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531440A -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1440A
CN101531440A CN200910038686A CN200910038686A CN101531440A CN 101531440 A CN101531440 A CN 101531440A CN 200910038686 A CN200910038686 A CN 200910038686A CN 200910038686 A CN200910038686 A CN 200910038686A CN 101531440 A CN101531440 A CN 101531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ozone
dyeing wastewater
oxidation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38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锦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Texwinca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exwinca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exwinca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exwinca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38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314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531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14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属于印染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它包括如下步骤:印染废水经预调节系统进行水温、水量及pH值预先调节处理;印染废水进入臭氧氧化系统氧化,向臭氧氧化系统中通入臭氧,印染废水中部分高分子有机物完成开环断键过程;印染废水进入生化处理系统进行生化,经微生物处理,完成水解、酸化、降解以及沉淀过程;印染废水进入氧化脱色系统,向氧化脱色系统中通入氯气和臭氧,完成氧化脱色过程;经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达标排放。本发明综合了臭氧氧化法与生化法两者的优点,将两个有机结合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不仅可以提高出水水质,而且可以达到节能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染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大以及水质变化大等特点,而且所用染料品种繁多,并朝着抗生物氧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印染废水的处理难度越来越大。现在主要的处理方法有臭氧氧化法或生化法。臭氧氧化作为一种高级氧化技术,其主要利用臭氧的极强氧化性,而且臭氧在水中可短时间内自行分解,没有二次污染等特性。臭氧不仅具有很强的杀菌消毒的作用,还可以用臭氧去除染料和印染废水的色度和难降解的有机物,通过活泼的羟基自由基OH与有机物反应,使染料发色基因中的不饱和键断裂,生成分子质量小且无色的有机酸、醛等,达到脱色和降解有机物的目的。分子臭氧反应选择性强,能与双键的染料直接加成,使染料开环脱色,并提高废水的生化性。虽然臭氧的氧化性较强,但如果单独使用臭氧处理成本高,经济性差。生化法主要应用于低浓度的污水处理和原水微污染的预处理,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低浓度工业污水处理,它是一种微生物接触生长系统,通过附着在填料上的微生物的吸收、降解、氧化、合成等作用,去除可生物降解和可溶解性物质。但生化法仅能脱除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对含有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废水的处理效果往往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有机结合臭氧氧化污水处理法与生化污水处理法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a、印染废水经预调节系统进行水温、水量及PH值预先调节处理;
b、经步骤a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进入臭氧氧化系统氧化,向臭氧氧化系统中通入臭氧,污水中部分高分子有机物完成开环断键过程;
c、经步骤b氧化处理后印染废水进入生化处理系统进行生化,经微生物处理,完成水解、酸化、降解以及沉淀过程;
d、经步骤c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进入氧化脱色系统,向氧化脱色系统中通入氯气和臭氧,完成氧化脱色过程;
e、经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达标排放。
其中a步骤中所述预调节系统包括前段调节池、冷却塔以及后段调节池;所述前段调节池、冷却塔以及后段调节池依次管道连接,印染废水从前段调节池入水口进入预调节系统,从后段调节池出水口流出预调节系统。
其中b步骤中所述臭氧氧化系统为与臭氧发生器管道连接的预处理池,预处理池采用全封闭结构,预处理池的进水口与预调节系统出水口管道连接。
其中所述臭氧氧化系统投入的臭氧量为每立方米印染废水投入10克臭氧。
其中c步骤中所述生化处理系统包括水解酸化池、好氧池以及沉淀池;所述水解酸化池、好氧池以及沉淀池依次管道连接,印染废水由水解酸化池入水口进入生化处理系统,由沉淀池出口水流出生化处理系统;水解酸化池的入水口与臭氧氧化系统出水口管道连接。
