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491416B -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 Google Patents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1416B
CN101491416B CN2009100012915A CN200910001291A CN101491416B CN 101491416 B CN101491416 B CN 101491416B CN 2009100012915 A CN2009100012915 A CN 2009100012915A CN 200910001291 A CN200910001291 A CN 200910001291A CN 101491416 B CN101491416 B CN 101491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main body
sealing
filling
beve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12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1416A (zh
Inventor
初本邦生
仓部泰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filed Critical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91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1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1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1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Thermally Insulated Containers For F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在饮料用容器的栓体(1)中具有止水填塞(8)。在栓体主体(3)的底面(3b)的下方形成有由底面(3b)和周壁(32c)所包围的内凹部(32a)。在止水填塞(8)上设置可供插入的、几乎埋入到凹部(32a)中的突起部(82)。在止水填塞(8)的突起部(82)上设有分别与栓体主体(3)的液体通孔(35)、空气孔(36)连通的倒出路(86)和通气路(87)。由于止水填塞(8)的厚壁的突起部(82)也作为绝热材料发挥作用,因此能够增大栓体(1)中的绝热长度、提高保温性。

Description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止水填塞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公知有以下的部件(例如专利文献1~4):是止水填塞在仰视图中大致呈圆环状的形状,并在栓体的外侧面下端的嵌合槽部等中拉伸来进行装卸的结构,而且是通气孔(封闭筒状)在倒出饮料时从栓体的下表面突出的结构,还以相同的部件一体地形成通气孔的筒状突出部与栓体等。
并且,还公知有通气孔是与栓体不同的部件且能够装卸的结构、通气孔是弯曲的闭管状的部件(例如专利文献5)。进一步,还公知有在栓体的内部设有绝热材料的部件(例如专利文献6)。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6200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62003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362004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362004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210338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10-113294号公报的图2
在前述专利文献1~4中所示的现有技术中,是采用将圆环状的止水填塞沿径向拉伸而安装在栓体的嵌合槽中的结构,但是由于克服止水填塞的弹性进行拉伸来进行安装操作,因此当周方向上的伸长不够均匀或者产生局部的扭转或偏移时,存在止水性恶化而漏水的可能性。并且在未识别止水填塞的上下方向颠倒朝向进行安装的情况下,也同样存在漏水的可能性。还有,由于通气孔设定在栓体侧,是封闭的筒状,因此难以清洗通气孔的内侧、很不卫生。
并且,在前述专利文献5中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由于通气孔是不同于栓体的部件,因此能够单独地进行清洗,但是由于是弯曲的闭管塞形状,因此难以清洗通气孔的内侧、很不卫生。
还有,在前述专利文献6中所示的部件中,由于是将绝热材料设置在栓体的内部的结构,因此栓体的结构变得复杂,需要利用用于密闭的盖部件和超声波焊接等进行密闭的生产工序,生产成本和生产性成为问题。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问题点在于提高栓体的保温性和安装的容易程度,而且能够单独地进行清洗以实现卫生。
对于第一方面的发明,所述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具有:栓体主体,其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容器主体的筒状的开口上,且具有筒状的周壁和底面;设置在所述栓体主体的底面的倒出孔和通气孔,倒出孔将饮料排出至所述容器主体的外部,通气孔使外部气体流入所述容器主体内部;以及止水填塞,其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装配于所述栓体主体,且能够密封所述开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栓体主体的底面的下方形成有由底面和周壁包围的内凹部,并且在所述止水填塞上一体设置可供插入的、几乎埋入到所述凹部中的突起部,在所述止水填塞的所述突起部上设有分别与所述栓体主体的所述倒出孔和通气孔连通的倒出路和通气路。
技术方案2的发明引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止水填塞的所述通气路从所述止水填塞的下端面朝下方延长形成突出部,将该突出部作为填塞装卸操作时的握持部。
技术方案3的发明,引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栓体主体的所述内凹部和所述止水填塞的所述突起部上分别设有相互卡合、定位的卡合突起和卡合槽。
技术方案4的发明,引用技术方案2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栓体主体的所述内凹部和所述止水填塞的所述突起部上分别设有相互卡合、定位的卡合突起和卡合槽。
