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474112B - 具有沟道的吸湿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具有沟道的吸湿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4112B
CN101474112B CN 200810000015 CN200810000015A CN101474112B CN 101474112 B CN101474112 B CN 101474112B CN 200810000015 CN200810000015 CN 200810000015 CN 200810000015 A CN200810000015 A CN 200810000015A CN 101474112 B CN101474112 B CN 1014741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on
absorbent products
projectioies
channel
longitudina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00001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4112A (zh
Inventor
郝学恩
苗霖
张彤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mberly Clark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mberly Clark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mberly Clark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mberly Clark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00001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741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74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41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4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41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湿性物品(1),包括透液的顶片(2)、不透液或透液的底片(3)以及夹在顶片和底片之间的吸收芯(4),该吸湿性物品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中心线(x-x),在纵向中心线的两侧分别设有基本上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因压缩该顶片和该吸收芯而形成的至少一个纵向沟道(5),其中,沿长度方向在每个纵向沟道(5)中交替形成多个第一凸起(7)和多个第二凸起(8),第二凸起的上表面距纵向沟道底面(5A)的垂直直线距离(H)大于所述第一凸起(7)的上表面(7A)距所述纵向沟道底面(5A)的垂直直线距离(L)。

Description

具有沟道的吸湿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尤其是适用作妇女卫生护理物品、成人护理物品或婴儿护理物品的吸湿性物品,该吸湿性物品包括透液的顶片、透液/不透液的底片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吸收芯,其中通过顶片和吸收芯的压缩变形,形成至少两个沿吸湿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沟道。
背景技术
通常,吸湿性物品的横向宽度小于其纵向长度,因而液体到达物品侧边缘的时间早于到达物品纵向边缘。为了能使吸湿性物品有效防止液体侧漏,在现有技术中采用了在两侧增加防漏护屏、加厚吸湿芯中心厚度等手段,但这些手段造成产品制造工艺变复杂。一种简单的做法是通过压缩吸湿性物品的顶片和吸收芯来形成沟道,用于使液体沿沟道延伸方向流动。
为此,例如中国专利ZL96120164.9就公开了一种卫生巾,其由透水的表面层、不透水的里面层以及在这两层之间的吸水芯构成,在吸水芯的上面两侧设有一对沿吸水芯长度方向延伸的压实沟道,所述沟道在吸水芯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间隔较窄,其中沟道具有高压实部和低压实部,它们沿沟道宽度方向连续横切沟道底面并且沿沟道长度方向交替排列。结合其图2和图3可以看出,多个高压实部的上表面实际上构成沟道底面,多个低压实部突出于沟道底面上,即这些低压实部是形成在沟道中的凸起,它们具有相同的突出高度,或者说相同的距沟道底面的垂直直线距离。在这里,所谓的高压实部是指卫生巾的表面层和吸水芯的、从表面层的上表面起被向下压缩比较大的部分,所谓的低压实部是指卫生巾的表面层和吸水芯的、从表面层上表面起被向下压缩比较小的部分。具有上述结构的卫生巾可以抑制沟道中的经血的扩散,这是因为在经血流入沟道时,低压实部处的经血马上扩散向高压实部,由于高压实部就表面层上表面而言较深并因而抑制经血向较浅的周围部分流动,所以阻止了经血在沟道中沿长度方向快速扩散。
发明内容