其中d步骤中所述氧化脱色系统为与臭氧发生器管道连接的氧化池,所述氧化池上另接有液氯管道,氧化池的入水口与生化处理系统出水口管道连接。
其中所述氧化脱色系统投入的臭氧量为每立方米印染废水投入10克臭氧。
其中所述氧化脱色系统投入的氯气量为每立方米印染废水投入20-30克液氯。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在一种组合工艺中同时实现了臭氧氧化印染废水处理法和生化印染废水处理法两种工艺,有效解决了目前印染废水难于生化处理以及单一采取高级臭氧氧化技术而导致处理成本高的问题;(2)臭氧氧化后不必再安装臭氧破坏系统,由于臭氧要经过生化处理系统,已充分溶解于污水中并最终分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作程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工艺流程图,各设备及工作流程如下:
本发明中所述预调节系统由依次管道连接的前段调节池1、冷却塔2以及后段调节池3组成,印染废水从前段调节池1入水口进入预调节系统,从后段调节池3出水口流出预调节系统。因为在印染过程中所用的染料以及化学物种类各种各样,故而导致印染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印染废水水质变化波动极大,所以在对印染废水进行化学生物处理前,最好先对印染废水进行预调节处理,以求后序化学生物处理效果更佳。用本发明预处理印染废水时,先将印染废水排入预调节系统的前段调节池1中,进行水量以及PH值等参数调节,前段调节池1主要通过补充一定水量或者分流一定印染废水达到调节水量的目的,水量要求主要根据印染废水的处理量决定;PH值主要通过一定量的酸碱中和来实现,经过前段调节池1调节后的印染废水的PH值一般为8-9。经过水量、PH值调节的印染废水再由前段调节池1进入冷却塔2,进行温度调节,因为印染废水的温度对生化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影响很大,所以适合的温度有利于后面的生化处理,本程序一般将印染废水温度控制在30℃-35℃范围内;印染废水再由冷却塔2进入后段调节池3,对印染废水对以上各参数进一步的调节,达到最佳待处理状态。
印染废水在前段调节池1中停留约为6小时左右;冷却塔2风机的抽风量为:135*104m3/h,填料层体积为1700m3,接触时间为30分种左右;后段调节池3主要作用为最后稳定调节从前段调节池1以及冷却塔2预处理后的印染废水等工序的出水水质,使印染废水以较为稳定均匀的水质进入后续处理工艺。
本发明中所述臭氧氧化系统为预处理池4,预处理池4进水口与后段调节池3出水口用管道进行连接,另外,预处理池4与臭氧发生器5管道连接,便于在印染废水臭氧氧化处理时向预处理池4中通入一定量臭氧;预处理池4采用全封闭式结构,预处理池4深为10米。在臭氧氧化处理过程中,臭氧投加量10g/m3废水,接触时间为20分钟,臭氧气体与印染废水采用逆向方式进行充分接触。臭氧氧化系统主要是利用臭氧的极强氧化性将染料以及其它不饱和高分子化合物进行充分氧化,从而使染料以及其它不饱和高分子化合物开环断键,变成小分子物质,生成了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从而提高了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
本发明中所述生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用管道连接的水解酸化池10、好氧池9以及沉淀池8;印染废水从水解酸化池10入水口流入生化处理系统,从沉淀池8的出水口流出生化处理系统。水解酸化池10入水口与预处理池4的出水口用管道进行连接。本发明所述水解酸化池10内设有填料,以保证水解酸化池10内的微生物量,有效容积为8320m3。根据水解酸化的二阶段作用原理,印染废水在水解酸化池10中只发生水解和酸化反应,使高分子有机物变成较小的分子,目的也是提高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另外,印染废水在水解酸化池10中有足够长的停留时间,一般在20小时左右。经水解酸化池10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进入好氧池9进行处理,好氧池9内设有填料,有效容积为6240m3,印染废水在好氧池9中停留时间为15小时左右;另外,本发明通过风机6向好氧池9内通入一定氧气,以满足好氧池9的用氧需求。本发明将好氧池9中所产生剩余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10循环再处理,将这部分剩余污泥中所含有机污染物进行彻底的消解。由于好氧池9中剩余污泥部分回流至水解酸化池10进行污泥减量后,微生物体内的N、P等营养源可部分释放出来,部分解决印染废水营养比例失调的问题,只需再添加少量N、P等营养物质,就能满足微生物正常的生长需要。好氧池9主要利用附着在填料上的微生物膜来降解印染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过预处理池4和水解酸化池10这两步处理后,印染废水中污染物已成为易降解物质,提供以适量的溶解氧2-3mg/L,有机物便可得到较彻底的降解。经过好氧池9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进入沉淀池8进行进一步处理,沉淀池8的有效容积为1664m3,印染废水在沉淀池8中的停留时间为4小时。沉淀池8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固液分离,以降低印染废水中的COD,产生的剩余污泥一部份回流至水解酸化池10进行彻底消解,一部分经压泥机11压泥后送往电站焚烧。
本发明中所述氧化脱色系统为氧化池7,氧化池7进水口与沉淀池8出水口管道连接,氧化池7与臭氧发生器5管道连接;另外,氧化池7上还设有液氯管,用于向氧化池7内加入液氯。氧化池8有效水深为4.5米,臭氧投加量为10g/m3废水,接触时间为10分钟,液氯投加量为20-30克/m3废水,目的是利用臭氧的強氧化脱色作用,本程序因为加入一定量的臭氧,液氯的用量将减少,以减少因为液氯的投加而产生的副产物,以免产生二次污染。经氧化池7氧化脱色处理后,废水达标排放。
实施例1
以1万m3/天印染废水处理为例,用臭氧与生化组合工艺处理:
车间印染废水(40℃-45℃)先经预处理系统进预调节,印染废水水温可降至30℃-35℃左右,PH调为8-9,水量调至42m3/小时。