技术方案5的发明,引用技术方案1~4中任意一个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路呈半开槽状。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由于止水填塞的厚壁的突起部也作为绝热材料发挥作用,因此能够增大栓体中的绝热长度、提高保温性。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通过将突出部作为止水填塞的握持部,能够提高止水填塞的装卸的操作性。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能够通过使卡合突起和卡合槽吻合以对止水填塞进行可靠地定位并安装。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能够通过使卡合突起和卡合槽吻合以对止水填塞进行可靠地定位并安装。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通过使通气路敞开,从而连内部都能够清洗地非常干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栓体的主视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该栓体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下方观察该栓体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下方观察该栓体时的分解仰视图。
图5是该栓体的止水填塞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如下:
1:栓体;
2:容器主体;
2a:开口;
3:栓体主体;
3a:周壁;
3b:底面;
8:止水填塞;
32a:内凹部;
3b:底面;
32c:周壁;
35:液体通孔(倒出孔);
36:空气孔(通气孔);
82:突起部;
84:卡合突起;
86:倒出路;
87:通气路;
88: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中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以下说明的结构并不都是本发明的必须要件。
[实施例1]
以下,根据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热水瓶等液体容器的栓体1具有: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容器主体2上部的圆筒状的开口2a上的被称为外栓等的栓体主体3;以能够在上下方向铰链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该栓体主体3上部、并对栓体主体3上部的开口2a进行开闭的被称作内栓等的盖体4;以及以关闭状态将该盖体4卡定在所述栓体主体3上的卡定部件5,盖体4经由支轴6转动自如地设置。进一步,在盖体4上设有由橡胶、弹性材料等橡胶状的弹性体形成的盖密封部件7,同时,在栓体主体3的下部具有在将栓体主体3安装在容器主体2上时密封在容器主体2上的止水填塞8。容器主体2在内容器2b和外容器2c之间夹有真空等绝热层2d。
所述栓体主体3由将具有周壁3a和底面3b的筒状的栓体主体3形成为有底筒状的栓体部31、和将该栓体部31组装在容器主体2上的安装部32构成,通过将栓体部31插入容器主体2的开口2a内、并将形成于安装部32外周的螺纹部33螺合在容器主体2头部内周的螺纹部21上,从而安装在容器主体2的开口2a上。所述盖体4以能够利用水平方向的支轴6在上下方向铰链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部32的上部一侧。由此,栓体1的在径向与支轴6对置的一侧成为瓶嘴30。
所述栓体部31在上表面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平板状的底面3b,其从支轴6侧降低倾斜向瓶嘴30侧。从底面3b的周缘大致垂直地立起且比栓体部31的上表面还稍向上突出的周壁40的前侧朝向前方形成尖细形状,从而形成瓶嘴30。而且在底面3b的低侧贯穿设置有作为倒出孔的液体通孔35,在高侧贯穿设置有作为通气孔的空气孔36,将从该底面3b到上部开口、即瓶嘴30之间作为液体流路37。此外,底面3b的下方、即安装部32的内部是下方开口的空腔部,形成由朝上的底面3b和其下侧的周壁32c所包围的内凹部32a,在其外侧形成有螺纹部33。此外,液体流路37形成为大致圆形面。
所述盖体4由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盖下部41和覆盖该盖下部41的上部开口的盖上部42构成,盖下部41具有主体部43和底壁44,在主体部43的外周围绕设置有密封部件安装用的槽45。底壁44与所述栓体主体3的底面3b对应地形成大致圆形,且倾斜地形成,在其下表面上、在分别与所述液体通孔35和所述空气孔36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密封部件安装用的突起46、47。在与液体通孔35对应的突起46上穿设有排气孔46a。
并且,在所述盖下部41上设有由橡胶、弹性材料等橡胶状的弹性体构成的所述盖密封部件7。该盖密封部件7,在所述盖体4被关闭时,将作为从上方密闭所述液体通孔35的止水部件的流入口密封部71、从上方密闭所述空气孔36的空气孔密封部72、以及密封在所述栓体主体3的上部开口附近内周壁上的流出口密封部73形成为一体,将流入口密封部71外嵌在所述突起46上,将空气孔密封部72外嵌在所述突起47上,将流出口密封部73安装在盖下部41上。流入口密封部71以与突起46之间形成空腔部(未图示)的方式设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例中使用了一体型的密封部件,但是流入口密封部71、空气孔密封部72、以及流出口密封部73也可以分别是单独的部件。
在所述盖上部42的上表面上设有所述卡定部件5。该卡定部件5具有分别从所述盖下部41的左右外周壁朝左右方向突出并卡定在分别形成于所述周壁40左右的被卡定部39中的卡定爪52,该卡定爪52以能够沿突出方向、即从支轴6朝瓶嘴30的方向往复动作的方式设置,并且通过收缩设置在盖上部42的侧壁之间的弹簧51的作用而在闭盖状态下始终被朝向瓶嘴30方向施力。并且,在盖上部42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与卡定爪52连接可供对该卡定爪52进行操作的操作部53,同时,在盖上部42的前部形成有作为盖按压部位的搭指部53a。
对于该卡定部件5,当利用盖体4封闭栓体主体3的上部开口时,卡定爪52与所述被卡定部39卡定从而将盖体4保持在关闭状态。并且,通过使操作部53克服所述弹簧51的作用力朝支轴6侧移动,可使卡定爪52朝支轴6侧移动从而解除与所述被卡定部39之间的卡定。
在支轴6上设有始终朝打开方向(上方)对盖体4施力的弹性部件(未图示),盖体4利用该弹性部件的作用力朝上方转动并打开。当该盖体4以支轴6为中心从关闭状态打开90度以上、并倾斜容器主体2倒出液体时,通过弹性部件的作用力限制盖体4朝关闭方向的转动以维持打开状态。
所述止水填塞8是利用橡胶、弹性材料等橡胶状的弹性体一体成形的部件,且形成有绝热用的突起部82,所述突起部82以几乎埋入所述凹部32a的方式嵌入到圆环状部81的内侧,该圆环状部81的平面呈圆环形状,且可密封在设于内容器2b的圆筒状的开口2a下部的凸阶梯部22。此外,上方开口的槽83形成为平面圆环状,以使形成筒状的安装部32的下部嵌装在突起部82和设置在该突起部82的下部的圆环状部81之间,通过安装部32的下部插入该槽83中并进行卡定,使止水填塞8相对于栓体1在上下方向位置上定位。
