务为所述第一与第二电话线路选择服务中的一个。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话簿项目储存于所述存储装置的非易失性区域中。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含:
无线电收发模块;
第一插槽,对应于第一设备识别码;
第二插槽,对应于第二设备识别码;
第一用户识别卡,插入所述第一插槽,并经由所述无线电收发模块待接于第一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单元归属于第一无线网络;
第二用户识别卡,插入所述第二插槽,并经由所述无线电收发模块待接于第二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单元归属于第二无线网络;
存储装置,用于储存所述第一设备识别码与所述第二设备识别码;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耦接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所述存储装置及所述无线电收发模块,所述处理器经由所述无线电收发模块接收设备识别请求信息,确定所述设备识别码请求信息由所述第一单元或是由所述第二单元发送,当所述设备识别请求信息由所述第一单元发送时,所述处理器经由所述无线电收发模块以所述第一设备识别码来响应;当所述设备识别请求信息由所述第二单元发送时,所述处理器经由所述无线电收发模块以所述第二设备识别码来响应。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识别码与所述第二设备识别码中的每一个为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识别请求信息是在移动性管理通用处理或移动性管理特定处理期间发送,且所述设备识别请求信息包含所述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的识别码类型。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中的至少一个为对应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识别卡、对应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通用用户识别卡、或对应CDMA 2000通信系统的可移动用户识别卡或CDMA用户识别卡。
CN2009101194037A 2008-03-21 2009-03-12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11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842608P 2008-03-21 2008-03-21
US61/038,426 2008-03-21
US4714308P 2008-04-23 2008-04-23
US61/047,143 2008-04-23
US12/234,025 US20090239575A1 (en) 2008-03-21 2008-09-19 Methods fo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iginated communication request, handling equipment identity request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utilizing the same
US12/234,025 2008-09-1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85206XA Division CN102307343B (zh) 2008-03-21 2009-03-12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
CN201110285196.XA Division CN102307342B (zh) 2008-03-21 2009-03-12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1105A CN101541105A (zh) 2009-09-23
CN101541105B true CN101541105B (zh) 2011-11-09

Family

ID=41089413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1940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1105B (zh) 2008-03-21 2009-03-12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
CN20111022065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25316B (zh) 2008-03-21 2009-03-18 传送移动台发起请求的装置
CN20091011901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1006B (zh) 2008-03-21 2009-03-18 一种通信装置
CN20091011901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0976B (zh) 2008-03-21 2009-03-18 传输移动台始呼请求的方法与相应系统
CN20091011901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1065B (zh) 2008-03-21 2009-03-18 传送移动台发起请求的方法
CN2012100426857A Pending CN102665212A (zh) 2008-03-21 2009-03-18 传输移动台始呼请求的方法与相应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065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25316B (zh) 2008-03-21 2009-03-18 传送移动台发起请求的装置
CN20091011901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1006B (zh) 2008-03-21 2009-03-18 一种通信装置
CN20091011901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0976B (zh) 2008-03-21 2009-03-18 传输移动台始呼请求的方法与相应系统
CN20091011901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1065B (zh) 2008-03-21 2009-03-18 传送移动台发起请求的方法
CN2012100426857A Pending CN102665212A (zh) 2008-03-21 2009-03-18 传输移动台始呼请求的方法与相应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8108002B2 (zh)
CN (6) CN101541105B (zh)
TW (3) TWI4247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24482B1 (ko) * 2008-06-17 2012-03-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모드를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BRPI1011084B1 (pt) * 2009-06-03 2021-01-19 Blackberry Limited método em um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m um sistema de pacote evoluído, meio não transitório que pode ser lido em computador e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m um sistema de pacote evoluído
PL2438782T3 (pl) 2009-06-03 2019-09-30 Sisvel International S.A. Usługa głosowa w wyewoluowanym systemie pakietowym
US20110002327A1 (en) * 2009-06-03 2011-01-06 Johanna Lisa Dwyer Voice service in evolved packet system
KR101657121B1 (ko) * 2009-07-02 2016-09-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위치 기반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 듀얼 모드 단말기 및 이를 위한 제어 방법
US8837357B2 (en) * 2009-07-02 2014-09-16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voice service management
KR101544436B1 (ko) * 2009-07-20 2015-08-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스탠바이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영상 호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KR101659765B1 (ko) * 2009-09-28 2016-09-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모드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전력 소모를 줄이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IT1396776B1 (it) * 2009-11-11 2012-12-14 Sisvel Technology Srl Dispositivo e metodo di comunicazione in una rete di comunicazione mobile
US8290525B2 (en) * 2010-01-15 2012-10-16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Text alternative to established voice call session
TWI466520B (zh) * 2010-01-26 2014-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多媒體終端適配器及其遠端連接的方法
US8503361B2 (en) * 2010-01-29 2013-08-0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Enabling IMS services for non-IMS UEs via a home base station subsystem
