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510060A - 媒介物反转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媒介物反转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0060A
CN101510060A CNA2009100037950A CN200910003795A CN101510060A CN 101510060 A CN101510060 A CN 101510060A CN A2009100037950 A CNA2009100037950 A CN A2009100037950A CN 200910003795 A CN200910003795 A CN 200910003795A CN 101510060 A CN101510060 A CN 101510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roller
output
delivery outlet
b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037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10060B (zh
Inventor
斋藤贵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ki D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ki Data Corp filed Critical Oki D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10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0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10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00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H04N1/00575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 H04N1/00578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using at least part of a loop, e.g. using a return loo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70Article bending or stiffen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5Holders for originals or exposure plat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H04N1/00575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 H04N1/0058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using at least one dead-end path, e.g. using a sheet eject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1Ejecting or st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41Sorting, reordering or inver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10Selective handling processes
    • B65H2301/13Relative to size or orientation of the material
    • B65H2301/132Relative to size or orientation of the material single face or double face
    • B65H2301/1321Print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3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orientation
    • B65H2301/333Inverting
    • B65H2301/3331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 B65H2301/33312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forward reverse rollers pai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Changing form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1Bending, buckling, curling, bringing a curvature
    • B65H2301/51214Bending, buckling, curling, bringing a curvature parallel to direction of displacement of handl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70Clutches; Couplings
    • B65H2403/73Couplings
    • B65H2403/732Torque limi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3Oscillating, pivoting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face of material, e.g. diver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39Scan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17Post-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3Refeeding path
    • G03G2215/00438Inverter of refeeding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媒介物反转装置、以及具有该反转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该反转装置可避免媒介物的先头部分从媒介物输出口输出后,因自重而向重力方向下垂导致媒介物损伤,以及由于从媒介物输出口输出的媒介物将已经被输出至出纸托盘的媒介物推出而引起的媒介物装载异常等。本发明的媒介物反转装置可将片状媒介物送回,并使所述媒介物的正反面反转,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输出所述媒介物的一部分的媒介物输出口;从媒介物输出口至少输出所述媒介物的一部分并将其送回的输出构件;以及位于输出构件的外侧端部、使媒介物从被输出构件夹持的夹持面开始弯曲的弯曲形成部。

Description