另外,在内凹部32a和突起部82中分别设有相互卡合定位的卡合突起84和卡合槽85。卡合突起84设置在安装部32的内周面上,其略微朝向内周面的内侧突出设置且沿上下方向设置。另外,该卡合突起84呈左右对称地配置在连接后述的倒出路86和通气路87的假想线(未图示)的左右两侧。另一方面,卡合槽85以与卡合突起84对置的方式在突起部82的外周上沿上下方向形成。于是,通过将卡合突起84卡合在卡合槽85中,来使突起部82、乃至止水填塞8相对于栓体1旋转得到限制。
并且,在所述突起部82上设有分别与设置在盖体4的底面3b上的液体通孔35、空气孔36连通的倒出路86、以及半开槽状的通气路87。倒出路86以与液体通孔35对置的方式在止水填塞8的前侧沿上下方向设置,其上部与液体通孔35的下部连通、并且下部连通至内容器2b内并开口。另一方面,通气路87在止水填塞8的后侧沿着止水填塞8的外周沿上下方向设置,其上部与空气孔36的下部连通、并且下部连通至内容器2b内并开口。沿着该止水填塞8的外周形成的通气路87以平面呈无角的半圆状等圆弧状的方式形成外侧开口的槽状。而且,在通气路87中,从止水填塞8的下端面向下延伸而形成短管状的突出部88,在进行止水填塞8与栓体1的装卸操作时能够将该突出部88用作握持部。
下面对所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容器主体2中盛装由热茶等饮料(未图示)的状态下将栓体1安装在容器主体2的开口部上。此时,止水填塞8的圆环状部81能够密封在内容器2b的开口部的阶梯部22上,由此形成水密状态能够保温。在该保温状态下,通过使由橡胶、弹性材料等橡胶状的弹性体形成的突起部82以几乎被埋入的方式嵌入凹部32a中,能够将该突起部82的上下方向长度作为栓体1中的绝热长度,能够提高保温作用。
并且,在栓体1的闭盖时,卡定爪52的上表面55卡定在被卡定部39内的上面(倒凹部的内顶面),从而克服弹性部件的弹性力维持闭盖状态。在该状态下卡定爪52根据螺旋弹簧51的作用力持续朝向前方作用。而且,利用流入口密封部71、空气孔密封部72来封闭液体通孔35、空气孔36。
另一方面,当打开闭盖状态下的盖体时,通过使操作部53克服螺旋弹簧51的作用力朝后方滑动,从而使卡定爪52朝后方移动,由此解除与被卡定部39之间的卡定。该卡定的解除会使盖体4在弹性部件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以支轴6为中心朝打开方向转动而成为打开状态,其结果是与流入口密封部71、空气孔密封部72分离了的液体通孔35、空气孔36开口。
在该状态下,倾斜容器主体2,将盛装的液体通过倒出路86、液体通孔35,再经由液体流路37从瓶嘴30倒出。此时,由于设置成前后方向(与支轴6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直径A较长,左右方向(与支轴6的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的直径B较短(A>B),因此液体流路37中的液体不会左右流散,而是朝向瓶嘴30方向细长地流出。另一方面,外部气体通过空气孔36、通气路87、突出部88流入内容器2b。
然后,以支轴6为中心克服弹性部件按压盖体4的前方,使之朝关闭方向转动,则卡定爪52的倾斜的下表面54与周壁40的后侧端面的上表面39a抵接,如果进一步按压盖体4则卡定爪52的倾斜的下表面54会沿着上表面39a的倾斜朝后侧移动。该移动克服螺旋弹簧51的作用力进行移动。如果卡定爪52的倾斜的下表面54越过上表面39a的后端部则两者间的抵接状态被解除,卡定爪52利用螺旋弹簧51的作用力被压入由倒凹部形成的被卡定部39中并维持卡定状态。
另外,就对止水填塞8的清洗而言,首先握住突出部88将止水填塞8从栓体1中拔出。然后进行水洗。此时,能够对栓体1的内凹部32a的内侧进行清洗。并且,在止水填塞8中,由于空气孔36形成外侧开口的槽状,因此连内部都能够清洗地很干净。然后再次将清洗后的止水填塞8安装在栓体1上。当进行该安装时,使卡合槽85卡合在卡合突起84上以在圆周方向上进行定位,然后插入直到安装部32的下部卡定在槽83中。由此,止水填塞8相对于栓体1在上下方向和圆周方向被定位。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例中,饮料用容器的栓体1具有: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容器主体2上部的圆筒状的开口2a上、且具有筒状的周壁3a和底面3b的栓体主体3;设置在栓体主体3的底面3b上、用于将饮料(未图示)排出至容器主体2的外部的液体通孔35和使外部气体流入容器主体2内部的空气孔36;以及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装配在栓体1上的止水填塞8,其中,在栓体主体3的底面3b的下方形成有由底面3b和周壁32c包围的内凹部32a,并且将以几乎埋入所述凹部32a的方式而插入的绝热用突起部82设置在止水填塞8上,在止水填塞8的突起部82上设置分别与栓体主体3的液体通孔35、空气孔36连通的倒出路86和通气路87,从而使止水填塞8的厚壁的突起部82也作为绝热材料发挥作用,因此能够增大栓体1中的绝热长度、提高保温性。并且,由于通过止水填塞8的厚壁的突起部82能够容易地识别封圈的上下方向,并且能够从下方压入进行安装而不在径向拉伸,因此能够避免因上下方向颠倒安装、或者扭转或偏移引起的泄漏。
并且,使所述止水填塞8的通气路87从下端面朝下方延长形成突出部88,将该突出部88用作进行止水填塞8的装卸操作时的握持部,由此握住突出部88即可对止水填塞8进行装卸操作,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性。
进一步,在栓体主体3的内凹部32a和止水填塞8的绝热用的突起部88上分别设有相互卡合定位的卡合突起84和卡合槽85,由此通过使卡合突起84和卡合槽85吻合来嵌入止水填塞8,使得栓体主体3侧的液体通孔35、空气孔36分别可靠地与止水填塞8侧的倒出路86和通气路87吻合地连通并定位,从而能够限制旋转,因此能够进行可靠地安装操作,而如果卡合突起84和卡合槽85不吻合则无法安装,因此能够避免前后方向颠倒安装的情况,比较安全、并且便于识别安装方向。
并且,止水填塞8能够从栓体主体3拆卸下来,通过使所述通气路呈半开的槽状地敞开,在对栓体1进行水洗时连内部都能够清洗地很干净。
并且,所述栓体具有: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上的栓体主体3;形成于该栓体主体3内侧的液体流路37;设置在该液体流路37的上部且在所述栓体主体3的前侧的瓶嘴30;开闭所述液体流路37的盖体4,其在所述栓体主体3的后侧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枢转支承在该栓体主体3上;设置在该盖体4上并从上方液密地密闭所述液体流路37的流入口密封部71;以及将所述盖体4卡定在关闭状态的卡定部件5,将所述卡定部件5设置在所述盖体4上,通过设置在该卡定部件5上的卡定爪52和设置在所述栓体主体3上的被卡定部39之间的卡定将所述盖体4卡定在关闭状态,并且以避开瓶嘴30的方式将所述被卡定部39配置在所述液体流路37的外周外侧的左右两方、即离开向前变细的瓶嘴30而配置于其后侧,由此,除去了液体流路37内的现有技术中的凹部,排出不会出现紊流而是稳定地流动,并且饮料不会作为污垢残留存留在凹部,因此,清洗因除去凹部而变得容易,非常卫生。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涉及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能够应用于各种用途。