尽管中国专利ZL96120164.9所述的卫生巾能够阻止经血在沟道中沿长度方向快速扩散,但是,高压实部和低压实部以连续横切沟道底面的方式交替形成在卫生巾沟道中并因而在沟道中形成了密度较高的许多高压实部,在此情况下,密度较高且因而较硬的许多高压实部造成卫生巾整体感觉较硬,尤其是物品表面较硬,因而让使用者感觉不舒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湿性物品,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具有更高的柔软度,同时能防止侧漏。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湿性物品,包括透液的顶片、不透液或透液的底片以及夹于顶片和底片之间的吸收芯,吸湿性物品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中心线,在纵向中心线的两侧分别设有基本上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因压缩该顶片和该吸收芯而形成的至少一个纵向沟道,其中,在每个纵向沟道中,沿长度方向交替形成从纵向沟道底面突出的多个第一和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的上表面距纵向沟道底面的垂直直线距离或者说突出高度大于第一凸起上表面距纵向沟道底面的距离或突出高度。
在如上所述的吸湿性物品中,在纵向沟道中设有突出高度不同的至少两种凸起,因此与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在沟道中只有高度相同的一种凸起的吸湿性物品相比,由于在本发明中附加设置多个第二凸起或者说压实程度较小的部分,所以减小了根据本发明的吸湿性物品的局部密度和硬度,使该吸湿性物品感觉起来更柔软。
在本发明中,吸湿性物品的第二凸起的上表面的面积之和最好占纵向沟道总面积的约20%至约80%,优选为40%至70%,最好为50%左右。在此要说明的是,纵向沟道总面积是指在吸湿性物品平放状态下在俯视图中的纵向沟道的投影面积,它包括上述第一和第二凸起的各自上表面的面积。根据本发明,最好所有第一凸起和/或最好所有第二凸起基本上沿纵向沟道的宽度方向延伸于纵向沟道的整个宽度范围。当然,第一和/或第二凸起的一部分基本上沿纵向沟道的宽度方向延伸于纵向沟道的整个宽度范围,这也是可行的。在这里,“基本上沿纵向沟道的宽度方向”包含第二凸起的延伸方向相对沟道宽度方向形成一定角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凸起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凸起的延伸方向。
本发明还规定,在上述吸湿性物品的横向中心线的任一侧的第一凸起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在该侧的第二凸起的延伸方向。尤其是,在横向中心线一侧的第一和第二凸起的延伸方向与在另一侧的第一和第二凸起的延伸方向不平行。此时,所述两侧凸起的延伸方向相对上述横向中心线所成的角度最好相等。尤其是,第一和/或第二凸起的延伸方向与横向中心线的交角约为45度。
所有的第二凸起基本上沿纵向沟道的宽度方向延伸于纵向沟道的整个宽度范围,在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之间形成多个第一凸起,这些第一凸起优选以相互交叉的方式布置。在这里,通过使相邻两个第二凸起之间的多个第一凸起相互交叉,进一步增强了纵向沟道阻止液体侧流或流向纵向两端的能力。
本发明的吸湿性物品可以具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中心线,在横向中心线的两侧,在吸湿性物品上分别设有基本上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因压缩顶片和吸收芯而形成的至少一个横向沟道,在横向沟道内交替形成有多个第一凸起和多个第二凸起,横向沟道的第二凸起的上表面距横向沟道底面的垂直直线距离大于第一凸起上表面距横向沟道底面的垂直直线距离。在本发明中,上述横向沟道和纵向沟道可以相交,也可以不相交。此外,横向沟道的第二凸起的上表面的面积之和占横向沟道总面积的约20%至约80%,优选为40%至70%,最好为50%左右。同样,横向沟道总面积是指在吸湿性物品平放状态下在俯视图中的横向沟道的投影面积,它包括在横向沟道内的第一和第二凸起的各自上表面的面积。
在本发明中,纵向沟道或横向沟道基本上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延伸,这包括上述沟道按照弧线、曲线或折线等形式延伸的情况和/或上述沟道以连续或断续的方式延伸的情况。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优选实施例并参见附图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以俯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吸湿性物品的一个实施例;
图2以俯视图表示图1所示吸湿性物品的沟道区;
图3以俯视图表示用于本发明吸湿性物品的沟道区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4以沿线A-A的局剖视图表示图1所示的吸湿性物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俯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吸湿性物品的一个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4可以看到,整体用1表示的吸湿性物品包括透液的顶片2、不透液或透液的底片3以及夹于两者之间的吸收芯4。吸湿性物品1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中心线x-x以及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中心线y-y。在纵向中心线x-x的两侧,分别设有基本上沿吸湿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通过压缩顶片2和吸收芯3而形成的一个纵向沟道5。在这里,如图1所示,在纵向中心线x-x两侧的纵向沟道5之间的、在长度方向的中心部的相互间距大于其在长度方向两端的相互间距。此外,也可以在上述纵向沟道5的内侧和/或外侧设置最好呈弧形延伸的其它纵向沟道6,以进一步加强防侧漏的作用。当然,在本发明中,在纵向中心线x-x的每一侧的纵向沟道的数量、位置和延伸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而变。