US20110217969A1 (en) * 2010-03-05 2011-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s with multiple subscriptions that utilize a single baseband-radio frequency resource chain
US20110243099A1 (en) * 2010-03-31 2011-10-06 Tom Chin Method of Service Redirection Procedures in TD-SCDMA and GSM Hybrid Mobile Terminals
US8862145B2 (en) * 2010-04-05 2014-10-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mprovie idle mode power consumption in multiple USIM configuration
US8755329B2 (en) 2010-06-11 2014-06-17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voice domain operation
US8874111B2 (en) * 2010-08-12 2014-10-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synchronization of TD-SCDMA multiple USIM mobile terminal during handover
US8908672B2 (en) 2010-08-12 2014-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synchronization in a multi-SIM user equipment
JP5440710B2 (ja) * 2010-09-15 2014-03-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1977263B (zh) * 2010-10-12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双卡移动终端进行加密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KR20120069074A (ko) 2010-12-20 2012-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수신 대기를 위한 통신 단말기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42190B1 (ko) * 2010-12-23 2017-05-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사용자 식별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이동 단말기 및 상기 이동 단말기의 동작을 제어하는 서버
CN102118718B (zh) * 2011-03-24 2014-07-3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自动呼叫转移方法
US8433318B2 (en) * 2011-04-14 2013-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 band-scanning by a multi-sim user equipment (U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670800B2 (en) * 2011-06-15 2014-03-11 Tct Mobile International Limited Removable baseband chipset
CN102883470B (zh) * 2011-07-12 2016-06-2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及用户识别卡的优先级与无线电活动安排方法
US8755841B2 (en) 2011-07-13 2014-06-17 Mediatek In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multi-standby mod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ing single subscriber identity card with multiple subscriber numbers
CN102883384A (zh) 2011-07-15 2013-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改变接入小区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9992605B2 (en) 2011-07-20 2018-06-05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providing serving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es utilizing the same
US9392439B2 (en) 2011-07-20 2016-07-12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providing serving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es utilizing the same
US9736089B2 (en) * 2011-11-02 2017-08-15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voice and video communications using a messaging application
US20130210484A1 (en) * 2012-02-14 2013-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tune-away in dual-sim dual-standby mobile devices
CN103685717B (zh) * 2012-09-26 2016-08-1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冲突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140200048A1 (en) * 2013-01-17 2014-07-17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of automatic sim card selection according to network environment
US9554361B2 (en) * 2013-03-01 2017-01-24 Intel Deutschland Gmbh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information
US9210691B2 (en) 2013-11-07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ooperative network acquisition on a multi-SIM wireless device
US9374697B2 (en) * 2014-04-01 2016-06-21 Mediatek Inc. Method of selecting an active SIM for an emergency service and multi-SIM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CN105101125B (zh) * 2014-04-18 2019-03-2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呼叫转移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GB2532571B (en) * 2014-05-21 2021-07-14 Pismo Labs Technology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figuring radio frequency module
CN105101329A (zh) * 2014-05-22 2015-11-25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装置及其通信管理方法
US10064044B2 (en) * 2014-09-18 2018-08-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roaming status of terminal, terminal, and server
US9735821B2 (en) * 2014-11-25 2017-08-15 Red Hat, Inc.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 selection in multi-SIM communication devices
TWI510952B (zh) * 2015-01-26 2015-12-01 Acer Inc 取回私密金鑰的方法及其系統
WO2016119180A1 (zh) * 2015-01-29 2016-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位置更新方法及用户设备
US9973350B2 (en) 2015-05-28 2018-05-15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network sharing of multiple network operators and network sharing management prox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0728911B2 (en) 2015-06-26 2020-07-2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553623B2 (en) 2015-06-26 2017-01-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5025456B (zh) * 2015-07-09 2018-09-21 英特尔公司 更新用户标识模块卡的优选漫游列表的方法
CN106550158A (zh) * 2015-09-18 2017-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呼叫方法及装置
CN105657817B (zh) * 2015-12-24 2019-10-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1354642B1 (en) * 2016-03-14 2022-06-07 Jpmorgan Chase Bank, N.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al time, automated negotiation among parties to a transaction
CN107659707A (zh) * 2016-07-26 2018-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数据连接管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889182B (zh) * 2016-09-29 2022-08-12 英特尔公司 使用通信业务的通信设备和方法