媒介物反转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媒介物反转装置、以及具备媒介物反转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媒介物的两面形成图像、具有所谓双面打印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媒介物反转装置是将在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的媒介物的图像形成面进行反转,并将图像形成面被反转后的媒介物再次输送至图像形成部。
上述的媒介物反转装置,首先是使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媒介物输出口附近的输出辊向媒介物输出方向转动,从而使媒介物的一部分从媒介物输出口输出。媒介物的指定部分从媒介物输出口输出后,媒介物反转装置的输出辊向与媒介物输出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将媒介物送回。最后,媒介物反转装置将再次被送入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媒介物输送至反转通道,从而实现媒介物的反转。(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04707号公报
通常,媒介物的前端部分从这类媒介物反转装置的媒介物输出口输出时,会因为自重向重力方向下垂,与出纸托盘发生碰撞。因此,会出现媒介物损伤、以及从媒介物输出口输出的媒介物将已经输出至出纸托盘的媒介物推出,造成媒介物装载异常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这些实际情况,本发明的课题就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媒介物的先头部分从媒介物输出口输出后,因自重而向重力方向下垂导致媒介物损伤,以及由于从媒介物输出口输出的媒介物将已经被输出至出纸托盘的媒介物推出而引起的媒介物装载异常等的媒介物反转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片状媒介物送回、并将所述媒介物的正反面进行反转的媒体物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将所述媒介物的一部分输出的媒介物输出口;从所述媒介物输出口将所述媒介物的至少一部分输出并且送回的输出构件;以及形成于所述输出构件的外侧端部,从所述媒介物被所述输出构件夹持的夹持面使该媒介物弯曲的弯曲形成部。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片状媒介物送回、并将所述媒介物的正反面进行反转的媒体物反转装置;和在所述媒介物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其中,所述媒体物反转装置具有至少将所述媒介物的一部分输出的媒介物输出口;从所述媒介物输出口将所述媒介物的至少一部分输出并且送回的输出构件;以及形成于所述输出构件的外侧端部,从所述媒介物被所述输出构件夹持的夹持面使该媒介物弯曲的弯曲形成部。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片状媒介物送回、并将所述媒介物的正反面进行反转的媒体物反转装置;和读取所述媒介物上形成的图像的读取部,其中,所述媒体物反转装置具有至少将所述媒介物的一部分输出的媒介物输出口;从所述媒介物输出口将所述媒介物的至少一部分输出并且送回的输出构件;以及形成于所述输出构件的外侧端部,从所述媒介物被所述输出构件夹持的夹持面使该媒介物弯曲的弯曲形成部。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将片状媒介物送回、并将所述媒介物的正反面反转的媒介物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将所述媒介物的一部分输出的第1媒介物输出口;将所述媒介物输出至装载所述媒介物的媒介物装载部的第2媒介物输出口;从所述第1媒介物输出口至少将所述媒介物的一部分输出并送回的输出构件;以及形成于所述输出构件的外侧端部,从所述媒介物被所述输出构件夹持的夹持面使所述媒介物弯曲的弯曲形成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媒介物反转装置,可避免媒介物的先头部分从媒介物输出口输出后,因自重而向重力方向下垂导致媒介物损伤,以及由于从媒介物输出口输出的媒介物将已经被输出至出纸托盘的媒介物推出而引起的媒介物装载异常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媒介物反转装置100的外观图;
图2是图像读取装置200的结构说明图;
图3是输出辊14的说明图;
图4是输出辊14与肋拱(rib)部15的配置关系说明图;
图5(1)是在媒介物反转的同时读取原稿过程的第一说明图;
图5(2)是在媒介物反转的同时读取原稿过程的第二说明图;
图5(3)是在媒介物反转的同时读取原稿过程的第三说明图;
图6是输出辊14与肋拱部15的配置关系说明图;
图7是由肋拱部15形成弯曲后,夹持面500向两侧方向延伸的原稿部分的弯曲样态说明图;
图8是说明与以往技术的差异的说明图;
图9是基于以往技术的弯曲形成部件的说明图;
图10是基于以往技术的弯曲形成部件的说明图;
图11是图像形成装置300的结构说明图;
图12是肋拱部15b与辊部分14a、14b以及14c的位置关系说明图;
图13是肋拱部15b与辊部分14a、14b以及14c的位置关系说明图;以及
图14是肋拱部15c与辊部分14a、14b以及14c的位置关系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一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媒介物反转装置100的外观斜视图。媒介物反转装置100具有装载多页原稿的媒介物托盘2、输出原稿或输出原稿的一部分的输出辊14、输出被反转的原稿的输出辊17以及装载被输出的原稿的堆纸器18(stacker)。
具有此种结构的媒介物反转装置,可以读取形成在原稿的双面或单面的图像,也可在原稿的双面或单面形成图像。例如,在读形成在原稿的双面的图像时(双面读取),通过图中未标示的供纸辊,将装载在媒介物托盘2上的原稿输入至媒介物反转装置100内,由图中未标示的读取装置读取单面的图像后,通过输出辊14将原稿的一部分输出。随后输出辊14进行逆转,再次将原稿输入至媒介物反转装置100内。输入的原稿被输送至图中未标示的反转通道进行反转,并由图中未标示的读取装置读取另一面的图像,随后由输出辊17输出。被输出的原稿装载在堆纸器18上。另外,在读取原稿上的单面图像时(单面读取),通过图中未标示的供纸辊,将装载在媒介物托盘2上的原稿输入至媒介物反转装置100内,由图中未标示的读取装置读取单面的图像后,由输出辊14将原稿输出。被输出的原稿装载在堆纸器18上。
下面以装载了该种媒介物反转装置100的图像读取装置200为例进行说明。图像读取装置200是可以读取原稿上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另外,图像读取装置200还具有可以读取被输入装置内的原稿上的图像、将读取后的原稿的一部分输出、并在将该原稿送回的同时进行反转后、读取之前读取的面的背面图像的原稿输送路径。
如图2所示,该原稿输送路径具有作为引导部件引导原稿1从原稿输入口20至分支点3′的输送路径3、作为引导部件引导原稿1从分支点3′至分支点4′的输送路径4、作为引导部件引导原稿1从分支点4′至媒介物输口21a的输送路径5、作为引导部件引导原稿1从分支点4′至分支点3′的输送路径6以及作为引导部件引导原稿1从分支点4′至媒介物输出口21b的输送路径7。