如图1所示,至少在纵向中心线x-x的每一侧的纵向沟道5中形成多个第一凸起7和多个第二凸起8,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起沿上述长度方向交替形成。如图4所示,这些从纵向沟道5的底面5A突出的第一凸起7和第二凸起8具有不同的高度,就是说,第二凸起8的上表面8A离纵向沟道5底面5A的垂直直线距离H大于第一凸起7的上表面7A距纵向沟道5底面5A的垂直直线距离L,或者说第二凸起8的突出高度大于第一凸起7的突出高度。由此一来,通过相对现有技术在纵向沟道5中增设较高的或者说从顶片上表面起向下压缩的程度较小的多个第二凸起8,以代替原来成形于此的、压缩程度较大的或者说较矮的多个第一凸起7,使得吸湿性物品1的尤其是沟道区的局部压缩程度降低,局部密度减小,进而整体硬度减小,从而能获得更柔软的吸湿性物品。
根据本发明,第二凸起8的上表面8A的面积之和最好占纵向沟道总面积的约20%至约80%,在这里,纵向沟道总面积是指在吸湿性物品平放状态下在俯视图中的纵向沟道的投影面积,它包括上述的第一和第二凸起的各自上表面面积。选择约20%至约80%的数值范围是因为,如果低于20%,柔软度改善效果不明显,如果超过80%,恐怕会造成因压实程度不够而出现顶片与吸收芯分离,这可能不利于沟道的导流作用。
如图1和图4所示,所有的第二凸起8基本上沿纵向沟道5的宽度方向(或者说吸湿性物品的横向中心线)延伸于纵向沟道5的整个宽度范围。在这里,每个第二凸起8基本上沿纵向沟道5的宽度方向延伸可以是严格意义上的横向延伸,也可以是相对所述横向中心线y-y成一定角度延伸。在这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凸起8的延伸方向相对横向中心线y-y大致成45度角,但这不是必须的,而且第二凸起8的上述角度不一定相等,即第二凸起8不一定都相互平行地延伸。当然,第二凸起8也可以没有延伸于纵向沟道5的整个宽度范围。作为替换方式或者除了第二凸起8外,第一凸起7也可以基本上沿纵向沟道5的宽度方向延伸于纵向沟道的整个宽度范围,或者仅延及其宽度范围的一部分。根据本发明,在纵向沟道5的整个长度范围内,所有的第一凸起7的延伸方向可以大致平行于第二凸起8的延伸方向。也可以想到,在吸湿性物品1的横向中心线y-y的任一侧的第一凸起7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和/或不平行于同一侧的第二凸起8的延伸方向。例如如图1所示,在横向中心线y-y一侧的相邻两个第二凸起8之间,平行于第二凸起8的延伸方向延伸的1个第一凸起7与不平行于第二凸起8的延伸方向延伸的2或3个第一凸起7交叉,由此在相邻两个第二凸起8之间形成多个大致呈方形的格子。此外,就纵向中心线x-x的同一侧而言,在横向中心线y-y的一侧的第二凸起8的延伸方向不平行于在另一侧的第二凸起8的延伸方向。
此外,如图1所示,在吸湿性物品1的横向中心线y-y的两侧,也可以在吸湿性物品1上分别设有基本上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因压缩顶片2和吸收芯4而形成的至少一个横向沟道10。横向沟道10可以与纵向沟道5相交,最好以平滑过渡的方式,由此形成至少一圈完整的沟道。在横向沟道10内,最好也交替形成多个第一凸起7’和多个第二凸起8’,第二凸起8’的上表面距横向沟道10底面的垂直直线距离大于第一凸起7’的上表面距横向沟道底面的垂直直线距离,就是说,第二凸起的突出高度大于第一凸起的突出高度。从改善柔软度和便于压模制造的角度出发,横向沟道10的第二凸起8’的上表面面积之和最好也占横向沟道总面积的约20%至约80%。当然,也可以在横向沟道的内侧和/或外侧设置其它横向沟道,在所述其它横向沟道中,最好也形成上述的第一和第二凸起7’和8’。横向沟道的布局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对在横向中心线每侧的横向沟道的数量、位置和延伸长度进行调整。
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凸起8的上表面的面积约为6.27平方毫米,其垂直高度约为0.9毫米,并且在两个相邻第二凸起之间形成的每个格子的面积约为0.4平方毫米。第二凸起8的上表面面积之和占纵向沟道总面积的约50%。显然以上数值只是示范性的,本发明不应该局限于上述具体的数值。
尽管以上结合图1描述了第一凸起7和第二凸起8的延伸方向、延伸长度以及两者的相互位置关系,但本发明不应局限于上述特定形式。为了使吸湿性物品1获得理想的柔软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完成相应的设计或选择。
图3示出了可用于本发明吸湿性物品的沟道区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这里,在纵向中心线x-x每一侧的纵向沟道15中,分别形成一个基本上沿长度方向延伸于纵向沟道15的整个长度范围的第一凸起17。在每个纵向沟道15内,沿纵向沟道15的长度方向形成多个彼此间隔的第二凸起18。如上所述,第二凸起18的上表面距纵向沟道底面的垂直直线距离大于第一凸起17的上表面距纵向沟道底面的垂直直线距离。所有的第二凸起18以相对横向中心线y-y成40度角的方式延伸于纵向沟道15的整个宽度范围,由此与第一凸起17相交,这样,当俯看吸湿性物品时,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18与在两者间的第一凸起部分大致呈H形状。在这里,就纵向中心线x-x的同一侧而言,在横向中心线y-y一侧的第二凸起18的延伸方向不平行于在横向中心线另一侧的第二凸起18的延伸方向。此外,在纵向沟道15的内侧形成有多个纵向沟道段16,在这些纵向沟道段中也可以形成如上所述的第一凸起17和多个第二凸起18。如图3所示,也可以在纵向沟道15的两端分别形成横向沟道20,其可以分别顺畅过渡到纵向沟道15,并且在横向沟道20中也形成如上所述的第一凸起17和多个第二凸起18。在这里,无论是在纵向沟道15内,还是在横向沟道20内,第二凸起18的上表面的面积之和优选占沟道总面积的约20%至约80%。