经过预处理系统调节后的印染废水进入预处理池4,一些较易氧化的还原性物质先被氧化。在预处理池4中臭氧投加量为10g/m3废水,接触时间为20分钟左右,臭氧气体与印染废水逆向接触,处理后的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至0.4左右(臭氧氧化处理前为0.23左右),印染废水色度也有30%的去除。
经预处理池4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进入水解酸化池10进行处理,印染废水经水解酸化后,可生化性提高至0.5左右,并且印染废水色度也有50%左右的去除。另外,水解酸化池10消解了大部分好氧池和沉淀池的剩余污泥,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
因有充足的预处理作用,污水的可生化性有了极大地提高,好氧池9中印染废水的有机污染物降解的较彻底,COD去除率达80%左右。
印染废水进入沉淀池8后,印染废水在沉淀池8进行液固分离,产生的剩余污泥大部分回流至水解酸化池10进行彻底的消解,剩余的经压泥机11压榨后送至电站焚烧。
经沉淀池8分离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进入氧化池7进行脱色处理,脱色工艺以臭氧脱色为主,臭氧气体与印染废水逆向接触。投加量为10g/m3废水,接触时间10分钟,辅助液氯脱色,投加量20-30g/m3废水,印染废水色度得到彻底清除。经上述处理后,出水水质如下:COD为60-70mg/L,色度为20-30倍,BOD为10-20mg/L废水,悬浮物为10-20mg/L废水,优于排放标准排放。经计算,增加臭氧的成本与节省的风机电耗加液氯成本相等。如果工艺运行参数调整较为适当,运行成本还有下降空间。所以,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a、印染废水经预调节系统进行水温、水量及PH值预先调节处理;
b、经步骤a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进入臭氧氧化系统氧化,向臭氧氧化系统中通入臭氧,污水中部分高分子有机物完成开环断键过程;
c、经步骤b氧化处理后印染废水进入生化处理系统进行生化,经微生物处理,完成水解、酸化、降解以及沉淀过程;
d、经步骤c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进入氧化脱色系统,向氧化脱色系统中通入氯气和臭氧,完成氧化脱色过程;
e、经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达标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中所述预调节系统包括前段调节池(1)、冷却塔(2)以及后段调节池(3);所述前段调节池(1)、冷却塔(2)以及后段调节池(3)依次管道连接,印染废水从前段调节池(1)入水口进入预调节系统,从后段调节池(3)出水口流出预调节系统;印染废水经预调节系统调节后PH值为8-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中所述臭氧氧化系统为与臭氧发生器(5)管道连接的预处理池(4),预处理池(4)采用全封闭结构,预处理池(4)的进水口与预调节系统出水口管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氧化系统投入的臭氧量为每立方米印染废水投入10克臭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c步骤中所述生化处理系统包括水解酸化池(10)、好氧池(9)以及沉淀池(8);所述水解酸化池(10)、好氧池(9)以及沉淀池(8)依次管道连接,印染废水由水解酸化池(10)入水口进入生化处理系统,由沉淀池(8)出口水流出生化处理系统;水解酸化池(10)的入水口与臭氧氧化系统出水口管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d步骤中所述氧化脱色系统为与臭氧发生器(5)管道连接的氧化池(7),所述氧化池(7)上另接有液氯管道,氧化池(7)的入水口与生化处理系统出水口管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脱色系统投入的臭氧量为每立方米印染废水投入10克臭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脱色系统投入的液氯量为每立方米印染废水投入20-30克液氯。
CN200910038686A 2009-04-17 2009-04-17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Pending CN1015314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38686A CN101531440A (zh) 2009-04-17 2009-04-17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38686A CN101531440A (zh) 2009-04-17 2009-04-17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1440A true CN101531440A (zh) 2009-09-16

Family

ID=41102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38686A Pending CN101531440A (zh) 2009-04-17 2009-04-17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31440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9301A (zh) * 2010-04-15 2011-10-19 三木理研工业株式会社 着色废水处理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着色废水处理装置
CN104478174A (zh) * 2014-12-19 2015-04-01 新疆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高含盐印染废水处理回用零排放集成方法
CN104692592A (zh) * 2015-02-16 2015-06-10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一种染料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装置及工艺