Claims (5)

1.一种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具有:栓体主体,其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容器主体的筒状的开口上,且具有筒状的周壁和底面;设置在所述栓体主体的底面的倒出孔和通气孔,倒出孔将饮料排出至所述容器主体的外部,通气孔使外部气体流入所述容器主体内部;以及止水填塞,其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装配于所述栓体主体,且能够密封所述开口,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栓体主体的底面的下方形成有由底面和周壁包围的内凹部,并且在所述止水填塞上一体设置可供插入的、几乎埋入到所述凹部中的突起部,在所述止水填塞的所述突起部上设有分别与所述栓体主体的所述倒出孔和通气孔连通的倒出路和通气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止水填塞的所述通气路从所述止水填塞的下端面朝下方延长形成突出部,将该突出部作为填塞的装卸操作时的握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栓体主体的所述内凹部和所述止水填塞的所述突起部上分别设有相互卡合、定位的卡合突起和卡合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栓体主体的所述内凹部和所述止水填塞的所述突起部上分别设有相互卡合、定位的卡合突起和卡合槽。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路呈半开槽状。
CN2009100012915A 2008-01-25 2009-01-16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Active CN1014914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15616 2008-01-25
JP2008015616A JP4203912B1 (ja) 2008-01-25 2008-01-25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JP2008015616 2008-0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1416A CN101491416A (zh) 2009-07-29
CN101491416B true CN101491416B (zh) 2011-03-30