以下,简单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吸湿性物品的柔软度测试过程,在此所述的柔软度是指在高度方向即Z方向上的样品受力变形程度。首先,从根据本发明的和按照现有技术的吸湿性物品的沟道区中剪切下方形样品,取样位置和尺寸可根据吸收芯形状、密度和堆积而变。随后,利用具有计算机基础数据获得和框架控制系统的恒速(CRE)拉伸测试仪,例如可在市场上买到的Instron模型1122或MTS模型1/G,对上述样品进行测试和结果对比,其中测试结果数值表示平均伸缩强度。Instron模型1122或MTS模型1/G的测试操作过程可以参见相关的产品使用说明。利用上述测试仪器的测量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吸湿形物品的柔软度得到了改善。
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这样一个实施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即在根据本发明的吸湿性物品中,代替在纵向中心线两侧设置的纵向沟道5,只在横向中心线的两侧分别设置因压缩顶片和吸收芯而形成的、至少一个横向延伸的横向沟道,在上述横向沟道中,沿宽度方向交替形成从横向沟道底面突出的多个第一和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上表面距横向沟道底面的垂直直线距离大于第一凸起上表面距横向沟道底面的垂直直线距离。至于在上述横向沟道内的第一和第二凸起的具体结构、形状和布置,可以采用与以上参见附图所述的实施例相同的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吸湿性物品,包括透液的顶片(2)、不透液或透液的底片(3)以及夹在所述顶片和所述底片之间的吸收芯(4),所述吸湿性物品(1)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中心线(x-x),并且在所述纵向中心线的两侧分别设有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因压缩所述顶片(2)和所述吸收芯(4)而形成的至少一个纵向沟道(5),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纵向沟道(5)中,沿所述长度方向交替形成从纵向沟道底面(5A)突出的多个第一和第二凸起(7,8),所述第二凸起(8)的上表面(8A)距所述纵向沟道底面(5A)的垂直直线距离(H)大于所述第一凸起(7)的上表面(7A)距所述纵向沟道底面(5A)的垂直直线距离(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8)的上表面(8A)的面积之和占所述纵向沟道(5)的总面积的20%至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湿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一凸起(7)和/或所有的所述第二凸起(8)沿所述纵向沟道的宽度方向延伸于所述纵向沟道的整个宽度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湿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7)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凸起(8)的延伸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湿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性物品(1)具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中心线(y-y),就所述纵向中心线(x-x)的同一侧而言,在所述横向中心线任一侧的所述第一凸起(7)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在同一侧的所述第二凸起(8)的延伸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湿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就所述纵向中心线(x-x)的同一侧而言,在所述横向中心线(y-y)的一侧的所述凸起(7,8)的延伸方向与在所述横向中心线另一侧的所述凸起(7,8)的延伸方向不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吸湿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7)和/或所述第二凸起(8)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横向中心线(y-y)的交角为45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湿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二凸起(8)沿所述纵向沟道(5)的宽度方向延伸于所述纵向沟道的整个宽度范围,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8)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一凸起(7),所述多个第一凸起以相互交叉的方式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湿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性物品(1)具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中心线(y-y),在所述横向中心线的两侧,在所述吸湿性物品(1)上分别设有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因压缩所述顶片(2)和所述吸收芯(4)而形成的至少一个横向沟道(10),并且在所述横向沟道(10)内沿所述宽度方向交替形成有多个第一凸起(7’)和多个第二凸起(8’),所述横向沟道的第二凸起(8’)的上表面距横向沟道底面的垂直直线距离大于所述横向沟道的第一凸起(7’)的上表面距所述横向沟道底面的垂直直线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湿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沟道(10)的第二凸起(8’)的上表面的面积之和占所述横向沟道(10)的总面积的20%至80%。