下面对具有该种原稿输送路径的图像读取装置200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像读取装置200具有被读取图像的原稿1、装载多页原稿1的媒介物托盘2、引导原稿1至输送通道的输送路径3、4、5、6、7、从媒介物托盘2中将原稿1一页一页分开供纸的供纸辊部8、输送原稿1的输送辊9、12、16、19、读取原稿1上的图像的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组件10、改变原稿1的输送通道的路径切换挡板(flap)13、输出原稿1的一部分或将原稿1送回的输出辊14、作为弯曲形成部使原稿1从被输出辊14夹持的夹持面开始弯曲的肋拱15、将被反转的原稿1输出的输出辊17以及装载被输出的原稿1的堆纸器18。
原稿1可以是片状的纸质媒介物,原稿1的表面形成有文字或照片等的图像。
媒介物托盘2是将待读取图像的多页原稿重叠装载的托盘。
供纸辊部8设有拾取(pickup)原稿1的拾取辊(pickup roller)等多个辊。供纸辊部8依靠图中未标示的驱动系统传送的动力进行旋转。拾取辊将装载于媒介物2的原稿1一页一页的分离。拾取辊以外的辊通过原稿输入口20将原稿1输入至图像读取装置200内。
输送辊9由一对辊构成,设置于输送路径4的中途。输送辊9将经由输送路径3输送来的原稿1输送至通过CCD组件10读取图像1的位置,即读取线(line)11的位置。
CCD组件10具有CCD图形传感器及镜头等。由图中未标示的光源照射的光在原稿1上反射,CCD图形传感器通过测定原稿1反射的光的反射量,对原稿1上的图像进行读取。读取线11位于输送路径4上,是CCD组件10读取原稿1上的图像的读取位置。
输送辊12、16、19设置为相互协调旋转,其中1个输送辊旋转时其它2个输送辊也随之旋转。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输送辊12和输送辊19设置为在输送路径4上相互接触,输送辊16和输送辊19设置为在输送路径6上相互接触。因此,当输送辊9转动时,被输送至分支点4′方向的原稿1则被设置在输送路径4上的输送辊12及输送辊19夹持输送。另外,当输出辊14进行反转时,被输送至分支点3′方向的原稿1则被设置在输送路径6上的输送辊16及输送辊19夹持输送。
路径切换挡板13设置于分支点4′。路径切换挡板13将经由输送路径4输送来的原稿1引导至输送路径5。另外,路径切换挡板13可依靠图中未标示的电磁等动力源进行动作,将输出辊14送回的原稿1引导至输送路径6。
如图3所示,输出辊14设置于输送路径5的终端,由以旋转轴50a为中心轴设置的辊部分14a、14b、14c,以及以旋转轴50b为中心轴设置的14a′、14b′、14c′的多个辊构成。输出辊14通过媒介物输出口21a,将经由输送路径5引导的原稿1的至少一部分输出。另外,输出辊14通过向原稿1的输出方向的反方向进行旋转,从媒介物输出口21a将一部分被输出的原稿1送回。当CCD组件10读取的图像仅形成于原稿1的单面时,输出辊14将被读取后的原稿1经媒介物输出口21a输出至堆纸器18。
肋拱部15设置于辊部分14a、14b、14c的外侧端部,即、设置于输出辊14的两端;并且在垂直方向与原稿1和辊部分14a、14b、14c及辊部分14a′、14b′、14c′的接触面即夹持面500相接,使原稿1弯曲。图4是从图3所示的X方向观看的输出辊14与肋拱部15的位置关系说明图。在肋拱部15的一端部形成的端面(edge)部分15′与原稿1相接触,所以可以良好的卷曲形状。对于肋拱部15的材质没有特殊限定,可以使用容易成型、便于获得的材质。
即、辊部分14a、14b、14c是由苯乙烯(styrene)-丁二烯(butagiene)橡胶或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橡胶等形成的橡胶部;辊部分14a′、14b′、14c′是由聚缩醛(polyacetal)树脂等形成的树脂部;肋拱部15配置在设置有橡胶部的回转轴50a上,并且向设置有树脂部即辊部分14a′、14b′、14c′的一侧突出。
输出辊17设置于输送路径7的终端,由多个辊构成。输出辊17通过媒介物输出口21b经由输送路径7将原稿1输出。
堆纸器18设置于单面读取时原稿1被排出的媒介物排出口21a以及双面读取时原稿1被排出的媒介物排出口21b的下方,用于装载从媒介物排出口21a或媒介物排出口21b排出的原稿1。
下面参照图5,对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读取装置200中进行伴有媒介物反转的双面读取动作进行说明。在这里,原稿1的两面分别称为正面1a及反面1b。另外,假定在媒介物托盘2中,装载有多页正面1a朝上的原稿1。
首先,用户通过图中未标示的操作部向图像读取装置200发出读取原稿1的读取指令后,图像读取装置200由图中未标示的驱动系统驱动。供纸辊部8基于驱动系统传输动力开始旋转。与此同时,输送辊9、12、16以及输出辊14、17也开始旋转。
供纸辊部8的拾取辊拾取媒介物托盘2中装载的原稿1。被拾取的原稿1由拾取辊以外的辊经原稿输入口20送入图像读取装置200内,再经输送路径3引导被输送至输送辊9(供纸步骤图5(1)箭头a)。
被供纸辊部8输送来的原稿1,随着输送辊9的旋转,经输送路径4的引导,被输送至通过CCD组件10读取图像的位置,即读取线11。CCD组件10从原稿1的图像形成前端部至图像形成后端部对正面1a上的图像进行读取(第1读取步骤图5(1)箭头b)。
正面1a上的图像经CCD组件10读取后的原稿1,随着输送辊12的旋转,经输送路径5引导,被输送至输出辊14。输出辊14经原稿输出口21a将输送辊12输送来的原稿1的一部分暂时输出(第1输出步骤图5(1)箭头c)。
在输出辊14的外侧端部,设置有肋拱部15作为使原稿1弯曲的弯曲形成部。由于该肋拱部15附与的弯曲,随着输出辊12的旋转而被输出的原稿1的一部分就难以向重力方向下垂。因此,经原稿输出口21a输出的原稿1的一部分对于堆纸器18中已经输出的原稿1的接触角度就可变小。所以可以防止原稿1的损伤,以及经原稿输出口21a输出的原稿1的一部分将已经输出到堆纸器中的原稿1推出而导致的原稿装载异常等。
原稿1的原稿后端部通过路径切换挡板13后,路径切换挡板13将原稿1的输送路径切换至输送路径6的方向。与此同时,输出辊14开始向原稿输出方向的反方向旋转。这时,输出辊14以外的辊不向反方向旋转。通过输出辊14反转,原稿1沿着输送路径5被送回,并被输送至输送辊16(送回步骤图5(2)箭头d)。
被送回的原稿1随着输送辊16的旋转,被沿着输送路径6输送,从分支点3′再次被引导至输送路径4之后,到达输送辊9。这时,原稿1的正反面已经被反转,正面1a再次成为原稿1的上侧面(第1反转步骤图5(2)箭头e)。
随着输送辊16的旋转被输送来的原稿1,再随着输送辊9的旋转,经输送路径4的引导,被输送至通过CCD组件10读取图像的位置,即读取线11。CCD组件10从原稿1的图像形成后端部至图像形成前端部对反面1b上的图像进行读取(第2读取步骤图5(2)箭头f)。
反面1b上的图像经CCD组件10读取后的原稿1,随着输送辊12的旋转,经输送路径5引导,被输送至输出辊14。输出辊14经原稿输出口21a将输送辊12输送来的原稿1的一部分暂时输出(第2输出步骤图5(2)箭头g)。
原稿1的原稿后端部通进路径切换挡板13后,路径切换挡板13将原稿1的输送路径切换至输送路径7的方向。与此同时,输出辊14开始向原稿输出方向的反方向进行旋转。随着输出辊14的反转,原稿1沿输送路径7被送回,并输送至输出辊17(第2反转步骤图5(2)箭头h)。
经第2反转步骤后,原稿1的反面1b再次变为上侧面,随着输出辊17的旋转,经原稿输出口21b被输出至堆纸器18。图像读取装置200基于上述原稿输送动作对原稿1的两面进行读取,直至将媒介物托盘2中装载的所有原稿1读取完成,反复执行伴随原稿1的正反面反转动作的读取。
下面对原稿1的单面读取进行说明。在原稿1的单面读取动作中,供纸步骤与双面读取动作中的供纸步骤相同。
被供纸辊部8输送来的原稿1,随着输送辊9的旋转,经输送路径4引导,被输送至通过CCD组件10读取图像的位置,即读取线11。CCD组件10从原稿1的图像形成前端部至图像形成后端部对正面1a上的图像进行读取(读取步骤图5(1)箭头b)。