CN108259126B (zh) * 2016-12-29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相位噪声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071775B (zh) * 2017-05-15 2020-10-09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重定向接入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91411B (zh) * 2018-07-04 2022-04-1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信息的接收方法和系统信息的配置及发送方法
CN109495887B (zh) * 2018-11-22 2021-08-17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协议栈mm连接的实现方法与系统
CN109495875B (zh) * 2019-01-11 2021-03-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Sim卡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TWI702863B (zh) * 2019-09-10 2020-08-21 新加坡商 聯發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協調使用不同的訂戶號碼接收小區廣播訊息的操作及在操作之間共用的排程資訊的行動通訊設備及方法
WO2021120147A1 (en) * 2019-12-20 2021-06-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ponding to paging by multiple-universal subscription identity module devices
CN111711650B (zh) * 2020-04-17 2022-07-12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请求的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45343B (zh) * 2020-04-23 2022-08-09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号码补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556486B (zh) * 2020-05-29 2023-11-21 上海英哈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两个集成订户身份模块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59529C (en) * 1994-11-22 1999-03-16 Peter Kapsales Method in a telephone system for reaching a subscriber under busy/no answer conditions and ring/no answer conditions
US6909708B1 (en) * 1996-11-18 2005-06-21 Mc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including video conferencing
US6011978A (en) * 1997-03-07 2000-0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matic system switching in a multiple-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6185436B1 (en) * 1997-03-27 2001-02-06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I112900B (fi) * 1997-06-17 2004-01-30 Sonera Oyj Hinnoittelumenetelmä matkapuhelinjärjestelmässä
WO1999041919A2 (de) * 1998-02-16 1999-08-19 Swisscom Ag Identifizierungskarte und verrechnungsverfahren mit einer identifizierungskarte
FI114371B (fi) * 1999-08-09 2004-09-30 Nokia Corp Menetelmä kantopalvelun valitsemiseksi palvelulle langattomassa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ssä, tiedonsiirtojärjestelmä ja matkaviestinpäätelaite
US6445921B1 (en) * 1999-12-20 2002-09-0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all re-establishment for a dual mode telephone
WO2002041571A2 (en) * 2000-11-16 2002-05-23 C.D.C. S.R.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vo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on lans and automatic least cost routing
EP1221680A1 (de) * 2001-01-09 2002-07-10 Häni- Prolectron AG Verfahren zur Verrechnung einer Leistung durch Erfassung eines Billetts
US6895428B2 (en) * 2001-01-21 2005-05-17 Ericsson Inc. Method of storing e-mail address information on a SIM card
CN1383340A (zh) 2001-04-20 2002-12-04 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识别卡转换系统及其方法
TW535384B (en) * 2001-12-25 2003-06-01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Dual SIM card intelligent switching method of mobile phone
TW549000B (en) * 2001-12-27 2003-08-21 Quanta Comp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obile station to avoid paging loss in multiple mobile networks
US6799038B2 (en) * 2002-01-09 2004-09-2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network selection
JP2004112182A (ja) * 2002-09-17 2004-04-08 Fuji Xerox Co Ltd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171226B2 (en) * 2002-11-19 2007-01-3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retry method over digital wireless systems
US20050170854A1 (en) * 2004-01-30 2005-08-04 Benco David S. Network support for multi-line mobile device
JP3820258B2 (ja) * 2004-04-21 2006-09-1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機能制限装置、及び、機能制限方法
US7174174B2 (en) * 2004-08-20 2007-02-06 Dbs Communications, Inc. Service detail record application and system
KR100585775B1 (ko) * 2004-10-07 2006-06-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듀얼모드의 휴대단말기에서 패킷 서비스방법
KR100594436B1 (ko) 2004-11-15 2006-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중모드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접속제어 방법
CN100377612C (zh) 2005-01-24 2008-03-26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在双模式手机中实现来电转移的方法
EP1718087A1 (en) 2005-04-28 2006-11-02 Koninklijke KPN N.V. Device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electing one of a set of SIM card readers comprised by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for setting up an outgoing call
US20070037562A1 (en) * 2005-08-11 2007-02-15 Smith-Kerker Penny L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l management within a cellular telephone group subscription
CN100515142C (zh) 2005-11-04 2009-07-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双模同时待机的移动终端及其通讯方法
US20070121664A1 (en) * 2005-11-30 2007-05-31 Szczebak Edward J Jr Method and system for double data rate transmission
US20070121623A1 (en) * 2005-11-30 2007-05-31 Garcia Jose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narrowband communications connections using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identification