CN 200810000015 2008-01-02 2008-01-02 具有沟道的吸湿性物品 Active CN1014741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000015 CN101474112B (zh) 2008-01-02 2008-01-02 具有沟道的吸湿性物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000015 CN101474112B (zh) 2008-01-02 2008-01-02 具有沟道的吸湿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4112A CN101474112A (zh) 2009-07-08
CN101474112B true CN101474112B (zh) 2013-09-18

Family

ID=40834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000015 Active CN101474112B (zh) 2008-01-02 2008-01-02 具有沟道的吸湿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741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26121B2 (ja) * 2012-03-30 2015-05-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MX381866B (es) * 2015-05-15 2025-03-13 Kimberly Clark Worldwide Inc Articulo absorbente con ajuste de contorno.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8439A (zh) * 1998-11-30 2001-12-26 宝洁公司 具有沟道的吸湿用品
US20060116653A1 (en) * 2004-11-30 2006-06-0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outwardly convex longitudinal central channels for improved protection
CN1961851A (zh) * 2002-09-09 2007-05-1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回弹部分的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8439A (zh) * 1998-11-30 2001-12-26 宝洁公司 具有沟道的吸湿用品
CN1961851A (zh) * 2002-09-09 2007-05-1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回弹部分的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US20060116653A1 (en) * 2004-11-30 2006-06-0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outwardly convex longitudinal central channels for improved prot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4112A (zh) 2009-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40563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551926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173680C (zh) 生理用卫生巾
JP5977653B2 (ja) 吸収性物品
TWI519281B (zh) Absorbent items
EP2621439B1 (en) Disuposable diaper
CN201855366U (zh) 吸收性物品
CN102740818B (zh) 吸收性物品
CN1234218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3826585B (zh) 吸收性物品
EP2687194A1 (en) Shaped sheet lamina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5076239A1 (ja) 吸収性物品
JPH11113955A (ja) 体液吸収性物品
WO2015087680A1 (ja) 吸収性物品
JP2003038555A (ja) 生理用ナプキン
CN101474112B (zh) 具有沟道的吸湿性物品
SK280458B6 (sk) Absorbujúca štruktúra
JP5544155B2 (ja) 吸収性物品
TW201705928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6659608B (zh) 吸收性物品
CN211300681U (zh) 一种卫生用品
JP2017094048A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2135543A (ja) 体液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1271694U (zh) 一种组合热压点设计的柔软扩散型复合芯体及其纸尿裤
KR101445867B1 (ko) 선명한 무늬가 형성된 커버 시트를 구비하는 흡수 제품 및커버 시트에 무늬를 형성하는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