正面1a上的图像经CCD组件10读取后的原稿1,随着输送辊12的旋转,经输送路径5引导,被输送至输出辊14。输出辊14经原稿输出口21a将输送辊12输送来的原稿1输出至堆纸器(输出步骤图5(1)箭头c)。基于上述原稿输送动作反复执行对原稿1的单面读取,直至将媒介物托盘2上装载的所有原稿1读取完成。
下面对作为弯曲形成部的肋拱部15的具体形态进行详细说明。图6是输出辊14与肋拱部15的配置关系说明图。如上所述,输出辊14由设置在旋转轴50a上、具有一定的间隔并可自由旋转的3个辊部分14a、14b、14c,和设置在旋转轴50b上、具有一定间隔并可自由旋转的3个辊部分14a′、14b′、14c′构成。辊部分14a与辊部分14a′依靠一定的压力相压接。同样,辊部分14b与辊部分14b′、以及辊部分14c与辊部分14c′也都是依靠一定的压力相压接。
旋转轴50a及旋转轴50b被设置于相对的位置。旋转轴50a及旋转轴50b两个旋转轴、或者旋转轴50a或旋转轴50b中的任一个旋转轴与图中未标示的驱动系统相连接,可以通过该驱动系统传输的驱动力进行旋转。
肋拱部15的一端部具有形成有15a′的肋拱15a。肋拱15a分别设置于辊部分14a及14c的外侧端部。另外,肋拱部15与原稿1的接触位置,设置于与输出辊14夹持原稿1所形成的夹持面500所在高度的不同高度位置。如图6所示,肋拱部15与原稿1相接触的位置,设置为在夹持面500的下方位置与原稿1相接。
图7是从被辊部分14a~14c以及辊部分14a′~14c′夹持的原稿1的夹持面500向外侧方向延伸的原稿部分,由肋拱部15形成弯曲后的弯曲样态说明图。如图8所示,这样使原稿1的外侧两端部弯曲后,可以防止从媒介物输出口20a输出的原稿1的前端部分向重力方向下垂。
作为这种通过与肋拱部相触接使原稿1弯曲的方法,还可以考虑在输出辊70a和输出辊70b之间、以及输出辊70b和输出辊70c之间设置的形态,如图9所示。
但是,在上述输出辊70与肋拱部80的配置关系中,由肋拱部80a所形成的弯曲,是形成在输出辊70a与输出辊70b之间和输出辊70b与输出辊70c之间。这样被形成弯曲的原稿1的弯曲状态,会一直持续到原稿1从输出辊70输出之后。所以,如图10所示,当输出辊70进行反转将原稿1送回时,原稿1保持其弯曲状态,有可能引起原稿1输送异常。
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可以采取在输出辊部70进行反转时,使肋拱部80与输出辊70分离的方法。但是,在该方法中必需设置肋拱部80的离间结构,这就会导致图像读取装置200的结构复杂化,而且会增加生产成本。另外,为使原稿1的弯曲较为缓和,需要输出辊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而这就会导致图像读取装置200的大型化,所以是不现实的。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在辊部分14a及辊部分14c侧的肋拱部15的一端,原稿1由辊部分14a及辊部分14c夹持,而在肋拱部15的另一端,原稿1则不由辊部分14a及辊部分14c夹持。因此,在输出辊14进行反转将原稿1送回时,原稿1很容易从弯曲的状态恢复为原来的状态,因此不会产生输送异常的危险。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防止从媒介物输出口20a输出的原稿1的前端部分下垂,同时也可以防止在输出辊部14进行反转将原稿1送回时产生原稿1的输送异常。
上述将原稿1的正反面在装置内反转的媒介物反转结构,可适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下面使用图11,对具有本发明的媒介物反转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300进行详细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300是可以在作为媒介物的记录用纸的两面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300具有:用于形成图像的记录用纸30;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300的底部,用于装载记录用纸30的媒介物托盘31;位于媒介物托盘31的上部,从媒介物托盘31中将记录用纸30一页一面的分离供纸的供纸辊部32;引导记录用纸30至输送目标部位的输送路径33、34、35、36;输送记录用纸30的输送辊37、38、41、44、45、46;在记录用纸30上形成色粉(toner)图像的图像形成部39;将形成的色粉图像固定使其在记录用纸30上定影的定影部40;将记录用纸30输出或送回的输出辊42;作为弯曲形成部使被输出辊42夹持的夹持面开始让记录用纸30弯曲的肋拱部43;以及将被输出的记录用纸30重叠装载的堆纸器47。
记录用纸30是片状的纸质媒介物,在记录用纸30的表面可以形成文字或照片等的图像。
媒介物托盘31是装载待形成图像的记录用纸30的托盘。
供纸辊部32具有拾取记录用纸30的拾取辊等多个辊。供纸辊部32基于图中未标示的驱动系统传输的动力进行旋转。拾取辊将装载于媒介物托盘中的记录用纸30一页一面的分离。拾取辊以外的辊将记录用纸30输送至输送辊37。
输送路径33是将记录用纸30从供纸辊部31引导至分支点33′的引导部件。输送路径34是将记录用纸30从分支点33′引导至图像形成部39的引导部件。输送路径35是将记录用纸30从定影部40引导至输出辊42的引导部件。输送路径36是将记录用纸30从输出辊42引导至分支点33′的引导部件。
输送辊37设置于输送路径34的中途,由1对辊构成。输送辊37将沿着输送路径33或输送路径36输送来的记录用纸30输送至输送辊38。
输送辊38设置在输送路径34的中途,由1对辊构成。输送辊38将沿着输送路径34输送来的记录用纸30输送至图像形成部39。
图像形成部39设置在输送辊38与定影部40之间。图像形成部39具有在鼓(drum)的表面形成有色粉图像的感光鼓39a、39b、39c及39d、向定影部40输送记录用纸30的输送带39e、将输送带39e拉伸设置的驱动辊39f及39g。
定影部40设置于图像形成部39在输送路径35侧的终端,具有给记录用纸30加热、加压的定影辊40a,以及设置于与定影辊40a压接的支承辊(backup roller)40b。
输送辊41设置于输送路径35的中途,由1对辊构成。输送辊41将沿着输送路径35输送来的记录用纸30输送至输出辊42。
输出辊42设置于输送路径35的终端,由多个辊构成。在进行双面打印时,输出辊42先将在单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用纸30的一部分通过媒介物输出口48输出。然后输出辊42向与记录用纸30的输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从媒介物输出口48将一部分被输出的记录用纸30送回。最后,输出辊42通过媒介物输出口48将两面均已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用纸30输出至堆纸器47。另外,在进行单面打印时,输出辊42直接将单面已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用纸30通过媒介物输出口48输出至堆纸器47。
肋拱部43设置于输出辊42的外侧端部,在垂直方向与被输出辊42夹持的记录用纸30的夹持面相触接,在记录用纸30上形成弯曲。对于肋拱部43的材质没有特殊限定,可以使用容易成型、便于获得的材质。另外,肋拱部43的边缘部分应为圆滑的形状,以免对记录用纸30造成损伤。
输送辊44、45及46设置于输送路径36的中途,分别由1对辊构成。输送辊41将输出辊42送回的记录用纸30输送至输送辊37。
堆纸器47设置在媒介物输出口48的下方,用于装载从媒介物输出口48输出的记录用纸30。