CN107337318A (zh) * 2017-07-31 2017-11-10 常州市天宁区鑫发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的方法
CN108996846A (zh) * 2018-09-04 2018-12-14 杭州开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印染废水污泥减量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2028380A (zh) * 2019-06-04 2020-12-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废水处理系统及废水处理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9301A (zh) * 2010-04-15 2011-10-19 三木理研工业株式会社 着色废水处理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着色废水处理装置
CN102219301B (zh) * 2010-04-15 2013-03-27 三木理研工业株式会社 着色废水处理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着色废水处理装置
CN104478174A (zh) * 2014-12-19 2015-04-01 新疆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高含盐印染废水处理回用零排放集成方法
CN104478174B (zh) * 2014-12-19 2016-06-29 新疆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高含盐印染废水处理回用零排放集成方法
CN104692592A (zh) * 2015-02-16 2015-06-10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一种染料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装置及工艺
CN107337318A (zh) * 2017-07-31 2017-11-10 常州市天宁区鑫发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的方法
CN108996846A (zh) * 2018-09-04 2018-12-14 杭州开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印染废水污泥减量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2028380A (zh) * 2019-06-04 2020-12-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废水处理系统及废水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0572B (zh) 一种碳源吸附/硝化/部分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工艺处理低c/n城市污水的装置与方法
CN103508617B (zh) 石化生物污泥减量化的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CN104671613B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工艺
CN105776775A (zh) 厌氧-自养脱氮-臭氧氧化耦合的垃圾渗滤液全流程零排放处理工艺
CN102161553B (zh) 一种餐厨废物制沼气废水处理方法
CN105417869A (zh) 一种臭氧-厌氧铁还原联用污泥减量的芬顿氧化-生物组合处理工艺
CN101704611B (zh) 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01531440A (zh)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CN112551744A (zh) 一种利用酸性混凝的芬顿氧化处理废水的方法
WO2022170787A1 (zh) 分段进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同步处理污水与污泥的装置与方法
CN102502965A (zh) 一种早期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工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724420A (zh) 化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联合水处理方法
CN202643504U (zh) 有机溶剂脱附废水和油漆废水处理装置
CN115124190A (zh) 一种二碳酸二叔丁酯废水达标处理装置与方法
CN106673362A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组合处理工艺
CN114538615A (zh) 一种已内酰胺生产废水深度脱氮工艺及系统
CN105668786B (zh)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强化脱氮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26372A (zh) 厌氧及低溶解氧剩余污泥水解发酵产酸的装置与方法
CN113060899B (zh) 一种利用污水厂污泥资源化生成碳源的再利用方法
CN101054231B (zh) 平板膜污泥同步浓缩消化处理工艺
CN104496080A (zh) 一种低阶煤提质废水深度处理方法
CN102874987B (zh) 一种酵母废水预处理方法
CN201437523U (zh) 有机酸性废水处理系统
CN107285565B (zh) 过硫酸盐预处理-振动膜反应器去除膜浓水有机物工艺
CN216236537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专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