Family

ID=40325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12915A Active CN101491416B (zh) 2008-01-25 2009-01-16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203912B1 (zh)
CN (1) CN101491416B (zh)
TW (1) TWI3532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0313B2 (ja) * 2011-03-30 2013-07-17 サーモス株式会社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JP5882035B2 (ja) * 2011-12-01 2016-03-09 東罐興業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用注出具
JP5430689B2 (ja) * 2012-01-27 2014-03-05 サーモス株式会社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JP2014125240A (ja) * 2012-12-27 2014-07-07 Niyuu Co Ltd 飲料用容器及び飲料用容器の蓋
JP5627732B2 (ja) 2013-04-22 2014-11-19 サーモス株式会社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JP5667655B2 (ja) * 2013-04-22 2015-02-12 サーモス株式会社 飲料用容器
JP5802239B2 (ja) * 2013-05-27 2015-10-28 パール金属株式会社 携帯用飲料容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50333Y (zh) * 1998-11-23 1999-11-24 沈硕长 用于密封保温容器盖体上的通气装置
CN1123496C (zh) * 2001-04-17 2003-10-08 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的盖体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50333Y (zh) * 1998-11-23 1999-11-24 沈硕长 用于密封保温容器盖体上的通气装置
CN1123496C (zh) * 2001-04-17 2003-10-08 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的盖体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278855A 2005.10.1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72253A (ja) 2009-08-06
TW200932174A (en) 2009-08-01
TWI353228B (en) 2011-12-01
JP4203912B1 (ja) 2009-01-07
CN101491416A (zh) 2009-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1416B (zh)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CN101919644B (zh) 饮料用容器
JP4470224B2 (ja) 飲料用容器の中栓
US10390643B2 (en) Refillable design for a closed water bottle
CA2681349A1 (en) Inventions relating to drinking vessels
CN103442625A (zh) 容器封闭物
JP6893424B2 (ja) キャップユニット及び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CN103224087A (zh)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US20230040658A1 (en) Water Bottle
US8919615B2 (en) Liquid dosing dispenser
JP2014504577A (ja) チューブ排出口内空気逆流防止機能を備えた容器
CN206006755U (zh) 一种防溅出的饮料杯
CN201026083Y (zh) 一种即喝即冷保温杯
JP5447611B2 (ja) 飲料容器の栓体
CN206390760U (zh) 热水壶壶盖及应用该壶盖的热水壶
JP2011073790A (ja) 飲料容器
JP2014034415A (ja) 飲料用容器
JP5642329B2 (ja) 液体容器用中栓
JP4276726B2 (ja) プッシュプルキャップ
JP5590291B2 (ja) 排水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洗浄水タンク
JP2012121614A (ja) 飲料用容器の栓
JP3968174B2 (ja) 結合型炭酸飲料抽出器
CN208868584U (zh) 一种360度出水的软胶复位饮水盖
TWI812115B (zh) 蓋體及附蓋容器
JP7229839B2 (ja)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MOSHI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4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419

Address after: 215331, No. 55, Hefeng Jinyang Road, Eastern Industrial Zone,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China

Patentee after: Housewar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331 No. 55, Jinyang Road, East Industrial Zone, Kun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China

Co-patentee before: Thermos K.K.

Patentee before: Houseware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