下面对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300在记录用纸30上进行伴有媒介物反转的双面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在这里,记录用纸30的两面分别称为正面30a及反面30b。另外,假定在媒介物托盘31中,装载有多页正面30a朝上的记录用纸30。
首先,用户通过图中未标示的操作部向图像形成装置300发出图像形成指令后,图像形成装置300由图中未标示的驱动系统驱动。供纸辊部32基于驱动系统传输的动力开始旋转。与此同时,输送辊37、38、41、44、45、46以及输出辊42也开始旋转。
供纸辊部32的拾取辊拾取装载于媒介物托盘中的记录用纸30。被拾取的记录用纸30被拾取辊以外的辊沿输送路径33输送至输送辊37(供纸步骤)。
由供纸辊部32输送来的记录用纸30,随着输送辊37的旋转,沿输送路径34的引导被输送至输送辊38。由输送辊37输送来的记录用纸30,随着输送辊38的旋转,被输送至图像形成部39。这时,记录用纸30的上侧面为反面30b。
在图像形成部39,图像形成装置300根据接收的图像信息,由图中未标示的曝光部在感光鼓39a、39b、39c、39d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感光鼓39a、39b、39c、39d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上,由图中未标示的、带有例如红色(magenta)、蓝色(cyan)、黄色(yellow)、黑色(black)等各色墨剂的显像部附着墨粉,形成墨粉图像。对于每个感光鼓39a、39b、39c、39d,分别通过输送带39e压接设置有图中未标示的誊写辊,记录用纸30通过感光鼓39a、39b、39c、39d时,由于誊写辊上附加有偏压(bias)电压,感光鼓39a、39b、39c、39d的鼓表面上的墨粉图像则被誊写在记录用纸30上(第1图像形成步骤)。
反面30b上誊写了墨粉图像的记录用纸30被输送至定影部40,由定影辊40a及支承辊40b进行加压及加热。墨粉图像被固定后的记录用纸30,被沿着输送路径35的引导输送至输送辊41。
从定影部40输送来的记录用纸30,随着输送辊41的旋转,被输送至输出辊42。输出辊42将输送辊41输送来的记录用纸30的一部分从原稿输出口48暂时输出(第1输出步骤)。
在输出辊42的外侧端部,设置有在记录用纸30上形成弯曲的肋拱部43。由于该肋拱部43形成的弯曲,随着输出辊42的旋转而被输出的记录用纸30的一部分很难向重力方向下垂。由此,从原稿输出口48输出的记录用纸30的一部分与堆纸器47中已经被输出的记录用纸30相接触的角度就可以变小。所以,可以防止记录用纸30的损伤,以及由于从原稿输出口48输出的记录用纸30的一部分将已经被输出至堆纸器47的记录用纸推出而引起的原稿装载异常等。
记录用纸30的一部分从媒介物输出口48输出后,输出辊42开始向与记录用纸输出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随着输出辊42的反转,记录用纸30被沿着输送路径36送回,输送至输送辊44(送回步骤)。
被送回的记录用纸30随着输送辊44的旋转,由输送路径36引导,被输送至输送辊45。然后再随着输送辊45的旋转,记录用纸30被输送至输送辊46。这时,记录用纸30的上侧面为反面30b。
由输送辊45输送来的记录用纸30,随着输送辊46的旋转,经分支点33′被输送至输送辊37。这时,记录用纸30的上侧面为正面30a(反转步骤)。
由输送辊46输送来的记录用纸30,随着输送辊37的旋转,由输送路径34引导,被输送至输送辊38。由输送辊37输送来的记录用纸30,随着输送辊38的旋转,被输送至图像形成部39。在记录用纸30的正面30a上,执行第1图像形成步骤中说明的图像形成处理。
正面30a上誊写了墨粉图像的记录用纸30被输送至定影部40,由定影辊40a及支承辊40b进行加压及加热。墨粉图像被固定后的记录用纸30,沿输送路径35的引导被输送至输送辊41。
从定影部40输送来的记录用纸30,随着输送辊41的旋转,被输送至输出辊42。输出辊42将由输送辊41输送来的记录用纸30经原稿输出口48输出至堆纸器47上(第2输出步骤)。
这样,媒介物反转机构不仅可以用于图像读取装置200,也适用于图像形成装置300,可以应用该机构在记录用纸30的两面形成图像。
下面对在记录用纸30的单面形成图像的动作进行说明。在记录用纸30的单面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步骤,与在双面形成图像中的第1图像形成步骤相同。
首先,用户通过图中未标示的操作部向图像形成装置300发出图像形成指令后,图像形成装置300由图中未标示的驱动系统驱动。供纸辊部32基于驱动系统传输的动力开始旋转。与此同时,输送辊37、38、41、44、45、46以及输出辊42也开始旋转。
供纸辊部32的拾取辊拾取装载于媒介物托盘31中的记录用纸30。被拾取的记录用纸30被拾取辊以外的辊沿输送路径33输送至输送辊37(供纸步骤)。
由供纸辊部32输送来的记录用纸30,随着输送辊37的旋转,沿输送路径34的引导被输送至输送辊38。由输送辊37输送来的记录用纸30,随着输送辊38的旋转,被输送至图像形成部39。这时,记录用纸30的上侧面为反面30b。
在图像形成部39,图像形成装置300根据接收的图像信息,由图中未标示的曝光部在感光鼓39a、39b、39c、39d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感光鼓39a、39b、39c、39d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上,由图中未标示的、带有例如红色、蓝色、黄色、黑色等各色墨剂的显像部附着墨粉,形成墨粉图像。对于每个感光鼓39a、39b、39c、39d,分别通过输送带39e压接设置有图中未标示的誊写辊,记录用纸30通过感光鼓39a、39b、39c、39d时,由于誊写辊上附加有偏压电压,感光鼓39a、39b、39c、39d的鼓表面上的墨粉图像则被誊写在记录用纸30上(图像形成步骤)。
反面30b上誊写了墨粉图像的记录用纸30被输送至定影部40,由定影辊40a及支承辊40b进行加压及加热。墨粉图像被固定后的记录用纸30,被沿着输送路径35的引导输送至输送辊41。
从定影部40输送来的记录用纸30,随着输送辊41的旋转,被输送至输出辊42。输出辊42通过原稿输出口48将输送辊41输送来的记录用纸30输出至堆纸器47。
在输出辊42的外侧端部,设置有在记录用纸30上形成弯曲的肋拱部43。由于该肋拱部43形成的弯曲,随着输出辊42的旋转而被输出的记录用纸30的一部分很难向重力方向下垂。由此,从原稿输出口48输出的记录用纸30与堆纸器47中已经被输出的记录用纸30相接触的角度就可以变小。所以,可以防止记录用纸30的损伤,以及由于从原稿输出口48输出的记录用纸30将已经被输出至堆纸器47的记录用纸推出而引起的原稿装载异常等。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可避免媒介物的先头部分从媒介物输出口输出后,因自重而向重力方向下垂导致媒介物损伤,以及由于从媒介物输出口输出的媒介物将已经被输出至堆纸器的媒介物推出而引起的媒介物装载异常等。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可以很容易解除媒介物的弯曲状态,所以在输出辊将媒介物送回时,可以实现无卡纸现像,将媒介物顺畅送回。
实施方式二
实施方式二中的图像读取装置200与实施方式一中的图像读取装置200的结构大致相同,所以对于其相同的部分则仅注明相同,并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读取装置200中,设有在输出辊14的外侧端部可以向原稿输送方向自由旋转、在垂直方向与输出辊14夹持的原稿1的夹持面相触接、从而在原稿1上形成弯曲的肋拱部15b。
下面对肋拱出15b进行详细说明。图12是肋拱部15b与辊部分14a、14b及14c的位置关系说明图。