US7395973B2 (en) * 2005-12-08 2008-07-08 Chun-Hsin Ho Smart card
US20070142054A1 (en) * 2005-12-15 2007-06-21 Garg Sanjeev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a call setup between a mobile station and a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US20070184858A1 (en) * 2006-02-09 2007-08-09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 of attach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tasks to a Subscriber Information Module car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00569026C (zh) 2006-04-13 2009-12-09 信源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机多卡式无线移动电话及其实现方法
US20070250726A1 (en) * 2006-04-24 2007-10-25 Rossetti David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wakeup frequenc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94500B (zh) 2006-06-20 2012-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异种网络间漫游方法
CN101098547B (zh) 2006-06-30 2010-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移动电话中实现呼叫的方法
US20080020773A1 (en) * 2006-07-21 2008-01-24 Motorola,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call routing for multiple services each respectively associated with a corresponding one of multiple sets of stored subscriber identity information
KR100793093B1 (ko) * 2006-09-08 2008-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개의 심카드가 장착되는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서비스설정방법
US8036707B2 (en) * 2006-09-14 2011-10-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ck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instant messaging
US20090005085A1 (en) * 2007-06-28 2009-01-01 Motorola, Inc. Selective retry system for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tack for call setup failures
CN101094476B (zh) 2007-07-23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中单模多卡单待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AU2008280823A1 (en) * 2007-07-24 2009-01-29 Rethink Technology Pty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639208B2 (en) * 2007-09-05 2014-01-28 Alcatel Lucent Cellular telephone with automatic redial capability
US8121584B2 (en) * 2008-05-21 2012-02-21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handling conference communication and th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utilizing the same
US8064957B2 (en) * 2009-04-01 2011-11-22 Mediatek Inc.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for handling apparatus terminated or originated communication requests with increased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and methods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13989B2 (en) 2012-07-03
TW200942051A (en) 2009-10-01
CN101540976B (zh) 2012-05-23
CN102325316A (zh) 2012-01-18
CN101541006B (zh) 2011-04-13
CN101540976A (zh) 2009-09-23
CN102325316B (zh) 2015-09-02
TW200942050A (en) 2009-10-01
TW200942052A (en) 2009-10-01
CN101541105A (zh) 2009-09-23
TWI397341B (zh) 2013-05-21
TWI424779B (zh) 2014-01-21
CN101541065A (zh) 2009-09-23
US20090239584A1 (en) 2009-09-24
US20090239583A1 (en) 2009-09-24
TWI384897B (zh) 2013-02-01
CN101541006A (zh) 2009-09-23
CN102665212A (zh) 2012-09-12
US8108002B2 (en) 2012-01-31
CN101541065B (zh) 2011-10-05
US20090239582A1 (en) 2009-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1105B (zh)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
TWI386098B (zh) 通信裝置
CN102307343B (zh)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装置发端通信请求的处理方法
US8121584B2 (en) Methods for handling conference communication and th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utilizing the same
US20090239576A1 (en) Methods fo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iginated communication request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utilizing the same
EP2665246B1 (en)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EP3759955B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provisioning or controlling operator profiles in terminals
US8964957B2 (en) Telephone,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provisioning serv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5520285B2 (ja) デュアルモードで移動体端末から通信を確立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1790254B (zh) 支持集团通信的移动电话终端和系统以及方法
JP5027921B2 (ja) 国際呼ローミングサービスの提供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移動通信端末
CN104113837A (zh) 无线局域网的接入认证方法及装置
KR100983141B1 (ko) 국제 로밍 처리를 위한 이동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과,그 시스템에 포함되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3888923A (zh) 应用于虚拟专用移动网的呼叫接续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15027177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sion of a local second line service to a roaming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using mixed protocols
KR102258170B1 (ko) 소프트웨어 유심을 이용한 투폰 기능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0739221B1 (ko) 단말의 식별정보 전환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08001488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mobile services
KR100963972B1 (ko) 콜백 번호 전환 장치 및 방법
US806007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sion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d upon device capability
CN115474166A (zh) 5g消息的发送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4

Address after: ottawa

Patentee after: Xuesh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na Taiwan Hsinchu Science Park Hsinchu city Dusing a road No.

Patentee before: MEDIATEK Inc.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