肋拱部15b,设置于被辊部分14a~14c及辊部分14a′~14c′夹持的原稿1的夹持面500向两侧方向延伸的原稿部分的外侧端部,在垂直方向与夹持面500相触接,从而在原稿1上形成弯曲。肋拱部15b的重量非常轻,作为边缘部分15b′,具有与旋转轴50a的圆周略相同弯曲度的弓形部。另外,在肋拱部15b的一端,设有可以向原稿1的媒介特输送方向自由旋转的旋转支点51,该旋转支点51安装在图中未标示的输送路径上。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读取装置200中,当原稿1的一部分由输出辊14输出时,边缘部分15b′与原稿1相触接,通过原稿1与边缘部分15b′的摩擦作用,肋拱部15b与原稿1的输出动作产生联动,以旋转支点51为轴向α方向旋转,保持在与原稿1相触接的位置。另外,在原稿1由输出辊14送回时,如图13所示,由于原稿1与边缘部分15b′的摩擦作用,肋拱部15b与原稿1的输出动作产生联动,以旋转支点51为轴向β方向旋转。因此,肋拱部15b向上方退缩,从而矫正媒介物的弯曲。肋拱部15b虽然仍处于原稿1之上,但由于其重量非常轻,所以不会再造成原稿1的弯曲。所以,原稿1可以很容易的从弯曲状态下恢复。
具有上述肋拱部15b的图像读取装置200,其伴有媒介物反转的图像读取动作的执行,可以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二的图像读取装置200,除具有实施方式一的效果以外,由于在将原稿1送回时肋拱部15b退缩至指定位置,所以可以在送回时有效地矫正原稿1的弯曲状态。
实施方式三
实施方式三中的图像读取装置20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的图像读取装置200的结构大致相同,所以对于其相同的部分则仅注明相同,并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读取装置200中,作为肋拱部15c,设置有对于与旋转轴50a同轴设置的旋转支架23可自由旋转的旋转滚轴25。该旋转滚轴25在垂直方向与被输出辊14夹持的原稿1的夹持面500相触接,从而在原稿1上形成弯曲。
下面对肋拱部15c进行详细说明。图14是肋拱部15c与辊部分14a、14b以及14c的位置关系说明图。
肋拱部15c具有通过扭矩限制器(torque limiter)22与旋转轴50a同轴设置的旋转支架23、设置于该旋转支架23上的旋转轴24、以旋转轴24为支点可自由旋转的旋转滚轴25。
对于扭矩限制器22没有特殊限定,可以使用弹簧型(spring type)或滚针型(needle type)等的扭矩限制器。另外,在旋转支架23上,设置有为控制旋转角度的限制部22a及22b,与图中未标示的输送路径相触接。对于旋转滚轴25的材质没有特殊限定,可使用容易成型、便于获得的材质。旋转滚轴25应为圆滑的形状,以免对原稿1造成损伤。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读取装置200中,当输出辊14将原稿1的一部分输出时,旋转支架23通过扭矩限制器2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至限制部22a与输送路径相接触的位置。这样,旋转滚轴25就进入到与原稿1相触接的位置。限制部22a与输送路径接触后,扭矩限制器22进行空转,从而保持旋转滚轴25及旋转支架23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输出辊14将原稿1送回时,旋转支架23通过扭矩限制器2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至限制部22a与输送路径相接触的位置。这样,旋转滚轴25就退缩至不与原稿1相触接的位置。限制部22a与输送路径接触后,扭矩限制器22进行空转,从而保持旋转滚轴25及旋转支架23的位置。
具有上述肋拱部15c的图像读取装置200,其伴有媒介物反转的图像读取动作的执行,可以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三的图像读取装置200,除具有实施方式一的效果以外,由于在将原稿1送回时肋拱部15c退缩至指定位置,所以可以在送回时有效地矫正原稿1的弯曲状态。另外,旋转滚轴25不与原稿1相触接,从而可以减轻旋转滚轴25与原稿1的摩擦音。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并以图像读取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还可以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要点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Claims (18)

1.一种将片状媒介物送回、并将所述媒介物的正反面进行反转的媒体物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至少将所述媒介物的一部分输出的媒介物输出口;
从所述媒介物输出口将所述媒介物的至少一部分输出并且送回的输出构件;以及
形成于所述输出构件的外侧端部,从所述媒介物被所述输出构件夹持的夹持面使该媒介物弯曲的弯曲形成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媒介物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输出构件是输出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媒介物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输出辊包括具有橡胶部的第1辊和具有树脂部的第2辊,弯曲形成部从第1辊向第2辊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媒介物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输出辊在从所述媒介物输出口将所述媒介物输出时,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而将所述媒介物从所述媒介物输出口送回时,向第2旋转方向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媒介物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输出辊具有轴部和辊部,所述弯曲形成部设置在所述辊部的轴方向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媒介物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弯曲形成部是在所述媒介物从所述媒介物输出口输出时,可以与所述媒介物相触接的肋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媒介物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弯曲形成部是在所述媒介物从所述媒介物输出口输出时,可以与所述媒介物相触接的旋转滚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媒介物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弯曲形成部设置为可以自由进退,在所述媒介物从所述媒介物输出口输出时,进入与所述夹持面以垂直方向相触接的规定触接位置;当所述媒介物被送回时,则从所述触接位置退缩。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片状媒介物送回、并将所述媒介物的正反面进行反转的媒体物反转装置;和
在所述媒介物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其中,所述媒体物反转装置具有:
至少将所述媒介物的一部分输出的媒介物输出口;
从所述媒介物输出口将所述媒介物的至少一部分输出并且送回的输出构件;以及
形成于所述输出构件的外侧端部,从所述媒介物被所述输出构件夹持的夹持面使该媒介物弯曲的弯曲形成部。
10.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片状媒介物送回、并将所述媒介物的正反面进行反转的媒体物反转装置;和
读取所述媒介物上形成的图像的读取部,
其中,所述媒体物反转装置具有:
至少将所述媒介物的一部分输出的媒介物输出口;
从所述媒介物输出口将所述媒介物的至少一部分输出并且送回的输出构件;以及
形成于所述输出构件的外侧端部,从所述媒介物被所述输出构件夹持的夹持面使该媒介物弯曲的弯曲形成部。
11.一种将片状媒介物送回、并将所述媒介物的正反面反转的媒介物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至少将所述媒介物的一部分输出的第1媒介物输出口;
将所述媒介物输出至装载所述媒介物的媒介物装载部的第2媒介物输出口;
从所述第1媒介物输出口至少将所述媒介物的一部分输出并送回的输出构件;
形成于所述输出构件的外侧端部,从所述媒介物被所述输出构件夹持的夹持面使所述媒介物弯曲的弯曲形成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媒介物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输出构件是输出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媒介物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输出辊包括具有橡胶部的第1辊和具有树脂部的第2辊,弯曲形成部从第1辊向第2辊侧突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媒介物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输出辊在从所述媒介物输出口将所述媒介物输出时,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而将所述媒介物从所述媒介物输出口送回时,向第2旋转方向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媒介物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输出辊具有轴部和辊部,所述弯曲形成部设置在所述辊部的轴方向的外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媒介物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弯曲形成部是在所述第1媒介物输出口将所述媒介物输出时,可以与所述媒介物相触接的肋拱。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媒介物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弯曲形成部是在所述第1媒介物输出口将所述媒介物输出时,可以与所述媒介物相触接的旋转滚轴。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媒介物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形成部设置为可以自由进退,当所述媒介物从所述第1媒介物输出口输出时,进入与所述夹持面以垂直方向相触接的规定触接位置;当所述媒介物被送回时,则从所述施压位置退回。
CN200910003795.0A 2008-02-12 2009-01-23 媒介物反转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00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30736 2008-02-12
JP2008-030736 2008-02-12
JP2008030736A JP2009190809A (ja) 2008-02-12 2008-02-12 媒体反転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0060A true CN101510060A (zh) 2009-08-19
CN101510060B CN101510060B (zh) 2014-10-08

Family

ID=40938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379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0060B (zh) 2008-02-12 2009-01-23 媒介物反转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954806B2 (zh)
JP (1) JP2009190809A (zh)
CN (1) CN10151006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0192A (zh) * 2010-03-10 2011-09-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
CN106006150A (zh) * 2015-03-26 2016-10-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及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0204B (zh) * 2009-11-12 2016-06-29 立志凯株式会社 原稿输送装置
JP4889805B2 (ja) 2010-08-06 2012-03-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451666B2 (ja) * 2011-03-02 2014-03-2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9969B2 (ja) * 2011-05-13 2015-09-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14077941A (ja) * 2012-10-12 2014-05-0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6252725B2 (ja) * 2013-03-29 2017-1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153403B2 (ja) * 2013-07-12 2017-06-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原稿送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07939B2 (ja) * 2013-10-28 2016-04-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350894B2 (ja) * 2013-11-08 2018-07-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670027B2 (en) 2015-01-22 2017-06-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discharg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8095471A (ja) * 2016-12-16 2018-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72817B2 (ja) * 2017-09-14 2021-11-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7095460B2 (ja) * 2018-07-31 2022-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2456A (zh) * 2005-06-30 2007-01-10 株式会社东芝 排纸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5362Y2 (zh) * 1973-10-03 1978-04-22
US3954261A (en) * 1975-01-03 1976-05-04 Itek Corporation Inked paper transport mechanism employing a pair of beveled rollers
GB1546378A (en) * 1975-05-15 1979-05-23 Norprint Ltd Dispensing of labels
JPH02215646A (ja) * 1989-02-16 1990-08-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82552U (ja) * 1992-04-10 1993-1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用紙排出装置
US5534989A (en) * 1995-06-07 1996-07-09 Xerox Corporation Separating document trays imaging system
US6503011B2 (en) * 1998-09-30 2003-0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JP3752413B2 (ja) * 2000-02-02 2006-03-08 ニスカ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用紙搬送装置における用紙の供給方法
JP3757776B2 (ja) 2000-09-29 2006-03-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2456A (zh) * 2005-06-30 2007-01-10 株式会社东芝 排纸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0192A (zh) * 2010-03-10 2011-09-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
US9382089B2 (en) 2010-03-10 2016-07-05 Fuji Xerox Co., Ltd. Paper transport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post-processing device
CN106006150A (zh) * 2015-03-26 2016-10-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及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6006150B (zh) * 2015-03-26 2017-08-0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及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90809A (ja) 2009-08-27
US8267402B2 (en) 2012-09-18
US20110206435A1 (en) 2011-08-25
US20090200733A1 (en) 2009-08-13
US7954806B2 (en) 2011-06-07
CN101510060B (zh) 2014-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0060B (zh) 媒介物反转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03723534B (zh) 片材、原稿输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重叠输送检测方法
US8668198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9891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934117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WO2010137410A1 (ja) 用紙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19868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662888B (zh) 纸张传送装置以及具有该纸张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8400685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thereof
JP4986795B2 (ja)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5072246A1 (ja) シート給紙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68333B2 (ja)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079021B1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5963043B2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41332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882964B2 (ja) 用紙案内部材及び排出搬送装置並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6969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中間給紙装置
JP4632240B2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918912B2 (ja) 用紙斜行矯正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55054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01400A (ja) 用紙搬送装置
JP4478635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81602A (ja)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210072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9218163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シート搬送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